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常平“空巢老人探访项目典型案例介绍
大众团委常平组
“感动常平”空巢老人探访项目典型案例
——“社工+义工”模式的探索
一、个案背景资料:
2009年12月18日,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团委社工与5名志
愿者共同开展“感动常平”独居老年人探访活动。在常平镇卢屋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社工和志愿者来到了当地居民黄婆婆家。通过探访,我们了解到黄婆婆已有90多岁高龄,家境非常贫困,居住环境也十分简陋。老人至今蜗居在面积狭小的老式低矮土房中,厨房只能设在屋外。家中比较像样的家具也只有一张床和一把椅子。老人的健康状况也不甚理想,前几年因意外脚部受伤,造成了不可逆转性的伤害,至今无法下床走路,大少便只能在床上解决。据黄婆婆的邻居介绍,多年以来从没见到过老人家中有亲友来访,平时几乎没有人照顾久病在床的老人家。黄婆婆现在只能依靠当地政府提供的救助金度过晚年,并且急需专人定期进行日常生活照顾和健康护理。社工和志愿者在与黄婆婆交谈过程中发现,老人经常提及“自己没有用了”,多次表现出厌世自弃的想法。在社工进行个案倾听时,黄婆婆在讲述中也数次情绪失控,泪流满面。
这也许是社工和志愿者在探访众多空巢老人中的一个普通案
例,但是却反映出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在人口流动性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增大的今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青壮年在外工作,疏于照顾远在家乡的老人的问题。这些“空巢老人”的困境,为和谐社区的建设带来了诸多压力。
二、结对志愿者:
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应急小组
三、跟进社工:
东莞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平镇团委服务组
四、实施单位:
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
五、服务对象问题分析:
①服务对象已届90多岁高龄,意识状态缺乏清晰性,并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②服务对象只能听、说东莞本地方言,加之语言表达不清晰连贯,这对志愿者与其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碍;
③服务对象缺乏亲人的经济支援,只能单靠社会救济度过晚年,不能有效改善生活条件;
④通过老年心理评估,社工发现服务对象对现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需要获得重新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六、服务开展计划
1、个案总体目标:让服务对象的晚年能安详度过,以志愿服务为基础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2、个案具体目标: ①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清洁家居环境;②疏导服务对象对往事产生的悲痛情绪,建立志愿者心理支持网络。③进一步提高“感动常平”独居老人探访活动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完善社工与志愿者共同开展个案的机制。
3、服务难点评估:因服务对象年老体弱,完全失去自主行动能力,并且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因此案主的长久衣食起居及老年生活缺少足够的保障,从而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4、“社工+义工”介入方法
①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及驻点社工招募更多的项目志愿者,并对他们开展老年个案工作实务技巧培训,协助解决服务对象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
②进一步发挥“感动常平”社区探访项目的社会资源整合功能,发掘各种潜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水平;
③社工对服务对象的过往经历及现在面临的心理问题开展个案评估工作,与志愿者共同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工作;
④社工通过社区工作的手法,整合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特别是邻里资源,协助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七、服务记录及技巧运用
第一次服务。2009年12月18日,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探访服务对象,并完成志愿者结对工作。同时,驻点社工对服务对象开展个案初期评估,并制定初步工作计划;
第二次服务。2009月12日26日,常平镇志愿者再次来到服务对象家中,帮助清洁卫生,并提供一定的物资帮助。社工经过心理评估后,开始对服务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第三次服务。2010年1月8日,与服务对象结对的志愿者发动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居民特别是邻居,主动帮助服务对象进行家居环
境清洁,初步实现邻居日常照顾。同时,社工开始尝试与志愿者一同开展对老人的心理辅导工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人的心理负担。第四次服务。2010年1月29日,结对组在探访中发现服务对象的邻居在前期发动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服务对象的日常家居清洁中,老人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改善。同时,社工与志愿者也达成了不定期多次心理辅导的协议。
