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探析(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5: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探析》。

第一篇: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探析

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探析

蔡庭花

摘要:社会保障领域的职务犯罪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预防和控制社会保障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是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重要举措。加强社会控制、制度建设和司法监督是遏制社会保障领域的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保障职务犯罪

以推动社会和谐为己任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福利制度、一种经济制度,还是一种责任体系、道德承诺、社会构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源于人类对于建立公正社会的不懈追求与尝试,这也必然体现社保体现公正,促进公正的特质。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个社会中发挥着保护器、安全阀和调节器的作用,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迅猛发展,尤其社会保障资金的大量投入,使得社会保障领域也越来越成为腐败分子关注的目标和涉足的场所,社会保障领域内职务犯罪也呈上升的趋势。如何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控制和预防社会保障领域中的职务犯罪,已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保障的缘起与界定

1、社会保障的缘起

1601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旧《济贫法》可以看成是社会保障的萌芽,但旧《济贫法》的立法精神是济贫和惩贫相结合,把贫穷看成是个人的懒惰、浪费与无能造成的,从而否认公民具有社会保障权,国家没有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的义务,国家的济贫措施只是一种施舍和怜悯①。1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这一概念,并开始认识到贫困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有社会的责任。从此,政府作为社会保障主体确立下来。对于社会保障的文献综述,请参看潘孝珍《关于社会保障权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②,在此笔者不再赘述。社会保障兴起于欧洲大陆,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削弱了传统家庭的生存保障基础,加大了劳动者的生存风险和社会风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关系严重对立,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当权者意识到必须采取社会保障措施解决涉及公民基本生活的伤残、医疗、失业、养老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消减劳资冲突,稳定社会。德国卑斯麦政府率先通过颁布系列相关法律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之后英国和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一词首次公开使用是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随之又出现在1938年新西兰通过的一项法案中。“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至此,社会保障概念开始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普遍使用。社会保障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它是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和保持人格尊严必不可少的。正如德国学者霍尔斯特·杰格尔所言:“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困境,例如生病、失业、事故、老年、死亡、生育多胞胎、生育一个有残疾的孩子、住户困难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他迫切需要他的家庭、邻居、救助机构、保险机构或者国家的帮助。而人的尊严和价值要蔡庭花,女,汉族,甘肃榆中人,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助教,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2010级硕士研究生。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委党校,邮编:730000,电话:***。

求一个有效的保障。只有在充分的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同时有精神自由—人们的人格才能得到公平的展。”

2、我国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有学者对我国有关社会保障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并将这些定义分为三类:“一是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经济分配形式,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二是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类社会福利制度;三是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履行管理义务的一种社会责任。”。社会保障的含义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国家强制立法建立的;第二,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利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第四,社会保障是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第五,社会保障是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直接或间接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社会保障领域内职务犯罪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社会保障权所涵盖的范围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李乐平认为,从实体方面来讲,社会保障权的内容可以分为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社会福利权和其他项目的社会保障权③。扬威认为公民社会保障权所涵盖的范围要比前者广,社会保障权具体应该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环境权、获得物质帮助权、获得救济权。显然,扬威所认为的社会保障权的范围是对李乐平所提出的社会保障权范围的扩展④。然而董克用认为,社会保障应对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风险、个人风险和自然风险,抵减这些风险的手段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包括了社会保权和社会救助权,而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并不属于社会保障权所应涵盖的范围⑤。

此外,李乐平还从程序方面对社会保障权涵盖的范围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保障权应该包含社会保障利益请求权、社会保障利益受领权、社会保障利益处分

⑥权和社会保障利益救济权。笔者学者更多的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保障权范围进行

界定,但对于社会保障领域没有太多的争议,同时社会保障领域也是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与税收水平而变动,不应过多的纠结于此。

职务犯罪是一个类罪概念,对于职务犯罪的概念, 国内学者的观点并不统一, 概念不统一的直接结果就是界定职务犯罪的外延范围有所不同⑦。关于职务犯罪的外延范围, 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职务犯罪包括三种, 一是贪污贿赂犯罪, 二是渎职犯罪, 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职务犯罪包括四种, 除了以上三种外, 还包括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第三种观点认为职务犯罪不仅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也包括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职务人员犯罪⑧。通过比较分析理论界对于职务犯罪的定义,李小燕认为,职务犯罪作为一类犯罪的总称,由于囊括较多的罪名,各个罪名的形态特征又各不相同,很难对其进行具体而又准确的描述,因此,笔者更倾向于采用司法实务中的概括性定义。笔者赞同李小燕的观点,职务犯罪是指由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⑨。

三、预防和控制社会保障领域的职务犯罪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是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在内的保障体系。它们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安全网”“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

“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建立与完善

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证”⑩。与社会保障体系相关的职权设定的理念在于为保障社会公共福利的实现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落实。然而,公权力行使者所实施的职务犯罪却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即行为者由被动的、无独立自主权的公共服务者转向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型的行政资源的贩卖主体。如此,本该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的领域就成为了掌握公权力的个别人进行权力寻租的场所,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受贿、索贿进行利益交换,社会的公平、公正体系因竞争机会不均而被打破,经济、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而这恰恰与建立在社会发展进步、公平和正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背道而驰。

显而易见,职务犯罪危害了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流动,扰乱了社会利益的调整、分配格局。而作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底线的社会保障领域的职务犯罪是社会更为不能接受的,它的产生与不加预防控制将对我国目前以“民生”为导向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预防和控制社会保障领域中的职务犯罪对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凸显的原因

