第一篇:关于开展社区建设调研的函
关于将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
组织体系列为调研视察题目的函
2012年,国家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强调了将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需要更好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社区工作的内容,拓宽了社区建设的工作面,将社区建设成为功能比较齐全社会公共管理的服务平台。目前,我市社区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社区组织体系建设水平不高。社区组织在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方面还不够完善。%的社区居委会没有建立社区居委会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管理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社区干部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缺乏现代城市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不少干部感到力不从心,工作难以打开局面。
今年,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精品社区,实现社区建设新突破”目标要求,重点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旗县区%的老旧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达到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达到平方米以上。着力打造精品社区。各地各新建1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全面开展
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每个旗县区建立1—2个农村牧区示范社区。社区建设涉及组织、宣传、城建、规划、财政、计生、文体等多个部门,需要通力协作,统筹推进,为保障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希望市政协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这方面的调研,进一步提升我市社区建设水平。
第二篇:关于协助开展相关调研的函
皖商开函„2009‟37号
关于配合开展相关调研的函
各有关开发区:
根据省领导关于“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围绕已经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将资金、技术、人才集中配置,重点发展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切实发挥规模效益”的指示,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培育开发区产业集群,为开发区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资金支持依据,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我厅开发区处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兆尹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合作开展关于产业集群的课题研究。
调研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开发区建设情况,一部分是开发区企业发展情况。其中开发区建设情况包括开发区基本建设情况、招商引资政策、配套服务体系三方面;开发区企业发展情况主要针对规模以上企业按主营业务不同在区域内合作和区域外合作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现请你区及区内企业认真填报有关报表(见附件,如需电子格式请于相关联系人联系),并于2009年12月26日前上报调研小组。联系人:肖淑曼;电话:0551-5192033;邮箱:xiaoshuman@joyintech.com。
请予配合!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附件
1、开发区调研问卷表
附件
2、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表
附件
3、配套服务体系问卷
附件
4、规模以上企业调查问卷
第三篇: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县城乡社区发展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由XXX副局长带队的第四调研小组于X月X日赴水头、腾蛟开展调研工作。我们通过实地察看、组织座谈等形式,对水头镇(10个)和腾蛟镇(6)共16个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对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社区建设提出几点建议。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地城乡社区建设情况
经行政区划调整后,水头镇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万,腾蛟镇总面积80.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万,通过“转、并、联”方式分别成立了10个社区和6个社区。
(一)社区基础设施情况。水头镇10个社区的社区服务用房总占地面积8430平方米,江屿、小南、溪心、凤卧、鹤溪、朝阳等6个社区为修建场所,南湖、闹村社区为臵换场所,新联社区为租赁场所;腾蛟镇6个社区的社区服务用房总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凤巢、龙尾、带溪和岭门4社区为修建场所,腾祥、腾蛟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到镇便民服务
1中心。
(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从调研结果来看,社区的“五大服务中心”建成情况不容乐观。水头镇凤卧、鹤溪、朝阳、南湖、闹村5个外围社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较好,而江屿、小南、溪心、新联、街道社区设施条件落后。腾蛟镇目前6个社区中,只有凤巢社区和龙尾社区办公场所够用,腾祥社区和腾蛟社区尚无办事大厅,带溪社区和岭门社区的办公楼属于危楼,特别是五大社区服务中心的办公用房难以落实。
(三)社区组织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情况。调研中发现,社区普遍都有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管委会,而社区其他组织有待进一步建立。除凤卧等个别社区尚未有大学生村官加入社区队伍,多数社区的队伍都配有大学生村官;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做法
