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有生命温度的社团活动(社团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侧记)
2011年度参评论文
学科:校园文化
作者:商南花
单位:浏阳市新文学校
追求有生命温度的社团活动
──新文学校社团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侧记
【内容摘要】新文学校是浏阳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全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创建于2006年7月,占地135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各项设施设备功能完善,校园内绿意盎然、暮色怡人、步步皆景。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千多人。教职员工276位,其中有专职教师136人,市级名师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0人,纯英语国家外籍教师2名。办学五年来,学校生活服务、养成教育、艺体教育、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化教学、国际交流,特别是社团文化特色凸显。短短五年,我们见证了社团文化在学校发展旋律中绽放的异彩。走进这所学校,因为学生社团有了生命的温度,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人本教育”的新思潮所焕发的活力,作者结合过去四年的社团工作的成功作法撰写本文,主要从“为什么要开展社团活动”“怎样开展社团活动”“要怎样发展社团活动”这三个方面科学系统全面地把学校的社团文化建设等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定位和提升,是一篇经验性论文。
【关键词】生命温度社团活动思考满足追求
为什么要开展社团活动?VS(回归原点)以生命的姿态去思考社团活动。
平常我们所指的社团,多是指高校里的学生社团。她多为青年自发组织,是培养和发展广大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凝聚青年、培育和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载体,她扮演着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品位、引领大学校园文化时尚的重要角色。而我们学校所指的“学生社团”是指由学校里的中小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或自身需要为基础、在社团导师的帮助下自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学生志愿型群众团体,其有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等特点。对中小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各类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无疑是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同时,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社团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有生命温度的,因为她是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
1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往,改善了校园中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而且无痕的教育方式。
因为学生社团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校园里的主体也是学生,所以以生命的姿态去思考社团活动,我们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学生社团活动不能成为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应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因为,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三大功能非常突出:功能一: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具有较好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就是社团。功能二: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功能三:社团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功能。社团作为传承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而其产生的自发自愿原则要求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从以上社团的三大功能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社团活动就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人,在活动中让孩子的生命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是一种以生命的姿态走近学生的活动,它可以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所以,新文学校在创办之初第一年开学之际就创办了学生社团,她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同学们展示自身才华、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在繁荣校园文化,推动校园活动,促进学生乐学气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和重视,她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的温度。
怎样开展社团活动VS(彰显个性)做满足学生生命需求的社团活动
我校学生社团由校团委和大队部组织领导,受学生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团活动。社团下设46个分社,分别是净墨书法社、小白鲨足球社、freestylers足球社、阳光健美操社、E-time英语社、未来星小主持人社、鹏飞乒乓球社、能手小制作小发明社、舞彩社、雅韵民乐社、小荷趣味作文社、瑞图美术社、酷睿信息奥赛社、指尖芭蕾钢琴社、快乐涂鸦社、金鹰吉他社、艺舟书法社、雅韵葫芦笛社、跆拳道社、唱响新文声歌社、鹰翔篮球社、雏鹰篮球社、艺度空间画社等社团。社团规模的扩张,社团活动的增多,向我们的社团工作提出了挑战,五年来,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常抓不懈,不断探索。