现代犯罪学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影响个体的主客观因素综合的互为动力的作用的结果,即:“犯罪综合动因论”。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的产生亦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它是由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制度缺位、公权力运行机制弊端、人性的局限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中的制度缺位,尤其社会保障领域内

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于政治体制改革,导致政府部门用掌握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对资源进行配置,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失去基础性作用。而滞后的政治改革没有及时跟进,使得制度在改革中严重缺失,这就极易形成腐败的温床;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时期,很多方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立法,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出现监管漏洞,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乘机利用法律漏洞及制度缺陷,大肆进行权钱交易,使职务犯罪得以蔓延。

2、社会保障领域内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弊端

一般情况下,国家公职人员拥有资源以及可以调动资源的权力越大,控制、影响他人的力度就越大。从社保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来看,涉案的人员大部分在案发前在本单位居于重要的职位,他们掌握的权力相对集中在行使权利时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当权力的扩张逾越一定的界限,即背离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时,就产生了所谓的“权力异化”现象。当权者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经济、文化、声望和社会地位时本来为社会公众谋福利的公共权力就蜕变为为少数公共权力拥有者谋取私利的工具。

3、社会保障领域内的理性计算、侥幸心理

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理性经济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行为,其基本含义是:经济人是自利的,并运用自己的理性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法律经济学家认为,法律中的“人”也是“理性经济人”,因此,人类的法律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也可以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进行解释。一个理性的犯罪行为实施者在进行犯罪行为之前都有一个利害权衡过程,当他认为实施犯罪行为所得大于其所受到的惩罚时便产生了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权力运行的弊端,法律的漏洞,这些外部条件对掌握公权力者实施犯罪行为起到一个助推作用;再加上社

会上存在相似行为没有被追究的现象,在法不责众心态的驱使下又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更加膨胀,自然会置法律而不顾,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社会保障领域,由于其面对的多为文化程度和社会资源网络较少的弱势群体,很难对其管理者进行监督,同时,国家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使更多的关注点转向经济发展,而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落后于社会保障发展。

五、防范和控制社会保障领域职务犯罪的途径

1、加强社会保障领域内规范性制度建设

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公共权力的异化,也就是公共权利的拥有者非法或不当使用其拥有的权力。

在我国,公共权力的运行缺乏清晰、严密、具体的规范,尚未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权力和责任机制,当各种制度因素不协调、不配套时便会产生矛盾,有些公职人员忘记或忽视手中权力及职责的来源,错误地将等价交换的市场运行规则异化到其行使权力的环节,把履行职责认为是一种付出,当事人给多少钱就给多少回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索贿就顺理成章了。社会保障领域更是如此。另外,已有的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也没能得到很好的遵守,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因此,预防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制度层面进行有效的配置,规范权力的行使条件,形成严密、科学、合理、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国家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实现对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的控制。

2、以加强社会控制为手段预防社会保障领域职务犯罪

社会控制是对社会不轨行为的反应,包括国家和公民的规范行为,而职务犯罪恰恰是社会失范的一种表征。任何权力越位、错位、缺位,任何权利被漠视、遭替代,社会关系就可能紧张,社会矛盾因此而产生,社会失调状态在所难免。所以,社会结构需要安全阀机制,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排除社会紧张、防止社会解体。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社会保障主要性,而且要在社会管理的高度来试试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对社会保障领域的倾斜研究,从社会稳定与社会控制的高度加强对社会保障领域内职务犯罪的控制与预防。

3、加强社会保障领域内司法监督

权力本身具有扩张性特点,如果对权力的行使不进行限制,权力就会无限度地扩张,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性。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司法监督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审判机关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二是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活动、法院审判活动和判决生效后执行活动的监督。采用广义的检察监督权更符合检察制度建立的初衷,因为检察权的实质就是对其他国家权力的控制和制约。检察机关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使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职务行为,从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庞凤喜.社会保障税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2]潘孝珍.关于社会保障权研究的文献综述[J].财经政法资讯,2009(5)

[3]李乐平.论社会保障权[J].实事求是,2004(3)

[4]杨威.论社会保障权的保障[J].福建法学,,2009(1)

[5]董克用.中国经济改革30 年·社会保障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6]李乐平.论社会保障权的属性[J].实事求是,2008(4)

[7[8]高铭暄、陈璐.当代我国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J].法学杂志,2011(2)

[9]李小燕.我国职务犯罪及预防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

1[10]刘晓丰、杨成湘.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J].重庆社会科学, 2006(6)

第二篇:涉农领域职务犯罪预防

浅谈涉农职务犯罪预防

汪艳梅

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建设,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截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改造、农村土地征用开发、支农惠农款,骗取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资金等涉农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也日益突出。2010年以来,我院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的案件有7件8人,与前几年相比,呈明显的上升势头。涉农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高发,严重妨碍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 对当前危害城乡统筹发展的涉农职务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对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 服务城乡统筹健康发展, 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涉农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任何一种犯罪的发生,都是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在一个时期内,犯罪的性质也将发生变化。涉农职务犯罪也是一样,随着诱发犯罪因素的改变,它的犯罪形式、作案手段、表现方式都在现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

1、犯罪主体基层化,村官犯罪高发,且犯罪主体蔓延。涉农职务犯罪主体主要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财务人员等,具有一定的人、财、物支配权和管理权,而且大多数涉案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如我院2010年以来查处的 1

