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有效性——社会工作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初探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最大特色也是专业的生命力体现。失去了实务性,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也失去了基础。建构有效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习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的实务技能培训一体化的模式也许可以成为社会工作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尽管不少学者对社会工作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构想,但是有些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在具体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方向上还是应该落实到社会工作的教学、实习等方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这个专业的力量,实习机构和案主也能看到社会工作的介入的有效性。强调有效,一是指应该确确实实提升师资队伍的实务技能,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师资队伍实务技能培训的制度,鼓励教师之间形成内部合作系统;二是指提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专业化,目前很多课程还是教师讲授理论较多,比较抽象,社会工作如何应用不具体,因此实践教学的比重要有所增加;三是探索适合自己本土的有效的实习模式,加强实习督导和评估;四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将实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社会工作实务教学有效性的增强,将伴随着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和专业学习参与程度高,专业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实务技能的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机构和案主对社会工作的认可直至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认可。
第二篇: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
一/
(一)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价值的肯定。高龄老年是老年人群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迫切需要社区关怀照顾。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宣传画廊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宣传“手拉手”。俱乐部成立的背景:
社区目标意义:唤醒居民对高龄老人问题的关注,主动邀请、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让低龄老人体会到参与志愿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提升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老人的担心和顾虑,要预估志愿服务过程中安全风险,并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邀请低龄老年人的子女一道参与志愿服务。
3、提高低龄老年人的参与能力。
要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低龄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理念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与高龄老人沟通的技巧,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提升老年志愿者的信心和能力。
4、提供资源支持。
为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开展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如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等,开展志愿者激励活动,给予适当的奖励,保障他们的安全。
(二)运用推动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策略时的工作重点(主要)
1、要注意倾听低龄老人及其家人的想法和其他居民的反响。
2、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要与低龄老人建立良好关系,尊重他们的参与,并与志愿者一起开展工作。
3、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时,要是和老年人的特点,关注老年人兴趣点,让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有成就感。
第三篇: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由于本科目没有客观题,所以复习的时候.细枝末节的东西并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去记忆了(比如儿童社会工作一章,教材中关于宏观的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到底各有多少,就不用记得特别清楚,只要知道大致的内容即可)。十四章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来解读,前面两章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重点要掌握从接案一预估一计划--介入一评估——结案这六大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后面十二章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不同领域,重点要掌握每个领域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力法。固为在做“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时—定需要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把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比作是答题的“框架”或者“骨骼“.那么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就是”实体”或者“肉体“了。“框架”和“实体”、“骨骼”和“肉体”两者一经一纬.一纵一横.就组成了“案例分析题”或“方案设计题”的主要内容了。所以,做主观题时,请大家一定首先要想到这一纵一横的框架。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无沦是对“案例分忻题”,还足“方案设计题”,服务对象的问题预估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它是决定这两类题目正确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考试的指导数材。网此每本书的容量都不宜过大,从而导致《社会工作实务》一书中案例显得太单薄、太稀缺(这也是其他两本教材的共同特点,所以整套套教材成了高度概括的理论著作).没有丰富多样的案例,考生要理解掌握本科目,就相对比较困难唯一些。这里就需要考生自己多做些课外作业收集一定叶案例,跟教师、同学切磋.
另外,由于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起步较晚.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时不久,且绝人多数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本土化的理论模式和实务经经验在探索阶段,又是第一次全国性的考试,所以笔者推断,近儿年的考试,主观题中需要你明确指出理论运用的概率应该比较低,主要还是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务模式和过程的整体把握为主.
