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9-05-14 15:0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篇: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2月12日07:08来源: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人民日报评论员: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2月13日07:09来源:人民日报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

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2月14日07:25来源:人民日报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当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公平正义有新的诉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此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细数改革面临的硬骨头,多数都与人们的“公平焦虑”有关。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弦,诉说着人们真诚向往平等的发展机会;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满心渴望公正的社会环境;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热切期盼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发展起来以后,多元思想不断交流交锋交融,越是众声喧哗,越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整合社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市场经济本就崇尚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现代社会更以公正和法治为价值核心。如果公平的阳光变得晦暗、正义的空气逐渐稀薄,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茹毛饮血的霍布斯丛林,现代社会可能陷入你争我斗的零和游戏,社会主义本质就难以彰显和体现。相反,当机会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价值共识的弘扬,更需要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文明的建设。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体制机制的积弊,才能为公平正义的价值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人民日报评论员: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2月17日07:19来源:人民日报

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

今日中国,“到此一游”触动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再大的社会,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涓流汇海、积土成山,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绘就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价值图景。

回顾历史,“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青春报国、托起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精益求精、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的产业工人,殚精竭虑、为服务群众不辞辛劳的基层干部,一诺千金、宁肯散尽家财也决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有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但越是纷繁复杂,越要站得住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价值,让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带入更高境界。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深化改革重任在肩,民族复兴曙光在前,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之舵,必能鼓起梦想之帆、驶好梦想之船,为事业的进步、国家的前行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7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2月18日07:20来源:人民日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破窗效应。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8日 01 版)

第二篇:人民日报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014-02-12 08:24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2日 01 版)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2014年2月13日10:47人民日报评论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深化改革的价值共识才能够形成,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凝聚,“改什么怎么改”的国家意志才能够明确。“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梦想越接近,可能遭遇的挑战越艰巨,前行的脚步也须更坚定。我们必须清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将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不会一帆风顺,更难一蹴而就。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中国必将以强国之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3日 01 版)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守公平正义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当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公平正义有新的诉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此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细数改革面临的硬骨头,多数都与人们的“公平焦虑”有关。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弦,诉说着人们真诚向往平等的发展机会;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满心渴望公正的社会环境;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热切期盼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发展起来以后,多元思想不断交流交锋交融,越是众声喧哗,越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整合社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市场经济本就崇尚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现代社会更以公正和法治为价值核心。如果公平的阳光变得晦暗、正义的空气逐渐稀薄,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茹毛饮血的霍布斯丛林,现代社会可能陷入你争我斗的零和游戏,社会主义本质就难以彰显和体现。相反,当机会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价值共识的弘扬,更需要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文明的建设。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体制机制的积弊,才能为公平正义的价值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人民日报评论员)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中国家家网2014年2月17日消息: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

今日中国,“到此一游”触动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再大的社会,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涓流汇海、积土成山,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绘就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价值图景。

回顾历史,“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青春报国、托起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精益求精、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的产业工人,殚精竭虑、为服务群众不辞辛劳的基层干部,一诺千金、宁肯散尽家财也决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有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但越是纷繁复杂,越要站得住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价值,让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带入更高境界。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深化改革重任在肩,民族复兴曙光在前,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之舵,必能鼓起梦想之帆、驶好梦想之船,为事业的进步、国家的前行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破窗效应。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从价值理念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价值观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没停止过。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民主,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民主、自由和人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上下足功夫。应清醒地认识到,价值观领域的博弈是激烈的、长期的、复杂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客观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具体表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洁凝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尺度、基本价值理念的概括,应将对其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成为凝聚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第四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分析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重要意义;途径

一、前言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既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提供了遵循。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 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3.1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

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通过自觉的奋斗, 在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平等民主、文明先进、人与自然和谐, 构筑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说, 对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与生态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 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3.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奋斗目标, 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3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

一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与“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也是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与“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3.4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性、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也有部分群众反映其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党的十八大总结提炼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准确、简明凝练,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掌握。3.5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纵观古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都必须依靠其核心价值观来维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必定要有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作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焕发精神动力,凝心聚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利于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引领社会成员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而奋斗。

3.6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从而展示中华文化良好的对外形象。

3.7是解决社会转型问题的迫切需要。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道德操守。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一些消极、颓废的观念有所滋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人们迫切呼唤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期待新风正气的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找到正确方向,引导人们自觉抵制错误观念的侵蚀,准确把握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尺,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4.1宣传教育,内化于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先行。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4.2实践养成,外化于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最根本的是要形成自觉行动。各地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同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职能职责相结合,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4.3常态长效,固化于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实现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09).[2]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3]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田海舰,戴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7(1).[5]郭祖炎,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意义[D].延安大学报.2007-12:6(29).[6]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7]李晓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8]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18. [9]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9:5(14).

第五篇: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承载者国家复兴的新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是要弄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方法,明确学习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明白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关键字: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同样它也包含在近百年来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之中,伟大祖国需要的不但在政治上,而且还要在经济、科学文化上真正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朝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就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从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观层面, 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是一种社会制度长期普遍遵循的相对稳定的基本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本价值理念。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新时期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 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发展。近三十年来, 中国价值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无疑将价值哲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并赋予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二,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 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 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三,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科学社会主义、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研究。从核心价值观层面来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 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回归, 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必将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发展。而且,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唯物史观的研究视域, 有助于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研究, 为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生长点。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作为我们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当代大学生而言要做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精神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就是努力学习。

结束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要针对人们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刘荔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

下载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中共中央......

    五1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五年级一班 学习目标: 1、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3、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

    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在青少年中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紧......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6页1.习近平谈青年学生为什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题二: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 七年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1、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2、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