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容四季特点的成语
形容四季特点的成语
春:
春意盎然 阳春三月 春回大地 春山如笑 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意盎然 万紫千红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桃李争妍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草长莺飞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绿肥红瘦 春风骀荡 春风送暖 万象更新 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万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 春意阑珊 桃花流水 夏: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烈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铄石流金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汗流浃背
秋:
秋风送爽 秋色宜人 秋高气爽 雁过留声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冬:
雪兆丰年 寒冬腊月 三九严寒 滴水成冰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千里冰封 寒风凛冽 冰天雪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皑皑白雪 冰封大地 瑞雪纷飞 万里雪飘1
第二篇:形容四季景象的成语
1.形容春天的成语:
(1)风和日丽
(2)草长莺飞
(3)春光明媚
(4)春寒料峭(5)春暖花开
(6)春色满园
(7)春色恼人
(8)春意盎然
(9)花香鸟语
(10)惠风和畅
(11)流水桃花
(12)莺歌燕舞(13)桃红柳绿
(14)姹紫嫣红
2.形容夏天的成语:
(1)火伞高张
(2)赤日炎炎
(3)炎天暑月
(4)赤时当空(5)骄阳似火
(6)暑气蒸人
(7)燋金烁石
3.形容秋天的成语:
(1)西风落叶
(2)桐叶知秋
(3)天高气爽
(4)秋高气爽(5)金风飒飒
(6)江枫渔火
(7)林寒涧肃
(8)秋风萧瑟
4.形容冬天的成语:
(1)橙黄橘绿
(2)白雪皑皑
(3)冰天雪地
(4)风号雪舞
(5)风雪交加
(6)固阴护寒
(7)寒气逼人
(8)千里冰封
(9)朔风凛冽
(10)天寒地冻
(11)雪虐风饕
(12)冰冻三尺 形容四季景象的成语 容“春”的: 乍寒乍暖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乍:忽然。乍暖还寒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例“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草长莺飞
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莺:黄鹂。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莺飞草长
形容明媚的春景。例:“莺飞草长谁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 春光漏泄
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例:“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也作:漏泄春光,漏泄春光 春光明媚
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鲜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鲜妍悦目。例:“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又例:“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
[辩析]“春光明媚”重在“明媚”,多形容春景美丽;“春暖花开”则重在“花开”,多形容春景宜人。春暖花开
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纷纷绽放。现也比喻大好时机。例:“后又杂植四方所贡奇花异木于其中,每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赏晏。”
亦作:春暖花香。例:“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 春寒料峭 形容初春的寒冷。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例:“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作:料峭春寒 春色撩人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撩:撩拔,挑逗、招惹。例:“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春色满园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亦作:满园春色 春色恼人
春日美好的景色,反惹人烦恼。例:“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意盎然
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春意阑珊
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指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又例:“柳飞绵花瓢瓣,又一番春意阑珊。” 亦作:春事阑珊 春回大地
1)春色降临到广阔的大地。如:“四月,春回大地,万紫千红”。
2)也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如:“落实政策同欢庆,春回大地喜安居”。亦作:大地春回,大地回春 花香鸟语
花儿散发着清香,鸟儿在欢唱。形容动人的春天景象。例:“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又例:“春天一到,公园里花香鸟语,充满了生机。”
亦作:鸟语花香 惠风和畅
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桃花流水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例:“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亦作:流水桃花。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景如微笑般明媚动人。语本宋·郭熙·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燕语莺啼
燕子喃语,黄鹂歌唱。形容春光明媚。莺:黄鹂。例“绿树春深,燕语莺啼声断续,蕙风飘荡入芳丛。”又例“燕语莺啼,和风迟曰,郊外踏青,禁烟寒食。” 亦作:莺啼燕语。例“见百花盛开,莺啼燕语,触景伤情。” 燕舞莺歌
燕子飞舞,黄莺歌唱。形容春光明媚。同“燕舞莺啼”。例:“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
亦作:莺吟燕舞。例:“日丽风和熏协气,莺吟燕舞皆欢意。” 亦作:燕舞莺啼。例:“此时正值暮春天气,只见一路上有的是红桃绿柳,燕舞莺啼。” 莺歌燕舞
同“燕舞莺歌”。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例:“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形容“夏”的: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像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亦作骄阳似火 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近义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近义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亦作铄石流金烁石流金烁玉流金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水浒》二十七回)
五黄六月--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浮瓜沉李--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亦作浮瓜避暑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形容“秋”的: 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风萧萧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秋风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瑟瑟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缩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金风飒飒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同义金风送爽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秋月春风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同义天高气清天高气爽 天高气清天高气爽天高云淡