第四篇: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1、所谓模式是指对现象所做的总结和概括,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运行发展的过程,是将现象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
2、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系统。
3、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社会工作者为了评估和解决人的问题:必须了解人在每个发展阶段的需要和资源,同时也要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如何认定和满足这些需要,包括人们生活中的各个社会系统(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以及社会系统是如何推动或阻碍人们保持与获得健康、幸福的理论和知识。②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社会系统论重视分析社会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
一、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其问题的产生是内部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采取“社会病理”模式,既考虑对象外在环境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情况,也考虑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以及人们所处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或不公平。
二、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三、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
四、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③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人在情境中”的观点一脉相承。栖息地是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生存空间是指人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滋养性环境能够在适当的时刻和方式下提供必要的资源、安全和支持,以增进社区成员的认知、社会及情绪发展。如果人面对生活压力又缺乏 社会支持,便会出现严重沮丧,甚至产生偏差行为,这种环境是不友善环境。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适应良好与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适应不良指的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人类的发展公式是D=F(P。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主张个人的发展是主动的、有目的和目标的,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生态系统工作切入点:1)微观系统指个人在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它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系统。2)中观指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社会群体。一是中间系统,两个以上的系统间发生关联,二是外在系统即两个以上的关联系统发生关联。3)宏观系统包括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使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社会工作将焦点放在:一是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三是先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四是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分的提供。
生态系统理论下工作实务的任务,生态系统理论说明,个人或家庭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单纯是个体内在原因,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环境资源的不足与障碍,是多种因素互动而形成的。
一、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二、环境的品质,三、生活中的问题。社会工作实务干预的目标在于:一要增强个人和群体的能力,二要聚集于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通过对环境进行干预,从而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社会工作的功能就在于增进个人、家庭、群体的需要与环境中的支持资源的两相调和度,同时兼具直接服务和宏观干预两个层次的专业功能。直接服务重在通过环境工作提升个人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满足发展的需要。间接服务是在社区、组织及政策倡导等层面发挥专业功能。④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1)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优势视角的优点在于它有分析、探索和发展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也在于它为服务对象培养那些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环境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及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社会工作的角色是帮助对象自我增能。优势视角认为:个人和社区的优势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发展和可以扩展的资源。优势视角强调:1)每个人小组家庭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2)创伤疾病可能是伤害,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3)个人和小组家庭潜能是无限的,4)社工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提供服务。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优势视角将增能建立在五个理念之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对象能力的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对象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社工的角色不是为他人增能还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社工要避免以一种父爱主义的姿态与服务对象沟通。优势视角提供另外一种态度:个人和社区的优势是可以再生、可以发展和可以扩展的资源。
4.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和群体、组织以及社区的需要和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内部原因,也有其外在的诱因。
5.内外影响力范式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性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基本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即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等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行为。
6.生命周期理论观点,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7.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1)非正式系统: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非正式系统资源能够提供物资与精神的帮助,情感支持,建议、信息,或直接提供具体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帮助,如借与钱财。(2)正式资源系统:一种是群团组织,如工作单位、各专来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如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
