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加强社会实践工作,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
关于加强社会实践工作促进大学生到基层
就业的实施意见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为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社会调查、革命传统教育、勤工俭学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传承“延安精神”和增强国防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社会实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现象,并以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在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增强热爱生活、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崇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品质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些年来我校的社会实践工作一直在不断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已经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和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及长效机制建立方面已不太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总体要求、原则、内容、领导体系和组织形式
3.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并重,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全员性、全程性,课外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争取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5.大学生社会实践(非教学实践)包括:(1)社会调查:深入各地城镇、乡村、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贫困地区及国防企事业单位或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各种地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对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2)科技服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入城镇社区、县乡的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结合所学专业,发挥技术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翻译咨询和服务等活动,为社会生产
服务。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3)文化服务:深入城镇社区、贫困乡村、国防企业和革命老区,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文化培训、科普讲座、法律宣传和咨询等活动,服务社区和乡村的两个文明建设。(4)公益劳动和文明共建:如立足校园,开展公益劳动,参加校园文明建设,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事务工作;深入社区开展敬老助残帮困服务、特殊家庭教育服务、社区事务服务、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等活动;与企业、部队、科研院所、乡村、居民委员会等单位开展其它形式的文明共建志愿服务活动。(5)其他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如勤工俭学,学术研究,科研攻关等等。
6.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由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负责对全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制定计划、实施和总结表彰,制定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管理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社会实践作为课堂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办公室设在学校团委,由团委实践部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各学院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有:(1)利用假期,学校和学院统一组织的集中团队和相对分散的小分队活动。(2)利用平时和假期学生个体在学校周围或家乡附近分散性实践活动。(3)课余组织开展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志愿服务和社区援助活动等。(4)其它集中组织的团队或小组实践活动。
三、建立良好的机制,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工作顺利、健康开展
8.启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探索学生科研立项,逐步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大力倡导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实践中,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参与学术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参与发明、技术改良、工艺革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要鼓励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我校开展的“世纪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学术论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认真选派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系列科
技竞赛等活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并奖励获奖的师生,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在学校的评优和免试上研究生方面给予照顾。
9.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经费要根据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学校、学院、接受单位和学生个人等多渠道解决。学校各有关部门、各学院应积极与社会联系,加强合作,广开渠道,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来源,力争逐年增加经费的投入。为了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每年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各学院也应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本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项经费由学校团委统一管理使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带队及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往返路费及生活补助(学生补贴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开支、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总结、表彰等方面。
10.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
(1)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规定学时和学分;并加强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工作。
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必修内容,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周,取得二个学分。本科生必须在毕业前,参加至少两次,每次累计不少1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次为结合“两课”的社会调查,另一次为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社会实践,也可是参加校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实践团队活动,或各自利用寒暑假自发组织的小分队或个人开展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科技文化服务、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一些志愿服务等)在大二、三寒暑假或平时完成。要求完成一篇质量较高不少于2000字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或论文。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必修内容,必须在毕业前,参加至少一次,累计至少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不限),取得一个学分。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每次实践前提出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实践过程中或实践完后填写社会实践执行书,并附上实践地方或单位的证明。对编造调查数据、信息,或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者,一经发现,其成绩记不合格,并视情节进行批评教育直至校纪处分。
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工作,由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院分团委负责收集和审核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证明、论文等材料,并给出每一位学生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实行五级记分制,分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学院教务办公室负责汇总考核结果,并与分团委一起将实践情况提交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教务处。学校教务处负责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的最终审核,并授予学分。合格以上者计入学分。各学院分团委应该及时提醒不合格者或在规定的时间没完成的学生并要求在毕业前必须补做。同时,学院分团委还应当及时将学生社会实践情况报学校团委,学校团委负责汇总各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综合情况,并对优秀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和宣传。
(2)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评定奖学金、评选先进、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研究生和择业就业的依据之一。学生党员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积极鼓励教师、干部参加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班主任、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年青的专业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方法、过程进行管理与指导。专职团干部在两年期间必须带一次校或院实践团队。外出带领、组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教师、干部,享受出差待遇,并按照计算教学工作量的有关规定计酬。
(4)社会实践工作的表彰:每年10月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总结和表彰(校内各项表彰以学校名义),由学校团委负责实施。学生校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由学院推荐,应为每次考核成绩均为优者;表彰名单由学院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提名,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定。市级以上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由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学校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中选拔推荐。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者和优秀指导教师,由院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推荐,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定。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单位,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由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评定。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积极组织,大力支持、鼓励和悉心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均作为对其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并争取不断加大奖励力度。
四、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