第五次服务。2010年2月26日,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了9个“感动常平”独居老人探访组,并建立一个较为固定的与企业合作机制,向服务对象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援。社工通过安排项目志愿者小组的形式,进一步协调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志愿者服务技巧。经过五次志愿者活动和社工资源整合,服务对象的生活终于有了一定的改善。我们为服务对象建立了一个由社区居民和具备一定技能的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使黄婆婆的晚年生活多了一份色彩。
八、阶段评估
在整个“社工+义工”联动模式下的独居老人个案开展中,我们给整个团队的服务定位是:一切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联系、调动、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力量特别是社区居民的力量,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协助黄婆婆安详地度过老年时光。
大众团委组冯健波2010年4月22日
第二篇:“感动常平“空巢老人探访项目典型案例介绍
大众团委常平组
“感动常平”空巢老人探访项目典型案例 ——“社工+义工”模式的探索
一、个案背景资料:
2009年12月18日,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团委社工与5名志愿者共同开展“感动常平”独居老年人探访活动。在常平镇卢屋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社工和志愿者来到了当地居民黄婆婆家。通过探访,我们了解到黄婆婆已有90多岁高龄,家境非常贫困,居住环境也十分简陋。老人至今蜗居在面积狭小的老式低矮土房中,厨房只能设在屋外。家中比较像样的家具也只有一张床和一把椅子。老人的健康状况也不甚理想,前几年因意外脚部受伤,造成了不可逆转性的伤害,至今无法下床走路,大少便只能在床上解决。据黄婆婆的邻居介绍,多年以来从没见到过老人家中有亲友来访,平时几乎没有人照顾久病在床的老人家。黄婆婆现在只能依靠当地政府提供的救助金度过晚年,并且急需专人定期进行日常生活照顾和健康护理。社工和志愿者在与黄婆婆交谈过程中发现,老人经常提及“自己没有用了”,多次表现出厌世自弃的想法。在社工进行个案倾听时,黄婆婆在讲述中也数次情绪失控,泪流满面。
这也许是社工和志愿者在探访众多空巢老人中的一个普通案例,但是却反映出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在人口流动性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增大的今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青壮年在外工作,疏于照顾远在家乡的老人的问题。这些“空巢老人”的困境,为和谐社区的建设带来了诸多压力。大众团委常平组
二、结对志愿者:
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应急小组
三、跟进社工:
东莞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平镇团委服务组
四、实施单位: 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
五、服务对象问题分析:
①服务对象已届90多岁高龄,意识状态缺乏清晰性,并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②服务对象只能听、说东莞本地方言,加之语言表达不清晰连贯,这对志愿者与其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碍;
③服务对象缺乏亲人的经济支援,只能单靠社会救济度过晚年,不能有效改善生活条件;
④通过老年心理评估,社工发现服务对象对现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需要获得重新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六、服务开展计划
1、个案总体目标:让服务对象的晚年能安详度过,以志愿服务为基础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2、个案具体目标: ①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清洁家居环境;②疏导服务对象对往事产生的悲痛情绪,建立志愿者心理支持网络。③进一步提高“感动常平”独居老人探访活动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完善社工与志愿者共同开展个案的机制。大众团委常平组
3、服务难点评估:因服务对象年老体弱,完全失去自主行动能力,并且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因此案主的长久衣食起居及老年生活缺少足够的保障,从而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4、“社工+义工”介入方法
①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及驻点社工招募更多的项目志愿者,并对他们开展老年个案工作实务技巧培训,协助解决服务对象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
②进一步发挥“感动常平”社区探访项目的社会资源整合功能,发掘各种潜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水平;
③社工对服务对象的过往经历及现在面临的心理问题开展个案评估工作,与志愿者共同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工作;
④社工通过社区工作的手法,整合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特别是邻里资源,协助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七、服务记录及技巧运用
