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锋工程建设美好家园-包联双促
沙湾先锋工程”系列报道之四——共建美好家园
今年8月,沙湾县三道河子镇体育场路社区开办少年儿童暑期活动站,58名小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期间,14家包联共建单位为孩子们捐赠了学习用品,县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为孩子们讲解“儿童健康知识”,铁通公司工作人员为孩子们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干部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
一个社区举办的活动,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驻区单位的鼎力支持?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一种机制在发挥作用?带着种种问题,我们对沙湾县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
三道河子镇实际上就是沙湾县的“城关镇”,该镇党委书记刘永华谈到,全镇12个社区,每个社区只有6名工作人员,而要服务的对象却是城区5万多各族居民。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多年来各社区充其量只能管一管环境卫生,抓一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更多的职责就力不从心了。
一方面是社区苦于缺人手,缺场地、缺资金,很多想办的事办不成,另一方面却是各驻区单位社区意识淡薄,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参与感不强,缺乏携手共建的积极性。如何充分利用驻区单位在人才、设施、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同时促进县直机关工作作风转变,成了摆在沙湾县委、政府领导面前的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3年以来,沙湾县委组织部从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中,通过公开竟聘的方式,先后遴选了4批12名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今年5月,县委组织部又从后备干部中选拔3名干部充实到社区领导岗位上。与此同时,从2003年以来,县里通过协调国有闲置资产、小区开发政策配套、无偿划拨、财政投资等形式,解决了14个社区办公以及服务场所。目前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平均面积超过280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建的广场路社区办公楼,总面积达708平方米,图书室、活动室、多功能厅一应俱全。
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沙湾县委专门下发文件,组织全县16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所在社区党组织开展“包联双促”活动,包联期限一定三年。县委组织部从共商、共用场地、设施、资金、人才等资源,共办各种活动等三方
面规定了包联双方的7大任务,并要求包联双方签订协议,制定具体包联工作目标。县里同时还赋予社区党组织相应管理权和建议权:对驻区单位精神文明、平安创建、计划生育工作拥有一票否决权;对驻区单位表彰奖励活动拥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结合“沙湾先锋”主题活动,沙湾县的18名县级领导也分别与14个社区党支部“结对子”,要求做到每年对社区开展一次调研,帮扶一个困难户,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进行一次走访慰问,落实一件社区实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为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沙湾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实行在职党员单位社区双重管理的通知》,要求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居住在社区,奉献在社区,回报在社区”,同时实行了在职党员下社区报到登记制度、认岗制度、四卡一簿(报到卡、联系卡、登记卡、情况反馈卡和登记簿)管理制度、考核表彰制度,确保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
“包联双促”活动调动了全县161家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社区党组织服务各族居民的能力。今年年初以来,各社区以及包联单位开展“党员一帮一”、“为党旗增辉,为社区奉献”、“帮贫困、聚人心”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要求党员经常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及时了解贫困户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并通过捐助现金、粮油、煤炭等为贫困户送温暖。
体育场路社区通过包联单位以及在职党员捐款捐物,办起了社区救助站,定期为社区残疾人、低保户以及下岗职工免费发放面粉、清油、衣物以及牙膏、牙刷、洗衣粉等各种生活用品。该社区还组织包联单位,重点帮扶本社区24户特困户,除了过年过节慰问,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帮助特困家庭增加收入。
今年6月,乌鲁木齐路社区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居民必须承担一部分费用,部分贫困家庭为此感到发愁。社区党支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和包联单位——三道河子林场取得联系,由林场为38户贫困家庭承担1.9万元改水费用,解除了这些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乌鲁木齐路社区党支书陈文星还谈到,该社区有一位叫袁克民的老八路,年老体弱、老伴也瘫痪在床。今年7月4日,社区6名在职党员和部队官兵一道,为袁克民老人上房泥、抹墙、粉刷,使老人的家焕然一新。
在包联单位协助下,各社区还组织贫困户到农村间苗、放苗、除草、摘西红
柿。今年农村劳务市场行情看好,在地里干一天活能挣七八十块钱。社区还为附近的棉纺厂、番茄酱厂、轧花厂提供季节性劳动力,缓解企业用工紧张同时,为社区贫困家庭开辟了增收渠道。
