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时间:2019-05-14 15:1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摘要: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民生;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

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

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二篇: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同经济发展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失业率显着上升、贫困人口增加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想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发展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 民生

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我们似乎是一直在认为经济目标优于社会目标,经济发展几乎成为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好像只要是能把经济效益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一时间,经济效益问题成为一切事情的判断尺度和评价标准。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协调发展也开始被许多人所关注。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对于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来说,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经济建设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只是强调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社会建设,以经济建设取代了社会建设,那么,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一个少数人受益、多数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活水准无法得到保证的病态社会,是一个社会焦虑不断加重、社会问题迅速增多、社会整合程度不断降低的低质量社会。经济建设关注效率,社会建设注重公平,二者好比社会这驾马车向前推进的两个“巨轮”,不能偏废。而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已明显成为滞后的一个“轮子”。中国人已经不再仅仅是温饱性生存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并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小康意识”已真正觉醒。不符合时代需要和民众诉求的短期“纯数量增长”开始面临挑战,不少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总之,要坚持合理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使二者相互适应、协调推进。

二、关注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要求的提高,利益群体诉求多元,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都决定了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决定了我们依然要用更多精力和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社会建设被第一次正式提高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高度上来,使之不仅成为十七大的新亮点,更折射出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关注科学发展的高瞻远瞩。大力发展社会建设,我们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强大。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的措施

1470

+书p284(600字)总结写书上的

第三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吴忠民

中央党校社科部教授

大家好,现在给大家汇报的讲题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讲题准备分四个内容展开,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谈一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第二部分我们谈一下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第三部分内容是现阶段民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改善民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第一节 民生问题的现状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内容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3200美元左右。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居民生活水准大幅度提升,汽车销售场面截止到04年年底,我们国家的私家轿车已经超过了公车,截止到06年年底国家居民住房的私有化程度已经超过70%。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建设部发言人所宣布的内容,说我们国家现在居民住房的私有化程度在全世界来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同时,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用温总理的话来讲就是中国的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这条腿长,而社会发展这条腿短,社会与经济之间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这集中表现在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了。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那么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将是不可能的。

第二节 重视民生问题

在中国现阶段可以说民众对于民生问题越来越看重,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成为一股重要的历史潮流。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民生问题受到人民的重视,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如果找原因的话恐怕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项:

第一个原因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从03年开始我们党首次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受到了中国各个阶层的广泛接受认同。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强调的是要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让全体人 1 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然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普遍重视以人为本,进一步的要求必然是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对民生问题提出迫切要求。

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成员平等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在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毛泽东时代,可以说中国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局面。尽管当时的平等有着很多的局限性,但是比以前来说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又多了一条,这就是自由、自主意识。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人的平等竞争,每个人都是自我抉择的自然人,都是一个个主体。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整个社会对于民众来说,平等和自由的两种意识哪个都没有缺少。一个社会一旦普遍接受了平等和独立意识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感觉,民众普遍会认为好的生活并不是哪个特定群体的特权。每个群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利过上好的生活,这样一来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普遍迫切的要求。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世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们这用的“世俗化”是“世界”的“世”,跟市民的“市俗化”不是一个概念。市民的“市俗化”是一种贬义词,指一个人庸俗、低档、俗不可耐等等。而“世界”的“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意思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整个社会的成员越来越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换句话来讲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一个社会的民众越来越看重现实的问题,看重利益的诉求,进一步就会认为人民在当下的世界当中就应该过上美好的生活,不能把美好的生活放在遥远的未来。我们过去经常谈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一谈到美好生活总会加上个限定用语——为了人民“未来”美好的生活,我们甘愿献出一切。我们知道每一代人,代与代之间也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在他生活的时代当中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这样一来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迫切要求。

第四个原因是“社会焦虑”。大家恐怕有共同的感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过于着急,焦虑不安。“社会焦虑”是指民众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社会焦虑”现象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焦虑现象,这之后也许有但强度不会这么大,现在人民都会感觉到一种明显的焦虑,这跟毛泽东时代还不一样。

