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验介绍

时间:2019-05-14 15: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验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验介绍》。

第一篇:学习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验介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

坚持统筹发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二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重大疫情疾病的监控和防治,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美好家园。

保持社会稳定。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信访排查调处机制,完善信访事项督办机制,变群众文秘家园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严防各类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好市场秩序专项治理,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信用和人文环境。

维护群众利益。完善和巩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构建以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安全网”和“保障网”;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四送一落实”活动;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扎实开展“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饮水难、搬迁难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完善社会管理。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规范,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楚雄州以诚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培育公民诚信的道德人格;以企业、政府和个人为重点,以点带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把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加强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

加强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楚雄州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的事项,及时制定民族地区的地方性法规;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并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干部任职资格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篇:解读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讲稿

解读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讲稿

我们从本世纪初提出以来,一直越来越突出的强调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想到,我们有政治经验,一般地讲,我们强调什么问题,都说明我们在这个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果用政治经验来解读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合适的,确实我们的社会,基本上是和谐的,是稳定的,但是在这个稳定的前提下,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有的甚至是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那么是哪些问题呢?我想大家在社会实践中耳闻目睹的也好,亲身经历的也好,肯定应该感受很多的。我想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为三大类别,中央决定中也讲了6个方面,我解读决定的6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问题,就是社会强烈不满的问题,哪些是社会强烈不满的问题?见仁见智,但是就我们的把握,恐怕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我们的一部分领导干部,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贪赃坏法,收受贿赂,不顾人民的疾苦,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等,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第二方面就是一些不法商人,非法牟利,有的在一夜之间爆富,爆富起来的财富取之与民,不用之与民,个人的社会行为腐败,豪车豪宅,二房三房,这个就不算了,还拉拢贿赂,腐蚀我们的领导干部,基本上每个腐败案件的背后都有这些人在里面起作用,这两部分人有时候勾结在一起,造成的影响就更大了,可以说因为这两部分人的存在,我们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拉大了社会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差距,这是第一类问题;

