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4 16: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揠苗助长》同课异构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揠苗助长》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第一篇:《揠苗助长》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同样的内容别样的精彩

——《揠苗助长》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寺坪小学李守银2011年春

活动意图:

本次同课异构目的是呈现同年级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实践,以及其中折射出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材说明: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本身也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寓言,往往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急于求成,违背事情规律,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刻画出一个可笑的古代人物形象。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感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理解,并在交流中产生更加独特的感受。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读中悟出寓意,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评析:

片段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堂实录(A)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寓言的资料,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

生1:寓言就故事。

生2 寓言就是成语小故事。

师:对,寓言就是一个小故事,但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师: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龟兔赛跑》、《亡羊补牢》《狐假虎威》······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语给学生一种开门见山、提纲挈领的感觉。

课堂实录(B)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这个故事有题目是《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揠是什么意思呢?

生:揠是拔的意思。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下课题的意思?

生: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

师:为什么拔苗?怎样拔苗?拔苗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习了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评析】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开课伊始,以故事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课题入手,理解课题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了主题的铺垫。

片段二:细读感悟

(一)拔禾苗原因

课堂实录A:

师:他为什么拔禾苗呢?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

师:巴望是什么意思?

生:盼望。

师:比盼望程度更深一点儿。

生:十分盼望。

师:从巴望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生说。(焦急、着急)

指导读出十分盼望的心情的语气。

师:他巴望禾苗长得快些,所以他怎么做的呢?

生: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出示句子。

1、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2、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这两个句子相同吗?自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同桌相互说一主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先学生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生:不相同。第二句是因为禾苗长得慢没有看出长高来,第一句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

师:是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他一点儿也没有看出禾苗的生长。想象一下,他在田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他可能在自言自语的说:我的禾苗快长啊,快长啊!

生2:他会想,我的禾苗怎么不长啊?我要想办法让它快点长!

师:你真是一个焦急的农夫!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谁能起来读读。

生: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师:焦急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着急。

师:那谁能用它来造个句?

指生说。

师:谁能起来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

指生读书。

【评析】此环节在教学时能抓住重点词“巴望”、“焦急”进行理解体会,抓住重点句子进行品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堂实录B: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指板书质疑:同学们,老农为什么要去拔禾苗呢?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自由读文。

出示第一段,指生说原因。

师:大家看第一句——‘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里面有个词‘巴望’是什么意思?

指生说。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从巴望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生说。(焦急、着急)

师:再读读这段话,看还能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老农很着急?

指生说。(天天、焦急、转来转去)

师:它这么急,田里的禾苗真的就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从哪句话能看出来?

(出示小黑板上的两句话——

1、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2、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读一读,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指生说。(第二句多了个好像,意思变了。)

师:是啊,加了一个好像,说明禾苗长高了,只是长得太慢了,一时看不出来。看来老农真的是太急切了!就把刚才咱们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谁来读?

指生读。

【评析】此环节以情为基调,以读为线索,以品为核心,紧扣“焦急、天天、转来转去”等重点词语借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老农有多么关心自己的庄稼,并通过有感情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从而实现人与物的情感共鸣。

(二)拔禾苗过程

课堂实录A:

师:终于有一天,着急的老农想出了办法。走,去看看!

(出示老农拔苗的图片)

师:谁来说一说,他在干什么?

指生说。

师:是啊!老农正弓着背、弯着腰抜禾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读读二三段,找一找(出示二三段幻灯片)

生快速读文。指生读句子。出示这个句子,齐读。

师:那么,哪位同学想上台来表演一下?

指生表演。(在小演员干累了,想休息时,师不停地督促其快点干!)

师采访“老农”:看来老农真的要坚持不住了!老伯啊,您这样一棵一课的拔,感觉怎么样?(累死了)我看你都出汗了,好,快去休息休息吧!(掌声雷动)

师 : 这位老农累得可真不轻啊!再读读课文,看,还从哪些词语看出老农很累?(筋疲力尽、喘气、累坏了)

师:大家想想一下,这位老农拔了半天的禾苗,此时正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师:老农这么累,可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指生读句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师 :长高了多少?(一大截)难怪他会这么乐呢!好,谁来带着体会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指生有感情读。

师:农夫把小禾苗拔高了,小禾苗高兴吗?它会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小禾苗,你会 什么?生1:请不要拔我啊,拔了我会死掉的!

