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禁毒控烟预防教育工作预案
XXXX学校
禁毒控烟预防教育工作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让学生认清毒品危害,增强抵御毒品免疫力,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为广大师生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制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禁毒法》、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治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及省、市教育局、禁毒办《关于开展中小学生预防毒品教育的通知》,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与控制吸烟的措施,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XXXX学校禁毒控烟工作。
四、指导思想
XXXX学校的禁毒控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实际,以禁毒工作为重点,大力开展控制吸烟活动,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性,使全校师生认识毒品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提高广大师生禁毒控烟的自觉性。
五、主要目标
(一)禁毒与预防艾滋病宣传和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在师生中得到普及,防毒、拒毒、拒烟意识明显增强。
(二)禁毒控烟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的禁毒控烟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全校师生无吸毒人员,吸烟率控制在5%以内,争取零吸烟率。
(四)无制毒、贩毒现象。
(五)基本掌握吸烟人群,做到有效控制。
六、主要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学校禁毒控烟预防教育网络
1、健全、完善学校禁毒控烟教育的领导、组织工作机构。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本校禁毒控烟教育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部署本学期禁毒控烟教育工作的新任务。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禁毒控烟预防教育教材和最新的相关信息资料。
2、高度重视学生的毒品预防和控烟教育工作,把对学生的毒品预防控烟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确定学校主要领导负责,政教处具体落实措施,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组织开展禁毒控烟预防教育。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安排一课时的禁毒控烟预防教育课或活动,通过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确保在校所有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都能接受到比较系统的毒品预防和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确保在校生充分认识毒品和吸烟危害,增强防毒拒毒控烟能力。
3、加强对学生涉毒预防和监控。要把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教育与预防相结合。
4、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开展禁毒控烟的宣传教育,提
高师生的禁毒控烟认识,培养师生不粘毒品、不吸烟的好习惯,增强师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利用政治学习及教研活动,开展教职工的禁毒控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禁毒控烟能力。
5、精心组织“世界无烟日”和“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和“国际禁毒日”教育契机,通过观看禁毒控烟展览、禁毒控烟影视片等形式,结合班团队活动,在每年的“5.31”世界无烟日和“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禁毒控烟意识。开展“六个一”活动:①读一本禁毒控烟书籍;②观看一部禁毒(或控烟)专题教育片;③开辟一期内容丰富的禁毒控烟黑板报;④举办一次“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吸烟有害健康”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⑤开展一次禁毒拒毒拒烟宣誓签名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⑥每名学生在家里开展一次“不让毒品和香烟进我家”的宣传活动。
6、加强培训工作。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对禁毒控烟工作的认识,学校对班主任要每学期培训一次,一是明确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禁毒控烟活动,二是提高班主任对禁毒控烟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7、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禁毒控烟网络,学校要在净化学校环境的同时,将禁毒控烟活动逐步延伸到家庭、社会。
(1)学生和家长互相监督。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禁毒控烟的进展情况,并向家长宣传毒品和吸烟的危害,并与家长签订禁毒控烟协议书,要求家长不吸毒、不当着孩子的面吸烟,及早戒烟,教育孩子不吸毒、不吸烟,卡住学生买烟经济来源。
(3)健全学校回访教育制度。学校在学校家访制度基础上,要有机地将易染毒易吸烟的学生家庭情况调查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并适时、适度地向学生家长开展禁毒宣传。
(4)呼唤社会监督。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学校是禁毒控烟的场所。商店不能将香烟卖给学生。共同为学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健全学校禁毒控烟预防教育工作制度
1、建立禁毒控烟教育学年度报告制度。学校在每学年开学初总结上学年禁毒控烟教育情况,制订新的工作计划并向所在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报告。
2、建立健全学生涉毒监控报告制度。学校发现学生涉毒现象,必须立即报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禁毒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涉毒隐瞒不报或有意迟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吸毒教师或学生,学校应主动与禁毒部门和家长联系,协助做好戒毒工作。
3、建立定期考核督查制度。要结合学校考核工作安排,将禁毒控烟教育考核列入学校考核内容,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罚。
七、禁毒控烟禁示性规定
1、严禁学生在校内外任何场所吸毒吸烟。
2、严禁教师在教室、会议室等公共场合吸烟。
3、要求吸烟的教师尽早戒烟。
4、不给客人敬烟,不劝烟,客人递烟蜿蜒谢绝。
5、摆放禁烟标志,不设烟具。
八、禁毒控烟奖罚措施
