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退休老党员事迹材料[小编推荐]
文章标题:社区退休老党员事迹材料
社区退休老党员事迹材料--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夜晚,当你步入中通文化广场,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群中老年人正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参加广场健身活动的人络绎不绝,呈现出一幅繁荣的社区文化景象,形成了黄山区中心城区夜晚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是被人熟知的龙北社区业余健身队。说起这支最
早的社区业余健身队,人们都会想起一个人——龙北社区良友支部书记何珍珍,她是社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是党和群众的连心人,为了这支健身队伍,她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艰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广场健身的领头人
何珍珍现年56岁,5年前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三十多年的工作岗位。刚刚退下来的她,与大多数退休同志一样,深深地眷恋着自己曾战斗过的岗位,很难适应退岗后的休闲生活,一度曾有莫名的失落感,在看到央视《夕阳红》节目后,她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她要利用自己擅长文艺这个优势,寻找新的突破点,要利用文化事业宣传党的政策,把党的事业贯穿于文化娱乐之中,为党和人民群众架起一道桥梁,为党发挥自己的余热。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要仅凭自身的力量来组织中老年开展广场文化健身活动,谈何容易。首先需要解决健身场地问题,为此她不辞辛苦的找社区、街道办、文化局等单位,在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最终以真诚打动了有关领导,在区直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解决了活动场地,并接通了电源。其次要解决的是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说到搞舞蹈,她并不是专业的,但她有恒心,有创劲,有钻劲,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四处“寻师学艺”,直到弄懂为止,用她自己的话说:“万事都怕认真二字,只要你认真去做,没有你干不好的事”。为了学好舞蹈,她在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自己微薄的退休金购置了小型摄像机、vcd和小型电视机,每天对着电视学健身舞蹈是她的必备“课程”,在她父亲病重期间,考虑到弟、妹工作繁忙,她主动把伺候老人的重担承担下来,夜以继日地服侍父亲,同时,始终不忘自己热衷的文化娱乐事业。为了不不耽误锻炼,利用照料父亲的间隙,一边学习舞蹈知识,一边创作舞蹈节目,力求做到孝心、公心两不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刻苦努力下,创作了喜庆腰鼓、快乐绸带、健身筷子等多种舞蹈,为社区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场地有了,技术设备也有了,可如何组织、动员中老年朋友前来参加健身活动,营造浓厚娱乐氛围,又是摆在她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为了组建社区舞蹈健身队,她首先动员自己的亲人、朋友加入到健身队伍中,刚开始,参加健身活动的只有十余人,何珍珍每天都带着自备的健身舞蹈器材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对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她都能够热心相待、耐心指导,一传十、十传百,到龙北社区文化广场参加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健身队伍很快壮大发展到百余人,她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各异的文化娱乐活动,填补了黄山区文化健身行业的空白。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何珍珍又主动向社区领导请战,毅然挑起了“抗非”的组织宣传工作。她一边查阅、收集各种防非典信息、资料,开展一系列防非典文化活动,一边引导广大居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动员居民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与非典抗争。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她所带领的健身队演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多次参加各类节庆日的庆典活动,深受广大居民喜爱。2004年10月,她所排练的民间艺术腰鼓节目在区民间艺术节上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一致好评。2004年底,她所组织活动的龙北社区文化广场被省体委评为全民健身示范点。
党和群众的连心人
