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工艺社工作计划(本站推荐)
民间工艺社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能使民间工艺社发展起来,更好的宣传民间工艺文化。特作此工作计划,使社团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工作思想
以宣传民间工艺,繁荣校园文化为思想指导中心,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不断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部门的工作形式,丰富部门的工作内容,锻炼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完善部门的工作制度,使社团发展壮大。
二.工作主题
在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社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会员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会员权益为目的,以开展社团会员工作为手段,以社团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明建设。
三.具体计划
围绕着“以点带线,以线代面”的方针不断壮大发展社团,弘扬民间文化。
以剪纸,中国结编制,刺绣为点,扩大社团影响力,吸收广大民间工艺爱好者,从而吸收会制作其他民间工艺品的同学,进而将其他民间工艺品带入社团,不断扩大社团的覆盖范围,形成一条不断延伸的线。
在延长“这条线”的同时,再不断“加粗这条线”,使他形成“一个面”。
在学习制作的同时,也加强会员对民间工艺文化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
拥有民间工艺这个知识面。
(一)短期计划(2011年上半年计划)
1.做好民间工艺知识、工艺品的宣传,使更多的人接触了解民间工艺品,了解民间工艺文化。
2.组织负责人学习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民间工艺文化。
3.在全校举办一次关于民间工艺的活动,在内部举办一次书法绘画大赛。
4.完善组织内部机构,提高社团负责人办事工作能力。
(二)中期计划(2011-2013学年计划)
1.广泛吸收会员。
2.打造经典活动,提高社团的影响力。
3.组织会员学习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民间工艺文化,提高会员的素质文
化。
4.组织各种有关民间工艺的活动,锻炼社团负责人和会员的能力。
5.使社团发展为明星社团。
(三)长期计划
不断的发展壮大社团,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使社团成为校级社团,通
过对民间工艺的宣传,使国家能够采取错来拯救民间工艺文化的消亡。
四.工作分配
根据社团工作的需要,我社现在设立如下几个部门:
社长:
1.负责确定本社团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领导各部门及下属组织日常工作,主持工作例会。
3.监督各部门工作,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考评。
4.负责社团重大活动的筹备和组织。
5.加强内部人员的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各
方关系,争取各方支持。
副社长:
1.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2.协调各分枝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3.协助社长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社团下设办公室,创意部,实践部,宣传部,外联部,其主要职权:
(一)办公室
1.对每次社团活动作详细的记录,每次活动结束后,写活动总结。
2.与各部门联系,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社长;及给社团成员下发有关活动的通知。
3.负责社团的所有材料的整理、总结与收集、存档工作。
4.负责制定奖惩制度及社员管理制度。
5.负责对社团的活动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听取成员意见和建议.(二)创意部:
1.活动策划、组织及后勤保障工作。
2.协调其余各部的活动安排。
(三)实践部:
1.负责社团活动的策划工作及拟定策划书。
2.社团活动计划的实施者。
3.为社团活动的策划提出建议和意见。
4.负责社团大型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
5.向会员传授民间工艺制作技巧。
(四)宣传部:
1.负责社团活动的相关宣传文字、图片、广告等的策划、设计和发布工作,并要求能够搜集相关信息,将活动成果归纳成文字材料。
2.负责社团与其它社团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为社团进行宣传。
3.负责社团与校内外各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
4.负责会员的招新、入会审批。(五)外联部:1.加强与各企业间的联络,为社团的优秀活动争取商业赞助及人力和智力的支持。2.负责社团日常活动所用场地的申请以及宣传所需的展板申请
3.加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为社团的团结发展做出贡献
各部门分配人员如下:
会长: 方磊副会长:李雄梁仕香
办公室主任:邱红梅副主任:姜小凤王珏
创意部部长:李勇副部长:刘春花彭慧玲
实践部部长:乔蕾副部长:黄琳菲丁亚楠
宣传部部长:潘蓓蕾副部长:刘洪军张拉
外联部部长:薛沁烨副部长:邱世华刘丹丹
以上就是我社这学期的工作骨干,我认为有了骨干是一切的基础,有一个清晰的骨干就会有将来繁茂的枝叶,我们社团是有信心做到让老师、让同学,让所有人满意。
江西农业大学民间工艺社2011-3-19
第二篇:民间工艺社学期工作总结
民间工艺社学期工作总结
“回眸往事,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激昂飞扬;携手并进,我们筚路蓝缕地开凿心中永远的路。”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浮现,回顾过去的一幕幕,在不知不觉中充满眼睑。
回顾过去—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1、社团招新
2011年10月19日,我们迎来了我们社团的第一次招新,在此之前我们对此次招新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通过宣传单和展板进行宣传,并在我院召开了一次社团负责人与新生的见面会,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了我们的社团。最后我们前后在19号和20号招到了45位会员,为我社增添了新的血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会员见面大会
为了加深大家的互相认识,我们与10月20日下午2点在五教203教室举行了会员见面大会,大会我们采取了茶话会的方式。大会上各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本部门的职能,各位会员也踊跃的介绍自己,并且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部门,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3、社团内部文化建设
(1)、各部门及时召开了部门会议,加深大家的相互了解。
(2)、各部门先后组织了本部门的活动:
办公室和外联部联谊一起去后山烧烤,通过此次活动,加深了会员之间的感情。
实践部和策划部联谊一起去参观了历史博物馆,拓展了会员的视野。宣传部一起聚餐,通过餐桌上的游戏加深了大家的友谊。
(3)、为了加强社团内部管理,提高社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增进社团部与部、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使社团工作的开展有序进行。我们在计信院院办后面的草坪上开展了一次素质拓展游戏,大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乐趣,活动取得了圆满的唱功。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后,各部之间逐渐加强联系,各部部员明确知道自己部内的工作,社员之间亲如兄弟姐妹
4、社团活动
(1)、为了让每位会员能够从这里学到她们想学的东西,了解中国结,剪纸的制作,我们每两个周会针对会员进行授课,由理事会技术人员轮流为大家讲课,教他们制作中国结和剪纸,并进行文化宣传。经过四次授课活动,会员从这里学会了盘长结,纽扣结,如意结的基本制作,五折团花,八折团花等剪纸的制作方法。而且在活动中,大家找到了动手制作的欢乐,加深了大家的感情。活动也得到了会员的好评。
