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项目实施方案
“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实践调查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决定在2012级学生中开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一、教学内容与目的1、教学主题与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村是否真正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还需要确证。尤其是现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差距,为了真正了解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开展此次实践活动。
2、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认识农村建设的成就,总结农村建设和实践的有效模式,并分析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目的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理论学习之后,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通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磨练,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的准备。
2、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调研,使学生巩固对我党政策的认识,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三、参加学生
我校2012级全体学生。
四、时间安排及考评
由每班任课老师给学生布置题目,并给予指导。学生在五一放假之前,拟定社会实践计划,经任课老师审阅后,利用五一放假时间调研。放假回来后,将调查报告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成绩评定,构成学期成绩的一部分。每班评出1-2篇优秀调查报告,全校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调查报告若干篇进行奖励。
五、社会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
(一)调查原则
1、客观真实。撰写实践报告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实践报告考核为0分。
2、社会实践报告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书写工整。
3、社会实践报告严谨抄袭。报告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充分的资料,其中一半以上的资料必须来源于自己调查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引用他人资料必须注释。
(二、)字数要求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应该不少于2000字,包括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和核心内容两部分。其中“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应该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内容;“核心内容”部分应结合调研内容,分析现状,总结问题。其中“总结部分”,要求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
“农村生产力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的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决定在学生中开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一、教学内容与目的1、教学主题与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村是否真正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还需要确证。尤其是现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差距,为了真正了解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开展此次实践活动。
2、本调查为实践教学内容环节。通过社会实践调查,认识农村建设的成就,总结农村建设和实践的有效模式,并分析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目的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理论学习之后,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通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磨练,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的准备。
2、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调研,使学生巩固对我党政策的认识,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成绩评定,构成学期成绩的一部分。两周后交调查报告。
三、社会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
1、根据学生本人对农村的了解,客观真实地撰写实践报告。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实践报告考核为0分。
2、社会实践报告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书写工整。
3、社会实践报告严谨抄袭。报告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充分的资料,其中一半以上的资料必须来源于自己调查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引用他人资料必须注释。
4、题目自拟。报告的撰写应该不少于1000字。内容包括农村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的措施及思路。要求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题目如: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措施;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第三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
2012 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系别:专业:日期:2012.7.20-2012.8.0
3一 实践活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
二 实践目的:
(一)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
(二)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实践经历:
1、7月20日,我和几位小组成员制定出社会实践计划,并确立了分工;
2、、7月21日---7月25日,我们来到本市的几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3、7月26日---7月28日,我们来到市里有关各个部门,向他们了解我市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4、7月29日—7月31日,我们向有关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向
他们了解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5、8月1日---8月2日,我们来到图书馆和上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
6、8月3日,我们读者几天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 实践结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近年来,中央以及省市区各级政
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 台和落实,如免除农业税、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进行各种农业 补贴(对农民种粮进行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粮种进行补贴;对 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等,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农村都组织实 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 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 证。这主要表现在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设施,以及农民使用沼气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道路建设来看,我们现在能做 到全国 87%的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这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 变化。从电网的建设来看,在大电网覆盖区域之内,除了西藏地区,其他地区都已经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大电网的电可以直接进村入户,这使电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大降低。农村电网的改造后农村的电价 基本上做到同网同价。
3、文化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 国也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 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
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授农民各种实用技术和知识,培养 致富带头能人。如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至 2006 年 开始,就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同时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教科书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这使得农村失学儿童的比例显著下降,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
4、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谐氛围逐渐形成。
国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7 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到 2009 年年底,已经有 4600 多万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平均给每个纳入低保的农村人口每个月补贴 60 元钱。同时推行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试点范围是全国 1/10 的县。在 2020 年将覆盖全 国。医疗上从本世纪初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 2008 年 该标准提高到了 100 元,农民自己交 20 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贴 40 元,总体上看,对于农民大病、重病,需要住院做手术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半的费用可以报销,避免很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出现。