2004年6月,龙北社区党组织重新调整,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党员,何珍珍被党员同志们一致推荐为良友支部书记,当选的那天,何珍珍激动地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思想上不能退,对党的信仰不能退,为了党的事业我要发挥自己的最后一点余热。”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她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了所辖区社会治安、文明创建、计划生育、再就业、党建等信息的反馈工作,并经常跑单位、找朋友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一年多来,她先后帮助了四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如汽车九队下岗职工胡国妹,夫妻双下岗,加之手又有些残疾,找工作非常难,经何珍珍多方努力,终于落实到黄山饭店从事保洁工作。由于和珍珍经常热心地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所以社区里的居民不论年龄大[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小,熟识她的都亲切地叫她何大姐。“多做一些好事,多献一份爱心,把自己的一点余热献给社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她常挂
在嘴边的一句话。和珍珍虽然是龙北社区良友支部书记,可一直是社区的一名编外人员,她不拿社区一分钱工资报酬,为了联系工作,开展支部活动,她每个月还要花费大量的手机费、电话费。在这次开展的社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她带领支委成员挨家挨户动员,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她的认真、执着感动着每一个党员,许多党员克服种种困难来参加集中学习,她
所在的支部党员参学率最高。如支部内老党员程原友,退休后搬迁到平湖镇汪王岭村,在她的感召下,克服交通不便困难,赶车前来参加社区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今年“八·一”建军节,作为良友支部书记的她,主动牵头与消防官兵举行了一场联欢会,为了搞好这次联欢会,她四处奔走筹集资金,赶制了统一的服装,并不顾天气炎热,认真组织姐妹们赶排节目,在“八·一”建军节前夕买来慰问品,到消防中队进行了探望慰问,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何珍珍同志,她虽退岗,但她永不“退休”,她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不求名利,为喜爱的文化娱乐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愧为为民服务的好党员,党和民众的架桥人。
龙北社区党总支
《社区退休老党员事迹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社区退休老党员事迹材料。
第二篇:退休老党员
题记:但得夕阳无限美,何须惆怅近黄昏。
晚霞不逊朝霞美,老有所为励后昆
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XXX同志今年XX岁,是一名有XXX年党龄的老党员。XXX年离休后,他坚持和发扬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挥余热,为XXXX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付出了心血。2009、2010年荣获XXX十大老有所为称号,2011年被XXXX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老有所为--霜染秋枫叶更红
退休后XXX同志退休不褪色,他并没有远离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余热,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多姿多彩。他热心于社区的每一项工作,更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情怀和热情积极投身社区多项活动。他处处以集体利益为先,经常放弃休息时间,为社区工作操劳。他组织老人下棋、打扑克和其他一些智力活动,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小车不倒只管推,XXXX同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特长为老单位和邻居做贡献,平日里为邻居们修理电器,排忧解难,力所能及的多做一些公益事业。参加老年创作协会,积极为桩西的老年杂志投稿,宣扬石油工人的共荣传统和奋斗历程。宣扬XXX的丰功伟绩和美好生活,反邪教,反不正之风,共创和谐、文明、社会新风。
老有所乐--团结友爱葆青春
他从小喜欢绘画,在原工作单位就经常参加一些绘画比赛和展览,退休以后,他充分的培养自己的情趣与爱好:参加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绘画、学剪纸……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圆自己的艺术之梦,同时,他运用自己书法方面的特长,经常帮助大队、社区委员会出黑板报、写横幅。他擅长山水、花鸟的水墨画,笔触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他既常画一些小尺寸的画幅,也擅长画两米以上的大画幅。每天一吃完早饭,他总是雷打不动地待在书房里练笔,年复一年,笔耕不缀。他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累累硕果:
老有所教--回报党恩情无限
在自己家庭中,他不仅是是一名好丈夫、好爸爸,更是一个好爷爷。平常家中是三代同堂,只要一有空,全家人便齐聚敬老院,一家五口,共享天伦之乐。为了培养好下一代,他现在把全部精力放在小孙女身上,在他的身上,有忘我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一面;也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一面;更有父慈子孝、家庭幸福的一面。
岁月如梭,花发满头。带着一腔热忱的张秉仁还在默默地奉献着他的余热。
第三篇:仅供参考——社区(街道)退休党员优秀事迹
退而不休 无私奉献
丁昆源,一个年近77岁的古稀老者,本可安享清闲与舒适,可他却不甘寂寞,当起了夏阳社区讲师团的成员。社区居民们都特别爱听丁昆源的宣讲,他们都说,老丁的宣讲,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并且声情并茂、激情澎湃,特别能打动人,听了一回,就想听下一回。