第一次服务。2009年12月18日,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探访服务对象,并完成志愿者结对工作。同时,驻点社工对服务对象开展个案初期评估,并制定初步工作计划;
第二次服务。2009月12日26日,常平镇志愿者再次来到服务对象家中,帮助清洁卫生,并提供一定的物资帮助。社工经过心理评估后,开始对服务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第三次服务。2010年1月8日,与服务对象结对的志愿者发动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居民特别是邻居,主动帮助服务对象进行家居环大众团委常平组
境清洁,初步实现邻居日常照顾。同时,社工开始尝试与志愿者一同开展对老人的心理辅导工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人的心理负担。第四次服务。2010年1月29日,结对组在探访中发现服务对象的邻居在前期发动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服务对象的日常家居清洁中,老人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改善。同时,社工与志愿者也达成了不定期多次心理辅导的协议。
第五次服务。2010年2月26日,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了9个“感动常平”独居老人探访组,并建立一个较为固定的与企业合作机制,向服务对象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援。社工通过安排项目志愿者小组的形式,进一步协调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志愿者服务技巧。经过五次志愿者活动和社工资源整合,服务对象的生活终于有了一定的改善。我们为服务对象建立了一个由社区居民和具备一定技能的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使黄婆婆的晚年生活多了一份色彩。
八、阶段评估
在整个“社工+义工”联动模式下的独居老人个案开展中,我们给整个团队的服务定位是:一切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联系、调动、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力量特别是社区居民的力量,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协助黄婆婆安详地度过老年时光。
大众团委组冯健波
2010年4月22日
第三篇:探访空巢老人
暑假活动时,爱暖空巢心
一、活动主题
暑假科院,关爱空巢老人。
二、活动背景
我们年幼时有那么一群人陪伴着他的晚辈,用他们的辛勤和关心去带领下一代人成长。
我们年少时有那么一群人带领着他的晚辈,用他们的耐心和智慧去教育下一代人学习。
我们青年时有那么一群人引领着他的晚辈,用他们的经历和案例去促进下一代人工作。
如今,进过了岁月的风化,他们的青春已经逝去,他们的年龄已到七十,他们的步伐已是阑珊,但是他们的身边少了一个可以陪伴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他们可以说是“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他们是一个群体,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空巢老人!
三、活动目的1)为了给那些曾经陪伴过子女的人以心灵上的的陪伴 2)为了增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为了在日益老龄化的社会让老人们得到关爱 4)为了在暑期的我们能够的到一种社会实践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内容
如果你喜欢倾听和交谈 如果你喜欢老人和实践 如果你有着爱心和耐心 如果你想在暑假有锻炼
那么就来吧,参加我们的活动,去关爱空巢老人,去陪伴空巢老人,去探访空巢老人!
六、前期准备:
1)携带策划书及相关资料去联系附近老人的家里,商量此次活动的有关事宜和活动时间。确保活动开展时的准备充分,以及活动所需物质的统计。
2)召开会议,明确活动时的项目和各个部员分配工作,和再次确定物资。3)分配工作之后就是各个部员准备表演的节目。4)活动物资的购买,以及节目道具的准备。
5)依据自愿原则,自己给老人带礼物。(注意!:礼品不要是那种高血糖高血压患者不能食用的)
6)确定有人会讲当地方言以免语言交流障碍!导致活动失败。7)制作祝福卡片
七、活动流程
(一)第一天
1)预先通知部员在何时何地集合。
2)在集合前,组织人员去把活动物资购买齐全!3)指定时间在规定地点人员集合。4)清点人数,确保没有人没来或者忘记。
5)安排人员有序的包车去或者是集体坐公交车去指定老人家中。6)到达老人家楼下,进去前和同学们再次确定玩分配的任务。7)进入家中,向老人问好,送礼品。8)分好后按分配任务进行。
9)一组打扫卫生,一组陪老人聊天。10)第一天完成,和老人告别。
(二)第二天
1)到老人家中,陪老人晒太阳。2)节目表演
a.主持人进行开场白。b.各组表演自备节目。
c.邀请老人陪我们表演节目,构成互动。d.由主持人安排,播放老歌让老人们猜歌名。3)节目完成,再和老人聊天。4)帮老人整理家。
(三)第三天
1)进入老人家中帮老人做饭、炒菜。一起吃饭。2)吃好后洗碗。
3)陪老人折纸、剪纸,谈历史,说古今。了解老人喜欢看什么电影或电视剧
(四)第四天
1)按时到老人家中。
2)带上电脑(预先下载好昨天聊天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与老人一起观看。
(五)第五天
1)按时到达老人家里。2)和老人吃好饭后 3)一起出去散步。
(六)第六天
(七)第七天
1)集体到老人家里
2)每人在预先做好的祝福卡片上写上对老人的祝福。送给老人留念。3)参与人员集体与老人合照。
4)向老人告别,并且清点人员,确保人员都到齐了!5)返校总结。
八、人员分配表格
九、各个注意事项!
1)去给老人准备礼物时(如果老人有高血糖)吃的尽力少买或者说买低糖食物
2)进家时控制音量不要大声喧哗
3)在与老人聊天时注意不要提老人的伤心事,尽力去提起老人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表情恭敬、倾听认真!