我们只是从社会心理角度比较,而不是从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角度比较。在毛泽东时代规则非常简单但是有效,社会具有高度的控制力,人民的信仰是高度一致,这样一来民众心理普遍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不焦虑。而且当时民众又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就是遇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而且历史已经证明跟着毛主席永 远是胜利的。而且不仅是胜利的问题,当时叫做跟着毛主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神话。带领一批农民打败了国民党八百万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那么落后的武器硬是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国人打败了,当时人民对毛主席产生一种心理的依赖。跟着毛主席永远是胜利的,看到毛主席挥手前进的图片的时候,会不由自主产生那种踏实、充实的感觉,甚至充满了斗志。所以当时大家不着急,着急什么?再高明能高明过毛主席吗?毛主席手往哪一挥咱们往哪走就行,当时的描述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下是一种什么局面呢?一种什么情景呢?我们可以看到下面在狂欢,一个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哪管其他,充满了一种焦虑。我们看到在彩票发行现场,一双双期望着发财的眼神,一种焦虑的神态,这是深圳股市暴跌以后股民们悲痛欲绝、焦虑不安。之所以产生这种焦虑跟这个时代的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发生大幅度的,无论从深度、广度来说都是极大的变化。社会环境变化幅度太大,让人民的心理难以一下子适应。人民对于自己未来的前景缺少一种可预期性,往往产生一种不可知未来怎么样的心理,这样一来人民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态。再加上人民有强烈的利益驱动,人民的社会位置和经济位置急剧地变动,这一切造成了“社会焦虑”的现象。

一个社会如果存在着大面积的“社会焦虑”现象,对这个社会是十分不利的。首先它会促成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其次会加重人民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不满的情绪,本来有些负面的社会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由于人民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就有可能把本来不严重的问题看得很严重,所以“焦虑现象”对社会是十分不利的。而要想缓解“社会焦虑”现象的话,我们不指望彻底解决,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缓解可以做到。而缓解“社会焦虑”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改善民生,让人民的基本生存有一个底限,让人民对于未来有一个预期。

我们党现在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来看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时刻关注民生,要重视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时代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第二章 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第一节 民生问题的内涵

第二部分内容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第一个小问题我们先解释一下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和一个大致的问题。民生这个概念,就是现代意义上我们所运用的民生概念,跟古代所运用的民生概念不是一回事。现在意 义说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它的范围太大几乎无所不包,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几乎都在它的覆盖范围之内,这个概念太大。基于这样一个过大的概念,制定政策可能就很难准确、明确、具体了,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不用广义上的民生的概念。狭义的角度来讲,对民生概念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等等,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是狭义上的民生概念。

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三块,民生问题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民众基本生存状态的底限问题。为了满足人的基本尊严会有一个社会底限的问题,这个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问题。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社会救济、民众的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基础性的公共卫生等等。

民生问题第二部分内容是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问题等等,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尊严地活下去,而且要有能力、有机会活下去,这涉及到生计的基本来源问题。包括哪些内容呢?比如说充分就业问题,比如说基本的职业培训问题、基本的权益保护问题等等。

民生问题还有第三部分内容就是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态,这属于高级层面的内容。中国目前如果做这条恐怕能力有限,认识还没达到一定的层面,很难满足民生第三部分内容的需求,但是作为中长期的目标预留到我们发展规划当中。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态包括哪些内容呢?比如说住房公积金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包括每一个农民工,再比如说公办高校大学生应当实行全部的免费教育。这条好像是乌托邦一样,实际上并不是很困难就能够做到。比如说前苏联几十年以前就到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全部免费教育,当然是公立大学,我们国家现在的财力远远超过几十年以前的前苏联。现在我们国家主要的任务是第一和第二层面的内容,第三部分内容应该作为中长期的目标,过一段时间再谈,但是预留到我们规划当中,这条很是应该的。

改善民生有个规律,从现实和操作的角度来看,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具有逐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前层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部分内容基本实现以后,就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倒过来。

第二节 民生问题的特点

第二个小问题是民生问题的特点,我们在把握民生问题的时候,在制定相关民生政策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直接生活消费性,它主要是针对生产性投资的公共投入而言的,比如说公共资金,本来是用于民众公众的,但是分类不一样。用于基础性的一些大型的设施,比方说高速公路、铁路这样的建设,它是一种生产性的公共投入。而这部分内容如果过多会挤占改善现实、具体、迫切的当下的民生问题,所以容易让改善民生陷入一种误区,我们在谈民生问题的时候首先是指直接生活消费性,与民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才是迫切的、具体的民生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三个“最”,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字就说明了民生问题应当具有直接社会消费性这样的特征。

民生问题的第二个特点是基础保障性,这主要是针对高档文化娱乐性公共设施而言的。有的时候过于投到一些豪华性的城市广场、豪华大剧院、博物馆,也不是说不能,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在满足了基本民生问题以后再投入豪华性投入,它是指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公共资金虽然满足了基本的民生需求、基本性的保障,比方说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等,一会我们还会用一些数字来联系谈一下。

