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谷咀社区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建设的调研报告
谷咀社区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如何
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城乡统筹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快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为我镇在全县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按照县委政府总体建设要求,我镇将建成谷咀社区,并初步制定出了工作方案,对在社区建设中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建设,进行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并结合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凤栖镇谷咀村位于304省道洛川县城南5公里处,是国家黄土地质公园所在地。全村三个村民小组,105户,435口人,总耕地面积1100亩(其中果园1000亩)。全村共有党员33名。自来水入户率达100%。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村内交通便利,村内水泥路已覆盖95%。村内社会基础设施完善,有标准村级卫生室1所;有公共娱乐场所2处;有标准化图书室1个;有计生服务是1个;有警务室1个,配套完善省级卫生室1个。农业产业格局主要苹果产业为主,发展旅游接待户48户,年收入最高可达10多万元。村内社会治安环境良好,民风淳朴。该村是洛川首批创建的党建综合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和国家命名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近年来,该村利用
民俗新村成功打造、带动一批农家饭馆、休闲山庄发展,大力推动生态休闲、农家旅游和特色餐饮。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型、参与劳作型、生态旅游等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产业,将生态观光、劳作体验、农村休闲运动、特色餐饮美食、民俗参与等结合起来,创新“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模式,开发丰富多彩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系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该村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社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比较脆弱;
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
3、社区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4、社区建设资金缺口大;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社区建设中,做好社区绿化、排污、道路硬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加大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努力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成有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有现代管理模式幼儿园1所;有高标准社区卫生室1所。
(三)积极推动社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制度建设,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构建覆盖社
区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体系。
(四)多渠道解决社区建设缺口资金。一是多方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二是吸引投资商进行项目投资;三是通过群众自筹的途径。
第二篇:广电局事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广电事业建设的科学发展,本人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于2009年3月20日—31日,就我局事业建设情况,通过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查了解、翻阅资料、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广播电影电视局成立于1984年,现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辖一个科级事业单位——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内设办公室、总编室、财务后勤股、有线电视股、社管保卫股、技术股、广告部、平顶山转播站、大靖数字电视站、黄羊川有线电视站11个职能机构。共有干部职工157人(包括临时人员5人,离退休人员8人),其中,财政供给89人,自收自支68人;45岁以上38人,35岁以下43人,(占总人数的 27%);男104人,女53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人员32人,从事线路管理、维护、收费 人。
二.事业建设发展现状
1、新闻宣传 多年来,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阶段性、战役性宣传报道。利用标语、专题、系列、电视讲话、实况等形式,先后开办了《治理石羊河,**在行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食品安全与健康》、《人口与计生》等20余个广播电视专栏并精心设计制作播出了富有创意的新闻栏目片头,建立了数字音频工作站,开设了《报摘**新闻》、《对农村广播》、《学习节目》、《生活之友》、《读书时间》、《法制园地》、《音乐天地》等七个广播栏目,每年在线电视台、广播电台采编制播稿件3000多条,专题片20多部,在市电台、市电视台、省电台、省电视台发稿数量逐年上升,为推进全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网络建设 通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我局已建成包括县城有线电视转播前端、**镇平顶山转播站、大靖镇青山寺转播站、黄羊川有线电视站在内的县级转播台站4个,中继站1个(黑冲滩),“2+ 1” 无线收转站(室)52个(其中乡站12个),村级8路有线小前端7个,多路微波(模拟、数字)网点260个,县城有线电视系统传送中央、部分省市及县台电视节目30套,平顶山转播站转播模拟电视节目12套,同时转发中央、部分省市、县台数字电视节目 套及中
1、甘肃2套数字广播节目,覆盖**河灌区6个乡镇12万多人口;大靖平顶山转播站转播中央、部分省市、县台数字电视节 套及中
1、甘肃2套数字广播节目,覆盖大靖黄灌区6个乡镇约l 3万多人口。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81.9%,电视综合覆盖率89.91%,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累计达9242户,其中县城有线电视用户4885户,农村数字电视用户4357户,年收入约100多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发展不平衡。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建的农村微波电视网络,由于当时缺乏资金、技术等,网络质量不高,加之有线电视技术更新换代快,我局因资金缺乏无力对其进行技术改造,现已处于瘫痪状态。
2、产业经营理念不强。我县广播电视业这几年发展步伐缓慢,尤其是沉重的债务,导致发展资金十分匮乏,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很大一部分职工连工资都无法全额兑现,致使广大职工将广播电视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理念不强,认识不到广电事业发展的前景。
3、节目总体质量不高。我县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由于受财力、人力、等多种因素制约,虽然近几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对策措施
1、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新闻宣传水平。
