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评论—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与鲁迅作品的相通点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在国外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
老舍写作大多为喜剧,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但是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笑,而是笑中噙泪,除了开怀大笑笑出的泪之外,也有笑到深处悟出的泪,而且还有名副其实的苦泪,他不仅具有出色的喜剧天赋,而且拥有深广的悲剧情怀。在精心锤炼喜剧艺术并于其间掺入悲剧因子的同时,老舍先生也创作了一些悲剧主调的作品,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尤为出色的是小说《骆驼祥子》,也是是他自己最钟爱的作品。
《骆驼祥子》是以主人公祥子为明线,洋车为暗线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依靠自己力量生活的祥子,向往拉上自己的车,但在他的命途上,却是关山重重,难以翻越。历经“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之后,终于一蹶不振,黯然生活。这部小说虽然在结构上不如百万字的《四世同堂》,但其却在相对较短的篇幅中表现了老舍思想的深邃,人格的成熟。他用广博的智慧看透世间复杂的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物矛盾,含泪微笑的姿态使读者在人生的浑浑噩噩中多了一些反省和深思,让人认识到如今生活的美好。
悲惨的同年、广博的知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三方面的因素使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出了与鲁迅写作相通的思想性。这体现在:
一.人物最大的悲剧不仅在于其命途多舛,更在于其个性的异化。《祥子》中那个认真、执着、勤勉、厚道的祥子经历了兵匪劫持、孙侦探敲诈、虎妞玩弄和小福子去世的打击沦为不知廉耻、不甘堕落的一副躯壳。例如:“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这时候的祥子是多么的精神,可到了最后“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而在鲁迅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祥林嫂:初见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到最后一次看见她,已经是:“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子与祥林嫂的生命同样坎坷,性格同样异化,所不同的是两人性格异化的方向:祥子成为唯利是图的老油皮,祥林嫂成为没有生气的乞丐。
二.人物处境相同。鲁迅先生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和无力感,令人愤慨郁结而不知从何处释放,祥子在小说中给人的正是这种感觉。以鲁迅先生的《这样的斗士》为例,祥子如同那位斗士,手持正直和力量组成的长矛,但这“长矛”却无法伤到残酷的现实一分一毫,只能在一次次的出击中偏离既定的“目标”,锈迹斑斑。篇中道:“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从“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中可以看出祥子在走,在挣扎,在对黑暗的进行反抗;但是由于意志是盲目的,所有挣扎注定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回归于“无”,也就是“再走入黑暗中”。三.作者人格的矛盾性,鲁迅与老舍同样期盼光明,却也同样怀疑人性,希望与失望并存。《祥子》中的一段说:“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祥子作为正义的、美好的象征被一次次打击,又一次次奋起,希望与绝望在这个人物身上不断地交替,正契合鲁迅先生在《希望》中对于希望的评论: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四.给人的“冷笑”感。鲁迅名篇《药》中,“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深得很长,仿佛很多鸭。”拟兽的写法令人发笑。而在《祥子》中,虎妞假称“有了”的欺骗、对刘四自以为是的分析、怀孕以后的娇气,同然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这样带着幽默的描写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其悲惨结局的伏笔,将结局同幽默联系起来,恐怕也只能剩下看穿世事“冷笑。”
五.有穿越时间的思想深刻性。关于鲁迅先生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前人已经多有研究,人性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得到了精确隽永的刻画,自不必多言。而《祥子》在这方面也并不逊色:无论在作品背景的年代还是在作者一生生活过的各个时期,甚至今天,都不会缺乏祥子似的悲哀,因为那是人性与现实碰撞后自然而生的扭曲和变态,如作者所说:“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只要有人的存在,懦弱、自私、善变是不会消失的!