1、严禁学生在校内任何地方吸毒吸烟,若发现学生吸毒,立即上报学校禁毒控烟领导小组,再由学校上报教育局
相关部门和辖区派出所;吸烟一次者,在班上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扣除相应的德育考核分,并扣班级的“争文明、创优秀”量化考核分。吸烟两次者,在全校进行通报批评,吸烟三次以上者,给予学校纪律处分。
2、教师在规定的禁烟场合吸烟,扣除当月师德奖。对多次违反者,在教职工大会上通报批评。
3、把禁毒控烟与评优创先结合起来,把禁毒控烟活动与班级考核和班主任考核结合起来,并实行禁毒“一票否决制”。
4、对不吸烟的老师在结构工资中给予奖励。
九、签订禁毒禁烟协议书
与平常偶尔吸烟教师签订“禁烟协议书”,如有违犯,按照第八条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XXXX年X月
第二篇:禁毒控烟制度
XXXX学校
禁 毒 控 烟 制 度
一、不允许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吸烟(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实验室、洗手间、走廊、楼梯间、门卫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如要吸烟,只能在指定地点的吸烟区吸烟,注意消防安全。
二、办公室及会议室内不允许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三、学校所属区域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
四、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控烟工作,做到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客人递烟,做到婉言谢绝。
五、学校医务室加强对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要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并倡导学生规劝家长戒烟。家长来校参加任何活动,均不得吸烟。
六、建立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对控烟表现好(包括监督、劝阻、宣传、戒烟)的处室和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违反制度的给予一定处罚。
第三篇:控烟教育
控烟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知抽烟对身体的危害性
重难点: 引导抽烟的学生要戒烟
教学过程:
(1)切实认识抽烟的危害性。
有人曾做过一些统计:90%的肺癌、75%的肺气肿和25%的冠心病由吸烟所致。全世界每年约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1人。每年由于被动吸烟造成的死亡,在美国有4000~5000人,英国有1000人,加拿大有500人。
1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杀死1只老鼠,20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致人于死命。
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尼泊尔和泰国。这些国家有70%以上的男人吸烟。男性吸烟率最低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如奥地利、德国、芬兰、新西兰、挪威、瑞典和美国。这些国家中吸烟的男性不到40%。
抽烟人的一生,如按每日吸一包7角钱的低档香烟计,一年就要花费255元。若从20岁吸至60岁,就有10220元化作青烟。如将每月的21元存入银行,连本带息,到头来将成为一个万元户。
所有上述统计说明,对于戒烟,人们绝不能麻木不仁,必须下决心戒烟。但对不少人来说,为什么又下不了决心呢?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烟确有他物难以替代的作用。有一幅香烟店的对联说:“醉我非关酒,留宾可代茶。”显示了香烟既方便又惬意的特点。吸烟还可松弛人的神经,交谈可以缓和气氛。在影视和文学作品里,伟人名人及作品主角大都吸烟,生活中有众多的吸烟者,无疑也给欲学吸烟者一种心理支持和影响。其实,只要人们真正认识了吸烟的危害或迫于身体健康的原因,吸烟也是可以戒掉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名人都是能下决心戒烟的,这里仅举几例。
乾隆很喜欢吸烟,几乎一有空就吸,后来经常咳嗽,请太医治疗。太医说:“皇上的咳,是吸烟伤肺,若要治咳,必须先戒烟。”乾隆很听太医的话,戒了烟,咳嗽也治愈了。
马克思一度烟瘾很大,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吸烟。他曾说过,《资本论》的稿费不够偿付我写作时需用的雪茄烟钱。后来,他得了气管炎,医生禁止他吸烟,他就下决心把烟戒掉了。
过去,美国前总统里根抽烟斗,自1985年起,他认为吸烟对身体危险甚大,决定戒了烟。1988年他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香烟盒广告须附载更多的有关吸烟危险的警告。美国正在为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吸烟”的社会而努力。
以上说明,只要下决心,烟是能戒掉的。
(2)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戒烟措施。
烟草并不具有成瘾性和病态的依赖性,仅是一种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或者叫做条件反射,是一种精神心理反应。有的人,戒烟开始时,可能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有点心绪不宁,有的稍感精神不振,唾液增多,这主要是条件反射的表现,几天之后就过去了。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染上了抽烟的习惯。据统计,在大中城市中至少有1/3的15~25岁的青年人吸烟,甚至有些女青年也开始抽烟。怎样劝他们戒烟呢?关键是针对其思想状况,耐心做说服工作。有的抽烟是出于好奇心,以在校中学生为多。他们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成人欲,对于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有意无意地加以模仿,这是其一。其二是虚荣心,普遍存在于20岁左右的青年工人中,认为不抽烟,怕被人讥为不合群,为了摆“阔绰”,不得不用“牡丹”、“希尔顿”来装门面。其三是时髦感,此种心理以女青年居多,他们以为染得血红的指甲夹着一支又细又长的烟卷,似乎很时髦、新潮。青年人抽烟时间不长,戒烟较容易,只要耐心说服,正确引导,大多数人是会戒掉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戒烟要准备过五关:
一是辛苦疲劳关,即当感到疲劳或是动脑筋、写材料时,千万不能原谅自己,把抽烟当成一种慰劳品或者兴奋剂,企图用抽烟解除疲劳。
二是逢年过节,或者参加喜庆活动,或者招待多年不见的老友、远方的宾客,都不能当作例外,用抽烟庆贺。
三是喜怒哀乐关。逢婚丧喜庆,或者思想苦闷烦恼,或者见到什么好烟,都不可存在偶而为之的心理,再抽一支。
四是自尊关。朋友间常把戒烟当作开玩笑的资料,有说戒烟是为了省钱的,有说戒烟是因为“气管炎”(妻管严)的,往往经朋友一“将”,“自尊心”勃然而起,于是前功尽弃。
五是“最后”关。戒烟的人常常宽慰自己,这是最后一支,下不为例,最后边还有最后,一支后边又来一支。
以上只要有一关闯不过去,就会死灰复燃,前功尽弃,所以戒烟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对于戒烟者,有几种情况尤当注意,戒烟不妨先在这几种情况下开始戒烟。
一忌饭后立即吸烟。不少人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饭后人体功能代谢旺盛,许多脏器处于吸收物质的最佳状态,倘若饭后立即吸一支烟,比平时吸10支的中毒量还要大。