天高:天空高远广大。天气清朗,多用於秋天。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秋高气和
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秋高马肥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例:”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马肥,被罽捆货而至。“(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桂子飘香
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霜天红叶
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霜天:严寒的天气。秋阳杲杲
盛暑炙热的太阳。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
秋阳:秋天的太阳。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丹枫迎秋
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唐·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红衰翠减 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秋行夏令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林寒涧肃
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一叶知秋
1)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2)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例:”叶落知秋,举一明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同义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报秋叶落知秋落叶知秋 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西风落叶
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语本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形容”冬“的: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光亮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冰天雪地
形容气候严寒,冰雪漫天盖地。如:北极地方,整年都是冰天雪地。同义成语:冰天雪窖、雪窖冰天 滴水成冰
滴下的水很快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如: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亦作:滴水成冻。风雪交加
风和雪同时袭来。六出纷飞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纷飞:散乱到处飞。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千里冰封
冰封:被冰雪覆盖。如:东北的严冬,千里冰封。朔风凛冽
朔风:北方吹来的寒风。凛冽:寒冷刺骨。另见:寒气凛冽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刮风,又下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亦作:饕风虐雪 冰雪严寒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寒冬腊月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林寒涧肃
寒:寒冷。肃:肃杀。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冰天雪窖
形容极为寒冷。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瑞雪兆丰年
瑞:吉利的。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亦作:雪兆丰年 形容”四季"的:
春花秋实春秋冬夏四季如春春花秋月
第三篇:形容关于冬天成语
寒风,像千万把钢锥,直往我骨缝儿里钻,冻得我直打哆嗦。下面是小编整理形容关于冬天成语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天凝地闭:天地都凝固冻结了。形容冬天非常寒冷情景。
3、斗霜傲雪:形容在严酷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4、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
5、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6、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7、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8、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9、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10、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荒淫生活。
11、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12、寒风刺骨: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风似乎能吹进人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多用来形容恶劣寒冷天气。
13、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人。亦作“头脑冬烘”。
14、兵不雪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15、白雪皑皑:皑皑:洁白光亮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积雪银光耀眼。
16、千里冰封:冰封:被冰雪覆盖。
17、雪兆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预兆。
18、雪鬓霜鬟:白发像雪和霜一样。借指老年人。
19、眠霜卧雪: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
20、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21、傲雪欺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22、雪操冰心: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23、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24、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25、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6、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27、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刮风,又下雪。指狂暴肆虐风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28、鸿飞雪爪:用以指世事变易。
29、雪碗冰瓯:瓯,盆碗之类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30、白雪难和:比喻高深不通俗艺术。
31、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32、凄风苦雨:凄风:寒冷风;苦雨:久下成灾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33、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气氛和情调。
34、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万里雪飘”中“万里”一起使用。辽阔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35、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36、粉妆玉砌:用白色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37、寒风凛冽:冽,寒冷。寒风凛冽,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38、啼饥号寒: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悲惨生活。
39、餐风茹雪:形容野外生活艰苦。
40、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寒冷。
