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西建设给土木工程带来的机遇和对就业的影响总结
海西建设给土木工程带来的机遇和对就业的影响
总结
小组成员:李星宇黄一腾曾芮 蔡秋碧
“海峡西岸”计划列入“十一五”规划;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视察并发表对台重要讲话,令原先人们不太关注的“海峡西岸”,成为两岸媒体紧盯的热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代表大会召开,首次将支持“海峡西岸”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这些都让“海峡西岸”这个词汇成为当今当之无愧的流行词汇之一。作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世博出力。
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战线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新使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目标,把实现科学发展作为思想指导;要求统一战线建设与发展必须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相结合,即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四位一体”的国家建设相结合,从而承担起开创中国社会发展新境界的使命。要在这样一个崭新定位上实现统一战线的新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探索发展的新途径、新境界,必须把解放思想放在特别给予强调的地位,将其作为推动我省统一战线科学发展的强大武器。
服务周边地区发
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加快完善两岸直接“三通”基础条件,提升对台开放合作整体功能。规划建设对台交通通道,推进对台直接航运。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大通关机制建设,实现福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两岸人流、物流往来的便捷有效管理机制,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直接往来。增设直接往来货运口岸,推动空中直航,把该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和平台。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集中力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建设,尽快打通省际间的断头路,加强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尽快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将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发展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加快建设温福、福厦、厦深、向莆龙厦、铁路,规划建设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厦门高速铁路以及城际铁路和一批港口铁路支线,形成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完善厦门、福州等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合理布局支线机场,开辟国内外新航线,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当然,仅限于水路和空运两条路是不够的,高速公路才能满足大多数的客流量跟货运量。
我们也走访了厦门的几座大桥,像上面的杏林大桥,还有海沧大
桥
都对厦门的发展和交通起着重要的作用,海西建设要的就是这种顺畅的交通,就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土木工程师,福大的土木培养了我们,我们就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社会,海西建设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把握住海西建设给土木工程带来的机遇!
我们在厦门也走访了几个正在施工的工地,深入了解了土木施工现场,这对我们本身专业也是很有用的。
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市间道路交通条件,加强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的衔接。完善城市内道路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推进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城市道路标准。进一步健全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防洪、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提高人口承载能力。努力改善乡村交通、饮水安全、人居环境等条件。加强水源与供水工程建设,适时开工建设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水利枢纽。合理规划和建设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切实解决沿海岛屿供水问题,适时推进向金门、马祖等地供水、供电及铺设海底通信缆线工程建设。
支持两岸交流交往。把福建沿海机场、港口等作为两岸直接“三通”的首选地。适时增加福建沿海港口为对台海上货运直航口岸。推动福建机场与台湾实现空中直航,增加航班、航线。支持福建作为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支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适时扩大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湾旅游。支持福建试行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的管理办法,包括为台湾本岛居民办理来往大陆通行证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证件等。进一步发挥福建作为两岸事务重要协商地的作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土木工程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施政
第二篇:乌克兰危机对中俄战略合作带来的机遇与影响
乌克兰危机对中俄战略合作带来的机遇与影响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赵春英责任编辑:姜紫微2014-11-02 09:32 0分享到:
深化中俄关系,借助俄罗斯因素来平衡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挑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进程。冷战时期,从同盟到分裂,从敌对到缓和;苏联解体后,两国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定位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为2011年确立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乌克兰危机为推动和促进中俄关系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中俄战略合作将是有限度的再深化。乌克兰危机给中俄关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乌克兰危机对中美俄三方关系产生了巨大震荡,为深化中俄战略合作创造了历史机遇。
乌克兰危机令俄美关系恶化,客观上推动俄罗斯走近中国。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中美之间采取的是“平衡”战略:一方面,防范和戒备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不断努力改善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俄罗斯曾三次试图加入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第一次是叶利钦执政初期,俄罗斯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谋求通过体制和制度改革融入西方“民主大家庭”。第二次是在2001年“9·11”事件后,普京借反恐之机,努力拉近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第三次是梅德韦杰夫执政后,希望以美俄关系重启为契机,与美欧建 立“现代化联盟”。2012年,普京重返总统宝座,对美战略方针仍然为在不损害俄罗斯利益的前提下,在多个领域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但实际上,这只是俄罗斯的一厢情愿。面对俄罗斯的“善意”,美国与西方国家不但没有接纳俄成为西方的一员,反而借机不断加大对俄打压和遏制的力度。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可以说是对俄美关系的一次重创。在美欧联合对俄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全面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转向中国,以走出被孤立的困境。乌克兰危机深化了中国对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认识,为增进中俄关系注入动力。冷战结束后,中国一直努力避免过早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的首要战略对手,但该战略目标目前已经被打破。