(2)、为了促进大家的身心健康,外联部与12月3日策划组织了一次与毛球比赛,比赛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赛出了会员的风格,激发了大家的潜能,加深了大家的友谊。
5工作总结大会
为了使大家能够全身心投入后期的考试复习中,做好复习工作,我们于12月10号召开了工作总结会议,总结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做了下学期的工作安排,让会员畅谈了这学期的收获。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工作计划
紧扣社团宗旨:“服务广大会员,繁荣校园文化”,以内部文化建设为主,以农大为活动平台,塑造精品活动,让社团走出农大。
1、坚持社团内部文化建设,使会员能从这里找到他的归属感,把社团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2、坚持社团的常规授课活动,加大授课力度,全面普及手工艺文化知识。
3、于3月份在全校举办一次民间工艺文化比赛,锻炼会员的工作能力,挖掘手工艺品制作的技术人员,宣传社团文化,塑造精品活动。
4、于五月份联合江西师大,华东交大,科技师范五所社团一起举办一次作
品联展,开拓大家的视野,拓展会员的交流平台。
工作心得
我始终认为一个社团要想走远,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社团文化是一个社团社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能不能建设好具有本社团特色的社团文化对一个社团的长期、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常常会提到社团的传承,其实一个社团真正能传承的东西就是社团的文化,一个没有社团文化的社团,就像一个只有躯壳而没有精神内涵的人,因此我们的社团要想长远发展下去,社团文化建设就是重中之重。
怎样去理解这个社团文化,任何一个人都能给出自己的解释,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在我看来,社团文化是一个社团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当中逐渐形成并且不断完备的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体系。这就决定了社团文化的可传承性和延续性。
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与别的社团负责人的交流当中我觉得我们的社团文化建设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社团特色、对社团的认同(忠诚度)、社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团制度、社团个人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社团活动类资料的传承。
1、对社团的认同(忠诚度)。我把它放在第一位来写,因为我始终认为,如果连最起码的社团认同都做不到,更谈不上什么社团建设和发展了,更不用说社团文化了。对社团文化的认同就像是我们在维护我们的信仰一样,每一个人都会有信仰,不管信仰的是什么。
2、社团的特色。社团只有特色鲜明才能始终在校园文化繁荣的阵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才会让人耳目一新。社团文化建设就是实现社团自身的特色建设,社团必须将实现特色鲜明化作为社团建设的重点,只有在保持原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注重特色的社团,才会永葆活力和生命力。
3、社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有一句话说得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集体荣誉感是一个组织存活下去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常常说谁谁很有人格魅力,很有感召力,同样社团需要这种凝聚力和感召力。没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的人,他始终会是一个人在战斗,孤独的奋斗者形象;没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社团,没有吸引人的地方,那么它不会成长地很快的。社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团队的不断努力去实现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提升,进而实现“群体的战斗”。我认为管理一个社团靠得更多的是个人的人格魅力,而不是三天两头的冲大家发脾气。那么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应该怎样去培养呢?
人格魅力是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很能吸引人一种的力量.一个健康的人格不是本身就具有的,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所以也就是说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道理。
4、社团制度。这是社团文化的重中之重,我所理解的社团制度建设是建立和完备人性化的制度。社联包括社团区别于某些同类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个组织的人情味很浓,让你时刻感受浓浓友情、亲情,所以无怪乎当我们一个又一个社联人、社团人离开时总是依依不舍、饱含深情,“为什么他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爱的深沉”。但是这并不否定只重人情忽视制度化建设。社团的制度化建设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几化的重要一环,任何时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5、社团个人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我所说的个人意识主要指社团负责人意识的培养,首先社团负责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认识,通过这个社团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社团负责人的培养是延续和传承社团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个人不赞成老一届社团负责人在离开以后就撒手不管了,很希望看到他能有意识地带新一届负责人一段时间,让他更多地学一些东西,任何时候“懂规矩会办事”的社团负责人能使减少社团活动的阻力,让社团活动更好的开展。
社团的团队意识,我想可以参照社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团队对一个社团至关重要,很多人不屑这一观点,我很遗憾,他们经常说只要底下有几个能撑起社团的精英同学就足够了,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了。我要问一下是一个精英团队重要还是零散的精英有用?我想不需要过多解释。我想社团应该注重这个意识的培养,并且坚持将其作为社团文化去建设,只有这样,社团发展态势才会迅猛。
6、社团活动类资料的传承。把它放在最后来写也是为了凸显其重要性。几
乎在所有的组织中办公室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上传下达,财务管理,会议组织,资料管理等。我在社联,社团办公室都做过,深知以往资料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我们说社团文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该点,社团资料包括很多,诸如活动策划书、会员资料,活动申请书、计划、总结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很多社团在交接都把这块作为重点交接,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说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怎们创新,其中一点必须掌握这些所谓固有活动,如果连已经做过的活动都不了解,怎么谈得上创新?再一点掌握这些东西,能让新一届社团领导班子搞起活动来游刃有余。传承这些东西就是在传承社团文化!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我希望我们每搞一次活动,大家都能写下活动总结,或对社团发展的提议,生活感受,工作计划等,到我们换届的时候我们这些东弄到一起做成一本册子,一届届传承下去。
只有社团文化建设的社团才会在繁荣校园文化的大道上迈开坚实的步伐!
