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现代小说的研究 —《骆驼祥子》作品赏析
对现代小说的研究 —《骆驼祥子》作品赏析
(专业:11语文教育 姓名:AutJackMan 学号:1111510227)
《骆驼祥子》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让人深思、让人觉悟这个社会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故事里的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可是故事是曲折的,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一切都变化的太快,让人措手不及。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所以我们应该可以明白,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由此。我们会想到让这个故事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一个角色。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
祥子——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祥子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通过他的一生来表达作品的精髓。最初的那个祥子可以说是一个有理想、敢作敢为的热血青年。他只身来到北平,无可依靠,但他要强,靠着自己强健的身子骨,拉车挣钱,挣钱买车。可他几次买了车,不是因为被抢就是因为遭勒索,还有苦于生计,被迫卖掉的。祥子空有一身力气,却处处遭人欺负,别人不和他打架,却用枪、用钱、用权势、用悲惨的命运来压迫他。他的老婆虎妞,是用计嫁给了祥子,不久,又因难产死去。邻居的女儿小福子愿意嫁给祥子,可是祥子财力甚微,便约好等祥子挣够了钱,再回来娶她。于是祥子出去拉车,这时的他已经受尽磨难,别的希望都已经破灭了,但他还尚有一丝希望——小福子,他现在拉车便也全依赖着这一丝希望。可是,小福子因为不堪忍受父亲把她买到妓院得妓女生活,上吊自杀了。祥子悲痛欲绝,他心已死,因为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祥子也在这几年的折磨中浪费了青春年华,他变得一无所有。
祥子只是一个故事里的人物。然而这个人物却给了我们一个当时的社会面貌。其实始终祥子都有梦想,有目标。可是那又哪是一个能容得下梦想、理想和目标的社会呢?那些穷苦的百姓,就是社会中一群白白被剥削的奴隶,他
们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不幸的命运和腐朽的制度让他们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费了,没有办法,没有希望,他们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们的肉体也腐烂在沦丧的道德之中。祥子,正是这芸芸劳苦大众里的典型。他便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人吃人、暗无天日的社会。小说的悲情也就此表现——一次又一次的让读者看到祥子的希望,然后被一次又一次的被这样的一个社会打垮。这是祥子的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剧。
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文笔刚劲有力,小说里充斥着的悲凉发人深省,故事离奇感人。虽然这一切离我们现在有几十年了,并且小说也肯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文学总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千千万万百姓生活中的一曲。在当时老舍先生想表达的是旧社会剥削阶级对下层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而他想告诉我们和历史的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就发生在不久前的中国,发生在这雄鸡病危的年代。就是让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永远的写在历史上,用过去激励今天的步伐;让今天的强大去扶平过去的伤痛!
第二篇:对现代小说的研究 —《边城》作品赏析
对现代小说的研究 —《边城》作品赏析
(专业:11语文教育 姓名:AutJackMan 学号:1111510202)
《边城》是沈从文泊代表作。边城主要讲述了湘西“茶峒”这个小山城里所发生的一切是是非非和爱恨情愁。主要讲述天佑、傩送、翠翠三个人之间曲折、朦胧的爱情故事。
作品在开始的时候追叙了翠翠父母亲自杀殉情的爱情悲剧,其后以描叙了天佑、傩送与翠翠三人之间的悲情故事:天佑故意溺水身亡,傩送驾船远下桃源县不知所踪,翠翠在小溪边孤独地等待自己所爱的人归来。淡淡的哀伤充溢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这样的悲情故事又使整部《边城》平空添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忧郁情绪。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代表作《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首先,小说通过翠翠的纯朴,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翠翠的童贞纯情、害羞矜持却又始终不渝,与当时的时代女性形成了强烈反差。其次,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风俗美和人情美,这种原始野性的风情和田园牧歌的情调淡化了社会矛盾;第三,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情绪的体操。小说是存在着情节性的,但是它把情节性埋藏在诗情画意之中。但,尽管作者淡化了翠翠爱情的失败的悲剧性和老艄公去世所带来的悲剧性,但悲哀的而充满无限期待的结尾实际上包涵着作者沈从文对传统的符合人性的农耕文明即将消失的无尽的隐忧。作品在艺术上,语言具有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少女。她不满意爷爷相中的“走车路”的天保,可腼腆的性格、少女的羞涩又让她难以直白对傩送的衷情,她神往为爱情而性格强硬的母亲,幻想着能像她一样出走争取自己的幸福,但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对相依为命的外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使她不能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弃之于不顾。于是,她只能在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与对美好亲情的依恋中“无故寻愁觅恨”。这也是一个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的女孩子。她正当婚姻,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她“不能忘记”;面对爷爷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会闪烁其辞的表明态度。她会把夜晚听到的为她而唱的爱情,当作梦境讲给爷爷;她会把自己未来幸福的担忧融合在对爷爷的依恋中讲给他听„„总之,这是一个聪慧温婉、腼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少女,在她身上,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边城》擅于以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情遭遇,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丹塌的白塔、哗哗的浊流、惨淡的黄昏、桃色的薄云。这些景物描写,揉进了人物的际遇和思想感情,尽显凄清、寂寥之情;人物的情思显得朦朦胧胧,似有似无,却又是异样的纯净透明,翠翠在爱的幻想中展开想像的翅膀,享受精神上的爱情,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的纯真情怀,是那样的纯净和透明。
《边城》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古朴、深沉、简竣。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其简洁,注重以人物外部的行为动作描写来代替肖像描绘,着重表现人物心灵深处若有若无的情思以及对爱情的那种朦朦胧胧的情怀,从而更加鲜明的突现了人物的个性形象。没有直接描写人物外貌,但人物的神态、举止和个性特征却栩栩如生的立在面前。
