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之社会工作篇——开拓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时间:2019-05-14 15:2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之社会工作篇——开拓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之社会工作篇——开拓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之社会工作篇——开拓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之社会工作篇

——开拓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是现代社会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而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是国家实施社会政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回顾30年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在中央和地方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其主要举措,可以概括为制度建设、调查研究、人才培育、人才使用、组织架构、广泛试点等六个方面。

积极推动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和发展凭借。多年来,民政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有关制度体系建设,在实践中业已形成一些好的做法。

首先是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2003年,上海市率先由民政局和人事局联合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之后,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省市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总结地方探索经验基础上,2006年7月,原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从国家制度层面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了专业技术人才范畴,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初步建立。2008年6月底,首次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考试成功举办,共有13.6万多人报名参加考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其次是推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意见和配套性政策出台。目前,民政部代中央起草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将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征求意见。《社会工作者条例》作为2008年民政部立法计划项目,也已经完成草案建议稿的起草。许多地方如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天津南开区、浙江宁波海曙区等,也组织开展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研究。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在不断完善。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由于民政和社会工作的天然联系,民政部一直致力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2007年以来,民政部着重协助中央有关部门开展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研究论证,并组织开展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研究,制订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分工方案和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组建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组,就10个民政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2008年民政部又发布了有关社会工作发展的31项课题,进一步利用社会力量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研究。同时,民政部专题研究组先后到部分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座谈会、论证会13个,考察部门(区县)26个、社区32个,访谈人员200余人。《社会工作者条例》起草小组对境外41个国家

和地区的社工立法等资料和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大力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民政部为了提高干部的素质,进一步做好中国的社会工作——民政工作,大力搭建教育、培训、信息交流等人才培育平台。首先,大力倡导了社会工作教育,多次提出建立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大学或社会工作学院。1987年9月,民政部特邀了一批著名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北京马甸举行了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进一步确认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1988年民政部还向北京大学资助100万元,开办改革开放后第一个非民政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随后,各级民政院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和课程。1997年经民政部建议,国家对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隶属于社会学学科。其次,围绕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这个主题,民政部集中优势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开拓培训渠道,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系统的培训。从1984年开始,民政部率先在所属院校培训课程中增加了现代社会工作的内容。此后,民政部培训中心和有关省市民政厅局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工作课程培训班。2007年一年,就举办了12期民政干部社会工作培训班、4期试点地区和单位社会工作研讨班,4000多名干部参加了培训;还组织了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宣讲团,为2000多名民政干部职工讲授了社会工作知识。从2007年开始,中组部还每年委托民政部举办两期全国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至今,民政系统举办的社会工作培训已培训人员达20余万之众。1993年以来,民政部先后与境外及香港高校开展中长期项目合作,联合培养了200多位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2004年至今,先后组织10多个出国(境)学习考察团,了解国际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再次,为搞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服务、宣传工作,30年来民政部相继创办了《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教育》、《中国社会导刊·社会工作》、《中国社会报·社会工作周刊》、《社会工作文选》等报刊,建立了社会工作专网,成立了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社会工作宣传中心和40多个社会工作宣传通讯联络站,编辑出版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丛书,为社会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了一个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平台。

全力打造人才使用机制

多年来,民政部一直努力通过“两手抓”在体制内和体制外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载体。

一是在民政领域的有关机构中明确使用社会工作者的有关要求。2001年,民政部批准发布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三个强制性行业标准,2003年,颁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作出规定。2006年,民政部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意见》、民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指出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制度、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做好相关保护工作。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发布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政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人才的岗位比例。

二是鼓励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2005年,民政部发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民发[2005]170号)、《民政部关于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发展的通知》(民

函[2005]679号),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此外,还起草了《关于促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草案),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

努力构建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社会工作人才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奠定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基础,也是社会工作人才与社会之间的重要载体。30年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包括行政管理机构、行业自律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在内的组织架构体系。

行政管理机构。2008年国务院通过的民政部“三定”规定,增加了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职能,在人事司加挂“社会工作司”牌子。

行业自律机构。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并于次年加入了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此外,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区、县级市)也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1994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两个全国性协会和近50个地方性协会在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专业服务机构。随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一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相继建立。这些服务机构绝大部分都是民间性质,成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全面推开试点工作

