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人物素材2
余秋雨 素材积累
人物评价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这是《菜根谭》中的一句话,我以为用这句话来概述余秋雨先生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面对余先生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历史文化情怀,我们不得不叹服。“不能养德,终归末节。”其实就是可从余先生著述中体会到的精髓。
人文关怀
“人世间的小灾难天天都有,而大灾难却不可等闲视之,一定包含着某种大警告、大终结、或大开端。可惜,很少人却能够领悟。”
“这次唐山大地震,包含着什么需要我们领悟的意义呢?我想,人们总是太自以为是。争得一点权力、名声和财富就疯狂膨胀,随心所欲地挑动阶级斗争、族群对立,制造大量的人间悲剧。一场地震,至少昭示天下,谁也没有乾坤在手,宇宙在握。只要天地略略生气,那么刚才还在热闹着的运动、批判、激愤,全都连儿戏也算不上。”“天地自有天地的宏大手笔,一撇一捺都让万方战栗。这次在唐山出现的让万方战栗的大手笔,显然要结束一段历史。”
——余秋雨《天灾神话》(《寻觅中华》,作家版二〇〇八年五月)
“不管是谁,提出这种谬论都是大恶。因为这种谬论把十三亿中国人当作了„天谴‟的对象,把已经死亡的五万多同胞当作了„天谴‟的对象,实在太让我们愤怒了!十三亿中国人做错了什么?五万多同胞做错了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天‟在惩罚他们?如果真是这样,我要套用关汉卿的语言对„天‟高喊一句:„天啊,你残害苍生枉为天!‟”又说:“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社会理念,对此我予以尊重。我不可容忍的是,这些似乎有文化、有见解的人,居然对数万名骨肉同胞的伤亡无动于衷,而且还在伪造理由,把自然暴力美化成了正义的化身。对他们,我实在不想说什么话。我只想告诉网友:记住,凡是对万众苦难无动于衷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政治观点。今后我们必须把各种眼花缭乱的政见、观点、学派、团体……推到最终的人文底线上:是否救助生命,是否守护民众,是否扬善去恶,是否具有爱心。如果连这条底线也通不过,其他千言万语,我都不想听!”
——5月24日《驳“天谴论”——余秋雨与网友的一段对话》
余秋雨的著名作品:《寻觅中华》、《摩挲大地》、《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著作简介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
《文化苦旅》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山居笔记》
此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寻觅中华》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第二篇:经典人物3:现代杰出人物__作文素材
经典人物写作素材3:走近现代杰出人物
朱镕基
朱熔基是那种真金不怕火炼的实干家,经得起时间检验。相信随着时局推移,朱熔基的价值和意义会更加凸显。朱熔基是当今政坛的一股清风;他的出现,是体制内的异数;朱熔基的干才胆魄,朱熔基的亲民作风,朱熔基的清廉志洁,善于面对公众,雷厉风行的行政风格,对贪官庸吏的不留情面,仿佛都不属于这个时代,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中国。朱熔基是超出于时代的伟人,其所作所为,迥异于这个时代的特征;但其结局,仍然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朱熔基因此得罪不少人,也因此树起了自己的历史标高。大局未定之时,哲人已隐,金剑沉埋。(陈锡藩)
朱镕基曾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华、能力、品质都出众的朱镕基,他作为中国的高官决不以权用事,坚决反贪,曾说:“做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送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他为政清廉,爱护群众,事事从群众利益出发,只要百姓对他有意见,他就心急,因此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范子乐)
朱容基的清廉,像清泉上的石头,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朱还很有魅力。他敢作敢为,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让人想起湖湘文化中“虽九死而不悔”的刚烈精神。他的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让人感觉到浓重的悲壮意味。朱在确保经济增长,使中国至今避免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的同时,还推动了深层改革;朱容基在回答有关“希望中国人民在您离任之后最记得您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时,答道:“我只希望卸任以后全国人民如果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 他还是那张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脸孔,还是那份一往无前的果敢与自信。(卢瑞琦)
杨澜--勇敢的美丽
培根说:“一方面,幸运与偶然性有关——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自身„„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个人的优良素质是杨澜的幸运之源。从《正大综艺》到《杨澜视线》、《杨澜工作室》,她一直用心,努力、从不对现状满足。
杨澜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灵感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999年在上海采访《财富》杂志主编时,开始那位主编态度并不十分认真,但聊着聊着,他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因为他没想到洋澜的“家庭作业”准备得这么好。(刘静怡)
