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感悟社会实践
用心感悟社会实践,你将收获更多
沂城街道二中 孔晓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沂城街道二中八年级二班学生。今天我代表泉庄中学和沂城街道二中的学生做国旗下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心感悟社会实践,你将收获更多》。
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而参加社会公益与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能是更生动的学习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着知识经济的飞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了新时期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同学们积极参加或者自发进行社会实践,其意义如下:
一、有助于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积累许多社会知识,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亲身体验,不仅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还能了解社会现状,丰富人生阅历。
二、有助于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形式是小组合作。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有机会进行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团队间的合作能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特别是学会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学会欣赏别人。在活动中,大家互相关心照顾,在遇到困难险阻时向队友伸出援手;在行程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学会谦让,也学会分工与合作。
三、有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有了一次放松身心的机会。这让我们在暂时抛开课业的负担、享受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四、有助于认识更多的同学。
这次活动是我们沂城街道二中和泉庄中学一起,这是我们的缘分,希望我们珍惜这次机会,共同学习,共同努力,搞好团结,增进友谊。
同学们,虽然说学校和课堂是我们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有许多知识,阅历、体验是书本无法提供给我们的,既然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利用,一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收获吧!
孔晓华
2013.11
第二篇:用心感悟
用心感悟,抒写生活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掌握从生活抒写感悟的方法,为写作积累素材。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意义,认识感悟来源于生活。学生从品味感悟和抒写感悟中,认识到抒写感悟的方法。3 演练感悟,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 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去看待生活,发现日常生活的意义,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美好。
(一)课题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堂作文课,先看屏幕(课件显示)“作业作业再作业,考试考试又考试。我们麻木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空洞地等待奇迹的出现,可一切依然了无生趣。生活没有色彩,一切按部就班。天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没有创造,没有变化。为了生活,我们过得是没有生活的日子;为了理想,我们过了没有理想的生活。谁能告诉我,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好痛苦)
老师: 以上是一个署名为“好痛苦”的同学在网上发的帖子。同学们,你有类似的感受么?
同学发言
老师:我们再看屏幕
“初三了,有段时间,我为成山的作业而烦恼,多么怀念小学时的快乐时光。妈妈告诉我,以前的日子是回不去了,人必须面对现实。于是我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一道题一道题地做,漫漫地发现,这样的日子也挺充实而有意义”
老师:这是某位同学周记里的一段话,为什么这两个同学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学发言
老师小结: “生”是一种存在,“活”是一种状态,存在可能是天意,而状态却可以自己把握,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去看待生活,发现日常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感悟就不同了,我们写作的素材也就多了,可以更好的展现我们的生活。(板书:用心感悟,抒写生活)
(二)品味感悟:
请同学看下面一个作文片段:
早晨,不安分的阳光总是透过窗帘的细纱,均匀地扑在地上,像一摊柔软的细沙。我打开窗帘,让和煦的阳光在我脸上跳跃。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刺眼,望着它,昨日的疲劳一扫而空,心灵瞬间平静下来,如一潭清澈的湖水。阳光温和的问候,告诉我新的一天已经开始。新的挑战,新的事情又会到来。不要停留在昨日的辉煌,脚步不要停歇,新的高峰等待攀爬。每当此时,心灵便会成为鲜艳的金黄、和着朝阳,不断向前。
老师:请同学自由朗读上面这段文字,然后说一说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文章的小作者得到了怎样的感悟?每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去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感悟?
师生交流点评
老师小结:感悟来源于生活,我们选好角度,让自己的感悟有深度,可以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人生。(板书)
(三)抒写感悟:
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一颗感悟的心,只要我们去观察去思考我们的生活,生活处处皆是是文章。
老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任选以下一则材料,用笔抒写字的感悟: 材料1: 那天清晨,我洗漱过后来到桌前,看到桌上有两杯牛奶,一杯仅有半杯,另一杯却是满满的,而满满的这一杯恰好放在我常坐的位子前。我心头一热,鼻子有点发酸:不曾注意,是否每个早晨都是一个半杯,一个满杯?