7件8 人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行政村干部犯罪占涉案人数的37.5%左右。长期以来,涉农职务犯罪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比较富裕的城镇郊区,因为这些地方的乡村具有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经济普遍比较发达。但近年来,国家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全面推进,大量的资金、项目流向尚不富裕的乡村,这些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如村支书、村主任、村财务人员的权力迅速扩大;而管理这些资金和项目的制度并不健全,经验尚不丰富,再加上监督不力,很容易诱发经济型职务犯罪。所以,犯罪区域蔓延到相对贫穷的乡村,犯罪主体扩大到所有基层组织领导。

2、窝案、串案增多。从作案手段来看,横向主要是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合谋作案,左右串通,共同贪污;纵向主要是村干部在取得上级资金拨付过程中,与乡镇及上级职能部门有关公职人员上下串通,弄虚作假,贪污贿赂。从所查处的案件来看, 犯罪嫌疑人多是村支书、村主任和村会计, 他们往往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 要么相互勾结, 共同作案;要么各自为战, 中饱私囊;要么相互拉拢, 腐蚀国有企业、乡镇干部, 共同腐败。如2010年我院查办的城郊乡七里岗村干部共同贪污案, 涉及该村会计、计生主任、民兵营长等, 出现班子整体腐败, 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给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直接的压力。

3、犯罪领域随着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而逐渐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各种补贴中的职务犯罪较为突出。近年来,国家先后在农村村镇建设、村村通公路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新

能源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农村泥草房改造、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电网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抢险、优抚、移民、救济、补贴以及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由于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多,监管难度大等诸多原因,导致其中发生职务犯罪较为广泛,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各种补贴中案发较为集中。如我院上半年查办的泥沟乡卫生院自2010年元月至2010年12月一年间,采取编造虚假病例,虚增住院天数,虚开用药数量等手段,套取新农合资金73万余元,就是其中的典型。

4、贪污犯罪突出,涉案罪名扩大。从所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来看, 贪污犯罪仍是涉农职务犯罪的主要犯罪类型。据统计,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中贪污、挪用公款发案率较高,侵犯的公私财产包括拆迁、征地补偿款、农电改造资金、农村水利水电建设资金等诸多款项,其中尤以侵害农民土地征用款最为普遍。而近年来这些传统的涉案罪名有向贿赂型犯罪扩大的趋势。有的村干部暗地向上级领导和权力部门行贿,以期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有的村干部在本村集体土地、水流向外发包、流转时,借机大肆收受贿赂,降低流转价格,使集体财产遭受损失。

二、涉农职务犯罪的形成原因

从近年来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来看,导致案件频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为官动机不纯,法制观念淡薄。从查处的涉农基层干部

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大多都是曾经在基层组织中起过带头作用的干部,究其走上职务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在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对自身的作用和责任缺乏清醒的认识,理想信念动摇,公仆意识淡薄,一旦面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则无法抵挡住腐朽思想的刺激和诱惑。

2、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投入的支农惠农资金大、措施多,但相应的财务正规化管理却未能及时跟上。在办案中,我们发现财务管理混乱是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根源。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白条入帐。不规范,缺乏监督的票据给某些村干部以可乘之机。部分村财务支出帐目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白条单据,帐不清,显得混乱无章。二是分工不明,财务人员不能履职。我们在办案中发现,村书记既管收钱、又管批钱,又管用钱,“左兜装钱,右兜装票”的现象时有存在。财务人员根本见不到钱,面对的只不过是那些村领导拿回的花花绿绿的票据。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各类收入支出实际上处于混乱状态,致使侵吞公款成为可能。三是不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款不入帐现象时有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发包过程中,个别村没有将包村单位捐赠的款物、土地承包款入帐,村干部私自开支或占为己有。

3、村官权力集中,监督薄弱。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力滥用的方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

败。”很多村镇干部大权在握,“家长制” 作风严重,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政务、财务公开的内容有限,比如补偿款具体补偿多少,群众一般不知道,只能看到公开的发放情况,至于虚报、冒领的,群众更是无从知晓;监督制度缺失,上级无法监督,平级不敢监督,下级监督不了。这些都极易让村官钻空谋取私利,导致贪污、挪用公款等涉农职务犯罪。

4、涉案点多面广,预防合力难成。涉农职务犯罪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农村土地开发征用及征地补偿款管理、社会保障改革、镇村政权选举过程,以及抢险、救灾、移民等款物的管理和使用等过程,涉及领域和环节十分广泛。但是有些涉农职能单位和部门对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够,对开展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够主动深入,预防工作整体合力难以形成。

三、涉农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

涉农职务犯罪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为预防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 应以科学务实的态度, 根据农村的特点和发展要求, 构建一个适应农村基层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促进新农村建设, 服务城乡统筹发展。

1、宣教预防,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思想政治与法制廉政教育。首先,基层检察机关在突出抓好重点项目、涉农领域等重点预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预防工作覆盖面,把预防工作关口前移、重心向下,督促完善内控机制,堵塞漏洞,从而提高预

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其次,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 因为农民群众是构建预防涉农职务犯罪体系中的主力军。针对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突出的问题, 利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契机, 制作公益广告牌及通俗易懂的简单标语等宣传预防涉农职务犯罪, 提醒广大群众尤其是务农人员, 明白哪些行为是职务犯罪, 到哪里举报, 举报电话号码等等。在普法宣传中, 提高广大农民判断是非、揭露违法犯罪的能力。三是要大力开展警示宣传教育。要将宣传预防工作与阳光检务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与基层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合作,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和纪律教育。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理解、支持、参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执法环境,又能在全社会形成惩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合力。