二是忌服药后吸烟。因为吸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这是由于口服或注射人体内的药物由肝脏代谢,而抽烟则会增加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力,使药物的浓度降低。美国纽约市一家医院还发现,服用某些药半小时吸烟者,药物在血液内的有效成分仅为1.2%~1.8%,而不吸烟者则达21%~24%,约为前者的20倍。
三是忌一边饮酒,一边吸烟。因为吸入口的烟中含有的致癌物质,沉淀于吸烟者的嘴、鼻、喉、肺等部,当饮酒伴吸烟时,粘附在口腔、咽喉上的烟油就会随酒下肚,然后迅速溶解,被血液吸收。因酒精要经过肝脏代谢,而肝分解了酒精就顾不上及时清除烟毒,致使烟毒加倍危害人体健康。
四是忌上厕所时吸烟。厕所里氨浓度很高,含氧量不足,而烟草在低氧情况下由于燃烧不全,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这样更多的有害气体被吸入体内,易使冠心病人诱发心绞痛,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
五是忌孕妇、小在场时吸烟。妇女怀孕后,若长时间闻烟味,会发生流产或早产现象;小儿长期生活在被动抽烟的环境里,会引起肺功能降低,患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篇:控烟教育
学生控烟教育
一、吸烟危害口腔健康
欧洲的牙医专家日前指出,吸烟除了可能导致癌症外,还可导致多种口腔疾病,对口腔和牙齿的影响极大。由欧洲多国牙医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吸烟会导致牙周疾病和牙齿脱落;招致味觉和嗅觉迟钝;难以安装假牙和牙托;增加患上口腔癌的机会。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吸烟会使假牙和补牙剂等材料丧失正常功能。医生为吸烟者镶嵌的假牙和其他物料往往受病人吸烟的影响而松软脱落。反之,吸烟者如果能在镶牙前后的8个星期内停止吸烟,新镶的假牙将变得更为牢固实用。
欧洲牙医专家们呼吁广大烟民戒烟,至少是减少吸烟。甚至有专家认为,牙医的首要工作,是敦促病人戒烟,以保持口腔的卫生与健康。
二、吸烟对眼睛的危害
吸烟能引起肺癌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但你是否知道,吸烟还会危害你的眼睛。烟毒性弱视:这是吸烟对眼睛最常见的危害。弱视,就是矫正视力低于0.8。吸烟会导致弱视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吸烟时人体吸入的氧气被消耗,致使血中氧的含量下降,而眼视网膜对缺氧格外敏感,长期下去,视神经纤维会发生变性,视网膜乳头黄斑区也会发生萎缩;另一方面,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焦油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的含量下降,而维生素B12是维持视神经正常功能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这两者共同的影响,使得吸烟者视力下降而发生弱视,严重者可致失明。
白内障:据医学家调查,在白内障病人中有20%与长期吸烟有关。也有人观察到,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要高2倍,且吸烟是越大,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越大。
另外,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力亢进,由此导致视网膜中央血管栓塞、黄斑变性等等致盲性眼病的发生。临床还观察到,吸烟者有时会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现象,这在青光眼患者中尤为明显,青光眼病人本来眼压就高,如果再吸烟,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被动吸烟危害远大于原先估计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被动吸烟比人们原先估计的还要危险。以前有关被动吸烟的研究,通常都考虑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的健康情况,而英国科学家所进行的这项研究则是通过检测被动吸烟者血液中一种叫做可铁宁的含量来研究被动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检测结果显示,那些血液中可铁宁浓度较高的被动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比正常人高50%至60%。而以前的研究则认为被动吸烟者患心脏病的危险只比正常高25%至30%。
伦敦圣乔治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说,这只是对不吸烟的人进行了研究,并检测了他们血液中的可铁宁含量;然后再将检测出的数据与他们患心脏病的危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体内可铁宁含量较高的被动吸烟者患心脏病的危险要比可铁宁含量较低者高50%。
四、吸烟的危害性
烟草含有苯和焦油,还有多种能致癌的放射性物质。有研究表明,90%的肺癌患者是由吸烟引起的。过去的研究已证明了西方国家中的男性膀胱癌病例至少有60%是吸烟引起的,还有口腔癌和喉癌等。过去的烟草产品因含有霉菌使人得癌的危险更大。
吸烟会引起肺部、心血管、肠胃道的疾病和各种肿瘤以及加重糖尿病,引起老年性痴呆等常见症。吸烟男士不育机会比不吸烟者高六倍,吸烟不但能降低精子数量,还能导致精子异常和阳痿。吸烟促使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会损伤对保持皮肤弹性至关重要的血管及结缔组织,使皮肤变得干燥松弛,从而造成明显的“吸烟面容”,破坏青春靓丽的美貌。吸烟女性出现皱纹的机率是非烟民的3倍。
吸烟与不吸烟的女性相比,患不孕症的可能性要高2.7倍。吸烟的母亲不但会影响自己身体的健康还会殃及下一代,如新生儿的体质差、体重轻、死亡率高;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比常人大2倍。
吸烟还可能使胃溃疡恶化并减缓伤口愈合。女性吸烟还会导致闭经并增加患软骨病的危险。研究表明一半的吸烟者是中年或老年期死于烟草引起的疾病。
被动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有可能要比过去意识到的严重得多,同吸烟者生活在一起的妇女因此患肺癌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她妇女患肺癌的可能性,是其她妇女的2.6-6倍。
孕妇吸烟可通过遗传损害婴儿。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几十种有害物质,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吸烟是发生蛋白尿的独立因素。在年轻糖尿病人蛋白尿的产生与发展,肾疾病的恶化均与吸烟有关,在吸烟者,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都比不吸烟者进展更快,停止吸烟的病人蛋白尿迅速改善。在美国每年由于吸烟使17万名冠心病人和13万名癌症病人丧生。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发生心跳骤停的机率多4倍;吸烟者发生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10.8倍。进餐时烟雾更容易被咽下,诱发癌症,每天吸烟者其胃癌的特异危险性比不吸烟多30.1%。
附:
1、本演讲稿只是浅显的理论,演讲老师在演说前可录入生活实例、具体案例分析等,亦可在演讲时即兴发挥,画龙点睛;
2、本演讲稿内容并非完善,演讲者可适当添加内容,丰富本汇编内容,具体参考《校园安全讲座汇编》;
3、本演讲稿及《安全讲座汇编》最终解释权归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系学生会宣传部所有。
第五篇:禁毒预防教育
禁毒预防教育
导言:
毒品问题难解之谜
1.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2.我国当前的毒品问题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态势? 3.从境外毒源地每年进入我国的海洛因数量究竟有多少? 5.吸毒成瘾后是否能够戒断? 6.毒品犯罪能否在短期内遏制住?