8.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必须启发与促进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运用综合方法。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五、整合的价值观。
9.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他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还包括其他的助人者,即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目标系统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第五篇: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早期的社会福利机构出现于()的城市。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2、第一批带薪的社会工作者是19世纪晚期慈善组织会社的()。
A、友好访问员 B、行政秘书 C、社会工作者 D、社区组织者
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者又重新对()模式或者改善模式发生了兴趣。A、社会学 B、心理学 C、经济学 D、人类学
4、()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重要工作。
A、收集资料 B、面谈 C、预估 D、设计方案
5、()在初次面谈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A、主动介绍自己 B、沟通 C、理解 D、接纳
6、中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
A、0~14岁 B、受孕起到18岁 C、自出生至18岁 D、0~5岁
7、行为主义理论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以()作为核心概念。A、教育 B、学习C、成长 D、奖惩
8、按照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公安机关的惯例,青少年的年龄一般界定为()。A、11~18岁 B、13~22岁 C、12~21岁 D、14~25岁
9、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社会工作时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第()阶段。A、1 B、2 C、3 D、4
10、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是()。
A、信任与不信任 B、主动与内疚 C、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分散 D、勤奋与自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社会工作传统实践方法的组成部分是()
A、社会政策 B、个案工作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E、社会行政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从过去的实证主义一元论转型至()多元共存之局面。
A、实证主义 B、社会建构主义 C、女性主义 D、精神分析 E、社会批判
3、面谈的技巧有()。
A、主动介绍自己 B、面谈 C、沟通 D、倾听 E、接纳
4、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包括()。
A、个人资料 B、身体情况 C、服务对象的特点 D、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 E、服务对象的类型
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早期 D、儿童中期 E、儿童晚期
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分为()。
A、无知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7、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服务包括()。A、支持性 B、保护性 C、福利性 D、补充性 E、替代性
8、青少年的社会性特点是()。A、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B、社会性交往进一步发展 C、反叛情绪明显
D、情感日益丰富,情绪容易激动 E、个性趋于稳定,但可塑性大
9、青少年自我意识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A、内在我与外在我的矛盾 B、本我与自我的矛盾 C、自我与超我的矛盾 D、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E、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
10、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包括()。
A、因身体不适而难以自理 B、失业 C、儿童无人抚养 D、心理失调 E、赌博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以及1935年颁布 后,公共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者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大。
2、职业化是以 为基础的。
3、展示了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
4、社会网络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泛指。
5、回避的依恋、反抗的依恋属于 依恋。
6、充分完善和利用 是儿童社区工作的重要原则。
7、成人型交流即AA对AA的平行交流方式,是 的人际交往类型,也是交流分析的重点和目标。
8、ABC理论认为个人的 导致了个人的情绪问题。
9、随着社会变化和新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领域也在。
10、生态学观点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专业工作者把着眼点置于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优势视角
2、间接介入
3、依恋
4、抗逆力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什么是社会系统理论?
2、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生态系统图的下功能是什么?
4、简述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A
6、A
7、B
8、D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ADE
4、ACD
5、ABCD
6、BCDE
7、ACDE
8、AB
9、DE
10、ACD
三、填空题
1、《社会保障法》
2、专业化
3、生态系统图
4、社会支持系统
5、不安全
6、社区组织
7、成熟
8、非理性信念
9、扩展
10、互动
四、名词解释
1、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视角,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2、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
3、依恋是婴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喊叫、身体偎依和跟随等行为。
4、抗逆力,可从个人潜能、经历的过程以及结果三方面来解释。从能力来界定,抗逆力指的是个人健康地适应事情转变和处理所引致的压力之能力。从个人经历来看,抗逆力可视为在保护性因素支持下,个人回复正常生活的重整过程。而抗逆力作为结果时,便是经历事件后的正面、有建设性的结果。
五、简答题
1、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2、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2)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3)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这些专业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
3、生态系统图具有如下功能:(1)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4)呈现可使用资源的相关信息。
4、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环境,建立和睦家庭氛围,对“问题家庭”进行法制、人权、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摒弃不当的教养方式,坚决制止家庭暴力。(2)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改善青少年社区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各组织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合作,整合各类社区资源,为青少年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4)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5)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六、论述题