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 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 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 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 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以 农 民 为 主 体,重 大 决策农民说了算,建设过程农民积极参与,改革的实惠由农 民分享。凡是农民能够参与进来的,政府一律不包办;对农 民不能直接参与进来的重大建设项目,政府也是把解决农民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无能为 力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并通过村务公 开、召 开 村 民 代 表 大 会 等 形 式 及 时 向 农 民 群 众 做 宣 传。做到上 级政策要公布、创建规划要公认、建设项目要公示、投入资金要公 开。保 证 村 务 公 开 率 100%,群 众 满 意 率 达 90% 以 上。在每个 村成立了 3-5 人的村民理事会、监事会,规划的制订、资金的筹集 使用、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等都交给村民讨论决定,农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创建中充分体现。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
1、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农业。截至 2008 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 18.2574 亿亩,户均耕地面积仅 7 亩,人多 地少的局面依然严重。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 技推广力度,但农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总体上还比较落 后,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 同时,我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对农民 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
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投
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依然不足。农业基建投资占我国基 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与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3、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 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重复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 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 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4、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由于我国农业整体上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 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与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直接导致了广 大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虽然国家近年来采取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免征农业税、进行农作物补贴等一 系列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由于结构上还未发生根本改变,城乡居 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未能缩小,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2004 年以 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在逐年扩大。在 2004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21∶1,收入差距为 6485.2 元,2009 而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 3.33∶1,收入差距达到 12022 元。如果估算实际的差距,恐怕比上述比值还要大出不少,因为目前统计的 城镇居民收入只包括可支配性收入,不包括城镇职工享有的公费医 疗、教育补贴、养老待遇等项收入,而这些农民要么没有,要么数 量与城市居民相差甚远。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已是世界第一。而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 13 亿人口中有 8 亿多是农民,这么庞大的人群 如果收入长期与城市居民差距较大,势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 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5、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由于幅员辽阔,加上农民自身素质、传统观念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 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户住宅大部分是普通砖瓦房 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 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导致整个村巷卫生 很差,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虽然国家近年来开展了村 湾环境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依然不容乐观。正因 为上述的原因,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比较困难。
6、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文化水平低,加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 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 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 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 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相当一 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才达到甚至未能达到小学水平;由于农民科技 知
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 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 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 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严重阻 碍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7、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1)、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 国虽已开展,但尚未覆盖全国,且报销比率还不够高;由于农村医 疗经费投入较低,医务人员待遇较差,导致农村医疗设备差、医务 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2)、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农村居 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依然不 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 改变。
(3)、社会保障难以保证。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我 国部分地区的部分乡镇既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三)、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是加强粮食生产和优势产业扶持。“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第一要求,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切 实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关键。
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庄规划先行是按科学的发展观,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保证。村庄规划要与农村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 与村庄建设的矛盾
4、加强村级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村级组织是新农村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的的组织者和推进者,是保证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
五 实践体会
经历了将近两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六 总结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11-07-20~2011-08-10
摘要:在现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潮中,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村迫切需要有规划的建设,既可以为国家节约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得到更多的土地用于生产,促进农村的稳定!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调查征求农民意见宣传党的政策完善新农村建设 正文:2011年07月踏上北上的火车,来到东北这块黑土地上,与一个月前已经联系好了的炮手村村委书记约定好,来到他们这里帮助他们更好的完善新农村建设。这次在火车上思考了很多,大学四年三个社会实践,这次是最后一次进行社会实践,很多同学认为这个无所事事,我觉得大学参加社会实践就是锤炼大学生能力的好机会,很多人认为这个社会实践没有什么必要,我认为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值得我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好好去锻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才可以促进整个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但是我们面临的现状则是:工业迅速发展,农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农民生活困苦,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这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共同富裕起来很大的阻碍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真是基于这种情况,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指出了实行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纵观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几年来,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 1