“包联双促”还推动了社区便民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沙湾县三道河子镇各社区普遍开展了保洁、托幼、收费代理、粮油食品配送等服务项目。据统计,全镇各社区共承担楼房保洁115栋,保洁面积38.8万平方米,占全县物业管理面积的57.94%,保洁年收入40万元。此外各社区还开办电信、邮政服务网点17个,利用社区房屋资源引进便民粮油店和日用品经销网点十余家,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扩大了就业,壮大了社区经济。
少年路社区党支书李艳介绍,该社区今年不但开展了电信代办业务,使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缴纳和查询电话费,而且承担了12栋居民住宅楼的保洁工作,每户居民每月交6元钱,由社区组织保洁员负责打扫楼道、擦楼梯扶手、修剪树木、清除积雪。这样做的意义还在于,社区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
乌鲁木齐路社区为了给社区“零就业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创造就业岗位,今年除了负责沙湾步行街的保洁工作,还承接了县城综合市场内一个公厕的管理,另外还揽下了给县城夜市配送啤酒的“差使”。其中步行街安排了4名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每月他们除了“三金”以外,还可以拿到440元工资。
体育场路社区党支书张健是个充满工作热情的小伙子。他谈到包联单位——沙湾县第三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可是该校现有的食宿条件只能容纳300多名学生,而全校需要寄宿的学生却多达600名。经过一番酝酿,在三小的支持下,体育场路社区办起了吃、住、课外辅导一揽子服务的“家缘”服务站,目前总共有23名学生。服务站专门请来一名伊犁师院毕业的大学生辅导孩子们做作业,另外还聘请了厨师和生活老师。
8月份,体育场路社区办起了“七彩假日”为主题的青少年假日活动站,每天上午请三小的老师给孩子们辅导作业,下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慰问社区贫困家庭,进超市体验“当家理财”的感觉,开展义务护绿活动等等。另外还组织孩子们到石河子参观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和军垦博物馆,使孩子们受到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14家社区包联单位为这次活动提供了5000元资金,所以参加这次活动的58名孩子全是免费的。”张健说道。
通过包联双促,沙湾县的社区文化也变得空前活跃。少年路社区在县文体局等驻区单位大力协助下,邀请乌鲁木齐市新中剧团,于今年5月8日~10日连续三天在沙湾举办秦腔戏曲专场演出,社区秦剧团也同台献艺,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都赶来观看,盛况空前。
8月份,小小的文艺路社区在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化局等26个包联单位全力支持下,再次拿出“大手笔”:成功举办了为期7天的社区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书画展、摄影展、民间艺术(剪纸、根雕等)展,以及街舞、拉丁舞、古筝表演等等。
在沙湾期间,我们还观看了体育场路社区著名鼓乐社团的排练。该鼓乐社团起源于一位叫吴菊香的退休干部打腰鼓自娱自乐,后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拥有70多名演员的鼓乐社团,团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体育场路社区为该社团提供了2000元活动经费,用于购置音响等演出设施。9月18日,由包联单位县妇幼保健院出资冠名的体育场路社区“妇幼保健杯首届文艺展演”,有一半的节目是该鼓乐社团表演的。
“通过包联双促活动,使城镇社区领导、组织、协调、服务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同时也促使县直机关单位进一步转变作风,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沙湾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耀做了这样的概括。
第二篇:关于开展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的意见
关于开展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的意见
(信息时间:2011-1-27 阅读次数:
建村〔2011〕28号
591)
各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城乡建委):
近年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进各地开展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和成效。但从整体上看,我省村庄建设水平不高,特色不鲜明,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不容乐观,缺乏成片、连线的示范村庄带动。为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在美好家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开展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农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规划有序、风格统一、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美好乡村、清洁乡村。
二、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在全省开展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工作,用5年时间,在全省培育1000个左右美丽乡村、清洁乡村,改变我省农村环境面貌,引领和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尊重民意,量力而行。要尊重群众意愿,将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热情引导好、发挥好;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确定农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的标准与时序,确保取得实效。