1、规范社团的各项工作。学校社团坚持以“鼓励发展、积极引导;严格管理,放开搞活”为指导思想;以“激发潜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
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学生社团组织加强自身和阵地建设,把社团工作的开展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有《中小学生社团与学生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让学校社团工作更加系统规范有效。学校设有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科技类社团、学习类社团、活动类社团、德育类社团六大类,采用特长训练加社团活动开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社团设一名社团导师(有指导能力的老师担任),副团长两名(由学生担任),每学期初全校举行各社团的招新活动。每年9月份在学校足球场举行一个大型的社团纳新招募活动,学生面对社团导师推出的丰富多彩的社团,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这种不设门槛、不分指标、人人可以参加、人人可以选择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培植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跷起脚来就能摘到桃子或闻到桃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生命需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现有学生社团成员1120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60%,社团老师60人。社团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场地保障,经费保障,学校保证每个社团成员每年每人有100元的社团活动经费,每年用于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不少于10万元,同时鼓励社团成员自主策划开展活动,所开展活动要求贴近社团成员生活、学习实际。学校重视各社团阵地建设和文化建设。每周三下午1个小时,星期天下午两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活动有专人检查评比,每月一次的学生问卷调查对社团活动的满意率。其中“爱心天使义工社团”组织的到贫困山区进行手拉手活动,组织学生为灾区献爱心,上街清洁城市等活动,既有意义又深受学生喜欢。同时,我们还把组织开展“学生社团”的工作中心下移至团委和大队部组织,并与教务、教育、后勤等部门协调配合。做到有活动场所、有辅导老师、有活动时间、有活动内容“四到位”,通过保质保量的严格训练和辅导,学生社团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每年的社团文化节,所有社团学生的社团活动展示和汇报获得家长和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示了新文学校素质教育、社团活动的丰硕成果和广大社团成员身心健康的崭新精神风貌。规范的社团工作开展,避免了单凭学生的一腔热情单打独斗或利用行政手段组团的两种极端。已经建立了布局合理、种类众多的学校社团结构,满足广大同学多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活动需求。同时,在社团达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以活动促社团建设,以建设促发展,重点扶持品牌社团,打造精品活动,不断增强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不断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每个社团导师都能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虽然社团的主体为学生,但由于中小学生的知识、见识、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只有在老师宏观指导与协调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社团的管理方面,我们也做到了严格管理与放开搞活相结合,即一方面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监督机构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又充分尊重社团的自主性,不过多干涉其内部事务,给社团的自身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搞活”。
2、加强社团导师、社团干部选拔、培养和评价。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社团有无发展潜力,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导师和社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些社团因为导师和干部的素质不够,长期无活动,或活动效果不好,结果使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因此,严格社团导师和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重视社团导师和学生干部的培养、评价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第一步。“小牛拉大车”“跳一跳,够得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理念和名言都告诉我们“人才也需要培养”。在社团导师方面做到:一是搭建平台,以学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团开展多样化活动方面积累经验,取得成效,培养一批善于通过社团活动开展、组织、研究德育活动的教师,打造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导师;二是不断加强社团导师的业务培训,组织政治、业务培训,认真学习社团工作教育理论,使他们更好地熟悉和掌握社团工作业务,促进了学校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为了让部分有某项天赋的学生能得到较专业的发展,学校还从国内外选拔优秀的非常专业的人才来帮助社团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如从澳州聘请了足球教练,从省市乒乓协会聘请优秀乒乓球教练,从加拿大和英国聘请外教及省、市级一些优秀的奥数教练和跆拳道教练等,这些具有顶尖专业水平导师的加入,让社团的学生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四是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来促进社团导师的工作,每年通过学生问卷、家长电访、活动测评、邀请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观摩社团活动等途径来评价社团导师的工作,从而起到监督社团活动开展的作用。