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的利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6:0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社团的利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社团的利弊》。

第一篇:大学社团的利弊

大学社团——利弊共存的平台

我校第五届社团活动月如火如荼的举行,各级社团也紧锣密鼓的筹备各自的特色活动。各教学楼前层层叠叠的海报,活动报名处一堆堆围观的同学,不禁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社团文化月氛围。然而,他们却对自己协会的活动不甚了解,甚至不少同学想退会,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会员怎么会有如此消极地反应呢?

纳新结束后,每个校级社团都安排了常规活动,到处都是海报宣传,但是部分协会到会会员却相对较少,也有不少会员拒绝参加社团活动。对于会员来说,社团究竟是兴趣平台还是收费陷阱?社团真的能保证为会员提供所承诺的优势平台吗?

纳新活动在军训中穿插进行,新生初入大学对一切感到新鲜,此时社团各出奇招的宣传足以让同学们眼花缭乱。笔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同学选择社团的原因,从参加的主动性来看,半数以上的同学是被动员参加的,其中包括纳新时协会宣传人员对协会活动和协会会对个人能力锻炼的夸大描述是吸引同学们的主要原因,精美的喷绘设计和KT板制作,生动的活动图片也是吸引同学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许多同学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参与社团的盲目性较大,日后发现社团宗旨与自己的初衷不符,淡出社团活动,于是感到被骗了会费。

社团活动质量较差也是导致会员的参与意识较低的原因之一,部分协会盲目拼凑活动数量,缺乏创新元素,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相对于过去较丰富,缺乏影响力和新鲜感的社团活动很难吸引同学们的注

意。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业压力的逼近,考研和联系工作占去了高年级同学的大部分时间,不自觉地投入到社团的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社团的大型活动一般只有几位老成员策划,新会员只能做些琐细的小事,导致新成员不满情绪较大,不能很好地融入社团中。网上流传的一句“三个中国人等于一条虫”恰是讽刺了部分中国人自我意识太强,不懂得团队利益优先,因此也使活动的整体运作效率降低。

社团从其组织上讲,较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组织有一定的松散性和自由性,社团是由学生自发建立起来的,社团活动是社团成员自愿参与的,在组织形式、社团成员管理和活动策划上难免产生浮动现象,从而造成会员的团队凝聚力不强和社团结构组织的松散。

从以上分析看,社团似乎是一个空虚的陷阱,一个迷惑大一新生的太虚幻境!但是为什么有许多人认为“在课堂上找不到的安慰和成就在社团中都能找到,社团是‘社团人’绝佳的展示舞台”?为什么许多商业成功人士和政界名流都对社团活动有所倾心呢?社团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精彩的社团活动培养了会员的兴趣爱好,扩大了会员的知识面,丰富了会员的情感体验,提高了会员的交际交往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会员的自信心。也许会因社团经历而在专业之外去得不错的发展,为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也许毕业后头脑中留下的不是朝夕相处的同学而是风雨中共进退的社团朋友。

我校有123个各级社团,从齐鲁情支农促进会、跆拳道协会、绿诺环保协会到自助考研协会、市场营销协会,我校社团文化涵盖了文

艺、体育、公益、学术、实践等诸多方面,较广的覆盖面满足不同山经学子的需求。可见社团的空间足够广阔,足以提升同学的综合素质,难怪有人说,搞社团是锻炼人才的捷径。但是,怎样才能利用社团这个利弊共存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在加入社团之前要理性选择与自己特质相符的社团,不可一时冲动而盲目加入多个协会从而使会费投资不够理性。鉴于大学生活的课余时间与社团活动时间可能发生冲突这一事实,社团选择最好不要超过两个。社团核心成员不要总揽一切事项,要敢于放手让新人尝试,增加活动中的新鲜元素;新人更要主动向核心成员靠拢,积极与其沟通,真正把自己当作协会的一分子,葆有主人翁意识。

社团活动要加强计划性,提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活动保证经常性,加强会员间的交流,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活动计划有层次性,活动面向全体会员,又能保证一部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学是公认的第二社会,大学社团活动一定要联系社会实践,我校第三届“未来之星”活动就很好的利用了与社会资源搭桥的机会,让选手直面市场与社会交流。

大学社团是个利弊共存的平台,好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收获和历练的对当代大学生极为重要,从某方面说,甚至比第一课堂更为重要。在此,笔者希望山经学子能利用社团这一平台,策划自己想做的活动,在将来从事自己想做的职业,实现人生梦想的飞跃!