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必须进行大胆的实践和探索。2003年1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通知》,2007年2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并确定了75个地区和90个单位参与试点。同年12月,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原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的意见》,首批确定了13个地区参与试点,探索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一年多来,各试点地区和单位结合各自实际,成立机构,制订方案,安排经费,集中培训,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为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大量鲜活经验。

通过以上努力,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始迈入全面、快速发展的轨道。

首先,社会工作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优抚安置工作格局、慈善事业发展格局,这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长足发展。从办学规模看,全国已有73所中等职业学校、151所高等职业学院设置了与社会工作相关的14种专业;211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一些高校开始招收社会工作研究方向的硕士;部分省市建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制度,初步形成了大专、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体系。从师资队伍建设看,近20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形成了一大批较为优秀的专业教师。根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

1年的调查,在参与统计的686位教师中,硕士所占比例最大,为39.94%,学士占36.44%,博士占15.89%。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为19.16%,有社会学教育背景的教师为18.98%,两项总和约占40%。从教材建设和科研看,至今全国已发表了大量社会工作方面的教材、专著、论文,积累了大量的社工案例。

再次,社会工作人才资源迅速发展。2007年中组部对我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状况的摸底调查表明,民政领域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从业人员约368万余人(包括44万居民委员会成员和243万村民委员会成员),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分别是:广东省有45.5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0.58%;辽宁省65.8万人,占1.57%;上海市约40万人,占2.46%;湖北省27万人,占0.45%;四川省24万人,占0.28%;山东省69.8万人,占0.77%;广西壮族自治区41万人,占0.85%;河南省44万人,占0.46%。这些人员在长期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很多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资源。就专业人才而言,从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据看,从恢复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以来,全国各高校约计培养出8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0多万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专业学生。而从2004年开始,社会工作类专业本科生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1.1万~1.2万人左右;高职高专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招生规模稳定在1万人左右。另外,上海有7992人取得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资格。2008年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后,还产生了一批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了以社会工作领域相关从业人员为依托、以社会工作人员为基础、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核心的结构。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是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社会工作已步入规范化、职业化的轨道,社会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第二篇: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是相对社会工作提出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专业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民政工作中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低保制度、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减灾防灾等领域的论述内容丰富,要求具体,观点鲜明,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有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践行“民政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落实“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一、抢抓机遇、服务发展,科学谋划社会工作人才试点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发展目标。我市成立了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边学习、边培训、边调研、边总结、边建设队伍、边推进工作”的思路,确定了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加强试点探索、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专业服务和激励保障为抓手的发展模式,明确了3~5年内逐步形成以城乡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基层干部为骨干,以社会志愿者服务为补充,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的大连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格局。

2.积极探索实践,深化试点工作。按照民政部工作要求,我们成功申报了西岗区、沙河口区、市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等4个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010年,市救助站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各试点地区和单位先后完成了事业单位内设社工专门机构、社区社工岗位及考评制度等9个调研课题,文字量达6万多字,探索了社会工作“2+1和3+1”服务组合模式,开发了“特长培养、亲情假日、小手拉大手和微笑宝宝”等20余个服务项目,建立了“心苑、温馨驿站和儿童乐园”等多个社会工作室,制定了《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服务守则》和《社会工作管理基本程序》等制度。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准确传达上级社工人才信息和普及社工专业知识,我市民政系统将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列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积极推进“一校两地”(大连社工学校,市救助站、市福利院社工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完成了8600人次参加的考前培训、普及知识培训和实务督导能力提升培训等,全市有280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已注册社会工作志愿者40余万人,建立志愿者工作站600多个,累计奉献时间约450万小时,为40余万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帮助。目前,我市试点地区和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性质从义务服务向职业服务转变,服务水平从简单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服务种类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夯实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基础

为适应社会工作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在 “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1.8万人;到2020年,达到3.7万人。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社工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需要全面优化。在层次结构上,要形成初、中、高级人才梯次配备;在区域结构上,要逐步改变城市社会人才过剩农村社会人才匮乏的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领域结构上,要形成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全面发展,实现全员覆盖;在年龄结构上,要大力培养年轻社会工作者,改变从业人员年龄总体偏大的现状。