在加强社区发展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社区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一)建立健全机构,配强干部队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竞岗结合,选优配强社区干部。全员竞争上岗采用量化打分方式,根据笔试、述职及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对竞争者进行评分。根据笔试成绩、述职及民主测评成绩和附加分,并对中层正职入围人选进行双向选择。
另外,水头镇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合理配臵社区班子,凤卧、鹤溪、闹村、南湖采用“2+4”模式,朝阳、街道、江屿、小南、新联、溪心采用“2+3”模式。对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的干部配臵采用“X+1”的模式(X指社区所辖的村(居)数)。同时,规定一般干部提任副职的原则上要到社区等一线工作,这一规定极大激励了社区干部,切实加强了一线工作岗位的干部配备。
(二)强化制度保障,完善配套制度。水头镇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社区财政运转、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制定了《水头镇财政制度》、《水头镇干部津补贴制度》和《水头镇机关科室、社区和皮革基地管委会岗位职责》。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人员紧缺问题。经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竞岗,镇委根据“X+1”模式将一批素质高、能力好、善于开展农村工作的干部配备到社区工作,水头镇111个村(居)配115人,腾蛟镇51个村(居)配52人。但是,社区负责人普遍反映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需求,在驻村和社区窗口服务方面难以完全兼顾,缺乏专职人员。同时,职能下放导致社区工作量增大,且社区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二)财政支持不足。社区服务工作要走上规范化,需要不少资金,而社区本身无经济收入,另外,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属于乡镇项目建设资金归镇政府,财政补助切块分成没有补助到镇政府,造成镇政府财政紧张,社区资金困难,影响了有关工作的推进。
(三)办公场所缺乏。从前面谈到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可以看出,社区办公场所缺乏是部分社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江屿、小南、溪心、新联、街道社区办公条件差,腾祥社区和腾蛟社区尚无办事大厅,带溪社区和岭门社区的办公楼属于危楼,办公用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审批权限受限。社区是镇科室的延伸,很多服务项目的审批权限不在于乡镇,也就无从下放到社区,制约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另外,社区审核、审批认可度问题,群众到社区审批盖章后,又要去县职能部门审批,不利于便民服务。
(五)制度有待规范。社区反映在无条例规定下,供电所要求社区盖章,居民才能安装电表;甚至有社区小卖部贩售香烟也需要社区盖章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反映出社区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印章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盖章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四、几点建议
(一)配强社区干部队伍。面向社会公开考录聘用社区专职工作者,每个社区落实1-2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做好计生服务、惠民补贴、咨询代办等各类服务(代办、协办);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考录工作,建议由县里统一安排指标,并确定相应条件。鼓励全县现有的186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国家社区工作职称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同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志愿组织,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放后,可以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社区人员进
行业务知识培训,以保证社区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撤镇(乡)改建的社区不应全部停止原运转经费切块分成,在一定程度上要参照原社区建设补助标准和资金渠道,建设项目和工程多,光靠镇财政是杯水车薪,需要县财政给予帮助支持。对于需要社区代办或协办的工作,坚持“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社区必要的工作经费或相应补偿金。另外,要落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经费。
(三)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按照“服务设施最大化,办公用房最小化”的要求,对社区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规范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的功能。对于社区办公场所尚存在严重困难的社区,采取改建、扩建、租用等方式,力争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
(四)扩大社区自主权限。在做好职能下放人员安排工作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扩大社区审批权限,做到“能放就放”。下放到社区审批的业务,县职能部门要彻底放手,重复审批有违便民原则。
(五)完善社区规章制度。要制定规范化的印章管理制度,明文规定社区印章使用和管理,不得超越居民自治组织的职责范围。
(六)打造一批示范社区。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2012年在各镇首先创建一批城乡新社区示范点,培育宣传一批运行顺畅、服务优化、融合程度较高的示范社区,并对通过创建验收的示范点,给予政策支持和物质奖励。
(七)五大服务中心建设,要整合资源、切合实际,不要搞一刀切,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场地,不要重复建设;二是因地制宜以方便群众就近办事(龙尾社区);三是办公与办事,管理与服务要有机结合。
第四篇:文明社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文明社区开展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延伸,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项工作由社区单独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单纯从技术角度上看,实现社区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没有多大的困难,难的是如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保证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度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这就一定要依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首要工作是要做好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和维护工作。