丁昆源是夏阳街道桂花园社区的居民。他的人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1950年参军入伍,1955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驻军西藏20年,先后任空军飞行大队副政委、政委等职。30多年的军旅生涯,他曾荣立三等功3次、嘉奖多次。1968年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并获得有毛主席头像的像章及荣誉证书。退休后他居住在桂花园小区,并将一个老党员、老军人的优良作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作为街道讲师团特聘讲师,丁昆源不顾年事已高,在各社区讲党课、讲世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足迹遍及街道各个角落。世博期间,为了让党员群众了解世博、参与世博,他深入辖区20多个村居以“上海世博,百年梦圆”、“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为题开展义务宣讲112次,听众5000余人。听过他讲课的居民都会翘起大拇指,夸他的宣讲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听得懂、听得进,让人受益匪浅。
2011年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在夏阳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丁昆源为50多位社区党员开展“遵义会议放光芒”的讲座。为了这次的讲座,他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主要是通过阅读《求是》、《国际瞭望》等报纸杂志来完成的。“阅读广、思考深、讲‘情’话,大家爱听我的讲座,我想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丁昆源自己总结道。准备的充分了,讲起来自然如鱼得水,讲得好,听众就不会“善罢甘休”,“下次再给我们讲讲红军长征的内容吧”,大家都意犹未尽。
丁昆源书桌上堆着密密麻麻的各类学习材料,原来为了更好地备课,他常常要翻阅40多份报纸、杂志和书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丁昆源的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妻子身体欠佳,需要照顾。每次讲课前,他总是先把家里安顿好,再出去讲课,风雨无阻,从不缺席。尽管家里的经济不太宽裕,可他对外宣讲从不拿报酬。居委干部找到他,提出至少帮他解决一点交通费。但丁昆源说,“没关系,我有老人卡,乘公交车去讲课,免费又方便。”他的这种执着与真诚,感动了社区里许许多多的人。
除了在社区宣讲,丁昆源还是小区的楼组长,调解邻里纠纷、解决家庭矛盾这类别人看来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却做得津津有味。有一次,一位居民的脱排油烟机需要清洗,于是叫来了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帮忙。当拆下来的油烟机放在过道里时,一位居民开车经过不小心压坏了油烟机,车主想强行离开。老丁正好看到,走上前问清楚缘由,就与车主交涉,最后车主同意赔偿。可油烟机的主人又要价过高,双方怎么谈也谈不拢,这时候丁昆源又做起这位居民的思想工作。在他近一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双方终于就赔偿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闲事就这样被他“管定”了。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丁昆源,这名义务为社区居民巡回讲课、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老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犹如一面耀眼的旗帜,引领激励着我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第四篇:退休老党员思想汇报
自从离休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我到机关的机会很少,难得和大家交流一下思想,退休老党员思想汇报。但是这些年来,我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天津市特别是南开区的发展,关心着我们街道工作的进步,为同志们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感到欢欣鼓舞。最近,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作为一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心中倍感欣慰。
在汇报中,李秀清回忆起她参加革命的情景。她说,我出生在河北省盐山县一个贫农家庭。“七·七”事变不久,我的父亲参加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1939年牺牲在抗日战场。那时我刚刚11岁,其后随母亲讨吃要饭,艰难度日。1944年,我15岁时参加了革命工作,从此在革命队伍里成长,思想汇报《退休老党员思想汇报》。那时的冀鲁边根据地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当时谁能够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干革命,谁能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谁就充分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没有这种先进性,你在队伍中一天也坚持不下去。的确,有的人妥协了,但更多的同志却前赴后继地坚持斗争。当初与我一起到新海县开辟新区的两名同志,一个被敌人捉住残忍地活埋,另一个女同志被俘后也被敌人残害致死。我们有多少同志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严酷的阶级斗争随时在考验着你的先进性。哪怕有一点动摇,你也难以坚持下去。