在“9·11”事件10周年之际,奥巴马政府对恐怖主义威胁和在伊拉克、阿富汗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对美国霸权地位真正构成挑战的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新兴大国的崛起,首当其冲便是中国。2011年,希拉里提出对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战略。有专家学者认为,此次乌克兰危机会牵制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但事实上,美国对俄罗斯吞并欧洲第二大国领土这一重大事件的反应,只是采取了美认为很重要而俄却很藐视的制裁措施。美国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在《纽约时报》以《乌克兰问题不应干扰美遏制中国》为题撰文指出:“美国不应在乌克兰问题上浪费精力与俄罗斯周旋,因为美国需要莫斯科来帮助处理伊朗、阿富汗问题,并最终遏制中国这个美国未来唯一的对手。”由此可见,美国的确已把中国作为首要战略对手,并不断插手中国周边事务,集中力量坚定不移地对中国进行打压。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周边局势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为维护和拓展自身战略利益,需要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合作,来牵制和抗衡美国
乌克兰危机推动了中俄大型贸易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两国“政热经冷”的短板。中俄关系的“软肋”在于缺少牢固的经济联系。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在遭到美国和西方的外交、金融孤立后,转向中国。此次普京访华与中国签订了总价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气协议,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久拖未决的艰难谈判。此前,双方争议的焦点是价格问题,最后中俄都做出了让步,最终定价稍低于俄罗斯对欧洲380美元/千立方米的出口价,高于中国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口油气20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此项贸易协议,从长远来看,除经济上的互惠外,更具有政治意义,特别是在能源这一高度敏感领域中的长期合作,为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注入了活力。如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特别是能源依存已成为维系大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国持续发展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俄罗斯振兴则需要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中俄经济优势互补,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中国不仅是亚太地区,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俄罗斯可以利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拉动其远东和滨海地区经济。两国经济上的合作互惠,也会增进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
乌克兰危机深化了中俄战略互信,开启了两国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俄同为美国的战略对手,但长期以来,俄罗斯向往融入西方,把 对美关系放在重中之重,而中国也把中美合作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地位。所以,尽管中俄两国在某些国际热点问题上拥有一致的政治立场,但受美国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无法实质性走近。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随着俄美关系的冻结、美欧对俄的全面制裁,以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东海、南海的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升级,中俄关系实际上在不断走近,战略互信也得以加强。在俄美关系出现紧张的特殊敏感时期,无论是中国对克里米亚问题的政治立场,还是俄总统普京访华、上海“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召开、中俄“海上联合-2014”联合演习,以及两国油气供应协议的签订,两国之间这样大动作的战略互动表明中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乌克兰危机并未改变制约中俄关系发展的因素
乌克兰危机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但与此同时,中俄关系还存在薄弱环节,有一定的脆弱性。中俄经济合作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相邻的世界性大国,在经济合作上具有三个不平衡性:一是经济合作与政治关系的不平衡;二是中央与地方积极性的不平衡;三是大型项目合作与小型经济往来的不平衡。中俄经济合作的规模与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地位极不相称。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额只有870亿美元,而同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为5200亿美元,与日本、韩国的贸易额分别为3125.5亿美元和2500亿美元,与欧洲 4 是5600亿美元,习近平今年访问欧洲时提出还要使中欧贸易额突破10000亿美元。同年,俄罗斯对巴西的对外贸易额为902亿美元,对澳大利亚为1300亿美元,对韩国2700亿美元。可见,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还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今年5月20日在习近平和普京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俄两国签署了能源、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域40多项合同文件,但俄市场并无积极反应,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股票反而下跌了2.33%。正因为缺少厚重的经济合作作为“压舱石”,中俄关系这条航船的前进方向并不明确。
中俄地缘利益矛盾和冲突由来已久。历史上,随着中国的衰败,俄国大举东扩,特别是在1750年以后武力胁迫中国签订了104个不平等条约。在1689年至1883年间,沙俄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等多项条约,霸占中国及中国藩属400余万平方千米领土。而早在13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也曾踏入俄罗斯的领土。由于历史上的争端和恩怨,虽然两国关系不断改善,但战略互信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俄罗斯官民中对中国崛起普遍存在一种深刻的忧虑和戒备心理。加之在地缘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同中国东北三省相比处于“空虚”状态。中国东北三省面积145万平方千米,人口1.2亿,加上流动人口平均每平方千米100人。俄罗斯远东地区为670万平方千米,620万人口,每平方千米平均不到1人。所以长期以来,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对中国采取了种种限制政策,使得两国合作无法全面展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是有限。俄罗斯民族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难以改变。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虽然它80%的领土处于亚洲,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重心却在欧洲,所以无论是过去的沙俄,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对欧洲向来都有着特殊的情结,融入西方社会是俄国梦寐以求的目标,尤其在每一个历史变动、关键变革和重大转折时,都会以欧洲为参照来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战略选择。然而,现实却让俄难以遂愿,西方列强始终将这只“北极熊”视为异已,对它有着极强的戒备和排斥。俄罗斯虽然在回归欧洲的进程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这一愿望。与此同时,俄罗斯民族对东方各民族在心理上始终抱有一种优越感,不屑与东方“劣等民族”为伍的心态一直普遍存在。在历史上,俄罗斯在西向欧洲不成的情况下,往往都会选择欧亚主义路线,而这一政策路线给中国带来的往往是国家利益被侵犯,被当成棋子来平衡俄与美国和西方的利益关系。中俄关系从属于中美、俄美关系是客观现实。强大的美国因素一直制约着中俄战略合作的发展。中俄合作是基于美国一极超强的现实压力,为维护国家利益所做的战略选择。冷战结束后,美俄之间,由于北约东扩、反导问题、乌克兰问题、伊朗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等无法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始终难以改变两国对抗关系的主旋律。