民生问题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呢?这就是增益不可逆性,这主要是就改善民生的技术操作层面而言的。这什么意思呢?就是改善民生有一个特点,我们在制定民生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民生政策的制定只能做加法,尽可能不要做减法,或者说多用加法慎用减法。任何一个社会的民众都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这也可以说是人性的问题。当他们得到了一块,比如说得到了公共资金转化为他的日常生活以后,就会把这块资金当作是自己利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公共政策制定出现失误的情况下试图矫正,把民众已经得到的一块利益让他拿出来,恐怕难度很大,弄不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个特点要求我们在制定民生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慎而又慎,尽可能不要出现失误的情况,一旦失误矫正的难度是很大的。

第三章 中国现阶段民生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现阶段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民生问题我们应该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当然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是这样说的,算是一个定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实际上对中国民生问题有一个定位,用了“比较突出”这样的字眼。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说的——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这是对我们国家现阶段民生问题的一个大致定位。

第一节 民生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民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们简单勾划一下,限于时间我们很难详细展开。第一个问题是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城市低保县以下的城市居民是2300多万人,农村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也就是1196块钱,这是新的农村贫困标准来看的话,08年年末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4007万人,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问题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再一个就是就业压力比较突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人口压力一直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再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保障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我们应该承认这几年我们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甚至可以说这几年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同时我们还要客观地看到至少由于两个问题的存在,使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在一个时期当中甚至未来的一个时期当中面临着很大的难题。一个难题是什么呢?我们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欠账太高了,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一共欠账2.5万亿,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是最保守的估计。我们知道偿还历史的欠账难度是极大的,这是一个难题。

再一个难题是我们国家农村的社会保障长期被忽视,而中国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农民数量巨大,所以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难度可想而知了。第四方面的问题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当承认一个时期以来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存在明显滞后的状态,另外教育乱收费现象比较明显,有的学校当然是知名度比较大的中学,曾经收的学费是天价。这些不仅影响到教育发展的质量,而且还加重了民众的负担。这几年在义务教育方面我们国家有大幅度的举措,我们是讲一个时期以来的欠账太多,一下子难以全部偿还清。

第五个问题是公共卫生发展滞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这是很大的样本抽样调查),在我们国家现在有病没有到医院去看的一些患者比例占到患者人数中的49%。将近一半的人有病不到医院去了,到医院去的人又有接近30%的该住院不住院了,很多人没钱看病更没钱住院。还有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的医药卫生整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的公平性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我们国家现在一直高度注意这个问题了,原因就在于这里,大量的人看不起病,药费那么高,出厂才几块钱经过不同的环节(“以药养医”这样的做法),可能出厂价20块钱的药品就卖到几百块钱,负担都转嫁到患者那里去了。

第六方面的问题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准令人担忧。我们国家的劳动者队伍十分庞大,但令人担忧的是称职的、符合岗位需要的劳动者的比例下降。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开始凸显,劳资纠纷和冲突。劳资关系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应有的解决,就势必会造成许多的社会风险,比如说劳动的工作时间过长,不少工人的工资被拖欠,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对于很多工人包括很多农民工来说缺乏社会保险最基本的一种政策。

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我们国家劳动保护条件比较差,近年来我们国家生产事故数量及人员伤亡率比较高。有一个统计数据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煤炭产量占到全世界的大约35%左右,而矿难死亡的煤矿工人占到了全世界的80%;再比如说我们国家经济最繁荣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每年发生的断指案一共是3万起左右,一共断掉手指头4万根。这是劳动关系中的一个表现,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会引发事后的纠纷甚至是冲突,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还有一个民生问题就是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比较明显。可以这样说在我们国家现阶段凡是能够显示一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在中国社会现在无一例外地都呈现出一种迅速恶化的态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是这样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们用国际上通行的4个指标来衡量,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现在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是比较明确的。第一个指标是基尼系数,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偏高。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现在大约是0.46,而按照大批学者独立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现在实际的基尼系数在0.50左右,已经进入到世界上比较明显的不平等国家的行列了。这是第一个指标基尼系数。

第二个指标是城乡差距,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国家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世界上来看恐怕是第一位的,07年是3.33倍,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一些统计学家学者认为如果把农民用于来年生产投入这块扣除,然后再把城市居民各种隐性收入、隐性福利加起来,中国现在实际的城乡差距在5倍到6倍,远远高于世界第一。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差距是1.7倍以内,超过2倍的国家都很少,我们现在不但达到了3.3倍,而且很有可能是5倍到6倍。明显说明我们国家城乡差距是世界第一的,应当引起我们国家各个层面的成员高度关心和关注。

