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起步时要学会正确油离配合
起步时要学会正确油离配合[日期:15-12-2010]
一,先练习油门不踩,脚轻放在油门上,利用发动机怠速,只体验离合器的松开来体验车的起步感觉。学习能力中等的学员一般情况下,在练习一周后(每周三次,每次二小时。)可基本熟练掌握离合器半联动点位置。练下一步的内容。
二,再练习油门开启固定,右脚轻踩油门,等到发动机转速达到1500转左右时停住,保持这一转速,练习在这一转速下的离合器抬起时起步的感觉。(前几次踩油门可看转速表,有些感觉后必须目视前方,不能养成看表知转速的习惯。)待这一训练熟练后,再练习变换油门的不同开度用离合器起步。这一学习过程可能要贯穿整个学习期。若觉得熟练了,可进行下步。
三,练习先抬离合器,待抬到半联动点时稍停玄住,视起步时的阻力大小给以适度的油门。然后再次抬离合器。熟练后,几乎分不出是先抬的离合器还是先给的油门。
注:1,千万不可生搬硬套,起步练习主要练的是感觉,这些感觉包括:耳听油门声间变化,眼观车辆位移,后背感觉靠垫推背,臀部感觉座椅移动,最重要的是放松体验耳内前庭半规管的动感。离合器不好的车还可感觉车身抖动。以上那些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身体的感觉与左右脚的感觉综合联系起来。
2,若配合我低速跟进训练法练习,会取得好效果。
3,不要着急,没有多次的专门配合训练和心理训练,在红灯变绿灯时是跟不住前车的。若强行跟上,那就让我们共同祈祷上帝不要亲上前面的佳美吧。
第二篇:军人要学会正确缓解压力
军人要学会正确缓解压力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即将迎来支队纲要考核验收和工作总结,加之部队进入秋冬季防火紧要期,任务艰巨,很多同志不同程度的出现心理紧张等问题。那么,如何使进一步提高部队整体素质,缓解官兵心理压力,确保全体官兵思想稳定呢?下面,我结合当前官兵心理现状与调适方法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一、什么是压力
压力被称为“隐性病”。单个地说,任何能扰乱人们心理、生理健康状态的干扰都可称之为压力。这种病能影响到你自身、你的班级以及你身边的每一名战友。一旦要求自身超负荷地运转,压力就随之产生。其结果是危害个人、班级以及中队。单是在美国,企业因压力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500亿美元,主要是源自经常的旷工旷职、员工的心不在焉而导致生产缩减。在英国,多达60%的旷工旷职被确信是由与压力有关的疾病造成的。由此,凡是能减少压力负面效应的任何措施都可以使员工更加轻松愉悦,使公司更加富裕。
二、对身体的影响
一旦人体处于生理或心理的压力之下,某些荷尔蒙分泌会增加,比如肾上腺素和可体松。随之,心律、血压、新陈代谢以及生理活动明显改变。虽然这种生理反应在短时期内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然而,从长远来看,它对身体却极为有害。
(一)压力症状
压力的生理症状能影响整个身体,特别是心脏和呼吸系统。●
1、丘脑下部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可体松,进入血液
●
2、瞳孔扩大
●
3、肌肉血液含量增加
●
4、肺部呼吸加快,引起喘息
●
5、心率加快
●
6、肾上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
●
7、汗腺增加汗液分泌来冷却身体
(二)压力与心理健康
随着长期的压力积累,一些心理毛病,比如恐慌症和强迫症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忧虑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如害怕、疼痛,其程度之深足以使其症状与心脏病发作相混淆。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更易于莫名地恐惧、情绪不稳、恐怖病发作,并且经常突然地产生沮丧、生气和暴怒之类的情绪。
1、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鉴定,长期的压力通常导致许多常见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和心脏病。而且人们普遍认为,长期的压力能够提高心理或精神疾病患病率。源于压力的行为变化,比如滥用酒精和毒品,同样对生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压力过重时,依赖酒精的风险就随之增加。除因此产生的各种生理健康问题以外,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时,酗酒还导致高度紧张和困难重重的人际关系。而且酗酒引起的旷工旷职使得美国每年造成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医生的药方比如镇静剂,或许能短时间地缓解焦虑,但昆它却容易使人上瘾并且产生副作用,比如导致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头部发沉等。镇静剂本身并非降压良药,因为它不能消除病根。
2、对情绪的影响
那些苦于压力的人们极有可能沉溺于破坏性行为,给自身、部队以及社会带来惨重的代价。而一些典型的压力症状如情绪不稳、行为孤僻,则可能造成与同事乃至朋友和亲人之间的感情疏远。有时造成自卑的恶性循环,引发更为严重的如沮丧之类的情绪问题。
3、对决策的影响