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的发展还呈现区域不协调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农民相对生活充裕,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则生活艰难。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所以必须要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另外,政府还加大了对于农村社会和医疗保险的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做到了人人都有,使农民看病有了保障。在交了以前缺的养老保险金后,女性50岁以上男60岁以上的农民就可以每月领取养老保险。撤队的农民可以免费领取每月580元的补贴。地方政府贯彻国家的的方针,免除农业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不愿下地种田的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转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朝阳财政的增收,为GDP的增加贡献了一份力量。增长的财政收入,又可以加大农民的福利,现在70周岁以上的老人,乘公交车是免费的,同时也可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医疗卫生,教育等。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干部群众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村镇的领导走入农民的身边,了解农民的需求,不摆官架子,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让农民们可以自己管自己身边的事,得到真正实惠,也提高了农民的干劲。
另外朝阳的特色农业也搞得有声有色,如协新的葡萄园,那里种植的都是国内外优秀的葡萄品种,真的很好吃,虽然价钱很贵,不过大家都愿意去购买。还有健康的绿色蔬菜,大棚种植,恒温恒湿,少虫害,营养高。由企业进行包装后,统一销往国内外,深受好评,创造了自己的品牌。艳阳农庄等休闲度假的乡村游也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在放假的时候去散散心,陶冶陶冶情操,同样很受欢迎。还有一些城市居民,专门到农村来包一份地,自己亲自种植,感受收获的艰辛和喜悦。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村委领导班子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华北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计算机系信管
B071班
指导教师:***
目录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3
2问卷调查报告--5 3总结-----------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13(三)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14
组长:*** 组员: *** ***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
一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过程。建国后,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当时的资源禀赋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通过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把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工业化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在这一关键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前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正是基于此,党中央及时提出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这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毋庸臵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们规划未来五年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路线图。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內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让先富起来的部分地区和人群停止发展,它的核心是“共同”,是使所有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其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三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究。
从理论层面上看,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明确以下三点。其一,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三位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就精神文明而言,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其二,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带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只有以上这些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的面貌才会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其三,把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看成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1世纪最宝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农村专业化高技能和实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
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可行性、可操作性角度来考量。在这一层面同样存在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主体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当然,确立农民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与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矛盾的,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初始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是非常关键的。以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运动是我国当前最能产生效果的措施,应当成为我们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其三,规划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城市和郊区统一规划,实行城乡一体化,通过现代化交通,把城乡连接起来,市区和郊区统筹规划,商贸区、工业区、休闲区、农业区、生态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2问卷调查报告
1、您生产的农副产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
A、合作组织统一销售占9.7%;B、销售到市场占23.6%;C、商贩上门收购占61.5%;D、销售给企业占3.3%;E、其他占1.9%
2、每月有不低于多少的固定收入,您才愿意离开本县谋生? A、1000元占20.9%;B、2000元占29.9%;C、3000元占28.8%;D、无论多少都不出去占20.4%
3、您对当前上级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54.8%;B、基本满意占32.8%;C、不满意占12.4%
4、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
A、广播电视报刊占36.9%;B、技术人员培训占31.8%;C、远程教育占12.3%;D、自学占12%;E、其他占7%
5、您村的远程教育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A、是占56.9%;B、否占43.1% 您是否收听看过远程教育? A、是占49.6%;B、否占50.4%
6、您对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63.7%;B、基本满意占31.1%;C、不满意占5.2%
7、您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占14.6%;B、资金占53.3%;C、技术占23.4%;D、自然环境占3.2%;E、基础设施占4.6%;F、其他占0.9%
8、您喜欢什么方式的培训? A、培训班占20.7%;B、明白纸占10.5%;C、广播电视占28.2%; D、现场示范占38.2%;E、其他占2.4%
9、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A、信息占21.9%;B、资金占39.3%;C、技术占38%;D、其他占0.8%
10、如果有条件在家里搞来料加工,您是否愿意接? A、非常愿意占27.2%;B、看工价后再考虑占59.2%;C、不接占13.6%
11、开展种养加工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A、技术不过关占23.8%;B、市场价格不稳定占36.3%;C、打不开销路占33.4%;D、其他占6.5%
12、如果种养大户邀您加入种养合作社,您是否参加? A、参加占57.8%;B、看别人参加了才参加占21.4%;C、不会参加占20.8%
13、如果村里牵头入股办企业,您是否愿意入股?
A、会入股占26.2%;B、看项目情况占57.3%;C、不会参股占16.5%
14、对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或经商,您是否支持?
A、支持占52.3%;B、反对占10.6%;C、随他(她)自己占37.1%
15、您希望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A、进企业上班占33.9%;B、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占32.9%;C、专职从事种养加工占33.2%
16、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A、封建迷信占7.4%;B、传销赌博占15.5%;C、社会治安占35.9%;D、村干部作风占34.5%;E、其他占6.7%
17、您对村两委班子是否满意?
A、满意占42.5%;B、基本满意占46.3%;C、不满意占11.2%
18、村干部任期目标是否兑现?