第二类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也是很多的,主要是指我们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那么这些方面的问题,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收入差距问题。就是说在1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城乡居民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同一个单位的不同的个人之间,把收入差距和福利待遇拉到如此之大,这是罕见的,在我们国家也是很难有承受力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收入的差距,是巨大的反差,这是很令人忧虑的问题,那么令人不满的问题就是行业收入的差距,所以有一些垄断行业,尤其是国企,占有的是全社会的资源,但是他的社会成果不是在全社会享用,而是某一部分人首先享用着,这个差距很大,引起了各个方面的不满。第二个问题是就业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现在国家的就业每年需要解决3千万人的就业,其中的缺口有1千万人左右,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大学毕业生,毕业就是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在2001年的时候,毕业就失业的人大约是30多万,31万,那么逐年逐年在上升,去年已经达到70多万,到了今年据说是上百万,我们知道社会也好,家庭也好,为培养一个学生倾注了很大的心力,大学生自己也有很高的期望值,这样一种现实,对大学生本人和他们背后至少4个家长那样一种影响,我们可想而知了,更不要说3、4亿农民还面临着转移的问题,这么大的就业缺口,实际上确实对各个方面,无论是我们政府还是老百姓来说都是严重的问题。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看病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从上到下都有共识,这是关系到老百姓健康和生命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比如说我们农村据说有60%、70%的人应该住院而没有住院,基本上是小病挨、中病拖、大病才往医院里面抬。我也注意到很多人大病也没有往医院里面抬的,更不要说医院里面高收费的问题、医疗服务的问题、医患关系的问题、医德医风的问题等等,老百姓都是不满的。第四个问题就是上学的问题,现在对于一部分弱势群体来说上学也是很难的,我们的9年义务制教育也是很难普及的,入学率很高,但是辍学率也不少,所以说它是一个问题。还有我们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育的目标、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的状况、学生学成以后毕业的去向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满意,还有教育资源享用的不公平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还有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一方面是房地产商的报复,另外一方面是需要居有定所的人住不起房,而且即使住的起房了,现在不同的住宅区把不同的人分成三六九等,这引起老百姓心理强烈的反差,一种落差,在茅草屋的旁边竖起了高楼大厦,这个心情,这种感觉我们是可想而知的。还有社会的安全问题,首先是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还有人身安全,因为刑事案件在增加,人身安全比过去更突出了,更有甚者是我们的安全感问题。我们各个阶层,比如说我们高级领导都有安全感吗?还有豪富巨款他们都有安全感吗?统计资料上面讲,说他们70%、80%的人,自己说没有安全感,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有安全感吗?更不要说朝不保夕的弱势群体,不安全感普遍在增加;还有就是人际关系,大家现在都感觉到,人际关系在变味,变什么味?大家都能够闻得着那种味道,就是铜臭味,也就是在人情世故里面,掺杂着过多的物质利益的因素,使人际关系功利化了,功利化的结果就是复杂化,让大家都感觉到很辛苦,很不舒服。最后就是人情世故的淡化,我们的亲情、爱情、友情、同学情、同事情、朋友情,不如以前了,不是以前那么一回事,以前情意无价,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把那个看的很高的东西,现在没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了,感觉不舒服了,更不要说社会上的陌生人之间,那种冷漠、冷酷,甚至残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的。还有我们的社会风尚,过去我们说社会主义要倡导诚信友爱的新型的人际关系,现在有多少诚信?从上到下都多少诚信?不能说没有,但是不诚信的现象确实让人很痛心的,问题很多。我前一阵在网上看了一个题目,提出的是这么一个问题,说20多年来我们国家消失的品牌有哪些?有一些网友在后面就回答这个问题,有的说洗衣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等等,说很多品牌已经消失了,但是有一些网友不是这么回答问题的,他说我们20多年来消失的最大的品牌就是为人民服务,有的人说是羞耻感,有的人说是责任心,有的人说是公平正义等等,这实际上就是老百姓的一种感受。这种社会的风尚,一种反应。刚才讲的是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管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都存在着问题了,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各个阶层的人民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对于有的人来说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快乐吗?我们幸福吗?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们问一下很多人他不会回答他幸福的,所以我们这个是突出的民生问题,最直接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好,这是第二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就是社会发展的不协调。这个方面也很多,我们的文件里面主要是讲的5个方面的不协调:首先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经济发展这条腿比较长,社会发展这条腿比较短,一腿长一腿短,不仅不好看,而且影响了以后我们继续的跑步前进,发展不快的,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社会事业发展的滞后。刚才讲的那么多的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事业没有发展好,我们的GDp蛋糕做得很大了,是2.2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第四位了,应该是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么大的蛋糕没有很好的体现在社会事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方面,所以它是一个矛盾。第二个方面,是经济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不协调。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很高,有一些地方,长期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甚至是20%以上的速度,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平均增长率是9.4%,这个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但是这种高速的增长,是建立在“三高一低一难”这样一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基础上的,所谓的三高就是高投入、铺摊子、上项目,现在我们总的经济拉动投资战略是44.5%了,是很大的一块了,有些地方不能再投了,再一个就是高能耗,我们创造一个美元的GDp,我们的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9倍,相当于日本的11.5倍。第三个是高污染,现在我们的水、气,各个方面的污染在世界上面都是很突出的,人家都很害怕我们。这种污染,我举一个数字,说我们的城市,2/3的城市人口是生活在中度污染和高度污染的环境当中的,3/5的河流,1/2的地下水都是被污染的,3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被污染的,而且每年以1万的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比如说江苏省,他在十强县里面排了6个,但是我们也看见报道,说江苏省一个村里面得癌症的病人就有上百个,是什么问题?是污染造成的后果,这是三高;一低就是低效率,低效益。据说我们投入5到7个才产出一个美元的GDp,而发达国家投入2个就产出一个美元,这个就是差距。还有很多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还有一难,就是难循环,投入是投入,垃圾是垃圾,在国外人们有一种观念,所谓的垃圾,就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把垃圾放到回收炉里面去,他就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我们现在就是放在地上堆着,他就污染环境,而且处理垃圾还需要成本的,这样一个经济增长模式,使我们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已经难以为继了,难以承受了,更不要说我们的13亿人口绝对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而且人口素质普遍比较低,劳动力里面,高级技工只占劳动力的4%,这跟发达国家也是很大的差距,这是第二个方面的不协调;第三个方面的不协调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我们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讲,城乡之间,在城乡居民收入,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在教育科技社会卫生社会保障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外国人看着中国也有观感,说中国的农村像非洲,中国的城市像欧洲,这么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是三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的问题。我们知道,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化三农的,三农都没有化掉,没有从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怎么叫国家的现代化?仅仅几个大城市现代化了,就代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吗?绝对不是的,这是第三个;第四个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东中西部三大地带20多年来都有发展,但是东部地区发展的越来越好,跟其他两个地方的差距越拉越大,比如说在国家税收中,东部地区近10年以来都占国家税收的70%,他才11个省市,中西部地区20多个省市区,占了那么大的比重,在国家GDp总量当中也是的,东部地区占50%、60%,中西部地区加起来也就30%、40%,这样一个反差,不仅仅是影响三大地带的发展情况,最后制约的也是中国整个的现代化进程;第五个,就是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协调,就是我们国内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哪个国家都要进入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我们也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引进来引进的是什么?资金、技术,我们引进的资金,人家到你这里来是干什么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我们引进的技术是什么样的技术?是低水平的技术,这么一些东西引进来了以后,我们以土地的明价格、负价格、低价格给人家盖厂房,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我们的资源我们的能源消耗,我们承受着环境污染的后果,最后产品人家拿出去卖,是走着我们的出口通道,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代价,那么我们所得的是微薄的加工利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引起了很多的国家贸易摩擦,很多情况下是为人作嫁,替人受过的。就是说我们一方面是看到引进来的,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付出也很多很重,这是引进来,那么走出去又如何?我们有几个企业走出去了?走出去的企业中有几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走进去了,那么走进去的企业又有多少企业,他能够用人家的游戏规则赢得竞争的优势?我们知道走进去,走上去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走出去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样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也是不太协调的,那么整个国内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我们的成本代价风险也是很大的,这个风险,外资进来了之后,对我们某些行业有控制力了之后,我们不仅仅是产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安全的问题,甚至国家民族利益的问题也受到了威胁,所以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的等等。

