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大学老科协2009年工作总结
吉林大学老科协2009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吉林省老科协、吉林大学党委、离退休工作处的领导下,吉大老科协全体会员在五个分会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克服了许多困难,积极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认真实践着中办发(2005)9号文件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这项工作,白求恩医学部分会和地学分会比较突出,他们根据本分会的优势,很有特色。白求恩医学分会前两年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宣传科学养生、预防疾病方面,在校区离退休职工中以及面向社区开展了大量科普知识讲座。2009年在没有资金和设备的条件下,重点在校区内开展了以抗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益智工程”活动。益智工程是以新形式开展的新项目,是一项复杂、科学、严谨的抗衰老工程,经常参加可以起到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增进智力,改善记忆的良好效果,能够解决由于健忘给生活上带来的烦恼和困难。
一年来他们举办了心理健康、健脑自我按摩、桥牌、象棋等益智活动,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为主题的情绪与身心疾病、甲流防治、睡眠与健康等讲座30余次。益智工程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离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老同志们的欢迎。经常参加活动的有二百多人。
地学分会发挥其优势,主要组织撰写科普书籍,发表科普文章,普及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李方正老师为核心的科普小组,这些年取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李方正老师本人的工作更为突出。
2008年—2009年就出版了较有份量的“能源世界”、“自然环境”、“和谐大自然”、“生物新时代”等9本著作,目前尚有《恐龙世界》一书,即将出版。还有《从猿到人》系列丛书10册,将于2010年出版。
在科普宣传方面,老吉大分会办的《健康之路》,南湖校区办的《健康报》也都长年坚持发行,深受离退休老同志的欢迎,同时在学校在职职工和社区当中也有影响。
二、办学实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助学中心”,2009年正常发展。本中心在合校前就建立,已办了10年,自己相对独立,根据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近几年内,以举办在校大学生培养二学位为主,取得了显著成绩。
老工大分会办的东方职业学院,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有四届毕业生,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仍然达到100﹪,全年招生状态良好,有明显的办学特点。他们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培养模式和方法,皆根据社会需求,重点抓了就业环境。在这些老教授的带领下,他们不仅组织好课堂教学环节,还跑遍了长春、大连、吉林、青岛、龙口、济南、北京、天津、上海、昆明、杭州、宁波、江苏和浙江等省市,与100多个企业密切了联系,建立了七十多个教学就业基地。几十位参与教学管理的老师积极性很高,把余热继续贡献给社会建设事业,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四届毕业生,有600名经过专业技能培养的汽车、机械、机电等方面职业性技术人才走上了工作岗位。
09年末他们又研究了第二次创业的设想,制定了今后发展的二
个五年计划。充分表现了他们的信心,办学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当然,他们成绩的取得和南岭校区离退休办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帮助分不开的。
三、经营实体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良好。
吉大老科协仅有两个袖珍经营实体(南湖分会)。正是因为有了经营实体,每年都有少量的收入,南湖分会这些年在实现其职能,开展活动方面才比较活跃,才能够为校区离退休职工、老科协工作者办几件实事。比如:支助春游5000元,给门球协会购买门球,建设“健身活动室”,分会理事会搞社会调研,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参观考察青山沟、部分人游五台山等。
今年基本运行正常。《电脑服务中心》有新的进步。近三年内更新和补充了近40台电脑,完善了微机管理制度,使得电脑服务中心深受大学生和老年大学学员的好评。
2002年—2007年,两个实体皆都受到过冲击,冲击力主要来自校内相关部门。其原因都不是因为经营中有何违法违纪的大问题,而是因为我校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老科协事业发展的软环境,一些相关部门没有用中央关于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与中央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一批老科协会员和老科技工作者根据需要受聘于社会许多单位和校内,他们继续参加教学、科研、著书立说、生产、督学等工作,都相应作出了显著成绩。比如地学分会陈曼云、常丽华两位教授,前几年受地质部委托,编写出版了三部
专著近百万字,今年又完成了《火成岩鉴定手册》和《变质岩鉴定手册》两部专著的出版任务,吉林省老科协2009年工作总结大会上专门进行了表扬。
五、活动丰富,老有所乐。一年来我们多次组织了一系列老有所乐活动,为部分老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接触交流的平台。
1、南湖分会组织部分骨干会员及其家属25人,参观旅游山西省五台山、悬空寺、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晋祠、绵山等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
2、南湖校区分会组织理事会成员参观考察青山沟自然风景区。
3、老吉大分会组织兴趣小组经常性活动,“摄影爱好者小组”每周二、四上午聚会,根据大家的兴趣组织过多次摄影专业报告会、讨论交流会。大家自筹经费,举办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摄影展,在离退休职工当中反响很好。
