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邮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邮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毕业致辞
七月的高等教育,关注两件大事:高考与就业。七月北京最开心的中学校长是谁,要等高考以后才能揭晓。要问七月北京最高兴的大学校长是谁,恐怕我应该是其中一个。(掌声)因为,今年大学毕业一次就业率统计数字已有透露,北邮研究生100%,全市第一;(掌声)本科生96%,全市并列第一;
(掌声)高等职业技术大专生90%,还是北京市第一。(热烈掌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部分毕业生离校以后继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据我了解,剑桥大学的一次就业率通常为70%。但这并不是说,一所大学可以不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恰恰相反,北邮一直将毕业生的就业当成是自己办学的灵魂。
大学毕业生,或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都应该算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此以前,你们是小学-中学-大学,宿舍-教室-食堂简单的学校生活模式,毕业以后你们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是:适应社会。
“社会”是个很复杂、很难定义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来开展“适应社会”这样的讨论。正如大家学习了十几年数学,不一定说得清“数”的概念。
社会是一个区域,它有自己的地理、气候、食品和自然资源。只有适应社会自然条件的人得以生存。社会是一个人群,分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或者说不同的阶层,一个没有对社会作出过劳动贡献的人,社会不会接受他,不允许他依靠救济赖以生活。社会是一个系统,有它严格的游戏规划:法律、规制、章程,社会不能原谅甚至要制裁违背系统游戏规则的个人。社会人群间的联络沟通靠语言,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会群体语言的个人实际上与社会处于一种绝缘的状态。社会有一套传统:它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不尊重社会传统的个人会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老师那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社会的经济在发展,资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转、学术研究的热点一年年在变,新的学科、新的岗位不断涌现,旧的技术、旧的行业逐惭淡出。所谓适应社会,要求年青的大学毕业生调整自我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选择,让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谐地合上节拍。
如果说,大学填志愿或多或少还有你家长的“强迫”,班主任的“误导”,抑或自己高考分数的“无奈”,那末,到社会,所有的选择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决策。诚然,朋友可以建议,老师可以指点,但是风险要由你一个人承担。
我至今记得领取国际驾驶执照时受到提醒的一句话,“驾照不证明你的开车技术,它只说明你学会了怎样在马路上安全地学习驾驶”。在今天颁发毕业证的典礼上,我们不妨也采用相同的逻辑来这样说,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从业的全部本领,它只证明你具备了要适应社会的观念,掌握了学习的手段,也懂得了在关键时候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前不久,我陪同刘淇市长会见美国客人,其中一位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教授邓越凡,他是在卡斯比计划中由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的物理系学生中选派赴美攻读物理博士的,毕业后发现在美国并不好找工作,于是立即转向计算机,几经努力,进入计算机学科,再加上刻苦工作,终于在并行计算方面颇有造诣,成就斐然。在北邮,作过第二次选择的教授也不少,电信学院顾婉仪教授本科学习物理、信息学院杨义先教授本科学习数学、雷振明教授本科学习地质,经管学院吕廷杰、阚凯力教授本科分别学习无线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理学转工学、理工转管理、学术转行政、学校转企业,这样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其中的实质内涵只有一个: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jamesmartin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造出一个词汇叫“知识爆炸”,他说大学毕业生知识的半衰期已经缩短为五年。现在的世界,即使你念到硕士、博士,在大学里攻读了六七年、十来年,也不等于有了一劳永逸的保险。一张大学文凭其?quot;吃“不了多少年。如果要问我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纪有过什么新的创造发明,我想首推就应当是”继续教育“的理念。只有坚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永远进步的大学毕业生才可能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精英人才。
潮起潮落,终归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有快慢,人生职业生涯多艰难。偶有成功,你千万不可得意自满。顺风顺水的船怎么靠岸?没有刹车只有油门的车你们谁敢开?倘若遇到困境,你也不必气馁绝望。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兰极速",中学生无知的报复惨案,离我们不远,时间、距离都不远,它让我想起另一件校园里的惨案。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美国i大学校园,肇事者l博士,卡斯比计划中国留学生,风华正茂却偏偏碰上经济低谷的年代。美国人自己尚不易就业,何况是学习物理的中国人。l博
第二篇:北邮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七月的高等教育,关注两件大事:高考与就业。七月北京最开心的中学校长是谁,要等高考以后才能揭晓。要问七月北京最高兴的大学校长是谁,恐怕我应该是其中一个。(掌声)因为,今年大学毕业一次就业率统计数字已有透露,北邮研究生100%,全市第一;(掌声)本科生96%,全市并列第一;(掌声)高等职业技术大专生90%,还是北京市第一。(热烈掌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部分毕业生离校以后继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据我了解,剑桥大学的一次就业率通常为70%。但这并不是说,一所大学可以不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恰恰相反,北邮一直将毕业生的就业当成是自己办学的灵魂。