7.毒品犯罪在未来的走向将会呈什么样的趋势? 8.人类能否战胜毒品? 第一部分 禁毒预防教育概述
一、关于禁毒预防教育的政策法律 中国政府认为:
毒品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公害,禁毒是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因此,多年来,中国政府以“禁绝毒品”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禁毒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把禁毒工作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
(一)禁毒预防教育的相关政策与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11条第1款规定:
“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中国政府将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作为一项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规定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逐级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保障毒品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等多种手段,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毒品预防宣传教育。
201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中央6号文件),要求把禁毒工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明确以人为本、源头治理、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2015年6月25日,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禁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掀起禁毒人民战争新高潮,禁毒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本。制定《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深入推进实施“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
2015年8月18日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国家全面启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以10岁至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禁毒意识明显增强,新滋生吸毒人数明显下降。
2016年1月6日,国家禁毒办、教育部在云南省曲靖市召开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经验交流暨“6·27”工程推进会议。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党委委员刘跃进在会上强调,必须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置于禁毒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作为解决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切实把防范工作做在前头,从根本上遏制毒品问题的滋生蔓延。要以校园为主阵地,以在校学生为重点,全方位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目前,全国已有24万多所学校开展 “五个一” 活动,1.21亿名学生接受了禁毒专题教育。
目前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正在全国从多方面广泛深入地进行:一是抓好面向全民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并在“6.3”虎门销烟纪念日至“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全面掀起禁毒宣传高潮。二是进一步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广泛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推动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从城市扩大到农村,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三是抓好高危人群的毒品预防教育。在各类重点复杂场所,结合普法宣传、科普宣传、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对社会闲散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吸毒高危人群开展禁毒法制教育。四是针对新型毒品突出的问题,在全国开展防范新型毒品危害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五是国家禁毒委成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如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妇联组织开展的“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等。
(二)禁毒预防教育的概念
禁毒宣传教育,是指通过多种科学、有效途径让人们了解和正确认识造成毒品问题的基本因素和有关毒品的知识,向人们揭示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和民族的巨大危害,以唤起民众禁毒的意识,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认知毒品、拒绝毒品的能力和自觉性,发动民众自觉地加入到禁毒的人民战争中来,防患于未然,从而构筑全社会防范毒品侵袭的有效体系的过程。
(三)禁毒预防教育的意义
中国自古就有“上医治未病”的观点。预防就是以“治未病”为直接目的的。现在,人们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医疗卫生服务不仅仅是用药品与设备和疾病作斗争,如果能够唤起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人民健康水平则可以大为提高。预防重于治疗,这一观点对毒品工作同样适用。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毒品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但未能真正扭转局面。针对日趋严重的吸毒、贩毒问题,打击毒品犯罪和强制戒毒固然重要,而宣传吸毒的危害,普及毒品的基本知识,唤起人们抵制吸毒的意识,从根本上预防毒品问题的发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是事半功倍之举。
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毒品问题故态复萌,并迅速蔓延,局势十分严峻。在与毒品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单纯靠强制手段解决毒品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宣传药物滥用的危害,普及药物滥用的基本知识,唤醒人们自觉抵制药物滥用的意识,对从根本上预防药物滥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吸毒者中,青少年所占的比例很大,开始吸毒的年龄越来越小。其起因大多数是受人引诱、好奇模仿,他们本身并不知道毒品对其自身会产生多大危害。尤其对于我国现时期的青少年,他们对毒品的概念大多来自西方电影或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的描述,很多人觉得新鲜、刺激、时髦。毒品究竟是什么,一旦吸食成瘾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并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开展预防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1.提高公民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2.增强全民禁毒意识 3.预防和减少新增的吸毒人员 4.震慑毒品犯罪分子 5.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6.减少我省外流贩毒的不利影响
(四)禁毒预防教育的构成 禁毒预防教育的构成主要包括主体和对象。
主体有各级禁毒领导机构、公安、宣传、广播电影电视、教育、卫生、民政、司法等部门;新闻媒体、学校及其他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乡镇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社工、禁毒志愿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等等。
对象有一般对象和特殊对象。
一般对象指的是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不论男女老幼、干部群众、有业无业、有无前科、吸毒者或非吸毒者等,都是毒品预防教育的对象。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无条件地接受毒品预防教育,都应该了解和懂得有关禁毒基本知识,树立禁毒意识,积极响应并自觉参与各种禁毒活动。
特殊对象指的是青少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无业人员和流动人口;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居民;涉毒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个体户、娱乐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等高危人群;有关的公职人员。对于特殊对象,应加大教育力度和教育的针对性。
其中特殊对象也称易染毒群体。易染毒群体是指因人格原因,在经受毒品诱惑时自控力较弱而易尝试毒品和沾染毒品的社会群体。在有关的资料或研究中,“易染毒群体”被称之为“高危人群”或“脆弱人群”。
从年龄上,以青少年为主;从职业上看,以无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及农民为主;从居住方式上看,以流动人口为主。
易染毒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滋生出新的吸毒人员,属于吸毒队伍的“后备军”,因而,对易染毒群体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
禁毒预防教育的形式
一、个人预防
沾染毒品的诱因很多,预防吸毒的措施也很多,归根结底,预防吸毒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够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所害。个人预防吸毒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
(一)加强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那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努力培养提高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
(二)不断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和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要培养自己多方面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参加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 的精神生活。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毒品,首先要远离烟酒。
二、学校预防
学校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青少年中新吸毒人员滋生的最有效防线之一。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抵抗毒品侵袭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识别毒品、拒绝毒品的能力。学校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育人、育才、育德并重。要在教学课程中把“禁毒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学生时时处处加以防范。学校校长是学校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禁毒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高度注意对“差生”和特殊学生的重点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使学生在优良传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教育中健康成长。此外,学校必须严格控制社会闲散人员出入,更要严防有吸毒劣迹的人入校,对学生必须执行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