二是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素质。要建立各级各类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教育。促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伦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切实解决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及时、实务分析不全面、职业服务不专业等综合素质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健全社工人才队伍制度。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全面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和能力评价、岗位开发和资源配置、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行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三、立足长远、脚踏实地,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当前,我市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正在满怀激情,全面贯彻国务院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社会工作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国家战略,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以“十二五”人才规划为契机,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努力把大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1.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加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选拔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到社会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充分利用国外和我国香港社工专业教育优质资源,培养我市急需的高层次社工师资力量和实务督导人才。二是加大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力度。将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我市民政系统人才引进范畴,充分利用机关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重点选拔社会工作理论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岗位工作,鼓励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专业社会工作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三是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各级党校、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结合民政系统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建设一批专业培训基地,实现全覆盖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以适应大规模培训社会工作者的需要。

2.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各级党政干部。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读课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培训内容,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着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基层社会工作人员。着重对基层党组织干部,街道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训。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社会工作全员培训。结合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试点单位培训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宣传普及教育,重点利用城乡社区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座谈会和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

3.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工程。一是在事业单位大量设置社工岗位。首先在民政系统公益类事业单位将社会工作岗位作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中社工岗位要逐步达到全部岗位数量的50%~60%。二是在城乡社区探索开发社工岗位。要在城乡社区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人民调解、计划生育、残疾人服务等岗位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并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在公益类社会组织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公益类社会组织设立社工岗位。

第三篇: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社会工作专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服务。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我市开展了相关工作。虽然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特别是在社工专业化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一、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会工作存在整体发展较慢、工作规模小、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不均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1.社工组织结构不清晰。目前,民政、司法、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都在发展社工,但各自独立,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不够。社工发展合力还未形成。与此相应的是,社工认知度不高,专业性不被认可,出现了“内部都知道、外部不清楚”的现象。

2.社工工作力量严重不足。至2021年,全市已持证社工仅24名。社工的数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服务对象比例严重失调,致使社会工作只能在最低程度上满足需求。

3.社工专业程度仍需加强提高。专业社工人员的所学专业大多数和从事工作不对口,没有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技巧的培训,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简单,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待遇较低,难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4.专业社工机构仍缺乏。至目前为止,在民政注册的社工机构为6家,且运营不充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目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体制尚不完善,通过项目招投标形式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资金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社工机构经费来源严重不足。

二、加强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一是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鼓励社工参加学历进修、全国初/中级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考试,通过此类考试的,给予一次性的奖励。二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按照社工的学历、职称、工龄、工作绩效等合理设置工资标准,交纳五险一金,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既满足社工基本生活保障又能调动社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有效地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专兼配合。加强专业社工与社区、社团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公益服务、志愿者资源,实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

2.加强对社工机构的扶持力度。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渠道和专业提升的载体,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政府和社会购买服务提供平台。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营和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自主创业,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二是优化配套机制。政府扶持是发展社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三是完善项目招投标。梳理政府的社会服务工作,以项目合约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逐步实现政府从对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并最终成为公共产品的购买者、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服务质量的监督者。鼓励有关机构设计出符合对象需求的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推动好的项目长期化、持续化发展;优化项目经费核算方法,提高人员费用比例,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3.重视社工思想政治工作。一是科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整体框架。加强党的政策的宣讲和学习,要在社工中形成自觉运用和学习党的政策的良好氛围,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二是要注重业务知识的更新。在注重对社工负责的专业知识的更新的同时,加强对经济、法律、科技、财政等热点问题的学习,使社区工作者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拓展视野、理清思路、创新举措。三是分层次开展教育培训。在培训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到社区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学习社会工作方法和知识;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行家里手到街道授讲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及工作经验,加大专职社工参加相关资格培训的力度,促进社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第四篇:巩固提高 探索推进 进一步推进江西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江西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

社会工作网 时间:

2010-10-11 14:14

2010年3月江西召开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这次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和“全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了2009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点共识。

一、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9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民政部门认真履职、积极探索,在总结推广“万载模式”的同时,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教育培训成效明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