刚刚讲的是三类问题,三类问题能不能归结一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也提供给大家思考,我认为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可以这么概括:就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失衡,利益矛盾凸显,尤其是高位群体和低势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凸显。所谓高位群体,东中西部谁是高位,我们知道;城乡之间谁是高位,我们知道;有权利和没有权利的人,谁是高位;有财富和没有财富的人,谁是高位;我们都非常清楚。这种高位群体和低势群体之间的关系,利益关系不协调,这种利益关系的失衡,主要是在于发展的不协调和分配的不公平造成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么一个问题?这样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之后,就给我国社会的和谐安定造成了威胁,而且是一种新的不安全因素,过去我们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刑事案件增加,还有境内外、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的西化腐化图谋,还有意识形态里面的分歧等等,这些是不安全因素,现在是什么?现在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突出了,我们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社会的主体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那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当然是受益者,但是跟其他的阶层相比他们受益的程度如何,大家心理都有数的,所以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在依赖的这样一个阶级,它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不是提高的,跟其他阶层相比较来说不是提高的。那么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又是如何?我们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可能是比较偏激一些,是这么说的。50、60年代的时候,党群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鱼儿离不开水;80年代以后就变成了油水关系;90年代以来就变成了水火关系。说的很让人忧虑的,我们说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执政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就连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变的这么突出了,当然不可能说,整个是那样的,但是是不是有些地方,有些问题上,有些时候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水火关系呢?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整个来讲社会的矛盾凸显,矛盾和问题不断的增加,那么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的再上升,所以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社会再难以发展下去了,我们的民众难有承受力了,那么我们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执政没有危机感吗?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是这样一个走向吗?不是的,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刚才讲了半天都是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这么发展下去不仅仅是资源、环境和其他一些方面承受不了,我们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力承受不了的,不改变这种现状就很难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要通过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的改变那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公平、不和谐的因素,使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社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第一个,老百姓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仅仅把认识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上是不符合中央精神的。