三、家庭预防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是任何社会团体都无法比拟的。只要家庭成员具有整体意识,对家人怀有浓浓的亲情,就能及时发现和洞察其成员的吸毒苗头,并给予坚决制止。家长一定要把反毒、防毒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增强子女抵制毒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警惕,防止子女误入吸毒的歧途。这样,吸毒的家庭预防便可成为抵制毒品的一道防线。
四、社区预防
社区治安直接关系到社区成员的安居乐业。要注意发挥社区的优势,发掘社区预防毒品、预防社区成员吸毒的功能,提高社区预防吸毒的能力。社区组织要自觉承担起预防吸毒的责任,大力开展“无毒社区”活动,并与建设文明社区结合起来,使社区成为一片净土。
五、社会预防
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的预防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预防、控制、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能力,是防毒、反毒的主要措施。社会预防的措施主要有:
1.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有力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建立社会预防的心理机制。
2.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环境的专门预防机制。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容易染上毒瘾的一些特殊人群。所谓重点环境,是指那些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现象的地段和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3.建立完善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挽救机制。
4.建立完善高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特殊打防机制。5.建立健全禁毒综合治理的统筹协作机制。第三部分
禁毒预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1.党和政府坚决禁毒的立场 2.禁毒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3.毒品常识 4.毒品预防
5.毒品的危害(易成瘾、复吸、懒惰)6.毒瘾机理 7.戒毒知识 8.禁毒意识和技能
第四部分
禁毒预防教育的方法 做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关键是病因学预防,也是最重要的药物滥用预防策略。目的是保护正常人群,防止他们染上吸毒恶习。一级预防应该确定重点,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主要流行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级预防包括对吸毒行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三级预防是针对吸毒成瘾者采取的措施,包括戒毒治疗和减少伤害。1.在学校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
(1)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如采用黑板报、校园广播进行宣传教育,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座谈,利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时间进行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当地对毒品犯罪分子的公处公判大会,组织参加禁毒展览、自愿戒毒所、社区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和观看禁毒影片等。
(2)纳入课堂教育主渠道进行。有的学校开设禁毒知识课程,安排课时上课;有的学校则将禁毒知识穿插在德育、历史、语文、健康教育课程中讲授。
(3)结合普法教育邀请禁毒民警、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开展禁毒专题讲座。(4)让学生进行假设角色体验,学会认识毒品危害,预防吸毒。
(5)制作“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吸毒一口,掉入虎口;吸毒害人害己害社会;一日吸毒、一生戒毒、终生想毒”等标语,参与毒品预防教育。2.在社区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活动(1)建设“无毒社区”。(2)因地制宜,制定方案。
(3)开展禁毒宣传工作,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4)强化毒品预防教育,以落实社区帮教,保证和巩固戒毒效果。(5)严格控制社会面,有效防止毒品问题的发生。3.动员家庭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1)针对家长的毒品预防教育
① 让家长了解毒品的概念、特点、种类,导致吸毒的原因,吸毒的危害,吸毒成瘾的特征。
② 家庭要注意培育和谐家庭关系与良好亲子感情。
③ 对个性脆弱、自卑感重及容易冲动、侵略性强的子女,应因材施教、多加关怀。④ 好奇与无知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因素。家长应重新了解相关资讯,对子女从小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⑤ 维护家庭稳定。⑥ 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2)针对家庭成员的毒品预防教育
① 针对家庭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确定家庭毒品预防教育方案。② 父母应转变观念,克服代沟和文化传承断裂带来的不利影响。③ 要分析自己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④ 培养有益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⑤ 引导子女慎交友、交好友。
⑥ 告诉子女贩毒分子或吸毒人员诱骗青少年吸毒的常用手段 4.对职工和个体户开展“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活动 5.对无业人员和流动人口开展禁吸的普及教育 6.对失足者开展临床、康复、心理和行为矫正教育活动 7.在全社会开展四禁的法制教育
8.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掀起面向全民、主题鲜明的禁毒宣传教育高潮
注意事项
长期化、经常化、讲求实效 正面宣传 与相关部门配合 溶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
第五部分
“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
一、“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 首先,共用针具感染艾滋病。
其次,因吸毒而导致不安全性行为发生。1.不少女性吸毒者为了购买毒品而“以淫养吸”。2.新型毒品的滥用也加剧了艾滋病的传播。
无论以什么方式或什么原因吸毒,这种行为本身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十分巨大,如果因为这种高危行为再导致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无疑雪上加霜。因滥用毒品而感染上艾滋病,这是毒品对社会的一种间接危害。
因此,在吸毒人群及高危人群中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已经成为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艾滋病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艾滋病病毒
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为HIV),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生存于人的血液中,主要攻击和破坏人体的白细胞,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扰破坏具有抗感染力的免疫细胞,最终使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致死。
1981年6月,美国洛杉矶发现5例男性同性恋者患卡氏肺囊虫肺炎,7月,又有报告称发现26例卡波氏肉瘤患者,后又不断发现新的相同病例。这预示着有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开始流行。法国巴斯研究所的蒙塔尼尔教授1983年报告,自艾滋病患者的淋巴腺中分离出一种病毒。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此新病毒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简称为艾滋病毒。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为HIV),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生存于人的血液中,主要攻击和破坏人体的白细胞,艾滋病病毒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扰破坏具有抗感染力的免疫细胞,最终使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致死。艾滋病病毒很脆弱,在外界环境中很快死亡,“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灵、酒精等常用的消毒药品都可以将其杀灭。
(二)艾滋病
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全称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名称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三)艾滋病病程的4个阶段 1.感染早期(窗口期3-6个月)
健康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不能马上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出来,一般在2-3个月后,才可以检查出来。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可以检查出来的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之后,感染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从而证实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
2.无症状期(潜伏期5-10年)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为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称为无症状期(潜伏期)。无症状期期可以短至6个月至1年,通常为5年至7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虽然在很长的无症状期内,感染者在外表和自身感觉上都与健康人一样,但他仍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性行为和血液等途径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因此,凡是怀疑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应该主动向医生咨询或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发病前期(1-2年)
无症状期后,感染者开始进入发病前期。由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患者开始出现不同的症状与体征:
(1)持续不退的极度疲乏。(2)反复发烧、打寒战和夜间盗汗。(3)体重不明原因地持续下降。(4)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5)口中出现白点或异常斑痕。
(6)皮肤斑点和斑痕(隆起或平的,一般无痛感,常呈紫色)。(7)持续咳嗽或干咳。(8)食欲减退。
(9)艾滋病病期(1 年左右)
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不能抵抗任何感染,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症而最终死亡。目前我国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血液检查艾滋病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症状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人:
(1)近期内(3至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摄氏度。
(2)近期内(3至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至5次)一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4)卡波氏肉瘤。
(5)明显的真菌或其他机会性感染。(6)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条件(7)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由于艾滋病病毒治愈存在于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所以任何这些体液进入其他人身体里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在正常情况下,皮肤和粘膜是一种天然屏障,但是这个屏障有时会破损,包括切伤、擦伤、疮、溃疡。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很容易发生感染。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传播:(1)血液传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人的血液中,当正常人接受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后即可感染艾滋病。常见的经过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方式有:
①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② 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血浆或其他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③ 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
④ 其他可以刺穿皮肤的医疗器械,如口腔科器械、妇产科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灸针等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
⑤ 其他可以引起血液传播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2)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还存在于人体的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所以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通过性交还可以传播其他性病,有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患有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3)母婴传播: 当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女性生育子女时,即可以通过血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四)艾滋病传播的4个必要条件☆
离开
存活
进入
足量(如唾液,需20毫升)1.离开:病毒必须离开感染者的身体。
2.存活:病毒必须处于能存活的条件下。艾滋病病毒只能在人体内存活,在昆虫、蚊子体内是不能存活的。艾滋病病毒存活在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3.足量: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病毒才能传播。只有以上条件都存在,艾滋病病毒才能传播。
(五)艾滋病带来的社会危害
艾滋病带来的社会危害涉及四个层面:人民健康
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 1.产生大量无人抚养的孤儿和老人
感染艾滋病的大多数是青壮年。由于家庭主要的劳动力过早发病和死亡,失去父母的孤儿面临失学、营养和医疗保健水平下降、无人照料和教养的威胁;子女死于艾滋病的老人由于失去成年子女的赡养而孤独地生活,可能会经历极度贫困和与世隔绝。对于这些人的抚养和照顾,必将加大社会的负担。根据研究者的测算,到2010年,在HIV流行低方案情景下,将产生10.9万艾滋病孤儿;在HIV流行中方案情景下,将产生17.8万艾滋病孤儿;在HIV流行高方案情景下,将产生23.4万艾滋病孤儿。
2.加大贫富差距,导致贫困人口增加
目前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居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自然资源匮乏,卫生、教育等社会资源稀少,而贫困人口较多。人们为了增加收入,可能卖血或从事性工作;为了减少花费,可能重复使用已用过的针具,这就造成这些地区极易传播、流行艾滋病病毒。而患病会使家庭收入减少、医疗花费增加,导致这些地区的人们更加贫困,艾滋病将拉大人群间和地区间的贫富差距。调查发现,一些原本已经脱贫走上小康之路的农民,因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而返贫。这种因病致贫的现象,既加大了中国部分地区的贫富差距,也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3.艾滋病流行是社会安定的隐患
艾滋病传闻由于其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常常被夸大、扭曲,甚至达到危言耸听的程度。由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各种关于艾滋病的稀奇古怪的谣传不胫而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如:2000年7月26日辽沈晚报报道,由于盘锦市流传“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把自 己的血打入西瓜内,吃西瓜会患艾滋病”的谣言,一些消费者顾虑重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西瓜销量大大不如往年,谣言让瓜农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2001年底至2002年初,天津、北京、石家庄等一些城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心理,别有用心报复社会,自称是艾滋病患者,使用“扎针”手段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
艾滋病的广泛传播将造成社会恐慌,加剧人们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和偏见。社会歧视导致对感染者的排斥,出现了HIV感染者失去工作、其子女被迫离开学校、家属被人们所孤立等现象。社会歧视容易激发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对社会及健康人的仇视心理,从而诱发犯罪。广东省一些地区发生的公共危害事件,即是以自己HIV阳性作为威胁,敲诈勒索侨民、公安干警。另外,艾滋病造成的歧视、失业、失学等也是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艾滋病流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社会安定的隐患,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的发展。
4.带来社会问题,损害政府形象,造成政治危机
艾滋病大范围的流行将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1992年泰国发生政治**,反对党就是利用艾滋病问题作为攻击政府的一种重要武器。法国由于血液污染而使许多人感染HIV,迫使卫生部长辞职,内阁政府一度发生危机。
我们的卫生体制中仍存在一些潜在隐患,如农村地区医疗保健中的安全注射问题,小儿预防免疫注射安全问题等。如果因此而导致类似卖血人群中出现大量HIV感染者的情况再次发生,不仅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的艾滋病防治是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防治工作开展不力,将影响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一个开明的、负责任政府的形象。
因此,决策者必须关注艾滋病,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蔓延,减少艾滋病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
(六)联合国推荐“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策略
任何一个国家单凭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独立解决吸毒、艾滋病问题的。
当今世界治理吸毒问题的三大主要战略:减少毒品非法供应、降低毒品非法需求及减少伤害。三者护卫依托,相互关联。
在治理吸毒工作中,目前世界各国已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的减少伤害的方法大都以降低吸毒人员中传播艾滋病病毒为主要目标。基于共用注射器、不良性行为是吸毒人员中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渠道的事实,大多数减少伤害的方法大都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美沙酮维持疗法、注射器交换项目和公共场所发放避孕工具。
(七)我国的“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策略 1.总体策略
当前迫切需要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机制还需要完善,恐惧艾滋病、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如何抓住机遇,切实做好防治工作,是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兴亡的大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1)要坚定不移地推广干预措施
要坚定不移地坚决打击贩卖、吸食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必要的减少伤害的干预措施。要认真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
(2)大力开展“毒品-艾滋病”相关专题讲座,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远离毒品、控制艾滋病重在预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其传播和流行的主要途径及与毒品的密切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
宣传教育要以村镇、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3)要切实有效地落实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救治关怀措施
200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
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仍然需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有效防控机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策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国务院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预防艾滋病、毒品预防工作,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春季开学起,在中小学开设预防艾滋病、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课。
全国2016-2018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6.27工程)第六部分
青少年拒毒防毒常识
毒品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能毁掉一个人的未来,还能葬送一个人的生命;不仅给许多家庭带来痛苦,而且还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引发大批违法犯罪案件,使社会治安恶化,而且还影响了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
毒品是一只笑面虎,它隐藏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广大中小学生要坚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全面了解毒品危害,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拒毒防毒的基本方法,才可以防止陷入毒品的圈套和陷阱,真正享受美好的生活,拥有光明的未来。那么,同学们怎么才能经受住毒品的诱惑,远离毒品,不被毒魔所俘虏呢?