2、政府主导,城乡互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点面结合、城乡互动、区域一体的思路,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项目,捆绑使用涉农资金,积极稳妥地推进连线成片的美好家园建设。
3、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建房由分散向中心村集中。强化建筑设计,突出建筑风格和乡村特色,提升美好家园的品位。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好家园要结合农村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与“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相结合,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收,带动农民致富。
四、工作要求
1、规划引领。按照城乡统筹要求,科学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规划居民点集中,努力实现布局优化、要素集聚、用地节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程度。通过规划的引领和实施,促进农民依法依规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科学配置、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有效开展,使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展现我省新农村新形象。
2、体现特色。推进美好家园建设要注重保护传统的建筑风格,突出地方建筑特色,利用传统工艺和地方建材,依靠本地工匠,精心塑造特色鲜明、自然和谐的农民住宅。要积极推广《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图集》、《安徽省农村建房设计图集》和各地编制的农房建设通用图集的应用。同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和发动规划设计人员,深入农村实际研究,设计节能环保、经济适用,功能完善、安全卫生,舒适美观、特点鲜明的农房建筑方案,按照抗震、节能等强制性标准要求,做好施工图设计,发布农村住宅建设通用图集,免费提供给农民选用。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逐步建成一批设计精巧、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农村美好家园。
3、系统推进。要处理好新建和整治的关系,要以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带动村庄整治,以村庄整治提升美好家园建设水平,推动我省农村环境面貌有效改善。村庄整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大村庄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清理、改水改厕改圈、绿化及房屋等整治力度,消除“脏乱差”现象,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条件较好的村庄要加大村庄亮化及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及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五、2011年工作重点
今年重点在省内主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内选择一些村庄,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清洁工程、危旧房改造和房屋建筑风貌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促进美好家园建设。我厅按每个县(市、区)3-5个、全省着力培育200个美好家园试点村。土地整理各类项目、千村百镇示范村不再列入美好家园试点村范围。为积极探索经验,各市、县(市、区)也要抓一批美好家园试点村,进行重点支持、重点培育,扩大美好家园建设的范围,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各地要根据农村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时序,合理制定标准。要按照“统一规划、城乡互动、区域协调”的要求,采取联点成片、连片串线、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交通干线、旅游景区、河道沿线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美好家园新风貌。
美好家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安徽省美好家园试点村名单请于2月26日前报我厅。
六、保障措施
1、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开展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是今年重点工作,我厅将把此项工作列为考核各级建设部门的重要内容,年底前进行全面总结。各地要强化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动员、部署和落实,确保抓出成效。要及时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级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同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的责任,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共促美好家园建设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支持,并优先安排美好家园试点村。各市、县(市、区)要将美好家园试点村所在乡镇纳入今年清洁工程范围,并在资金使用上予以支持。各地要采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要加强和金融系统的协调配合,扩大对农村道路、供水、排水、环卫设施的投入,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状况。