4)打扫房间时要经过老人同意
5)不要对老人随便做出承诺!明确自己能否兑现承诺!6)活动结束时不要一哄而散,注意告别。
7)注意提前了解下老人的性格、爱好、习惯以及是否患病!
第四篇:农村空巢老人案例
案例正文:
农 村 空 巢 之 痛
——农村空巢老人的案例分析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尖锐,而伴随着老龄化的问题所带来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就更让人担忧。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双重社会背景使农村的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以及各项应有的社会保障上程度偏低,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所面临的种种生活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在课题组调研的吉林省合心镇新农家村,农村空巢老人的各方面生活很大程度上都面临着“空巢危机”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危机、精神需求的危机、社会支持较少以及经济方面的危机。通过四次访谈,课题组成员帮助该村一户空巢老人解决了一些目前面临的问题,以期启发同学们提出针对农村空巢之痛的更多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空巢危机
新农家村
合心镇
吉林省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寻找更好的发展,这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家庭。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 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关注空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其中,在50岁以上及有子女的调查对象中,其子女或子女配偶均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10个百分点。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老年人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比重很低,且城乡差异不大。老年人接受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为身体健康检查、咨询,约27%老年人接受过该服务,其次是上门看病和帮助干农活、陪同看病,但接受过这几类服务的老年人很少,分别只有7.5%、6.8%和4.4%。老年人获得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更强。老年人为社会发展付出了一生的精力,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也制定和出台了很多针对他们的政策,并把老有所养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不得不看到,由于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巢问题。伴随着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空巢危机也随之而来。因此,在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之时,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尝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空巢危机并进而推广所取得的理论、实务成果,对于减轻政府负担,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日趋严峻的农村空巢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生命、生活质量,发展和充实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有很大意义。1 新农家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新农家村地处吉林省东部,位于长春市西北部,隶属合心镇,位于合心镇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建筑多沿公路修建。辖8个自然屯。共465户,低保户16户,党员38名,户籍人口1780人,其中,劳动力906人,种植大田和蔬菜的人数为200人左右,技术工人主要在北车等开发区上班,从事木、电、焊工及服务业,大约150人。全村幅员面积为8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509公顷。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目前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
1.1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空巢之痛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也接踵而来。
1.2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改善主要依赖子女。新农家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良好,覆盖面100%,村里老人每个月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但这些钱不足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下。1.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 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论是村里的干部,还是他们的子女,都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同时也希望村里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关心与照顾。2 个案背景