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发展,美国通过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与盟友的关系,不断加强对我战略遏制和围堵。而中俄之间,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束、中俄边境划界问题的解决,已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和冲突,在抗衡美国世界霸权的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两 国关系不断走近和提升。但同时,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把对美关系置于国家对外政策的首要地位。对未来中俄关系的定位,俄总统普京已经明确指出,俄罗斯不打算与中国结成军事政治联盟。虽然乌克兰危机客观上推动了俄中关系的发展,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发展将是有限度的,是以不损害双方对美关系为前提的。俄罗斯外交一贯功利。中俄战略协作与冷战时期的中苏同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过去的中苏战略合作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具有相对的长期稳定性。而现在,中俄处于平等的政治地位,是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而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这种共同的国家利益是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乌克兰危机虽然促进了中俄关系的发展,但也具有一定的暂时性。目前,在遭到美国和西方经济制裁、俄欧中断军事技术合作的情况下,俄罗斯在政治上需要国际支持,在经济上需要为其能源和武器找到出口对象以换取外汇,而中国最符合其战略需要。但是,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会长期坚持下去,因为制裁只会推进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合作,这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未来,俄罗斯会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继续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以国家利益制定对外政策的决策选择也不会改变。对构建未来中俄关系的几点思考
虽然中俄关系还存在一定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但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中,中美矛盾大于中俄矛盾,我们要借助俄罗斯因素,拉俄抗美,全面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同时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全力推动中俄各层次的经济往来。在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之一,作用也在不断提升。俄罗斯对于中国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地利之便。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与沙特不分伯仲。自然资源总值为300万亿美元,现已探明的自然资源为30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而美国和中国分别为10万亿和5万亿美元。已探明正在开采的油气田有3000多个,其中一半以上的石油和九成以上的天然气集中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俄60%的国家收入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的销售,而中国目前只有9%的进口石油和1%的进口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这些良好的条件为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除推动与俄罗斯中央政府间大型的经济合作项目外,还要努力推动与地方政府及公司企业间的合作往来,以扭转小型经济往来萧条的局面,在各个层次全面拓展两国的经济合作。
努力深化中俄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目前,中俄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友好、也是最特殊的,中俄两国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均受制于美国。国际政治实际上就是各国实力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合力场,每个国家的实力延伸都有极限和底线,一国伸缩极限就是另一国安全的底线。俄罗斯不会主动触及和挑战美国的底线,但也不惧怕美国。目前,俄罗斯在军事实力上,陆基弹道导弹数量对美拥有6:5 的优势,导弹核潜艇和军人数量与美相当,是大国中唯一能够与美国保持核战略平衡的国家。过去苏联以核武器抗衡美国,而今天的俄罗斯除了核武器,其常规力量在经过军事改革后,战斗力也得到全面提升。我国军力虽然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与美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要与俄罗斯形成紧密的战略利益联系,利用好俄罗斯强大的军事技术基础,积极与之开展不同规模、类型的联合军事演习,创造军事交流的机会,推进中俄防空反导体系建设,增加装备采购量,通过制度化、机制化的军事合作,一方面促进两国的军事互信,另一方面形成合力,对美国及其盟友形成战略威慑,以平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积极开展中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影响观念,观念决定战略选择。此外,文化对构建国家吸引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影响精英人物,还可以影响普通民众。冷战期间,从1958年到1988年的30年时间,曾有约5万名苏联各行业人员到美国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后来这些人当中有的成为俄罗斯的精英人物,如对戈尔巴乔夫产生重要影响的雅科夫列夫。同时,约有50%苏联人和70%~80%的东欧人每周都能听到由美国政府资助制作的广播节目。文化上的接触对改变美苏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中,俄罗斯与美国在文化和宗教上具有同源性,与中国则有较大差异。而在信息时代,民意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作用不断提升。为弱化俄罗斯对中国发展存在的疑虑,增进两国了解,加强战略互信,深化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我们应当广泛开展多层面的中俄文化交流活动,除举办中俄“文化年”之类的官方活动外,还可以增加民间互动,组织两国专家、学者、老师、学生互访交流,吸引俄罗斯年轻人到中国学习,增加对俄的网络和影视节目等,以在文化接触和交流中传递中国的正面信息和国家形象。
在俄美之间把握好战略平衡点。发展中俄关系绕不开美国因素,所以在两者之间,要以中国国家利益为准绳,平衡两面的得与失。我们要看清,俄罗斯毕竟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欧亚“双头鹰”,视美国为其对外关系核心的看法不会改变,既想与美保持良好关系,又不愿屈从逢迎美国。俄美两国之间虽然矛盾和冲突不断,但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长期的全面对抗也难以发生。而对中国来讲,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我们既要把美国作为主要的战略对手,但同时又不能把美国推到对立面。塑造中美关系要以合作来平衡对抗,特别是在我军与美军实力还存在差距的情况下。所以,我们既要借助俄罗斯因素,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中塑造对我有利的态势,又要在不伤及中美之间重大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保持中俄战略协作的灵活性。中俄关系应保持不结盟、适时的战略协作,关系密切而不互相依附,扩大共同利益又维护各自尊严,寻求共同立场而又保持适当距离。
第三篇: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投资机遇
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投资机遇
特朗普成功逆袭希拉里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由于特朗普在竞选时提出众多偏保守激进的施政政策,那么我们有必要对特朗普明年上台后政策实施对金融市场产生的一些影响作出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特朗普竞选期间所提出的所有政策主张还是上周五其团队在竞选网站公布的施政框架都集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外交政策、贸易政策、经济政策和移民政策以及基建和能源政策。那么接下来我就着重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