第二篇:大学出路一览表利弊

大学出路一览表利弊

作者:增增 日期:2010-12-05 1.考研2.公务员3.国企(或事业单位)4.私企5.外企6.留学7.创业8.自由职业

1.考研

利: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所解决户口的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国家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试想,2,3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人犯同样的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2.公务员

利: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决心和高明的人际头脑,否则不容易出头。

3.国企(或事业单位)

利: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现实更让心高气傲的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国企能够全方位地锻炼人,总的来说,国企是不错的选择。

4.私企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贡献决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弊: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有的公司不能保证福利;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意识,私企的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5.外企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自己的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现象。

弊:起点高,发展空间不大;工作量大,加班加到吐血;竞争激烈,神经随时紧绷;打入核心机构难上加难,可能性基本为零;对外语有很高要求;

建议:外企的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6.留学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学习外国人的优秀之处;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拿到过硬的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移民。

弊: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出国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专业,大可不必出国镀金,把同样的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7.创业

利: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盲目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想创业的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8.自由职业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江郎才尽的顾虑。

建议:自由职业适合有艺术气质的人,SOHO一族的生活虽然令人羡慕,但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自控力强、计划性强、有理财观念的人能够适应自由职业,并保证自己的生活;容易产生惰性的人,还是需要工作来规范,不建议太过“自由”。

第三篇:大学专业分流利弊

大类招生利弊

大类招生,就是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近几年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培养,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地方。

一、实行“大类招生”的原因

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 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进行本科生学习制度的根本变革,并于2001 年秋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根据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的理念,先按文科和理科学习基础课,然后按专业进行分流,二年级下学期才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都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为什么国际、国内的一流大学都选择“大类招生”呢?

1. “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二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向高新技术领域扩展。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这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途径。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现代社会都需要更多知识面广,调适性强,具有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已经从一次性教育变成了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本科教育阶段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专业技能,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不断求索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同学科探索求知和创新求解的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路径和思维活动的特性,从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岗位任务与挑战,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

2. “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多变局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本科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应从过去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多学科交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大类招生能够让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了由于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的知识面狭窄、基础素质欠缺的弊端。同时,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活后,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选择专业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大类招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由于目前我国本科学制一般为4 年,许多学生入学时选择的是热门专业,但毕业时已成为冷门专业。如,前几年的计算机热、财经热都是这样一种情况。实施大类招生,每个大类包含了若干专业和专业方向,通过1-2 年的按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从而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缩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

4. 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实施“大类招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教学资源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局面,形成院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作用,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院、系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出发,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分制的实行。

5. 大类招生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受社会就业走向和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招生中报考各种专业的生源很不均衡。“冷门”专业少有人问津,新生质量没有保证;“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考生人满为患,录取比例奇高

二、“大类招生”中显现出的弊端

从“大类招生”的兴起到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实施了四五年。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渐渐也显示出一些问题,需要不 断的研究和完善。

1. “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在充分考虑学生志愿时,应实事求是地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求等因素。目前有些学校,完全按照学生的志愿进行专业分流,致使各专业不能协调发展。首先,这种专业分流方法,不可能事先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集中,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容易造成研究性、基础性的学科选择的人数比应用型学科少,或者一些前几年热门过、社会上人才过剩、近年来比较冷门的专业,学生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可能选择的人数也少,致使学校既不能因选择人数少而放弃这个专业,同时又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对于这一问题,可以用合理制订专业分流计划的方法加以克服。即在学生填报分流专业志愿后,综合考虑考生志愿、专业建设水平、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设置每个专业的分流计划数。这个计划和我们按专业招生的招生计划数设置不同,它首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志愿,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生志愿为优先,但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并且,对于连续几年生源质量好的专业,学校要加强建设;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一方面要加大整改力度,同时也可考虑停招。对于专业本身建设基础好,只是由于专业的性质和 社会需求量短期的饱和而造成分流选择人数不多的专业,要采取保护政策,继续扶持。