一、小学生了解毒品危害,学会自我保护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他们来说,必须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及早接受毒品的预防教育,全面了解毒品的基本知识,充分认清毒品的危害性,让“拒绝毒品”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切实增强毒品预防意识,从内心深处憎恶毒品。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简单的拒毒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远离毒品,避免自己不受到伤害呢?以下是为同学们提供的一些实用策略和方法。
1.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初期,也是养成一些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为进一步成长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模仿和学习欲望强,一旦没有正确引导,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误终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身心愉快,健康成长;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学抽烟、不学喝酒、不学赌博。要坚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养成自觉自律的好习惯。
2.不在危险地方逗留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分子的诱骗。因此,小学生应当避免在周末和夜晚独自出门,不要去人少、偏僻、复杂的地方,也不要到网吧、酒吧、迪厅 等娱乐场所玩耍,这些地方和场所往往蕴藏着危险,躲藏着一些居心不良之人。
3.避免与不良行为者接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身边的同学、朋友沾染了不好的习惯,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模仿和学习。所以,我们要选择交往的朋友,和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的人做朋友,才能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4.不接受他人的食物、饮料
毒贩为了找到客源,通常会诱骗他人吸食毒品,很多吸毒者第一次沾染毒品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在食物或饮料中掺入毒品,渐渐上瘾的。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在外面不要接受他人提供的食物饮料,以防上当。
5.胜不骄,败不馁
受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影响,小学生一般都对考试成绩很在乎,成绩好了很高兴,一旦要是没考好,则心理很难接受。同样在其他事情上也会如此。我们要知道,无论做事成与败,考试成绩好与坏,都应当学会用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太过骄傲会迷失自我,如果受到挫折,人的情绪难免低落,不及时调整好心态,可能会犯一些更严重的错误。
6.多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
小学生要多参加学校或文化宫举办的一些文体活动,一方面陶冶良好的情操,一方面让自己的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实自己,这样就不会再有无聊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给坏人以可乘之机。比如,课余或假期时间,自己和同学们办黑板报、手抄报、画一些禁毒宣传的漫画,利用校园广播,同学们自己写稿、播音、宣传。总之,自己要学习禁毒知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传播给同学、父母和朋友,这样越传越广,那么我们拒绝毒品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大,我们才能离毒品越来越远。
7受到不良诱惑时聪明地设法脱身
(1)坚决说不。当有人以各种借口引诱你吸食毒品或者尝试一些其它需要入口、入鼻的东西时,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坚决说“不”,果断地拒绝这些要求。但是,在使用这条策略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如果所处的环境复杂,坚决说“不”可能会导致更危险的后果,那么就要灵活地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可以采用一些借口摆脱坏人的纠缠。
(2)借口有急事快速离开。可以借口有急事,如马上要去考试、父母或老师规定现在马上要回家或返校,否则就要来找我等等,让坏人不敢再纠缠于你。一离开所处环境,要马上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及时通知亲人和老师。
(3)借口身体不适迅速远离。可以借口身体突然不舒服,需要马上找家长看病,如重 感冒、头痛、肚子痛等,让坏人不敢或没有进一步逼你的意愿。
(4)借口接电话避开。可以乘坏人不备,将自己的电话设置为几分钟后闹铃响,当铃声响起,假装有人打电话,需要接听,伺机离开不安全的场所。
二、初中生学习禁毒法规,构筑拒毒防线
相比小学生,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有了提高,许多道理已经懂得,这个时候,就应该积极学习禁毒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认识拒毒防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筑起一道牢牢的拒毒思想防线。
1.学习禁毒法规,强化拒毒意识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就可以对我国的一些禁毒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和学习了。特别是要了解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禁毒法》关于涉毒违法犯罪的界定和处罚。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加深对毒品违法犯罪的憎恶,明确吸毒是违法、贩毒是犯罪,都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从而强化拒毒防毒的决心和意志。
2.构筑拒毒心理防线
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憧憬,渴望拥有五彩斑斓的生活和精彩人生,同时我们也正经受着毒品的诱惑,构筑起良好的心理防线,才能避免染毒的悲剧发生。
(1)正确把握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中学生热情、活跃、好奇心强,往往对很多事物缺乏自制力,喜欢尝试。在吸毒的问题上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自制力稍弱的人就可能尝试毒品,导致一发不可收,常常地陷入吸毒成瘾的泥潭,不能自拔。面对毒品,一定要态度鲜明,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好奇去尝试毒品。
(2)树立正确的群体意识。跟行为相同的朋友在一起时,我们会感到比较安全自在。因此,染上毒瘾的人也希望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伙伴,这样就会极力劝说周围的朋友吸毒。所以我们在形成朋友圈时要有选择,不要接触那些有不良行为的群体。同学之间、同伴之间、朋友之间,应该是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群体关系。
(3)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与挑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正常的,不要逃避、妥协,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试着和父母、老师、同伴沟通或者听听音乐,参加自己喜欢的有益活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顽强的战胜它。不能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更不能用毒品来寻求一时的解脱,那无疑是自我毁灭,要相信挫折和困难是暂时的,战胜挫折和困难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4)不盲目赶时髦。青少年包括中学生关注潮流、崇尚时尚,往往会被某些社会现象 所左右。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迅速传遍全球。青少年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而现在网络上经常发布各地吸毒事件及与吸毒的效应有关的资料,但很少有关于如何抵制毒品的信息。千万不要错把时髦当潮流,盲目模仿而加入吸毒者的行列。
