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校长后勤现场会发言稿典型材料 但求圈满瓜飘香衣带渐宽终不悔
但求圈满瓜飘香衣带渐宽终不悔
——泉溪镇中心学校蔬菜基地种植情况汇报
素有“竹溪屋脊”的泉溪镇中心学校平均海拔900米,复杂的气候、偏低的气温给蔬菜种植带来了诸多难题,因此“吃菜难”便成了全校53名教职工,544名在校住宿学生最大的心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也曾有过“种啥啥不收”的失望、有过“种熟了放假了”的尴尬、有过“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无奈。。阵痛之后,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只有“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并制定了“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自给”的奋斗目标。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后勤基地种植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全校25亩蔬菜基地人均占有约20平米,种植了近20个品种,全年蔬菜自给率达45%、猪肉基本自给,师生生活满意度达85%以上,基本解决了“吃菜难”的问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基地筹建 形式多样
要解决吃菜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地问题。泉溪中心学校原有基地只有学校后山一块不足五亩的漕地,不仅两边歇山较大,而且土地贫瘠,基本是种多收少。鉴于此,学校领导多次调研,成立了“泉溪中学蔬菜筹建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基地的筹建与管理。方案形成以后,学校首先集中力量将仅有的这块地进行治理、翻耕,面积从五亩扩展到十亩,地形从坡地治理成梯田,荒山改造成果林,基本达到了蔬菜种植的标准。但由于气候和温差的问题,蔬菜育苗很难,成熟期长,很多蔬菜成熟了就放假了。为此,学校又申请县农机局援建了两个近400平米的蔬菜大棚,一是用作育苗,二是种植反季节蔬菜,来补给淡季蔬菜的供给问题。有了一定的蔬菜种植经验以后,为了扩大规模,2011年,学校一方面在学校对面租种了
2.5亩葱蒜种植基地,主要以种植香菜为主;另一方面请党委政府协调将老塘坪的15亩基地与福利院共建共享,种植的蔬菜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卖给学校,又将政府的烟叶育苗大棚闲置期无偿借给学校种植蔬菜,这样一来学校蔬菜种植基地基本形成了“自主、租种、合种”为主的建构模式,基本完成了学校蔬菜基地筹建问题。
二、基地种植 全员参与
有了基地,就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这么大的种植面积全靠请人不划算,全让教师种植会误了教学。为了体现共建共享原则,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学校在蔬菜种植上采取了1-2-5-1模式。即:1个长工,学校常年聘请1名有蔬菜种植专长的民工常年在学校蔬菜基地指导种植和管理,主要完成劳动强度较大的农活儿;从前勤富裕教师中调整2名懂蔬菜种植的教师协助民工种植管理收割蔬菜,主要对基地进行精根细作;将全校57名教职员工分成5个劳动小组,分别由五个班子成员带队,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进行一个小时的集体劳动,主要进行抢收抢种和大型除草等工作;把学生每周1节地方劳技课改成基地实践课,主要让学生参入种植实践,分享劳动成果,知道蔬菜来之不易。通过全体师生的集体参入,即巩固了蔬菜种植队伍,又解决了蔬菜种植劳力问题。
三、基地管理 规范有序
基地种植毕竟是一项辛苦活儿,有时为了抢季节少不了加班加点,怎样永葆队伍活力?实现基地种植最大效益?一直是学校领导班子面临的一道难题。为此,学校多次召开教代会,征求广大教师意见,最终决定将1-2-5-1模式与教师的绩效考核和班级量化结合起来管理。每周的劳动任务和其他工作一并在周日教师例会上统一安排,带队领导调好时间、做好分工,教师备好工具按时参加,在劳动的过程组长将把教师的出勤情况与效果详细记载,月底公示,期末小结,年末兑现。班级学生参与劳动情况与班级量化挂钩。种植效益和饲养效果由总务处单独核算,一月一公示,一学期一总结,让每一位师生都知道一月来的劳动成果和成果带来的生活变化,当教师得知自己的每一项劳动都与绩效挂钩,每一份成果都能及时分享的时候,劳动的积极性也一次比一次强烈。
为了发挥基地种植的最大的效益,我们在播种方式上力求科学,例如:为了赶节令,我们请山外的蔬菜大棚代为育苗,适时按种,在土豆中间植辣椒,在大棚中分三批种植黄瓜和四季豆,以此确保每一个季节都有新鲜蔬菜,每一块基地都不闲置。
四、基地收益反哺师生
基地种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师生膳食结构,提高其营养标准,充实师生生活。为了把基地种植收益全部反哺给师生,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收益反哺制度和分享机制,例如每一种蔬菜的种植投入多大,收效如何都有详细记载,每次收割回来的蔬菜都有专人整理过磅入库,再以成本价分发到餐厅使用,使用情况一天一公示,在不降低伙食投入的情况下,极力改善师生伙食,让全体教师在校能吃的营养,生活的开心。截止目前,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从基地采回100多公斤新鲜蔬菜来调整师生的膳食结构,上个月,我校教师的餐平生活费不足一元,学生吃的基地蔬菜近1500公斤。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分享机制,让全体师生都主动参入到基地种植和养殖中来,一起劳动、一起锻炼、一起分享、一起监督,这样不仅减少了很多教师之间的矛盾,锻炼了身体、带来了快乐,还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可谓一举多得。
我校后勤基地种植工作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重视支持的结果,几年来、县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规划指导后勤保障和基地规划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很大倾斜;泉溪政府在基地划拨流转租借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县扶贫办为解决师生吃菜难,给予了扶贫项目支持;县水务局为解决师生吃水难问题,主 要领导几次深入学校调研,给予全额支持,县农机局依靠项目为学校修建近400平米的高标准蔬菜大棚…..其次是学校后勤一班人不辞辛劳、不计得失、辛勤耕耘的结果,我校分管后勤副校长钟文平为了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后勤现场筹备连续45天没回过家,病了还一边输液一边安排工作,很多时候总是左手拔针,右手拿农具。后勤教师潘吉华、杨维勇为了出色完成工作总是起早贪黑,工作起来心细如发。正是因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全体师生的同努力,我校的后勤工作才会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然今天良好的局面只是我们后勤保障工作的良好开端,离时代要求和师生乃至社会的愿望还相差甚远,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有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有师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后勤保障即蔬菜种植工作做的更好,更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