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时间:2019-05-14 15:0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报告称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报告称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第一篇:报告称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报告称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进危机频发期

2011年09月15日17:17中国新闻网阮煜琳我要评论(0)字号:T|T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阮煜琳)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15日在北京发布了中国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从整体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典型的危机频发期。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多领域、大规模发生的态势,加之中国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欠账,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15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上提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正隐藏着种种复杂多变的不稳定风险。由于这些风险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一旦爆发,很可能导致非常态扩散和放大。

“尤其是以下五大矛盾正处于从潜在风险向公共危机转化的临界点上。”连玉明说,一是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基尼系数超过0.5,逼近社会容忍线;二是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并有激化的趋势,通货膨胀、社会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现象乃当前之首;三是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体事件或恶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四是仇富、仇官、仇权的社会心态问题日渐突出,极易借助现代传播媒介迅速放大为社会危机;五是非传统安全危机正成为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胁。

连玉明指出,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放在社会管理的首要位置,作为社会管理的前置条件,并且依法纳入科学决策的程序之中,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必须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三大领域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确保发展的速度、政策的尺度、改革的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在重大项目实施中更加注重维护民众的利益,在重大政策制定中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重大改革推进中更加注重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第二篇:政策效应显现 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口总量已经达13亿,现有耕地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人均耕地大约只有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仅是世界的四分之一。我国以相对较少且质量并不高的农业资源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被称为世界农业奇迹。

一、农业奇迹的发生离不开政策的作用

我国农业奇迹的发生,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投入的贡献,优良品种、化肥的广泛使用,水利设施的改善,使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比建国初翻了近2番。除此而外,政策因素也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前,粮食供给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短缺,凭票供应,全国至少2.5亿人忍饥挨饿,吃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多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丰收,1984年和1998前后全国曾普遍出现卖粮难的现象,全国人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末还步入了总体小康。改革前后粮食形势的重大转变主要是政策因素发挥作用。

二、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今年粮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在粮食危机再次威胁我们的时候,如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过去,我们主要依赖增加计划种植面积,加大定购任务,强调各省自求平衡的方法提高粮食总产量。这些手段在短期内确实了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再适用。农民已经是独立的经济主体,他们是否具有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关键要看种植粮食的经济收益情况。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必须建立在全国性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正是基于整个农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粮食,全国各地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政策措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税减免与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区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确保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兑现,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农民负担反弹。

四、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尽管粮食供求关系近期内无忧,但未来的几年粮食供求平衡压力比较大。考虑到世界粮食库存安全水平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今年我国粮食期末库存仍然会高于安全水平,但已经在安全水平线偏上徘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粮食总产量不能够明显地恢复,必然引起世界粮食供求形势进一步恶化,依赖进口调剂的余地很小,世界粮食低谷一旦与中国粮食低谷重合,必然会引起国内粮食的紧张,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因此,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五、千方百计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使近几年我国粮食能够进一步增产,关键是确保粮农的比较效益不下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3年我国粮食每亩净收益(不包括人工费用)比上年增加了近10元,达到190元,估计今年会增加到300元左右。尽管如此,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相对较低。棉花的亩纯收益大约1千元,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亩收益甚至达到1万元。因此,让农民种植更多粮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清醒认识。

提高粮食比较效益,第一重要因素是能够保证农民粮食能够卖到好的价格。80年代上半叶和90年代中叶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最大的诱因是连续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末和今年初的集贸市场上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涨,但进入5月份后粮食价格开始稳中有降。一方面,粮食价格回落既有收获季节和销售高峰已经来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预期我国粮食丰收价格同时回落。在粮食市场放开的情况下,粮食市场调控的重点应是促进粮食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同时要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

自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一些地方落实比较好。但也有一些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需要不折不扣地兑现政府的承诺。还有一些地方在农民粮食销售后开始清欠过去积累的税费负担。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在农民种粮收入稍有增加情况下就向农民伸手,容易产生负作用,需要地方政府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关系,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 Ⅱ辽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黄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长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东南诸河流域 Ⅸ海南诸河流域 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

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

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

主题:

中国面临缺水和水污染的威胁。

意义:

缺水是中国在自然资源领域面临的最大威胁。水资源与能源不同,不能依靠进口来填补国内的短缺。缺水和水污染对农业、工业和国民福利都构成了威胁。

分析:

尽管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却在恶化:

1950年以来,中国的湖泊面积缩小了15%,而湿地面积缩小了四分之一以上。

在此期间,中国的用水量增加了4~5倍,而人均用水量翻了一番以上。

2000~2004年间,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减少了13%,人均水资源量则由2194立方米降至1856立方米,降幅超过15%。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每年因缺水造成生产损失,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计算约合249亿美元)。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其中三分之一严重缺水。

需求增长。1979年中国进行经济改革以来,用水需求的增长极为迅猛。主要原因包括: 人口变化;

农业生产增长;

工业化推进。

中国的用水量居世界第一,供水量居世界第五位。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供水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中国大力加强节水工作,提高用水效率,但用水量仍在不断上升。除非采取有力措施,当前的缺水局面将继续恶化。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用水供求缺口将达320亿立方米,到2030年将达500亿立方米。

供给受限。在需求膨胀的同时,三个供给面因素加剧了缺水难题:

1.资源消耗。在中国北部,许多河流趋于枯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北方主要河流黄河常常断流。淮河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北方的地下水资源耗竭问题非常严重。由于地下水枯竭,大批水井干涸,为了取水,人们只能打更深的新井。水利部指出,要制止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就会加剧缺水局面。

2.浪费。中国生产单位GDP的耗水量是韩国的6倍、日本的10倍。在城市的水浪费总量中,有五分之一是水管滴水造成的。据估算,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和定价机制的欠缺,灌溉用水有一半左右被浪费了,或没有得到有效使用。灌溉效率的小幅度提高,就能为中国节省大量水资源。

3.定价。1985年之前,中国的水是免费使用的,因此无论是农民、工业企业还是城镇居民,都缺乏节水的动力。过去20年间,中国缓慢地提高了水价,但目前中国的水价仍比

一些人均水资源量高得多的国家低70%~80%。北京的居民用水价格为全国之最,但也不到人均收入的2%,而世行建议的水平则是5%。

农业用水。农业仍然是中国的第一用水大户,2004年占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二,而工业和居民用水所占的份额分别为22%和12%。

中国北方的缺水对农业的威胁最大。北方占中国可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由于城市和工业的不断扩张,而南方的粮食产量又接近极限,因此未来的农业增长主要依靠北方。

北方困境。中国北方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南方的25%、以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0%。北方以不到全国总量15%的水资源供养着全国45%的人口。北方的黄河、海河和淮河三大河流,只占全国总水量的8%以下,却需要满足迅速增长的用水需求:

4.6亿居民的用水需求,其中包括众多城市居民;

华北平原的灌溉用水需求,华北平原是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一半,玉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庞大工业部门的用水需求,其中包括钢铁、化工、石化和食品加工等用水量很大的行业。

在北部地区,工农业争水的问题非常严重。

工程选择。从全国层面上看,除了加强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实施更合理的定价制度之外,政府的一个政策重点就是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即把长江水引入中国北部。这项工程的运河正在修建中,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完工,而完成整个工程至少需要40年。预计整个工程成本将大大超过最初估算的500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相关的环境成本以及约40万人口的迁居成本。

污染问题。大范围的环境退化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一半以上的大型湖泊受到了严重污染;

只有38%的河水可以饮用;

只有20%的人口能够获得无污染的饮用水;

近四分之一人口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了污染。

政府指出,农村地区有3亿人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了污染,占农村总人口的40%。污染物包括氟化物、盐、甚至是砷。水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11月的松花江污染事故后,政府加强了对工业污染的监管。不过,国家环保总局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结论:

为经济提供充足的生产用水、以及为城乡居民提供充足、洁净的生活用水,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必然会造成矛盾,对此进行协调是中央政府承担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四篇:索契冬奥会即将开幕,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2014索契冬奥会将于北京时间2月8日0点14分(当地时间7日晚上8点14分)开幕。本届冬奥会分为7个大项、15个分项、98个小项,预计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个代表团的2800多名运动员参加,索契冬奥会有望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设项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但是,索契冬奥会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尽管安保支出已创历史之最,但是30亿美元是否足够?

