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4 16:2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读书心得》。

第一篇: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读书心得

观“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有感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十”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带着祖国的使命相约“天宫一号”。虽然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已经相约完毕,但这一次也让我们有很多期待,但是最让我期待的还是,以八零后的王亚平老师为主讲,聂海胜老师为助教的太空授课,张晓光老师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她们要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本人也观看了这次授课,充分感觉到科技的神奇力量。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神舟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回顾了一下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太空行程,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2名宇航员多天飞行,于10月16日凌晨安全返回,使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一步成熟。“神舟”六号实现了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为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实现宇航员进入轨道舱。航天员首次往返轨道舱,进 1

行了失重状态下的关闭返回舱门及检漏试验。第一次进行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是为中国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预计将于发射天宫一号后,已在2011年九月29日21时16分04秒发射。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起飞,托举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安全返回。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二、授课过程

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站在中国“最高”讲台天宫一号的主讲王亚平老师助教聂海胜老师开始了太空授课,带着我们一起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首先:漂浮亮相

王亚平老师像一条美人鱼向舱内摄像机游来,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老师盘起腿,给我们表演了太空神功“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老师摇摇晃晃的向远处飘去,看来在太空中,她们可都是轻轻如燕的武林高手啊!这就是失重的真实写照。

第二:太空称重

在地面上,我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失重环境下,太空中航天员怎么测定质量呢?学文科的我在电视前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太空“质量测量仪”派上了用场,这是从天宫一号舱壁上打开的一个支架形状装置。聂海胜老师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测量结果表明,聂海胜老师的质量是74千克。

王亚平解释说,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是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加速度。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还设计了一个系统测出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身体的质量了。

高中的力学知识,差不多已经忘完了。感觉还是理解不了。不过过程很清晰了已经。

第三:神奇的单摆

T型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刚球。王亚平把小球轻轻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摆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王亚平说,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是无所谓,无论我们的头朝向哪个方向,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过生活在太空中,我们也人为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下方,并铺设了地板。

第四:旋转陀螺

地面上常见的玩具陀螺,在太空中成了好教具。王亚平取出一个非常漂亮红黄相间的陀螺悬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向前移动。紧接着,她拿出一个相同的陀螺,先旋转起来再悬浮在半空中,这一次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则不再翻滚,而是保持摇晃着向前奔去。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正是有了它们,才能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第五:魔幻水球

王亚平拿起一个航天员引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斜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王亚平说必须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还以为会是什么神秘道具呢,结果王亚平张开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还幽默的说“如果李白生活在太空中,他就不会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了,因为由于太空失重,水是不会向下流的”。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些在地面上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接着王亚平慢慢地向水膜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产生了两个标准的球形气泡,气泡既没有被挤出水球,也没有融合到一起。紧接着,王亚平又用注射器把少许红色液体注入水球,红色液体慢慢扩散开来,形成了晶莹透亮的水球。

之后还有学生提问,老师回答问题的环节。也非常精彩。

三、意义深远

三位航天员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开展航天员太空授课后,安全返回地面。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巩固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创造力,书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又一篇章。

曾经的嫦娥奔月,曾经的孙悟空大闹天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一直都有一个伟大的航天梦想,一直都梦想着能够飞天奔月。随着神舟一号、二号,一直到神舟十号的出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一步步地变成了现实。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距离“嫦娥的故乡”月球更近,都更加有可能实现奔月的航天梦想。

神奇的太空,对好奇心强的孩子来说,吸引力无疑是非常大的。太空授课、天地互动、可以将奇妙的物理现象直观的展示给孩子,从而在孩子心理埋下探索太空的种子。关注孩子,启迪好奇,崇尚科学,这也许是中国梦的开始。

这一新的重大成就,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展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胜利迈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也不断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党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再创佳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二篇: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第三篇:神十太空授课直播的观后感

神十太空授课直播的观后感

古时古人望天叹仙人早去,今时今人升空笑科技强国。

一朝太空梦梦千年,在古代书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太空的向往,但由于科技的原因,他们也只能凭借着简陋的条件来进行太空监测,离脱离地球、飞向太空距离遥远。然而,随着1999年神舟一号我国第一支无人实验飞船的发射升空,到如今神州十号,我们走过漫长的十余载,终于向更广、更深、更神秘的宇宙探索了。

在今天,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等神舟十号航天员们将为我们展现有关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实验,如利用太空专用的质量测量仪加上一个能测出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从而在太空中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来演示在失重状态下小球会有怎样的运动方式;亚平老师还使用金属圈和水袋,让我们看到在失重时,将放入水袋的金属圈拉出来后,我们会看到圈上有一个水膜——这在地球上是很难实现的。老师还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让我们观赏到,在太空中红色会慢慢在水球中散开,最终而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水球。那水球非常漂亮,就如太空一样,神秘而迷人。

你玩过陀螺吗?在动画《全职猎人》中,小小陀螺非常厉害,而在太空中,小陀螺却有些笨笨的。因为,若刚开始陀螺静止,再给其干扰力,它就会傻兮兮地做翻滚运动。但若是刚开始让陀螺动起来,再给其干扰力,这时的它就会晃悠悠地向前运动了,憨得令人发笑。

在实验演示之外,还有很多同学对关于太空的某些问题兴趣盎然,如有没有看到太空垃圾。对此,亚平老师表示,太空垃圾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少,但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是很小的,否则后果难以设想。自11号升空以来,神十目前还并未看到太空垃圾,但这主要是得益于天宫一号有提前对太空垃圾进行预警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规避、防护,这才让这几天的太空旅程如此顺利。

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在前几次太空飞行时也进行太空授课呢?这主要是从宇航员的安全角度来考虑的。因为此前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其实主要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技术,是实验性飞行,直到我们确定神舟九号发射后,我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这样才使得太空飞船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使得空间站具备了提供人员、物资运输保障的能力。因此,神十的成功发射是具有突破意义的。

在此次神十太空授课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依靠目前技术和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太空用水的循环利用。这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学习,也需要更多国人的支持。让我们努力成长吧,为今后的“太空移民”而不断奋进!