材料2: 秋末初冬,一阵风拂过,不觉一丝凉意。向窗外望去,那些树都变了样子。银杏树依然挺立在北风中,那碧绿的“大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 难华丽的金装。几棵柿子树仿佛没有那么自在,有些驼背。哦,原来是被那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干。但我想它们依然很快乐,因为在经过了整整一个盛夏后终于收获而来果实。材料3: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请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
从齐王纳谏的角度
从邹忌窥镜的角度
从邹忌讽谏的角度
师生交流点评
老师点评准备:1 同学们透过牛奶,感悟到的是深深的爱,是浓浓的情,是感恩的心。银杏树越到老,越能体现生命的质量;柿子树历经磨难,收获的是生命的快乐。
3从齐王纳谏的角度,可以感悟到纳谏要有宽阔的胸襟;纳谏要更有自信等,多层次,多角度感悟,这样作文才能言人所未言,富有新意。师生共同归纳抒写感悟的方法:
1、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2、由叙而议,叙是基础,议是升华
3、多面感悟,选准角度,推陈出新
(四)演练感悟(牛刀小试)
老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段时间生活和学习上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某个场景,问问自己为什么它会让你有深刻的感受?
师生交流点评
老师:请同学课后把它整理好,写下来,成为我们自己独有的素材,多做这样的积累,形成自己的素材本,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下笔难了。
(五)再说感悟
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得眼睛。”其
实我们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心灵太过粗糙,缺少感悟,因此,要改善我们的写作,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重要的 不是去改变我们生活的内容,而是努力改造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 灵从粗糙变得敏感,从荒漠变成绿洲,从枯井变成涌泉,那么世界的一朵花,一棵草,一滴露珠,都可以是智慧的启发,写作的素材。
学生课堂回答整理
老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段时间生活和学习上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某个场景,问问自己为什么它会让你有深刻的感受?
学生1: 我和妈妈去商场买电热水壶,商场的营业员推荐我们买进口的电热水壶,我希望妈妈买国产的,我们要支持国货,妈妈同意了。可买回家后一个月不到电热水壶就坏了。我的感受是:我们要支持国货,可国货也要得争气,要把质量提升上去,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我要读好书,以后可以为提升国货的质量出一分力。
学生2:我家是开小卖部的。这段时间我们小区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经常在我家小卖部前坐着,因为他是低智商的,傻傻的,小区的人有点不太喜欢他,有些人还叫妈妈让他不要我家小卖部前坐着,影响生意。我也是不喜欢他,也想他走开,可妈妈却说:“这个孩子天生低智商,他是没得选择,可我们却可以选择对他的态度,他也没做什么,何必赶他走呢?”妈妈的话给我了很深的感受:妈妈是个很善良的人,能理解别人,我也希望像妈妈一样。
学生3:星期六星期天回爷爷奶奶家,他们家在农村。我发现村里的人会互相串门,中午时有人过来和我爷爷奶奶聊聊天,拉拉家常,晚上奶奶也会带着我去别人家坐,邻居之间很自然地交往,可城里的人,邻居之间没什么交往。我的感受是:我很羡慕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是我们邻居之间也能互相多走动,多好啊。
学生4:楼上的住户装修,为了晚上不影响我学习,爸爸几次上去和那家
人交谈,希望他们晚上不要开工,我觉得爸爸好爱我。
第三篇:用心感悟素质教育
用心感悟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五严背景之下,所有的人都在呼唤一样东西——不再是文凭和学历,而是素质。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
然而,在现在教育模式的素质教育下,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同学。一种是埋头苦干,一心只为功名;一种是轻松过头,把学习当休闲。这都是没有能够接受或者错误理解素质教育的结果。何谓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埋头苦干为了什么,为了高考,为了大学,为了光明的前途,走上社会,靠的是能力,试问又有哪家单位愿意录用光有知识却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人呢?轻松过头又放弃了什么,缩短学习时间却降低学习效率,试问这真的是为了身体?真正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理解下的不考试、不留作业。素质教育应该是将应试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在缩短课业学习时间的同时完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余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种概括抽象的概念,社会中的实践却显得更为具体而复杂,有的是书本上不具备的内容。同学们要适应且游刃于具体复杂的社会实践,不能单靠抽象概括的书本知识行走天下,而在于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在素质教育的蓝天下,我们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学生,究竟该如何去做?