41、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42、冰封雪盖: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四周被冰雪覆盖,地面上都结成冰了,头顶上还下着雪。
43、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艰难困苦生活和斗争。
44、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45、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寒冷景象。
46、风雨凄凄: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47、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48、凛如霜雪: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49、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50、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光和白雪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51、雪里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帮助。
52、朔风凛冽:相当于寒风凛冽。形容冬天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53、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知识分子。
54、风刀霜剑: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环境。
55、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56、天寒地坼:坼,裂开。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
57、尤云殢雪: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第四篇:关于成语特点和来源
成语解释
解释
基本解释
[idiom;set phrase]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组成
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的特征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3]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1、特点:
结构的稳固性,不可改动,如:背信弃义、移风易俗。意义的整体性,并非字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特定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如:胸有成竹、三人成虎、水中捞月、快马加鞭、得寸进尺、斩草除根、下落不明、口耳相传、心如刀割、不义之财。
形式的整齐性,多为四字格。2.来源
古代神话寓言,如: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山海经、开天辟地、夸父(山海经)追日、女娲补天、叶公好龙、愚公移山《列子·汤问》、朝三暮
四、黔驴技穷、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破镜重圆、请君入瓮、闻鸡起舞、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曲高和寡、举案齐眉、东山再起、败军之将、韩信将兵。
古代典籍、诗文,如: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切磋琢磨《诗经·卫风》、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洋洋大观《庄子·天地》。
群众的口头语言,如: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敝帚自珍《典论·论文》、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一干二净、三长两短、拐弯抹角、分秒必争、爱财如命、安家落户、白纸黑字、百年大计、人山人海、指手画脚、直来直去、大男大女。
第五篇:成语的特点
答:成语本来是人民大众口头上或古人今人的著作中使用的语言材料。成语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言简意赅
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真正具有言简意赅(完备)的优点。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例如
(A)色厉内荏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
(B)众口难调意思是吃饭的人多了,饭菜的味道就很难使所有的人都满意。比喻作一件事情,不容易使各方面都没有意见。
这类成语,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像用成语那样的意思丰富(2)形象具体
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成语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举几种常见的例:
(A)比喻法。借某一种情况说明另一种情况。例如:
中流砥柱
这个成语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黄河中流的砥柱山。”砥柱是在黄河中流的一座山,黄河的水日日夜夜汹涌澎湃地冲击它,可是千百年来,依然屹立在那里。因此人们就用“中流砥柱”这四个字作为成语,比喻那些意志坚强,在大风大浪里经得起考验,毫不动摇,能起支柱作用的人。
如影随形
无论什么物体的影子,一分一秒也离不开那个形体。因此,人们就用“如影随形”这个成语,比喻两个人或两件事物关系的密切。
牛鬼蛇神
牛鬼和蛇神都是可憎恶的妖魔、鬼怪。因此,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极坏的人。
水中捞月
映在水里边的月亮只是一个影子。到水里去捞月亮,当然是永远捞不到手的。因此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做那些白费气力,枉费心机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情。
以上这几个成语,都不是直接用它的字面上的本意,而是用它那比喻的意思,都是属于修辞上的比喻法。
(B)讽喻法。假造一个故事,用来讽刺或者教育劝诫别的人。例如: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寻找野兽吃,遇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怎么敢吃我!老天爷派我做百兽之王,现在你吃我,就是抗拒天命!你如果认为我说谎话,那么我在你前边走,你跟着我,看看野兽们见了我有没有敢不立刻跑开的?”老虎同意了,于是就和狐狸一块儿走,野兽看见老虎,吓得就跑。老虎不知道野兽是怕他,还以为真怕狐狸才跑呢,后来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讽喻那些凭借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的人。
(C)对偶法。把两个有某些类似之点的词组,互相对照,组织在一块儿,形成语法上的并列结构。例如:
车水马龙
这个成语是用“车水”和马龙“两个词组构成的,”车水“和”马龙“对偶。这里说的是”车“和”马“:车怎样呢?车象流水那样接连不断地飞驰。马怎样呢?马象龙那样活跃地奔跑。用这句成语来形容大街上人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
良师益友
这个成语是用”良师“和”益友“两个词组构成的。”良师“和”益友“对偶。这说道德学问很好的老师,于我有益的朋友都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此外象”灯红酒绿“"忍气吞声”“横征暴敛”“耳闻目睹”等等,也都是用对偶法构成的。这类成语的前后两个词组所表示的意思都是类似的,而不是相反的。
(D)映衬法把相反的两件事互相对照。例如:
地旷人稀
旷是广阔的意思,按一般情况来说,土地的面积大,那么土地上居住的人就多。可是有些地方,尽管土地面积大,而人口并不稠密,这就是“地旷人稀”。“地旷”跟“人稀”两件事是不协调的,而是相反的。这个成语就是用这两种情况的互相映衬组织起来的。
阳奉阴违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面听从,暗地里却又另搞一套。“阳”是表面,“阴”是里面。“风”是遵从,“违”是违背。“阳奉”跟“阴违”恰恰相反,恰恰是互相对照的。
此外,“口是心非”“曲高和寡”等等,也都是用这种修辞法。“映衬法”跟“对偶法”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对偶法的前后两个词组所表示的意义彼此有类似之点,有相同之处;映衬法前后两个词组所表示的意义彼此相反,对比鲜明。
(E)夸张法
把事物加以夸张,说得远远超出客观事实。例如:
体无完肤
这个成语是形容人体受伤很严重,身上已经没有一点完好的皮
由于成语有以上各种优点,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是非常需要的。这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不过也不能在文章中故意地多用成语,堆砌成语,以显自己的渊博,那样就可能把文章写得不文不白,不伦不类,矫揉造作,画蛇添足。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