2. 专业数较多、招生规模却不是很大的学校,要在“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考虑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实行大类招生的学校一般都是综合性院校。有部分学校专业很多,招生规模却不是很大,平均下来一个专业的人数不超过50 人。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有些班级的人数少于35 人,那么学校的办学效益就受到了影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找到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平衡点,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试着大二按照规定的招生计划数、根据学生的成绩或者其他综合考评对学生进行分流。这种分流办法同样保留了“大类招生”的优点,同时,也可以保证学校的办学效益,亦可促进学生大一期间为了能分流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样的分流办法,与遵循学生志愿、自主选择专业相比,在学生的自主权和专业之间的竞争方面有所减弱,但是却保证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专业的稳定发展。

3. 师范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等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专业不适合大类招生。师范类、医学类等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要

求专业方面的课程较早地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则与其他的专业有所不同,不太适合常规的大类招生。师范类的学生在就业政策上目前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有些不同,很多地方的师范生招生数和录取名册都要求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大类招生由于在入学时不能确定其师范生的身份,所以在就业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医学类和师范类的学生也不是完全不适合大类招生。如有的教师教育学校,可以把若干个师范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是可行的。

4. 不能盲目地按照学院招生。目前,一些学校的“大类”很大,几乎是按照文理科分类或者按照学院分类。按照学院招生,一个学院就是一个大类。其中有的学校是同一个学院里的专业都比较相近,有的学校则不是。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他们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普通高校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大部分都会继续深造,本科教育只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直接就业,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高。因此,大类招生需要一个合理的培养方案来支撑。如果为了大类招生,不顾学校的培养目标,将教学计划完全不同的几个专业硬是拉在一个大类里面,这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专业的发展前景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按照大类招生,还是要以相近的专业组成一个大类比较合适。

5. 实行二级管理的学校,大类尽量不要跨学院。近年来,各个高校新专业比较多,有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哪个学院早启动就放在哪个学院。这就造成了一些相近的专业分属于不同学院的情况。目前,比较多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在大类招生的时候,建议实行二级管理的院校不要把不同学院的专业放在一个大类招生。否则,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不容易开展。总之,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科

院校教学改革大趋势,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革,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以及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是否成熟来谨慎地实施大类招生。尤其是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第四篇: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在本文中,概要介绍了双语教学在我国的现状,讨论了双语教学的利弊得失,并阐明了我们的观点。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大面积实施弊大于利,不宜过于夸大和推广。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母语 目的语言

一、双语教学现状

双语教学从很早就引入我国,但真正兴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育。我国目前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学单位很多,几乎各省市都有。其覆盖的范围和跨度也很大,下至幼儿园,上至大学。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大学双语教学,探讨了其利弊得失,以及我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广义上讲,凡是采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均可称为双语教学。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双语教学指得是用母语之外的目的语言传授专业知识的教育活动。双语教学可分为下述几种:

(一)简单的语言教学,以传授目的语言为目的,并不涉及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词汇式双语教学,以母语为本体传授专业知识,同时用两种语言阐明专业词汇

(三)混合式双语教学,部分内容用目的语言传授,部分内容用母语传授。比例介于10~80%之间

(四)纯粹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所有内容,从教材到课堂讲授到讨论均采用目的语言

第1种情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在此仅对后三种情况加以阐述。目前高校中实行的双语教学以第2种和3种为主,而且通常是尝试性质的。第4种仅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大学提供,而且主要集中在MBA方面。

二、双语教学概述

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样,双语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四个方面:需求、成本、教员和生源。