4、南湖分会经常性开展“健身健心室”活动。同时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期间,分会购买了20余面大小五星红旗,在老科协办公楼内外飘扬。党支部组织召开了茶话会和午餐会,老科技工作者们坐在一起,结合国家的发展,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家庭,回顾60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组织老科协常务理事成员到锦州参观考察,通过考察学习,为在我校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供精神动力和政策支持,全校发展新会员21人。虽然仅有短暂的两天参观考查时间,但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感受颇深,认为这是一次深刻的学习教育活动,也是对国
庆60周年的最好纪念和庆祝。
六、进行支持“三农”调查研究工作。前卫校区分会前几年在支持“三农”问题上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和地学分会合作,经过了多次调研论证,攻克东北农村沼气池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新的进展,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在09年其分会经过认真讨论,选择“吉林省农民致富道路探讨”,多次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已经形成了明显支持“三农”工作新思路。他们的调查研究得到了离退休工作处和校区离退休办大力支持,在今后的三农工作调查研究中还需要人力、物力、部分启动资金的帮助,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七、其它工作。
1、积极组织参加吉林省建设老科协之家经验交流会,加强老科协建家活动,先从硬件基础工作做起,为老科协配齐了办公室、电话、电脑网络设施和办公桌椅等基本设施,目前正在筹建老科协会议室。建立学校老科协资料库。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保障老科协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积极倡导老科协基金的建立,鼓励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兴办经济实体。组织专家参加吉林省老科协庆祝建国60周年组织的座谈会和文集出版工作。
2、积极筹备召开老科协工作研讨会。一年来,学校总会和各个分会按照年初工作要求,都在积极准备研讨会,各位会长为了这次研讨会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分别从合校以来老科协工作开展取得成绩和经验上进行了书面总结,同时深入思考和研究了目前吉林大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老科协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破解这些问题的建议。希望通过召开研讨会,研究和讨论老科协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从而提出老科协工作的新思路,同时敦促学校和职能部门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支持老科协工作,开辟老科协工作的新局面。
3、各校区分会理事会根据理事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开展需要情况及时进行了理事成员调整充实工作。
4、继续为老年大学“微机班”服务,配合老年大学圆满完成了学年内全部电脑教学任务。
在总结的最后需要说明吉林省老科协2009年总结大会上,臧广信会长在总结报告中多次提到吉林大学老科协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组建省老科协支援吉林西部专家服务团,对重点地区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针对大安市实际情况,吉林大学老科协裘善文教授等四位老专家撰写了《关于大安市盐碱化土地开发可参考技术情况》的报告,报送大安市委、市政府。他们非常重视,市长批示相关部门及时学习和实践运用。
2、积极开展专家宣讲科普活动,提到了吉林大学老科协面向职工、学生和城市居民组织的各种报告。
3、开展2009年吉林省二次创业银玲行动中,提到吉林大学老科协地学分会陈曼云、常丽华二位教授2009年出版的《变质岩鉴定手册》约30万字,彩照820张。《火成岩鉴定手册》约20万字,彩照672张。在作品中,许多部分是野外原始记录和填补空白的新内容。
4、加强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吉林大学老科协等很多老科协建立了老科技人员“健身健心室”活动,使老科技人员老有所乐---组织老科技人员健康疗养,参观旅游等活动,深受老科技工作者欢迎。
第二篇:吉林大学老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吉林大学老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智力优势,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服务。坚持自愿、量力的原则,从老科协现在的实际能力和状况出发,以分会工作为基础,加强交流研讨活动。各分会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发展,积极探索分会之间合作的项目。
一、继续巩固、发展办学实体。
从振兴地方经济所需人才出发,为培养人才服务,这是今后重要努力的方向。“助学中心”和老工大分会的办学实体在巩固的基础上争取进一步发展。其它分会努力进行探索。
二、巩固发展经营实体。
南湖分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老工大分会利用现在条件探索办企业的路子。
三、继续努力争取为地方三农服务的项目。
四、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继续在现在基础上,在编写科普读物和为社区服务,为吉大各校区离退老同志服务,普及科学生活、科学健身、科学用药等医学知识进行宣讲活动方面再做新贡献。进一步办好“健康长寿”小报、“健康之路”墙报、“百岁健康课堂”讲座。
发挥科普工作部的作用,初步把编写班子和宣讲班子组织起来,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五、抓“建家”活动
这项工作,各分会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些活动。“总会”拟建立吉大老科协资料库,首先收集老科协建立的各个“总会”和各分会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争取2011年建会10周年时编辑几种成型的资料。
六、调整、充实吉大老科协理事会、各分会理事会。
七、开展工作研讨活动。
老科协成立八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对经验、困难和问题都需要进行分析,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需研讨的题目很多。