11.校院两级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统筹规划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制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校院两级都应主动加强对外联系,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12.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党团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北工青年》等新闻媒体,要组织力量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宣传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一些指导性意见和注意事项,宣传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事迹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经验、做法,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我校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
五、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社会实践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毕业生就业创
造条件。8.启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探索学生科研立项,逐步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大力倡导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实践中,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参与学术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参与发明、技术改良、工艺革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
9.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经费要根据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学校、学院、接受单位和学生个人等多渠道解决。学校各有关部门、各学院应积极与社会联系,加强合作,广开渠道,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来源,力争逐年增加经费的投入。为了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每年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各学院也应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本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项经费由学校团委统一管理使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带队及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往返路费及生活补助(学生补贴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开支、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总结、表彰等方面。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
大 学 生 就 业 实 践
班级: 实践人: 学号:
暑期社会实践
--**人才交流中心
不知不觉间,大学生活快进入第三年,高考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毕业却已经悄悄逼近,我们已不得不开始思考,未来的我们将要何去何从。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十余载,我们生活在校园中,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跟着教育的模式走到今天,再有两年,我们将走入社会,到那个时候,不会再有人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耳边唠叨,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前进方向是什么。因此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会变的迷茫,不知自己该做什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不了解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以优异的成绩走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而是在以优异成绩走出校园后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真正成为能为祖国和社会发展尽自己的力量的一份子,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型人才。
通过本次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实践——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两年后即将走出校园的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挑战。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也许他们没有耀眼的学历,非但他们却拥有过人的能力,这是我了解到,学历并不能决定一切,走入社会的我们,大多数也许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决定我们的将来的不是速度——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是我们的加速度——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大学正是为了将我们培养成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的全面人才。进入大学的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四年里,我们要逐渐走入社会,了解自己的专业走向,了解将来的就业渠道,从大一开始就为了将来的道路而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所谓“求职,从大一开始”。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教育我们要热爱学习,不断吸收知识,拥有过人的理论基础;“行万里路”则是告诉我们,要把理论的知识付诸实践,增广见闻,不能闭门造车。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这暑假社会实践就是一次“行万里路”的机会。走入招聘会,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招聘会的流程,用人单位的要求,可以为自己将来真正需要在这里寻找合适的工作打下基础,有了解才有进步,了解对方的要求,才能按照需要改进学习方向,完善自己,为将来的就业而增加筹码。
只有真正走入竞争的舞台,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更加要求我们掌握足够的信息基础,了解专业走向,了解竞争机制,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相应的能力,随时根据就业要求调整学习计划,才能在将来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
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结束后,老师要求按成绩分座位,一个星期后老师要求大家把对此次分座位的感受写成作文交上去。记得当时我写的是,这样的分座位也许并不公平,有些同学也许只是这一次没考好便没能做到靠前的位置。老师的评语是: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当时的我并不明白,十年后的今天,我已经可以明白,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要能够时刻准备迎接挑战,随时随地,也许机会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你面前。
这次招聘会,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根据此次参加的招聘会,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有的放矢
参加招聘会前,要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分析自己,了解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有哪些特长,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位。根据自身特点,制作简单大方的简历,根据招聘单位需要,在简历中突出自身相应特点,从而引起公司的对你的兴趣。其次,准备不超过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要求语言连贯得体,简单明了的介绍自己的特长,便于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增加应聘的成功率。
(二)学会推销自己
了解招聘会场开放时间,提早到达,充分收集资料,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再对自己准备的相关材料进行合理的修改。看准时机,勇敢的推销自己,不要因为一家企业的拒绝就灰心丧气,对于自己看好的企业要学会锲而不舍,要知道,机会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你身边
(三)细节决定成败
招聘会上,企业注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往往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就可能成为对方决定是否接纳你的关键。在应聘时要注重细节,例如,递简历的时候要双手以突显诚意,切忌家长陪同等等。
三、关于建议
将来毕业的我们是社会新生儿,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新奇的,社会固然需要新生的血液,但我们也需要听听前辈们的意见。下面是关于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一些注意事项,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a)要明确自身条件,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能自卑。实现打印出个人简历,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求职意向表达清楚。在简历中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注明,是用人单位能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b)保证良好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充满自信,要相信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一定能胜任要从事的工作。
c)进入人才市场不宜太晚。及时进入,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收集信息,了解情况,掌握到会单位的情况。
d)不必过早交谈。进入人才市场后,最好是先尽快的浏览一遍,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确定几个重点再去交谈。
e)不要带过多的证件原。因为参会人多,用人单位没时间当时验证,而主要是初次面试和看简历。f)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从上面查找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公司,然后直接去其所在场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g)善咨询、问明白。应仔细询问招聘单位的详细情形,包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所有制属性、法人、招聘的内容和目的、用工形式、工作时间、月薪支付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h)听听议论、听听反响。在求职的时候,注意听招聘者向其他职者的介绍是否与你了解的情况一致,听听其他职者的议论,在听取下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i)j)多小心、防受骗。
不要让家长陪同。否则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缺乏独立性”的不良印象。
k)注重举止形象。毕业生要掌握必要的礼仪和谈话技巧,并要适当的“包装”自己。
l)留下必需的资料。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当场签约,还要继续面试或考核,就要留下自荐书、简历等材料。
m)n)
会后两三天内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不能被动等待。签约要谨慎。
第三篇: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问题
目前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刚刚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说,真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其合理的定位与观念的转化,完成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就业的大众化,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承担一些基层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不高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出自身实力不足,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沟通意识、团队精神较差,缺少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因而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招聘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凭、高学历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现象。