第三个指标是地区间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用数字来描述,联合国05的人类发展报告有这么几句话比较形象,说中国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的上海市发展水准相当于欧洲的葡萄牙,而中国的贵州省发展的总体水准相当于非洲的加纳,所以差得太远了,就是这样两种反差巨大的现象,在中国大陆同时是大面积存在的,这是第三个指标。第四个指标是富裕群体在社会全部居民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迅速提高。我们说一个数字,现在有调查显示城市当中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其他90%的这种家庭,中等收入与低收入者全部加起来那些人占所有财富的另外55%。如果把农村居民收入加起来一块来统一计算的话,有可能10%高收入者占有全部包括城乡财富的50%,而另外90%的城乡居民占社会全部财富的50%,就对半。那一对半是10%占有,这一对半是90%的人所拥有,显然这个差距是过大了。

前面的这些指标说明在30年当中,我们国家就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为收入差距现象比较明显的国家,这样快的变化是令人担忧的。

第二节 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

中国民生问题还有一个主要的表现,这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到位。从职业分工的角度来看,就民生的改善而言,政府理应扮演着行为主体的作用、角色。但是正如09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公共职能没有到位的现象所直接引起的后果,而且比较明显的后果就是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作为执政党来说,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必要的公共投入来维护社会公正,改善民生,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常态运转和健康发展。这就引出来一种重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应该进行怎样的安排才是公平合理的。世界上凡是改善民生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基本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基本的需求为基本的着眼点,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这什么意思呢?一些豪华性的建筑像音乐厅、城市的大广场、大马路、大型体育设施之类的工程,不是不应该举办而是应该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当基本民生问题改善差不多的情况下再去举办,顺序千万不能倒过来,一倒过来非出问题不可。

但是很可惜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不短的时间内,我们应当客观地承认国家的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颠倒状况,很不正常。近几年来尽管有明确的好转,但是仍然没有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国家在基本民生方面公共投入的比例极小,公共投入的资金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公共投入资金最低的国家之一,几乎是倒数第一。像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这三块,我们衡量一下拿出数据来看一下,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我们不跟它比。我们国家如 果在这方面投入的比例超过了发达国家,证明我们国家有问题了,过早地进入了高福利的国家。问题在于在超过1亿人口以上的大国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数字——倒数第一,在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这方面的公共投入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在1亿人口以上的大国当中,这是我们做专门的资料搜集、对比研究发现的,是倒数第一。不用说低于巴西这样的国家,就是跟印度相比,跟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就是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投入的指标来看的话,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就这么低。

跟世界上很落后的国家比,比如老挝、柬埔寨、阿富汗、莫桑比克大致是一个梯队,这跟我们国家这种大经济指标是极不匹配的。我们国家经济怎么样?按照现行汇率来看是世界第三,但是按照实际购买力来看的话,一美元实际购买力可能很难抵得上6个多人民币。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我们可以查阅一下世行报告、人类发展报告这样的一些大型数据、大型资料的搜集以及分析报告,可以发现我们国家经济总量位置是更靠前的。我们国家外汇储备将近2万亿美元,远远是世界第一了,而与这些经济指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国家在基本方面公共投入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却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这个问题确实又很麻烦了,所以我们国家民生问题之所以一个时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这是直接的原因。

公共投入优先顺序严重颠倒或者明显颠倒,第二方面的表现是不合理的公共投入比例过大,高居世界第一,占GDP的比例的话我们国家每年被浪费掉的公共资金是多少钱呢?最保守的估计以05为例大约是2万亿,天文数字!我们国家每年的城市各级低保政府加起来也不过是一百多亿,这个被浪费的太多了。通过三个部分去浪费掉的,高昂的行政成本、豪华性的城市建设(这是最大的浪费),然后大型的具体的豪华工程、豪华建筑物的建设,这三方面每年吞噬我们国家巨额的公共资金。

我们看几张图片,大家看这个图片怎么也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就这么奢华,比国务院、很多总统府、总理府还豪华,投入了二三十亿,这是县级的政府。我们可以看到这也是一个县级市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它的风格是按照美国的白宫盖的,比美国的白宫还要大,美国白宫是总统府,我们这是县长府,我们投入这个资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是个街道办事处,我们看这种奢华,类似的建筑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这种景观。

既然我们国家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明显颠倒了,那么改善民生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很可惜,所以民生问题必然会在一个时期当中,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是第三部分内容。