3、加强管理,提高水平。认真贯彻《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落实乡镇人民政府村镇规划管理职责,逐步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组织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和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培训,为美好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免费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提高美好家园建设特色和品质;适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研究,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的激励机制,促进美好家园发展。
4、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建设美好家园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为促进美好家园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安徽省美好家园试点村申报表
第三篇:抓创安促和谐 共建美好家园 库尔勒市社区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抓创安促和谐 共建美好家园
----库尔勒市社区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库尔勒市地处南疆枢纽,是一座新兴的发展中城市,以卫生整洁、物流繁荣、经济发展、治安良好、盛产香梨而闻名。辖9乡2镇5个街道8个国营农牧园艺场(其中州直国营农牧园艺场3个),域内有兵团农二师师部、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等中央、自治区和兵团驻库单位和企业。自平安建设开展以来,库尔勒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平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以自治州提出的“地大势强、富饶秀美、平安和谐”为目标,本着“强化基础筑根基、重点突破造亮点、全面推进促完善”的工作思路,抓发展、促实力,保平安,富百姓,努力立足基层,狠抓落实,开展系列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维护了库尔勒市的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思想到位,保障到位
库尔勒市是巴州的首府,是巴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市。在平安建设中,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了“四个思想”,即“稳定压倒一切”、“大发展必须要有大平安”、“库尔勒市的稳定直接关乎巴州乃至全疆的稳定”、“强化基层、打牢基础”。市委、市政府在平安建设工作中从领导、人员、经费三个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在组织上,从市委、市政府到乡镇街道、社区村队均成立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一岗双责,均承担起平安建设的责任。在人员上,抽调专门人员,专人专抓。在经费上,将平安建设、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列入“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村队”硬性指标考核。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市委、市人民政府拨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专项经费共计500万元以上,用于社区建设经费达430余万元。
二、全面创建,重点突出,打牢基础
根据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平安建设工作要求,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提出全面创建、整体推进、重点达标、强化基层、打牢基础、首创完成的创建目标,从目标、任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努力实现政治稳定、刑事案件稳中有降、人民内部矛盾消化减少、法制秩序良好,经济运行安全、文化活动健康、人民群众满意。结合库尔勒市的实际,制定了《库尔勒市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实施方案》,平安建设工作一定五年,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今年被确定为库尔勒市平安建设的基础年,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社区。库尔勒市紧紧围绕社区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在全市开展了平安建设细胞工程,如“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宗教场所”、“平安社区(村队)”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三、整合社区,发挥优势,结对包联
一是整合社区,理顺社区关系。我市城市东扩,发展极快,治安辖区和行政辖区不一致,职责不清,同时,为配齐社区警务室,市委专题研究,州委常委、市委书记亲自抓,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社区党建办等部门联合研究,将现有80个社区整合为49个社区,并投入430余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并按照1000户3000人的标准,全部建立社区警务室,配齐社区民警,基层一线的警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职责更加明确。二是把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社区。库尔勒市刑事发案在7000起左右,70%集中在城市街道和近郊三乡。为把案件降下来,把群众的安全感升上来,库尔勒市把平安建设纳入到综合治理考核,纳入到单位领导班子整体评价体系,纳入到公务员年终业绩考核,纳入到基层社区政绩考核,实行社区控制发案指标管理,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工作格局和责任体系,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创建氛围。三是加强社区平安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突出公安民警的民警主力军的作用。整合基层派出所、民政、武装、司法、统战、综治等站所人员,成立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中心。