一、基本情况
阿瓦提镇文明社区始建于2001年11月,位于县城中心,辖区总面积0.80平方公里,我辖区共有常住人口1560户,总人口4850人,其中按照四类管理法要求,放心户1361户,4267人,基本户164户,483人,重点工作户27户,88人,重点监控户9户,12人。流动人口133户277人;汉族39户,53人,少数民族94户224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62人,(其中在职党员9人、居民党员16人、离退休党员33人、下岗职工党员4人),团员28人;社区居民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35户,1022人。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在编工作人员11名,大学生村官4人,社区残联干部1人,聘用人员3名。十户长、楼栋长73人,协警3人,民兵6人。社区成立了6个网格化巡逻组。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工、青、妇 基层组织及六站一室健全。
二、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议
1、领导干部的重视是一个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新兴的、新建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施一定要与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必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将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融入到社
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信息化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工作进行考评,任务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2、大力搞好宣传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变革和生活变革,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在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在的巨大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3、职能部门的参与支持是社区信息化项目以顺利推进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一个社区的信息化项目仅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很多个基础数据项,这么多的基础数据项除了要求各基层社区居委会发挥主体作用,在落实专人整理现有书面台帐资料的同时,组织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逐一上门入户采集外,还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时限要求,毫无保留地将现有的基础资料提供出来,以积极的姿态全方位支持和谐社区建设。
4、全面动员、参与是社区信息化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推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虽然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但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单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有社会中介组织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发动全民共同参与。通过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起来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同时要求立足于社区,发挥社区直接面向居民、面向家庭的优势,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培育和发展政务类、服务类公益性民间中介组织,开展社区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及监督,通过行业条线来进行管理以达到服务规范化,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体制深层变革。
5、公众监督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有效手段和直接方式。社区信息化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居民群众、企业的监督。因此,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的工作流程。同时,主动向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定期汇报、通报情况,寻求支持监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参与机制,保证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的信息化工作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管理权,促进社区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人员较少和社区工作业务量激增的矛盾相对突出。目前社区仅有11名正式工作人员,而社区辖区居民小区不断增多,日常负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社区日常工作内容已涉及安全、环卫、民政、妇联、计生、党建、宣传、教育、劳动保障、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群众文化、慈善救助、便民服务、户籍管理、居民医保、司法调解等28项之多,平均每人每天要承担2项以上的工作任务。社区工作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无法满足当前社区快速发展的需要,使许多工作只能满足于应付,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直接影响了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社区公益文化活动硬件设施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存在矛盾。目前,社区辖区常住居民达4850人。由于业余文化生活服务场所不多,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多样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现有的干部活动中心仅开放了棋牌室和健身房,而社区又缺少其他文化娱乐场所,致使社区人气明显不足。