在社团干部方面做到:组织了各社团干部的竞选演讲和考评选拔等工作,严把了社团干部的素质关,使这些干部发挥了榜样作用,非常称职地担负起社团的各项工作。培养出了一批能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的社团领袖和社团干部。每年评选“十佳社团导师”和“十佳社团干部”“十佳社团学生”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3、健全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在制度制订之前,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们的这些制度是否真正符合我校社团的实际情况?这些制度是否能得到贯彻落实?为了让学校的社团工作开展有序有效,我们制定了健全的社团工作规章制度。并让所制订的制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并发挥其作用。如我们制订的社团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我们养成“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落实,活动后有总结”的良好工作习惯。我们由下而上制定的制度有《新文学校学生社团章程》《新文学校学生社团工作制度》《新文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记载表》《新文学校学生社团参团调查表》《新文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督查表》《新文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地点、时间安排表》《新文学校学生社团招募登记表》《新文学校社团管理学生问卷调查表》《新文学校学生社团电访问卷调查表》,并有一个专用的“新文学校社团QQ群”。社团的工作就是以《章程》和《工作制度》为指挥棒,以社团QQ群为交流平台,通过相关表格落实各项
活动与工作。
4、提高社团的活动质量,让活动融入学生心中。社团的良好发展对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及丰富校园文化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其效果是课堂教育教学永远无法到达的。而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则是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作为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必须常抓不懈,多进行活动,多出精品活动,广泛开展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新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功夫。常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想想这个活动能够给同学们带去什么,留下什么?同学们是否会喜欢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如果我是一名普通学生,我希望社团举办什么样的活动?与此同时,做好社团活动的总体策划和整体安排,避免一哄而上、时紧时松等现象,使社团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如我校每年以社团成员为主要参与对象所举办的六个节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三月份的风筝节让孩子感受春天,感受祖国的美丽。让同学们在做做、评评、比比、放放、读读、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会放风筝的乐趣;每年四月份的读书节让孩子们明理、励志、启智,是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五月份的学生社团文化节,社团导师和干部组织学生进行了书法、绘画、手抄报、文艺节目、篮球、乒乓球、围棋、摄影等多种社团活动的展示与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增长了信心。六月份我校在欧阳予倩大剧院举行的新文学校“秀我七彩童年”艺术节更是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下半年十月份的科技节、十一月份的体育节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团结协作的能力。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不断受到的熏陶启迪,校园里的笑脸笑声多了,师生的幸福指数高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已渐渐融入学生心中。
怎样发展社团活动?VS(实践探索)追求有生命温度的社团活动
五年来,我校学生社团活动健康、蓬勃发展,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成就自我、展现自我等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社团较快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结过去社团的工作经验,结合社团发展的现状,“做有生命温度的社团活动”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话题,我们将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来完善此项工作。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加强社团理论研究水平,推进社团的良好发展。一个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加强社团理论研究水平对社团的长足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学校将成立一个学术研究机构。紧密结合现在社团的实际,建设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提高社团的学术研究氛围。为社团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将考虑根据社团分类,建立社团工作研究小组。如“体育类社团研究小组”“艺术类社团研究小组”“科技类社团研究小组”等,有针对性,较为专业地进行研究。并以“十二五立项课题《中小学生社团与学生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的研究为载体和平台,对学生社团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计划、有实效的推进,争取再通过两三年的努力,让学生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让社团导师的专业得到发展,让学校的学生社团工作成为特色。