1.从实际出发,如何发挥好老科协作用。2.组织建设,不断吸纳新会员的经验。3.科普工作。
4.如何筹集活动和发展基金。
八、职称。
吉林大学老科协 2009年3月
第三篇:吉林大学老科协2011年工作要点
吉林大学老科协2011年工作要点
今年是“
十二、五”开局年。也是建党90周年。围绕今年新形势和学校整体工作部署,校老科协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各分会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老科协现在的实际能力和状况出发,坚持自愿、量力的原则,努力提高办会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老科协自身建设。
做好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的筹备工作,认真总结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老科协的工作。明确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方向。选好第三届理事会,为提高办会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老科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
二、进一步加强老科协工作的宣传力度。
今年是校老科协成立十周年,以此为契机编辑出版吉林大学老科协十年历程一书(书名待定)。内容为三部分,老科协工作、先进老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工作研讨。开展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成果展。在五校区活动室和第三届老科协换届大会上巡回展出吉林大学老科技工作者风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表彰十年来对学校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三、继续巩固、发展办学实体。
从振兴地方经济所需人才出发,为培养人才服务,“助学中心”和老工大分会的办学实体在巩固的基础上争取进一步发展。
四、巩固发展经营实体。
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实体和项目基础上。积极探索分会之间合作的项目,加强交流研讨。
五、努力争取为地方三农服务的科研项目。
六、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
充实完善科普工作部的作用,继续编写科普读物和为社区服务,为各校区离退老同志服务。在普及科学生活、科学健身、科学用药等医学知识宣讲方面再做新贡献。进一步办好“健康长寿”小报、“健康之路”墙报、“百岁健康课堂”讲座。
七、进一步做好“建家”活动
各分会从实际情况出发,集思广益,探索新办法。开展一些有益于老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此吸纳更多的新会员到老科协组织中来,壮大老科协队伍。
吉林大学老科协
3月11日
第四篇:老科协工作总结
老科协工作总结
今年来,鼎城区老科协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9年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中心,在市老科协、区委、区政府及区委组织部、区老干局的领导下,经全体理事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奉献、共同努力,使2019年全区老科协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与时俱进,转变方式服务,助力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9年,我们动员广大会员围绕全区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紧跟步伐,转变方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为全区经济发展奉献一份光和热。由过去服务千家万户向服务新型经营体转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到目前,全区成立了216家专业合作社,其中老科协会员创办的有86家,占全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39.8%。老科协会员参与全区科技服务的专业合作社达到了186家,占全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86.1%。覆盖粮棉、蔬菜、瓜果、药材、油茶、花木花卉、林业、农机、畜牧及水产等产业。全区老科协会员帮助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推广优良品种16个、新农药13个、新化肥8个、新技术26项,新增效益1600多万元。周家店分会理事陈其主,从经营农资产品起家,2017年,他牵头成立了鼎城天合水稻专业合作社和天磊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7000多亩。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置各种农机40多台套,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粮仓1500平方米、农机仓库420平方米、烘干房50多平方米、晒坪5000平方米。配套整修田间机耕道3000余米,沟渠清淤8000多米,保证了耕田、插秧、收割、运输、烘干等一条龙机械作业,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率。同时,他与金健米业等大企业合作,采取订单模式,所有稻谷由合作社回收,仅2019年合作社发展订单新品种优质稻5000多亩,为农民增收200余万元。2019年,他尝试稻虾连作,种植稻虾1100多亩,每亩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他还购置了大米加工设备,注册了“樊溪牌”大米商标,将生态环保的富硒稻虾米送到普通市民的餐桌,其事迹在市、区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如尧天坪镇分会,由会员成立了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1万多亩。其中水稻专业合作社4个,油茶专业合作社3个。镇农科站退休老站长、镇老科协副会长周德祥领办了惠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6400亩,投资800多万元,不仅有种植水稻的机械10台套,还购置了烘干机和病虫防治机,常年种植优质稻6400亩,每亩比常规水稻增收2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每年种植优质水稻6万多亩(含早、晚稻),每年帮助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