(三)社区建设缺少长远规划,指导功能弱化。一方面,县、镇一直没有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过整体和长远规划,社区建设工作缺少清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二是成立初期建立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社区共建理事会,近年来因各部门忙于业务工作,疏忽了对社区建设的关注和重视,社区指导和共建功能明显弱化。其直接表现是,共建单位和有关部门及领导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力度和支持下降,社区建设明显缺乏推动力。
(四)责、权、利不对等,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在实际工作中,县级政府部门及阿瓦提镇与社区居委会间权责界定不明,主要表现在:社区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政府工作任务,但许多工作只有任务,没有相应经费。
据不完全统计,社区日常承担的政府下派工作任务多达28项以上,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权、利不对称,一定程度上致使社区自身根本无力很好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加之,区上许多部门一有相关工作,就把本应该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直接下派到社区,无形中加大了社区的工作量,直接导致了社区事务被大量的非日常事务挤占和替代,从而弱化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的发挥。
(五)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建设缺乏内在动力。社区意识体现了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和认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和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社区意识比较淡漠,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单位人”,而非“社区人”,思想意识中社区可有可无,对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不能有效形成推动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
(六)社区服务功能较弱,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开展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和面向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社区安全服务等。
三、关于促进文明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社区意识。要提高认识,把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示范区各项基础工作的总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从管理体制、政策导向、考核办法等多方面,推动社区工作重点向社区建设转移。驻区单位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界限,树立驻于社区、服务社区、同享资源、共建社区的意识,自觉地把本单位的发展与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我为社区做贡献、我与社区共发展,既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又成为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强化大社区观念,积极主动地与驻区单位和居民取得联系,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各类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切实调动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育各方面同创共建新型社区的意识和氛围。
(二)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1、创新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一是强化社区的职能,明确社区工作方式和重点,并出
台相应的社区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社区发展的长远引导和支持;二是要完善社区共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区辖区各共建单位的积极性,建议将社区共建活动纳入到示范区每年的创优评佳和工作考核;三推动建立社区建设的联动工作机制。要提早动手,形成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各届积极参与共建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对政府部门来说,应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对社区予以全面支持;对社区管理中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适度引入市场竞争,以适应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2、分类指导,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分工协作机制。因事制宜,对当前社区工作可分为四类:一是隶属政府而下派的工作;二是由社区承担的工作;三是由政府主导需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四是由社区主持需政府支持才能完成的工作。对于以上工作任务,应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明确规定,凡属社区承担的工作职能由社区负责履行,政府部门负责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属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必须由政府部门独立履行,不得转嫁给社区;需社区协助的事项,在征得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意的前提下协商办理;对工作量较大、持续时间长的行政事务和临时性工作,应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给予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和补贴后,交由社区执行。
(三)着力培育社区意识,确保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1、依法发扬民主,加强社区民主治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物业管理新机制。
2、适度授权社区,建立社区与社区成员(包括自然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密切联系。在社区建设中,政府部门可以把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权限授权到社区,从而赋予社区一定的政治资源,让社区成员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工作离不开社区,从而催生社区意识并加强社区的政治权威。