2、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开展活动。高度重视社团内涵发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活动的开展搭建舞台、开拓空间、提供机会。办好特色活动,社团导师从指导慢慢过渡到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分享者,社团活动尽量让学生自主管理和开展,自主开展活动做到社团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让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展现个人能力和体现团结协作的舞台。学校和社团导师努力为实现学生社团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让参与社团活动组织的会员们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了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等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重视交流学习,“引进”“走出”相结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人,社团的发展也同样如此。针对我校社团刚刚起步,经验不多,实力总体不强的状况,加强社团内外的交流和学习就更为重要。在交流和学习中,在“引进”和“走出”中,抓特色、求品牌,走大众化与精英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鼓励和支持社团走出校门,走向兄弟学校,走向社会,开拓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利用我们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通过交流活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效果,不断提高我们实践的能力和探索的水平。做强做精社团活动,使社团活动充满生命的温度,是我们社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追求。
总之,学校学生社团创建以来,我们接触、接受、积累了大量关于社团发展的先进理念以及开展特色办学的宝贵经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十年磨砺,始成经典;百炼成钢,方显精品”的决心和行动,相信学生社团活动一定会像春雨,悄悄滋润学生的生命,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塑造其灵魂,催生其情操,健康其人格,孩子们一定会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社团活动中快乐成长,温暖生命。
参考文献: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R】(中青联发[2005]5号);
曾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龙岩师专学院,1995(4)); 张成铭《校园文化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第二篇: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文章出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者:文秋林
摘要: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从社团管理和组织运作的内部机理探索社团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团发展不可忽视的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社团文化;组织风土;管理制度;价值观;品牌活动
一社团及社团文化的内涵与定位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认同之下,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程序成立的学生团体。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正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活跃在全国各大学院校内的数量庞大的学生社团开展的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活动,增强了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事实表明,对大学生个体而言,社团及其活动成为素质拓展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丰富内心世界和人生历练的必修课;就社团的整体功能而言,它又是实践全人教育潜在教育、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它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于组织或团体而言是一种成员共有的认知系统,是一种统一的行为方式以及指导行为的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社团作为校园非营利性学生团体,其文化是指社团内部全体成员对社团、社团成员、竞争者和协作者,对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对社团现在和未来的认识、思想及行为的影响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社团形象、品格和社团成员精神状态、态度、信条、原则的综合体现,它同时还蕴涵着一种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十分丰厚的内涵。
一方面,社团文化潜在于社团的制度、组织之中,只有在社团的活动过程中或者体验、领悟社团的发展历程时才能把握其一二;另一方面,社团的目标宗旨,制度精神、活动方式、社团成员的精神风貌又无一不体现着社团的文化特征。因此,社团文化可分为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两大层面,物质层次是社团文化的表象,由一系列有形的文化因素组成,包括社团的文化阵地、队伍建设、社团标识、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的服饰和语言,以及社团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精神