第二点,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政党执政,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谓学术上说的是正当性和合法性的问题,那么在西方他们是采取的票决制,哪个政党得票最多?或者得票超过半数,他就有资格上台执政组阁,中国共产党不搞西方那一套,但是我们仍然要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三个代表的精神就是体现这个思想的,那么现在社会普遍感觉到不安全了,不和谐了,大家不幸福了,老百姓对于我们党的认同度如何,我们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改变不和谐的问题,争取民心、整合民心,使我们的党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都巩固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后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这个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执政,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什么是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经常讲,对于这个根本问题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后来在92年的时候,他提出来一个5句话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5句话它对思想解放作用,它对现实的推动作用是巨大,我们看到了,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要进行发展,最后我们党中央已经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比如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非常显然的,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的理解已经发展了,就是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的,你要追求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全体人民他的幸福,它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了,中央把认识已经提高到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上了,那么我们全党的领导干部我们的认识提高到中央的水平上了吗?我的体会,我觉得很多是没有的,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现在我们要统一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样一个要求,就要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把人一步一步的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题中因由之义,这次我们就注意看《决定》,第一个问题的第一句话就是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一个新的提法,表明我们对和谐的认识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都有更高的境界了,这是我讲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刚才我们讲了一些问题也讲了一些意义,现在有一个问题还要跟大家探讨,《决定》里面非常强调的,就是正确的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科学的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原因,《决定》中已经讲了非常关键的几个判断:

第一个就是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接着就用了4个深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接着说的就是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变革的时期,我觉得这个问题跟过去的提法是不大一样的,而且我从一个学者的眼光看我认为是很到位的,但是需要我们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那么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这个需要我们有一个理论方式的转换和新的理论的学习,这就是要把我们的认识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转到现代化的理论上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论、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不了解的话,那我们没有办法认识当前我国社会正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这个方面全党上下恐怕以后肯定要加强这个方面的学习,如果放眼看世界,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哪个历史方位呢?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他是从1761年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首先从英国开始的,这个时间也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分水岭了,我们说要认识三大规律:首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果说从18世纪后期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是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如果不懂得现代化的理论历史和基本经验就没有办法把握这个规律,就没有办法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所以是这么一个问题,那么人家经过200、300年的发展已经现在各方面发展的比较平稳了,那么我们国家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现代化的进程呢?我们是1840年被人家打进来强行转进去的,转进去之后,我们用了100年的时间救亡图存,那个不仅仅没有那种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而且我们受到人家的剥削和掠夺的,是这么一个半殖民地社会,所以我们在前200年中人家发展非常好的情况下,我们是落伍了,我们过去的农耕文明是先进于人家的农耕文明,但是自从人家发展工业文明以来,我们的农耕文明就衰落了,而且是在内外各方面的合理作用下衰落的,那么从1949年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现代化的进程,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是作为独立的统一的主权国家,自主自发自觉的进入现代化进程。那么49年到11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么一段时间是毛主席领导我们探索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建立的模式基本上是苏联的那种,这种模式他是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历史的必由之路别无选择,可以这么说,也发挥了历史的作用,但是从现代化的规律来看他是有差距的,为什么苏联东欧的模式,顷刻之间就演变了,实际上也有这个方面的原因,那么中国共产党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坚持现代化的建设,我们的建设已经发展了20多年,我们通过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80年到90年一步,90年到2000年一步,2001年到2005年这是第三步,这半个世纪,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这第三步上面我们的前20年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空前的变革时期,为什么说他空前?这是跟以前有比较的,我们过去说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经过了炮火硝烟,流血牺牲,艰苦卓绝的奋斗好不容易打下新国家,新的国家、新的社会、新的制度、新的思想体系,人民扬眉吐气翻身当家做了主人,那个时候一切都是新的,但是有一个东西是旧的,我们注意到没有?那就是社会的结构,是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不是现代的社会结构,就是在这半个多世纪中,我们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一步一步在进行量的变化,量变,经过50多年量变的积累,现在正变的20年的时候,正是要发生质变,但还没有发生质变的时候,所以他是空前的变革时期。