大学毕业生,或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都应该算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此以前,你们是小学-中学-大学,宿舍-教室-食堂简单的学校生活模式,毕业以后你们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是:适应社会。
“社会”是个很复杂、很难定义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来开展“适应社会”这样的讨论。正如大家学习了十几年数学,不一定说得清“数”的概念。
社会是一个区域,它有自己的地理、气候、食品和自然资源。只有适应社会自然条件的人得以生存。社会是一个人群,分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或者说不同的阶层,一个没有对社会作出过劳动贡献的人,社会不会接受他,不允许他依靠救济赖以生活。社会是一个系统,有它严格的游戏规划:法律、规制、章程,社会不能原谅甚至要制裁违背系统游戏规则的个人。社会人群间的联络沟通靠语言,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会群体语言的个人实际上与社会处于一种绝缘的状态。社会有一套传统:它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不尊重社会传统的个人会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老师那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社会的经济在发展,资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转、学术研究的热点一年年在变,新的学科、新的岗位不断涌现,旧的技术、旧的行业逐惭淡出。所谓适应社会,要求年青的大学毕业生调整自我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选择,让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谐地合上节拍。
如果说,大学填志愿或多或少还有你家长的“强迫”,班主任的“误导”,抑或自己高考分数的“无奈”,那末,到社会,所有的选择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决策。诚然,朋友可以建议,老师可以指点,但是风险要由你一个人承担。
我至今记得领取国际驾驶执照时受到提醒的一句话,“驾照不证明你的开车技术,它只说明你学会了怎样在马路上安全地学习驾驶”。在今天颁发毕业证的典礼上,我们不妨也采用相同的逻辑来这样说,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从业的全部本领,它只证明你具备了要适应社会的观念,掌握了学习的手段,也懂得了在关键时候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前不久,我陪同刘淇市长会见美国客人,其中一位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教授邓越凡,他是在卡斯比计划中由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的物理系学生中选派赴美攻读物理博士的,毕业后发现在美国并不好找工作,于是立即转向计算机,几经努力,进入计算机学科,再加上刻苦工作,终于在并行计算方面颇有造诣,成就斐然。在北邮,作过第二次选择的教授也不少,电信学院顾婉仪教授本科学习物理、信息学院杨义先教授本科学习数学、雷振明教授本科学习地质,经管学院吕廷杰、阚凯力教授本科分别学习无线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理学转工学、理工转管理、学术转行政、学校转企业,这样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其中的实质内涵只有一个: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James Martin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造出一个词汇叫“知识爆炸”,他说大学毕业生知识的半衰期已经缩短为五年。现在的世界,即使你念到硕士、博士,在大学里攻读了六七年、十来年,也不等于有了一劳永逸的保险。一张大学文凭其?quot;吃“不了多少年。如果要问我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纪有过什么新的创造发明,我想首推就应当是”继续教育“的理念。只有坚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永远进步的大学毕业生才可能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精英人才。
潮起潮落,终归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有快慢,人生职业生涯多艰难。偶有成功,你千万不可得意自满。顺风顺水的船怎么靠岸?没有刹车只有油门的车你们谁敢开?倘若遇到困境,你也不必气馁绝望。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兰极速“,中学生无知的报复惨案,离我们不远,时间、距离都不远,它让我想起另一件校园里的惨案。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美国I大学校园,肇事者L博士,卡斯比计划中国留学生,风华正茂却偏偏碰上经济低谷的年代。美国人自己尚不易就业,何况是学习物理的中国人。L博士本可以接受社会现实,为自己的人生道路重作安排。但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L拒绝了任何可能的方案,病态地选择了手枪和子弹。他枪杀了另一位中国博士SH,枪杀了导师G教授和另一名S教授,人们后来分析杀人的动机无非是妒忌,是报复导师对SH博士的”偏爱"。照理说,即使是毫无道理的报复,悲剧也应该就此为止。但是L还枪杀了系主任N教授,又到校行政大楼枪杀了一位副校长和一位秘书,最后饮弹自尽。全面综合分析这一骇人听闻、震惊世界的事件,要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各个方面,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完成。我在这里想告诫大家的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能适应那个社会,再寻找一个你适应的社会去。假如异国他乡不适应,你就回到故土家园来。一个理智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任何困境中,切不可仇恨社会;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采取极端手段;更不要让无辜者受到伤害。