2、推进村务公开, 加强村务监督。村级组织要把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 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 纳入公开的内容。对财务公开要做到笔笔公开, 让农民了解, 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不信任。乡镇要贯彻落实村务公开制度, 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可推行村民理财小组实时监督制, 坚决防止和纠正不公开、假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

3、惩防一体,加大涉农职务犯罪查处力度,发挥威慑与预警作用。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始终保持“严打”态势,发现一案,查办一案,坚决遏制涉农职务犯罪。(1)多渠道拓宽案源。在做好传统的从举报线索中评估有价值的犯罪线索、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犯罪线索、从办案中挖掘犯罪线索的前提下,要突出重点,结合本地实际,把获取线索的重心转移,放在党委政府支农惠农的重大工程项目上,瞄准农村基础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领域;加强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理顺线索移送机制等。(2)加大对重点领域涉农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重点查处妨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党委政府关注的大案件;重点查处在支农惠农专项资金流动、土地经营管理、征地补偿、土地租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过程中出现的职务犯罪。通过打防并举, 加大腐败惩治力度, 使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得到有效增强, 做到打击与预防同步进行, 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 实现“要你预防”到“我要预防”的转变, 使涉农职务犯罪从源头上、制度上和机制上得到有效预防, 积极为城乡统筹发展营造一个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第三篇: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

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是一个对社会危害很大的丑恶现象,它严重侵蚀着国家、集体财富,更是一大批干部争先恐后走向犯罪深远的助推剂,从近几年职务犯罪发案情况看,建筑工程是职务犯罪多发、易发领域。如何遏制和杜绝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已成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预防,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1、权钱交易现象突出,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贿随权集,权钱交易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犯罪活动贯穿于从工程立项、设计、招标到工程施工、监理、质检、验收、决算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多个环节,并且集中到手握决策权的几个关键人物身上,行贿犯罪分子多是对这些“重量级”人物以钱为“敲门砖”,用钱打通“关节”后,再用同样的手段去“闯”下一关,整个过程进行的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并且这种交易的“行情”渐长,涉案金额逐年增高。如我院查办的原城建局局长荣某行贿案件时,200多万元的基建工程涉案总金额是5万元。

2、贿赂方法、手段多样化趋势。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贿赂犯罪的方法、手段不断翻新,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主要表现为:借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的幌子,以“红包”“礼扎”等形式进行贿赂;以交朋友为名进行投资;以手头紧为名向承包商“借款”;以工程变更为名增加预算造价,为甲方领导建私室或居室装潢;以参观考察为名在承包商工程队报销“差旅费”等。

3、窝案、串案时有发生。近几年我县立案查处的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在传统的“一对一”贿赂犯罪之外,窝案、串案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标的额较大的重点工程,牵扯制约环节较多,行贿犯罪分子往往是对决策者、主管者、具体办事环节(财务人员、监理人员等)分别行贿,从而形成查出一件带出一串的现象。另外还有的单位借工程建设之机,虚增工程量或虚报建材发票等手段,从一把手到会计人员,将骗取的公款私分,从而形成办理一件挖出一窝的现象。

4、招投标环节是行贿者进攻的重点,但行贿对象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随着《招标投标法》等法律的出台和全国范围内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度的加大,建设领域以“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目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行贿者不再一味地把“宝”压在建设单位主要领导身上,而且还把行贿目标瞄准到招投标环节中对工程造价预决算等有抉择因素的人身上,对那些编制工程标底、审核标底、组织招标、参加评标的人,四面开花,大肆行贿。从而串通建设单位与上述人员共同作弊,暗箱操作,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

二、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

工程建筑领域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生的时间、空间也各不相同,既可能发生在工程建设的某一环节,也可能发生在相互联系的几个环节中,诱发犯罪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在工程拆迁安置环节中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监管不力。工程拆迁安置资金,是国家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安置被拆迁居民的专项资金,对于该资金的使用,由于被拆迁户多,票据不正规,拆迁协议容易做手脚等特点,对该资金的监管比较复杂,审计的难度比较大,客观上漏洞较多,因而在这个环节出现违法犯罪问题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也是群众向检察机关举报较多的问题之一。

2、管理教育不力。由于一些开发单位在人员管理教育上存在着薄弱环节,有的拆迁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面对经手的大把钞票,经不起考验,对经手的公款打起了歪脑筋,或作假帐,私吞公款;或与被拆迁人员勾结,侵吞公款;或利用职务之便,将拆迁资金挪用,手段形形色色。

(二)在招投标环节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从投标方来看,无论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无不把招标作为自己立身谋业,兴衰存亡的头等大事,面对竞争尤为激烈的建筑市场,相当一部分资质低下的建筑队伍为了获取利益,采取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加入竞标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建设单位主管人员以权钱交易的方法来承接工程项目。

2、从招标方来看,作为实施招标的工程建设方,在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从工程项目的下达到组织施工队伍均由国家安规划安排,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选择设计、施工、监理、采购单位等工作逐步脱离计划制定的框架束缚,直接进入建筑市场,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招标方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新的建筑领域 经济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尚且不能做到监管到位,少数放松世界观改造的招标单位人员就利用手中招标权力,收受竞标方财物,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三)在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环节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制度不完善,缺少监督制约机制。国务院明文规定,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方面均应当落实招投标制度,但招投标制度在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方面几乎还是空白,没有硬性规定,加上许多单位内部没有订立或者完善物资采购工作制度,缺少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往往导致采购人员和业务部门权力过大,不经过集体研究、集体决定,采购渠道、价格都由采购人员说了算,给那些思想不健康的人有机可乘。