第二、这个时期我们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我理解中央的精神,有4点:第一点就是社会的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多样化,我们说的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等等,这些多样化是什么?就是社会的分化,社会分化是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是一种进步,但是分化需要整合,如果整合不及时不到位,一系列的问题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而且我们现在的分化还没有到位,整合的措施也远远没有到位,这是第一个特点,也是我们存在问题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特点就是体制的转轨。我们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这个阶段上,计划经济的体制没有完全打破,市场经济的体制没有建立健全起来,即使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他里面的弊端也是很多的,我们不健全的市场经济更加不规范了,所以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了,在我们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和道德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都跟这个有关系的,可以说在社会转型的同时,还要经过一个体制的转轨,这个是中国特殊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性,我想这个困难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是这样一种情况,人家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而然进行社会转型的,它的市场化是社会转型的前提,就是在那种前提下他就平稳的进行转型,而且可以利用世界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切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作为他矛盾的外部的调节器,我们是没有这样一个好的历史机遇的,所以就是说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的问题都是跟我们的特殊性相联系的,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但是我们的这个对外开放跟西方当年的对外开放是两个概念,人家是占尽了先机,占据了制高点,可以利用世界上一切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现在是这样一种世界格局,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订的一种世界经济,政治的秩序,是他们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国门要不断的开放,不断的降低门槛,而且我们的企业要不断的走出去,这个里外里的问题就是会很多的,刚才我们讲,引进来,我们搞贴牌生产,我们的利润是微薄的,大约7%-8%的利润,7%-8%的利润,企业还是有利润,所以农民工长期的工资得不到增加,而且有一些农民工讨薪无路,非常痛苦,实际上为什么?实际上跟对外开放也是相联系的,所以对外开放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企业的问题,他实际上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各方面的问题,各方面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就是说,在前面转型和转轨的同时,进行这样一个对外开放使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变得尤其复杂了,这是第三个特点,第三个难题。

第四个就是我们在前面三个难题的情况下还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快速度。不保持快速度不行的,发展是我们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根本方法,刚才讲的民生问题,解决所有的问题都跟我们的发展速度是直接相关系的,比如说就业问题,经济增长,每多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多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有很多人面临着失业,所以一定要有一定的速度,我们的十一五规划里面把这个速度规定为7.5%,所以就是说这个从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考虑,也考虑到发展的情况,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也可能是快速的,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它的问题也可能增长至少一个百分点的,经济蛋糕翻一番,问题也至少是翻一番的,我们要把西方200-300年走过的路程,压缩在20-30年的时间,我们把人家200-300年的问题和矛盾也压缩在20-30年的时间里了,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过去我们老是想当然,就是有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社会主义优越的制度我们就可以跨越发展阶段,我们可以违背发展规律,我们可以不出现任何问题,那怎么可能呢?那是唯物主义者吗?所以我们现在确实要正视这个问题,就是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不是说光荣伟大正确就解决得了所有的问题,有时候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是很难去跨越的?是不是这个问题?就是在这4大矛盾大碰头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产生的那一切问题都有它的客观历史必然性,讲到这一点的时候,对于以前的一些认识,我觉得要有一个破解,现在我们到民间去听一听,很多人把我们发生问题的原因都归结于党和政府做的不好,尤其是基层干部做的不好,都尽干坏事不干好事,甚至说共产党不如这个不如那个,我们听到这种声音,有的甚至非常尖锐的民愤,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网友的评论上看一看,基本上所有的问题,不管跟党和政府有没有关系,都要扯到党和政府上去,都说你不干好事,把这个事情干坏了,甚至有一些地方上领导干部把这个事干坏了,他说明什么现象?老百姓没有理性的分析,就是把当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怪罪于党和政府,领导无方,尽干坏事,这种不理性的分析肯定说明我们对于我们历史的方位,对于现代化的规律我们不了解,这个规律,实际上西方国家在一定的发展时期,也都出现过我们这样的问题,只不过由于他们国情不同,时代条件不同,机会不同,所以他们的问题可能没有我们这么严重而已,但是多多少少都出现过,无论是资源环境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刚刚说的是老百姓的一种情绪,还有过去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的政界和我们的学术界,甚至于高层的,都是高层的,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通常讲的非常深刻的道理是什么?说认为我们之所以出现这么多这么严重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之间,根据国际的经验,在这个区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的多发时期,所以我们出现了这么多问题,你看看过去我们的辅导书,听听我们一些讲话一些辅导,都说这个原因,我要在这里说,这个原因这个理由基本上不成立,放眼看世界,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在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出现了我们这么多这么严重的问题?没有。现在我们唯一能够嘲笑的就是拉丁美洲,说你弄不好就陷入拉美的陷阱,拉美的问题确实很多,但是我们了解拉美吗?研究过人家吗?拉美是33个国家,人家人均GDp在1999年的时候,33个国家平均的水平就超过了3000的,而且像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墨西哥都是4000美元以上,阿根廷是5000多,墨西哥是是7、8000,而且我们还发现人家在1000到3000美元之间,3000到5000之间,5000到7、8000之间都是那些问题,我们怎么能够证明人家那些问题就是在1000到3000美元之间出现和存在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都是没有道理的,这样一种认识问题的方法很有害的,因为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的,要诊断病情,正确的诊断,然后在研究药方,再开出药方,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对病情不把握,人云亦云,就有一种理由,一言以弊之,这样是很有害的,所以我们要注意理解中央的精神,第一部分里面,尽管段落不长,话语不多,但是说的那几个关键时期,空前变革,四个深刻,我觉得非常有它的深意,一般人很难去解读他,只有我们放眼世界化的进程,真正去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个时候,我们才可能对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分析,就是科学的分析我们决定中用科学的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矛盾的问题和原因。