3、深入宣传社区,彰显社区的内在价值。主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展示社区建设与社区成员体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要让全体社区成员认识到社区是安身立命的第一家园,社区是参政议政的第一平台,社区是养身
愉心的第一乐园,使社区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4、积极开展社区活动,给社区成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就业与社会保障,从社区文化活动到社会环境治理,让社区成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方式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来。只有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社区生活的各种实惠,才能真正培养起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
(四)打造信息技术平台,确保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1、围绕居民需求,搭建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社区干部使用的数字化社区手机,建设社区服务网站,建立便民服务和公益信息数据库,让广大居民和困难群众及时了解信息,自主选择所需项目,以增强社区服务工作针对性。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整合服务资源,为广大居民提供物质、医疗、就业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社区信息化的成果共享。
2、建立社情民意服务平台和便民利民服务平台。依托社区干部使用的数字化手机,用电话访问、入户访谈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社情民意,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并通过社区信息化网络,对失业、医疗、保险、就业等业务,实施网络动态管理;实现社区房屋管理、社区安全、社区环境、工商企业户管理、地名公共服务等日常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3、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社区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规范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系统维护与保养;明确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程序标准和相关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加大社区信息化建设考评,把社区信息化列入社区建设规划,强化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并纳入示范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切实保障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每年按比例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维护和设备更新,使社区信息化沿着快速、持久的轨道发展。
第五篇:依托社区开展团组织建设及青少年工作调研
关于**县依托社区开展团组织建设及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党面临的四个新危险,其中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的组织,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在新时期以工作格局的创新,积极探索、肩负起党赋予的光荣使命。
**共青团的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团委的指导下,在历届团县委的努力下,工作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继续保持现有的工作势头是最起码的要求,但若与近两年来**的新发展特别是昆明空港新城(**)的建设要求相比,**共青团工作同党的要求青年的需求是有差距的,当前的团工作如果仅局限于已有的行政化格局,不顺应青年新的沟通,交流,集聚和联络方式,拓展工作平台和空间,不适应日益城市化、社区化发展的要求,团的工作就将脱离了广大青年,就是共青团组织的失职。
团的十六大总结了共青团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党的历史任务发生变化,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执政行为来实现,并且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有许多创造,而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还缺乏在这一转变下充分发挥作用的路径。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等进程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流方式带来深刻影响,传统的空间集聚方式、行政化组织体系中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需求。三是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意识随之发生变化,较为突出的是政治意识和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青年在常态下政治意识淡薄,但在有重大事件时会有集中表达。
在这个调研报告中,我将以我作为新农村指导员曾经驻村工作的居委会为样本,就如何依托社区开展团组织建设工作做粗浅的分析。
二、**社区发展现状及共青团在社区工作情况
倚伴社区居委会位于县城东北方3公里处,下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就社区发展的结构特征而言,倚伴社区兼有传统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同时逐步趋向于城市社区发展的特征,其发展阶段契合**逐步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以下为2008年我驻村工作期间与2010年社区基础数据对比:
项目
时间
农户
(户)
人口
(人)
耕地
(亩)
人均耕地(亩)
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人均纯
收入(元)
2008 1267 5236 3476 0.66 39990 3481
2010 1455 5468 3122 0.57 47520 5552
从数据的简单对比可以看出:倚伴社区人口、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下降的同时人均纯收入在增加。在更大的范围,以2010年我县三产比重看,分别为19.22:50.03:30.75。农业已经不是我县经济的主导。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势头已是不可逆转。继续以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思路指导团工作既不能有效做到“两个全体青年”,也无法服务好空港新城建设的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共青团工作平台迫在眉睫。