第一,外交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川普在竞选演讲时提出美国没有必要再为盟国付出更多财政支出,并指责这些盟国利用美国的防卫保护伞却没有承担公平的财政份额,而且美国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所以他主张收缩美国的战略路线而非延续奥巴马时期的战略扩张,大幅削减美国在北约,日韩中的参与军事费用支出,要求盟友自己来承担更多的军费。寻求与俄罗斯和中国改善关系,加大国内军事的投入,通过自身内部的强大来使美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川普的言论看出,一旦这些成为川普上任后的政策实施,那么必然是会压缩美国在其他地区尤其是中东和亚太地区的活动范围,会使得美国在这些区域的影响力减小,会缓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这样整体是缓和了中国目前周边环境以及全球的地缘局势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南海,东海以及东北亚局势),那么就会给中国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就可以大力发展经济,有序推进各种经济改革措施,促进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中国经济目前占全球经济比例逐渐增加,中国经济稳定提升有利于全球经济走出谷底,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有利于中国自身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上涨。其次,美国的战略收缩必然会使中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更大的发展伸缩空间,同时有利于中国推荐的”一带一路”政策的加速实施,加上川普大力倡导对国内基础实施的投资以及对亚投行包有积极的看法,这必然会导致跟“一带一路”战略有关的比如铁路基建、工程机械、核电、交通运输等行业将明显受益,而有色金属,水泥、钢材等原材料板块也将间接受益,我想近期A股相关板块的连续上涨应该也是类似逻辑吧。而中国的传统企业的再输出也会加快步伐,中国会更多参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等一些地区的基础建设。这样会有利于这些地区的整体经济的增长,从而改善全球经济,稳定全球金融环境。
第二,贸易政策:
从特朗普竞选时的三场演讲来看其贸易政策可以说是保守偏激进派了,他反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协定,主张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考虑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谈判,还威胁从WTO退出。不惜发动贸易战争,主张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20%关税,对进行不公平倾销和补贴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尤其是在谈到对中贸易政策方面,特朗普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要对中国商品征收45%的关税。从上面言论看,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非常保守偏激的,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对其政策过度担心,因为一旦这些政策实施我想美国是要完蛋的,首先现在全球是一体化一旦美国采取上述政策那么别国必然采取报复,其次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高达4320亿美元这么大的比重,如果实施起来美国也是吃不消的。但是上述特朗普的主张必然会小部分带入到其上台后的施政理念里的,一旦特朗普提出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加收进口关税等,中美可能面临新的贸易磋商谈判,对中国市场造成不稳定的波动,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同时,中国是大宗商品需求大国,中国市场若不稳定,对新兴市场货币及商品货币造成负面影响,那么美元整体对其他新兴国家货币走强包括中国,那么就会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新兴国家必将以“快速加息”来应对,而快速加息又会引发新债务的成本迅速升至难以忍受的水平。随着新兴货币兑美元下跌,进口成本将上涨而出口商在以美元计价的贸易中遭受损失。因而新兴经济体就会遭遇三方面打压:借贷成本飙升、支付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侵占了外汇储备并引发其渴望得到投资资本,进口成本上升且出口商盈利空间缩减,会造成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那么一旦美元走强那大家的投资品种只有一个就是配置美元资产。同时一旦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那么会增加进出口原材料的成本提高中国进口农产品的成本(如大豆,豆粕,玉米,咖啡等)会增加相应品种的价格上涨,这会有利国内大宗现货市场相关品种价格的上涨。
第三,经济政策和移民政策: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以减税为核心,主张对所有人实行降税;企业所得税上,主张将企业所得税由35%降为15%;对海外资金回归美国仅征收10%的税收;主张收紧货币政策,批评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并表示支持联储加息。这样就会吸引很多国外的美国跨国的海外资产回流,降低海外投资的同时,来提升美国国内的投资,为国内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过大量的减税后,必然导致各州的财政赤字增加,那么目前的19万亿美元的债务又会增加,美联储到时候只会再加大货币的供给,那么美元后面走弱将难以避免,加上美元现在处于历史高位,这样会有利于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反弹,那么这些板块后续的投资机会是值得积极关注,且美元走弱那么像日元这类避险资产也可以配置。同时,特朗普作为一个地产商不喜欢低利率的市场环境,这是值得寻味的。他反而抨击耶伦的低利率政策,而且支持美联储加息。从美国的经济增长来看,最新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了2.9%,就业增长保持稳定,通货膨胀逐渐上升等信号都暗示着加息条件越发成熟,加上特朗普的言论,那么十二月份美元加息基本上应该是板上钉钉了,而且我个人认为美联储基本上会在十二月进行加息,如果美联储十二月份加息那么就会导致美元继续走强,人民币必然继续贬值,这样又会带动黄金的价格下压,又会造成汇率市场的不稳定,对全球的金融市场稳定产生影响。但是按照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一旦美联储持续加息那么是不利于其减税政策以及大规模的基建政策,所以美联储不存在继续的加息可能,那么短期对黄金的冲击就会小,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依然是可以配置的。总体来讲,特朗普上台后美元既可能走强也可能走弱,但是个人认为目前不管是美元还是美股都处于历史高位,我想上面的风险肯定是越来越大。而且后面我们更要防范一旦美元走弱带来的影响以及引起美股下跌的影响。那么一旦美元或者美股走弱,那么大家就可以配置相应的避险资产如日元,黄金还有现货原油等大宗现货品种。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也是很偏激以及保守的。他主张采取更为严格的移民政策,遣散全部非法移民,并从严控制移民入境,而且还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修一堵高墙。这样严格的移民政策一旦实施,必然会造成美国的相当一部分的移民资产的流失,对美国的经济是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虽然会给美国本土的劳动力提供机会,但是必然会造成美国国内的劳动供给的失衡,整体看是会造成美元弱势的。一旦美元弱势,那么资产以及热点是回流入到避险货币里的如日元以及瑞元,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也会受到热捧的。同时也会让中国更多的人才回流到国内,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元一旦走弱,以黄金为代表的避险资产必然是会受到热棒的。
第四,基建和能源政策:
特朗普竞选时宣称将投入超过5000亿美元用来兴建各项基础设施,基本上就是“美国版的四万亿”,旨在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大量增加就业。提出如此大估摸且激进的基础设施计划再叠加减税的影响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必将扩大,那么必然会带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短期是会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以及再叠加十二月份加息会支持美元指数仍然处在强势,但是这种强势我想是不会持续太久的,因为一旦美元太过强势再加上大规模的基建建设会加推美国国内的通胀,就会导致美债的的利率上升,那么这是不利于美国的大规模的基建建设的。同时这种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刺激将会带来的利率上行从而影响全球的金融稳定,主要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可能会上升。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如果利率上升是因为经济基本面改善,企业盈利提高并能消化融资成本上升的影响,银行的信贷质量将不会受影响。如果利率上升是由于通胀上升,银行的不良贷款将增加。信贷质量恶化将削弱银行的资本金和放贷能力,影响经济增长。其次就是可能造成资本流动波动。首先,美元利率上升会造成美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利差缩小,造成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入的逆转。如果利率上调发生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资本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的可能性更大。其次,资本流动逆转会伴随着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一旦美元持续走强,那么全球金融稳定要打上问号的。那么这时候大家就需要回避与美债相关的板块或者行业,因为美债是与美元正相关的,比如航运,航空等。但是,美国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将给中国的工程机械、水泥建材、有色金属、煤炭、基建等行业带来实质性的利好,需求的大量增加,这些板块内个股是可以重点关注的。同时相关大宗现货商品价格都是有上涨预期例如桂盘的铜。