作者:方磊2011、12
第三篇:走进民间工艺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案例
主题:走进民间工艺,丰富课程内容
实施学校:乌丹镇东甸子小学
实施年级:六年级指导教师:张国萍
(出示标题)我来自翁牛特旗乌丹镇东甸子小学,我们学校是翁牛特旗比较有特色的一所农村小学。(出示学校简介)特色从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特色,其实就是提升一种行为,创建一种文化,树立一个品牌。因此我校全体师生为把翁牛特旗乌丹镇东甸子小学打造成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谋求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乌丹镇东甸子小学几年来的办学优势和特点,确定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教学的特色学校创建为目标。并始终沿着“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的健康轨道发展。我们本着高标准、高品位这样一个基本方针,从新颖的立意到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并且结合我校独有的优势和办学新理念,全方位、多角度,体现教育性,坚持一切面向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型的,它打破知识的界限,加强学习与社会的沟通;该课程把活动、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既保证了体系内部各学科信息的交流,又加强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具有全新的观念与视野,具有全面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尤其是我旗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改革的今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奉行学校有特色,必须课程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我们恰恰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关键环节。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改革试验,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恰恰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环节,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根本。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的功能。,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以班为单位根据任课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组织活动,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又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我校的活动花样繁多,我校先后组建了书法组、刺绣组、手工制作组、棋类组、音乐组等,与此同时我们又把剪纸、布贴、十字绣、巴乌这些民间艺术引进艺术课堂,把太极拳、引入体育课,使得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艺术课有机结合,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走进民间工艺,丰富课程内容”。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对民间工艺的课程设置认识不够,而且非常片面,一般的工艺课堂教学只停留在根据民间工艺课本,给学生布置任务,收缴材料应付了事,或者是搞一次活动,整理材料上缴作品应付了事。没有根本解决工艺课应该怎么上,上哪些内容,通过那些必要的形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对于工艺课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活动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这也就失去了工艺课的作用和意义。民间工艺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灵活性。而且民间工艺与各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民间工艺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民间工艺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民间工艺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
学同时进行。因此,妥善处理民间工艺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我校认真研究了民间工艺教材,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了民间工艺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和当地资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因此,我校研究决定以“艺术与技能教育”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把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和艺术纳入到课堂中。三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本地的丰富资源优势,结合学校实情,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大力开发民间工艺课程资源,并积极组织实施。把民间工艺引入课堂。解决了课堂与实际脱节、知识与实践脱节、实践与操作脱节的难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民间工艺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才能收到效果,这就要求活动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十字绣、剪纸、布贴画这些民间工艺,恰恰又家喻户晓,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以这些民间艺术作为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喜闻乐见,学生容易接受。2009年第一学期,我校开设了十字绣、布贴、剪纸等民间工艺课程。艺术课便由此展开。我所教的四年级把“十字绣”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之中。为了让十字绣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中华传统工艺世代相传。让“十字绣”在我校绽放,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绣出七彩美好的人生我们师生付出更多的艰辛。