2009年,中组部、民政部在南昌举办了两期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班,期间,民政部李立国副部长两次来赣视察,对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亲自指导,对万载、青云谱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可看、可学、可用”的充分肯定,称“万载模式”“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工作不仅可以在发达地区开展,也可以在欠发达地区开展”。研究班上徐毅厅长亲自授课,介绍我省开展社会工作做法和经验。熊盛文副省长在听取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情况汇报时,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做出了重要批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我省这几年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培育了一批典型,得到了中组部、民政部的肯定。明年要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推广典型经验,积累更多的经验。做好这件工作,需要财政给予支持,也可以借鉴中组部、民政部的办法,对县级分管领导进行培训。”弘强部长和胡幼桃副主席也予以批示和肯定。

省直有关部门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予以大力支持。省委组织部刘三秋副部长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民政部门开展社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批示拨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费5000元,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干教处对社会工作试点、社会工作培训也都给予具体指导和协调。省财政厅已拨付相应资金用于社会工作培训,今年将继续给予支持。省编办给予机构设置的支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社会工作资格水平考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都予以极大支持。在今年政府购买的5万个公益性岗位中,安排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2.67万个,其中就有社会工作岗位。为今年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加大宣传培训,认识普遍提高

开展社会工作培训是促进民政干部职工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的重要途径。去年我们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加深了民政干部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扩大社会工作影响面,社会认识普遍提高。

一是教育培训 卓有成效。为提高民政系统自身对社会工作的认识,2009年由省厅统一组织民政系统研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一书,统一购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系列教材,并统一进行全省民政系统读书测试活动,通过普及型自学和以考促学的方式,使全省民政干部对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专业要求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并自觉运用到民政工作中。青云谱区民政局将社会工作理论学习与民政工作实践相结合,把“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运用到救助工作中,通过帮助低保对象提高劳动技能、恢复社会功能,使服务对象主动脱离低保。各设区市民政局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聘请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对基层民政干部进行社会工作知识培训,九江、宜春、吉安、赣州等设区市去年已组织了1000多人次的基层干部社会工作专题培训。在学习的基础上,各设区市广泛动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职业水平考试。新余市民政局为鼓励市民政系统人员参加考试,对取得社会工作中级和初级证书的人员分别给每人5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在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带动下,据统计,2009年全省1686人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有263人通过。两年来,全省已有5600余人报名参加考试,有878人成为我省首批正式获得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

二是广泛宣传 效果明显。为使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让更多的人们对社会工作有更多的了解,省厅和各试点地区建立了联系宣传网络,适时通过相关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将试点地区的鲜活经验、有效做法及时推广,同时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有关资讯。各试点地区也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社会工作。万载县通过开展“社工节”、“雷锋日”、编唱“社会工作者之歌”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理念,扩大了社会工作影响面。青云谱区开展了优秀高校专业义工表彰活动,树立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激发了一线从业人员做好社会工作的积极性。渝水区通过电视栏目对社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使普通群众开始了解社会工作。铅山县、吉州区、石城县通过设计制作 “社会工作剪影”画册、展板以及多媒体演示,展示试点工作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困难找社工”在试点地区已小有气候。

(三)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具体、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是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条件,是社会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认真贯彻民政部有关政策规定基础上,根据我省社会工作发展情况,出台适合省情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社会工作人才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按照民政部文件精神,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西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实施细则(试行)》和《江西省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目前,全省第一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的登记率达到了82.1%,第二批登记也已开始进行。同时,我们正与有培训资质的各大高校配合加以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社会工作者登记工作、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将有利于社会工作者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者权益,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是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稳步推进。民政事业单位是民政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阵地,是机构社会工作的重要平台。去年,我们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文件,要求民政事业单位原则上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各设区市民政部门以此为契机,结合机构改革和试点工作的推进,在全省各级民政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共开发设置社工岗位661个。

三是社会工作组织网络逐步建立。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聚集人才的平台和推进工作的保证。省厅在机构改革中,已争取在人事处加挂了社会工作处的牌子,明确了工作职能。新余市渝水区成立社会工作办公室,挂靠区民政局,核定3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在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的同时,加强了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发展。江西师大在青云谱区成立了首家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始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尝试。去年全省80%的设区市成立了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正在逐步完善。