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十七大精神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植树造林,日光温室建设,水权水价改革,马铃薯种植,劳务输出,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中心工作抓好动态性报道。二是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在把握正确导向,全面宣传十七大精神的前提下,精心打造《**新闻》节目,加强新闻节目内容的创新,增加信息量,突出针对性,强化时效性,继续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拓宽视野,坚持“三贴近”原则,把镜头、话筒更多地面向普通老百姓。同时,在继续巩固现有栏目、节目的基础上,优化结构,以创优出精品为目标,着力开办一些个性化、对象化鲜明的栏目、节目,推进节目质量和舆论引导能力跃上新台阶,更好的为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三是加大外宣力度,提升**形象,积极探索外宣工作新思路,加大外宣力度,为宣传**对外开放,提升**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精神,宣传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发展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宣传**优势产业及特色产品,宣传**在四个文明建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及经验做法。继续保持在市电视台播出**新闻稿件名列前茅的势头,力争在省市新闻媒体发稿量有不断有新的提高。
2、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努力搞好事业建设。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广播影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是广播影视发展公益性事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让群众能够满意地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视听需求,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带动为支撑,抓好以“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建设。
一是切实抓好“村村通”建设工程。今年“村村通”工程待省上建设任务下达后,按照工程建设要求,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完善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抽调精兵强将,全力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国办发[2007]38号文件确定的“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改革新思路,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农村放映工作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从而有效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的问题。今年省上计划安排我县农村电影放映3319场,达到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要求。同时,在县城中心绿地放映公益性电影10场。
三是全力推进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建设。有线电视和数字微波电视作为有偿服务,是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广播电视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今年,我们要在维护好现有传输网络,巩固老用户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发展,积极争取县上和市广电局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完成**城区数字广播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建成市—县新闻节目回传通道。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关于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是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具有整合社区资源、引导价值观念、继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
为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江苏街道人大代表组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江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愿景、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专题调研由代表组组长宋慧牵头负责,何正荣、倪尧、高洁敏、余文富、陆武、陆国樑、潘棠贤、戴青等代表共同参与。在调研过程中,代表们通过参观视察、座谈会及走访的形式,就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题听取了居委会书记、主任,文教干部、团队骨干及街道社发科同志的意见建议,同时还加强与居民的交流和沟通,认真倾听居民意见和建议。此外,今年街道创办的社区报——《和月刊》,专门开辟代表动态、代表风采专栏等,为代表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搭建了平台。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的调研,形成了《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
一、建设愿景
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社区建设中越来越凸显。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途径,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社区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是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今年是公共文化服务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群众需要的新的文化服务方式,打造“活力江苏、魅力江苏、宜居江苏”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陶冶、塑造,促进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互助,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居住环境。
二、发展回顾
江苏路街道地处长宁区东部,与静安区、徐汇区接壤,是长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机关所在地,是长宁区通往中心城区的门户。辖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近6万人口,下设13个居委会,居民户数1.8万户,楼组803个,2006年街道被命名为新版上海市文明社区,目前有80%的居民生活在市、区级文明小区之中。
江苏路街道是个典型的老城区,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是全市“花园洋房”较多的街道之一,有较多的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名人故居、革命历史遗迹等,充满浓厚的文化韵味。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江苏路第五小学、愚园路第一小学、区少年宫等一批市、区重点教育单位均在辖区内。多年来,街道以提高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质量及社区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全面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在内容和方法上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先进文化走进社区,融入生活,提升环境,较好地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在江苏街道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加快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街道共投入资金84万元,对13个居民区活动