二、瞄准特色产业搞好科技服务有新亮点
今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全区水稻、蔬菜、油茶三大特色产业进行科技服务。
亮点之一:发挥余热,助推全区科技兴“粮”。我们区老科协为了认真落实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藏粮于技”的精神,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经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人脉优势,为全区科技兴“粮”派出科技服务队,兴办科技示范点,创建科技示范户,组织全区老科技工作者为全区粮食振兴战略奉献余热。在具体工作上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几项:
1、抓好粮食生产技术培训。根据不同的粮食生产季节,定期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深入乡(镇)、村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印发《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手册3万本,以科技新知识帮助农民应用和推广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除开展粮食生产新技术培训外,还让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到种粮大户的田间地头宣讲新技术,现场作示范。通过这些培训方式,提高种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使接受培训的技能型农民,成为种粮先进技术的“推广员”,科技兴“粮”的“宣传员”,传递粮食生产信息的“情报员”。通过这些举措,提高种粮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向产业化、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为农民科技兴粮奔小康,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老科社团组织的作用。
2、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发展。动员和组织全区老科协会员注重运用网络向广大种粮大户讲科普116场,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手段转变,在全区各分会中普遍建立微信平台,组织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成员加入老科协微信平台,截止目前发布粮食生产政策、法规、粮食市场信息、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异常天气预警、病虫害预报、粮食生产抗灾救灾补损自救技术等资讯600多条。服务于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龙头企业。
3、开展“双季稻”高产示范活动。组织农口老科协专家团成员,深入全区各乡镇分会,积极推广“双季稻”,组织开展“双季稻”高产示范活动。截止目前全区19个乡镇分会在所在乡镇办了1-2个水稻高产示范片,全区累计面积达到5万多亩,双季产量都在2000斤以上(吨粮田)。这一举措使我区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
4、抓好水稻高产综合技术的示范推广。我们组织老科协会员积极推广水稻超级杂交稻、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稻田节水灌溉新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综合技术。今年,我们每个乡镇分会都办了一个水稻高产综合技术示范推广点,全区累计面积在6万亩以上,以此促进了全区粮食生产发展。
5、开展水稻富硒生产技术的推广。我们以十美堂老科协会员熊桂华的常德勇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区老科协的富硒学会为依托,重点推广富硒在水稻中的使用。全区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在50万亩以上,使我区水稻产品绿色、环保,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促粮农增产增收。
6、抓好引进示范“竹稻”工作。今年,我们石门桥镇老科协秘书长陈祥国从广东引进了“中华竹稻”,并在石门桥镇试种成功,竹稻米粒细长,米香浓郁,做成米饭闻之竹香飘溢,嚼之清甜甘香且弹牙,口感柔软舒适,糯而不腻,用竹稻米熬粥,香糯幼滑,回味绵长。每千克竹稻米微量元素为钙63mg—93.5mg、硒0.085mg—0.16mg、铜2.87mg、铁7.54mg—7.58mg、锌18.8mg—28.3mg、镁972mg。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能力,是国内难得的优质高档营养保健米,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0年我们计划全区推广3000亩以上,为鼎城开发竹稻生产基地建立产销一条龙奠定基础。
亮点之二:绿色蔬菜蓬勃发展。1、蔬菜绿色生产有了蓝本。今年,农业分会专家组蔬菜专家编写了《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手册》,全区印发1000多本,深受广大菜农欢迎,填补了我区蔬菜规范栽培的空白。由于此项技术的推广,我们初步测算产生的经济效益在2000万元以上。2、我们组织全区有种植蔬菜经验的老专家在牛鼻滩、中河口、十美堂等蔬菜大镇进行调研,并通过土壤取样检测等技术措施后,编发了我区几个蔬菜主要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资料6000余份,下发给菜农学习,并指导菜农按标准栽培技术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菜农增收5000万元以上。3、推广猪——沼——菜模式。2019年,我们组织农口和乡镇的老科协会员,在全区蔬菜大户中积极推广猪——沼——菜模式。据统计,截止目前,我们老科协会员为36个蔬菜种植大户建立了猪——沼——菜模式,用沼液沼渣种蔬菜,节约肥料成本16万多元,使用沼液沼渣的蔬菜比别人的品质好,倍受消费者青睐。