共青团如何创新机制、拓展平台有效开展青少年工作。我认为首先应敢于突破已有的定势思维:要看到机关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又不能将县级团委有限的物力与精力过多加之于上。学校的重要之处在于全县30863名(2010年数据)在校学生全部在845个团组织和少先队大队、中队的覆盖下,机关团员青年从进入单位的时候同时就进入党、团、工会、妇女组织之中,机关与学校团组织是全县团工作的生力军,是固有的阵地;而机关、学校团的各项工作已经很成熟并且已经制度化,力量充足,工作推动起来相对简单。**共青团工作更进一步的潜力在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集镇,以及在城市和不断兴起的“两新”组织之中,而在缺乏类似机关、学校这样的行政化组织情况之下,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抓手应当放在社区。
确定了社区作为今后团工作的重心,下面的部分我将对社区作相关分析。我县当前社区发展的状况按照结构特征分类,存在三种社区形态: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并存,这种并存并不以行政区划严格区分。即符合严格定义的社区定义:一定地域聚居的人群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共同体。类似倚伴社区,在居委会管辖范围内,同时存在三种形态,同一形态与其它行政区划的社区又连片。在现有的管理框架下,由于村(居)委会党组织、群团、民政等管理和服务部门组织健全,社区团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行政区划上的(村)居委会,本文中社区的概念还就当前和谐社区建设所依托的行政区划意义上的社区而言,在这个层面可以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的工作机制。团组织在这个领域可以积极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三种社区各有其特点,决定了共青团工作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应侧重分类指导,在主要工作和指导思想统一的前提下,突出各自特点:
农村社区的特点: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聚居规模也较小。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具有明显的自然周期性,公共设施缺乏,服务水平较低,社会心理总体比较保守,血缘和家庭观念浓厚,属于“熟人社会”。
集镇社区的特点:人口结构复杂,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场所,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具有一定规模,存在县城集镇、中心集镇与一般集镇的细微差别,属于既有城市社区也有某种程度的农村社区的特点,是城乡社区的桥梁,起到城乡物质文化交流的作用。经济结构以非农为主。结合了城市与乡土两种文化。
城市社区的特点:人口密度高,各方面差异较大。以工商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社会分工明确而精细,社会关系更注重理性与规则,生活方式多样化,时尚与实惠是城市社区文化的主流。
以上分类难免以偏概全,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县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的社区格局。之所以细化至村(居)委会一级群众自治组织,一是调研样本亦是这一基本单位,可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加以分析;二是当前**的共青团系统正在进行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此项工作将于8月30日前全面完成,届时全县3镇1街道的团(工)委力量将得到充实,下步工作的重点必将进一步细化到村(居)委会;三是将一个村(居)委会作为一个社区可以最大程度反映实际发展状况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
对74个村(居)委会的分类可以看出,归为农村社区的54个;归为集镇社区的17个;城市社区仅有3个。看似与三产分布得出的我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跨越的结论矛盾,但如果看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所在的5.6平方公里的县城面积以及积聚10.8万人的能力,回看两年来以倚伴社区为代表的“中间地带”的发展来看,符合对我县发展方向的判断。
今后的几年,我县必将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带动,以奋力争当昆明市第二板块抬头兵的干劲在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农业稳县”、“生态立县”和“科教兴嵩”五大战略中实现由乡到城的跨越。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发展的质量,与包括团的组织建设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是否完备密切相关。
团组织在社区的分布变化情况,以下以倚伴为例:
项目
时间
支部数
(个)
支部委员(人)
青年数
(人)
团员数
(人)
“两新”团
组织(个)
2008 6 3 1010 97 0
2010 6 7 1025 113 5
通过查阅2010年倚伴团总支工作材料,总支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组织培训5期,152人参加;组织团员青年共24人次参加周边突发山火的扑救4次;支持县创建国家卫生城,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创卫迎检工作,清扫村中道路2500米,清理沟渠1800多米,清运垃圾48吨。县级团组织相关工作覆盖有:“贷免扶补”创业贷款扶持7人创业,“爱心圆梦大学”资助2人,慰问4名困难家庭青少年,“两新”组织建团5个。
对倚伴社区团总支工作做一定的分析。可以看出,同经济数据的急剧变化相比团的基础数据对比变化不大,团的工作内容还比较单一。2010年团县委从240名申请人中筛选出青年创业者80人进行“贷免扶补”项目扶持;对107名考入二本及以上的我县大学新生进行走访核实,最终资助44名大学新生;慰问100名困难家庭青少年、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团组织80个。倚伴所获共青团资远高于全县平均数,是全县团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委会之一,2008年倚伴团总支被评为“**县五四红旗团总支”;2009年评为省级“青年文明示范村”。以现在的标准,倚伴社区团的工作已经不适应青年需求,全县其它社区更是如此。
现有的村(居)委会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经过2010年的“公推直选”换届工作,全县74个团总支共设总支委员237人,总数不算少,但组成单一,无一例外的都是总支所
