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周凯--巴东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查研究性学习案例
《巴东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查》研究性学习案例
湖北省巴东一中宫秀
课题:巴东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查
课例类别:完全探究.课题研究
学习科目:社会、经济
学段/年级:高中一年级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内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识农业的地位、现状,认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意义。
2、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理解并宣传这种政策。
3、了解我县农业发展的实际,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研究方式:小组研究
研究时间:3个月
一 课题选择
1、课题的由来: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我们知道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结构调整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我们对本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状况如何产生了兴趣,把本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通过了解本地农业种植结构状况,了解县情、民情,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状况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强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一方面加深对国家农业政策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方案及其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布置阶段
首先由政治备课组提出活动的整体构思,再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在开题报告论证会上提出论证,课题小组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
《巴东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1、课题设计
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我们知道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结构调整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我们对本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状况如何产生了兴趣,把本地农业种植结 1
构调整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调研目的通过了解本地农业种植结构状况,了解县情、民情,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状况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强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一方面加深对国家农业政策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调研计划
一、武俊、刘青梅小组负责调查农村所种植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情况
二、向萌、孙雅雯小组负责调查分析农村经济所存在的问题
三、张峰云、黄金帛小组负责查找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活动材料的收集阶段
这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由单纯的课堂学习到多层面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过程。
分解问题,逐一调查。学生利用假期分别调查自己所在乡镇的一些农户、政府部门、龙头企业,调查以下问题。
1、本地农业种植结构状况。(农民以前主要种植什么,现在主要种植什么。)
2、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存在哪些问题。
3、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有哪些可以推广的经验。
第三阶段----活动材料的加工阶段
这是一个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把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加工的过程。学生对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归纳、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将调查结论展示出来。学生成果展示:
[调查课题]
本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查
一、课题参与
武俊刘青梅小组
向萌孙雅雯小组
张峰云黄金帛小组
二、课题设计
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我们知道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结构调整关系到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于是我们对本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状况如何产生了兴趣,把本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三、调研目的通过了解本地农业种植结构状况,了解县情、民情,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状况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强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一方面加深对国家农业政策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调研计划
一、武俊、刘青梅小组调查农村所种植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情况
二、向萌、孙雅雯小组调查分析农村经济所存在的问题
三、张峰云、黄金帛小组查找相关资料
五、调研过程
调研材料一:以往,农村经济多以种植业、副业收入为主,种植作物也多以玉米、红薯、土豆、豌豆为主,基本上属于那种“自给自足”的落后种植模式。品种单一的果林经济如柑橘林、柿子等,也是纯粹的“靠天吃饭”,没有任何科技含量。
如今,农村经济形势有了很大转变,经济结构有了大幅调整。仅从种植业来看,从过去的模式单一,变为品种丰富了。出现了很多专业种植户,如黄姜、咖啡、芋头、黄豆、大豆等。也有的农户专门种植和经营蔬菜,如黄瓜、黄花、白菜、芹菜、韭菜、银耳等。更有人种植烟叶等经济作物。林业方面,已实行封山育林,农户广种果树,如桔树、李树、苹果、香蕉、樱桃、杏子、银杏、石榴、桃树、李树等。有的农户专业经营果林,使果园经济成为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调研材料二:我们村的农户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富重点项目——茶叶,他们大多积极管理,一季茶叶采摘完毕,又忙忙碌碌地剪枝、整理,把茶树搞得高矮一致、宽窄同规。多数农家还会为茶树施肥,使茶林长得鲜嫩无比。茶叶采完又积极与乡财政联系包装、销售事宜。近些年来,广大农户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茶叶种植成了我们村农业收益的主要来源。
前些年,村里也有大量种植棉花的农户,棉花收入也极好,几乎能与茶叶种植相提并论。但棉花种植会占用大量的农田,不少家庭(如我们家)由于田少根本无法种植。
2008年以来,棉花种植在我们村不再受到欢迎,人们纷纷改种花生,由于种植面积较成规模,外地客商也常来村里收购,产销两旺,农民收入颇丰。
到2009年,花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因为实行了“退耕还林”,大家都把荒偏田地种上
了国家免费发给的“罗田板栗”树苗。国家每年还发给农户一些补助。到几年后板栗收获时,农民的收入将更可观。
调研材料三:家乡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土豆和一些蔬菜,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和茶叶,80%的农户都种植烟叶,只有少数外出务工者不种植烟叶。村民种植的茶叶也很少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没有统一的加工场所,也没有良好的销售市场,几乎每个家庭所种植的茶叶都只是满足自家喝茶的需要。这样的农业经济结构使家乡的人们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能够达到小康水平的寥寥无几。
近年来,家乡的农业结构开始调整,不少农民放弃烟叶种植而改种药材和蔬菜了,并与当地药材商和蔬菜商达成协议,使自己所种植的药材和蔬菜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更有少数农民改进种植技术,采取科学种植,使自己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调研材料四:(农民如是说)官渡口财政工作人员要求我们种植火腿根,可是现在我们的火腿根卖不出去,收入从哪来啊。现在的柑桔也不好卖,种的人太多了。乡镇只管发展种植,但没打开销售市场,这样不是很好。现在的农药价格也高,农民快买不起了。
六、调研思考
普遍看来,全县农业科技并没有在农村全面普及,必须更好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农业科研部门应该多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引导、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政府部门也要更好地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管理,以合理、科学的农业结构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确保农民致富,促进经济进步,逐步迈向小康。
以往的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满足自家的温饱需求,这种落后的种植观念,如今得改一改了。不仅要种植粮食作物,还要种植一些适宜土壤气候、适于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以增加农民收入。所幸的是政府也正在花大力气做这方面工作。相信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提高。
如今,“退耕还林”工作在广大农村的任何一个角落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少田地被经济林木覆盖。在果林尚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之前,国家还给农民一定的补偿,或粮食或资金,农民的日子真是有盼头了。
农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只要掌握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美好。
七、课题结论
农业是我县的基础产业,农民在人口中的比重最大,而他们大多是贫民,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为了改变现状,必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好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诸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县农业面临着一些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如:农业抗灾害能力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小,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跟风种地,增产不增收,丰产导致破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匮乏,不懂得科学种植,纯粹“靠天吃饭”,成了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跟上一层楼。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经济调整步骤:
1、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不同形式向农民传 授科技知识,教给他们科学种田的方法。
2、向农民宣传供需信息,让农民适时地掌握市场上的紧俏产品,自主调整种植结构,生产经营适销产品。
3、因地、因时制宜,教农民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成份,种植最好的农产品。
4、创办乡镇企业,创立龙头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把初级产品变成精加工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
5、向农民推荐高产、优质的种子,提高农业产量。
6、加快农村经济作物的生产,使市场上的紧俏产品满足供应。
7、发挥各地域、各乡镇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
8、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引导,农村经济结构会更趋合理,更加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激发、督促农民改变观念、调整结构,让农民认识到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结构调整的行列中来。
当然,市场调节是最基本的,让它主导农民进行调整。农民会自行淘汰市场上的滞销产品、劣质产品,转而生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完善,农民会逐步增收,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从而也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一是学生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参与比较积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主要在于学生的选题是自己身边的实际,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学生有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学生通过调查本县农业发展状况,增强了对家乡的了解,既看到了家乡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又看到了家乡农业还存在的问题,增强了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的责任感。三是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交往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科学的探索精神。四是通过学生把学校、社会、家长等课程资源有机地利用起来,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途经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对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的分析提炼能力还比较弱,不能很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十二五规划》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来总结本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指导意见。作为老师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向这方面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肯定学生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已经达到,通过社会调查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了关注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