亮点之三:油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区现有油茶林40多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油茶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在此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抓种苗基地。我们以副会长雷菊初、尧天坪镇分会副会长肖子俊、住建局分会会员张国保为主体,分别成立了油茶种苗基地,每年可提供500万株以上的优良油茶种苗。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我们以林业分会为主体抓油茶大户的技术培训,仅2019年就举办油茶实用技术培训12场,培训林农1080人,无偿发放油茶技术资料2000余份,免费赠送铁成一号、常林系列等优良无性系油茶良种80多万株。三是建立油茶科技示范点13个。示范户33个,面积5800多亩,同时积极帮助当地党委、政府推广油茶带状更新,疏密低改、截干嫁接实用新技术,为助推全区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继续服务“三农”有新成绩
一是成功推广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来,区老科协集中力量,按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区乡(镇、街道)老科协和区直老科协进一步加大“三农”服务力度,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断创新科技服务新模式,开通专家咨询服务热线,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培训班,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新知识帮助农民应用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认真抓好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水产品、家禽养殖基地的科普示范工作。区农业局分会老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切实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与农民“点对点”、“面对面”交流,发放技术资料9万多份,接待咨询的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2000多人次。农业局分会会员朱忠学同志,从2015年起,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研发了“中浙优158”等3个杂交优质水稻品种,仅2019年就累计推广新品种400多万公斤,推广面积2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近2亿元。石门桥分会秘书长陈祥国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0多项,成为我们协会的科技推广达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美堂镇分会积极作为,狠抓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全镇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全区各分会办科普宣传栏186块,举办科技培训班246期,培训农民2.76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233场,接待群众2.16万人,为群众解决技术难题1300多个,落实科技示范项目93个,印发技术资料28万余份,推广农业新品种73个,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26项。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老专家讲科普向运用现代手段发展。
2019年来,我们除了继续运用好农民学校,农口专家讲师团、“科技110”和咨询热线电话等传统形式外,我们继续重点推广网络等现代手段讲科普,充分利用老科协“乡村科技兴农之友”微信群,推广农业新技术,从2019年初起,区老科协组织实施了“百课千题”活动,即组织100堂农业新技术科普课,1000道科普问答题在网上发布。目前加入平台的会员有800多人,平台建设包含政策法规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实用技术、异常天气预警、病虫害预报、农业抗灾救灾补损自救技术等资讯。服务对象为各类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农头企业等,如中河口镇分会每两周由宋浩、周乃军两位副会长根据农事季节发布一次农业技术知识,定期发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产品市场信息263条,区林业局分会会长任炎华建立的鼎林微信群对接40多个林业大户,帮助解决160多个技术难题,农业局老专家团成员周大光,过去免费发布手机短信指导农户搞病虫害防治,有时遇到疑难问题,还要到现场查看费时费力。建立微信后,可以凭种植户发送的图片诊断病情,通过视频、语音一对一指导,效率提高了许多。区老科协充分利用农业专家团的技术优势,组织老专家写稿,搞好精准对接。并通过面点服务,技术支撑,确保全区老科协系统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创特色、出亮点、有实效。三是多措并举科技扶贫,收到明显效果。
2019年来,我们把服务三农与科技扶贫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扶贫效果明显。我们成立了26个科技扶贫小组,建立了38个扶贫联系点,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参与科技精准扶贫,扶贫户数达896户、2696人,帮助困难户制定脱贫计划1063个,提供务工信息536项,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026次,脱贫户663户,每户平均增收6000多元,贫困户共增收400多万元。其中有的放矢,帮助贫困户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增收达260万元,有利促进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更精更准开展。2019年又有96户进入科技致富户。四、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开展科普活动
开展科普活动是老科协的一大品牌。2019年来,我们把开展科普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与实施纲要》,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企业、面向学校、面向社区开展形式不同科普活动136次,培训农民2.6万多人,印发资料16万多份,有效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术素质,为普及科学知识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本领。