生2:不要拔我啊,我是慢慢长的,你想让我快快长的话,就给我施肥点肥吧!

师:多会想象呀!而此时农夫知道吗?(生:不知道)是呀!他正高兴,正得意着呢!结果怎样呢?

【评析】这一部分,对于人物动作、语言的刻画较多。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成了必不

可少的重要手段。讲解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既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会,又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带体会的读,让人仿佛置身于文本情境之中,触摸到更加真实的人物,相辅相成的,这也促进了学生读的水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实录B:

师:接下来,那个人想到什么办法了?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

生:他想到的办法是拔禾苗。

师:看插图,图中的老农在干什么?模仿一下他的动作。

全班模仿老农拔禾苗。

师:同学们,什么感觉?

生:累。

师:文中也用到了一个词——(生)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什么意思?

生:十分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

师:此时的老农又累又急,谁能起来读一下?

指生读文。

【评析】此环节能抓住重点词语“筋疲力尽”来体会老农拔禾苗的累,而且利用插图、模仿老农拔禾苗体会老农的辛苦。但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挖掘出老农累并且十分高兴的心情,从而为后面体会老农的话做好了准备。

(三)揭示道理

课堂实录A:

师:老农这么苦这么累,结果怎样呢?第二天,它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看到禾苗都死了,会说些什么呢?

生:天哪!真的全都死掉了!真是奇怪,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禾苗怎么会都枯死了呢?

师:这个农夫现在都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他?

生:农夫,你要知道禾苗是慢慢长的,不是一下子就长高的,你不能太着急,拔禾苗禾苗会死的!师:那孩子你们说,农夫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生长?

生说方法。(施肥、松土、拔草、浇水)

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那么它带给你什么启示?以后我们做事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说。(做事不要着急、遵守事情的规律„„)

师:这正是本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什么事要遵守事情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板书:遵守事情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评析】结尾部分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所以我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说些什么?农夫看到禾苗枯死了会说些什么?通过农夫与孩子们的对话、师生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己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随之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但是,寓言的寓意没有延伸到生活中去,感觉只是为了学习课文而学习。

课堂实录B:

师:第二天他的儿子看到了什么?

生:禾苗都枯死了。

师:他的儿子回到家,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同桌扮演父子进行对话。

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那么它带给你什么启示?

生自由说。(做事不要着急、遵守事情的规律„„)

师:这正是本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要遵守它的规律,太着急,反而办坏事)

【评析】此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扮演父子两人展开对话,从而知道禾苗为什么枯死,揭示道理。但在父子对话环节,教师没有主动引导儿子有礼貌地询问父亲。

总评:本人与邵老师所执教《揠苗助长》,对文本的挖掘很深,教学思路清晰,效果明显。40分钟,尽管不长,可是它背后的准备过程却是忙碌又充实的,它带给我的思考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显深刻。钻研一堂语文课的点滴收获令我倍加珍惜。

1、识字方法灵活多样。

在识字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加快识字的速度,并获得汉字文化的熏陶。本节课,我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喘”和“焦”两个字。出示“喘”字卡片时,同学们忍不住念出了声,紧接着我让学生做个喘的动作。通过对汉字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来把握汉字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两位老师的识字方法基本相同,都是采用了读、小组合作识字、分析识字方法、给生字组词说话、识字游戏等,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识字兴趣高、速度快、效率高,充分说明这种识字方法是有效的方法。

2、抓词品句炼意,入情入境,展开想象。

寓言的形象性很强,本课教学中,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住“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等品味农夫的“急”,抓住“一棵一棵、一直、喘气”体会农夫的“累”,抓住“总算、一大截”感受农夫的满足,感受文本后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了寓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二篇:同课异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注意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词语,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理解出来,较长的句子也基本能准确断句,读通顺。但以他们的认知水平,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需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词语“盼望、精疲力竭”。[来源:学科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篇寓言故事。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起兴趣

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11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能说说“揠”是什么意思?“助”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梳理出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问,主动地问,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思考,你们提的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就会弄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2.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宝宝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焦急 喘气 一大截 巴望 自言自语 白费 总算 筋疲力尽 生认读,多种形式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3.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4.指名回答问题。

三、品读课文 感悟寓意

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请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学生汇报找到“盼望”、“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这几个词语,并从中体会出农夫心急如焚。并理解“盼望” 指导朗读:你试着读一读,好吗?谁再来读?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了什么?谁愿意把这个人的心急如焚的样子演一演?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尽量上得有意思一些,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此环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领悟和理解。

2.农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读一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你觉得他这个方法怎么样?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他是怎么做的?