课题组针对新农家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失望消极孤独无助等心理危机这一现象,做了一次社会帮扶工作,以期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尝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的有效方法。
居住在吉林省合心镇新农家村的张爷爷今年已经 75 岁了,初次见面是在村干部的引荐下完成的。通过简单的交谈,根据他本人描述,最近他常常感到生活很无助,而且做起事情来总觉得力不从心,容易疲劳。随着交谈的深入,笔者了解到,张爷爷有一个老伴儿,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孙女以及外孙。但是由于家里生活困窘,加之几乎没有耕地,孩子们很早就外出打工了。儿女们疲于生活,对待老父母显得有心无力,除了过年节偶尔回来一次,平时几乎就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但是,张爷爷的老伴儿去年开始出现老年性痴呆的症状,不能再照顾他了,反过来需要张爷爷去照顾老伴儿。老伴儿的突然状况,张爷爷根本接受不了,并且,由于病症的影响,张奶奶对原本就不怎么回家的儿女显示出淡漠、疏远,有时甚至莫名发怒。一来二去,儿女们除了按时给予些养老费用之外,便很少再来探望,就连平时关系较好的几个老邻居也心有余悸,往来越来越淡了。谈到这里,张爷爷流露出脆弱、无奈的表情,言语间夹杂着对老伴儿的无助,对儿女的失望,对自己和生活的绝望。3 帮扶策略 在分析完张爷爷的问题后,我们制定了针对张爷爷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策略。由于张爷爷的问题主要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是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危机。因此,我们制定的总体帮扶策略为: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张爷爷客观面对生活现状,接受生活中不好的一面;同时尽力与其儿女进行沟通,帮助缓和冰冷的家庭关系;最后,针对张爷爷老伴儿的疾病问题,尽量与村里负责医疗的领导进行协商想办法缓解。具体地:
策略 1:与张爷爷一起回顾其生命史,目标 1:让老人找到往事的意义、懂得拥抱此时此刻;
策略 2:联系老人子女,与其沟通张爷爷状况,建立联系,目标 2:协助张爷爷与子女重塑家庭关系;
策略 3: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帮助张爷爷一同照顾生病的老伴儿,目标 3:减轻张爷爷照顾家庭生活的压力,同时让他不再感觉到孤单和被社会遗弃。
在设定了服务目标和策略后,我们将本次介入工作分为四个部分,计划利用四次成功的访谈和介入来达到预定的工作效果。4 具体过程 4.1 第一次访谈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介入是在张爷爷家里进行的,有了上一次比较成功的接触,再次见到老人,他还是很配合也很高兴。一进屋儿就笑呵呵的让我们上炕坐并且在炕桌上用盘子摆上了自家的沙果和热水。我们环顾了下屋内,明显感觉比上一次要洁净和整洁了许多,张奶奶还是在炕的另一边坐着不出声。按照事先拟定的工作策略,在一阵寒暄之后我们开始渐渐引入主题,以想听故事为由让老人回忆并叙述自己的经历。张爷爷开始笑了笑,说自己孙子都不想听什么故事,我们倒大老远跑来听他唠叨。一点点的,老人带着我的思绪一起回到了 他的过去: 第一次聊天记录:
“这么说吧,我老家还不是这儿的,老家是辽源那边儿的,也是农村。家里子妹儿多啊(兄弟姐妹多),算上我得有七个,我二哥三岁那年就没了,说是肺炎,没钱治。小时候家里是真困难啊,后来没招儿啊,应该是四几年,43 年吧,我十六嘛,那年,实在受不了了,就从家里出来了,这边有个亲戚,家里人少,我就过来帮着干点儿农活,种种地。起码能有口饭吃啊,就这么地,学也没上,来这头儿两三年吧,反正人也勤快,哎呀,真不是说啥,我那会儿也年轻,身体也好,天天三四点钟儿就起来下地干活,这村里没有不夸我的啊!呵呵。我这亲戚是远房的,算是一个舅吧,挺稀罕我的。觉得我这小伙儿还挺踏实肯干的,就找人做媒介绍你这奶奶,那会儿结婚也没啥说道儿,都是老农民,不像现在要这要那的,看着差不多人好也就嫁了。那年我应该才十九,还没你现在大呢,呵呵,该说不说我这舅真是对我好,借我钱帮我盖了两间土房(现在这瓦房是后来翻新的)。其实啊,那时候你这奶奶在小村儿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了,当时说媒的也不少呢,我这辈子最有福的事儿也就是能娶她了,就连后来咱家这点儿地都指着人呢。我这户口不在这村儿,没有地,俺俩这不结婚了嘛,户口就弄过来了,刚结婚那会儿我就是给别人种地干活儿,挣口饭吃,这是后来,我老丈人划了块儿地给俺们俩了,一点儿点儿把这俩孩子拉扯大了。现在这日子跟以前一比,俺也算满足了,这搁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呵呵,你奶奶这是病了,要不啊,我俩感情可好了。过了大半辈子了,都没红过脸,你们现在这些小年轻儿不行吧,呵呵。” 第一次访谈结果:
说到这里,张爷爷露出了笑容,神采也好了一些,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他年轻时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却踏实肯干,爱情又幸福美满。就这些来说,也确实值得我们现在这些浮躁的年轻人好好学习。同时我们意识到这是 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给老人以鼓励和肯定,于是在不断微笑点头以示回应后,又向老人说了些老年疾病的发生规律,以及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知识,引导张爷爷逐渐接受老伴儿患病的事实,并让其明白家庭变迁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跟老人聊了很多,虽然依然能够感受到老人对目前孤独生活的无助,但是明显可以感到张爷爷对自己这辈子的肯定,和对眼下困难的从容接受。就这样,跟老人约好了下次会面的时间和道别后,结束了第一次成功的访谈。4.2 第二次访谈
一阵问候后,开始了我们和老人的第二次访谈。还没开始正题,老人情绪略显焦虑,询问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访谈记录:
“我这闺女和儿子啊,得将近一个月没来过电话了,真是当没我俩这人了。唉,算了,自打你奶奶有病,他们这是回来的越来越少了,哼,没病的时候也一样儿。都说养儿防老,我这养的是个啥啊,有时候真想跟你奶奶一起早点儿死了算了。”