《边城》注重以人物自身话语来显现人物性格。如船夫在教导翠翠要坚强时说,“做人要硬扎一点,才配活到这片土地上。”凸显了老船夫坚韧、顽强、刚健的性格。
《边城》是一部奇异动人的作品,具有浓重的湘西人生活气息,一整部作品可以看作是湘西人日常生活的缩影,那里的一山一水,那绕城流过的小溪,那一丛丛翠绿的竹篁,那溪面若隐若现的薄烟,那过节的如满天花雨的大烟火与耍狮子,那人物的率真纯朴和粗犷,那爱情故事的缠绵、哀惋,在沈从文的妙笔点染下,共同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民俗风情图。
边城的人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淳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在《边城》里,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文章在写到掌管水码头的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此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一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说到两位年轻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而更让人称奇的是那只黄狗也格外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初读“湘西系列”的读者可能对主人公翠翠父母殉情颇感费解,可是在湘西“情爱的表现往往是强烈而悲剧性的,偷情就偷情了,被人杀掉也就杀掉了,感情至上,视生命为粪土,这种情况较多”。翠翠父母的殉情并非由哪个人或哪种权势所逼迫。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善良人们的悲剧性格一因善而犹豫不决,因善而有所顾及,因善而伤害自己。刘西渭说:“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善良,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份,唯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量。”《边城》开篇,作者就将这因善而引起的悲剧徐徐拉开了帷幕。在这远离文明的封闭小城,一群自然率性的人们因善良而丢失了自己。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雨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爷爷逝世,她悲痛但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爱人的归来。这展现出她性格中坚强的柔美,柔美中的坚强,她怀着希望与命运抗争。外公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唯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这些人物无不充分地展现了世间的真善美。
《边城》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在作者灵动的语言、美妙的笔触下,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自然、民风、人性的美丽。感知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是心灵人性的净化与滋养。
第三篇:骆驼祥子 赏析
駱駝祥子 賞析
簡介:
1老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時期最優秀的小說之一。2作者:
老舍(1899 – 1966),原名舒慶春,筆名老舍。老舍是北京滿族人,對北京市井小民的地道生活十分熟悉,這反映在他作品中的語言和題材,形成了所謂的「京味」小說,有別於同時期茅盾的名著《子夜》所寫的上海都市文化。
(一)作品主題 :主要講述的是舊北京人力車夫的心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壓迫人民的無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純樸善良的勞動者所進行的剝削、壓迫,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也揭示個人奮鬥不是勞動人民擺脫貧困改變境遇的主題。更體現了人是隨環境變換而改變的動物,可謂是最不堪一擊的。人性的醜惡在此暴露無遺。
(二)《駱駝祥子》這部作品中,作者真實地描寫了城市下層人民的苦難和掙扎,提出了更為尖銳迫切的社會問題。小說通過祥子思想性格變化過程的真實描寫,揭示了祥子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首先,祥子的悲劇是對舊社會不合理制度的有力控訴。小說從多方面提示了造成祥子悲劇的社會根源。在農村,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榨,使祥子一家傾家蕩產。被迫來到城里後,仍逃脫不了受壓迫受剝削的命運。這一切現象的產生決非偶然,它們都是黑暗的舊社會制度的產物,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尚未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著,委屈的死去。”任憑他如何拼命掙扎,都擺脫不了苦難命運。舊制度、舊社會不但吞食了祥子的車子和積蓄,還吞噬了勞動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和奮發向上的意志。其次,個人奮鬥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劇的內在思想根源,祥子的悲劇正是對個人奮鬥道路的徹底否定。作為一個尚未覺醒個體勞動者,祥子有著改變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但他卻沒有看清當時的社會本質,更不懂得走什麼樣的道路才能從根本上獲得翻身解放。他認為“有他的身體與力氣做基礎,只要自己省吃儉用,……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兒就沒有個不成”這種思想認識在當時的個體勞動者中間是很有代表性的。然而,在那萬惡的舊社會裡,個人奮鬥卻根本不是勞動人民擺脫窮困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尖銳矛盾。在祥子的拼命奮鬥中,他所抵禦的決不是孤立某個人,而是整個社會——一張無邊黑暗的羅網。
(三)總體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一落: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第四篇:骆驼祥子赏析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
好词摘抄:
甘居人后、随机应变、与世无争、自有专长、省吃俭用、无中生有 立竿见影、兵荒马乱、淡而不厌、干净利落、无缘无故、引经据典 卖好讨俏、无话可说、改邪归正、另眼相待、千载难逢、与众不同 一声不响、轻描淡写、任劳任怨、小心谨慎、一来二去、自讨无趣 无法无天、南腔北调、爱钱如铭、礼尚往来、莫名其妙、低声下气 垂头丧气、千言万语、一清二白、一刀两断、如何是好、忘恩负义 好句摘抄:
1.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2.他们自己可是不会跑,因为腿脚被钱赘的太沉重.3.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4.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5.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好段摘抄:
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2、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风哽住,往下连咽了好几口气。心得体会: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读罢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的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话说:“路慢慢之远兮,吾将上下之求索。”他为何不再寻求新的路,而成为社会的人渣,败类?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对他的打击,他放弃了。所以酿成了书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后果啊!