2、经济利益的驱动促使供货方大肆行贿。当今建筑市场设备材料与工程建设项目相比,僧多粥少,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那些外地企业,缺乏人际关系、地域关系,与当地企业相比,更没有什么优势,便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促销;而有些生产厂家、销售商家则是挂集体之名、实为私营企业,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通过贿买个别采购人员的非法手段,与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权钱交易,达到推销质量低劣的材料设备的目的。

三、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思想宣传教育,使其主观上“不想贪”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开展廉政教育中,用惩腐倡廉的法规引导人,用职务犯罪的典型警示人、用廉洁亲政的模范事迹鼓舞人。对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大力宣传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危害,以及开展预防经验和效果。经常组织管理、施工人员学习《刑法》、《建筑法》、《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建筑企业的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要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培训,深入工地“以案释法”,或适时组织服刑罪犯“现身说法”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要积极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使腐败现象和不廉洁行为迅速曝光,公之于众。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减少、控制和预防建设系统的职务犯罪,关键要从人入手,从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把抓思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建设系统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教育、组织的培养、同志的帮助、社会环境的熏陶中逐渐提高建设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

(二)健全完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客观上“不能贪”

1、严把“廉政准入”的关口。在建筑企业、基础上经理、中介机构和职业人员等部门(机构)或人员中,实行并推广“廉政准入”的资格审查制度。对于行贿的建筑企业和项目经理,可降低其企业资质,暂停其在一定区域一定年限的投标权、承建工程权,清洁严重的还应永远逐出建筑市场、使其深刻认识到行贿的危害;对那些技术水平低、管理差、质量次、有违法违规的建筑企业实行淘汰制度。

2、充分发挥有形建筑市场的职能作用,共同做好招投标环节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建立建筑工程交易中心,规范招投标行为。建筑工程交易中心是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从事建设工程交易的固定场所,它对规范招投标行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要充分利用交易中心的信息公开、集中服务、程序透明功能,掌握进场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情况,促进有关部门加强对招投标的全程监督与管理,建立响应的配套制度,对招标、编标、审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积极推进在建筑工程招标中实行透明标底方式。尽可能缩短审标、评标等中间环节的时间。二是建立“编标、评标专家库”,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建立“编标、评标专家库”,由计算机或人工抽签随机来决定相关人员,以保证对编标、审标的单位和人员严格保密。要配合招投标的主管机关、参与单位、监管单位强化有形建筑市场意识,完善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杜绝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及时发现和查处招投标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交易中心设立举报箱,鼓励群众对招投标过程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三)加大打击力度,使其工作中“不敢贪”

继续加大查处职务犯罪的力度,发挥刑罚的威慑作用。对建设领域中发生的各种职务犯罪,不管涉及什么人、什么单位,都要依法查处。检察机关要积极开展举报宣传工作,突出查办建设领域贿赂犯罪,对于收受包工头贿赂以及行贿的包工头,一经查实构成犯罪要坚决依法快侦、快捕、快诉、从重从严打击,造成声势,形成威慑。同时要加大查处行贿行贿犯罪的力度。对发现的案件线索,一定抓住不放,一查到底,深挖串案、窝案,把案件办深办透。要重点查处在工程建设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规避招标和在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案件,严厉打击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和违法转让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违法活动,依法查处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特别是由此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违法犯罪行为等。对不构成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也要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给予经济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审判机关也要严格依法办事,对受贿罪计量慎用少用缓刑,增加罚金刑和资格刑的运用。