人们一旦遭受压力,就无法慎重地做出决策。而一旦产生自卑,情况则尤为严重。随之,自身健康、家庭以及职业都深受其害,因为在生活某个方面的压力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处于压力之下的人注意不到自身的疾病症状,而一切归之于压力所产生的副作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错误的决定可能导致事故、争论,甚至影响部队团结。
三、出现压力的主要原因
一是环境原因。部队生活工作环境的特点是生活紧张,步调一致,上下级关系明确,倡导执行与服从,讲究纪律严明。在部队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有时一桩小事引起的人际矛盾会越来越大,难以化解,甚至有可能激发冲动行为。有的战士本身性格内向,或有明显的缺陷易受他人嘲笑而抵触与人交往,交往范围的有限和长期固定更使其内心充满了疑虑、内疚、自责而无法排解。如果团体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或是个人与上级发生矛盾,性格内向的战士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听其倾诉和化解,可能造成持久的压抑和痛苦,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在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军人独自承受着各种压力,如惩罚、评价的压力等,对少数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或心理准备不充分的人,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如不妥善疏导、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是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训练强度大、时间长、训练目标高及训练伤的发生等,都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适应上的问题。种种因素不但容易造成生理上的过度疲劳,还会导致情绪障碍,如消极被动淡漠、紧张焦虑抑郁等。
三是危险的火场环境。由于军种特殊性,森林官兵要经常快速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和应激,并冒着生命危险去扑救森林火灾,始终处于高风险的精神压力之下。官兵们面对应激情境如火场上的浓烟、高温和迅猛的火势,均会对心理造成严重的刺激,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而现场能否冷静地判断形势正确作出决策,对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此外,当今社会生活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以及一些不良的价值观、不良文化因素和不良社会环境等对他们形成消极心理影响,都会威胁他们的心身健康,产生心理异常和身心疾病。
四是官兵心理年龄特点。当前官兵年纪较经,90后占中队 %,个性冲动,易受他人(群体)感染,遇事情绪化推理较多,理性思维较少,判断事物往往以偏概全,好走极端。如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一遇挫折,即悲观失望。
五是选择的困扰。首要就是面临走留选择的问题,个人发展的需要,父母的期望,现实的经济压力,照顾家庭的需要,潜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对部队的依恋或抵触,对本职岗位的爱好或厌倦等存在方方面面的矛盾与机缘,利与弊,选择与被选择,这样的冲突在每一个面临满期退伍的士官身在都会存在。选择的问题在平时如遇到严重家庭变故或恋爱婚姻矛盾升级时可能会突然激化,给当事人以沉重的心理打击。
四、如何正确调节和释放压力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有心理压力,绝大多数人能够适当调节它,但也有人有时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摆脱一切心理压力,无所用心,不求进取,终日饱食。要么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忧虑过度,过分紧张。到底怎样才能正确对待心理压力呢?
(一)勇敢地面对现实。如果你在困难、挫折和失败面前一筹莫展,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你就做了生活的奴隶。如果你败不气馁,奋发上进,既有长远的计划,又有近期目标,对一件事情既做成功的努力,又有失败的准备,这样,你就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二)要心胸开阔。心胸狭窄的人容不得蝇头小事。只有心胸开阔,才能最大限度地容纳现实,在压力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把心理压力变成积极行动的动力。客观的压力再大,也不意味着能将人压垮,只要善于调节它,正确对待它,还可以使压力变成动力。
(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心理压力就像琴弦一样,绷得太松了奏不出音乐,绷得太紧了又会断!所以要善于调节心理压力,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以使人从思想上,体力上应付外界事物,又要防止压力超负荷,避免心理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
思考讨论题:面临压力,我们给如何正确面对?