骆驼祥子的好句子: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骆驼祥子》描写的是一个可悲的故事,一个时代的悲剧。
淳朴善良的主人公祥子所梦想的不过是一种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生活,而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他拼命的赚钱,省吃俭用,经过三年的奋斗,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当他又重拾信心,准备白手起家时,一个缺德的反动政府侦探又诈走了他仅有的积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本想安顿生计后与自己深爱的小福子过一辈子,但小福子的自杀,浇灭了他心中最后的希望。纵使祥子是个很要强、肯奋斗的人,但在这种只认金钱、没有人性的社会环境中,一次又一次重重的打击还是让祥子丧失了对生活任何信心和企求。他也做过挣扎,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善良正直的祥子便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车,自甘堕落,学会了吃喝嫖赌,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甚至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那时的社会是黑暗的、缺乏正义的、没有公道的,只有着对人心的腐蚀和对精神的摧残。祥子就是在万恶的大环境的逼迫下,无可奈何地走上了堕落的道路。这不是祥子的错,而是那时社会中的乌烟瘴气才使人性的善良变了质。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同样都是善良的人,同样都受到了生活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最后也都同样沦为了那个时代悲剧的产物。那真是一个可怕的时代!文末:“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文章概括
屈辱拉着弟弟来向她赔罪,两人重归于好.为了维持生计,祥子拼命拉车挣钱;虎妞怀孕之后,不运动又贪嘴.最后因难产而死.
第五篇:小说骆驼祥子的片段摘抄赏析
《骆驼小说人物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小说骆驼小说人物祥子的片段摘抄赏析,我们来看看。
小说骆驼小说人物祥子的片段摘抄赏析一:
小说人物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赏析:
小说人物祥子为了“买车”而牺牲了许多许多,它用三年时间才买到它,当然激动不已,从他的语言、动作、想法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心情。至于“小说人物祥子买车的日子也是他的生日”,虽说这只是个巧合,但可见老天爷在暗中帮小说人物祥子呢。读到这段话,谁都会为小说人物祥子的成功而高兴,给他庆祝。这就是老舍这个“人民艺术家”语言的魅力。
小说骆驼小说人物祥子的片段摘抄赏析二:
外面的黑暗渐渐习惯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动,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动,象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听见了一些声响,说不清;可是又睁开了眼。他确是还往前走呢,忘了刚才是想起什么来,四外也并没有什么动静。心跳了一阵,渐渐又平静下来。他嘱咐自己不要再闭上眼,也不要再乱想;快快的到城里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可是心中不想事,眼睛就很容易再闭上,他必须想念着点儿什么,必须醒着。他知道一旦倒下,他可以一气睡三天。想什么呢?他的头有些发晕,身上潮渌渌的难过,头发里发痒,两脚发酸,口中又干又涩。他想不起别的,只想可怜自己。可是,连自己的事也不大能详细的想了,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象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白了似的。再加上四围的黑暗,使他觉得象在一团黑气里浮荡,虽然知道自己还存在着,还往前迈步,可是没有别的东西来证明他准是在哪里走,就很象独自在荒海里浮着那样不敢相信自己。他永远没尝受过这种惊疑不定的难过,与绝对的寂闷。平日,他虽不大喜欢交朋友,可是一个人在日光下,有太阳照着他的四肢,有各样东西呈现在目前,他不至于害怕。现在,他还不害怕,只是不能确定一切,使他受不了。设若骆驼们要是象骡马那样不老实,也许倒能教他打起精神去注意它们,而骆驼偏偏是这么驯顺,驯顺得使他不耐烦;在心神最恍惚的时候,他忽然怀疑骆驼是否还在他的背后,教他吓一跳;他似乎很相信这几个大牲口会轻轻的钻入黑暗的岔路中去,而他一点也不晓得,象拉着块冰那样能渐渐的化尽。
赏析:
他很累就是心里疲倦 感到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黑暗中彳亍,他寂寞他无奈他有点害怕其实老舍就是想说小说人物祥子像行尸走肉一样在行走罢了,他的周围没有任何东西他没有未来。凸显了小说人物祥子的可怜啊,感慨的文字啊。
小说骆驼小说人物祥子的片段摘抄赏析三:
小说人物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小说人物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小说人物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小说人物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小说人物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小说人物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小说人物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最使小说人物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
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小说人物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小说人物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