二、从高校自身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在扩招竞争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无暇顾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结果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人才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很不合理。由于高校的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严重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致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
(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目前从总体上看,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不少高校专职指导人员不足,更谈不上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另外,就业指导的专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真正的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偶尔开设几次就业讲座或设个就业咨询,或举行就业形势报告等。学生得不到来自学校的更全面、更具体的帮助。
三、全方位多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学校
1.根据市场定专业,实行招就结合从近几年来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于对社会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布局不够合理。当市场上出现了某些抢手的专业,各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的培养周期长,社会需求瞬息万变,学生临毕业时,原来的热门专业则变成了冷门,甚至造成供大于求,造成新的就业难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高校要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做到招就结合。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计划要有预见性。做到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依据市场需要来预测需求专业、需求人才数量,适时调整招生结构。
2.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
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重复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市场调研,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高校要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发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专业。
3.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得到越来多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就业早做准备。
4.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受“名校效应”的影响,实力和名气相对较小的院校毕业生,其选择就业的竞争力显然偏低。但这些院校往往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这些学校必须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主动寻求与用人单位建立包括科研合作、产业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紧密关系,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首先,学校要牢牢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指导思想。主动同用人单位建立以科
研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合作、产业合作、业务合作等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人才绿色通道建设,力求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
其次,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调研回访活动,加强同用人单位的感情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指导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一要了解学生就业后的表现情况;二要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三要听取用人单位方面对学生培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此外,不断强化学校同校友的联系,开拓新的校企合作新渠道并充分利用好校内教职工的资源优势,提倡“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参与就业工作”,鼓励教职工通过自己的关系和渠道向外推荐毕业生。
再次,办好学生就业指导网站,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并在校内建立起就业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达机制,以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同各地人才管理机构建立联系,开拓档案寄存挂靠业务合作,为学生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就业提供可靠的劳动关系保障措施,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5.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知识产业化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之计,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充。高校应邀请更多的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来承担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团队,使学生通过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今后进行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可以给予校内的老师更多的机会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社会错误舆论,要克服追求稳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强调经济收入、忽略发展空间、诚信意识薄弱、好高骛远、相互攀比等这些陈旧的思想,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2.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应该从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发展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努力:
(1)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岗位适应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生要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就业过程本生就是与招聘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学生要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多学习人文课程与心理学,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要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与同学、教师交往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职业品质之一。学生要树立集体荣誉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维护集体利益并为集体目标而奋斗;要学会尊重,多看别人的长处,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的集体。
(三)政府部门
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场的功能完善,政府出资建立免费培训机构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另外对于一些失业的群体要建立失业保障措施包括政府失业生活补贴,保证基本的生活,让他们有重新寻找工作的信心。
2.开拓就业岗位
开拓就业岗位是政府一个重要职责,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还是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就业岗位,一方面争取引进外资,政府部门,在投资环境的改善、政策的扶持方面都应该做到位,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的进入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应该在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做大做强,增加就业岗位。另外鼓励创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政府有可以简化注册程序、提供小额贷款、税收政策优惠、提供创业场所。
第四篇:大学生基层就业评价
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才匮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创业是促进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基层、西部需要大学生用艰苦努力去改变面貌。几年来,党和政府为推动基层、西部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所以今天的基层、今天的西部,是一片蕴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是大学生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青春选择,机遇难得。希望青年朋友们选择基层西部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起点。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是青年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由之路。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许多扎根基层、拼搏奉献的当代青年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只有这样的青春才是永恒的青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同学们、青年朋友们,今天,“五四”先辈的火炬已经传递到大家的手中,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五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各类高级的专家,而且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提高。
特别是目前,我国劳动就业的矛盾之所以比较突出,固然有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原因,但同职业教育不够发达也有密切关系;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成长的劳动力由于缺乏职业能力而不能就业,而许多企事业单位又往往补充不上合格的人员。于是,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迫切的问题。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来解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就更充分地说明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使广大青年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直接的意义。同时,对下岗和失业人员进行的职业培训,也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了条件。
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这类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在广西南宁,一家专门为社会无业、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兼职等职业培训指导的公益性机构——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号召,联合了国内外的高级专家和有成就的学者一起主办了“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那些待业、下岗、想创业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他们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据了解,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经过近10年的无私奉献,先后在广西、福建和海南省培养了100多名成功老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指导了3000多个人每月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帮助了10000多名儿童入学或重返校园学习,为社会做了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