第三篇:教父范勇宏:辉煌时要学会放弃
教父范勇宏:辉煌时要学会放弃是导演亦是灵魂
这次范勇宏彻底地、决然地离去了。对于华夏基金这个他养了15年的“孩子”,是时候说再见了!6月4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网站上,董事会成员里已经再也看不到范勇宏的名字,此时距离他辞去华夏基金总经理职务恰好是1年零1个月。从2011年博时基金肖风卸任、到2012年范勇宏辞职,再到今年南方基金高良玉离去,“老十家”基金公司灵魂人物渐渐消逝在历史的记忆里„„
与范勇宏离开华夏同时爆出的消息是,大股东中信证券(600030)从无锡国联手中原价回购10%的华夏基金股权,再次达到绝对控股。
“辉煌时要学会放弃”
“辉煌时要学会放弃,就像股票在峰值时该卖,尽管舍不得。这点非常重要。”范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年他离开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时,就曾经放弃了很多,包括数额巨大的营业部奖金。而在今年初他出版的《基金长青》一书中,也用登山来描述自己辞去华夏基金总经理时的心情,“登到绝顶处,便是下山时。其实,美好的景色就在登山的沿途上,快乐也就在登山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上山,高高兴兴地下山,不恋山峰,只愿攀登,需要的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但资本市场最缺的就是那份淡定。特别是新修订后的基金法允许主要股东持股可以超过49%的上限后,招商、东方、华夏等基金公司大股东纷纷谋求更多话语权。一时,坊间把最近一波基金经理离职潮归咎于“管理层与大股东争斗”的老套故事里,而早在去年5月份,华夏“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的辞职,就被传说与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即将离任有关。当年王亚伟连续业绩垫底,甚至被撤销社保管理资格,业绩熊得一塌糊涂。但是,作为总经理的范勇宏依然对他非常赏识,因为范勇宏历来爱用敢想、敢试的年轻人,这是其一贯的范氏风格。在王亚伟留洋深造后,范勇宏对其重新委以重任,此举成就了后来华夏大盘的神话。这是一段A股的千里马与伯乐的佳话,所以对于范、王两人齐齐辞职,好事的记者们猜测——因为报伯乐知遇之恩,王亚伟选择了与范勇宏同进退?
而范勇宏之所以要退,传说中是因为他与大股东中信证券不和谐。华夏基金那简直就是范勇宏自家的孩子,自1998年从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总经理职位上离开后,他带领旧部张后奇、王亚伟、滕天鸣等创办了华夏基金并担任公司总经理,一直到2012年年中。“范总是把华夏基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华夏基金的员工称,范勇宏经常第一个来上班。可范总毕竟是职业经理人,华夏基金业绩做得再棒,规模发展得再快,也不是他自家的。而且自2002年以来,华夏基金的股权一直都在变化,但范勇宏的地位却是雷打不动的,足见其性格强势。不过,这种局面自2008年以后,变了。
2008年,中信证券100%控股华夏基金。在管理层“一参一控”的精神下,忍痛将旗下中信基金并入华夏基金,由此开始了华夏基金与大股东之间的宿怨,强势的范勇宏遭遇了更加强势的大股东中信证券。此时,范勇宏曾经谋求的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曾经寄予希望的从中信证券手中收购华夏基金51%的股权等等,一切都彻底地成为了一场梦,仅此是梦而已。范勇宏失落了,这点他得羡慕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据说窦总可能去中欧任职,成为第一个拿到股权的基金高管。不过,这是后话了。去年初,范勇宏提交给证监会的辞职报告屡屡被驳回,但是其内心去意已决,在辞去华夏基金总经理职务的一年后,他终于彻底地无官一身轻了!
是导演,亦是灵魂
这次与范总前后脚离开华夏的,还有投资总监刘文动和另外2名基金经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这些核心悍将纷纷离职,华夏基金的牌子还是响当当的,当时很多人担心——“没有了王亚伟的华夏基金还是华夏基金么”?当然,是的!走了王亚伟,还有
项怀志,其业绩不输曾经的“一哥”,而项怀志也正是2005年经由范勇宏之手引进到华夏的。“对基金经理管理要讲艺术。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剧组,我好比是导演,他们都是大腕、明星。对他们的管理既需要科学,还需要艺术。”范勇宏如此阐释他的管理艺术。
所以,他有底气对同行们说,“即使所有的产品都是同质的,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基金在不同的管理人手中最后的回报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手里有170多个投研人员,在业内范勇宏第一个提出“研究创造价值”,如同他当年在面对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困境时,成立华夏之星股市研究中心,出版《荷露》杂志以吸引投资者,可以说范勇宏对股票研究一直非常重视。所以对于股市的潮涨潮落心里有数,华夏基金是2007年为数不多的两三家没有参与大比例分红、拆分游戏的基金公司。相反,在6000点市场一派狂热之中,华夏基金暂停了大多数基金的申购,而建议银行只卖债券基金。在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冲动之下,范总此举不能不令人说声,佩服!