室进行了装修扩建,活动室面貌焕然一新,达到全覆盖,居民活动有好去处;积极开展万元报刊进社区工程,为每个活动室征订报刊杂志100余种,以丰富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在小区、楼组、家庭中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以星级楼组创建为抓手,以共同的志趣爱好为基础,通过“书报传情角”、“墙报”、“科普之窗”等学习园地及“邻居节”活动,形成邻里互学互助、尊老爱幼的楼组文化,营造出不断学习、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文化团队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培育了英语沙龙、桑榆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时事政治学习小组、摄影沙龙等一批特色团队,目前已发展至110支文化团队。
培育江苏文化特色。“江苏之声”艺术节自1999年至今已举办了九届,做到年年有主题,季季有汇演,月月有活动,居民参与面越来越广,活动质量一年比一年高,形成了江苏文化一大特色。
实行社区资源共享。充分挖掘社区内的硬件设施资源,协调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场所设施等向社会开放,目前已有九所中小学校、区少年宫、市教育报刊总社等单位为社区提供教育及活动场所。加强单位联建共建。与社区单位一起创建了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社会实践、老年活动、教育、健身、文体、读书等七大系列学习型基地;与“上海东方老年文化交流中心”联手合作成立了“江苏社区文化活动指导站”,利用其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探索了一条社会组织参与兴办社区文化活动的新路;与上海大学文学院联手成立社区发展研究工作室,对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工作指导和研究;与民进上海市委社会服务部联手把街道作为社情民意基层调研基地,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卫生以及科普读物等方面的援助,每年提供专家志愿者服务及为社区“居民图书室”和社区家庭捐赠书籍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街道每年确保创建经费的投入,并做到年年有递增。2002年起,按每年人均一元投入,每年递增一元确保创建经费。同时,街道还积极争取社区单位的大力支持,由工商银行长宁支行牵头建立了100万元的社区助学奖励基金;由上海电信实业(集团)有限集团等三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每年20万元的社区文化建设基金;华敏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向社区捐赠14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1、文化底蕴有待进一步集聚。江苏社区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有众多的名人名居名校,现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2、活动场所有待进一步整合。江苏社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成社区三大中心之一的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只限于居民区活动室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容纳范围较小,无法适应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骨干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的标准和要求提高了,但从目前社区文化队伍的现状来看,文化人才比较匮乏,热心社区文化的骨干大为减少,出现断层。
四、对策思路
以促进、提高群众文化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用丰实的文化历史底蕴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在政策导向、阵地建设、人才队伍、项目载体、机制保障上作对策思考,形成建立一个中心、健全一个网络、培养一支队伍、培育一群团队、增设一批设施、宣传一批名人、办好一所学校、编好一份报纸、搭建一个舞台“九个一”的群众文化特色,打造“活力江苏、魅力江苏、宜居江苏”品牌,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以建立文化中心为核心,加强阵地建设
1、建立一个中心,搭建社区文化舞台。与区工人文化俱乐部共享资源,建成30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建600平方米的街道特级图书馆。通过签订协议,采用权属管理和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管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突出综合性,着力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发挥图书馆对活动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成为教育培训中心、团队辅导中心、活动策划中心和创作中心,把文化中心建成老百姓欢迎和真正参与的活动基地。
2、增设一批设施,夯实群众活动基础。协调社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阅览室、活动室、教室等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场所设施,打造江苏社区10分钟学习生活圈;增设一批文体设施,新建金桥、利西路24弄、月村、曹家堰4个健身点,更新、整新一批三年以上健身器材;成立江苏社区气功锻炼站,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健身团队;继续做好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工作,在做好市三女中和市三附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基础上,争创省吾高级中学场地对外开放示范点学校,提高社区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3、健全一个网络,架起联系沟通桥梁。在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中心、文化站、居民文化活动室三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体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沟通千家万户,让信息化融入百姓生活。
(二)以培育文化骨干为抓手,壮大人才队伍
1、宣传一批名人,凸现社区名人效应。挖掘社区文化底蕴,开展对社区名人名居的调查,汇编《那人、那路、那房》宣传画册;动员组织文化名人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同时,积极宣传社区内著名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利用名人效应资源带动社区居民积极投身社区文化活动。
2、培养一批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社区文化骨干,建立起优秀的专业社区文化工作、基层指导员、志愿者及文艺轻骑特色等四支队伍。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评选表彰新一批学习型楼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居委会,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内容。
3、培育一批团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通过组织文化活动,积极为文艺团队筑就展示平台,提升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的水平,形成团队建设规范化、活动内容大众化、活动项目特色化的建设模式,保证社区不同居民群体都可以参与自己喜好的文化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团队,以团队团结人,以学习促进人。培养居民科学文化素养,营造休闲文化、体育文化、科教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大社区文化,以学习型团队来吸引人、团结人、陶冶人、激励人,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
(三)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方向,拓展项目载体