在高校教育中,除了MBA等少数领域外,在其他专业领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并不旺盛,并不像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首先是受教一方的兴趣并不高,学生关注的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掌握知识,而并不是很在意是否要用目的语言(英语)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学生们更在意的反倒是如何学好英语。这与双语教学的目的相去甚远。其次,教师们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除去观念上的原因和实际能力方面的原因,付出与得到的不成比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成本,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如果这些增加的成本全部由校方承担,没有几个学校能大面积承受得起,学生更是如此。不像MBA,对于大多数专业,双语教学的好处短期内不明显,长期更是渺茫,有的只是理论上的潜在好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学校认为,在普通大学生中推广双语教学,是件只见投入,难见产出的措施。在普通大学生眼中,如果不增加费用,倒是可有可无,如果这类费用由学生承担,有多少学生能承担的起?据统计,在中国的大学生中,只有50%左右的能承担起现在的大学教育费用,如果将费用转嫁到学生头上,势必引发诸多问题。关于这方面的讨论,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予以探讨。

第三,教员和生源。目前高校的教师中,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超过10%。在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不乐观。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费用从何而来。即使解决了培训费用问题,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至于效果,就更难判断了。不同于MBA等少数领域,在大多数专业领域,双语教学对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要求较高。以英语为例,英语4级并不够,而且同样掌握一门知识,采用双语教学,学生花的时间至少要增加50%。所以开始时,出于新鲜感,会有一些生源,但长期生源却得不到保证。而且,如果大面积地在高校推广双语教学,势必会将贫困大学生排除在外。

三、双语教学分析

目前对双语教学的宣传很多,大都强调、宣传双语教学的优点,主要论点包括:

(一)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迫切需要大量精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作为一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手段,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例如,“用英语教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检索、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发表论文和专著、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二)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份生存的手段,多了一份了解外部先进世界的途径,多一份机会

“如果我们的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是汉语讲的,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也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三)学习、掌握、精通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能够多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从多种角度,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竞争能力

果真如此吗?的确,随着世界的一体化的加速,随着地球村的渐次成型,世界越来越小,交流、沟通日益方便和迫切,但我们真的需要大面积的双语教学吗?这个议题很大,无法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详细阐明,在本文中,我们仅给出了简要介绍和说明。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需要大量能“走出去”的人才,但在大学生层面上,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只有少量人员会与国外有直接接触。绝大多数毕业生在近期,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与国外同专业领域的直接交往并不会太多。至于阅读文献、资料,双语教学的确能有所帮助,但并不是很大。

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以整体实力衡量的,主要由三方面体现,科研实力的强大性,教育体系的自洽性和自我完善性,以及高校软硬环境的和谐性。双语教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种手段,过于强调和追求它并不合适。在世界著名大学中,没有一所是因双语教学而成名的。相反,倒是一些二三流的学校以双语教学为名,实则以盈利为目的。

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多掌握一门语言,的确能多一种手段,多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要掌握好母语。研究表明,世界上成熟、完备的语言本身是自洽的和可完善的,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语以及英语。只有在充分掌握好母语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解、使用另一种语言。不能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双语。不能干削足适履的事。不幸的是,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平均汉语水平较以往要低了很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四、建议和结束语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过于夸大。双语教学牵涉的方面众多,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考虑到这方方面面的因素,在目前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在我国不适合大面积地推广双语教学,也不应过分宣传。

如果要开展的话,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议以选修课的形式、在较小的范围内尝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建议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校方可考虑给予一定的资助。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坚持汉语教学,同时大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宜过于强调。同时还应避免流于形式,不应将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混淆起来。

第五篇:大学社团申请书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朝闻道演讲协会”成立申请书

尊敬的院团委、社团联合会:

感谢你们能抽出时间看我们的申请!