辖团支部负责人。缺乏相应的社团,工作积极性不高,活动单一,缺少工作资源和活力不足,未能有效覆盖到区域内团员青年。不仅流动团员管理不到位,一些团组织团的工作趋于停滞。就以上问题,既有团组织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三、共青团组织依托社区开展组织建设和青少年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当今国际上有一种叫做“中等收入国家困境”的理论,类似拉美和东欧一些国家顺利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由于社会管理体制未能及时跟上,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造成发展始终不能有新的突破,长期停滞。有鉴于此,党和政府积极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提倡社会管理体制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依托社区开展团组织建设和青少年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创新团的组织格局设置。
既依托现有团的组织格局,又要敢于打破,以多种形式建立团组织。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促进和谐社区创建。把握的原则是:团的组织网络对青年的覆盖不担心重复而应全力避免覆盖不到。团员青年可同时被多个团组织覆盖到,并且可以是不以行政区划、地域、行业限制的。在社区、以团总支为核心,扩大总支成员来源的广泛性,形成体制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总支委员构成模式。如城市社区的第三产业相对较发达,应考虑让发展较好,青年较为集中的企业团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团总支班子担任委员甚至副书记、书记职务。以行政区域确定的74个村(社区)范围为工作主要着力点,只要有利于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团组织方式和格局,应鼓励打破固有模式。
社区团组织的结构: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以村(居)委会团总支为核心,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把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风正派;热心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在青年中有较高威信的青年吸收进社区团组织,增强组织力量,形成以本社区为主,又不排斥有关团组织或者个人参与的社区团组织工作格局。以团组织成员的广泛性调动更多的工作资源,同时,以组织内团员青年的广泛性和不以科层级别区分的组织活动氛围让总支委员在决策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独立思考造就集体智慧”,共同管理好社区青少年事务,服务和谐社区建设。
(二)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推动社区团建。
机关和学校团组织,在社区团建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机关、学校团组织负责人可以兼职进入社区团组织。特别是处于该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机关学校团组织应当加强与社区团组织的横向联系,机关、学校团组织负责人可以在社区团组织兼职。这种专职兼职团干部的概念,是针对社区团组织而言,例如很多机关团支部负责人、学校团委书记和或者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在本单位属于专职团干部,但进入社区团组织就属于兼职团干部。二是发挥各自职能帮助社区开展工作,社区团建基础还很薄弱,机关和学校团组织可以发挥各自职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三是团建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生力军”,机关、学校的团建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有许多“团建示范点”,社区团组织可以顺畅的与这些示范点进行工作沟通交流,以点带面的推进我县社区团建水平。三是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发挥机关、学校优势,为社区开展政策法律宣讲、劳动技能培训、科技文化三下乡等工作。同时在社区团组织一些发展较好的“两新”组织中,在诸如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等方面能够对学校团组织
提供支持。
(三)通过现实与虚拟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
全县现有1万余条宽带账户,6万余网民,其中以青少年为主。当世界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面对网络“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时候,网络上如果没有共青团的声音或者只有教条式的宣讲,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就成了青少年工作的一大缺憾,青少年不可避免的被非主流的思想文化所占领。团的十六大总结出:青年在常态下政治意识淡薄,但在有重大事件时会有集中表达。这种表达主要通过网络,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影响下,会形成普遍性的激愤情绪,甚至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由团县委牵头设立并推广青少年“网上社区”,实行规范化管理,集结有相关知识的青年专门成立网站管理员队伍,把到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作为网上论坛管理员,负责内容的审核、撰写、更新等工作,将团的有关服务项目放到网站上办理,提高点击率。在坚持党的宣传工作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区分不同群体、不同层次青少年,大力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新形式、新载体、新途径。
在建设虚拟网络社区的同时,着重动员网络服务提供商建立团组织并纳入到社区团组织的管理服务下。目前团县委已在县内4家较大网吧成立了团支部,这4家网吧首先承诺并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禁入网吧的规定,下步将依托社区团组织建设,将团建工作推进到所有符合建团条件的网吧,形成网上、网下齐抓共管,营造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的青少年网络环境。
(四)按社区类型,在共性工作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地开展团的各项工作。
前文对74个村(居)委会按社区形态做了划分,目的是有所侧重地开展工作。例如在农村社区,因为农业生产的自然周期性以及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现,外出务工农民工增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必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流出地的农村需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此相对的在流入地的集镇社区、城市社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法律宣传、就业政策咨询等工作又成为重点。集镇社区要充分发挥联结城乡的作用,将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尚等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城市社区各类资源集中,首先应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出发,着重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即“两新”组织中开展建团工作。针对流动团员较多的情况,建立健全完备的工作台账和组织关系转接制度,与学校加强联系做好团籍转接,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和品牌工作主要依托城市社区团组织开展,要充分整合社区各类资源,让我县的城市社区团建工作成为社区团组织格局创新和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