(四)发挥各方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结构中,社会职能比较合理的分工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需要非政府组织承担。特别是在我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专业人才短缺的省份开展社会工作,发挥高校、协会作用是推进我省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政校合作,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政校合作是我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在试点探索时期,我省就率先提出了“1+3”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成功打造了“万载模式”。去年,政校合作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和丰富。江西师范大学已率先在青云谱区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江西财经大学与渝水区合作,企业社会工作成果得到民政部好评,省民政厅与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将社会工作介入大余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这两所高校正在筹备开办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第二批试点县(市、区)在试点工作中,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取得了双赢的工作效果。截至去年,全省各高校已在万载县、青云谱区、渝水区、吉州区、袁州区等10几个试点地区建立了近50个社会工作实习基地,有近500名师生参与了全省试点地区的社会工作。

二是政社合作,发挥社会化服务优势。社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最终道路,社会工作协会建立是我省迈出社会工作社会化的第一步。省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2007年,现拥有270家会员单位和1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三年来,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承担了社会工作课题调研、社会工作培训、社会工作项目承接等多项工作职责。得到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高度评价,任根水副会长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年会上作典型发言。协会工作同志都是花甲老人,但他们发挥智囊团的优势,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多方征求意见,起草了《江西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实施细则(试行)》,经厅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实施。还参与了对《江西省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的起草和修改。在承担具体的登记管理工作中,他们多方探求、不断完善操作程序,克服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的困难,圆满完成首批登记任务。今年,省社会工作协会将为社会工作者的登记、继续教育、培训交流等行业管理工作,尝试用购买服务方式运作,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化建设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五)注重总结提炼,试点富有成效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推进、要发展需要艰苦探索与实践,更需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形成管用有效的办法、模式。以优良成果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全面开展是我省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做法之一。去年,我们继续推行使用这一做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规模上由点到面。我省试点地区正由第一批试点的万载县、青云谱区2个县(区)扩展到第二批遍布全省各地的54个县(市、区)和单位。各试点县(市、区)同志工作热情高涨,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区域特色,积极探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以点带面、条块结合的发展态势。

二是区域上由农村到城市。2009年,在巩固和推广“万载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在青云谱区、渝水区以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试点,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青云谱区在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创造的以社区社会工作室为平台,以社区干部社工化为目标,以社会工作实务为抓手”的“三社”工作格局和以“社工、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三者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等经验得到与会同志的肯定。新余市渝水区探索形成的“专业机关抓管理,专业社团建组织,专业人员办实务”和“1+1+2”的工作模式,受到民政部及有关领导的肯定。万载县和青云谱区被命名为全国、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县(市、区)。全省其他城市如吉州区、庐山区、丰城市等也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做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三是服务领域上由民政一家到多个职能部门。在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初期,我们主要立足民政、面向社区,以民政自身的成效为示范,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2009年,我们将社会工作的触角推向教育、医疗、卫生、司法、军队、企业、工、青、妇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探索了社会工作在多个部门和行业的介入模式。随着试点的不断深入,我们将视野延伸到农村发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社区发展、农民工就业、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从传统的特殊群体、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群体扩大到全体普通公民,强化了社会工作在社会中的服务功能。去年,赣州市大余县遭遇特大洪灾,省厅、赣州市民政局联合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师生,赴大余参与灾后重建工作,配合基层灾害救助部门,安排灾民基本生活,为灾民提供心理抚慰等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有效缓解了灾民与当地乡镇干部的关系,维持了正常的社会持续。这是社会工作介入洪涝灾后重建的首例,被《中国社会报》报道。万载县在消防大队建立社会工作室,探索了社会工作介入优抚领域的途径,在服务部队官兵,促进军民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认识上有待提高,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二是专业特性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思路

2010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继续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巩固提高与探索推进相结合,继续深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环境,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一)全力抓好中央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的重要时机,根据民政部的任务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意见》要求,分解落实方案,做好政策配套、衔接和贯彻工作,及时出台适合省情的实施意见,并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围绕《意见》,继续贯彻落实好《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等四个文件。紧紧抓住培养、评价、激励、使用四个环节,强化措施,落实行动,按照“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原则,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贯彻落实《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做好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扎实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县(市、区)和单位的试点工作。作为全国、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地区的万载县和青云谱区要进一步夯实基础,不断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全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当好排头兵,做好示范。第二批试点地区和单位要加大力度,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在学习示范县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创造性地开展试点工作。要建立一批管用有效的制度,要开发设置一批实用的岗位,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人才,围绕民政工作作出一批有特色的实务。特别要在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先行先试,有所作为。在养老服务、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残疾人社会工作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建设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做好全国试点示范的申报工作和省试点示范创建的评选和指导工作,通过示范激励带动全省的试点工作深入推进。