一部好的小说,不但能吸引读者,更能表现社会的风气、价值观:《骆驼祥子》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浮夸下的丑恶,繁荣下的隐忧;也深深的表现了老舍和社会上有良知的人对于旧中国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愤慨;人性在这里得到了公正的评价:人是会随环境和时间而改变的,可谓是最为不堪一击的。这与鲁迅先生作品中对于人生的,社会的看法有诸多相通之处,值得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第二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舞台灯光
《骆驼祥子》是一部描写老北京二十年代一群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从而揭露旧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命运的作品。早在1957年,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就曾将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搬上舞台,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
历时半个世纪,这次由顾威导演重新排演,用导演的话说,这次不是复排,也不是重排,而是新排。
在《骆驼祥子》的建组会上,决定用转台的形式来表现。那么这样的处理必然要区别以前演出的版本样式,这其中就包括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道具、化妆、音响等都要以导演的意图为中心,以新的视角、新的舞台语汇入手,以更加完整、更加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对于舞台上灯光的要求,导演特别强调:这次要加强灯光在剧中的表现作用,而且形象地说,灯光要在戏中会说话。可见导演在排演之前,对此剧的处理已经深思熟虑了很久。
当时的灯光处理无非就是强调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没有更多的表现语汇介入。而今天的要求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随时揣摩导演意图,要严守排练场捕捉灵感。灯光师为此在排戏前反复阅读了剧本、小说原著、及前版演出的光盘资料,深入体味原著精神和剧本表
现的全部内容,对此剧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作了研究,力求从灯光设计上找到准确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无可置疑,《骆驼祥子》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必须遵循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美学原则,舞台美术的构思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必须从剧情出发,从人物出发、从生活出发,为揭示剧本的主题服务,准确地交代剧情的时间、地点,从而创造出空间结构、舞台气氛,而不应随心所欲的描绘脱离剧情的东西。从人物出发运用舞美的各种手段烘托人物、揭示人物的命运及作品的内涵,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加工成舞台形象,为人物环境服务,而不能概念化的主观臆造。为了较完美的挖掘作品的内涵,在创作上就应从不同角度加大表现力度,尤其是灯光气氛的表现,应在满足观众观赏性的同时,使作品在呈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更生动、更准确,而不能违背创作的美学原则,玩噱头,不顾作品而自我欣赏,更不能忘掉观众的审美需求。
《骆驼祥子》五幕六场,导演在整体处理上同前版相比加入了祥子回城的序幕,以及车夫们场与场之间的串场场面,这样处理无疑对解读剧本、揭示人物起到了丰富剧本内涵的作用。在灯光处理的呈现上,我根据导演的意图采用漫天大雪的视觉效果贯穿全剧,从祥子的序幕出现,场与场的连接,以及尾声的送葬都是在漫天大雪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用意在于对环境的衬托,对人物命运的衬托。雪与景的交融是对二十年代旧北京印象的概括,同时又是剧情的真实写照,使舞
台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中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或凄惨或苍凉或寒冷或迷茫,且具有多意性的感官效果。这些视觉形象在灯光控制下有机的渗透到戏剧的舞台情景中,渗透到人物表演的气氛中。例如,祥子回城的景象,祥子顶风冒雪的出现,除了人物作为剧情的铺垫外,更能使人感受到环境具有的苍凉感,为剧情的展开作了很好的基调处理。(这是前版祥子里未出现过的)而场与场之间的风雪运用也没有脱离戏剧情境,如老马与小孙子在风雪中步履艰难,风雪迎亲,都没有脱离人物,是情境的渲染,是戏剧发展的有机连接,是社会环境的象征,是底层人生活环境的描述,尤其是风雪中送葬一场戏,在昏暗迷茫的灯光气氛中,随着送葬的唢呐声,车夫们迎着风雪抬着棺材,撒着纸钱,在灯光气氛的控制下,把舞台凄惨荒凉的氛围推向极致,浑然一体,令观众遐想与回味,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技术层面上,也区别以前的手法,在雪的处理上我采用了雪灯和雪机并用的手法,这样既解决了雪的厚度视觉效果,也解决了戏中雪机的声音干扰表演的问题。例如,第六场祥子与虎妞婚后的一场戏,因为戏中几次提到了下雪的情景,如果用雪机处理场面,雪机的声音势必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因此用雪灯处理下雪的效果解决了这一矛盾,而同时对此场的情境及人物的表演给与了有机烘托。
在整体六场的具体环境中,在灯光处理上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从生活、人物、环境出发,对每一场的气氛、环境、时间、空间都尽量以生活为依据,把握灯光变化节奏与戏剧发展的关系,把握灯光呈现的视觉效果,如:三场、五场的油灯下及二场祥子与虎妞的室外戏等,在表现上既照顾观众看戏的可视效果,同时又注意气氛的渲染,相互兼顾,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骆驼祥子》的灯光设计中,不管是漫天的大雪及每场具体的环境描写,都是基于对作品的表达,处理是比较准确的、丰富的、有力度的,起到了让灯光在舞台上说话的作用,拓展了作品的深度与厚重。
第三篇:浅谈骆驼祥子
浅谈《骆驼祥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悲剧色彩及启迪
西安工程大学
尚小松
摘要:《骆驼祥子》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小说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国民的劣根性,生动描写了祥子由勤劳正直、善良朴有理想的上进青年逐渐堕落成吃喝嫖赌、谋财害命、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的过程。表达了老舍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反思,发人深省。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祥子悲剧启迪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金钱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对祥子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一种反映。
一、祥子的性格变化
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有上进心有理想。他个性鲜明,他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他纯朴、善良、热爱劳动,是农村