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中生活要有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态,而这些源自于理性和良知。应该懂得,人的一切,都是社会赠予的。从幼年、少年到青年,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社会给予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哪一级教育不是社会提供的。你的生命、你的才华属于社会。奉献和服务,应该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义务,应该成为你们真心的追求。
有一个口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已经查不清楚是谁第一个提出,记得马克思引用过,中国领导人也引用过,这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很好的解释。“我”守法,为了建立法制的社会,法制的社会给“我”以安全。“我”道德,为了建立道德的社会,道德的社会给“我”以尊重。“我”文明,为了建立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给“我”以享乐。我希望每一个北邮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都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这样一种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陆续要离开北邮,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相信你们能够适应社会、适应时代,期待你们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以后,母校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将你们重新辨认出来,那是由于你们对社会的杰出贡献。
再见了,亲爱的北邮2002届毕业生。
第三篇:北邮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邮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邮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毕业致辞
七月的高等教育,关注两件大事:高考与就业。七月北京最开心的中学校长是谁,要等高考以后才能揭晓。要问七月北京最高兴的大学校长是谁,恐怕我应该是其中一个。(掌声)因为,今年大学毕业一次就业率统计数字已有透露,北邮研究生100%,全市第一;(掌声)本科生96%,全市并列第一;
(掌声)高等职业技术大专生90%,还是北京市第一。(热烈掌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部分毕业生离校以后继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据我了解,剑桥大学的一次就业率通常为70%。但这并不是说,一所大学可以不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恰恰相反,北邮一直将毕业生的就业当成是自己办学的灵魂。
大学毕业生,或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都应该算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此以前,你们是小学-中学-大学,宿舍-教室-食堂简单的学校生活模式,毕业以后你们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是:适应社会。
“社会”是个很复杂、很难定义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来开展“适应社会”这样的讨论。正如大家学习了十几年数学,不一定说得清“数”的概念。
社会是一个区域,它有自己的地理、气候、食品和自然资源。只有适应社会自然条件的人得以生存。社会是一个人群,分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或者说不同的阶层,一个没有对社会作出过劳动贡献的人,社会不会接受他,不允许他依靠救济赖以生活。社会是一个系统,有它严格的游戏规划:法律、规制、章程,社会不能原谅甚至要制裁违背系统游戏规则的个人。社会人群间的联络沟通靠语言,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会群体语言的个人实际上与社会处于一种绝缘的状态。社会有一套传统:它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不尊重社会传统的个人会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老师那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社会的经济在发展,资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转、学术研究的热点一年年在变,新的学科、新的岗位不断涌现,旧的技术、旧的行业逐惭淡出。所谓适应社会,要求年青的大学毕业生调整自我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选择,让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谐地合上节拍。
如果说,大学填志愿或多或少还有你家长的“强迫”,班主任的“误导”,抑或自己高考分数的“无奈”,那末,到社会,所有的选择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决策。诚然,朋友可以建议,老师可以指点,但是风险要由你一个人承担。
我至今记得领取国际驾驶执照时受到提醒的一句话,“驾照不证明你的开车技术,它只说明你学会了怎样在马路上安全地学习驾驶”。在今天颁发毕业证的典礼上,我们不妨也采用相同的逻辑来这样说,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从业的全部本领,它只证明你具备了要适应社会的观念,掌握了学习的手段,也懂得了在关键时候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前不久,我陪同刘淇市长会见美国客人,其中一位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教授邓越凡,他是在卡斯比计划中由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的物理系学生中选派赴美攻读物理博士的,毕业后发现在美国并不好找工作,于是立即转向计算机,几经努力,进入计算机学科,再加上刻苦工作,终于在并行计算方面颇有造诣,成就斐然。在北邮,作过第二次选择的教授也不少,电信学院顾婉仪教授本科学习物理、信息学院杨义先教授本科学习数学、雷振明教授本科学习地质,经管学院吕廷杰、阚凯力教授本科分别学习无线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理学转工学、理工转管理、学术转行政、学校转企业,这样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其中的实质内涵只有一个: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jamesmartin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造出一个词汇叫“知识爆炸”,他说大学毕业生知识的半衰期已经缩短为五年。