(三)着力建立“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培育机制。机构社会工作是城乡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是机构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着力推进公办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是我们今年着力探索的一项新机制。要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利用民政部门优势,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要鼓励已登记注册、有资质的社会工作者依托专业优势创办民办社工机构,引导吸纳专业社工和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到民办社工机构就业。同时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协会在社会工作人才管理、培养等方面进行行业管理的作用。

二是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已是社会管理的一项新机制,是社会工作推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加强,民政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服务领域越来越宽,服务对象越来越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形成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的格局。各地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争取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出台专门政策措施,以项目招标、购买岗位、委托等多种方式,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制。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

三是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督导机制。针对目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专业性有待提升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工作督导机制,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效果。各地可积极探索尝试,从已登记的社会工作师中,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中,选拔、培育、培养我省第一批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督导员,指导督导我省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一是开展普及培训。要根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民政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有效培训。要注重普及知识型的培训,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在全省民政系统继续开展学习社会工作经典教材活动。要注重对试点地区、单位干部职工的培训,在掌握社工理念和专业方法上下功夫,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等形式,不断提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省厅今年将协同省委组织部,选调各试点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各地也要借此机会,争取领导对这项工作予以更多的重视与支持。二是继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已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人员实行登记管理,并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水平,促使其向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者转变。三是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有效地发挥现有宣传阵地的作用,改进宣传方式,健全宣传机制,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宣传一批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以此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工作者秉承的职业道德、专业伦理、“助人自助”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追求,让人们更多地理解、支持、尊重社会工作人才,努力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江西《社会工作》杂志的宣传作用。

三、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启的一年,是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江西务必抓住开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的良好机遇。

第一,要紧紧抓住贯彻中央《意见》和《规划纲要》的重要机遇。今年将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央即将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它将从政策层面上缓解试点工作以来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对推进今后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待《意见》出台后,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情况,抓紧制定我省具体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完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框架,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编制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已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到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同等地位纳入我国人才发展大局,对未来五年和十一年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硬性指标。省里正在征求省厅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各地市也要抓住机遇,及时跟进,结合实际,列入规划,确保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要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发展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涉及区域宽广,涉及人口众多,涉及项目资金量大,将得到国家特殊的政策支持。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也将由于环境的变化、关系的改变、利益的调整而不断产生。这正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独特作用。我们将可以通过战略区域的优惠政策,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先行先试,积极建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搭好架子,铺好路子,定好位子。同时,立足于民政工作的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慈善事业等工作开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并及时扩展到需要服务的其他领域和人群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专业特长,宣传倡导、组织动员的专业优势,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的专业特色,一句话,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服务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有所作为。

第三,要紧紧抓住全省编制“十二五规划”和县乡机构改革的发展机遇。编制和落实“十二五”规划,是今年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各设区市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抓紧制定本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今后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抓住正在进行的县乡机构改革、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工作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提供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岗位、开发岗位、设置岗位,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发展着的社会工作提供人才保证。同志们,今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但前景光明、大有希望,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本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伦理,价值追求,忠实履行“助人自助”宗旨,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省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江西省民政厅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黄明霞)

第五篇: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来源: 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网站 时间:

2006-12-12 14:2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加快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这次会议参加人员广泛,安排内容丰富,既是一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普及会和实践情况的交流会,也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动员会、部署会。刚才,学举部长就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民政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以及民政系统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等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已经具备

在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为维护社会稳定,大都制定实施一些社会福利和救助政策,以安抚百姓、维持秩序;民间则通过家族和邻里、亲友互助,帮助贫弱者缓解困难、度过难关。这些,可称为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现象和传统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的社会工作主要作用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残障康复和群众工作等领域,主体是政府机关和所有单位,以行政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工业化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数量十分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在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社会工程师”。在我国,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起步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与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相连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曾精辟地指出:“民政工作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立足民政实际,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专业教育方面,1987年9月,民政部邀请国内知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论证会,为全面创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做了舆论准备。1988年,民政部资助北京大学设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随后,各级民政院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和课程。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部分省市建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制度,初步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体系,每年毕业学生近万人。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各级党政机关、社区和社会福利机构,优化了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提升了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在职业培训方面,民政部从1984年起,就率先在所属院校培训课程中增加了现代社会工作的内容。1993年后,民政部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中长期项目合作,联合培养了数百名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1996年至今,民政系统组织了大量各类社会工作培训班,接受培训的人数达十几万。通过脱产培训、在职学习、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理论界和实务工作领域的骨干力量。