破产进城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卖力气的就能吃饭的活他几乎全做过”,但他最后选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后,他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全部力量都要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可以“不在手拉车人的气,也无需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就能实现这一目的,强烈的求生愿望、理想动力,顽强的奋斗精神,成为了他性格的重要方面。小说着重刻画了祥子勤奋耐劳,性格刚强的同时,还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同时,他做事认真负责,讲信用,讲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摔得狠严重,但最先想到的是车上的顾客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祥子感到很内疚,并提出用自己的工钱来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当曹先生被特务追捕躲避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抢劫之苦,一心想着怎么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描写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痛苦的老马、小马在寒夜饿的发昏时,他便毫不犹豫的买来包子让他们吃;他看到备受生活折磨的小幅子时,也同样给予她同情与帮助,他有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他还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对车厂主刘四的报复心理,在杨宅的发怒辞职等都能说明这一点。这些品质是他前期具有的,到了后来,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的性格弱点便显露出来,每一次打击都更深层次的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经过三年的努力买的车被乱兵抢走了,他重新积攒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钱和车的情况下,他仍未放弃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难产身亡,又让他失去了最后
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黑暗,世事的压迫,让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小福子身上,但小福子的自杀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走上了堕落的道路,他的失败不仅是在物质和金钱上,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世界的坍塌,旧社会毁灭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变成了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正如作者说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变了,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不可能不变„„
二、“三起三落”和悲剧的原因
“三起三落”可以简单的归纳为:
一起:艰苦奋斗,如愿以偿买新车
一落:好景不长,乱兵混战劫新车
二起:努力拼命,积攒小钱想买车
二落:时运不济,特务施计诈车钱
三起:被迫离婚,用私房钱买旧车
三落:虎妞难产,卖掉旧车葬虎妞
祥子悲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祥子性格和他所走的道路;与虎妞的不正常结合,婚姻的不幸;当时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压迫;以及小福子的死亡
祥子与生俱来就具有的小农意识,狭隘眼光,造成了他的悲剧,祥子来自农村,本身就具有狭隘自私封闭愚昧的缺点,这种思想让他与
社会有了一层隔膜,他天真地认为,只要行得正就能立的牢,不招惹人就能在社会里生存,军阀混战的消息传遍全城,到处关门闭户,他却想碰运气去拉车赚钱,结果车被抢,人被扣,最后还算幸运,捡了一条命,顺手牵了几匹骆驼卖了钱,但不幸的是钱却被敲诈,种种不幸,是它自身原因在作怪。他身上有农民的习惯和意识,个人之主义强,不懂合作,这导致了祥子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的性格,这也是他悲剧的原因这一。
与虎妞的不正常婚姻,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虎妞的父亲为了事业不让虎妞成家,把自己的青春消耗在车行的管理上,让她成了一个老姑娘,可虎妞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他喜欢上了憨厚勤劳的祥子,他想从祥子的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可是祥子并不喜欢她,她便施计骗祥子喝酒和她同房,后又骗祥子自己怀孕了,祥子没办法只能和虎妞结婚,后来他知道虎妞骗了自己,但也无可奈何了。虎妞是来自一个剥削阶级的,她习惯了压榨别人,祥子来自受剥削阶级,已经习惯了被别人剥削,虎妞的骗婚,成为了祥子的灾难,他们的婚姻的不幸福,导致了祥子心灵额又一次打击,但也燃起了他内心有一次想买车的希望,但虎妞的难产而死,又一次给了他物质和生活的双重打击,他的希望有一次破灭了。这也是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社会制度的原因:人在社会中,免不了要受社会制约,当时黑暗的社会,以及剥削的社会制度,给祥子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反动势力的压迫,第一辆车被抢,第二辆车的钱被诈,让祥子很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是想买辆自己的车。而在当时的北京,这种愿望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剥削,帝国主义的压迫,种种原因,使得这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黑暗、畸形的社会,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产物,造成了底层劳动者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在当时是无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命运,他的悲剧有深深的时代的烙印。社会原因,是祥子悲剧的主要的客观原因。祥子由人变为行尸走肉,关键的一点是小福子的死亡,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质变的一点,在经历了众多的打击之后,他还是没有放弃,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小福子身上,他希望和她在一起,但是小福子因为受不了当时的生活而上吊自杀,给了祥子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打击,他因为小福子的死,而变成了一个不对别人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的人,他丧失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意志,只是凭本能浑浑噩噩的混着,正真的成了行尸走肉,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是难以避免的悲剧。
三、意义及启迪
祥子的悲剧,让人们更关注现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问题,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这让我们又一次想起了祥子的悲剧,重读《骆驼祥子》,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对,有人说,时代变了,一切当时悲剧都可以避免了。我们无可否认时代是变了,但我们没能力保证这样的悲剧不会发生,时代只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它不能决定事物的主要矛盾,时代是变了,难道我们的“农民工”生活活得很好吗,没人能保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年轻人怀着梦想前去,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比比皆是,可是,问题该出现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工资拖欠、医疗合同无保证难道不是存在的问题吗,我们不要太乐观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祥子身上吸取教训,历史总是再循环重复,有许多相像的地方,我们重读作品,要从其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避免悲剧的再发生。