1、“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的“心理——社会”方法根植于多元因素分析的视角,是最接近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视角。“心理——社会”方法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从这个视角出发,社会工作首先要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心理”方面的情况(如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和自我功能);然后要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如不幸家史、同辈关系状况和社会参与等)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所以这种方法也被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工作原则。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二至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老龄化是一种()。
A、自然想象 B、社会现象 C、地域现象 D、年龄现象
2、()是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前提。
A、人类寿命的延长 B、婴儿死亡率降低 C、出生率减少 D、经济发展
3、妇女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中的基变是指()。
A、本质改变 B、基础变动 C、根本改变 D、积极变革
4、性别与发展理论(GAD)诞生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5、智力残疾通常是指智商在()。
A、60以下 B、70以下 C、80以下 D、90以下
6、多重残疾,是指一个人在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和精神病五类残疾中,具有()以上的残疾。
A、两类 B、两类或两类 C、三类 D、三类或三类
7、(),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康复国际”成立。
A、1780年 B、1900年 C、1911年 D、1922年
8、()有关家政学的著作开始在美国问世。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9、开发服务是欧美家庭工作的()。
A、直接服务 B、间接服务 C、治疗服务 D、预防服务
10、香港社会福利署于1958年成立,最早开设的服务就是()。
A、家庭咨询 B、家政服务 C、开发服务 D、家庭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中国老龄化是()三项带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上开
始的。
A、“未富先老” B、“老年人口庞大” C、“速度快” D、“边富边老” E、“差异化”
2、第五届全球老龄大会将老年人分为和()。
A、“健康老年然” B、“亚健康老年人” C、“不健康老年人” D、“户外活动场地中的老年人” E、“户内生活型老人”
3、奥茉(Orme)认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应该覆盖()。A、女性的境遇 B、女性为中心的实践 C、女性不同的声音 D、关注多样性 E、女性的权利
4、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是()。
A、发展 B、预防 C、赋义 D、赋权 E、赋能习
5、性别分析的内容包括()。
A、相关者分析 B、生计分析 C、资源和限制因素分析 D、性别分析 E、冲突识别
6、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不同的残疾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影响的不同,把残疾分为(A、损伤 B、能力缺失 C、残障 D、残肢 E、残智
7、我国把残疾分为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A、视力残疾 B、听力残疾 C、言语残疾 D、肢体残疾 E、智力残疾
8、采用优势视角理论辅导残疾人的重点是()。A、信任残疾人
B、工作者的首要关注点是残疾人所具有的优势 C、多维度评估优势 D、以优势为本的方法 E、运用治疗模式
9、家庭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家庭的()。
A、大型化 B、小型化 C、多样化 D、变迁性 E、功能外移
10、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是()。
A、提供物质帮助 B、促进社会和谐 C、提供咨询及婚姻辅导援助 D、开展教育培训 E、保持家庭稳定
。))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不仅影响老年人对衰老的认识和适应,而且影响社会政策和制度规划制订,给社会对老年人权益的剥夺提供了合理的借口
2、互助与自助、社区增权模式的工作地点在 之间。
3、认为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
4、性别与发展理论并不就妇女问题而谈妇女问题,而是关注。
5、社会性别计划的含义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性别敏感体现在从国家发展计划到一个小的项目策划中,从而实现。
6、所谓 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
7、自我概念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 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
8、ABC理论认为个人的 导致了个人的情绪问题。
9、随着社会变化和新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领域也在。
10、生态学观点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专业工作者把着眼点置于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老年社会工作 2、积极的老龄化 3、赋权
4、精神残疾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什么是连续理论或为延续理论?
2、妇女参与式发展理论应用到妇女社会工作实践中,需要关注什么?
3、回归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把握好主要的概念是什么?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家庭治疗方法的特点。
第二阶段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B
6、C
7、D
8、C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DE
3、ABCD
4、CDE
5、ABCDE
6、ABC
7、ABCDE
8、ABCD
9、BC
10、ACD
三、填空题
1、年龄歧视
2、社区或邻里
3、活动理论
4、性别关系
5、性别公正
6、社会网络
7、自我控制
8、非理性信念
9、扩展
10、互动
四、名词解释
1、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工作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及其方法,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对象,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心理调适和环境适应能力、改善社会功能以及建构完善的养老社会支持体系,最终实现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标。
2、积极的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向会议提出的。积极老龄化不是取代健康老龄化,而是把老年人参与作为重要一环和健康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结合起来的一种理念。
3、所谓赋权,就是从社会性别制度中女性权力的被剥夺,分析女性问题的产生,从改变社会权力结构的角度解决问题,而不是将妇女问题还原为个体妇女自身。
4、精神残疾: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而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五、简答题
1、连续理论或为延续理论。连续理论认为如果老年人能延续一生中一贯的活动水平,就能和社会相得益彰。当老年人继续保持原有的活动水平时,老年人和社会的状态最好。连续理论认为老年人进入老年阶段时,并没有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相反,老年时期是以前活动模式的延续,当老年人保持与以前的活动模式一致的成熟的而完整的生活时,老年人的满意感最强。因此,老年人只不过是青年的延续。但是连续理论忽视了身体健康和社会环境不可预知的各种变化。同样它也忽略了在衰老过程中老年人改变自己适应变化的潜能。