为把科普活动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起来,全区各分会组成由八十多名老科技人员参加的十二支科普报告团,采取举办讲座、办短训班,典型示范,利用新媒体传授现代农业知识,普及科学技术,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使广大农民摆脱传统种植技术的思想束缚,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意识,增强了科学种田的技能。二是培养了一批科学种田人才。
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老专家利用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言传身教,不仅帮助解决农民眼前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而且十分关注贫困人口的培养,热心向贫困人口讲授农业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2019年来,专家团成员通过传帮带,培养了60多名贫困人口,有的成为科学种田能手,有的成为某一行业领军人物,有的成为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如农业农村局老科协会长邵双全组织老专家团成员通过“三下乡”活动,帮助、扶持贫困家庭32户,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了粮食高产,大幅度增加收入,甩掉了贫穷的帽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30多户贫困人口中有很多都成为科学种田能手、致富榜样,有的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凝聚正能量,占领社区科学文化生活阵地。
2019年来,我区老科协发挥社区分会作用,开展科普进社区的活动,通过开辟科普长廊,展示科普图板,广场建筑物上都张挂科普、民主、法治、党建等内容的宣传板,举办科普报告会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发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占领了社区科学文化生活阵地。玉霞街道老科协有8个社区,深入开展了“一区一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扎实而富有。文体广新老科协组织会员参加市里组织的文化惠民工作,80%的会员深入到社区、广场演出,尤其是进校园、参加全区文艺晚会,多次为社区和乡镇指导全市“百团大赛”和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五、调研建言献策向解决实际问题着力
2019年,我区老科协除积极组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外,我们还动员全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口,组织经验丰富、熟悉有关政策和业务的会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各分会成立“建言献策”调研组,开展调研活动,同时,在调研活动中,重点向解决实际问题着力,避开一些“大”“虚”的课题。截止目前共收到各类调研文稿28篇,为配合各级党委政府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工作,特别是区老科协撰写的《鼎城区秸杆能源化》的建议,对解决全区秸杆焚烧、打好“蓝天保卫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林业分会钱仲清同志撰写的《老科协怎样帮助老年群体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建议》,对加强老年人互联网知识的普及,帮助老年群体融入“互联网+”时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政协分会杨爱顺等会员撰写的《关于加强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筑的建议》、《关于规范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全面保障肉食卫生安全的建议》、《关于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建议》,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城乡肉食安全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助力乡村振兴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我们区老科协2019年组织的调研建言活动,对各级党委科学决策,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六、自我保健活动向成熟体制机制运转
2019年,我们区老科协坚持一手抓科技服务,一手抓会员的科学养生,使自我保健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体制、机制。区老科协自我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贺用森任组长,分管区老科协保健工作的副会长,何秋菊任副组长,36个分会参与联动,每个分会都安排了1-2万元自我保健工作经费,有力保障了自我保健活动的开展,全区1700多名会员人手订阅一份省老科协创办的《中老年自我保健》杂志。90%以上的会员都能参加灵活多样的健身活动。在会员中有广场健身舞队、太极拳队、钓鱼、花卉、书画、摄影、诗社、舞龙舞狮、九子鞭、地花鼓、吹打乐、民间剪纸等多种形式的团队140多家,带动会员每天参加1至2项健身活动,会员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2019年区卫健局分会开办“健康大讲堂”13场,组织专家义诊6场。区老科协组建医疗卫生讲师团8个,专家累计授课128场,发放健康科普资料3万余份,编辑养生保健知识1200余份,免费向会员赠送。同时,还建立科学养生微信群,定期向会员发放各类保健知识3000余条。扩大了会员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会员自我保健水平和技能,提高了会员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尧天坪镇副会长莫纯清将自己20年来学习运用《中老年自我保健》杂志体会写成文章,在2019年《中老年自我保健》杂志第5期刊发,得到了省、市老科协有关领导的好评,对促进全区会员保健康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第五篇:老科协工作总结
老科协工作总结
今年,xx区老科协在市老科协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眼于xx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积极为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克服企业发展瓶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xx区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促进了人才的再利用,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促进民企发展重点,开展科技服务
