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2012年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
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2年2月
第二篇:201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11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目前山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计划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坛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对于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实行管理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负责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拟定,负责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治疗和康复指导,共同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或加重,需提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会诊,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
第三篇:社区精神卫生点对点服务
人民医院
社区精神卫生“点对点”服务方案
为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和我院实际,制定人民医院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点对点”服务方案如下:
将我院10个精神科病房分别与全市10个县区进行对接,1个病区负责一个县区(具体分配如附件1),并将科室技术人员与该县区的乡镇进行对接,积极开展“点对点”精神卫生服务。
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每年对责任区县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培训1次;每半年对责任乡镇社区精神卫生人员培训1次。
二、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一是每半年到乡镇义诊1次。利用义诊的机会对社区有问题的居民进行检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情绪不稳定的人群、曾有精神病病史的人群、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留守儿童的行为活动、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促其及时就医,并纳入社区管理。二是医师每半年到乡镇举办科普讲座1次。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帮助制作宣传版面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三、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帮助建立疾病档案
指导乡镇精防医师、乡村医师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2.5%。责任医师每个月针对危险行为级别高的病人,其出入院信息要与其村医进行信息对接,指导社区医师建立病人的疾病治疗连续资料,妥善保管,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每年4次指导乡镇精防医师按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分级管理的原则,对该乡镇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五、开展社区康复治疗
责任科室中级以上的护理技术人员每年至少1次对社区精防医师或患者家属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六、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指导社区医师熟练掌握应急处置预案,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责任科室主任与责任医师承担负责社区的应急处置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工作,与社区精防医师保持通讯联络,随时给予社区帮助,必要时要进行现场处置。
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我院建立的双向转诊制度的执行,负责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或加重时的会诊。
人民医院社区精神卫生
点对点工作考核标准(100分)
项目内容
分值
考核内容
评审标准
基本情况(30分)
每季度下分管的社区一次(医生本人,不得由他人代替)
一次不下社区扣1分。
病人家属人手一张联系卡
50%以上家属无联系卡扣3分,90%以上无联系卡扣6分。
下社区吃、拿、卡、要
一项扣2分。
规范化治疗管理(45分)
合理用药,使用救助范围内药品,如病情需要使用救助外药品填写申请单并签字
无特殊需要,使用救助范围外用药扣5分,病情需要使用救助外药品未填写申请单扣5分,未签字扣2分。
调整用药后填写记录单并签字
未填写记录单扣4分,未签字扣2分
了解辖区内病人病情及住院情况,填写双向转诊单并签字
不了解病情扣5分,不了解住院情况扣5分,未填写双向转诊单扣5分,未签字扣5分。
限制长期单一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长期单一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扣10分。
健康教育
50%以上病人未进行健康教育扣3分,90%以上未进行健康教育扣6分.应急处置(15分)
发生应急事件及时到场并给与相应处置
未到场扣10分、未处置扣5分。
详细填写应急处置单并签字
未填写应急处置单扣5分、并签字扣2分。
满意度(10分)
社区人员
根据满意度评分表
病人家属
根据满意度评分表
第四篇:2011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目前山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计划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坛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对于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实行管理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负责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拟定,负责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治疗和康复指导,共同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或加重,需提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会诊,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
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病程迁延,多呈慢性,致残率较高,主要危害劳动力人口,极易造成家庭贫困。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但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拒绝治疗,给救工作带来困难。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的情况,配合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积极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争取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政府救助。
八、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由于受社会偏见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仍存在歧视精神疾病的现象;相当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社会羞耻感,不愿意别人知道,担心受到社会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在社区中造就良好的社会风尚,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社区和家庭。
第五篇: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一、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职责
1、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人员负责本地区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按北京市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对辖区登记在册病人进行管理。
2、全面掌握本地区人口学基本资料,包括户籍人口数、常住人口数、流动人口数、户在人在数、户在人不在数,人在户不在数等。
3、全面掌握本地区精神病人的动态,做到每个病人有登记,变化有记录,规范使用各种表册卡片,做到底数清,动态明。
4、新发现的病人要及时与病人及家属见面,及时为病人登记建卡,纳入统一管理。
5、在节假日及重大政治活动期间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对重点精神病人提出治疗意见,加强随访和投药,与各部门共同做好病人监护工作。对肇事肇祸事件要及时上报区县精神卫生防治机构。
6、开设精神科门诊,为精神病人就近就医提供方便条件,对病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监护到位、康复措施落实。
7、对精神病人按四期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访工作,按要求将数据及时录入计算机内存档。
8、参加区县或市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或学术报告等,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9、定时参加区县精保所例会,汇报工作,做好各项统计按时上报。
10、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实行社区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档案管理制度
1、对居住在本辖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均需建立健康档案。
2、档案以社区为单位分组使用保管。
3、新发病、新发现病人要随时建档,并上报区县精神卫生管理机构。
4、迁入、迁出、死亡病人档案变动时均要将时间、地点、原因注明。
5、档案资料要注意保存、经常核对,不可有漏登、重登或遗失。
6、一切统计资料或数字均以档案总数为准,不得有错误或虚构。
三、随访制度
1、随访对象:本辖区所有登记在卡病人及其新发现病人。
2、随访方式、内容:以入户访视为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①目前精神症状及用药情况,②日常活动范围及生活自理情况,③劳动能力及适应环境情况,④家庭监护情况,家属治疗态度、意见及需求,⑤复核诊断及监督治疗预防复发。
3、随访时间:每月随访不少于一次。
4、随访记录:内容要详尽,字迹要清晰,未服药病人要注明原因并由病人家属签字。
5、重点随访、不定期随访:
①在接到出院病人的出院通知单后二周内随访,督促病人复查、服药。②疾病期与波动期病人症状活跃、病人或家属/监护人拒绝治疗者,每月需掌握病人情况,查明拒治原因,动员接受治疗。
③重大时期前应对重点精神病人进行随访,提出治疗意见,配合公安部门及居家委会解决治疗问题。
四、肇事肇祸及关锁病人登记上报制度
1、按要求上报重点病人(有肇事肇祸行为及倾向病人)名单,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事件后,在24小时内上报公安机关或上级卫生部门。
2、按要求记录事件经过、处理结果,填写肇事肇祸登记表。
3、发现所辖地区有关锁病人要及时上报公安机关或上级卫生部门。
4、上报时按要求记录关锁原因及解决措施
1、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重点精神病人的判断依据): 1.男性,青壮年
2.既往有攻击、冲动行为或犯罪史 3.既往有严重自伤、自杀行为史 4.既往或目前有药物、酒精滥用史 5.早年不良家庭环境,遭受父母虐待 6.目前有攻击性、威胁性语言或行为 7.目前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刺激 8.目前缺乏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9.目前有明显的与被害有关的幻觉、妄想、猜疑、激越、兴奋等精神病性症状碍
10.具有冲动、判断力差、不成熟、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等性格特征或反社会型、冲动型人格障
2、与精神病人交往的技巧
1.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
2.避免直接的目光对视,避免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光),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
3.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 4.及时发现患者愤怒的迹象,取走患者携带的凶器等。
5.多做言语的安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向患者表示随时愿意提供帮助 6.劝阻患者停止暴力无效时,可予以身体约束,及时与公安或上级卫生部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