(二)搭建社会工作载体和平台,为社工人才施展才能创造了条件。民政部门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民政范围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艾滋孤儿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救助,减灾救灾,慈善捐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地名公共服务、殡葬服务等,都是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领域。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9.5万多家,社区7.99万个,民间组织32万多个,这些机构和组织为社会工作人才应用专业知识、实践专业理念积极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民政部门在近年来出台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以及陆续发布实施的近百项民政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提出了要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规范优质社会服务的要求,为广泛使用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了政策依据,起到了促进作用。近期,民政部还对民政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下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打下了基础。

(三)推动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规范和组织保证,是民政部门长期研究、实践和协调取得的制度成果。民政部于2003年初向各省市民政厅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通知》,倡导有条件的省市积极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制度试点工作。2003年,上海市率先由民政局和人事局联合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同年,江苏省建立了社会工作者水平等级考试制度,浙江省建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北京、天津、福建、重庆、广州、深圳、宁波、包头等省市也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所有这些,都为在全国建立和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今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适用范围、职业性质、职业水平级别、考试组织实施等方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做了规定。这两个文件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制度上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了专业技术人才范畴,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为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深入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做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确定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明确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要求,采取了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重大举措。当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党的共识和时代的主旋律,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向往和谐、追求和谐、呼唤和谐、共建和谐的局面正在形成,为社会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了专门论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制度措施提出了原则性意见和要求,把社会工作人才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依靠力量,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纳入了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国务院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对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做了具体部署,明确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提高民政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不仅进一步确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在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体系中的职业地位,而且为今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和强大动力。

(三)民政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民政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社会救助由单项制度探索实践、点上突破向着整体制度框架建立完善、全面推进的方向发展;优抚安置由制定完善落实政策向着深化改革与建立保障机制的目标前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朝着适度“普惠型”拓展;社区建设由城市向广大农村延伸;民间组织由注重登记把关转向登记与管理并重,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继续朝着依法行政、文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的方向推进。民政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工作人才参与民政范围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广阔舞台。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初步成效,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一)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量不足。截止2005年底,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有45.3万。而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2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500多万,残疾人口8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还有老年人口1.43亿,常年受灾人口1个多亿。仅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我国香港地区仅注册的社会工作者就占总人口1.7‰。因此,在民政系统培养壮大社会工作人才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体上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缓慢的普遍原因。目前,尽管民政系统培养或引进了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对灾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孤儿的心理疏导,目前比较缺乏;相对于蓬勃开展的社区建设,相应的服务措施也比较滞后;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直接对老年人陪护、照料提出了大量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来舒缓并逐步解决。

(三)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一系列体制性障碍。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创新社会福利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教育体制、财政投入体制、就业和人事管理体制等一系列体制,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套,整体推进。近几年,我国社会工作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等,使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遇到很大困难,大多数毕业生改从他业,一些进入社区或福利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因此,不仅要改进教育培养方式,还要深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才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和施展才能的空间,才能顺利推进民政系统乃至全社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民政范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民政范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主旨,以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为重点,以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为手段,全面推进民政范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与民政事业发展相协调的初、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梯次结构,形成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灾民、流浪乞讨人员、以及社区、社团、婚姻和家庭等各类群体机构的人才分布格局。到“十一五”期末,民政系统要争取培养近千名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近万名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近十万名初级社会工作人才;要对所有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明显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要在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精神病人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养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军休所,婚姻登记、康复、殡仪服务机构等所有民政范围服务类机构,以及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力度。人才培养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要抓紧开展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现状的调研,协助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要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大力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加强培训教材建设,尽快组织编写出一套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实际的专业培训教材。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进修深造、出国培训、交流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民政系统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好、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在民政系统建立若干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和继续教育基地,加强软硬件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同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项目合作。其次,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加快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大力加强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民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科学设置社会工作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培养标准,加强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合作,努力提高民政系统职业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效果。总之,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民政系统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提高社会工作人才评价的质量。人才评价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当前,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贯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全面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首先要精心组织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目前部里成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正在组织专家编写考试大纲、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会同人事部一道积极协调财政部、发改委出台职业水平考试的收费许可和收费标准文件;与人事部共同研究确定考试报名条件、考试组织实施机构、考试报名程序、考试时间地点等具体考务工作。其次要研究制定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社会工作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社会工作者考核评估办法、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体系。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与当地人事部门一道积极协调地方财政、物价部门出台职业水平考试收费标准的地方性文件,落实本地区的有关考务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做好系统内人员参加考试的组织发动工作和其他社会人员参加考试的宣传引导工作,做好考前辅导培训,确保首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的顺利举行。