第四章 改善民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再来谈第四部分内容,改善民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现阶段所出现的民生问题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我们没有经验。我们不是要开脱,我们要承认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是没有经验的,搞市场经济更是没有经验。所以有的时候难免政策跳越幅度比较大一点,像这样一些问题也只能是在发展和改革中予以解决。近年来伴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我们应该看到的事实是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已经开始有了空前的进展。现在的这样一种改善民生的举动和势头,如果再能保持十年,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一定会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第一节 改善民生的目标和任务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它的目标和任务,十七大报告以及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部署。限于时间,我们很难一一涉及到,这只强调三点,这三点尽管不多,但如果做到的话就会很管用。

第一点我们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是现在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求,也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毛主席、邓小平思想当中的一条主线。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我们现在应当考虑让广大的民众普遍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问题,而且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地具备了这个实力。反思我们过去有的时候也是有些缺陷,比如我们当时考虑改革政策出台的时候,民众对于改革政策能不能承受得了?所以一提改革往往就是要承受些什么,我们应该换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要换什么角度呢?让老百姓总是不断地得到什么,让老百姓不但承受些什么,而且应该让民众不断地获得一些什么。

民众、整个社会可以说是只有做到了共享,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使改革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的誓言,才能从本源的层面上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什么呢?还需要我们特别看到的一点,我们国家毕竟是个平均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平均主义的历史根源和群众基础都是比较雄厚的,有的时候很容易抬头。所以我们要特别防止平均主义的抬头,这就需要我们在强调共享的同时,同时要强调共建。其实这个社会不但是个共享的社会,更是一个共同建设的社会。平均主义以及相关的劫富济贫的观点一旦抬头,就会损害经济的发动机,就会损害社会的活力,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在强调共有的同时还需要强调共同建设的问题,以防止平均主义的抬头。第二点我们要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的物质条件是民生改善的基础,蛋糕不做大的话谈不上分蛋糕的问题。我们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邓小平在谈论现代社会的一些书籍和文章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这些人总是把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作为最为基本的前提,就是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性条件。比如说十七大报告是这样说的: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所以一定要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个基础性的东西。

第三点我们现在应当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我们改善民生应当遵循两个基本的而且是缺一不可的相辅相成的准则,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尽力而为。作为一个执政党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对于改善民生必须应该是尽力而为。而我们的现实情况,有限的财力又决定了改善民生必须是量力而行。根据这样两项准则就决定了中国现阶段应该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

第二节 初级社会公正保障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初级社会公正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十七大报告当中所说的要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义务教育的问题;劳有所得,劳动权益的保护问题;病有所医,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问题;老有所养,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住有所居,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可以说如果我们把这5个“有”字的生活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就可以迈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初级社会公正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在于9个字,这就是低水准,水准一开始不要太高,一步步来;广覆盖,把每一个人都包括进来,特别是每一个农民都包括进来;有实效,现在我们国家就财力而言,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跟别的国家做对比,美国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这样的体系的?1935年开始的,英国是是1945年开始,从实际人均收入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35年的美国和45年的英国,从公共财力这个角度来讲更是超过当时的美国、英国许许多多倍。美国、英国在70年以前60年以前就开始这样一个体系的建设,我们现在更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建立这样一个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够做到的问题,而是一个想不想去做的问题,只有想去做,这个体系肯定能够很顺利地建立起来。

以上的内容就是改善民生讲题的主要部分,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摘要:十七大报告的新论述: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 意义改善和谐社会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篇: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体国民素质2优化教育结构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3推动就业体制改革创新4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5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6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且确保基金安全;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系统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7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五、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2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形成机制改革3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4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需要我们“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物、参与事物管理服务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5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跟我们最息息相关的部分还是在教育和未来的就业这两方面。如何确保教育的公平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状,近年两会都对是否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提出了质疑。个人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滋养,只有发展人力资源强国才能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人上不上大学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就业难的一个社会基本现状,农村家长千辛万苦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但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这就给了人们一种假象,读书无用。改善就业难这种现状就需要自身及国家政策双管齐下:自身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会有平和的心态去面临社会的洗礼;国家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对大学创业提供一定程度帮助(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提供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帮助进行免费风险评估、政策培训等)

122932

下载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民生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所以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合集五篇)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答记者问 2007年10月30日09:22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社会建设问题,请您谈谈......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研材料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5篇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想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荐五篇)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有哪些

    一、民生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民生问题既是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又是直接影响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

    如何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如何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论述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