同时,特朗普对能源政策也是相对的保守激进和孤立主义的,主张取消气候协定和废除环境规则,取消奥巴马政府对能源行业的限制,反对可再生能源,重振采矿业和能源业,加大对美国国内的岩页油的开发。同时其施政纲领中提到了减轻对价值五十万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储备生产活动的限制,包括页岩,天然气,清洁煤的生产及减轻奥巴马和克林顿对能源基建项目开展所采取的限制等多项利好石油业发展的政策。随着美国本土石油和其他能源的开采量增加,会一定程度增加市场的供给预期,利空油价,那么中期看大家在燃料乙醇和现货原油上就可以采取空的态势了,同时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利好煤炭行业,那么国内相关的煤炭板块个股以及国内大宗商品的焦煤都是不错的机会。
总结,上述所有的分析都是根据特朗普竞选时的言论或者施政纲领总结出来,其政策的实施性在特朗普上台后肯定是会打折扣的,而且其诸多政策是经不起经济学以及具体的逻辑思维推敲的,但是这些政策必然是会或多或少影响其后的施政方向。所以本分析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方向。尤其是其后对中国的围堵以及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特朗普的上台由黑天鹅迅速变成白天鹅,但是其风险性依然存在,如果真的按照上述政策对美国进行改革的话,我相信短期是对美国经济有向好的,但是中长期看美国经济肯定要乱套,那么这就会加剧全球金融危机的风险,再加上意大利年底的脱欧公投的不确定性,这样会造成欧盟形同虚设,加速欧元区的不稳定以及欧盟的分裂,那么这会导致整个欧洲金融体系不稳。进而带动全球的金融体系不稳定。所以我建议尤其要关注接下来的有色金属板块等大宗现货商品的机会和黄金以及日元等避险资产的机会。
第四篇:浅论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变化对某水文站公共事务带来的影响与总结
浅论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变化对松浦大桥水文站公共事务
带来的影响与总结
摘要: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事业单位,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因为很多的事业单位忽略了公共服务的本质而是一致的偏向部门和个人的利益,成为了事业单位前进的阻碍力量,因此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和在事业改革下的水文站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本文以上海市的松浦大桥水文站为研究对象,进而说明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变化对松浦大桥水文站公共事务带来的影响,为水文站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资料。
关键词:事业单位; 改革;水文站;松浦大桥;影响;
前言
水文事业在国民经济的公益事业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因为水文站不仅是第一个实行的而且是最根本的,不仅如此在社会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水文站的工作主要就是对水资源的质量和水量上的勘测、监督、分析、总结和整理,从而将整理的水资源资料提供给政府和相关的需要部门,进而帮助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可靠地资料,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刘太刚,【1】邓婷婷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何去何从》中认为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参公事业单位应该继续存在,并应根据不同职能划归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和公益二类。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水文站代表着公益服务的方向,是实现公益服务的主体,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宋燕在《我国事业单位改【2】革的思考》中认为经过党的十六大后,所有地方的相关部门都积极地投入在了事业单位的探索和改革中,他们在不断地对事业单位的制度、结构等进行探索,对建设新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制度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地开发新的力量和事物,总结教训和经验,从而加快了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加大了对公益服务的供给,并且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事业单位的水文站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在公共事务方面表现出了突出的进步和发展,例如,松浦大桥水文站职员的思想观念、松浦大桥水文站的用人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松浦大桥水文站职员的工作作风和政治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帮助了松浦大桥水文站的发展和公益服务的提高。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
王颖在《事业单位改制的背景与现状》中提到我国大约130万个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有3000万人,相当于国企职工人数的 2 / 3,占公共部门就业人数的3 4 %,国家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3】。尽管如此面对目前新形势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落后的现象,事业单位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模糊的单位功能,不明确的政事和事企,相关的机制死板等等,而在公益服务上出现不足而且单一的供给,经常出现不符合标准的资源配置和工作效率、质量。很多的事业单位忽略了公共服务的本质而是一致的偏向部门和个人的利益,成为了事业单位前进的阻碍力量,因此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它代表着公益服务的方向,是实现公益服务的主体,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经过党的十六大后,所有地方的相关部门都积极地投入在了事业单位的探索和改革中,他们在不断地对事业单位的制度、结构等进行探索,对建设新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制度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地开发新的力量和事物,总结教训和经验,从而加快了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加大了对公益服务的供给,并且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其次,要想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让人民在公益服务上得到满意,在当今的正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还是十分的困难的。面对我国大约126万个事业单位,面对目前新形势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落后的现象,事业单位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模糊的单位功能,不明确的政事和事企,相关的机制死板等等,而在公益服务上出现不足而且单一的供给,经常出现不符合标准的资源配置和工作效率、质量。很多的事业单位忽略了公共服务的本质而是一致的偏向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这些问题都在表明,事业单位改革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最后,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但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也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上出发,真正的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努力的实现事业单位的改革。
(二)事业单位改革思路
刘江颖在《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认为“脱产、分类、放权、搞【4】活”成为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排除以行政级别为依据决定事业单位职员待遇,排除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的决定性作用;对于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要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和岗位的特点,确定出符合社会职能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坚持公平、公正、能者为先、竞争的观念来进行职员的招聘,增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对于工资待遇进行灵活的使用,是招聘体制充满活力。利用创新改革,不断的发掘人才潜力,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构建人才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加快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术的增加。目前事业单位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规范,吴德贵在《中国事业单位