现在的世界,即使你念到硕士、博士,在大学里攻读了六七年、十来年,也不等于有了一劳永逸的保险。一张大学文凭其?quot;吃“不了多少年。如果要问我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纪有过什么新的创造发明,我想首推就应当是”继续教育“的理念。只有坚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永远进步的大学毕业生才可能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精英人才。潮起潮落,终归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有快慢,人生职业生涯多艰难。偶有成功,你千万不可得意自满。顺风顺水的船怎么靠岸?没有刹车只有油门的车你们谁敢开?倘若遇到困境,你也不必气馁绝望。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兰极速",中学生无知的报复惨案,离我们不远,时间、距离都不远,它让我想起另一件校园里的惨案。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美国i大学校园,肇事者l博士,卡斯比计划中国留学生,风华正茂却偏偏碰上经济低谷的年代。美国人自己尚不易就业,何况是学习物理的中国人。l博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北邮校长在200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七月的高等教育,关注两件大事:高考与就业。七月北京最开心的中学校长是谁,要等高考以后才能揭晓。要问七月北京最高兴的大学校长是谁,恐怕我应该是其中一个。(掌声)因为,今年大学毕业一次就业率统计数字已有透露,北邮研究生100%,全市第一;(掌声)本科生96%,全市并列第一;(掌声)高等职业技术大专生90%,还是北京市第一。(热烈掌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部分毕业生离校以后继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据我了解,剑桥大学的一次就业率通常为70%。但这并不是说,一所大学可以不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恰恰相反,北邮一直将毕业生的就业当成是自己办学的灵魂。
大学毕业生,或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都应该算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此以前,你们是小学-中学-大学,宿舍-教室-食堂简单的学校生活模式,毕业以后你们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是:适应社会。
“社会”是个很复杂、很难定义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来开展“适应社会”这样的讨论。正如大家学习了十几年数学,不一定说得清“数”的概念。
社会是一个区域,它有自己的地理、气候、食品和自然资源。只有适应社会自然条件的人得以生存。社会是一个人群,分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或者说不同的阶层,一个没有对社会作出过劳动贡献的人,社会不会接受他,不允许他依靠救济赖以生活。社会是一个系统,有它严格的游戏规划:法律、规制、章程,社会不能原谅甚至要制裁违背系统游戏规则的个人。社会人群间的联络沟通靠语言,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会群体语言的个人实际上与社会处于一种绝缘的状态。社会有一套传统:它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不尊重社会传统的个人会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老师那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社会的经济在发展,资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转、学术研究的热点一年年在变,新的学科、新的岗位不断涌现,旧的技术、旧的行业逐惭淡出。所谓适应社会,要求年青的大学毕业生调整自我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选择,让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谐地合上节拍。
如果说,大学填志愿或多或少还有你家长的“强迫”,班主任的“误导”,抑或自己高考分数的“无奈”,那末,到社会,所有的选择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决策。诚然,朋友可以建议,老师可以指点,但是风险要由你一个人承担。
我至今记得领取国际驾驶执照时受到提醒的一句话,“驾照不证明你的开车技术,它只说明你学会了怎样在马路上安全地学习驾驶”。在今天颁发毕业证的典礼上,我们不妨也采用相同的逻辑来这样说,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从业的全部本领,它只证明你具备了要适应社会的观念,掌握了学习的手段,也懂得了在关键时候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前不久,我陪同刘淇市长会见美国客人,其中一位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教授邓越凡,他是在卡斯比计划中由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的物理系学生中选派赴美攻读物理博士的,毕业后发现在美国并不好找工作,于是立即转向计算机,几经努力,进入计算机学科,再加上刻苦工作,终于在并行计算方面颇有造诣,成就斐然。在北邮,作过第二次选择的教授也不少,电信学院顾婉仪教授本科学习物理、信息学院杨义先教授本科学习数学、雷振明教授本科学习地质,经管学院吕廷杰、阚凯力教授本科分别学习无线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理学转工学、理工转管理、学术转行政、学校转企业,这样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其中的实质内涵只有一个: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JamesMartin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造出一个词汇叫“知识爆炸”,他说大学毕业生知识的半衰期已经缩短为五年。现在的世界,即使你念到硕士、博士,在大学里攻读了六七年、十来年,也不等于有了一劳永逸的保险。如果要问我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纪有过什么新的创造发明,我想首推就应当是继续教育的理念。只有坚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永远进步的大学毕业生才可能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精英人才。