第四篇: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如何发挥作用

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如何发挥作用

吉林省靖宇县人民检察院

李建华 王文玉

检察机关作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部门,开展这项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检察机关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充分发挥预防作用,这方面的探讨与交流是有意义的,笔者结合近年来我院预防工作开展的情况参考各地预防工作的经验,对此加以研讨,欢迎有识之士多提宝贵意见,以促使我们更好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近年来,我县检察院在上级检察院的领导下,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加强惩处各类职务犯罪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立足办案推动个案预防、联系部门推动行业预防、加强宣传推动社会预防三位一体的预防工作格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三年来,院党组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部署和要求,从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这是中央的要求,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是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职责所在,也是检察机关服从和服务于县委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院党组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并提出要求,狠抓落实。经常研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进展情况,准确把握工作动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良好工作机制。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由分管检察长为组长、反贪污贿赂局、渎职侵权检察科、控告申诉检察科等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院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二是建立工作制度。为保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条不紊,有的放矢,专门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对预防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进行系统的规定。三是设立专门机构。2002年9月经县编委批准,设立了预防职务犯罪专门机构——职务犯罪预防科,全面承担检察院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二、克服就案办案,开展个案预防。开展个案预防,是检察机关利用职能优势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式。在预防职务犯罪的实践过程中,我院注意克服和避免重打击、轻预防,打防脱节的状况,坚持在查办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做好六个一。一是责成犯罪嫌疑人写一份触及灵魂的悔过书,这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对其他人也是一次生动的警示教育。二是到发案单位召开一次座谈会,分析发生职务犯罪的原因,商量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三是通过办案,发现发案单位机制、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一项书面的检察建议。三年来,共发出书面检察建议20余件(次)。四是根据所办案件的实际情况,对案发单位的有关人员上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课。五是根据案发单位暴露出来的问题,督促案发单位制定一至几项整改措施。六是在案件办结以后,为落实检察建议、整改措施等对案发单位进行一次回访,进一步落实案发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三、建立预防联络点,实施行业预防。2001年以来,根据高检院《关于在金融证券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开展系统预防工作的通知》精神,本着结合实际,全面部署,确定重点,注重实效,逐步推进的原则,我们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的发生,2005年1-9月份我们建立预防工作联系点12个,对水电、交通、城建、农行、国税、地税、教育、移民办、人寿保险、信用联社等12个职务犯罪联系点定期进行回访,与他们共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针对各行业、系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环节和岗位,开展行业预防。行业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在与有关行业共同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做到明确职权、摆正位置、密切配合、积极探索、热情服务。同时,也着重注意工作方法,工作实效,注重引导和启发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使之成为自发的要求。一是主动送法上门,增强预防意识。分管检察长和预防职务犯罪科工作人员通过为有关单位上法制课,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并要求有关单位经常性对本部门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有效地增强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和能力。2001年10月开展行业预防以来,共为有关行业和单位上法制课21次,受教育人数2000多人。比如:2005年初,靖宇县水电局领导班子,主动到靖宇县检察院请求进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靖宇县检察院接到邀请后,深入水电局走访,结合水电行业特点,与水电局共同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联系制度。2005年5月12日下午,靖宇县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在水电局会议室对水电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共100余人进行了《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这次讲座得到了吉林省白山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领导及本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亲自到场进行指导。讲座从职务犯罪的性质、危害、常见的罪名、预防的重要性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向与会人员作了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讲座后,水电局的干部反映,要珍惜手中的权力,远离职务犯罪。二是协助有关行业、单位建章立制。2005年6月13日,靖宇县人民检察院与县交通局召开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会。会上,双方签订了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意见书,明确了双方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任务、职责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双方还协商建立了预防工作联系制度,并确定将今年在建的全长156.5公里,总投资17146万元的国防路建设工程作为重点预防工程。在开展预防中发现交通局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及时向县交通局发出预防建议,引起重视,县交通局进一步完善了靖宇县交通局的《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财务审计制度》。《县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交通工程招标及建设环节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深入重点工程,进行专项预防。建设领域是职务犯罪的易发区,为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选择投资大,工期长的重点工程,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一道,配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的实施同步监督。今年交通局的西南岔至西老岭投资3000万元柏油路工程被我们列为专项预防工程,首先,我们协助交通局制定公路建设廉政责任追究办法,规定6项 34条廉政责任措施,建议在施工期间在工地设举报箱,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并定期与交通纪检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法律咨询,同时还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以发挥警示、威慑作用。为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保证干部廉洁自律发挥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职能作用。

五、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引向深入。

我们为使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更加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在县委党校和县公安局看守所设两个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2005年6月14日上午,两个基地已经挂牌成立。检察院与县委党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阶段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对策,制定教育方案,共同开展工作。双方商定县委党校每次开展领导干部培训,都应安排检察院讲法制课,对领导干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检察院定期到看守所讲法制课,要以职务犯罪的案例以案说法的形式,对所内在押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需要,看守所将做好有关部门组织的机关、企事业领导干部到所内接受警示教育的接待工作,必要时给予安排人员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2005年9月1日下午,受靖宇县委党校的邀请,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的同志为正在举办的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班上了一堂职务犯罪预防课。为了促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三年来,靖宇县委党校每次开展干部培训班都邀请检察院讲职务犯罪预防课。这堂课就是应职务犯罪预防基地规定开展的。通过对职务犯罪的概念、常见罪名、典型案例、危害以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意义、方法等内容的讲解,进一步提高了新提拨干部们的法律意识。

六、企业改制预防

按照上级院的要求,我们对靖宇县五家重点改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这五家企业即:靖宇县自来水公司、吉林省西洋参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皇封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靖宇县龙马煤矿、靖宇县彩印厂。

从企业改制进度看,可分为二种情况:

1、国有资产整体划转一家(龙马煤矿)

龙马煤矿于2004年8月20日整体划转吉林省杉松岗矿业集团,即人、财、物、债权、债务整体划转,属于重组企业性质。

2、正在运作改制的有四家(供水公司、皇封参公司、西洋参公司、靖宇县彩印厂)

这四家企业改制方案已出台,正在县里审批当中。

其中在走访皇封参公司时,企业提出:

一是清产核资没搞。二是没进行审计。

对于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已向企改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我们经常与企改主管部门沟通情况,注重对企改中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企业重组、产权交接等环节的监督,没有发现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七、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前瞻预防。根据我县职务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查分析新形势下产生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全县有影响有震动的窝案串案、大案要案,组织人员深入案发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与主管部门和发案单位共同研究分析,找出制度上、管理上、机制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犯罪根源,研究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落实监督等前瞻性的预防对策,做到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如在初查农村案件中,经常发现有公款私存现象,其主要诱因在于金融部门吸储的不正当竞争,经建议引起金融部门重视,对责任行和责任人作出了严肃查处理,并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纪律的检查。工作中重视专题调研,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例如我院组织撰写的论文《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构建惩防体系与加强执法办案》、《乡镇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预防》等,为做好我县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共有八篇文章被国家级媒体采用。

八、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教预防。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一种常用方式,是提高群众法制观念、培养廉政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效果明显,我院充分利用检察机关办案的优势,广泛宣传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所取得的成绩,切实做好执法办案的后半篇文章。一方面,深刻阐明职务犯罪危害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深入剖析犯罪分子堕落的轨迹和思想根源,提高广大国家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将所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及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情况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宣传,以造成声势,形成威慑效应。几年来,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的预防法制宣传稿件达80余篇。