2、妇女参与式发展理论应用到妇女社会工作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妇女参与对自己问题的界定,而不仅仅是专家或者学者来界定;(2)妇女参与解决问题目标的讨论,参与到解决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解决;(3)妇女工作者与当事人是合作的关系,工作者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3、回归理论认为,残疾人是社会上最脆弱、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因此,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它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4、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把握好三个主要的概念:
(1)边界,指一个家庭与其他家庭或者外部社会单位的界限。当社会工作实务者介入家庭时,要弄清自己所面对的家庭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以了解家庭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关系。(2)沟通方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如果一个家庭的界限比较开放的话,则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谈话就显得比较自由、不受约束。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包括家庭成员在家庭结构中是如何互动交往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4)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5)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六、论述题
1、家庭治疗方法的特点是:
(1)家庭治疗是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作为治疗的单位。家庭社会工作把整个家庭作为工作的对象,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个人,从对整个家庭关系的调整,达到对个人的辅导和治疗。
(2)家庭治疗的目的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从而根本上解决个人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家庭治疗的关注点是家庭的结构是否合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方式是否合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当和协调,家庭的
(3)家庭治疗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并着意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家庭治疗的过程并不只是直线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照顾或留意到家庭的动力和家庭系统的组织化情况。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四至五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环境的事实的界定属于()。
A、危机调适模式 B、社会医疗诊断模式 C、生活压力与疾病适应模式 D、心理诊断模式
2、小组工作是在()开始被广泛运用于医疗机构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A、一次大战之前 B、一次大战之后 C、二次大战之前 D、二次大战之后
3、()的小组目标在于协助患者改变或改进其社会心理功能。
A、治疗性小组 B、教育性小组 C、互助性小组 D、社会改变小组
4、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罪犯。
A、所有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E、五种
5、社区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刑种,开始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6、社区矫正中的服务对象后来增加了()。
A、缓刑人员 B、假释人员 C、暂于监外执行人员 D、刑释解教人员
7、家庭环境层面的介入属于社区矫正介入的()。
A、直接介入 B、间接介入 C、中间介入 D、微观介入
8、()是开展戒毒社会工作的首要前提。
A、戒毒社会工作原则 B、如何看待吸毒行为 C、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D、专业方法
9、研究表明,()构成了戒毒人员最基础的、最深刻的内在动力。A、家庭支持 B、朋友 C、社区 D、社会
10、维持阶段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吸毒者如何应对()。
A、独立障碍 B、心理困扰 C、社会处境 D、高危情境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我国现有的学校辅导工作主要由()构成。
A、教师 B、学生工作管理者 C、学校心理辅导员 D、家长 E、工勤人员
2、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
A、全体学生 B、有特殊困难的各类学生
C、学校的教职工 D、学生家长 E、学生生活的社区
3、医务个案工作的预估内容主要包括()。
A、个体疾病简史 B、个人功能 C、家庭功能 D、医疗功能 E环境功能
4、在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中,小组工作或小组活动的功能主要是()。A、提供支持 B、提供必要的知识 C、协助病人解除面对的压力 D、重塑社会角色 E、解决人际冲突
5、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有()。A、矫正功能 B、监管功能 C、保障功能 D、服务功能 E、发展功能
6、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
A、犯罪嫌疑人 B、犯罪嫌疑人的亲友 C、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 D、犯罪嫌疑人的邻里 E、犯罪嫌疑人的生活社区
7、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包括()。
A、撰写调查报告 B、个案辅导 C、团体治疗 D、联系社会 E、职业辅导
8、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概括为()。
A、惩罚 B、改造 C、帮助 D、调查 E、恢复
9、戒毒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包含()
A、预防 B、治疗 C、支持 D、发展 E、改变
10、根据《禁毒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下列行为之一的需要接受强制隔离戒毒(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B、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C、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D、经社区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E、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传统角色之一。
2、而随着经济社会及医学实践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向。
3、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始终以 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点。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 服务。
5、社区矫正是 执行过程。
6、从建立专业关系到矫正评估和,矫正社会工作完成了一个周期
7、成瘾矫治涉及到吸毒人员生理戒毒和。
8、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对 负责。
9、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有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学校变迁式的学校社会工作和 的学校社会工作三种。
10、全面人性化的关怀与良好的 建立是医院工作发展的目标。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 2、广义的医务社会工作 3、社区矫正工作
4、学校社区工作方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医务社会工作在病人及其家庭中提供的服务是什么?