【5】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中认为第一,对事业单位结构进行精简,第二,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三,对职员进行精简编排,第四,对事业单位的法人进行法律的确认,帮助企业更好地运行,第五,妥善的安排那些退休人员、改编的工人、提前退休和离岗的等等的职员生活。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对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进行了改革,例如,我市的水文站全面实行全新的招聘制度,对招聘的职员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及时的签署合同和进行绩效考核,严格执行亲属回避和认识争论仲裁制度,单位职工的待遇也在不断的改革,单位职工不只是简单的身份管理而成为了岗位管理,也不只是与单位是简单的行政关系而变成了商家的聘用关系;在单位的分配制度上,一般实施岗位工资制,消除了所有的补助,而将其转为平时的绩效考核的奖金,而在实施的绩效考核中,采取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例如对待经营单位则以经济利润为主要考核内容,而对于行政后勤部门则以服务质量为考核内容。
(三)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整体目标
【5】 吴德贵在《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中认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思想指导,事业单位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将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作为发展目的,进行分离的政事、事企、管办的模式,科学的深化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中心,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方略,从而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促进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的需求和公益服务质量作为核心为原则;坚持进行事业单位种类分离的指导,不同的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企业特点为原则,所以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事业单位采取分类的改革措施为原则;坚持创新精神,激励公益事业道路的不断的开拓和创新,摆脱旧的传统体制为原则;坚持走多元化的道路,将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事业单位的多元化为原则;坚持建国家政策和事业改革制度完美的配合,完善改革的发展道路为原则。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目标确定为将事业单位到2020年建立成具有清晰明了的功能、完备的治理方式、效率高的工作形式、得当的监督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事业单位建立成将服务作为第一目的,拥有合理适度的供给水平,公平公正的服务,符合要求的布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在未来的五年里,要求将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和对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提高在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社会保险、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进度,把社会的力量融入到事业单位的改革中,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松浦大桥水文工作任务及内容
第一,水文站具有对水文勘测和进行汇总和打印水文资料的任务,水文站要对上海市范围内的大气降水、江河湖的水位、水面蒸发速度、流量、河流泥沙、河道的更改以及对地下水等等相应的水资源利用按点进行观察和测量、巡回勘测等调查方法进行长时间的观测进行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而帮助我市的工业、交通、农业等我国的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水文资源,与此同时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第6卷17、18册)》的汇总刊印工作;第二,水文站进行水文网的建设、计划和管理的工作,通过对全市水文网的勘测工具、计算机网络以及生活供给的整体建设,对全市水文网的整体的计划和管理促进上海市经济社会和水文工作的快速前进和发展;第三,吴勇,程正选,王涛在《关于中小型水库水【6】文站网建设的思考》中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不少耗水型污染型企业正在从沿海向内地、从城市向乡村转移,加上原有的土法采矿,加重了中小型水库的水质恶化,因此要进行水质监测及水资源保护,水文站对全市的江水、河水、湖水库,一些重要的大型的水源等等进行用水量和水质量的监督和勘测从而进行计算和评估,促进上海市对水资源的保护,杜绝浪费和污染现象,促进对全市水资源的治理,促进一些水资源有偿制度、用水量控制制度等的有利实施和宣传,通过对各个水库的水资源和环境的分析和测量,进行对全市水资源质量的公告,以及对促进水资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促进水资源不断的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保护行
【7】动;第四,石玥茹在《我国水利建设中的水文工作研究》中认为水文工作要为防汛杭早减灾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认真做好好水文情报预报,不断提高精度和时效,为各级政府的防汛决策当好耳目和参谋。水文站对全市的雨水和洪水情况进行及时的播报,通过水文站对全市的雨水、洪水、旱情等情况进行随时的勘测和汇报,从而帮助政府等相关单位对全市的旱涝防预和对洪水的防治等进行有效的防治和预防,通过向国家和上海市的防洪防旱的指挥中心的及时汇报,从而减少在灾情面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命的危险;水文站在承担对全市范围内的水资源的资料的观测和整理之外,还负责全市所有的大型水库、主要水源地的防洪工作的观察和评估;第五,水文站对全市的重要的水文资料进行定期的审核和判定、裁决,其中包括,水资源的论证、洪水调度预案、水事纠纷等等。
三、松浦大桥水文站在事业单位改革影响后的公共事务现状
(一)松浦大桥水文站职员思想观念的改变
经过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松浦大桥水文站的职员现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职工老龄化减少,年轻职员增加,据统计到2012年,松浦大桥水文站的员工一共有100人,其中只有10人是超过五十岁的,有90%的职员为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处在改革开放的时期和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具有很高的自我意识和思想活跃性,文化素质相对五六十年代的员工来说较高,对待事情拥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只是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社会就有不断的追求,职员这些特点有力的促进了水文站的发展,经过事业单位的招聘制度改革是时候,松浦大桥水文站的职员由原先的单位职员转变成了社会志愿,从原先的被动的工作和学习转变成了现在的自觉地工作和学习,制度的改革,伴随只思想的改革,现在松浦大桥水文站的职员在事业单位的改革的影响下已经出现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
(二)松浦大桥水文站的用人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的改变
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松浦大桥水文站对招聘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以及实施