第三、我们主观上面有哪些原因?刚才说是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也不能随便的去讲,必须按照规律去讲,有没有主观的原因?唯物史观看问题,再承认客观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要承认主观方面的能动性的作用,如果我们主观方面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那么就可以把这些矛盾,减小到最小的范围,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是不是可以这样?但是如果做的不好,矛盾和问题就会更加突出,我们主观上面有哪些原因?首先应该说有原因,共产党人一定要正视这一点,肯定是有不到位,该作为没有作为好的地方,那是哪些呢?

第一,主要是政府职能不到位。政府职能在文件里面说的很好的,4句话,16个字,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我们讲的是不是很到位呢?但是我们的政府过去长期以来在做什么?我们抓经济建设为中心,亲自去抓的,就是做一些什么事情?审批项目,因为科学认证不够,再加上权利寻租,导致了受贿造成了工程的巨大损失,多则什么?可能是上亿的,几千亿,还有圈土地,以经营城市的名义经营土地,现在300、400万亩土地控制在那里?一个方面是无地农民变成了三无农民,另一方面是土地控制,很可惜的,还有地方政府搞保护主义,市场垄断,价格垄断,还有搞信贷干预,等等,就是说,不是说不抓经济,但是怎么抓经济?有个方式方法的问题。你是什么样的决策?有没有管好?你把过多的精力去做那些事情去了?当运动员去了?你应该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管在什么社会,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也是应该由政府管住管好的,但是我们肯定是没有管好,如果管好了,民生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了,比如医疗卫生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是怎么分配的?城乡之间是怎么分配的?80%用在城市,20%用在农村,而且这个市场化倾向的改革我们做得是什么?把那些好的人才物资源不断向大城市大医院配置,那些穷乡僻壤,农村的卫生所缺医少药,这样不就看病难看病贵了吗?还有10%的人怎么让他享受75%的卫生资源?这不就是问题了吗?所以医疗卫生资源享用的公平度方面,中国在世界上面也是有名的,倒数第四的。联合国卫生组织测评的191个国家,我们是排第188位的,这也证明,我们的民意调查也反应出来有九成的人对我们的市场化的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满意,现在很多怪医生医德医风的问题,但是首先还不是这个问题,因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很多的费用需要,老百姓自己掏,需要医院自筹,医院在这个年代也要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控制不力的情况胡行非为都可以出来了吗?那么550万的医疗费用也不可以收了吗?等等,就是这样一些问题,该管好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又管的过多,最后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的市场和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环境没有那么好了,政府自身也惹了很多事情,民生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民愤也比较大了,就导致这样一些结果,这是不是一个原因啊?