二是利用举报宣传周进行宣传。结合一年一度的举报宣传周活动,宣传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成果,宣传查办职务犯罪法律、法规和程序,解释罪与非罪界限等。展出各类图片10余场次,分发各类宣传资料2万多份。如2005年深入有关重点乡镇,广泛开展了以预防职务犯罪、大家来参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三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宣传。向正义网及检察之声网站投稿,以扩大我们的宣传面。

四是利用各种载体进行宣传。2004年6月,在交通系统举办了职务犯罪预防知识竞赛,促进了预防工作。

五是组织召开靖宇县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经验交流会。为了交流不同单位职务犯罪成功经验,经过两个多月的经心准备,2005年10月9日下午2点至4点,靖宇县检察院组织召开了靖宇县预防职务犯罪经验交流会。这次交流会上,靖宇县交通局、水电局、国税局、地税局、人寿保险公司、工商局、农业银行七个部门向大会交流了近几年来与靖宇县检察院共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经验,靖宇县三道湖镇、城建局、农村信用联社、教育局、财政局、县委党校、看守所等职务犯罪预防联系点的领导也参加了会议。并且邀请到白山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的领导及靖宇县人大、政协、政法委的领导到会指导。通过在不同部门之间交流职务犯罪预防经验,促进了全县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六是利用手机短信宣传预防职务犯罪。一念之贪,损自德损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身利于民,感召世人。这是我院尝试利用手机为领导干部发送廉政意义短信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新举措。我院与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建立了联系制度,每月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部门的79位一把手,发送1条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手机短信息。使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时刻紧绷预防职务犯罪这根弦不放松,做到警钟常鸣。截止目前,我院已经发送短信息1580余条,收到了较好的预防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

七是制作反腐动画,及反腐标语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我们充分利用电视覆盖面广的特点,经与靖宇县电视台协商,共同制作了反腐动画,以增加可视性与影响力。

以上是近年来,在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下,结合学习兄弟检察院预防工作的一些先进经验,而采取的一些作法,由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刚刚起步,专门的工作机构也成立不久,还希望能更多地得到指点,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我们国家的三个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的作用。

电话:0439-8675906 *** 电子信箱:ygtq226@sina.com

通信地址:吉林省靖宇县人民检察院 邮政编码:135200

第五篇:浅谈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 宣讲比赛稿件

浅谈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各位评委,你们好!

非常荣幸参与市院组织的涉农、惠农、扶贫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宣讲比赛。在此,我就以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汇报一些我的思想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做到警钟长鸣,并在内心深处进一步强化拒腐防变的意识,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在浅谈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之前,我想,首先应该把有关该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和成因简单的讲一讲。

第一,我要讲一下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

首先,犯罪主体身份有向基层转移的趋势,社会影响也相对恶劣。在前些年,查办的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人员大多是具有一定级别和管理权限的人员,职务、级别、权力等相对较高,例如农业局的班子成员、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等。但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大量涉农、惠农资金通过多个部门,多种渠道涌入农村,乡镇干部、村干部等一批基层组织的管理人员,没有经得住考验,在物质金钱的诱惑下,思想观、价值观发生了转变,最终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今年部署开展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时指出:“与其他领域相比,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乡镇和农村基层组 织,要紧盯基层、惩防并举。近年来,农业、农村一直是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国家“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要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由此可见,最高检对基层组织职务犯罪的重视。这类职务犯罪案件,不仅破坏了国家各项基础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极大地削弱了政府公信力。

其次,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手段以贪污、挪用相关涉农资金为主。目前,我国出台的涉农惠农政策项目多,涵盖范围广。仅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公布的2015年涉农惠农资金项目就有多达五十余项,例如我们熟知的粮种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其中大多数项目补贴政策都详细规定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补贴,获得多少补贴,由哪个部门负责发放等问题,而就资金发放的监管及公开透明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却不够到位,这便给了一些腐败分子贪污涉农扶贫资金提供了可能。在此类职务犯罪案件中,触犯的罪名都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以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和职务侵占罪为主。

根据刑法规定,所谓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最新出台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犯罪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中将原来规定的受贿罪的起点数额由5000元提高到30000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低于三万元的贪污、受贿行为就一概不能作为犯罪处理。贪污数额在一万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 2 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以贪污罪论处。这些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扶贫、移民款物的特殊保护,意味着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是高压线,是碰不得的。

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权钱交易是普通受贿罪的本质特征,很多有权的干部或者是工作人员,怀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抱着侥幸心理来试探法律的威严,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我们有些同志对于挪用公款可能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挪用公款先用着,到发现的时候再还了就没事儿了,有些人挪用公款赌博,有些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或他人生意,进行营利活动,这些实际上都是犯罪行为。

再者,该领域职务犯罪方式主要表现为虚报瞒报、暗箱操作。现目前,全国涉农惠农项目、资金拨付和落实的方式各不相同,许多新增惠农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了解涉农政策的渠道十分有限。一些别有用心的基层组织人员,利用农民不了解国家相关惠农补贴政策,通过故意隐瞒、暗箱操作、虚报冒领等方式侵吞国家财产。如我院去年办理的金山镇某村委会委员贪污国家粮油补贴案,就是通过往镇上报送虚假耕地面积,冒领国家粮食直补款项,十余年时间里共计骗取国家粮食直补款达19万余元。这虽算不上是一起大要案,但是该案却反映出涉农惠农资金在实际统计和发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 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铤而走险,不惜以极端的方式触犯国家法律,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由于这类犯罪多发生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薄弱的基层群众身边。导致该类犯罪行为隐蔽性高,通常从帐面上查不出一点问题,但只要我们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便可发现,基层组织人员尽管权利微小,但是处处都存在套取国家涉农扶贫领域钱款的可能性。因而,对该类人员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另外,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小,但危害巨大。全省各地查处惠农资金职务犯罪案例表明,相较于其他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涉案金额都相对较小,一般金额都在几万元左右。但由于犯罪主体主要是基层组织人员,他们直接接触人民群众,有些人员甚至在群众中拥有良好的形象。他们的职务犯罪行为直接伤害的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给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在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因为惠农资金被贪污节流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不但降低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成效,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二个方面,我简单讲一下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私欲膨胀、法治观念淡薄。在涉农惠农扶贫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在金钱的诱惑下,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同时,有一部分人还对经济违纪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分不清,并且抱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这类人,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较差,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认识不清, 错误地认为利用职务之便“吃点、喝点、占点、捞点”都是正常的、不构成犯罪。甚至有些村干部认为国家发放的 4 这些粮食补贴不要白不要,于是就想尽办法、弄虚作假骗取粮食补贴款,为个人谋取好处。