萨依巴格、团结、建设、天山、新城、恰尔巴格等六个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由原来的50名增加到84名,按照“以片定警”的标准,社区民警一次性配备到位,民警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组织和指导警务区的人员开展平安建设工作,解决了警力不足和各自为政的问题。四是实行社区一帮一结对包联。为发挥综治成员单位和包乡驻村、包联社区单位的优势,将平安建设与集中整治工作相结合,与包乡驻村、包联社区工作相结合,制定并印发了《库尔勒市领导干部包联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党政领导及综治主要领导包联乡镇、街道、社区的工作任务,并对包联的乡镇、街道、社区提出了具体包联指标,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发挥单位、部门的资源和人力优势,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
四、强势宣传,全民参与,共建和谐
始终把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各社区紧紧围绕“宣传先行、理念先立、氛围先造”的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教育,营造平安建设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各社区的平安建设工作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一是宣传教育经常化,社区化。萨依巴格街道各社区在居民群众集中的地方设置了平安建设宣传专栏,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印刷平安建设宣传标语,提醒群众平安注意事项,并积极开展“五一文化周”、公民读书日等社区文化活动。在社区、村队主要路口、公路主干线、市区街道繁华商业区及乡镇集贸市场等重要地段设立大中型永久性平安建设宣传牌。全市共发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宣传手册》12余万份,发放平安建设宣传单10余万份,发放平安建设挂历12万份,平安建设宣传卡4.5万余份,展出平安建设板报200余块。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
二是打造文化社区,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谐。社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引导社区居民崇尚科学,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素质,烘托了文明、祥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建设街道康都社区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积极开展社区居民读书活动、文体强身健体活动,社区居民业余生活有所去,有所乐,思想健康,精神文明,待人接物谦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蔚然成风。天山电力社区组织了京剧队、秧歌队、合唱队、老年舞蹈队、健身队等文化活动团体,经常活动在社区大街小巷,为社区居民增添了无限的生活乐趣。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倡导科学,反对迷信,居民信仰宗教、进行非法宗教活动的少了,赌博、吸毒等陋习和犯罪现象基本杜绝。
三是相知相爱邻里情,共建共促社区和谐。积极开展重塑相知相爱邻里情,打造平安文明新社区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小事抓起,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平安和谐主题,强力引导群众树立“社区是我家,平安靠大家”意识,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区大家庭氛围。建设街道康都社区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有困难找社区”、“平安睦邻互助”等活动,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温暖、温馨,社区居民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纠纷减少,居民间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邻里和睦。平安建设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居民把社区当成家来建,人人争当社区主人,邻里互相守望,争当义务治安巡逻员,形成了社区和居民共建温馨和谐的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美好家园的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四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共商平安大计。社区开展设立平安建设举报电话、自动投放点、填写回执单等活动,与广大市民互动,广泛征求对平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响应,短时间征求各种意见460余条,改进和加强了平安建设工作。
四、打防并举,防控结合,铸造平安
一是建立“四级”巡逻防控网,实行社区治安网格化管理。交警、巡警街面“一级”巡控网。交警控“线”,巡警控“面”,实行“四班三运转”勤务模式,巡逻小组间保持巡逻的连续性,确保高发路段、时段及重点区域、要害部位不失控。派出所专职巡逻“二级”巡控网。重点加强对案件易发的背街小巷、小区道路、相邻警务区结合部的巡控力度,以减少治安盲点,进一步缩小巡逻网眼。每天不同时段的巡逻组共计48个144人。派出所警务区三级防控网。充分调动群防群治队伍力量,打防并举,专群结合,加大对社区、企事业单位、行业内部的管控,严密防范控制案件高发区域、高发时段、常见多发性犯罪。“红袖标”队伍“四级”巡控网。在全市范围内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倡导“红袖标”工程,将4149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离退休人员、环卫人员、专职治安员、义务信息员、专职联防队员等社会力量纳入到“红袖标”工程,开展看楼护院,社区治安巡逻守护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治安混乱复杂区域的巡控,以最大限度控制减少发案。