潮起潮落,终归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有快慢,人生职业生涯多艰难。偶有成功,你千万不可得意自满。顺风顺水的船怎么靠岸?没有刹车只有油门的车你们谁敢开?倘若遇到困境,你也不必气馁绝望。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中生活要有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态,而这些源自于理性和良知。应该懂得,人的一切,都是社会赠予的。从幼年、少年到青年,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社会给予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哪一级教育不是社会提供的。你的生命、你的才华属于社会。奉献和服务,应该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义务,应该成为你们真心的追求。
有一个口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已经查不清楚是谁第一个提出,记得马克思引用过,中国领导人也引用过,这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很好的解释。“我”守法,为了建立法制的社会,法制的社会给“我”以安全。“我”道德,为了建立道德的社会,道德的社会给“我”以尊重。“我”文明,为了建立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给“我”以享乐。我希望每一个北邮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都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这样一种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陆续要离开北邮,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相信你们能够适应社会、适应时代,期待你们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以后,母校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将你们重新辨认出来,那是由于你们对社会的杰出贡献。
再见了,亲爱的北邮2002届毕业生。(热烈掌声)
第五篇:北邮校长在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邮校长在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2011-03-30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如期所至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庆贺研究生毕业盛典。当然,对你们来说这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场景:这是一个独特的分别仪式,师生及同学间相互道别,校园里充满着惆怅与不舍;这是一个庄严的宣告仪式,被知识武装起来的你们即将踏入社会,每一个人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刚才,在校同学与老师分别向你们表达了祝福之情,你们也向学校表达了感激之意。现在,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2011届近四百名博士生及两千一百名硕士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长成才倾注心血和汗水的各位研究生导师、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全力支持同学们完成学业的各位家长和亲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在你们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校长演讲中,我感到有非常多的话要说。我想再一次赞美你们在历次大型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尤其是在长达数月的北京奥运会和残运会的志愿者经历中,你们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为北京赢得了微笑,为北邮赢得了声誉,为自己赢得了信赖。我也想借此盘点一下你们留给母校的记忆:例如信通院夏璐等14名同学在研期间申请了16项发明专利;网研院郭少勇、杨新星等19名同学先后21 次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上为北邮赢得了名次。我还想嘱咐你们在今后的道路上,要继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己的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之中,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
但是,此时此刻我最想跟你们讲的主题是“爱国”,一是爱国之心,就是要用你们的聪明才智让国家更加强大;二是爱国之情,就是要像爱护眼球一样,维护社会的稳定。
首先说一下爱国之心。这两、三个月,世界上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且不说突尼斯、埃及的政体变革,这毕竟是人家的内政;也不说日本的海啸灾害引发的核灾难,毕竟这几年我国也自然灾害频发。我要说的是利比亚,一个小小的国家发生着吸引世界眼球的大事。利比亚反对派发起了一个结果夹生了的反政府运动,面对晕头之后又强势起来的利比亚政府力量,世界列强终于露出了狰狞的嘴脸,他们派出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对最高统帅仅仅是上校的弱小军队实施了无情的打击(议论声)。当然,设立禁飞区是联合国授权了的,就是不准有未经联合国授权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但是,承担禁飞区任务的美法英联军并不这样理解禁飞区的概念,而是借用联合国的授权大肆轰炸利比亚的政府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既然狂轰滥炸不是联合国的授权,我就不再称他们为联合国部队,而是根据出动飞机的情况姑且称之为美法英八国联军,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一百多年前中国就曾被英法八国联军践踏过;十年内阿富汗、伊拉克也被美英多国联军给祸害的远不如之前宁静。他们具有
砸烂一个国家的强大力量,却没有表现出建设好这些国家的责任心。
我们大家都能看到,利比亚已经陷入到内战状态,美法英八国联军以保护平民不受伤害的名义协助一方去攻打另一方,反而让战火不断延续下去,恐怕得一直打到让一个合法政府彻底倒台为止,也可能会导致利比亚分裂成两个国家,或长期内战,总之都会遭致更多的生灵涂炭。这将是以保护平民之名开头,以更多平民死于战争之实结尾的又一典范。前南斯拉夫不也是在美英多国联军的连续78天的轰炸中解体了吗?