1、办好一所学校,提高居民群众素质。社区学校在继续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基础上,按照居民的需要设计各项学习内容和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让学习内容的设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计划完成招生800名。继续开展各类人群教育。根据社区内儿童、青少年、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等不同教育人群的需求,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2、编好一份报纸,展示风情风貌风采。与《上海城市导报》合作发行一份社区百姓自己的报纸——《和》月刊,以“反映社区生活、报道社区建设、沟通社区信息”为宗旨,传递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信息,并为社区居民搭建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要继续编好这份报纸,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3、搭建一个舞台,打造江苏特色品牌。办好社区文化品牌“江苏之声”艺术节,以“文化唱响和谐”为主题,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峰,使团队文化进小区,社区文化进军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进社区,并带动各居民区,进一步扩大居民群众的参与面,唱响和谐文化的主旋律。推进广场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文化、绿地公共文化、会所文化等建设。在居民区开展“八个十”进小区活动,即:十场文化演出活动、十场读书交流活动、十场科普宣传活动、十场居民健身活动、十场学习型成果展示活动、十场暑期纳凉活动、评选十位社区文化明星和新建十支文化团队。
(四)以完善规范管理为基础,强化机制保障
1、管理服务。制定《江苏路街道居民区文化活动室管理若干规定》,加强对居民区文化活动室的规范管理;制定《江苏路街道文化团队管理若干规定》,对文化团队的日常活动、日常管理、参加演出以及奖励方式予以明确规定,实现对业余团队的规范化管理。
2、运作模式。做好长宁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科研课题:“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进社区工程》和“区级课题”——《学习型社区创建指数研究》,修订完善学习型社区创建指数测评体系;坚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运作,继续与“上海东方老年文化交流中心”、上海大学文学院等单位加强联手合作,形成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江苏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依托街道信息化优势,充分发挥网站群落的作用,开辟学习资源,拓展服务功能。
3、经费保证。加大政府投入,街道每年拨付文化体育专项基金16万元,在区文化局下拨各居委会文化经费1万元的基础上,街道匹配文化经费1万元,用于每个居委会订购图书、报刊或添置音响设备。整合社区单位资源,继续与上海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文化基金5万元,用于社区文化建设。
江苏街道人大
代表组
2007年10月
第四篇: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县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建设是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点“工程”。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笔者与有关单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强我县社区建设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社区建设现状
目
前,我县共有57个城市社区(其中城区20个,镇级37个),47个农村社区,434个居民小组。管辖面积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区,6.7平方公里;管辖面积最小的是侣俸镇中兴社区,0.1平方公里。管辖人数(常住人口)最多的是东城街道塔山社区30560人;管辖人数最少的是少云镇长滩社区,338人。我县社区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础,社区管理体系、工作队伍、社会服务基本到位。
(一)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全县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组建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成员单位议事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等,形成领导层、决策层、监督层和执行层兼备的组织体系。其中,社区党组织在协调社区单位、开展社区服务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区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采取“一帮一”的方式,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二)工作队伍基本建立
全县共有228名社区干部。城市社区配备“五职”干部(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居务助理员、文书、计生专干),镇级社区配备“四职”干部(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文书、计生专干),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干部中,党员占总数的8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总数的29.4%。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补贴为1500元/月,其他干部1200元/月;镇级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补贴为1000元/月,其他干部800元/月。
(三)基本服务逐步到位
全县共建成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55个,为群众提供低保、社保、就业、卫生等服务。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图书室等,部分社区还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区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南城街道桐梓社区为居民提供健身设施。部分社区联系县级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医疗、法律等知识进社区活动。部分社区建立了帮扶救助、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志愿者队伍,开展便民服务。
(四)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多
多数城市社区成立了文化活动小分队、健身队等,如东方社区成立“东方艺术团”,南城社区成立“夕阳红艺术团”,经常进社区、进居民楼院演出;利用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东城社区成功兴办了首届社会体育运动会,受到群众欢迎。部分社区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
部体来看,我县社区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县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较重
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职责主要是居民服务。但目前社承担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纠纷调解、扶贫帮困、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区还要承担“两河整治”、“拆违”、“三整一改革”等阶段性工作,并应付上级检查、考评等,社区居委会超负荷运行特点明显。此外,一些政府部门把工本职工作交组社区,但权利、经费、人员、指导不到位,导致工作开展难、工作效果差。
(二)办公及服务用房不足
根据市里相关规定,“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使用面积应不低于500平方米”。目前,全县仅有9个社区达标,大多社区用房面积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区办公用房仅144平方米,旧县镇金钟社区用房仅20平方米,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县社区用房多是利用社区内单位、企业、居民闲置旧房,建设不规范,条件较差。
(三)干部事多酬少影响积极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管理人口增金社区居委会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生,而每个社区仅有4至6名干部,干部基本上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社区干部工资水平较低,养老保险每年仅400至600元,他们普遍认为工资待遇与其工作量不对等;由于部分社区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缺乏“造血”能力