首先,师生一起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解有关十字绣的知识,上街购买十字绣工艺品交流欣赏。调查访问翁旗十字绣店,调查家长,结果发现50%的家长都会绣十字绣。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因此四年级选择了“十字绣”,作为我们民间工艺的课程内容,内容确定后,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了解这些传统工艺的历史开始,使学生明白这些传统工艺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而使学生从不太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认知,从认知到兴趣。有了兴趣之后,一方面我们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进行民间技法展示。另一方面我们走出去到工艺品店参观作品,把制作好的优秀作品拿到学校来供学生欣赏学习,使学生从兴趣到喜欢,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制作的全过程。当然这些工艺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起来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小学生,有些学生就退缩了,怎么办?我们就从这些工艺的作用入手,引导学生用他们的双手给同学或长辈绣一个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协作,作品出来之后,虽然很幼稚,但是同学们很有成就感。有了一件作品之后,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一有时间就聚到一起研究制作作品,并日臻成熟,这样使学生从喜欢到迷恋,当然这些实践活动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否则就不会取得成果,初期有些家长对民间工艺知之甚少,认为这些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认为这是瞎胡闹,不务正业。更有甚者直接找到我不让学生参与,但是当学生们把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送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他们不仅被孩子们的作品所折服,而且被孩子们在作品中注入的情感所感动,用家长的话说,(看家长是怎样说的)。我也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从而扭转了家长对学校开展民间工艺的认识,家长们不仅在经济上给与支持,而且还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设计、共同制作、共同进步。教师紧紧地抓住民间工艺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看教材)编排一本教材,供学生绣的过程用。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上,我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民间工艺简单的技法。我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布置任务,调查了解民间工艺的作用,并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我制定教学计划,二、打造精品,展示成果
开始绣小挂件,同学们拿出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谈自己准备干什么用,心里怎么想的。
我与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体会作品表达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文化熏陶。
同学们还用十字绣把小珠子摆成字。在学习十字绣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在进一步感受着亲情,思考着如何回报父母。同学们变得心细了,懂事了,明显地长大了。亲朋之间可以作为赠品作为纪念,绣一个小的赠品,教师节给老师绣一个礼品。可以用作小的日用品。如手机包、钱包、钥匙链、手袋、手机链等。老师指导学生展示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侧重谈谈自己准备干什么用,匠心独运。由此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学习民间工艺关系不大,却对学生人格成长大有好处。学是为了用的,怎么用,大有讲究的必要。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他们跳出“自我中心”,为父母送上祝福、为朋友送上关心、为社会送上关爱,用得更高尚、更有人情味、更有社会意义。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指导他们摆正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多么重要!一件件小小的作品,渗透着学生多么纯真的感情!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一次次联想起自己的生活,感受着正面情感力量的冲击,不断校正自己的动机取向,真善美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进心田。这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指导,胜过多少虚浮缥缈的品德教育。听学生是怎样说的。(看学生是怎样说的)
三、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民间工艺作为新课改一门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灵活性。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感悟、收获。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作品展示、发放证书、建立“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保管好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进步的轨迹。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民间工艺,知道如何去开展民间工艺,更期盼着下一个活动。我们的做法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看成果录音)。虽然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具体,缺少详细科学的探究,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表层的感性的认识上。今后让他们在活动中总结经验,积累素材。
民间工艺,不能流于形式,我校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充分利用好民间工艺这个课程资源,沿着“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教学”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把我校民间工艺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我校深化民间工艺课程的目标,绝不停留在建一个窗花,绣一件作品,粘一幅简单的儿童画上面,要在精品上下功夫,不仅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感觉成功的喜悦。我们不仅要打造民间工艺的精品,还要打造民家工艺的精品。民间工艺进入课程领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许多问题还处在探索、研究、摸索、尝试阶段。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科学地探索、科学地研究、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民间工艺,在实践活动中与学生一起锻炼,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乌丹镇东甸子小学
2011年4月
张国萍
第四篇:寻找民间工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寻找民间工艺,弘扬传统文化”
小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时的讲话精神,担负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达到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的目的。经研究,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而我们班也积极响应此活动,我们在确定团队成员之后经过商讨之后最后确定下来主题“寻找民间工艺,弘扬传统文化”。
一.主题的确定