(2)情境体验:

师:前天,勤劳的你们参加大扫除,使学校的教室更整洁、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是啊,你们干了那么多的活,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精疲力竭)"精疲力竭"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指导朗读:怎么读“精疲力竭”呢?你为什么这样精疲力竭呀?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虽然拔苗很累,农夫的心情怎样?怎么体会到的?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大扫除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精疲力竭”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景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3)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说说你的看法。(4)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3.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兴奋得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从他说的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总算”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读?

4.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结果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5.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会说些什么?回去会怎么开导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同桌想象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6.学生表演。

7.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像“拔苗助长”这样的现象?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想说的话,既是一次说话训练,又是对文本思想的升华。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想、说说、演演,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是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要从小培养。让同桌合作,读演结合,既互帮互学,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共同享受读书表演带来的乐趣。

三、回归整体,练习复述。

农夫后悔极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希望大家可不要像他那样做傻事。

【设计意图】复述是一个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再一次走进了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四、推荐读物,指导写字。

1.寓言虽然短小,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会让人变得更加聪明。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长期坚持下去,将使学生受益无穷。此环节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2.指导写字

观察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写字时,提醒学生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揠 苗 助 长(起 因)——(经 过)——(结 果)盼 望 拔高禾苗 禾苗枯死 焦 急 筋疲力尽 白费力气 做 事 要 遵 循 规 律,不 能 急 于 求 成

【整体设计意图】寓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虽然短小精悍,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揭示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力求借助适宜的教学手段,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客观场景,让文字动态化,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让领会寓意水到渠成。同时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寓言的特点有更充分的认识,对寓言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析】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通过再现当时的场景,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生活的感悟。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学

同课异构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由四个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 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同课异构”的活动,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这样一个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经数日反复思索,现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辅导和听课学习,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欣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王旭东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岳红霞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真实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和交际的兴趣。徐瑞丽老师在学生交流之前有明确的要求,交流之中适时指导,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朱国华老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和学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课堂有真实感。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

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第四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第五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结对交流

——六校结对活动记

10月26日,庐江六中一行8人在校长李康龙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永和学校,参加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长丰县杜集中学、长丰县戴集中学、巢湖市高林初级中学六所学校组成的“六校结对交流”活动。活动分成同课异构和六校交流活动会两部分。

上午9是10分,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选派的八位老师就《小稻秧脱险记》、《Let’stry&Let’stalk》、《Thisismysister》、《光的反射定律》4个课题展开异构教学活动,各结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到现场观摩教学。我校的张大明老师和高小凡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反射定律》、《Let’stry&Let’stalk》两课。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当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永和学校阮永久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永和学校的新校区。崭新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耳目一新的操场,充满激情的永和师生带给大家是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六校结对交流会。首先,永和学校阮校长代表合肥市永和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回顾结对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的结对工作充满信心。我校李康龙校长接着发言,李校长对永和学校在结对中给予庐江六中的帮助表示感谢,表示要向永和学校学习,办有特色的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他学校的校长和相关领导也先后发言,对结对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合肥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丁科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六校交流结对活动,并预祝活动会越办越好。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下载《揠苗助长》同课异构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揠苗助长》同课异构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

    校本培训:语文科组专题学习资料(一) 主题:同课异构 学习时间:2012年2月28日 学习要求: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反思文章。 同课异构基本理论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

    同课异构

    首先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

    同课异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 刘寨中学 李彦虎 设计思路: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把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能直接测量的距离。体......

    同课异构范文

    “同课异构”研修活动 一、研修目标 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在先进教学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二、研修过程 第一步:教研组长召开同......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隆德县联财中心小学:苏敏学2014年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沙塘学区、神林学区和联财学区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生成教学 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有效课堂的实效性。3月,xxx中学开展了各学科组“同课异构、生成教学”四个一推进有效课......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 2012年11月16日,我校召开了“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首先由二年级戴银凤和玉鑫两位老师分别讲了同一节语文课《贺年片》......

    同课异构11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思路。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