第二个原因就是发展观念严重的偏差。长期以来,我们把发展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又把经济发展简单的等同于GDp的增长,一味的追求GDp,不是说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是那么低水平的,也不是说都是要做缺德的事情的,他没有办法呀,那是什么?政绩观呀,你这个地方要出数字,数字才能出干部,新官上任三把火,2、3年的时间能够把GDp搞大,那能够做什么呀?如果搞一个科研攻关的话,至少也要7年以上的时间,委任一方肯定也就是5年的时间,还没有等到搞出来,我就走人了,那个时候谁愿意做那些事情?更多的恐怕就是做那些短平快的事情,很快就把数字搞大了,从上到下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不科学发展观的背后是政绩观,政绩观背后是什么?是体制,是我们的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的任用制度,这个制度的背后是什么?就是政治体制上面的一些缺陷等等,单纯追求GDp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要强化一下,我们十一五规划也好,还是六中全会的决定也好,都是否定的,就是要反对GDp的盲目崇拜。我这里举个例子强化一下,去年的7月份我到德国去交流、考察,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在柏林,与柏林的经济委员会的官员座谈,座谈完了以后,我们的团长就问他第一个问题,请问你柏林市的GDp是多少?那个主持人还是个经济学博士,还是一个专家,他就耸耸肩膀,感觉到一脸的茫然,因为我懂得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我就懂一点ABC,我就马上说,我说换一个角度请问你,你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柏林市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好了,人家听懂了,人家说至少有这么几个指标:一个是就业的增减,第二个工薪的增减,第三个财政税收的增减,第四个公共产品的增减,第五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情况。我们知道这5个指标体系有一个是经济指标吗?全是社会发展的指标,人家没有经济指标,但是他用社会发展的成果,这种状况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后来我们回过头来看他们那个部门叫什么?经济劳工妇女权益保障部,在我们看来不是笑话吗?一个经济部门怎么跟婆婆妈妈的事情搅在一起了?但是后来我们交流才发现,人家是有道理的,人们这么设置这个部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制订经济规划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劳工就业和妇女权益保障的问题,为什么考虑这两个问题?因为劳工就业的问题是民生之本,是最重要的问题,妇女权益保障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尺度,规划的时候就要体现出来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然后最后检验你执行这个规划的情况,就看你这两个方面和其他相关的方面落实的如何?你说这是不是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长期这么一味太过度的崇拜这个GDp,跟国际上也是不接轨的,人家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已经有了新发展观,在新发展观的同时人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都转换了,这次我就看见人家确实在转换了,不是说口号了,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GDp的盲目崇拜,就是在这个崇拜的过程中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刚才说的是上层政府职能的问题,还有发展观念的问题。

那么对于上层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有客观的辩证的认识,就是在中国这么复杂,发展这么不平衡,人口这么多,去搞一个现代化是非常艰难的,我想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政党都很难不犯错误,比如说叫美国布什和他的共和党,到中国来搞一搞怎么样?人家前几天刚刚到3亿人口,有的人觉得这是好事情,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样会给美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你想想美国是什么样的基础?什么样的实力?3亿人,中国是人家3亿人的多少倍?中国是什么样的基础?什么样的实力?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复杂的情况下,谁来?无论是普京还是布什都很难的,我们需要允许探索,也要允许共产党有时候也难免犯错误,我们也要正视这样的错误,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不可避免,那也不是的,有些确实,有很多是该避免没有避免的,所以这个也是让人尤其不满尤其痛心的,这是上层,要正确认识。那么下层有没有原因,我们主观上面一位说上层的原因,我们每个阶层、各个地方,每个人对于我们社会不和谐的这种原因的形成,我们有没有责任?在我看来,各个地方,各个阶层各个人都有责任,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做每一件事情都保住了我们的底线?国家的法律,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都应该说是比较健全的,但是现在我们都是踩着底线,甚至在底线之下去行为,这样的话,如果都不保住底线,13亿人,只要有一次不保住底线的话,那个社会就没有秩序了,所以我们的不和谐因素我们都有责任,我们都要扪心自问去检讨自己,所以我说,如果从主观上面找原因,从上到下,尤其是党内,都应该反省,都应该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一定把我们的认识统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认识上面去。