2、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如何对“问题学生”分析?
3、矫正社会工作者如何与矫正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4、简述社区社会工作在戒毒领域中的应用?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如何运用小组工作于戒毒社会工作中。
第三阶段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C
5、A
6、D
7、A
8、C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E
3、ABCD
4、ABCDE
5、ABD
6、AB
7、BCDE
8、ABC
9、ABCD
10、ABCDE
三、填空题
1、直接服务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3、社会公众的利益
4、社会福利
5、刑罚
6、跟进
7、身心康复
8、校长
9、社区学校式
10、医患关系
四、名词解释
1、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对“问题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并寻找造成这些异常的原因,然后提出处理方案,加以治疗。
2、广义的医务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医疗、公共卫生、保健康复领域,协助病人及其家庭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积极开发社区与社会资源,促进对疾病的预防和对健康的促进和保护。
3、社区矫正工作是将罪犯放在社区内,遵循社会管理规律,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使其尽快融入社会,从而降低犯罪率,促进社会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4、学校社区工作方法就是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方法和技术,把学校和社区联结起来,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方法从学校延伸到社区,协助社区建设、改善教育环境,强化学校
与居民的联系,以及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生工作,在这个专业服务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在学校协助学生,而且经由协助社区影响学校的政策,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简答题
1、医务社会工作在病人及其家庭中提供的服务,首先是针对病人而言。
(1)处理病人心理情绪上的困扰。
(2)获取和认知与服务对象所患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
其次是针对家庭而言。运用专业服务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为病人家属提供可能有帮助的社会资源,以解决家庭因疾病所产生的各种困难。
最后是针对医疗过程而言。对病人提供出入院的计划安排,出院后的治疗追踪和康复计划是医疗过程完整性的重要保证。根据目前的医疗保健体系政策安排及病人病情、家庭的具体情况,为病人提供出入院的建议安排
2、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析
首先,要从心理层面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情绪表现。他们经常会出现自卑、骄傲、嫉妒、恐惧、猜疑、颓废、畏缩、孤独、虚荣等。
其次,要从行为层面上分析“问题学生”的异常表现。可以划分为轻微的问题行为与严重的问题行为两类。轻微的问题行为,包括在家庭中的饮食起居和社会交往等问题,包括在学校的逃学、打架、冲撞等问题。严重的问题行为,包括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和盗窃、伤害等犯罪行为。
最后,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学生”之所以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异常的原因。
3、要较好地完成专业关系建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沟通想法与感受,感同身受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的原则;②矫正社会工作者力求与对象彻底沟通有关他们之间的资料,矫正社会工作者必须充分实践真诚原则;③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力求做到与矫正对象的沟通充满亲切感和关怀感;④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力求使自己的角色能与矫正对象的角色互补;⑤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力求与矫正对象建立信任,使自己和对象都看重各自的责任。
4、社区社会工作在戒毒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治疗社区。治疗社区不仅重视对吸毒人员的治疗和康复,而且其更想力图创造一个新的社会环境,组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结构。通过居住治疗,让吸毒人员在自我管理、同伴支持的过程中重新社会化。治疗社区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六、论述题
1、小组工作法,又称为团体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助人工作方法。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帮助组员利用小组过程来应付和解决个人的社会心理功能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由于吸毒人员往往自我认同偏低,自我效能不足,同时,社会往往通过标签作用将吸毒人员隔离为特殊群体。有些戒毒人员转而寻求戒毒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这推动了小组社会工作在戒毒领域中的大力应用。戒毒工作中,支持性小组、治疗性小组以及教育性小组都可以得到有效使用。各种类型的小组活动可以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解决他们的困扰,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小组动力,成员之间的互助来提高成员自身自助能力,给予成员彼此相应的支持,发挥小组方法在戒毒工作中功效。如匿名戒毒会中的“独特的十二步戒毒法”、治疗社区中的“云南戴托普治疗社区”、“美国的肯塔基助人模式”等都是借助于吸毒人员之间的共同支持,来达到戒断毒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