四、依托社区做好共青团的品牌工作
调研报告的第三部分着重讲社区团建的方式和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解决的一个前提是:团组织的吸引力来自何处,社区团员青年能够被动员组织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团的组织优势而外,答案还在于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在确实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中吸引凝聚青年。目前我县共青团的品牌工作主要有四项: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服务和“贷免扶补”工作。
(一)以社区团组织的广泛覆盖,着重抓好希望工程的“入与出”环节。
社区团工作涉及的希望工程是指对困难学生的捐资助学行动。希望工程是团组织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确保把助学金发放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要以社区团组织的广覆盖坚决杜绝希望工程工作中的“马太效应”---当前一些优惠政策的落实,由于弱势群体在信息获取上亦处于劣势,难以避免地被一些已经处于强势的群体占有,这不仅造成有限资金的浪费更负面的影响还在于引发社会不公,将好事办坏。希望工程要对申请人严格把关,通过多方了解并实地核查确定资助学生。
在助学资金来源上,广泛通过社区团组织动员有一定经济实力并愿意奉献爱心的人士投入这项事业,在“进口”和“出口”上充分发挥社区团组织作用。
(二)依托城市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展志愿工作的基础,服务和谐社区建设。
在当今的城市大众文化中,志愿是一种时尚,关键是如何让志愿的无私、热情与理性的制度设计结合,让志愿工作持续化良性发展。建立科学合理、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方式,进一步把握青年工作的规律,针对不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组织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青年参与社区志愿工作的热情,建立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和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法律法规宣传、文明创建、环境保护、帮扶救济等具体工作中,让志愿活动的内容贯穿和谐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三)以机关青年文明号为带动,促进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要在非公企业中宣传“青年文明号”对营造青年干事创业热情、储备人才、汇聚人心的作用,找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通过“青年文明号”的引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助推企业发展。
“青年文明号”所宣扬和提倡的立足岗位比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任何企业都是有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县开展依托社区的团组织建设和青少年工作,成效的体现最终要看“两新”组织的团组织覆盖面和团员覆盖面。因为“两新”组织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以及其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正是“两个全体覆盖”的薄弱环节,在外依托其所在社区的各项服务;在内积极打造“青年文明号”实现企业发展和团组织建设的“双赢”。
(四)“贷免扶补”是紧密贴近团员青年需求的工作,必须依托社区做好。
自2009年开展的共青团“贷免扶补”工作,团县委迄今为止共扶持157名青年实现创业同时创业项目吸纳其他就业人210余人。
总结两年来此项工作的主要经验,我认为“贷免扶补”做好的标准并不是顺利把资金发放出去,如果仅限于放贷与收回,这与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的信贷工作是毫无区别的,共青团组织就无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必须依托此项工作,同时把团的工作阵地推进,在符合建团条件的创业项目中,建立共青团组织并长期联系,盘活一批青年与基层团组织,团组织以提供创业资金为起点,在创业过程中利用团的组织平台、工作平台在后续不断扶持创业项目,让团组织得到认同,覆盖到企业和每一名青年,在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真正实现党和政府让共青团负责贷免扶补工作的本意。
就社区团建而言,这项工作能够吸引青年主动与团组织靠拢,但这不足以保证团组织能够团结青年,关键在于团组织的及时覆盖。通过一开始部分创业者碍于面子的“被建团”到通过不断联系和帮扶,青年真正认同团组织。在倚伴社区2010年新建的5家“两新”团组织中,依靠“贷免扶补”推进的有2家,其余3家依托的是企业内部的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全县2010年新建的80家“两新”团组织中,有23家属于“贷免扶补”扶持项目。在社区团建中,应把优秀创业项目负责人吸收进入社区团组织。
“贷免扶补”开展的意义不仅是扶持创业和带动就业,作为党领导的青年组织,这项工作的政治任务实质是团结和凝聚青年跟党走。
五、结语
共青团作为党一手建立的青年组织,在建党90年之际,要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各方面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有危机意识。苏联共产党在有35万党员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550万党员时逆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而在拥有2000多万党员时走向失败,教训深刻。我们需要警醒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党是否依然紧紧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对共青团而言就是是否真正组织好、引导好、服务好青少年和维护好青少年的利益。工作任重道远而共青团责无旁贷。
以上是我从**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方向,从依托社区开展团组织建设和青少年工作出发所做的一个调研,由于成文仓促,难免纰漏,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