层次的社团文化由各种无形的理念因素构成,体现着社团的内在精神,它着重从社团的管理制度、组织体系、成员的价值观、活动理念、精神状态以及社团的风貌、活动方式、行为规范、道德操守、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这两个层次的社团文化是匀互为表单、相辅相成沟互为促进的,其中精神层次是社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二 社团文化的形成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成员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有机整体的总称,它的形成不是单个因素措施、活动所能造就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凝聚和积累。我们认为,社团文化的孕育、生成和传播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目标与宗旨。目标和宗旨是社团创立的信念、信条与理想,是社团行动的方针、纲领和基准,是社团成员的精神依托,是社团个性的集中体现。这种个性使之区别于其他社团并以其独特性赢得校园同学、职能部门的支持,使社团的生存价值有了基石。在社团文化诸因素中,目标与宗旨是统一社团文化的基础,是生成社团文化的平台,而社团文化又是对社团目标宗旨的直接反映。
(二)组织风土与制度。社团文化的形成必需有丰沃的土壤,一方风土,养一方文化,根植于组织土壤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在社团文化形成中,必须形成一系列制度、规范,用来约束、统一社团成员的言行,以最佳的技术状态和集中的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和社团发展中去,同时在社团活动和发展中对成员的异文化思想和言行加以反对、禁止,用以树立社团形象,统一社团精神。
(三)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即社团在运作过程中开展的活动,是社团运作和存在的主要体现。社团文化主从社团活动过程、活动形式、活动影响力成功性中体现出来。没有社团活动,社团文化也就失去了载体而无从体现。
(四)模范行为。模范行为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社团创立者的行为和人格魅力,其一行一动、一言一笑都对社团成员产生直接的影响。社团负责人自身的领导风格、人格力量、品性、行为方式乃至个人嗜好,是社团文化的体现,综观那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团,无一不是由创业者人格魅力力量支撑的。其一,是指社团成员的工作行为与业绩,因其鲜有、高尚,与社团理念相一致,体现出社团的宗旨,能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社团予以褒扬,使其成为广大成员的榜样,这也是形成社团文化的重要途径。
(五)宣传认同。对社团文化而言,仅有言行示范和模范行为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为所有的成员所认同,铭记在成员的思想单,融化在整个社团活动过程中,否则,社团骨十们、管理层有“文化”意识,成员无“文化”意识,社团整体的文化则无法形成。因此,社团文化的形成,必须坚持对成员进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方法与艺术等方面的灌输、传播、宣传。
认同的前提是宣传者对社团文化的认同和领悟,因此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高层次、高素质的社团管理层,管理层所形成的制度和规范、制定的策略、策划的社团外形设计等,对外而言是“广告”对内而言是教化。此外,社团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文化网络、内部人才构成、外形设计、广告宣传、品牌活动等等,也是培育社团文化的重要因素。
三、建设高校社团文化的几点思考和实践探索
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是,社团是校园中因兴趣、爱好研究方向等的一致性而组成的学生团体,成员之间最大的特点是自愿、松散、流动,它不像其他组织对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而,社团的吸引力、同学对社团目标的认同是社团真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凝聚、积淀、升华,因而培育社团文化,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应像春雨润物,假以时日,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该是对社团文化建构有益和值得借鉴的。
(一)创建共同的价值观是建设社团文化的核心因素。这是社团文化真正赖以形成的前提。一种社团文化,不管它如何独特,有一点它肯定是共同的:必须把社团建设成人人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团体。这样的团体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它包括有共同的信念、信仰、信心,共同的责任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社团风
貌、行为规范、社团精神等。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责任意识。社团成员普遍表现出一种使命感、一种献身精神、一种忠诚、一种责任,这是共同价值观的首层因素。凡优秀的社团文化,在社团与社团及其管理机构之间,社团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无不建立一种庄严的契约,这种契约以明确的社团行为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并在许可的前提下分担他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对社团而言是一种信用,对成员而言是分工合作,对社团内部来
说是为社团成员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员对社团的责任则是最大的奉献。第一,认同意识。认同意识是社团立足、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社团面对校园和广大同学的最基本的东西。社团的每一个活动,无不需要社团成员和广大同学的认同才能成功,社团成员的一言一行也体现着社团的认同感,认同感贯穿社团活动和管理的全部过程。第二,协同精神。其含义是指合作、团结、协调参与和敬业。协同精神是社团组织灵活运转的基础,它促进社团在整体层面上的发展壮大。协同精神,表现在成员之间土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甚至社团与社团之间,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相互提携与援助;表现在个人则能以社团整体利益为重,消解矛盾,顾全大局;表现在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汽量宏大的素质上;表现在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肃认真的职业道德上。第四,开拓创新。开拓创新,不仅要表现在观念和思维上,更要表现在制度上,表现在社团运作管理的全过程中。只有把社团及其活动的创新意识与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相碰撞、融合,才能发挥社团最大程度的张力。