杨澜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当年的激流勇退后,人们似乎才真正开始记住她。舍得放弃的人自然收获更多。一般人往往只会追寻着自己的光环前行,而杨澜却似乎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她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放弃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位子,出国留学,又在归国后事业刚起步时,放弃工作,生儿育女。如今,身着套装、淡定微笑、出没于名流社会的杨澜成了职业女性的典范,她成不成功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对于敢勇敢挑战自我、随时从零开始的她来说,她早就成功了
杨澜的智慧还在于她的乖巧。她不像一些聪明女性那么锋芒毕露,更与精明强干、女强人一类的字眼无缘。她说:“女人具体做什么是次要的。她要能让周围的人感到一种温暖、温情和力量。在这其中她也体现出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蔡东兴)
她的美丽惊人,她的勇气更是惊人,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敢于毅然放下一切离去的有几人!在万人羡慕之时依然脱去华袍身着素衣的女子普天之下又有几人!杨澜,用她的美丽与 1 勇气给予世间女性们更深的追求,敢于放弃,勇于探索,这便是新时代美丽的最好诠释。(高芙君)
李嘉诚---平民的奋斗
李嘉诚是当今最杰出的华人之一。他赤手空拳创出一个跨国大企业。李嘉诚先生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李嘉诚的领导艺术。“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衡量的。能够在这个世上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乃真财富.有人说,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名下企业业务遍布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约22万名;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也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今年初,在接受香港的《亚洲周刊》杂志的采访时,他甚至把自己一手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称作是心中的第三个儿子。与财富的这两种打交道的方式和态度就这样奇妙地统一在了李嘉诚的身上。(罗浩宏)
他,没有显赫的家底。他,没有高等的学历。他有的只是在社会底层生活的逆境中的不懈奋斗。他有的只是经济萧条民生淡漠中的看透无限商机。他,李嘉诚,成就了一个由平民至国王的神话。即使身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富,他依旧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然而面对祖国教育事业,他毫不吝啬斥资百万。(高芙君)
身无分文的青年李嘉诚如何赚得第一桶金?李嘉诚如何从小老板变为“塑胶花大王”?李嘉诚如何连续多年稳踞全球华人首富宝座?是不变的决心,是不变的信念,是不变的努力,是不变的追求!无论李嘉诚是否以商人自居,他的作为却已超越了单纯的社会角色。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他追求第一,在每一领域里都追求最好的。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放弃学习,使得李嘉诚在众多的领域里都能进入最高境界。(黎健明)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毫无疑问都是善于创意的,而新奇的构想往往来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历,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乎常人的智慧。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且不说他由“塑料大王”到“地产巨子”再到“玩股能手”的三次大的转向,单就他在发展过程中几个企划创意,便可窥见其长于谋略的卓越才能。正当李嘉诚在“塑料业”挥洒自如,志得意满之时,据说,有一次他单独驱车兜风,在新界山坡上看到的田野里的农民触发了他的灵感,他突然感到农民的辛苦劳作不如工人建房赚钱更容易,于是他联想到在香港这人多地少的弹丸之地,房地产的前景一定大为可观,遂捷足先登。(周晶)
比尔·盖茨——创新的典范
比尔“盖茨致富的全部奥秘在于:创新、创新、再创新。
比尔”盖茨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本来从事生产,将研究与开发置于中心地位,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不创新,就灭亡!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28个月。”此话道出了比尔”盖茨追求不断创新的实质,并制定了10条指导方针。(陈亮成)
比尔“盖茨也曾经和我们一样不名一文,但他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身边的机遇,于是,他成功了。他20岁开始领导微软,3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在比尔”盖茨的财富后面,还隐藏着一种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让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让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与人与物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精神支持„„正是靠着这些,盖茨走到了让我们无比钦羡的人生巅峰。(莫超浩)
盖茨夫妇曾经表示,他们死后,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遗产会属于自己的孩子,其他部分,将都捐给慈善事业。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比尔“盖茨称,2 他和妻子耳濡目染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的很多不平等现象。一个存善心的巨富!(林立超)
盖茨和微软,创造了20世纪最美丽的神话,吹响了信息经济时代最嘹亮的号角。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盖茨是电脑天才,但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软的成长壮大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越的。盖茨和微软,都将是永远的„„