A、全部兑现占31.7%;B、部分兑现占59.2%;C、未兑现占9.1%
19、您家中去年的医疗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占31.7%;B、500-1000元占30.2%;C、1000-5000元占30.5%;D、5000元以上占7.6% 20、如果您有了闲钱,您会如何使用? A、再投资占30.8%;B、购置商品占10%;C、存进银行占53.8%;D、其他占5.4%
21、您认为自己的经商能力如何?
A、还可以占39.7%;B、不行占28.3%;C、没试过占32%
22、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A、重大疾病占52.4%;B、交不起孩子学费占8.6%;C、自然灾害占11.6%;D、农产品卖不出去占15.4%;E、养老占11.7%;F、其他占0.3%
23、您认为土地补偿款该如何应用? A、分给个人占42.8%;B、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24.6%;C、社会事业占12.7%;D、社会保障占19.9%
24、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依靠子女占12.4%;B、存钱养老占29.2%;C、办理养老保险占55.7%;D、其他占2.7%
25、您是通过哪种途径外出务工? A、广告占8%;B、亲朋介绍占33.2%;C、中介组织介绍占8.9%;D、镇、村等统一组织占11.4%;E、自己联系的占34.6%;F、其他占3.9%
26、您对现在的生活满足吗? A、满足占40.9%;B、一般占46.4%;C、不满足占12.7%
27、您向往城市生活吗? A、向往占53.7%;B、不向往占46.3% 您在三五年内有能力进入城市吗? A、有占18.5%;B、没有占81.5%
28、当前除了增加收入之外,您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A、村容村貌占13.3%;B、基础设施占19.8%;C、社会保障占53.3%;D、社会治安占12.2%;E、其他占1.4%
29、您认为现在的物价如何? A、偏高占84.4%;B、中等占13.4%;C偏低占2.2% 130、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
A、满意占58%;B、基本满意占28%;C、不满意占14% 如果政府、个人再多拿点,能多报销一些,您认为个人拿多少能承受? A、10元占42.2%;B、20元占30.9%;C、30元占26.9%
3总结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
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
2004年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之后,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
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维持在3.21:1。即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复性增长。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个努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
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0%到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60%到80%的患病农民死在家中。湖南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农村孩子从进学校门到高中毕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共需支出108元,90年代需支出约8000元,到2004年则需支出约3万元。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不下的事。今年4月温家宝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国庆节期间他在河北农村考察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应当看到,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举措:
农村教育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国家还确定,“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预计涉及中央集中采购的金额将有30多亿元,这个金额明显高于2004年招标采购总计22亿元的总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战略决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对“十一五”时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生产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生活宽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3):乡风文明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4):村容整洁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5):管理民主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它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几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农民,其独立性表现为要有独立的社 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与其他阶层一道共享所创造成果的制度安排;其能动性表现为在推动自身富裕和农村现代化中的强烈进取心,为创造财富而渴求现代科技、智力开发和政策支持以改造自己的革新精神;其自主性表现为有自主选择职业和劳动方式、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其创造性表现为在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农业现代化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和不断地提升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分别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依附和依赖的地位,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和基层民主管理活动,农民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为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创造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断地被主体所认识,进而主体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创造出新事物的模型并通过实践的创造性使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条件和需要的对象不断地创造出来。价值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主体的价值目标对象化,使对象发生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变化,从而使人的主体力量得到确证。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在培育和发展农民的创造性主体力量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各地实际出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一支队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但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方面仍不同程度地束缚着他们身份的合理变迁和待遇的公平对待。党和政府要制订政策和措施,逐步消除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另一支农村人力资本队伍是大批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基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自身贫困状况的要求,渴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成为现代农村的新型农民,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还存在较多局限性。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脱贫减贫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乡村民主管理制度和农民自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根据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投入渠道,制定落实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智力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食粮。
在尊重和壮大农民的价值性主体力量方面,要从社会公正和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民产生更加强大的创造力量。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战略方针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建立起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制订出一系列扶持性倾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投入和农村公共领域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臵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改变农民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要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障“减免两税、三项补贴、四项基本保障”这一惠农政策体系的真正落实,保障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投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保障对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安排,加大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逐步增大国家支农资金规模,动员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发达地区资本向农业区和低收入农民密集地区增加投资。要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对进城农民在城镇落户、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
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共命运。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之一。培育和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通过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扶持、对农民主体性的充分重视和培育以及广大农民自身主体性的自觉能动的发挥,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力量一定会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