(二)管理是促使社团文化形成并强化的重要手段。为社团创建一套制度严格、职责分明、奖赏适度、公平宽松、适应个性发展适应社团组织特征的优良制度,是社团得以发展壮大,形成社团文化内核的基石。说到底,社团文化实质上是社团的一种管理方法,社团的真正主体是全体社团成员,社团文化的目标无非是要充分发挥社团卞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为社团发展倾心注力,因此,社团文化的核心就成为如何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成员的教育和管理,在高校现有的文化环境和条件下,社团的生存与发展、社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社团人才和成员素质的竞争,是社团团队精神的竞争。社团作为学校内“民间”特性浓厚的团体,它一样存在与班级、团支部、学生会、团委等群体抢夺人才的问题;同时其成员流动性强,一学期或最多两学期就要更换新成员,能不能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社团的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社团建设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增强社团成员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效益意识、信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提高成员认同感和对本团队的归属感,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升华成社团管理文化。
(三)创立社团活动品牌是凸显社团文化的重要手段。这是社团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加入、参与其活动的基本前提。一个社团,如果没有品牌活动,则不仅无法吸引已有成员的积极参与,而目也不可能在校园中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所以品牌活动对于社团的发展是无形的精神则富。比如我校的大学生社团“绿色沙龙”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将品牌
活动作为社团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先后集中力量在南湖水资源调查、保护母亲河宣传、南宁市摩托车尾气污染物调查以及创建全国大学生暑期“绿色夏令营”上下功夫,努力创品牌,特别是“全国大学生绿色营”,坚持9年,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这些品牌活动得到全国不少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因而使社团在短短几年内扬名全国,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获得多个基金的项目赞助。在创建品牌活动的过程中,又使社团自身的制度获得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绿沙精神”,使得社团文化最终创立起来。
(四)重视社团形象设计和活动策划是推动社团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环节。形象设计和活动策划对于社团的发展和繁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社团文化的建设也有着由表及单的功效,是社团对外形象的窗口,代表着社团运作发展的思路、策略。因此,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对社团标识、活动宣传及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确立,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考虑到社团的长远利益和形象。具有战略眼光的社团形象设计包含着高超的管理和组织运作艺术,而这正是社团获得各方面认同的重要手段。对于社团文化中的形象设计,必须遵循社团命名、扬名、护名的原则。命名,要构思巧妙,文化含量高,具有超时空性,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特点,能为广大同学所认可;扬名,要实事求是,注重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新闻效应;护名,要求社社团品牌、社团声誉为生命,要以活动内容、活动质量为后盾,以形象设计为中介,以宣传造声势,让广大同学和校园组织认同。对于社团活动策划,在内容上必须考虑社团活动的适宜性、公众性、成长锻炼性,考虑到活动本身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在内容上吸引同学参与并获得学校、社会的认同;在活动方式上,要考虑到新颖性、时代性、创造性;在具体的方案上,要考虑各种细节,务必使方案详细周密;在方案的落实上,要责任到位,落实到人,以“细节关系成败”的思路来推动计划的落实。
(五)优秀的社团负责人是创建优秀社团文化的重要保证。社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团创立者、社团领导团队的文化。领导团队的素质以及由此而来的社团发展理念,正是日后社团文化的精神所在。可以说,没有思想的社团管理人,拥有的必定是没有文化的社团;相反,任何一个品牌社团的背后总是有一个优秀的负责人乃至一批优秀的社团管理者。社团负责人要志高心远,具备乐于创新、勇于改革、精于谋划和善于组织的思想和能力素质,就必须加以适当的培训,监督和促动社团建立制度化、科学化、民卞化的选拔机制,这样才能造就和锻炼出优秀的社团管理队伍。
第三篇:wjnsh-金融纵横.财富2006.3为有源头活水来-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背景链接]武进农村商业银行地处“长三角”腹地、沪宁线中枢的常州市武进区,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八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自2005年1月18日挂牌营业一年来,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已由改制前的148亿元发展到16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40多亿元、贷款余额105亿元,均比改制前增长25%以上,存贷款增长额、绝对额均雄居武进9家金融同业之首,经营规模占居武进金融市场三分之一份额。武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活力哪里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陆向阳张建明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解这两句的意思是:“这一池的水怎么会这么清澈,就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由此及彼,武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活水之源”何在?培育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就是他们的活力之泉。