学校为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同学们自由加入社团,竞选学生会,报名运动会,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展示自己风采的同时,你是否也想到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社团的活动中,你是否踊跃表现,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你是否各司其职,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运动会的准备中,你是否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校园文化节的活动中,你是否跃跃欲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但素质教育不应该假借某某活动(如:学雷锋日,奥运会,博览会……)发起,社会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间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在体现你的素质。所以要把每一次经历,每一次实践看做是一次学习,一次能力的提高,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走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了实践的社会能力,高考依然摆在眼前,因此,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培养学习能力,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去实践,做一些必要的实验,多提问多思考。通过我们的自我探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出了学习思考的能力。
有高考就必然要有应试,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但大家要认清,高考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看中过程,应该是素质提高的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对学习效率的要求尤其高,我们定要在学习中更投入,努力改善学习方法,来获得更高的成效。高考也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单独是知识。因此素质教育搞得好,学生的能力就比较强,高考的成绩自然不在话下。能在提高成绩的同时有为今后的社会之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何乐而不为呢?
同学们,让我们迈开脚步,不再唯唯诺诺,无所是从。在素质教育中,让我们用心去领悟,行动后,付出后,我相信从盐城中学走出来的你们,将会是全面发展,独当一面的人才!
第四篇:用心品读 感悟精华
用心品读 感悟精华
——名师古诗词教学带给我的启发
陈海燕
连续参加了四届“聚焦课堂 相约名师”小学语文教学的观摩活动,大师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听课是一种幸福。其中王玲湘老师、孙双金老师、陈金龙老师精彩的古诗词教学让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应该让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既能够直接感知、品味形象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记忆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的修养,无形中为他们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奠定厚实的基础。所以古诗词教学中,我们理应先整体感知,其后细究每首诗的诗眼,再引领学生在反复朗诵中去品味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形象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与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与心灵,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祖国经典传统文化奠定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品味
意境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的典范,唐诗宋词具有语言凝练、节奏铿锵、音韵和谐、极富音乐性等特点。它是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放射着夺目的光芒,一直被后世子孙所吟诵,古往今来,经久不衰。朗读、背诵古诗词既能够让学生直接感知、品味形象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记忆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修养,无形中为他们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奠定厚实的基础。但苦于时空两隔、时过境迁,古今语言无形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古代书面语与汉语的差异,怎样准确把握、解读古诗词的语境及作者的真实情感„„一直以来这些都是困惑着师生的教学瓶颈,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真正拦路虎。
其实,诗词是诗人感情的直接流露即情不能自已的产物。诗之直接,是缘于生活之直接。对于生活真相最精准地揭示,这就是诗。生活即诗,诗即生活,诗人用直白的文字,记录身边熟悉的景致,平凡的生活,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与内心涌动的志向„„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诗的眼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教师的教也将会更灵动有神,学生的学也将会更兴趣盎然。
一、诗是生活的剪辑
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诗者触景始有境,入境始与情。诗人往往借助一些景物勾勒出整个诗意的画面。如宋朝理学家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一首数字与景物结合的好诗,看似景有限,如果我们联系生活,它便可产生无限遐想的空间。以画竹而闻名的清代大家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他写的《咏雪》诗也十分别致:“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借景抒情,缘情布景,情景交融
诗——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诗人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映衬作用,映照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巧借“月光”“秋霜”等常见之景,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即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情因景生,景以情合,情景相生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如北宋著名词人范仲淹的代表作《渔家傲》一文中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下片抒发兵将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给宋初充满吟风弄月的词坛吹来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情因景生,景以情合,情景相生的佳作。
二、诗是色彩的凝聚
诗中那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三、诗是生活的浓缩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诗就失去了灵魂,因为诗都带有饱满的生活情绪。读诗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诗人生活的过程,只有诗人利用生活感动自己的同时,才能感动他人。诗歌是生活,但是诗歌是生活的提炼,不是简单的生活就能出诗歌的。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老师在教学此诗的时候,只需抓准“留连”和“自在”这两个词的理解,让学生以欢悦、畅快的语言和心情描绘彩蝶穿行于花丛中翩翩起舞、黄莺自由自在放声歌唱、到处一片惹人心醉的鸟语花香的景象。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我想此时学生也和诗人一样,心中荡漾着灿烂、欣喜和自在,当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时,学生已经融进并内化了诗歌的意境,对抒发诗人和自己的感受欲罢不能,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四、诗是心灵的率动