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工作上不怕艰苦,环境上不怕恶劣,条件上不怕困难”。血与火的年代是检验每个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试金石。我们党所进行的革命事业,带给每个党员的是一颗金子般赤诚的心,一颗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心。无数这样的心构成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李秀清说,现在,形势和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先进性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果我们丧失了先进性,无数先烈的鲜血岂不白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岂不夭折!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样是做到几个“不”字,这就是“信仰不动摇,工作不落后,私利不伸手,群众不脱离,党纪不违反”。这五条做好了,我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能够自觉保持先进性。
李秀清在汇报中表示已对自己的身后事向子女做了交代,并同时向组织说明。一是她的病已确诊是不治之症,无须再无谓地耗费国家的大额医药费,请社区医院给一些维持药品即可,不要送她去大医院住院。二是在她病危之际,不要再抢救,让她安详而去。三是她去世之后,不要惊动组织,不举行告别仪式,由子女送她火化即可。四是不许子女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后事处理完毕立即回各自岗位工作,要珍惜共产党员、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的荣誉。五是要子女代她交今年1、2月份的党费。
第五篇:退休老党员事迹材料
舞动火红的夕阳--退休老党员事迹材料高玉英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江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长期从事宣传和组织管理工作,曾任组织宣传科科长,任职期间,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退休后,担任南科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1998年,她离开工作岗位后,针对院离退休职工人数众多、而且还在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开始思考如何把离退休职工组织起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即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老同志的凝聚力。于是她开始组织院里的离退休人员开展文体活动。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南京水科院“夕阳红”歌舞团。为了使歌舞团能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组织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和艺术指导委员会。几年来,歌舞团每年年初都制订活动计划,年底都进行认真总结,还制定了艺术考核、组织纪律等规章制度。由于“夕阳红”歌舞团组织健全,活动有序,参加歌舞团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增加,从开始五、六名到十几名再到目前已经有六十多名成员。随着参加歌舞团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增多,歌舞团管理委员会便根据参加成员的特长和爱好,分别成立了舞蹈组、合唱队、乐器组、时装表演队、学做主持人等活动小组。歌舞团成立几年来,他们一方面自娱自乐,一方面根据单位需要进行演出,如院里召开庆祝老人节,三八妇女节,春节团拜会等,他们都积极承担演出任务。除此之外,他们还参加市、区、街道的一些演出活动。通过演出,展示了南科院离退休人员的精神面貌风采,也扩大了我院的影响。一位曾经练习过“×××”的退休人员也被歌舞团举办的各种活动所吸引,主动要求参加歌舞团活动,后来这位同志作为“×××”转化典型,她的转变过程还被上级有关部门制作成教育光盘,教育、转化其他“×××”练习者。高玉英同志作为“夕阳红”歌舞团团长,工作认真,负责,热情,周到。她除了自己制定歌舞团活动计划等各项歌舞团管理工作外,还注意发挥其他管理骨干的作用。同时,她还注意做好歌舞团成员的思想工作,如在活动中,歌舞团成员对一些节目排练有不同的看法而产生一些摩擦时,她能及时找他们个别谈心,直至化解矛盾。在她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夕阳红”歌舞团成员团队精神不断加强,整个歌舞团的凝聚力也在不断提高。尽管院里对“夕阳红”歌舞团给予了大力支持,也下拨了专门的活动经费,但是,为了节约经费开支,她处处精打细算。如在演出服装和道具方面,她能自己做的尽可能带领大家自己动手做,实在自己做不了的,她就带着一些同志,到多家店去看样比较,尽量以花较少的钱买到演出所需要东西。在多次往返路途中,她从不打车,经常骑着自行车,以省下路费去买更需要的东西。在高玉英的带领下,南京水科院“夕阳红”歌舞团成立几年来,已进行了多场演出,这不但陶冶了老同志的情操、增进了健康,而且为南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如他们自己总结的那样: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夕阳红”歌舞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开展了健康有益的活动„„。“歌舞团”不仅是老有所乐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传播了美。他们通过歌舞等艺术形式展现改革开放给我院老同志带来的美好晚年生活,展示了南科院老同志永不言老,健康向上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