通过对检察机关所立案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基层组织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村干部的权力制约非常薄弱,村干部的职务犯罪与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管理漏洞具有一定的关系。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往往只抓任务不抓检查,而监管人员又往往未经过全面严格的学习和培训,自身政治、业务素质较差,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还有就是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涉农、惠农、扶贫领域参与的部门较多,管理不够规范,涉农资金的发放较为复杂,加上惠农、扶贫领域的项目管理涉及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诸多部门,管理上很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彼此推诿的现象,导致真正的监管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最后一方面,我讲一下自己对预防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深入推进涉农、扶贫资金项目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推进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补贴资金的公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作用,抓好相关政策的宣传。一是要高度重视涉农惠农扶贫政策的宣传,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对识字村民以发放惠农信息宣传册的方式普及政策信息,对那些年纪稍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以村集体广播、政策宣传车、视频图像等方式宣传普及,尽可能将惠农政策宣传覆盖到不同层次的人群中。二是要及时公示惠农、扶贫补贴事项,要求基层组织必须将涉农、惠农补贴和扶贫资金发放等重大事项,及时采取张贴告示、广播宣传等方式公布于众,提高相关资金发放和使用的透明度。三是要不断深化村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是农村基层组织最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 制。基层组织要把各级政府的涉农、惠农和扶贫政策的相关资金及其使用情况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使基层组织在处理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资金的同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个人暗箱操作、虚报瞒报。

其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防范职务犯罪,预防教育是基础。职务犯罪预防最可靠同时也是最艰难的措施就是完善预防教育工作。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针对涉农、惠农领域相关工作人员价值,需要从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两方面进行疏导,努力提高他们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能力,筑牢他们的思想防线,防止个人价值观念扭曲。同时,加强对基层组织干部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从思想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可能性。要结合当地特点,运用实际案例以案说法,重点宣讲有关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恶性和不良后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消除部分干部的侥幸心理,提高基层组织干部职务犯罪的“免疫力”。针对扶贫领域部分人员法治观念淡薄,职务犯罪频发的状况,需要加强对惠农、扶贫领域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警示教育、预防讲座等活动,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消除他们的腐败动机,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三,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体制,解决“监督薄弱”问题。针对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的管理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等问题,应尽快制定相关整改措施,从源头上治理,减少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和制约,对财务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惠农资金专款专用,并对每笔涉农资金执行建档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门沟通交流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通报惠农项目实施进度,做到每笔资金事前预算、事中跟踪、事后审计监督。缺乏监管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因此应从内部制约、外部监督等多方面加强监督。一是要强化权力制约,让权力合理的分解,并形成有效的制衡,合理配置部门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普通职工的权力,公布涉农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的权力清单,形成能够对一切权力平衡制约的内部权力制约机制,改变“一管到底”模式。二是要强化外部监督。建立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涉农资金进行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实现对涉农资金的动态监管,保证能准确、全面、及时地掌握涉农资金的走向。三是要强化社会监督。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的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涉农工程项目、涉农资金的最新信息,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惠农领域违纪违法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

第四,加大预防查处力度,建立和完善防治腐败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联合打击力度。检察机关要会同纪检监察机关,会同乡镇(街道)、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涉农单位,建立健全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长效机制,成为预防职务犯罪的可靠手段。加强与扶贫开发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对本地扶贫资金名称、政策依据、补贴标准进行全面梳理,理好清单,排查漏洞隐患,及时提出预防建议,加强警示教育,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二是突出预防重点。我们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要把重点集中在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的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和重点人员身上,加强对该类人员的警示教育,利用所在单位或本市其他单位查办的真实案例,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做到“办案一件,教育一片”,使其在工作岗位中也能警钟长鸣,自觉做到拒腐防变。三是加大对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惩处力度。检察机关要大力查处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 案件,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案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让涉农、惠农和扶贫领域形成“不敢犯”的良好氛围,同时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问题,以打促防、打防并举,形成威慑效应,实现标本兼治。

近年来,中央密集出台惠农政策,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然而,我国惠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却呈频发态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志们,持续不断发生的贪腐案件,让我们时刻警醒着,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第一线的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在检察事业的新时期,我们也应积极探索全新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预防职务犯罪微视频等全新的宣传方式,因势利导,促使广大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中,时刻保持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和廉洁性,不断提升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警钟长鸣。

以上就是我对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预防工作的几点认识,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领导批评指正。最后,再次感谢市院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这次机会,让我能在这里讲一下自己对涉农扶贫领域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认识,以上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下载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探析(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保障领域中职务犯罪预防的探析(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