诗是用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写出来的,本身并没有形象性;看似浅显,但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揣摩。其实写诗歌最重要的是心,源于心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通过诗文中文字的描述,读者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人们在心灵萌动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形象感。读者与诗人情感交流,达到情感共鸣。因此,读
者在品读古诗时须准确地按照诗句,准确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的基础上“再造条件”,“再造想象”,去想象和感受它所表现的形象与情味。
五、诗是生命的感悟
生活是诗的乐土,是诗的浓缩,是诗的提炼,那诗更是生活的感悟。我国的诗词渊源流长,根深叶茂,不同的历史情况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内涵完全不同的爱国热情,正是在这种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的影响和推动下,就有了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灵豪放,也有陆游“尽复汉唐故地”的悲壮疾呼。学生从对生命的关爱出发,潜能得到诱发,势必会展开丰富的联想,因而,多给学生思维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问问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联想,是赏析诗歌新意境的开端,是诗歌时代性的显现。诗歌底蕴的异常丰富,品味诗句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读诗后的感受,想象诗句以外的景象。摒弃现在诗词教学中的浅显虚浮,在重感悟的基础上重点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在教学中我们也就能更多地体现出对人文的助长、哲理的启迪、潜能的诱发和生命的关怀。
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外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文有文眼,诗亦有诗眼,抓住诗眼,就好比拿到了理解诗词的钥匙,找到曲径通幽的途径。教师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如能抓住诗眼,就像渔人掌握了鱼网的收口,鱼网撒得再开,也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古诗教学中,只有从整体感受后细寻每首诗的着眼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品位古诗本身所具有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形象美,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会品味,为今后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剑声中学)
手机号:*** 邮编:331100 QQ邮箱:372938381@qq.com
第五篇:用心感悟安全
用心感悟安全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老生常谈,永远没有结束,只有刚刚开始,安全是一种形态和境界,不发生和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种状态,那么安全究竟是为了谁呢?理所当然应该是这一状态的主体,人,也就是我们操作者自己。
从构成安全事故三种因素分析,物的状态和环境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唯有人的行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机、物、环境的和谐是安全的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和领导,及时有效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正确引导和安全宣传活动,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也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个别员工没有对“小违章、小违纪、小隐患”引起足够的重视,看见设备存在故障时,视而不见,看见身边的人违反操作规程和违反劳动纪律时,不闻不问,哪怕是微小的安全隐患我们更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安全部门对违章违纪就是小题大做。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道理,事故的发生不在乎那一万次的不可能,就怕出现那万分之一的惨痛。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岗位,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扎实做好每一件小事,严把每一个细节,卡牢每一个环节,不断夯实安全大堤,才能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有这样一个“曲突徒薪”的成语典故,讲的是有那么一天,有一位客人来到邻居家,见其厨房灶口突出,柴禾紧贴灶口堆放,便警告邻居说这将引起火灾的,并就如何改灶口和烟囱,如何堆放柴禾提出建议。但这位邻居却将此忠言当做了耳旁风,不久导致了一场大火.多亏众相邻帮忙才将大火扑灭。然而在感谢众就火者的宴会上,没有请提出建议的哪位客人到席,这位邻居的逻辑似乎是事发后帮忙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算不上恩人。
从这个典故的释面上讲,就是告诉做事要防患与未然,如果懂得这其中的道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避免。而“未雨绸缪”和“曲突徒薪”的意思有相似之处,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不会有被动的事情发生,安全生产最忌讳“临渴掘井”和“江心补漏”,凡事必须事先计划周密,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才能事办功倍,由此观之,企业安全隐患的预防者,其实是忧于企业安全问题的解决者。
有些管理人员乃至员工认为安全部门到车间检查尚无必要,提出整改措施就是找其麻烦,或者是到其处挑刺找岔,要知道安全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决不可“临渴掘井”,“江心补漏”。
有些员工认为佩带安全帽、安全带及其他防护用品是累赘,是给领导看的,检查一走就随便了,违章违纪抓到被处罚后产生不满心理,更有些人认为我干多年了也没有出事,总认为安全部门在多管闲事。另一些人虽然没有违章作业,但对身边的违章行为不提醒、不劝阻、不制止、认为查违章是安全部门的事情,我管不着.希望员工要树立安全生产从管的正确思想,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做到一丝不苟,不打折扣。
安全不是树上的蜜桃,成熟后就会掉下来,它是山崖上的仙草,需要我们去艰苦攀摘,它是园中的鲜花,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需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它需要我们有“安全为我、我为安全”的博大胸怀,它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最佳精神。
让我们用心领会安全的重要性,用行动去检验安全的必要性,对于一个员工安全意味着幸福,安全意味着健康,安全意味着生命,拥有了安全虽然不等于拥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就一定没有一切,对于员工而言,多一份遵章,就多一份安全的筹码,多一份警醒,就将拥有一张通往幸福的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