1、落实“三年行动”方案,成绩显著。自2012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三年行动方案”这个主题,努力为xx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优势,发挥老科协工作者及协会之间的联系,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协助企业引进科技顾问6个,解决技术难题4项,开展企业与专家深度合作2家。一是根据需求列出服务重点,我们将博雅实业有限公司、容昌包装公司、宏大高分子公司列为区老科协服务重点;二是结合实际解决具体难题。博雅实业公司主要是引进人才和技术,区老科协联系了设施管理高级工程师康世平、质量管理高级工程师张齐家分别到博雅实业有限公司与企业对接,在参观了生产车间、产品展示了解了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听取了企业负责人介绍后,两位高工对企业的设施管理、产品质量监控都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企业对两位高工的建议非常满意。随后,两位高工针对该企业分别设计出了完善设施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培训了相关技术人员,两位高工已在企业跟踪研究并参与企业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容昌包装公司主要是得废为宝,节约成本。介绍的塑料专家孙生均与容昌包装公司对接后,为企业解决了在原材料配比中提高再生塑料比例,降低了生产成本。宏大高分子公司主要是发挥科技顾问传帮带作用。聘请了享受国务院津贴,全国著名的氟塑专家做技术顾问。
2、总结经验,推介典型。通过一年多来的工作,我们与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工商联一道走访xx区内的民营企业,了解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及老科技工作者工作情况,注重发现典型。先后发现了豁达大度的企业老板曾维楚(宏大高分子公司总经理)、为企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专家孙生均、毛燕舞、周承显等典型整合,他们长期积极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技术攻关出谋划策,使企业年产值也人不足1千万到突破亿元大关,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中南大学产学研教学基地等荣誉。老专家孙生均作为宏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高级顾问,全面指导企业的科技开发,填补了多项国内行业技术空白,并申请了4项国家专利,目前,还继续发挥着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着新人,为稳定企业科研团队,持续开发新产品提供指导。这些老专家的事迹也得到了省市老科协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3、多种途径,扩大影响。老科技工作者在xx区发展民营企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埋没他们的功劳,要让社会知道他们的作用,让他们有成就感、自豪感。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对他们进行宣传,既注重宣传老专家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典型,也着重宣传民营企业家求贤若渴、豁达大度重视老专家,为其提供舞台,发挥作用的典型。一是将总结的典型材料发送给辖区企业主,让他们从用人方式上得以借鉴;二是通过网站发布,让更多人了解老科协所做的工作,老科技工作者仍在老有所为,为xx区经济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扩大影响;三是积极向省、市上报典型,鼓舞全体老科技工作者的士气,为老科技工作者走出家门、服务社会提供正能量。四是及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各项工作以及为民营企业发挥余热作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所取得的成绩,并结合市老干局提出的《组织退休老同志开展“双学双教双为”的活动》实施方案,使我们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工作在区老干局工作总结中占有一席之地。
4、部门联动,合作共赢。一是加强与经济信息产业局、科技局、工商联合作,在企业科研攻关项目和技术需求,各行业类别人才分布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三是及时向区委、政府、组织部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更大的支持。先后召开了老科技工作者服务民营企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理事会议,学习上级会议精神,部署新的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先后解决了老科协工作经费不足和会长改选等事项。四是和政府办密切合作,及时更新老科协的网页。
(二)统筹全面工作,开展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服务
我们在努力服务民营企业的同时,充分加强对各分会的领导和工作安排布置,努力发挥各分会的作用。各分会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25人次。参与宣传咨询活动4次,发放老年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科普资料1060份。
区老科协农业分会组织会员参与区农口系统为农民服务。向农民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森林防火知识,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花卉苗木种植、养殖技术、森林防火、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农民210人次。
区老科协卫生分会配合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卫生咨询、健康讲座,先后参加了结核病防治宣传周、预防接种日、世界无烟日、禁毒日艾滋病防治等宣传咨询活动,解答市民疑问5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