从小到大,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我们,其中的民间艺术犹如古庄水乡一般,端庄秀美,婉约而又灵动,深深吸引着我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民间艺人叫卖自己的工艺品。时过境迁,现下再难寻见身怀技艺的民间艺人,地方民间传统文化渐显凋敝,后继无人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民间瑰宝”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发人深省。于是我们希望通过实地采访,走访当地民间艺人,了解该民间艺术的发展,分布以及现状,认真做好采访纪录以及照片采集工作,亲身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竭尽所能宣传民间文化,呼吁人民关注和保护民间艺术文化,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
二.调研项目的确定
民间传统艺术种类多如繁星,由于暑期社会实践时间不足,精力有限,资金不足,我们无法做全方面的调查研究。可是又不想没有目的地去街上找几个艺人了解民间艺术的情况,那样肯定无法深层次地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以及传承的问题。我们决定做一个系统化的调查,于是经过我们团队成员热切的讨论,最后决定对民间艺术中的一类——民间玩具,做深入调查研究。并且按照制作民间玩具的制作材料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一下几类:泥玩具,陶瓷玩具,纸玩具,竹木玩具,食品玩具,布玩具。然后从每种材质的玩具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决定了以下的民间玩具——
1、泥玩具:无锡惠山泥人;(当然天津的泥人张更出名,知名度更大,但考虑到天津离扬州太远,可行性不是太强,于是选择了无锡这边的泥人作品,惠山泥人虽然名气不及天津泥人张,但也算是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陶瓷玩具:无锡宜兴紫砂陶;(陶瓷方面,宜兴的紫砂陶可以算是全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名气的陶瓷玩具了,引来不少国际友人的青睐。)
3、纸质玩具:南通板鹞风筝;(当时在选择纸类材质的民间工艺品过程中,我们就想到纸风筝,然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南通的板鹞风筝比较出名,可是在调查结束后发现把板鹞风筝归类到纸玩具实在牵强,板鹞风筝不同于其他风筝,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风筝挂着很多哨口,并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部分,放飞的时候如同“空中交响乐”,令人震撼。)
4、竹木玩具:宿迁云渡桃雕;
5、食品玩具:山东菏泽曹州面人;(关于食品玩具,可能大家都会想到街上的捏糖人,可是捏糖人几乎满大街都是,没有哪种捏糖人比较具有代表性。而面塑却分为曹州面塑,霍州面塑,忻州面塑,而在这些面塑之间我们都是选择距离近的,可行性高的。最后我们选择了曹州面塑)
6、布玩具:山西黎城黎候虎;(布玩具本来就不是很多,而登上过98年虎年生肖邮票的黎候虎也算是布玩具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吧!)三.人员分配以及日程表
人员分配: 队长:唐亮
成员:第一组:侯好,郭安琪,董俊,李项;
第二组:郑清华,薛雨;
第三组:武智俊,张勇,陈军鑫; 第四组:唐亮;
日程表
1、准备阶段(6月12日——7月5日)
制订计划,写策划,设计团队队服,上网查询资料对将要采访的民间艺术要基本的了解。学习一些采访技巧。
2、实施阶段(7月6日——12日)
团队分为四个小组。
第一组:7月6日,扬州到宜兴寻找宜兴紫砂陶,晚宿宜兴;
7月7日,宜兴到惠山寻找惠山泥人,晚宿无锡;
7月8日,无锡回扬州,结束行程。第二组:7月5日,扬州到南通,晚宿南通;
7月7日,寻找板鹞风筝,南通回扬州,结束行程。第三组:7月6日,扬州到宿迁泗阳;晚宿泗阳;
7月7日,寻找云渡桃雕,泗阳回扬州,结束行程。第四组:7月6日,扬州出发前往开封(扬州没有直达菏泽的火车);
7月7日,开封转车到菏泽;晚宿菏泽;
7月8日,选择曹州面人,菏泽前往新乡,晚宿新乡;
7月9日,新乡转车去山西长治,再从长治坐车到黎城; 7月10日,寻找黎候虎,结束行程,返程回扬州;
3、活动总结阶段(8月25日——8月31日)
各种材料整理上报,并作好资料存档工作;团队将实践总结、调研报告和相互材料报送团委。
四.各个项目的基本资料以及探访过程。
1.项目:南通板鹞风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地点:南通秦灶村
实践时间:7月6日
采访艺人:王志清(省级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
板鹞风筝基本资料: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盛产板鹞,为全国独一无二。板鹞硕大无比、平整如板,由六角形为基础,通过组合变化,结构成串连星式南通风筝。古人在纸鹞上以竹丝为弦,风吹有声,如筝鸣响,故取名风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风筝世界中,形声兼备的南通哨口板鹞是难得的名副其实的艺术瑰宝。这种“六角”大的有几米高,上面装有几百只大小不同的“口”、“哨”,放上天去这些口、哨发出不同的高低音,像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声音可传到几里之外,十分雄伟。(摘自百度百科)
探访过程:7月5号下午,我们二名队员冒着风雨来到板鹞风筝主要产地江苏省南通市。稍作调整后,我们队员便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通过网络了解了南通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查询了相关路线。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登上前往南通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的公车。经过大约一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板鹞风筝制作艺人。他热情的带领我们参观位于博物馆一楼的风筝展览馆。拉开白色的帘子,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宽约3米的六角风
风筝上装有大大小小哨口200多个,不同的哨口发出的声音不一,它们有的尖锐,有的低沉,放起风筝时像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声音可传到几里之外,十分宏伟壮阔。据这位艺人介绍,哨口板鹞可融雕、扎、书、画、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工艺精湛,不仅是极有观赏与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而且在放飞中稳定、优美,更有各种音调的哨口和谐而有节奏的震空齐鸣,好似声色俱佳的空中丽人,以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间,享受人们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妙趣。古人在纸鹞上以竹丝为弦,风吹有声,如筝鸣响,故取名风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风筝世界中,形声兼备的南通哨口板鹞是难得的名副其实的艺术瑰宝。
板鹞风筝制作工艺繁琐复杂,一个精致高规格的风筝需要4个人连续工作约8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博物馆中最大的风筝约28斤,需要在大风天气里,由18位壮汉一起才能放入空中。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位于博物馆2楼的风筝制作间,哨口的制作原料葫芦被按照大小分在不同的袋子中,工作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刻刀,这位师傅还让我们操刀体会如何雕刻。
2006年5月20日,南通板鹞风筝制作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这项传统民间工艺却在传承中渐渐消逝,由于板鹞风筝制作精度大、难度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学习制作,板鹞风筝制作前景堪忧。
技艺失传的可能性:★★★★☆
分析:对于给这项技艺面临失传可能性给4.5颗星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板鹞风筝制作繁琐,且没有市场,几乎没有年轻人学这门手艺,所以这门技艺几乎要面临失传。
2.项目:宜兴紫砂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地点:宜兴市丁山镇 实践时间:7月6日