第三篇:学习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大力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谐是一个浸透着中华文化精神的词汇,“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社会系统概念。构建和

谐社会,既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要解决好生产力层面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面的问题。按照社会组织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主要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包括执政党和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事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民间社团的社会责任和城乡基层社区的社会责任等等。其中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在整个社会组织的责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兴起和进一步发展,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全球化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使世界各地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前,国际消费者组织、环保组织、人权组织、工会组织、宗教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都在发起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地位。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要为出资者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构造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二是在企业外,要树立诚信、守法、公正的企业形象,要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和交纳各项基金,维护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积累财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救助灾害,帮助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这两方面的社会责任,对于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虽有差别,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作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企业首先具有经济属性,必须通过生产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取得利润,求得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首先要履行自己的经济责任。同时,还必须履行和实现应负的社会责任,即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履行回报社会、支持公益、救助贫困等多种社会责任。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企业必须承担自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企业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责任的延伸和保障,二者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二者和谐统一才能使企业得到最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还是一种互相包含的关系。从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看,企业越发展,其履行的经济责任越大,其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单从生产力发展的层面上看,企业履行经济责任也等于履行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为社会、为民众、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和服务;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看,这部分社会责任还不够完整,也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构建和谐社会所特定的社会责任。不可否认,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经济利益关系的冲突,因为营利是企业的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发展动力,在企业发展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忽视或损害社会利益的状况,这是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26年来,伴随着生产力进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的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企业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为市场繁荣、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做出了贡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尽到了自己的经济责任,并通过提供大量税收等形式履行了很大的社会责任。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某些企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只讲经济责任不讲社会责任的倾向,比如急功近利,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有的企业搞不正当竞争,有的尽量逃避税收和社保缴费,有的较少考虑社会就业而将包袱甩向社会,有的较少考虑环境保护而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有的惟利是图欺诈消费者,有的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谋取利润,有的拒不提供公共服务,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如此等等。

树立正确的企业责任观,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放在突出位置。所有企业都应该明确,企业要想获得大发展,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既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规律,又尊重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把自己的企业当做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任务,明确社会责任范围,规范自身行为,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同时强化政府的引导责任。应该

第四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分子学院讲稿用)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决议。“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升华。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时期下的我们青年大学生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提压倒一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更要努力做到创造安定有序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我们党之所以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我们已经具备的各方面条件紧密相联。《决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相适应相协调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自我调节;决定了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利益矛盾可以通过民主、协商、调解等方法,在法制的范围内获得解决,这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日益巩固,我们已经具备了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条件。

第四,党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先进的执政理念。各级

1党委和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符合我国当前的重要判断,也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说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不能否认,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发生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第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和充分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致力于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和深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中,体现到实现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并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行动和作风。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我们党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得到空前发挥。我们党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决定》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这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对我国产品的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安全合作壁垒等呈上升之势,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国内来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人民生

活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势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稳定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民民主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得到巩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社会变革,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阶段性矛盾集中凸现,此外,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对我们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四、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

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构成了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解决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和谐”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多样性和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出发,强调社会和谐状态是通过发展和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这就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论指导。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也要注意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时要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改革初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今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个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改革初期,我们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今天我们还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坚持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设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能够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体制机制,在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中保持社会的基本和谐和快速发展。

五、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不能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以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团结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共产党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切实履行。要在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局面。

要使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其次,要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使财政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要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第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学们,中国要真正强大,走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身为青年,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创建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青年的一种责任,更是青年一种肩负的使命,而且任重道远,是青年必须不懈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出和谐共存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五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第三部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并在第七部分集中阐述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问题,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今天,我就同大家一起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三个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现在有很多讲法。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还有的认为,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和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而在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他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诠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理解。

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二、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著名社会学家,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达到四个基本条件:第一,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第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第三,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第四,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另外,要达到这四个条件,成为和谐社会,还必须具备六个机制。一是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五是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六是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二、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于这一论断,应从两个方面来学习和领会。

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也就是说,必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

下载学习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验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验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选]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已经从目标与手段、目的性......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在新世纪、新......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文大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讨。文章在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应从经济、社会、政治、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