第四篇: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有趣啊。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第五篇:观“神十太空授课”有感

观“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有感

苏建珍

6月11日17时38分“神十”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带着祖国的使命相约“天宫一号”。虽然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已经相约完毕,但这一次也让我们有很多期待,但是最让我期待的还是,以八零后的王亚平老师为主讲,聂海胜老师为助教的太空授课,张晓光老师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她们要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她们会讲什么呢?会让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太空奇妙现象呢?

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站在中国“最高”讲台天宫一号的主讲王亚平老师助教聂海胜老师开始了太空授课,带着我们一起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首先:漂浮亮相

王亚平老师像一条美人鱼向舱内摄像机游来,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老师盘起腿,给我们表演了太空神功“悬空打坐”。王老师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老师摇摇晃晃的向远处飘去,看来在太空中,她们可都是轻轻如燕的武林高手啊!第二:太空称重

在地面上,我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失重环境下,太空中航天员怎么测定质量呢?学文科的我在电视前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太空“质量测量仪”派上了用场,这是从天宫一号舱壁上打开的一个支架形状装置。聂海胜老师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老师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测量结果表明,聂海胜老师的质量是74千克。呵呵,看来他们在里面吃的不错,很舒服的。

王老师解释说,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是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加速度。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还设计了一个系统测出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身体的质量了。第三:神奇的单摆

T型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刚球。王老师把小球轻轻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摆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老师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王老师说,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是无所谓,无论我们的头朝向哪个方向,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过生活在太空中,我们也人为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下方,并铺设了地板。

第四:旋转陀螺

地面上常见的玩具陀螺,在太空中成了好教具。王老师取出一个非常漂亮红黄相间的陀螺悬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向前移动。紧接着,她拿出一个相同的陀螺,先旋转起来再悬浮在半空中,这一次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则不再翻滚,而是保持摇晃着向前奔去。

王老师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正是有了它们,才能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第五:魔幻水球

王老师拿起一个航天员引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斜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王老师说必须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还以为会是什么神秘道具呢,结果王老师张开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还幽默的说“如果李白生活在太空中,他就不会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了,因为由于太空失重,水是不会向下流的”。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王老师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些在地面上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接着王老师慢慢地向水膜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产生了两个标准的球形气泡,气泡既没有被挤出水球,也没有融合到一起。紧接着,王老师又用注射器把少许红色液体注入水球,红色液体慢慢扩散开来,晶莹透亮的水球好像这个季节熟透的李子或桃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在太空授课提问环节,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一位小女孩提问的:“航天员老师您好,请问你们在太空中看到的景色和地面上有什么不同吗?能看到UFO吗?星星还会闪烁吗?”王老师回答:“透过悬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UFO。由于我们处于大气层之外,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和干扰,所以我们看到的星星是格外的明亮,但是却不会闪烁。同样,因没有大气的阻隔,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奇妙的现象,每天我们可以看到16次日出”。那么生活在太空的我们也不会把星星比作眼睛啊、珍珠啊、钻石啦,也不会唱“天上的星星,亮晶晶„„”这首歌了。因此我们不可顽固不化,不知变化。切不可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不思进取,顽冥不化。

在授课即将结束,三位航天员还为我们送上了祝福与期望。聂海胜老师:“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张晓光老师:“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王亚平老师:“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是啊,梦想可以播种、梦想可以接力、梦想也真的照进了现实,曾经的嫦娥奔月,曾经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一直都有一个伟大的航天梦想,一直都梦想着能够飞天奔月。伴随着神舟一号、二号,一直到神舟十号的出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一步步地变成了现实。

这堂“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太空授课活动,是生动有趣一堂物理课、天文课。对少年儿童而言,这更是一堂激发孩子们的志向,让他们自觉树立远大的航天航空梦想,激发对航天航空事业的热爱;对青少年而言,他们更加直观地获取航天航空知识,尤其是与宇航员们的互动交流,让孩子对遥远的宇宙不再陌生、更加直观,从而激发其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崇拜,在心中树立远大的航天航空理想;对我而言,让我领悟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神奇美妙,让我领会到了神秘莫测、包罗万象的浩瀚太空,让我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自豪,给我的未来人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启蒙课。

下载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合集]

    中国人的太空梦 ——看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有感 一年###班 ####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在地球上的重力到了月亮上就变得很轻。我们轻松的走路在太空也变成是件很难顺利做到的事......

    解读神十太空授课五个实验范文大全

    解读神十太空授课五个实验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11分,随着一声“同学们,你们好”的问候,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开始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太空......

    神十太空授课带来的思考

    20日上午10时05分至55分,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讲授失重条件下的物体运动特点、以及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等内容。......

    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

    太空授课观后感大全

    太空授课观后感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在我国前所未有,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我置身其中,又一次作为“学生”,上了一堂......

    太空授课观后感

    陈位庄小学观看太空授课总结6月23日上午, 结合学校“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系列活动,陈位庄小学师生利用休息时间,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视频。 这次别开生面的太......

    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天宫一号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也是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课。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举国瞩目,不仅是全中国中小学生的......

    观看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有感350字

    神十航天员天空授课观后感 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了,这次,神舟十号依然带了一名女宇航员上天,还首次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 我们看到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