采访艺人:史俊峰(助理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宜兴紫砂陶基本资料: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历史。宜兴陶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有。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摘自百度百科)
探访过程:7月6号,我们第一组的队员从扬州前往宜兴,到达宜兴之后,队员们在宜兴客运站的地下通道里,我们遇见了紫砂陶,和网上拍的图片不一样,更加小巧玲珑,且有纂文,图文并茂,情趣盎然,我们向老板打听到紫砂陶来自于宜兴市丁山镇,所谓小隐隐于野,丁山聚集了很多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他们在日复一日守着冷清,献身于艺术,从汽车站出发到丁山镇,我们遇到了好多好心人,宜兴人提起他们的紫砂陶都很自豪,到了丁山,我们先进了一家店,老板比较古板,一脸严肃,专心致志的捏紫砂壶的壶把,我们队中有人想拍照,但被老板禁止了,也禁止我们触摸那些紫砂陶,搞得我们很尴尬,然后我们只好离开了,进了后面一家艺术室,艺术室的主人很年轻,手艺却很精湛,橱窗里都是一些紫砂精品,听说我们是来做社会实践的学生,老板史俊峰很热情的给我们泡了茶,用的是紫砂陶精品,先洗一遍壶再过滤一下,泡茶,第一遍茶汤倒出来,给我们倒茶时,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喝茶之余,侯好询问了一下紫砂陶的现状,老板说现在紫砂陶的现状还是可以的,销路也很好,紫砂矿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做出来的都是精品,所以相对价格比较贵,只有真正喜欢的人才会去购买,郭安琪又询问了一下紫砂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是怎样进行的,老板说:如同其他手工艺术一样,是依靠市场的选择来进行的,像黄玉麟的“供春树瘿壶”,程寿珍的“掇球壶”,顾景舟的“提璧壶”、“上新桥壶”,高海庚的“集玉壶”等,都作为创新的经典之作而归人传统产品,为紫砂生产输入了新的品种,而相当多的作品经不住时间的检验和人们的实用、陈设选择而遭淘汰。我们很荣幸的在老板的允许下拿着紫砂陶拍了照,老板让我们对橱窗外的紫砂陶小心一点,因为那是生的,比较易碎,据老板说紫砂陶要在烈火里煅烧后才不易碎,更坚强。技艺失传的可能性:★
分析:宜兴紫砂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出名,而且市场对紫砂壶紫砂陶有需求,因为有市场,所以有收益,继而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并且有热情地去学这门手艺,所以这门手艺应该会一直传承下去的。
3.项目:惠山泥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地点:无锡市北塘区惠山泥人厂 实践时间:7月8日
采访艺人:万春华(惠山泥人厂职工)
惠山泥人基本资料: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摘自百度百科)探访过程:7月7日。我们第一组的队员从宜兴来到惠山,在坐公交去惠山泥人厂的时候,他们一路上听到很多消息,惠山泥人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在公交车上听见一位老大爷很自豪的讲,惠山泥人的“手捏戏文”和“大阿福”名满天下,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泥人精品迭出,许多精品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专家收藏,不少作品还获得“山花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
到了泥人工厂,竖立于厂门的大型雕塑“阿福嬉青饕”,热情奔放,好像欣喜地欢迎各地朋友的光临,里面有很多工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于的工艺美术家、政府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技艺人员30余人,泥人被流水线加工出来,其中一位工人万春华女士给我们介绍了泥人的相关知识和制作过程,我们照例问了关于无锡泥人传承的现状,万女士介绍说,现在惠山泥人制造厂包括管理人员和所有员工已从二十多年前的八百多人减少到二三十人,人员缩水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想象,专业制造泥人的艺人更是在逐年减少。现在,泥人制造厂以制作泥人为业的艺人仅剩7人,由于待遇工资较低,看不到发展前景,部分年轻的艺人纷纷放弃了泥人制作。而因为泥人制造厂对于作为产品销售的泥人的垄断,现在社会上个体泥人制造艺人也急剧锐减。在回答郭安琪对于在2006年无锡惠山泥人申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家拨款对泥人帮助方面的提问,万女士笑笑说,虽然国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拨款,但是寥寥的拨款对泥人行业并没有太大帮助,泥人制造厂的相关设施还是缺少专业人员的管理。前几年年有大量的泥人制作完成后堆在仓库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导致大量精美的泥人艺术品发霉。他们都笑着说“没有政府扶持,这个行业估计不行。”
技艺失传的可能性:★★★☆
分析:对于泥人这些工艺品,大家基本只是拿来装饰用的,可是惠山泥人比起天津泥人张,确实名气不足,大家在选择泥人工艺品的时候基本都会选择天津泥人张,而且从事该项工艺品的制作收益低,所以该技艺失传的可能性挺大的。
4.项目:宿迁云渡桃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地点:宿迁市泗阳县云渡村 实践时间:7月7日
采访艺人:云守阳(云渡桃雕代表性传承人,曾在2007年6月央视《欢乐中国行》大型演唱会上现场展示)
云渡桃雕的基本资料:据有关史料记载:泗阳,古为桃源县,境内历来广植桃树。“夭桃千顷”为该县赫赫有名的“八景”之一。清康熙年间,桃源县令肖文蔚,面对城郊大片桃林,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年来谁上状元墩,墩外桃花不计村。莫道避秦还有地,愿从花里叩柴门。”早在明朝,泗阳县桃园滩及黄河岸云渡口一带居民,除以种地、植桃为主要生活来源外,还利用农闲季节,把人们随地抛掷的桃核捡起来,雕刻成桃篮、桃锁、桃船、桃猴等工艺品,作为副业收入。因本地方言“核”与“猴”读音相近,而雕品中又有“猴子”,故人们把所有各类桃雕,通称之为“桃猴”。(摘自百度百科)
探访过程:7月6日下午,我们第三组队员一行三人乘坐客车来到了云渡桃雕的所在地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我们队员落脚到后就迫不及待地到街上询问有关云渡桃雕的有关信息,在多位热心路人的帮助下,我们队员了解了云渡桃雕的具体地点以及交通方式。第二天(7月7日)一大早,我们第三组队员三人就搭上了当地的公交车前往目的地。经过大约半小时颠簸的车程,他们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云渡桃雕传习所。所谓传习所就是用来教授他人学习继承传统工艺的地方,目前中国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的传习所以防技艺遗失。一进传习所一位工作人员就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他们首先看到了两位艺人正在现场创作桃雕作品,他们的工具中既有传统的各种型号的雕刻刀,这些雕刻刀大的就像普通的小刀,小的刀口竟如头发丝一般。同时我们队员也看到了现代化的电动刻刀,这也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创新。两位艺人见到我们队员的到来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与我们进行了热情的交谈,我们了解了桃雕的创作周期,一般普通的手链一天可以雕两到三件,而一些更精细的作品就要更多时间了。我们还了解了目前桃雕的原料来源,古代泗阳盛产桃树桃雕的原料也基本来自本地,而现在随着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现在的桃雕原料来源也变成了山东安徽等地。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传习所中陈列的各种精美的成品桃雕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十八罗汉手链,十二生肖挂坠等常规的作品,还有幸见到的高中课文《核舟记》中描述的核舟。我们所见的核舟较之《核舟记》中所描述的核舟还要更精细些。不仅有“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的核舟基本特征,尾部还细细地雕出了一条链子用以方便佩戴,仔细观察竟然与核舟同出一体完全是雕刻出来的!