我们申请成立“朝闻道演讲协会”.从2012年2月28日7个人组织口才练习团队起至今,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现已有志愿加入的固定成员10名。在此期间,成员的口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多名成员在各种院校级的演讲、辩论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演讲水平、走出迷茫,确保活动开展的正规性,应各位成员以及广大演讲爱好者的要求,特申请成立“朝闻道演讲协会”.协会的中心是提升成员的演讲水平,我们致力于求实,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

一、突破恐惧与怯场心理。要练好口才最基本要做到自然,协会在每天的晨练中特别安排了分享环节,要求每个成员都需公众演讲,做到“个个要讲,天天练讲”.另外,我们会组织几次在户外人群较多的地方进行逐个宣誓演说家宣言,每位成员都会认真听,并且鼓励,使成员屏蔽打击并杜绝消极思想,能够放开心练习。

二、塑造洪亮与优美的声音。要求成员练就演讲届普遍使用的“腹式发音”,能够在不伤害嗓子的前提下数小时的大声演讲,同时保持声音婉转优美。其次,普通话也是我们对成员的训练标准之一,以达到说话的标准性。这两项是协会晨练的中心环节,我们将切实的将练习方法教给会员并严格督促和帮助其进行每天早上的练习。

三、改变演讲时的态势语、表情动作,以及对成员的形象打造。演讲过程中态势语极其重要,协会主要教会成员演讲时基本的简单有效的手势、站姿、4种眼神方法、简单的互动语等。在成员的每次演讲中其他人都会观察、记录并帮助其练习、纠正。

四、提升内涵。前几项是口才的基础,为了使演讲内容更加充实,我们会要求并督促会员广泛阅读,定期举行国学交流会、话题讨论会和邀请资深讲师举行讲座等。协会资料部会负责收集有用资料发放给会员,每天晨练中我们会督促其背诵并发表相应观点。

另外,协会将特别还会使成员在每天的早晚的体能锻炼中健康得到提高,小组组长的轮换中以及领袖风采、同舟共济的训练活动中锻炼领导管理能力和切实加强每个人的团队合凝聚力意识。

口才与演讲、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团队意识等在21世纪的社会中每时每处都很重要,而许多当代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如果在大学中没有注重自我改善、缺乏机会锻炼或者是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锻炼,在今后的职场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朝闻道演讲协会”正是致力于帮助成员尽可能解决这方面问题,使其在大学中避免迷茫与懈怠,找准方向坚持不懈的锻炼提升自己。

协会所使用的从当代演讲届演讲精华方法汲取出来的训练方法在上半年四个半月的实践中已证明其切实有效性。我们的协会在上半年的发展中各种机制以及流程环节等已基本形成雏形,现在为了使规模扩大,帮助更多人,经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我们正式申请成立“朝闻道演讲协会”.希望校社联能够准,让我们在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服务更多的同学。此致

敬礼

朝闻道演讲协会(筹)

2012年5月17日

下载大学社团的利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社团的利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社团工作总结

    社团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已经这个学期过了。在社团的这几个月, 我认识了一些爱好相同的同学,和和他们一起下棋、 玩牌、我还参加了社团的五子棋比赛 ,呵呵。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得了......

    大学社团申请书

    尊敬的校委领导: 您好! 如果说时间是一根线,那么新年就是一个结,截断了过去的年迈与苍陈,去迎接新的青春与葱郁。纵然,人永远逃脱不了守旧的劣性;纵然,新的萌芽总要付出代价,然而当它......

    大学社团章程

    青铜之后文化研究学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青铜之后文学社隶属历史文化系,是给广大热爱历史文学的同学提供的一个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感悟历史的平台。 第二章 宗旨 青铜之后文......

    大学社团申请书

    [大学社团申请书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同学们对精生活的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吉他也被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甚至热爱,大学社团申请书范文。*******大学新校区刚建成不久,虽......

    大学社团自我介绍

    大学社团自我介绍 大学社团自我介绍1 师兄师姐们好!我叫李坚,是15信管1班的同学。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参加学生会XX部门的面试,我非常激动,但也非常紧张,毕竟学生会面试是一个竞争......

    大学社团迎新晚会

    吉他协会2012~2013迎新晚会策划书 一. 活动目的 展示你他协会的独特魅力和特色,吸引和接纳热爱吉他和对吉他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这个大集体。促使大家在这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中......

    大学社团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正确领导下,保险协会2012-2013上学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了协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现计划如下: 一、加强与......

    大学社团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大学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参与大学社团活动有重要意义。大学社团活动在大学生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