青少年心目中往往有各种偶像人物,如文体明星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他们的举止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甚至影视镜头中某个明星叨香烟的姿势也会被众多青少年视为楷模而纷纷模仿,无形中养成不良习惯。因此,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知识武装自己,在潮流面前分清是非对错,汲取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时代精神,重视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中学生来讲,要拒绝毒品、预防毒品最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夜不归宿、酗酒、抽烟等行为都是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出现了这些习惯后,就容易走到危险边缘。如果注意规范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从最小的生活细节做起,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不良行为。多做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事,不掩饰错误、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从小事做起,养成劳动的习惯,培养健康的兴趣,充实自己的生活。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慎重交友,不涉足中学生不宜进入的场所。
(1)不涉足学生不宜进入的场所。歌厅、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厅、茶室、酒吧等各种公共娱乐休闲场所情况相当复杂,有许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东西。这些场所往往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成为吸贩毒的地下场所,是不良人员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是滋生色情和其它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
(2)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我学会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可见,从小养成的一些好习惯,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却深深地影响了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4.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物质基础。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吃得香、睡得好、学得快乐、玩得尽兴,才能越来越聪明、漂亮、强健,才能很快成才。因此,要加倍珍惜生命,不让毒品吞噬健康的身体。
(1)珍视生命的宝贵,做健康的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不仅属 于自己,而且属于父母、亲人,属于社会。如何让自己这珍贵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绚烂多姿,焕发光彩,这是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学生要思考的。一旦沾染上毒品,将会成为毒品的奴隶,失去健康,甚至生命。
(2)树立责任感,做有用的人。吸毒不仅危害个人,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同一切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人人有责。青少年同学要从自己做起,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开展的禁毒活动。拒绝毒品,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就是为社会做贡献。青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自爱之心、自知之明、自知之力来面对挫折和困难,切不可选择毒品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从而走上毁灭之路。
三、高中生掌握拒毒技巧,提高拒毒能力
高中生处在即将迈入成年的关键时期,心智发展基本成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明显比小学和初中生要提升许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愿望也要相对更多和更迫切。在这个关键时期,高中生要掌握更多的拒毒防毒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拒毒的能力。
1.学会拒绝的技巧
拒绝是一门艺术。拒绝一件事除了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还应该有好的技巧。不论是拒绝毒品,或是拒绝其它不良言行,如果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技巧,那么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就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每个人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人物以及自己的性格选择合适的拒绝方法。
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以合适的借口委婉拒绝。以迅速、安全脱身为原则。主动出击法——主动改变话题,提出其他建议和要求。比如说,当对方递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可以马上说:“我最近有点咳嗽,不能吸烟,不如我们喝茶吧。”
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信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会迅速给予帮助。
及时告知师长——当毒贩或“毒友”诱骗、逼迫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走为上策——当他人递给你毒品或可疑物品时,不要犹豫,立即离开,让对方没有机会继续劝说你。
拖延法——如果一时找不到推拒的理由,尽量拖延时间,先躲过这一次,再想办法对付。2.进一步提高拒毒能力 高中生更应该提高抵抗毒品侵袭的心理素质,坚决杜绝不良行为习惯,避免涉足复杂场所,拓展生活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拒毒能力。
(1)做到四个“完全明确”。相比低年级学生,高中生这个时候应当能够完全明确什么是毒品,完全明确毒品的危害,完全明确吸毒极易成瘾,完全明确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严惩。只要这四个完全明确能做到,那么你的拒毒能力一定会提升一大截。
(2)远离烟酒赌。随着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圈子慢慢扩大,接触的人和事也会越来越多,那么也就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吸烟、喝酒、赌博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也往往是沾染毒品的第一步。吸烟、喝酒的年龄越早,就越有可能沾染上毒品。因此,一定要坚守好这第一道防线,必须把不吸烟、不沾酒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3)避免涉足复杂场所。高中学千万不要受同伴或朋友的诱惑,进入一些特殊娱乐场所,盲目追求享受和刺激而误入吸毒之路。
(4)谨慎交友。高中生结交的人远比小学生多,因此,一定要谨慎选择。如果你的朋友有恶习你也跟着模仿,如果你的朋友炫耀自己抽过白粉见过世面,你也不甘示弱,如果你的朋友向你描述吸毒的妙处,你禁不住也要尝尝,那么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你和你的朋友一起毁灭!
(5)拓展生活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高中生虽然已经接近成年,但社会适应能力还较弱。面对学习、升学、生活甚至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时,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误导。因此,高中生应该积极拓展自身的生活技能,包括合理认知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升学、就业、工作。
四、常见的拒毒防毒方法
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其他人,只要能做到以下拒毒防毒的“十不”,就一定能成功抵御毒品的侵袭。
不听人蛊惑,不受人引诱。对一些鼓吹吸毒有什么“好处”的话,要坚决抵制,要学会看清花言巧语背后的诱饵,谨防上当。
不要与吸毒、贩毒者为伍。交友应慎重,尤其是明知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切不可哥们义气,交往成友。遇到亲友吸毒时,应劝其戒毒,劝说无效时应尽快离开他们,并向公安机关举报。
不要接近或在吸毒场所停留。因为在吸毒场所停留,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在吸毒,多停留一分钟,染上毒瘾的危险性也就增加一分。
不要放任好奇心,心存侥幸,也不要自信逞强。吸毒极易成瘾,如果以身试毒,一试便 无力自拔,势必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要接受与毒品有染的人送的香烟和饮品。这是因为毒品常常是掺和在香烟中的,接受了这种香烟往往是接受了毒品,而含海洛因的香烟三根就可以令你上瘾。另外,在娱乐场所,切不可接受陌生人送的饮料、水及药片,很多毒品是无色无味的。
不要因心烦而“借毒消愁”。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听信谣言,以为吸毒可以消愁解闷。要勇敢、坦然地面对失学、失业、失恋等人生挫折,绝不能用毒品麻醉自己。
不要听信“吸毒能治病”。有了病应当及时去就医,按照科学的方法治疗,切不可自行使用任何毒品来解决问题。
不要有炫耀、爱慕虚荣的心理,以吸毒为荣。吸毒不仅是一种愚昧的可耻行为,而且是一种应受惩罚的违法行为。
不要模仿吸毒者,也不要为了赶时髦而崇拜吸毒者。
不要养成吸烟的坏习惯。须知青少年吸烟者最容易被毒贩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