正当我们以为行程即将进入尾声时我们又被告知楼上还有一位大师,也就是目前桃雕技术的代表人物——云守阳先生。云大师作为桃雕技术的传承人还曾经登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将云渡的桃雕技术推向全世界。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拜访的云大师,云大师也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之前所见的核舟就是出自云大师之手,我们顿时对云大师更为敬仰了。谈到核舟的创作过程,云大师告诉我们核舟不是一天两天就创作出来的,而是经过数月细细雕刻才创作出来,足可见桃雕艺人耐心真是令人佩服。云大师又谈及了当初自己进入桃雕界的过程。云大师的祖辈就是桃雕艺人,但是经过战火洗礼等一系列原因,当时的桃雕技艺已不如古代精细,云大师的祖辈也只是雕一些普通的十二生肖挂坠谋生。直到1973年,泗阳桃雕才被外贸部门发现并重视起来,云大师也就是那时作为年轻血液加入了桃雕行业。
云大师深感桃雕要兴起光靠一些粗糙的工艺品是不行的。他自己又根据古文的记载以及当地老一辈手艺人的指导做出了许多新的花样,如八洞神仙、十二生肖、十八罗汉头像、猴子背鱼、熊猫吃竹、凤凰牡丹、双喜花篮等二十多种新颖款式,甚至成功还原出了古文中所记载的核舟,逐渐成为了云渡桃雕的代表性人物。如今经过四十年的创作经历,云大师的技艺更是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与云大师合了影,云大师还亲切地送了我们几件桃雕的小玩意,我们深感荣幸。如此我们队员就圆满完成暑假实践的探访活动。技艺失传的可能性:★★
分析:首先云渡桃雕比较出名,其次云渡桃雕的工艺品价格较高,所以从事桃雕这项技艺的收益不错,挺多本地的年轻人都愿意学习此项技艺。所以此项技艺能够较好的保存下来。
5.项目:菏泽曹州面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时间:7月8日
实践地点:山东省菏泽市穆李村
采访艺人:陈素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州李派面塑第五代传人,是民间面塑艺术大师,“中国面塑第一人”——李芳清的儿媳。)
曹州面人的基本资料:曹州面人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应的颜料,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于它制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渐形成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摘自百度百科)
探访过程:这一个探访是由身为队长的我做的。7月6日我怀着兴奋之情,从扬州出发开始我的社会实践之旅,我的第一站是去山东菏泽寻找曹州面人,由于扬州没有到菏泽的直达火车,我便折中选择先到河南开封,再有河南开封转车去菏泽,终于经过一番颠簸在7月7号晚上,我到达了山东菏泽,到达时已经晚上8点钟了,我选择了一间宾馆早早休息,第二天再去寻找曹州面人。
7月8号早上,我早早起床,之前在网上查找曹州面人消息时,得知距离菏泽市区不远处的穆李村的面塑是最为出名的,素有“天下面塑出穆李。”的说法,于是我从菏泽市区打的前往穆李村,刚到穆李村口就看到村口写着“中国面塑第一村”看到这个的时候我顿感兴奋,怀着好奇的心理我就往村里走了,可能由于去的比较早,村里很是安静,家家大门紧锁,在走到一家便利店的时候,门口竖着“中国面塑第一人李芳清”的广告,我就走到便利店里面,一个穿着睡衣的老妇人在屋里扫地。我轻声问她这个中国面塑第一人李芳清大师在吗?老妇人回答我说李芳清大师已经于2005年去世了,我顿感失望,我又问那个妇人“那你们村现在谁的面人做的比较好啊?”,那个老妇人说:“我就会做面人啊,做得挺好的”结果经过简单的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位妇人就是李芳清大师的儿媳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真是真人不露像啊。在向陈素景大师说明来意之后,陈素景大师领我到后院,看她的作品以及李芳清大师当年保留下来的一些作品,在与陈素景大师的交谈之中了解到,曹州面人这门手艺还是挺受大家喜爱的,周末的时候都会有人来穆李村购买陈素景师傅的面人,其中卡通面人由于造型可爱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据陈素景大师口述,陈素景大师也收了很多弟子,其中本地的居多也有江苏南通徐州等地的慕名前来拜师。陈素景大师现在是曹州面人的传承人,家里证书奖状以及个人头衔不胜枚举,尽管如此陈素景大师还是过着跟农村妇人一样的日子,她开了一家便利店忙活着店里的生意,闲暇之时便会捏起面人。看到陈素景大师捏的面人,一个个栩栩如生,做工精致,形态各异,不禁感叹高手在民间啊。在陈素景师傅向我介绍说,有的作品如穆桂英,西游记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有的小面人只需要几十分钟。这项技艺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收益只能当作副业传承着这门手艺。技艺失传的可能性:★★★
分析:首先捏面人这个手艺为大家所接受,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有意思,愿意学,而且也深受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的喜欢,所以该项技艺还是能够较好的保存下来的。
6.项目:黎城黎候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地点: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谷驼村 时间时间:7月10日
采访艺人:高秋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九九八年,由黎城县谷驼村民间艺人高秋英缝制的布老虎,被国家邮电部选为生肖邮票图案)
黎候虎的基本资料:黎侯虎是一种布老虎,因发源于山西黎城县(古称黎侯国)而得名,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黎侯虎肢体造型粗、短、胖,头微昂,无尖角、硬刺,整体呈团块状。山西省黎城县古称黎侯国,商周时期,“虎”是黎城境域的图腾。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看出,虎形器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黎城民间虎形器形态多样,分别由玉石、草编、剪纸、根雕、刺绣等材料制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文化传统价值的当数由布制作的黎侯虎。黎侯虎经过3000年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独特造型。黎候虎探访过程:在完成曹州面人探访后,我接着寻找黎候虎,在网络上查询得知黎候虎是从1998年登上生肖邮票后一夜之间出名了,而生肖邮票上面的黎候虎正是黎城县谷驼村的高秋英老人的作品。于是我便决定去黎城县谷驼村寻找高秋英老人。由于菏泽没有直接到达长治的车,我7月8号离开菏泽前往新乡,然后经过新乡转车去长治,长治位于太行山腹地,从新乡经过四个小时的火车颠簸终于抵达长治,由于到达长治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了,黎城是距离长治市区60公里的小县城,在黎城县城里面找了一家宾馆早早的休息去了。第二天下着大雨,我打的来到了距离县城不远的谷驼村,由于我去的比较早,大家都紧锁大门。终于在村里找到了一个老人家,在那个老人家的指引下,我来到了高秋英老人的家中,见到了高秋英老人,高秋英老人怎么说也算名人,也曾见诸报端,上过电视,可是尽管这样,她的生活还是没有得到多大的改观,高秋英老人带我到客厅,客厅里面的台上摆满了各种大小的黎候虎,由于下着大雨,客厅的屋顶甚至于都在漏水,这于网络上写的高秋英老人带领农村妇女走向致富路的说法似乎有些不符合啊,我便将疑问告诉高秋英老人,问老人说这制作黎候虎能赚钱吗?高秋英老人却说混口饭吃还行,如果想靠这个赚钱难,因为黎候虎做工繁琐,根据大小分为不同型号有1号,2号,3号,5号,6号,1号最大,6号最小,就拿3号大小的黎候虎来说吧,做工需要16个小时可是拿到市场上却只能卖60块钱,而且还要扣除十几块钱的布料成本,而且很多黎候虎都找不到买家,没有销路,所以很难赚钱。高秋英老人告诉我,黎候虎是姥姥在外孙满月的时候送给外孙的,而且就黎城有这个习俗,其他地方的人不喜欢黎候虎,高秋英老人也曾经试图把黎候虎带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去卖,可是大城市里面的人根本不喜欢这些东西,而且如果有人来批量购买的话,每个黎候虎都需要手工制作,无法大批量生产,而且因为是手工制作,做工质量参差不齐,所以黎候虎很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收益。我问高秋英老人有多少徒弟,高秋英老人说前前后后大概有上千人,我问她有没有外地慕名来学艺的?高秋英老人没有基本都是黎城县的。我问高秋英老人现在有没有年轻人想学这门手艺的?高秋英老人说来向她学习的最年轻的都差不多四五十岁了。我与老人交谈中我隐约能够感受到这门手艺似乎已经快要面临失传的地步了,收益低,年轻人不感兴趣,使得学制作黎候虎的人越来越少。我问高秋英老人,现在还会有记者来拜访您吗?高秋英老人说98年刚上邮票那会儿,隔一两天就来一个,现在几乎就没什么人来拜访了。技艺失传的可能性:★★★★★