听到这里,我们意识到老人的空巢危机还是比较严重的,虽然通过第一次的介入,老人对现实生活能够进行客观对待,但是,儿女的长期忽略和冷落依然是导致目前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安慰过老人后,征得了同意,我们联系了老人的女儿,表达了老人对其牵挂之情,对小辈儿的想念,充分描述了目前两位老人所面临的形势,希望她能联系老人儿子多联系和看望老人。并对张奶奶的病情作了简单解释,希望其能够理解。女儿在电话的开始还是略显抵触的,但是后来也表示最近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而疏忽了自己父母,才闹出来需要外人打电话提醒的态势。并且保证最近就会联系老人儿子带上孩子抽空回来看望两位老人。在结束了跟老人女儿的电话后,我们尝试给老人儿子去电话,但是试了几次,都是关机。不过张爷爷在上一通电话后心情好了很多,又露出了笑容,并说:
“算了,不通就不通吧,到时候也能过来。呵呵,哎呀,小伙子,真挺谢谢你的,我这人脾 气倔,他们不给我打电话,我就不给他们打。一来二去的,还得麻烦你打这个电话,你说这是什么事儿,哈哈。” 第二次访谈结果:
老人笑着说要留我在家吃晚饭,虽然不忍心拒绝,但是还是跟张爷爷说明了来一趟不太方便,天色也不怎么早了,怕没有回市里的公交车。老人心里很是感动和感激,说下次早点儿做饭,留我们吃一顿饭。结束了第二次工作,感觉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前两次工作的目标基本达到,张爷爷已经可以接受现实生活,并且也缓和了同子女的关系。4.3 第三次访谈
第三次介入前,我们联系了新农家村的刘玉成书记,并就张爷爷老伴儿的问题与其进行交流,但刘书记表示现在条件有限,资金和人手都非常短缺,有些力不从心。但表示一定会把张爷爷老伴儿的情况反映给主管卫生医疗的有关领导。随后,我们来到了张爷爷家,开始了第三次访谈工作。时隔几日,老人家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错了,刚到屋内就笑着拿水果给我吃。我们注意到,这次多了几种水果,就笑着问张爷爷原因。老人边忙乎边笑着说: 第三次访谈记录:
“这不都得谢谢你们嘛,昨儿我姑娘儿子领着我那孙女儿和外孙子回来了。这不,给我买了这老些水果,还给你奶奶买了一箱奶,我这能不高兴嘛,俩孩子也确实不容易,说以后尽可能多回来陪陪俺俩,呵呵。” 第三次访谈结果:
听到这里,我们心里也不由得高兴起来,既是替老人高兴,也是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欣慰。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转达了村里领导对奶奶情况的关注,老人更是连声道谢,并表示最近心情比之前好多了,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偶尔下午空闲时,也跟邻居聊天散心了。心情好了,觉得自己身体也比以前舒服多了。4.4 第四次访谈
由于之前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基本达成,即将面临结案。当我们意识到这即将成为和张爷爷最后一次促膝畅谈后,心里难免有些担忧,担心这会对老人刚刚恢复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老人见到我们,依然很高兴,还没待我们走到门口就已经挥手问好。并给我们讲了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儿女又打电话了,而且还跟孙女儿聊了几句;隔壁的赵老头儿昨天给他家送了点儿饺子;说今天一定要留我在家吃饭。一阵犹豫之后,还是跟老人说了实话,告诉他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访谈,老人顿了几秒钟,最后还是理解了,特别感谢这些天我们为他们老两口儿所做的事情。我们表示还是会继续跟他保持联系,希望他能够将现在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下去,不定期还是会再过来拜访的。张爷爷连忙说欢迎,欢迎,到时候一定给我做顿饭吃。5 结果评估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沟通,张爷爷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之前的危机,曾经低落的心情有了很大好转,消沉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对待现实的生活也有了客观恰当的对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同时在与儿子等其他家庭成员有了更好的互动和相处。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亲情支持和关怀对老人的鼓励和摆脱困境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张奶奶的疾病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张爷爷,而现在通过村里以及周围邻居的配合也算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村里负责医疗的领导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时找专业医生给张奶奶做检查;周围邻居几个略微年轻的大爷大娘也表示,一有空闲就会去张爷爷家帮帮忙,做做家务,并表示张爷爷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们一起帮忙解决。最后一次跟张爷爷告别时,终于看到了他难得的笑容。
考虑到预定的几项目标基本达成,老人的精神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家庭生活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并与子女关系逐步好转,已经达到了社会帮扶的标准。但是帮扶结束后,很容易使 工作已取得的成效丧失,因此我们之后仍然继续与被访者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作为效果的保持和对帮扶工作的跟进。在此阶段,在与老人联系时,仍然尽量去了解其生理、心理状况,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恰当适时的干预来保证帮扶工作效果能够长久有效的持续。6 结语
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温饱不成问题,更多面临的是孤独寂寞等心理危机以及老年性疾病等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空巢老人不仅需要子女和亲朋的照料,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来关爱、关注。
(案例正文字数:6609)启发思考题
1、张大爷家的“空巢”问题解决成功了吗?后续工作问题怎么开展?