一、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定位。
银行发展关键在人、在于员工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方法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武进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指向解决员工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行为表现。
1.适应市场、面向未来
改变合作制的制度缺陷、运行方式、管理机制,按照现代企业本身的逻辑去运营,适应市场运行规律。新生的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诞生之初就将经营的文化氛围定位于“武进人民自己的银行”,着力打造“常(州)武(进)地区最具竞争活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要着眼于精细管理、专业服务,而且突出农商行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应有的战略视界,通过“适度关注中高端客户”不断在发展进程中将“武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品牌持续升华。这样的文化定位解决两个问题:近可以奠定基础、树立品牌,远志在问鼎同业、引领未来。
2.塑造形象、凝练精神
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在地区金融市场上占有“三分天下”,应该说得益于融合“改革之势、地缘之利、人脉之和”而致力于在社会上谋取一个独特而富于竞争力的企业形象。武进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专注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发展的能力,保持全行拥有共同目标,培养员工拼搏合作意识,透过外显于行风行貌的品牌效应,凝练内隐于员工心中“奋发创新、艰苦创业、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依靠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塑造专业服务、追求卓越的企业形象。
3.立足传统、良性互动
农商行取代信用社,决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复杂的资源整合,“画龙”重在“点睛”,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不只是建立一种如何适应某种环境或市场状况的特定的企业价值或经营文化,而是立足于银行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建立一种良性互动、不断更新和再造的文化机理,立足于建立农商行永葆活力的核心能力,立足于五十年“信合”事业的金融积淀,有继承、有发展地突破传统框架,有借鉴、有创新地吸取一切先进的文化养分,以文化推动农
1商行经营崛起、以经营实践输送农商行文化给养。
二、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提炼。
企业竞争的实体是员工队伍,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竞争的背后就是企业文化的较量,对以服务为主打“产品”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
1.构建发展战略,延展品牌意念。
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武进农商行通过确立新体制的发展目标、构建新体制的发展战略,让员工对农商行的前途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近期就是要“奠定基础、树立品牌”,着力打造“常武地区最具竞争活力的现代商业银行”;中期就是要着眼“形成优势、拓展空间”,逐步将“武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品牌持续升华;长远规划就是要有“问鼎同业、引领未来”的理想抱负。走“服务立行”之路,以服务谋市场、以服务创品牌,将品牌资源融合到各项工作中去,通过服务向客户播撒农商行“诚信、专业、稳健、高效”的社会商誉。
2.培育企业精神,确立共同愿景。
武进信用社的功成谢幕,意味着武进农商行二次创业的开始。“奋发创新”正是二次创业者应有的心态与勇气;“艰苦创业”是农商行保持创业状态、实现基业长青的根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互补产生远远高于简单叠加的效能,“团队合作”是一种全局视野、是农商行的基本工作方式;发展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是农商行人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拢聚了组织的向心力、队伍的凝聚力,把员工的注意力吸引到“高品质服务代表,可持续发展典范”这一共同追求、共同愿景上来。
3.锤炼职业道德,升华经营理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超前的服务意识、开拓的进取精神,就是武进农商行实现脱胎换骨、升华经理理念的“三步曲”:通过引导员工认识本职岗位的社会价值,增强责任心、荣誉感和金融职业道德情感,把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以主人翁姿态开展工作;通过经营中正反两方面典型,总结提炼相应制度规范,使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供员工学习、对照操作;通过先进典型感化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使员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干有力量”,在工作中逐步确立“以诚为本、用心服务、稳健经营、利益共享”的经营理念。
三、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策略化
1.整体形象的设计——CIS的系统化规划