社区基本没有“造血”能力,每年仅靠2万元经费开展工作,没有经济实力更好地为民服务。仅有部分条件较好的社区,如正街、东城、龙山等社区,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区服务组织中介两种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
第五篇: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关于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2012年是朝阳区进入“新四区”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挑战,认真总结社区的多年来运行的经验与不足加强社区建设,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自治管理,不断加强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党委深入居民当中对社区今后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社区地处市政绿化带工程腹地,社区内共有**物业、**物业*个物业公司,分别为*****小区及*****小区居民服务。社区总户数1009户,常住总人口2597人,现有居民楼32栋。自管党员36名。
二、存在问题
1、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目前,社区内没有能够满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超市、学校、银行等设施。
2、物业运行成本高服务不到位及建工道路坑洼不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有居民414户,物业费按照1.5元/平米收取。开发交付之时,没有将小区公用电按普通民用电结算,近期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物业运行成本加大,同时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各项物业服务又一项也不能少,这也
是间接造成佳诚物业服务不到位原因,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较为突出。
现城建五工地正在建设文化艺术中心,由于重型车的碾压,将曾经在地区办事处的大力协调下,刚刚修缮的建工路又碾压的坑洼不平,加上路上本身没有排水设施,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居民反映较大。
3、社区办公用房尚未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是只有70平米的临时性用房,面积及功能远远能满足居民及相关要求。办公用房的限制,制约了社区文体队伍的发展。
三、采取的办法及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居民自治,创新自治载体。
社区建设主要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社区党委在居民中的凝聚力和参与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逐步搭建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改善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状况的局面。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实行画片管理,逐一落实包楼包片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制度及入户走访手册,采取社区人员一杆子杵到底的办法,及时反映民意,解决民忧,为社区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探索志愿者市场化运作模式,鼓
励各类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并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者的社区认可度,制定统一的志愿服务优惠政策,让志愿者能够得到辖区居民的认可和尊重。
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重大工作让居民知晓,重大问题和居民商议。建立社区议事会,召开社情恳谈会、听证会。对社区内公益事业建设、物业管理等事关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召开社情恳谈会和听证会的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集思广益,加强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推进社区建设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扩大居民对社区的了解,搭建与居民沟通的平台,将社区的端口前移,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九九重阳节”、“春节团拜会个人风采展”、“红歌OK比赛”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广泛发动和动员居民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当中,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建设提建议、出点子,从而推动社区自治建设走向深入。
(二)建立协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物业服务不到位问题、建工道路坑洼不平雨天有积水等问
题,社区积极协调各方,建立协商机制,召开专题座谈会,及时化解和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加强监督物业管理,并根据检查结果和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与物业沟通,督促他们及时整改。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单位的参与意识,并得到了辖区内国家米兰、城建
五、佳成物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开展了认养绿地等活动,对无人管理建工路定期进行整治,夏季清除杂草、冬季产冰扫雪,解决居民反映问题,在矛盾突出是起到润滑剂作用。
(三)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社区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居民的服务需求与社区办公条件不匹配的矛盾,社区不等不靠,一是积极协调社区学院、弘文博雅、才智大讲堂等辖区单位,不断理顺之间的关系,充分整合辖区内部的资源低尝或无偿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二是以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为目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居民需求,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建设,先后组建了“ 一家人”、“帮帮团”、“ 邻里互助”等自治组织,广开思路解决当前社区居民购物难问题。三是加快社区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步伐。推行“两式、一化、一管理”服务模式,两式即对享受优惠政策的老人进行电话提醒,不定期问候空巢老人近况;一化即针对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代买代购、理发等服务;一管理即按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居住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四)打破瓶颈,创新共驻共建新模式
引导辖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建设。继续与国际米兰商业街、金美坊美容美发、北京市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恒安中医院保持协作关系,在居民与企业间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居民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活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活动共搞、实事共办”的共驻共建局面。
由于没有正式办公用房及居民活动场所,就目前社区的硬件设施还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这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为此需要有关领导给与支持,从更本上解决社区配套用房问题。
以上就是对社区建设一些意见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社区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