【8】了招聘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章伏英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之我见》中认为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要实行行政管理变契约管理,以聘用合同形式变法律手续为契约的 《劳动合同》的管理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聘期薪酬等,在员工的招聘上采用竞争的手段,能者优先的人事制度,抛弃了原先传统的用人机制的缺点,进而使职员们摆脱了原先的身份管理和与企业的行政关系,转变成了岗位管理和与企业成为了平等的关系,职员不在是传统的固定人,而是成为了真正的合同人,消除了职工在单位的职务的终身制,实现了以竞争为主要市场状态,这样有利于松浦大桥水文站在职员的竞争中不断的发展。水文站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上进行了有效的优化,在改革后的招聘制度下,松浦大桥水文站在职员的年龄、文化以及综合的素质结构上进行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通过人才资源的优化,使得松浦大桥水文站的职员平均年龄直线下降,尤其是在员工的文化素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据统计在上海市的水文站中其中在技术人员中,教授级高工占0.3%,高工占10%,工程师占40.3%,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1.4%;在水位、雨量的勘测人员中,本科生占16.7%,大专生占42.9%,中专生占%36,高中学历的职员占27.9%。松浦大桥水文站在人才资源上的优化后,让很多的技术人才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并且是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尤其是在这些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中,他们在松浦大桥水文站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希望,甚至走上了更高的岗位(领导岗位),促进了松浦大桥水文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三)职员的工作作风的改变
松浦大桥水文站在事业单位的改革背景下对事业单位人员聘后的加强管理使员工们的工作作风有了极大地转变。潘晨光在《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分析》【9】中认为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后管理, 是推行聘用合同制的重要环节。要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对事业单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管理、专技及工勤岗位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选人用人,打破职工原有的身份界限, 彻底破除职务终身制,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 真正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陈乃玲在《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人事管理
【10】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认为应该转变“身份”管理观念,树立“岗位”管理思想,严重的打击了松浦大桥水文站员工们的铁饭碗和官本位的观念,大大的激发了职员们对岗位的责任感、认真态度和危机意识,尤其是企业在与职员签订了合同后更加的刺激了职员对岗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得员工对工作的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职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表现突出了,帮助职员在公益服务中的积极表现,促进了松浦大桥水文站在社会上的地位。
(四)促进了松浦大桥水文站的建设
一)促进了松浦大桥水文站的政治建设
松浦大桥水文站在事业单位的改革背景下,在运行中充分的发挥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制度,在进行岗位招聘上,对岗位的设置、报考资格、竞聘条件和程序都进行公开,对考试和考核等整个的招聘过程都进行民主监督和审核,对于招聘人员的所有要求均有群众民主的参加测评,实现干部群众一起参与的模式,这种改革帮助了松浦大桥水文站的扩大和加强了松浦大桥水文站政治上的建设和发展。
二)拓展了松浦大桥水文站服务领域,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利益
松浦大桥水文站是上海市的水文总站之一,它坐落在上海市的黄浦江上游松浦大桥西侧,是黄浦江上游的重要控制站,另外,松浦大桥水文站也是上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松浦大桥分中心,2001年通过IS09000国家计量认证,为上海市水资源的勘测和水环境的保护以及上海市的大量水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李选彧和陈茜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力做好新时期水文工作》【11】中认为搞好五个方面技术服务,促使水文工作旧貌变新颜,其中第五方面就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社会各部门如旅游、环保、交通、金融保险等提供更有深度、更有价值、更有见地的分析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松浦大桥水文站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的拓展了松浦大桥水文站服务领域,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利益,努力积极的参加上海市的重大的工程项目,例如在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水文测验"工作中,对水质监测进行了31项检测工程取得了一万多个准确的数据。松浦大桥水文站改革后进行首个航道设计和通航水位分析方面的工程即为上海市港口、航运部们开展上海市内河感潮航道通航水位分析与确定,这表明松浦大桥水文站在改革后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松浦大桥水文站对轨道十、十一和十三号线等越江隧道等进行水文分析和河势河床变化的分析,积极的参加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设中水文主动服务,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数据;特别是在沿江沿海大型工程的建设和规划中,松浦大桥水文站主动地参加,利用自身在水文专业技术上的特点,给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了技术上的服务和帮助,不仅帮助了项目的建设,也大大的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在长兴岛船舶基地、临港杭州湾海洋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松浦大桥水文站更是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有关水文的问题进行帮助和解决,提供了大量的有理数据,为国家财政上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松浦大桥水文站利用自身的水文专业优势进行水土勘测的工作,为上海市政府及时的提供给了有关水土流失等资料信息,松浦大桥水文站在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服务领域的同时,不仅节省了国家财政上的资金,也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水文事业的不段发展。
三)提高了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设备
面对我国事业单位在公益服务行业的不断地改革,松浦大桥水文站不断的对自己的设备进行改革,在水文测验方面,引入了测速仪、超声波测探仪、GPS、全站仪等等先进的设备,大量进购计算机设备,为水文站的测验方面带来了现代化的世界,促进了水文站的勘测技术的进步。
四)各级政府在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后加大了对水文的投入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期间,我国中央和其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文的投入,帮助水文的发展和开拓,根据数据显示,上海市对松浦大桥水文站的资金投入除外,中央和各级政府先后对水文事业投入资金达两千万元,这些资金都是用来对松浦大桥水文站的建设和技术的引进,帮助松浦大桥水文站不断的发展和服务于社会、国家和群众。
五)加强了水文站队伍技能的培训,完善队伍技术的建设
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带领下,上海市松浦大桥水文站严格的领悟上海市水务局《关于组织开展2008年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的有关思想,在上海市的水务局领导、各区县水务局、各区县水文站的关注、帮助和配合下,认真贯彻和遵守《上海市水文行业水文勘测工(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参加了水文站职员的技能培训班的学习以及参加了水文行业勘测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培训和竞赛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水文职员的认真积极地参加,坚持详细全面的准备和组织;坚持科学有利的管理,职员培训有成;坚持遵纪守法,进行明确的竞赛组织规则等等的原则。在竞赛的改革措施中,水文站在职工的技术水平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培训中上海市松浦大桥水文站有3名职员上升为高级工,有3名职工上升为中级工,竞赛的改革过程,增加了职员之间的技术经验的学习和交流,积少成多,大大鼓励了水文站职员对岗位的热爱和对技术的了解和学习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性,在水文站的工作中呈现除了你追我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状态,而且经过这次竞赛的改革使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上海市松浦大桥水文站建造除了一支具有高技术,高素质,拥有严格的纪律的职员队伍,促进水文站的不断的发展,为水文站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海萍【12】在《新形势下水文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中认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发计算机及其网络功能,要采取多媒体交流、业务技术应用等方式,逐步发展壮大队伍。适应计算机发展要求,掌握最新网络技术,更好地适应如今的数字化时代。