目前,“四级”巡控工作正有序深入地进行,已形成“段段有巡警、时时有巡逻”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健全完善社区工作制度,减少刑事治安发案。社区刑事治安发案是全市刑事治安发案的晴雨表。社区的刑事治安发案控制住了,全市的刑事治安发案就能够降下来。面对高达7000余起的发案,我市加强了对社区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对社区警务室的建设工作,每一个警务室就是一个战斗单位。重点加强了社区警务室的五项制度建设(即社区综治例会包括案情通报、分析、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社区居民意见办理反馈制度、社区居民建议建言制度、社区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充分发挥每一个警务室的作用。2006年我市在案件高发的萨依巴格街道和团结街道首批共配备了100名专职联防队员,全部进入社区,配合民警做好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同时,将公安局机关的63名民警调整到城市五大派出所和近郊三乡派出所,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在发案较高、治安形势相对较乱的重点区域,同时根据辖区治安特点,分析确定高发案类型、时段及部位,增加重点时段及要害部位的巡逻频率和密度。截至今年4月,案件高发区萨依巴格、团结街道刑事发案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7.2%和6.31%,重(特)大案件分别下降32.8%和15.63%,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明显遏制。
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物防技防设施,构筑立体交互、动态网络化治安防控体系。以“五小工程”改造为契机,加大对城市近郊乡村队和社区警务室、警务点、报警点、治安卡点的建设,加强对社区内各住宅小区的防盗门窗、楼道亮化、自行车车棚、小区封闭等的改造与建设,今年已完成30%的改造与建设任务。在各社区大力推广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制定了《库尔勒市社会治安科技防范建设实施方案》,在年底前完成人民路、萨依巴格路、石化大道等主要路段的重要交通道口和金三角商贸城及其周边、滨河风景旅游带等重点复杂区域的技防改造和建设工作,全部安装电视(视频)监控系统。选择建设街道和萨依巴格街道作为“技防一条街”建设试点,大力推进技防建设工作。人民路、石化大道、萨依巴格路等街道沿街行政事业单位、电信、娱乐、商贸、通讯、金融等83家重点单位安装街面外置探头。天山街道华凌社区华凌市场预计投入300万元,由内而外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团结街道金三角商贸城也将全面更新室内及安装室外探头。团结街道华山龙湖苑、市医院,萨依巴格街道孔雀小区、州医院等单位和小区都安装了电视(视频)监控系统。特别是案件高发区域的萨依巴格街道巴音社区巴音小区,2005年、2006年被库尔勒市综治委通报批评甚至一票否决,巴音社区巴音小区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投入150万元资金,安装电视(视频)监控系统,设置360℃旋转式探头,自行车棚实行刷卡式存放,小区治安案件稳步下降。
四是防控到位,发现及时,打击有力。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市紧紧围绕降低发案、维护稳定这个工作重点,坚持严打方针,改进打击方式,增强打击效果。做好做深做细社区工作,深挖严打,发现及时,严厉打击防范“三股势力”及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同时,坚持开展敏感时期及节假日重点防控,对重点“法轮功”痴迷人员盯死看牢,严防“法轮功”人员滋事和插手群体性事件。铲除了“三股势力”及邪教组织分子在我市生存立足的土壤,维护了库尔勒市的政治大局稳定。广泛开展“破命案、打现行、追逃犯、促防范”、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抓获各类犯罪成员584人,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同时,大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混乱区域。逐个社区进行排查,梳理分析,开展整治。并根据全国的统一安排部署,在社区深入开展了打击自行车被盗、清理电力设施保护区域内障碍物、整治废旧物品收购网点及整治文化市场等专项行动。截至4月底,我市自行车被盗案发案共312起,其中刑事案件177起,治安案件135起,涉案车辆313辆,侦破190起,查获犯罪团伙4个,涉案3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5人,捣毁废旧物品收购点3处,自行车被盗发案同比下降近50%。制止零散朝觐工作取得阶段实效。全市去年有私朝人员112名,治理零散朝觐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社区,严格控制朝觐计划,统一护照管理,严把朝觐申请审批关,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有组织有计划的朝觐工作。严禁党员和国家干部参与零散朝觐。通过党员和国家干部做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确保不参与零散朝觐。制止零散朝觐工作列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之中。并将对零散朝觐工作不重视、宣传、教育、管理等工作措施不到位,导致零散朝觐人员仍较多的乡镇场街道将实行“一票否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专项治理与经常性治理相结合,坚决有效降低零散朝觐热,使零散朝觐控制为零。
“三防”建设及“四级”巡控网的不断完善,大大增强了我市动态治安防控能力。截至4月,全市共发刑事案件221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立重(特)大案件719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比数下降22.52%,破案率上升5.04%,案件高发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实现平安库尔勒的总体目标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市将紧紧围绕确保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服务经济建设三大任务,立足“创建平安社区、建平安家园”,面向基层,打牢基础,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