在商品经济流行的今天。必然会瓦解那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冲击劳动致富的观念,甚而导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的破灭,这也是现在社会转型期所可能出现的危机之一,如果这种价值观破灭,就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解体,祥子的悲剧也会再次发生。祥子的故事已经过去,但农民工进城的故事还在继续,面对汹涌的进城大军,《骆驼祥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要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吸纳机制,无论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要努力维护和保障这些进城农民工的利益,并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否则,社会也许就会因为他们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混乱,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结语:《骆驼祥子》看完了,我们也要从小说中回到现实了,许多故事还在继续,祥子的悲剧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借鉴意义,社会制度虽只是一个客观原因,但也应加以重视,社会生活还要继续,为了,不让悲剧重现,不让旧时代的悲剧在这个新社会再次重演,我们就应该多加以重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坚持正确思想的引导,坚持正确文化在社会上的积极引导意义,重视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让人民特别是农民工有
一个好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生活,不要让社会制度成为压死“骆驼”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文献: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
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四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讨论
——第七组
1.为什么祥子把自己生日定在买车当天?
答:他满怀憧憬,以为那就是自己新生活的开始,就像重生的日子。
2.祥子为什么向曹先生提出辞工?表现出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当祥子在曹宅拉车,由于意外的事故翻了车,车把摔断了,主人摔伤了,虽然他伤得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他想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赔偿,表现祥子是个有责任心和荣誉感的人。
3.曹先生为什么会被告发?
答:曹先生给一个叫阮明学生不及格分数,阮明告他是革命党。
4.虎妞是因为什么而导致难产死?
答:贪吃油腻食品,缺少运动,(好吃懒做)
5.祥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娶的虎妞?
答:虎妞诱惑祥子,她使计策骗祥子说自己怀孕了,祥子信以为真,并在她父亲的大寿上和她与她父亲闹翻了,虎妞便和他住了出来,在一起了。后来祥子才知道是她骗了他,但此时已没办法了。
6.祥子对拉车的态度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答:在万恶的旧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无法通过自身的辛勤努力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7.祥子到最后以什么来维持生计?
答:最后靠给做红白喜事的人打杂来维持生计
8.《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9.祥子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为了争取起码的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10.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游民。
第五篇:骆驼祥子范文
在一个幽静的下午,我读完了这本悲剧著作——《骆驼祥子》。骆驼、祥子,咋一看,都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作者老舍却硬生生地把他们放到了一起,一个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上等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对车厂主人刘四爷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孙侦探抢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而不是什么“乱党”。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混混,走上了自我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
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这是一座千真万确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终于穷途潦倒,逐渐消失在一座城门洞里……这就是
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层广大劳动大众的生活,这逼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人力车夫们不可逾越的悲惨命运,让我深刻地认识了“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文笔刚劲有力,刻画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堪称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里充斥着的悲凉发人深省,故事离奇感人。所以家喻户晓,已译成各种语言流传多国,在世界文坛都有极重要的影响。这部小说里所说的事情,的确离我们现在有几十年了,并且也肯定有艺术加工,但文学总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千千万万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通过它,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社会曾是那么的黑暗,希望曾是那么的渺茫,因为它毕竟就发生在不久前的中国,发生在这雄鸡病危的年代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竟然有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为什么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
其实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美好的,幸福的。没有自私,不幸和残酷了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社会,有许多人进步了,也有许多人退步了,这个退步是指人们的心灵变得败坏了,丑恶了,他们去赌、嫖、抢劫……无恶不作。然而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我们只能用强制手段去制裁这些人。
祥子,这个本是一个高等车夫的卖力苦干的青年,沦落为一个下等的小混混,哦,不,是老混混。使得一个力求上进、力争上游的年轻人,堕落了。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现在的社会稳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有书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新中国对我们的期望。至少,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