分析:尽管黎候虎很出名,尽管黎候虎登上过虎年生肖邮票,可是由于黎候虎并不为所有人接受,可是黎候虎是一个只属于黎城县的图腾,因此对外没有销路,所以大量生产批量生产也失去了意义,既然无法带来收益,就没人愿意去学习这项手艺。所以这项手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失传。
五.总结与感悟
我觉得民间工艺与民间工艺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有些工艺越做越好,而有些工艺则面临失传的境地,我觉得一个工艺要想做好,首先要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因为只有大部分人认可才能够打开足够的市场需求,市场有需求才会有销路,有了销路就会有收益,有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门技艺,只有更多人学习这门技艺,这门技艺才能越来越好的传承下来。所以对民间工艺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就比如紫砂陶,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现在越做越好。然而黎候虎的前景就十分得局限,它仅仅得到黎城县人的认可,在其他地方却无人问津,所以现在都已经面临失传的地步了。
民间工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人类文化作出的贡献。抢救、保护并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这一代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应当齐心协力让这些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代代相传。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不能让祖辈代代相传的瑰宝流失。尽管我们大学生的力量十分有限,但是我们必须竭尽我们所能去宣传去推广,呼吁人民关注和保护民间艺术文化,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
第五篇: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教学设计
课题: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授课人:郑敬超 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通过利用网络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工艺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和及其享誉世界的、精妙绝伦的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色彩、图案所包含的寓意,并学习到网上查阅欣赏更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料,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透过民间工艺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了解民间文化。
2、如何引导学生生动、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 教材、学生使用电脑机、40根中国结绳。教学方法:示范、启发、引导、讨论、欣赏、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题。
本环节目的:通过对真老虎的感觉和布老虎的实物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民间工艺品的特点,从而激发对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兴趣讲授新知识
二、欣赏民间工艺品。
1、初步感受民间工艺品的美。
(1)你们刚才看到的工艺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这些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材料)板书制作材料:泥、布、纸、椰壳、绳„„
教师小结:这些工艺品都是民间艺人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手工制作而成,与我们现代工艺品比较,他们的制作材料很普通,但有的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能流传至今,并且受到中外游人的喜爱,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2)深入了解民间工艺的特点。(教师指导欣赏)
请看屏幕:(教师打开视频文件,让学生欣赏一段布老虎的视频文件,引导学生感受民间工艺品的特点)
刚才欣赏到的工艺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布)这是来自陕西地区工艺品:布老虎。和真正的老虎相比,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更可爱、温顺、色彩更鲜艳、花纹更漂亮等)它们的造型纯朴、色彩明快、强烈,形象夸张,这不仅是布老虎的给我们的感觉,许多来自民间的工艺品都有着这样特点。
2、(板书民间工艺品的特点)
3、学生自由浏览
4、交流相互的感受
四、课堂训练
有些民间工艺品制作非常复杂,但有些我们也可以学习它 你们看老师这有一根绳,我把它编织成一个中国结。(教师示范)想自己试一试吗?请点击“中国结”的“编织”进入结艺课堂,自己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中国结”的“编织”。
六、课堂总结
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享誉世界,这些工艺品形态生动,色彩强烈,他们完全靠手工做成,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非凡的才智,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的结晶。
七、教学反思
我们课堂的时间有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不同民间工艺的制作,并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间工艺,透过他们你也能了解到更多的外国文化。
评课记录: 主讲人:郑敬超
课题: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参加人员:王艳、夏京州、孔佑璇 优点:
1、教师立足点高,教材驾驭能力强。
2、教师教学风格务实严谨。
3、课堂教学节奏合理,快慢结合,注意顺应学生的思维。
4、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题。不足、改进策略:
1、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2、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