还令人佩服的是,范总把华夏打造成了基金界的“黄埔军校”,江晖、张益驰、孙建冬、杨爱斌、张龙、郭树强和王亚伟等知名基金界人士均出自其门下,而目前不少基金公司和阳光私募的掌门人亦是出身于华夏。而对于基金这个资金密集型加高智商人才密集的行业而言,这些优秀的人力资源都是范勇宏的宝贝,在“业绩为王”的经营观念下,华夏基金规模迅速扩张,继续牢牢地把持着中国公募基金界“第一把交椅”的地位。而这把交椅背后则是“范导演”的勇于创新,现在华夏基金执行“以投研业绩为核心导向”正是范勇宏2005年创新的结果。
包括项怀志在内的很多投研人才都是从那时候开始陆续进入华夏工作的,“这是一个创新型的行业,很有个性的行业,不能管死,但又不能因为过度的放纵导致积累巨大的风险。”范勇宏对待投研人员张弛有度,这种强大投研支持与宽松自由的投资决策氛围,让很多旧华夏人至今还怀念不已。这是范勇宏的第二次创新,相比起来,他的第一次创新则是被逼上梁山。
2002年是基金业最黑暗的一年,市场上54只基金有52只低于面值,对于基金“坐地收钱”的讨伐声四起。此时,华夏基金规模已有170亿元,旗下除了5只封闭式基金外还拥有首批开放式基金之一的华夏成长(000001),也就是王亚伟曾经担纲的那只基金。这一年,范勇宏把华夏基金的未来押在了创新的筹码上,推出了纯债基金华夏开放,一举创下了当年最高的发行纪录。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年的12月底,华夏基金还获得了首批社保管理资格。哲学家有云,万事万物都存在路径依赖。正是范总的这种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才造就了华夏基金今日的“大佬”地位,即便在公司股权结构不符合监管要求的49%上限的那几年中,虽被证监会责令停发新产品,但公司元气仍未大伤,江湖地位仍在。但正因范勇宏的强势,才造成了他今日与大股东之间的裂痕,“自己将休息一段时间”。他对媒体说。但问题是,离开了王亚伟的华夏基金还是华夏基金,但离开了范勇宏的华夏基金还是华夏基金么?挥挥手,作别华夏
“一个时代的结束,难免伤感。”有华夏基金员工对记者表达了失落,早在去年王亚伟告别酒会的觥筹交错间,这种落寞的感觉就在华夏基金内部潜滋暗长,而如今这一天真的来了!范勇宏的这个名字今后将再也不与华夏基金有些许瓜葛,或许今后集体拍照时也不用再喊“业绩”来替代“茄子”了,因为这是“范式”时代的终结。范勇宏未能做到一柱擎天,肖风、高良玉也同样不能,他们现在能够做的只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他们离开后,手下一些骨干也纷纷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肖风离开后,博时基金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杨锐与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李雪松离职,另外,还有夏春等5位基金经理离职,而何宝继任博时总经理还不足两年,也于近期公告辞职„„曾经熠熠生辉的公募基金经理群体,近年来频频上演“私奔”或者集体出走事件,这背后恐怕不是简单地以“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内斗”所能够了事的,这个解释如同城管打人是“临时工”所为一样苍白无力。
范勇宏曾经试图以一己之力来推动基金行业股权激励、管理层参股等先河,但制度就在那里摆着,不管你如何挣扎、如何与大股东抗争,都没有用。况且,就华夏基金的薪酬水平而言,中信证券也不是抠门的主儿,连王亚伟都曾经说薪酬已经体现了价值。而为了这事,中信证券还罕见地公开表态,将建立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通过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保持市场竞争力。
不过,留住人才除实施有竞争力的市场薪酬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否则,一柱擎天式的人物一旦离去,不仅是对于股东,而且是对于我们基金投资者而言情何以堪?巴菲特说过,买那种傻瓜都可以经营好的公司最放心,基金公司能否做那种傻瓜都可以经营好的公司呢?
其实,不管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如何尔虞我诈,我们投资者要的除了业绩,还是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