首先,以个性鲜明的视觉识别(VI)打造武进农商行的外在形象。一方面,规划统一整体的传导媒介,完成旧形象的更新或升级。运用体现农商行企业形象和精神象征的行徽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标准组合来传达由“合作制”到“股份制”实现的质的跨越,注重用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去维系客户关系。另一方面整合所有视觉传达渠道,使其更具一体感和持续化。统一办公视觉、统一传播口径,所及即所见,将农商行崭新的企业形象传达给内部员工和外部人群,从而达成良性的沟通与认同。
其次,以规范标准的行为识别(BI)塑造武进农商行的服务形象。武进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始终立足岗位职责,强调员工参与,将提炼企业精神、塑造农商行形象渗透于员工的岗位责任和本职工作。在行风建设过程中,从《员工行为规范》、《员工着装规范》、《营业场所办公环境规范》、《一线员工服务规范》抓起,修订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构建农商行的制度文化,人定制度、制度管人,推进武进农商行品牌意念、品牌形象的日常行为化,极力打造员工为违反企业价值而自责、为履行企业价值而自豪的氛围。
第三,以开放求索的理念识别(MI)活化武进农商行的品牌形象。新机制需要新观念,转变员工观念、厘清经营理念、确立经营方向,方能达成武进农商行组织再造之目标、实现农商行品牌形象质的飞跃。一场场知名专家学者送来的“文化大餐”,给员工带来了新视野、新观点、新思维,提升思想境界,跳出狭小圈子;引导员工登高望远,明确“市场就在岗位上、效益就在工作中”,敢于引领竞争、超越竞争,将二次创业的热情落到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开放的思维方式、求索的行为习惯,熔铸武进农商行的创新能力。
2.局部事件的引导——行风建设工程的推动
一方面,在总行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一是推进机关部室从“一分钱”抓起,反对铺张浪费;从“一份申请”抓起,提高办事效率;从“一个建议”抓起,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把扫帚”抓起,营造温馨环境;从“一个电话”抓起,规范服务用语。以“五个一”统率部室高效、协调、规范的服务秩序。二是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八个不让”工作标准,以此来营造机关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氛围,强化机关员工务实、高效、进取、奉献的服务理念。
另一方面,在基层推进“三优一创”服务竞赛。一是在基层支行全面开展以“树立优良作风、开展优质服务、营造优美环境”为主题的“三优”创建活动,规范服务行为,推行服务礼仪,改善服务质量,美化服务环境,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向客户传递农商行新生的服务形象。二是在一线员工中开展争创“星级服务明星”活动,通过“创星”竞赛、“授星”仪式,促进一线员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弘扬敬业爱岗、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3.个体案例的强化——多方位的文化渗透
一是努力培养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很难想象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企业里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在缺少集体活动、习惯“单打独斗”的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武进农商行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坚持每月第一个周一在总行广场举行升旗仪式,集体诵读企业精神,培养员工爱国、兴企意识;通过组织员工集体参加大型的机关作风建设宣誓仪式,拢聚员工心智、确立共同目标;举办大规模的员工服务礼仪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团体活动,为员工提供一个个展现才华的舞台,在团体活动中增强凝聚力、形成向心力、提高战斗力。
二是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家园感。通过统一着装,整肃员工仪表,培养员工群体意识、集体观念和企业豪情,增强员工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员工迎新春联欢会,中层干部(家属)联谊会、棋牌比赛、摄影比赛、拔河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增进了员工友谊,激发了团队合作意识;在总行、在支行那配套齐备的健身器材上显现的是充沛的精力,如今的农商行到处充斥着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是注重激发员工的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友爱精神。服务之心、待客之情,需要爱心的自然流露,全行大规模“扶贫济困”捐款活动,建立情牵困难员工的“扶贫济困”救助基金;“爱心扶春苗”,30余对手牵手的呵护,托起的可是民族的希望;慈善“一日捐”,一夜之间4.8万元善款寄托了农商行人爱连弱势群体的心愿„„这些事例决不是“几次活动”、“几张票子”的表面文章,而是新生的农商行“真情待客、用心服务”的自然延伸。
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体会。
做企业、做文化,最终就是做人,建设企业文化,员工的参与是关键。新生的农商行越来越感觉到原来的“小农”习惯已经束缚了新体制的发展思维。明确“以人为本、文明塑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来建设商行文化,《武进农商行
报》上的探讨争论、经验交流,一次次的激荡,转变的是员工的观念、理顺的是不安定情绪、消除的是发展障碍、提高的是员工素质。
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一要靠有形的、经济的、物质的手段,二要靠无形的、文化的、精神的推动;只有两个轮子同时转、两种燃料一起烧,双管齐下、两轮驱动,才能真正推动武进农商行乘上新世纪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陆向阳:男,经济师,本科。
工作单位: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
张建明:男,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管理。工作单位: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秘书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武中路8号邮编:213161
Email:电话:0519-6588233传真:0519-6588236
——此文刊载于《金融纵横·财富》200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