第三,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拓宽社会工作人才的就业范围。人才使用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岗位设置是社会工作人才使用的前提。广泛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根据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尽快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事业单位中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调研,深入研究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此基础上,民政部将会同人事部制定民政服务类事业单位和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政策文件,指导地方民政部门在这些领域做好社工岗位开发设置工作。同时,要促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从我国发展实践看,由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承担具体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要积极研究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特点,抓紧制定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以及政府培育扶持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吸纳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地方民政部门要根据部里制定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地方人事部门的支持下提出本地区民政服务类事业单位、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方案,搞好本地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

第四,建立有效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工作人才的创造活力。人才激励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社会工作人才激励的重点是在实施和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中,规范社会工作者属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和保险待遇,并使其在发挥作用中逐步提高社会地位、职业威望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人员,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做好“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对于在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从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要适应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点,研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体制和合理的薪酬指导标准。

根据《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要研究制订《社会工作者条例》,维护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建立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联动机制,逐步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共同服务社会的运行体系。

四、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推进民政范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宏大,任务艰巨,使命神圣。作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民政系统一定要抓住机遇,迅速行动,采取有力的工作措施。

第一,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在我国,人们对社会工作还比较陌生,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也比较薄弱,社会知晓度、认同度普遍较低,因此,普及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央已将社会工作列入明年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计划。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也对民政系统加大社会工作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抓紧做出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加大学习宣传工作的力度。要采取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专家讲座、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论述,认真领会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具体部署,把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要求上来。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注意发现宣传优秀社会工作者的典型事迹,使人们逐步了解社会工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感人的精神力量、科学的职业规范和丰富的专业内涵,不断认识、理解、尊重、接纳社会工作者,努力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新局面,为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加强政策理论研究。政策理论研究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央有关部门已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列入明年的工作重点。部里也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列入明年的工作重点和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各地也要按照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部署,着力开展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包括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对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规律,民政服务类事业单位、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岗位设置,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培训、使用和激励,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政府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等。各级民政部门要围绕这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研究力量,聚智聚力,形成强大的理论研究合力,力求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理论依据。

第三,积极开展示范活动。社会工作对民政系统而言虽然不是全新的工作,但要按照新的要求、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加以推进,确实需要典型引领,为此,部里决定采取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类实施、积极推进的原则,制定下发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活动的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一方面,环境较好、条件具备的发达省市要根据中央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组织部门的具体部署,协调人事、教育、司法、卫生以及工青妇等相关部门统一谋划,整体布局,进行综合试点。另一方面,全国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厅局长会议精神,优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进行系统试点。各地要提前着手,做好准备,尽快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具体工作方案。要通过开展试点活动,努力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四,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承担。为此,部里成立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部领导任组长,各司局和有关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事教育司。同时,从有关业务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抽调部分既熟悉社会工作、又精通民政业务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办公室,专门负责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也要抓紧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内外协调,共同研究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要指定专门机构,抽调精干力量,承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这方面,上海市的经验值得借鉴。2003年,上海市民政局通过积极争取,成立了面向全市的职业社会工作处。各地要抓住机遇、主动汇报、积极协调,争取机构编制,统筹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资金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落实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大规模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活动,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研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在内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等等,都需要资金保障。我们要抓住国家大力推行公共财政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目前,部里已与财政部进行了沟通,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中央预算。地方民政部门也要加大争取力度,切实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问题。

同志们,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职责光荣。我们要齐心协力,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积极投身到这项重大人才制度的实施中,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要求,全面提升民政工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之社会工作篇——开拓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之社会工作篇——开拓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