近年来,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主办国对奥运会安保的投入不断飙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各国奥运会安保支出成倍增加。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安保支出8250万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安保支出猛增至1.98亿美元,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因“911”的影响安保支出追加至4.9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安保支出高达18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安保支出3亿美元,并间接带动社会安防支出500亿元人民币。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安保支出也达到16亿英镑。

此次索契冬奥会总投资已达500多亿美元,而30亿美元的安保支出也大大超过之前的纪录。为了确保此次冬奥会顺利举行,俄罗斯可谓煞费苦心。在一个只有37万人口的索契部署了4万多名警察,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警察人数的两倍,相当于每名运动员对应有14名警察保护。

但是,索契冬奥会安保依然面临着防不胜防的窘境,尤其是近年来高加索地区高发的恐怖袭击,更是让此次冬奥会安保难言乐观。就在2013年12月30日,在不到24小时内,俄罗斯接连发生两起恐怖爆炸案,造成数十人死伤。在2013年7月恐怖组织就扬言要破坏索契冬奥会,更是为冬奥会的安全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此次冬奥会的安保程度堪称严格,但是届时大量的运动员、比赛工作人员、游客等汹涌而入和频繁流动,能否保证不让一只“苍蝇”飞入将考验索契冬奥会的安保能力。

本文作者:马燃(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第五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因素的存在和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稳定 动荡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屡屡挑衅我国权益、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 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朝鲜半岛核问题。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2010年的“天安号”事件,备受世人关注。“天安号”事件令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我们对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特别是朝鲜核问题的发展要提高警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是在东部沿海,离朝鲜半岛较近。朝鲜一旦出事故或在紧急情况下引爆核武器,对我国的打击是致命性的。

3、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近年来,中印关系明显改善,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西南边陲过去曾一度是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的重点,现在的情势也不容乐观,加强中印边境地区战场建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无疑需要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4、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5、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等对中国安全威胁不能低估。

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威胁不能低估,特别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恐怖主义仍然活跃。“台独”、“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 都是威胁国家统一安全、对国家安全构成挑战的因素,这些敌对分裂势力内外勾联,不断进行捣乱破坏。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妥协、不能有任何的让步。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有所增加的原因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中国的周边环境有利因素

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四、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睦和睦邻邦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参考文献

杨运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

亓成章:中国周边环境

张晓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安全形势的调查问卷

为了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安全形势的关注情况,我们进行此次问卷活动。

1.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您平时获取新闻的途径是()

A 网络

B 报纸

C 手机

D 电视广播

E 期刊

3.您平时关心时事政治吗?()

A 很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4.您认为中国现在的安全形势如何?()

A 严峻

B 稳定

C 国泰民安

5.您比较关心哪些热点问题?()

A 美日

B 欧洲

C南海

D 中印

E韩朝

F台湾

G恐怖分裂分子

6.您认为哪个问题对中国安全形势的威胁最大?()

A 美日

B 欧洲

C 南海

D 中印

E 韩朝

F 台湾

G恐怖分裂分子

7.您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A

B

8.您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A 强大的经济

B 强大的军事

C 内部政治的稳定

9.您认为中国未来安全形势的发展会怎样?()

A 越开越乐观,逐一解决B基本保持现状C出现问题,恶化下去D不好说

10.对于国家各项建设方面,您认为哪项是当前最需要加强的?()

A

经济

B 军事稳定

C 社会稳定

11.您认为哪些国家或组织是我国未来10~20年内崛起之路上最大的敌人是()

A 美国

B日本

C 欧盟

D印度 E韩国

F英国 G法国

12.您认为目前哪些国家可以称之为为我国的坚定盟友?()

A 朝鲜

B 俄罗斯

C 巴基斯坦

D非洲诸国

E伊朗

下载报告称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报告称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险恶.朝鲜半岛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黄岩岛主权归属,南海争端,尤其是台湾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说是错综复杂,每个问题都涉......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对朝鲜半岛安全的作用主要由三方面的因素(dimensions)来决定:第一是中国因素,即中国外交的总体方针和对朝鲜半岛的政策目标,以及和中国外交决策相......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导语 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不断有国家前来挑衅: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凸显;二南海危机,中日......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上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国家根本利......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2012

    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国防军事、文化等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身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很多......

    中国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

    中国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疆域的泱泱大国,同样也拥有1.8万千米的陆疆和2万多千米的陆地海岸线,当然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也相当多,与中国接壤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