网上有人评价说,现在的世界,列强们先是鼓动别的国家内部自相残杀,然后再帮助这一方去杀另一方,最后可能再把不听话的这一方给除掉。不管怎么说,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结果:列强们的逻辑就是世界的逻辑,列强们的道理就是世界的道理。从媒体可以看到俄罗斯总理普京是这样评价这次战争的:“所有这一切都处在保护爱好和平的平民的伪装下。逻辑在哪里?良心在哪里?两样都没有!”“利比亚的情况表明,俄罗斯做出加强自己军力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一个国家要是不想沦落成利比亚、伊拉克,就必须有强大的自卫实力。国家不强大,就会受欺辱。我们不称霸,但也决不能落到别人想怎么打你就怎么打你的地步!(长时间掌声、欢呼声)强大是需要实力的,这种实力集中体现在科技水平上。因此,报效祖国应该是你们各位的首选。希望你们既要拥有爱国的实力,又能用自己的实力托举起祖国的尊严与强盛!
其次说一下爱国之情。北非与中东的政局**,勾引出反华势力的极大期待。希拉里高调要向中国输出民主;美国驻华大使亲自到网络煽动集会的现场去“打酱油”(掌声笑声),恐怕是指望看见突尼斯场景的再现。境外民运分子更是不断利用互联网来煽动网民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以谋求中国政局的混乱,从而火中取栗。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谁希望中国政局动荡,到底是谁希望中国陷入混乱的泥潭之中?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了,这难道不算是成功吗?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增长,西方国家又是在以什么速度发展呢?大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预言中国的经济在2030年将赶上美国,这难道不是中国政策正确的标志吗?是谁希望我们停止经济发动机而陷入混乱之中?恐怕就是在经济上被我们追赶上或要追赶上的国家吧?假设两个人比武,一方如果完全效仿对方的招术,在战略上怎么可能超越对方?这就是中国在科技上难以超越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总是亦步亦趋地在科技大国的后面进行研究,缺乏战略创新、行业引领的动力。因此,在相互对抗中,弱方只有运用与对方不同的战法才有机会超越对手。中国的经济状况已经表明中国的制度是成功的,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凭什么我们一定要改换成西方的方式呢?
再说说境外的民运分子。他们轻松地坐在家里,一心想的就是如何仅凭手指敲着键盘,就利用互联网的放大效应来搞乱中国。这就如同网络攻击中的反射式拒绝服务攻击一样,凭借的是网络的倍增效应来攻击目标(议论声)。他们所煽动的集会是要达到什么目的?真的是要诉求个人利益吗?显然不是,因为没有这么多人的个人情况是相同的。我支持个
人利益诉求,这也是我公开我的邮箱的原因。我欢迎所有师生直接向我反映问题,因为有问题就应该谋求解决,至少我可以答复什么原因解决不了什么样的问题。但是,不同利益诉求的人聚集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共同语言?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将个人利益诉求演变成政治利益的诉求。问题是这样就能解决个人利益的诉求吗?最后还不是沦落成境外这些职业政客们的工具?他们不就是指望着享受国外的生活、让公众成为傀儡、然后坐收渔利吗?难道他们回国来主政就能够把中国的经济搞得更好吗?事实上,中国被西方世界所敌视绝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中国在世界上地位日益上升所引发的问题。俄罗斯的政体倒是转换到西方的模式上去了,不是照样被西方世界所敌视吗?
一个国家的政体就如同一座大厦,难道仅仅因为水龙头修不好就要把整幢楼拆除吗?要知道拆掉一幢楼而去重新建设新楼其代价是极其高昂和惨烈的(议论声)。利比亚正在给我们示范着这样的结局,已经有三十余万人逃离了这个国家。既然我们要继续住在这个大厦里,我们就决不能允许任何人对这座大厦进行破坏!因此,爱国就是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抵制造谣蛊惑者让中国社会**的任何企图。抢盐事件已经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如果大家都能抵制那些谣言与煽动、看透这些蛊惑背后的阴谋与险恶的嘴脸,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因此,真正的爱国之情就是要像保护自己眼球一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同学们,无论你们今后走到哪里、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要一如既往地秉承“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校训,弘扬“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你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对祖国、对母校最好的支持与回报!我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常怀爱国之心,常抒爱国之情!健康快乐,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来源: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