四、松浦大桥水文站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改革,给水文站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水文站带了了有力的制度和体制的保证,面对如今的信息时代,对水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还是对水文信息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对提高水文工作的效益和效率都十分的重要,到2010年,实现水文站水文信息处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是水文站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现代化的水文站的体现。第一,对松浦大桥水文站的基础设施加强改革和建设,增强水文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蒋波在《水文信息收
【13】集自动化工程综合规划方案研究》中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完成如下三个技术改造目标:1.流量监控自动化;2.雨量监控自动化:3.水信息报送自动化,合理适当的对水位、降水等勘测项目仪器进行更新和升级;对于全市的报汛站的水位、雨量达到自动采集、固态存储、在线监测的水平,加大引进先进的勘测水流和沙的设施,达到信息设备的固态存储站资料整编的自动化;第二,大力的改革水资源监测中心的建设,加强对水质的勘测效果,将供水水源地的勘测作为改革核心,严格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重点对水环境监测中心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革和建设,使其达到可以监测到地表水基本项目;第三,对水文站勘测对进行改革,加强团队的合作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对我们现在的勘测队的组成进行完善,对勘测队的管理体制和测试方法进行加强进行改革,加强建设设施和提高机械设备的巡测能力和管理机制,增强勘测队的工作效率;第四,加强水文站保障体系建设的改革,面对水文事业现代化的需要,对水文站的人才管理上实施人才策略,完善对水文人才的培养、教育、引入、招聘等人才鼓励体制,大力培养和招聘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大力宣传水文事业,引入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获得政府的资金的投入,进而不断的提高水文事业的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太刚,邓婷婷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何去何从[J].2013(02)[2]宋燕.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M].山东师范大学.2013-06-06 [3]王颖 事业单位改制的背景与现状 青年记者 2008-10 [4] 刘江颖 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J].人力资源,2006,9 [5]吴德贵 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02)[6]吴勇,程正选,王涛 关于中小型水库水文站网建设的思考[J].2011(03)[7]石玥茹 我国水利建设中的水文工作研究[J].2011(10)[8]章伏英 水文站人事制度改革之我见.2000(06)[9]潘晨光.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09-30 [10]陈乃玲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3)[11]李选彧,陈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力做好新时期水文工作[J].2011 [12]许海萍 新形势下水文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J].2003 [13]蒋波 水文信息收集自动化工程综合规划方案研究[J].2013(06)
第五篇: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对于现在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有什么影响对企业有什么机遇和挑战
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对于现在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有什么影响?对企业有什么机遇和挑战?
答:首先当前的互联网已蓬勃发展,云计算也已普遍被利用,物联网未来势必迅速发展。互联网现在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大到国家世界金融军事,小到吃饭点单,处处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当然,互联网在制造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制造业中也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大量的劳动力被机器所取代。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互联网的使用能够使制造业中的管理更简捷方便,例如接入互联网之后命令的上传下达完全可以通过邮件形式来完成,而不必亲自跑到一线分配任务,无形之中节约人力成本。而且相对于人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出错率很小。总之,互联网使制造业中的企业信息系统更完善,更系统。但是我觉得也有弊端,在企业中,人才是根本,光依靠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是人和互联网共同建设信息系统,才能够在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同时不失人性化
云计算,我对这个词语不是太熟悉。百度了一下,原来它的意思就是互联网计算,,搞那么高大上干嘛,还云。云计算,我个人理解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输,共享。当然这不是简单地传输,通过云计算,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资源就能够被快速
提供,这无形中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所以,对于制造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云计算跟无云计算相比,简直就是bug。云计算可以使制造业的信息系统更完善,数据更丰富,对于资源的获取也来得更方便,更简捷,对应的,只是付出很少的管理或者交互,可以很大程度上使企业节约资金和时间去获取资源以及信息。不足的是,云中的资源很容易被盗窃,像最近的美国的xx门。对于一些严格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企业来说,云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
物联网,就像我开头所说的势必迅速发展。虽然物联网现在还无法像互联网那样无处不在,但是我相信,不就得将来,这个世界的物联网行业必将又是一次革新。它实在是太强大了,对于各行各业都是相当的重要(当然在这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节约人力成本)。想象一个画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形象的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无一死角,这样对于制造业的管理是不是做到了完全的可视化,每一个员工每一个时间在每一个地点应该做正确的事情,物联网,完全可以实现对这种管理的控制。制造业中的反应工人工作情况甚至可以做到透明。在一个画面,就像老师上课讲的,应用RFID技术,每一件货物都有自己对应的身份证,在超市里就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来拣货。同样的,这样的技术应用在制造业中,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不愁质量得不到提升。对于物流方面,每一件物品走了,在物联网环境下,他的数据也被同步到终端机上,这可以使得管理更加方便且不容
易出错。我感觉有不足的是,如果对于人的管理达到那么死板的透明度,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会影响工人对企业的衷心以及信任程度。还有就是,在小型企业中,根本做不到物联网层次,现在国内环境来说(国外我不知道),还不是太成熟。
我觉得机遇与挑战,主要是看企业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大方向了。下定决心跟着时代的进步走,走在科技发展的前端,不畏困难开辟新的道路,那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固执己见,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必将遭受淘汰。再有我认为,以后的小企业会越来越难做,如果没有过硬的核心技术,必将被冲散在需要金钱支持的物联网大潮下。当然,根据国情来说,还是会有小企业在几大巨头之间夹缝生存,但是形式也是不容乐观。
以上就是我对此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