2、这种“空巢”老人现象的解决方法还存在哪些不足?
3、请对比农村和城市都出现的“空巢”老人现象的异同。
4、请阐述你构思的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解决途径。
第五篇:社会实践报告-探访耄耋老人,驱走空巢孤寂
每一缕阳光可温暖你我,但并非每两颗陌生的心都可以相互靠近,社会实践报告-探访耄耋老人,驱走空巢孤寂。但我们愿意走进你,如果能温暖你的心。——题记
阳光在拥挤的街道铺满,热风在肆意地流窜,我们的心狂热得如同此时的骄阳,想要去温暖每一个冰冷的角落,去驱散空巢老人无从诉说的孤独。这一天,我们身穿一致的服装,带着激动的心情走进这位已过中寿的空巢老人的屋宅。
许是被我们的贸然来访吓到,许是这里太久没有陌生人靠近,她小心翼翼地挪到门口,小声地询问我们的来意,无意流露的惊慌眼神让人好心疼。经过好心的路人的解释,她终于欣喜地邀请我们进屋。
她的屋宅十分陈旧,门上沾满了灰尘,我们走进昏暗的室内,所有的陈设尽在眼底,一张圆桌和小方桌,一张睡椅,几张矮凳,剩下的也只有琐碎的生活用具。她慢慢地拿出凳子招呼着我们坐,聊了两句后才发现她的右耳已经失聪,很难听清我们的话,再加上语言不通,这些问题都让此次探访很难开展。
但为了不负我们最初的期望,为了温暖空巢老人的心,我们学着当地的语言僵硬地交流着,尝试着去了解她的生活,了解她的心里状况,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探访耄耋老人,驱走空巢孤寂》。经过我们不断地尝试,终于得知她的五个儿子都没有和她一起吃住,自从老伴离世,她就一个人留守此地。每每谈到她的儿女,她的目光总会停顿下来,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那样的目光我曾经看过,在我奶奶的眼睛里,在她想念儿女的时候,带着怜爱和无奈。
看着桌子上我们给她带来的水果,她摆着手说,“我只需要一根香蕉,我吃不了那么多。”多么容易满足的老人,她会因为儿女在大年三十回家吃饭而万分欣喜,会因为简单平淡的生活而满足,不去奢求,知足常乐。我们依旧坚持把带来的水果留给她,不想她却红了眼眶,说道,“你们拿了那么多的水果给我,又来看我,但是我又没有什么给你们,怎么办?”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抹眼泪。这一幕慌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队员,后来在悉心的安慰下才平复了她的心情。
陪她聊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队员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她的屋宅,她站在门口看着我们渐渐走远,那一刻,她会不会在想,什么时候才会再有好心人看望我?什么时候才会再有人愿意走进我这陈旧简陋的屋宅陪我说说话?她又会不会在看着我们远去的背影而一阵难过?
空巢老人的孤苦生活有多少人能够体会?陪伴他们的只有夜以继日的期盼和终日的叹息,他们那么容易满足,那么容易感动,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真诚的拥抱,一抹舒心的微笑,甚至只是一个关心的眼神。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都可以捧着一股热忱靠近他们,温暖他们。关注空巢老人,我们的社会可以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