为了事业,什么都可以舍弃。盖茨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微软是我永远的情人。“其实,在通往微软帝国辉煌的道路上,盖茨经历过无数次极端痛苦和无奈的选择,当求学、爱情、婚姻和事业发生矛盾或者冲突的时候,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学位、心爱的女人,而选择微软和自己的事业。(马国威)
“每张书桌上会有电脑,每个家庭会有电脑”和“每台电脑都用微软产品”则是他的梦想。这个梦想源于比尔”盖茨具有预见性的创业计划。现在这一梦想的实现,证明了它的根本东西造就比尔盖茨的成功。在不同成功的人身上都具有同比尔盖茨同样的东西,他们都有勇于拼搏,拥有梦想,并且勇于与实践。(简明敏)
李想: “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唯一的“80”后。
身价过亿的“高中生”李想1981年生,泡泡网CEO。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身价,时间不过短短四年。泡泡网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2005年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2008年创始人李想在泡泡网中一股独大,身价在2亿以上。这一年,李想27岁,创业10年。
李想,1981年出生于河北的石家庄。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父母同时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于是只能将李想托付给了外婆。李想儿时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很少被父母留在身边。李想有一个宽松的空间,自由成长。李想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老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学六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1999年,18岁小伙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泡泡网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年取20倍赢率,市场价值2亿。
李想的背后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做过8848的董事长。265.com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导航网站,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李想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自称“像农民般正直”,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泡泡网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
李想风格:“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生活的导演”(李想名言)。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有魄力,而且一旦思考成熟,就立即着手去做,而不是畏首畏尾。
杜丽:首金失利后的胜利
2008年8月9日上午,北京奥运会射击比赛结束了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的争夺,中国选手杜丽发挥很不理想,以499.6环的成绩获得第五。捷克名将埃蒙斯打破了杜丽四年前创造的奥运会纪录,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东道主连续七届无缘首金几乎已成奥运会惯例。杜丽此战承受了三重压力,卫冕冠军、奥运首金,再加上主场作战。赛后,杜丽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资格赛成绩打得比较好,还是挺满意的。决赛可能还是感觉主场的压力比较大吧,始终不能安静下来。”杜丽在混和采访区没有再接受采访,在场的200多名记者都看到杜丽离开时已流下了眼泪,尽管有记者试图叫住杜丽,但杜丽难掩伤心之情,直接回到了休息室。
由于杜丽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功,所有人都把夺得首金的希望堆积在她的肩上。当时的决赛现场座无虚席,射击馆的喇叭每一次播出杜丽的名字,都要引发观众掌声雷动。首金失利后,杜丽非常自责。“8月9日,对我来说非常遗憾,不是因为我没拿到金牌,而是感觉对不住大家,因为有那么多人一直关注着我,对我充满了期待,可是我让大家失望了。”然而,来自各方的宽容和理解却令她动容。很多网友在博客中写到:杜丽,你是最棒的!我们永远支持你,加油!媒体则给出了这样的标题:《给失败者一束追光》、《杜丽别哭》、《失去首金,获得更多》„„一位志愿者在杜丽训练情况不好,已经觉得训练没有意义的时候,给她递来一张卡片,鼓励杜丽坚持下去。杜丽坦言,自己当时只觉得一阵温暖,彻底打消了放弃的念头。
8月14日,杜丽重返赛场,在女子50米步枪3×20决赛上,她凭借690.3环的总成绩打破该项目的奥运会决赛记录摘得桂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本届奥运会上的第19块金牌。路透社评价说:“尽管第1枚金牌变成了第19枚金牌,但是杜丽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4年前的8月14日,杜丽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了雅典奥运会的首金;4年后的同一天,在失去首金120小时之后,杜丽勇敢地站在赛场,以创造奥运会纪录的成绩拿到了这块“迟到的金牌”。决赛时,杜丽再一次面临着第一枪的糟糕成绩,面临着挺住或者崩溃的抉择,这一次她紧紧握住了命运的手,改写出了完美的结局。
杜丽又哭了。首金争夺战中,巨大的压力让她泪水决堤;当她终于站在领奖台的最高台阶,杜丽再一次喜极而泣。同样是泪水,却有不同的含义。第一次是因为压力,而这一次则是完全的释放。
对于杜丽而言,这不是“在4年后再夺冠”,而是在极为短暂而又最为漫长的4天中,进行了一次从巅峰跌落低谷再到辉煌的蹦极。“4天的时间真的很难熬,我非常地感谢大家,观众、志愿者、还有我的家人。很多观众都送给我卡片鼓励我,给我喊加油,我真的非常感动,让我无法放弃这个项目。我觉得自己必须坚持住。”
几天的时间无法让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真正让杜丽顶住压力战胜自己的,是新时代话语空间的宽容与理解。在奥运会的第一天比赛中,杜丽没有拿到奖牌,可是她却成了最受关注的运动员。这个在历届奥运会中不曾出现的现象,反映出国人对于奥运精神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如今,我们的观众正在用更平和宁静的心态看待比赛。正因如此,杜丽才能在四天后重新夺冠。与其说是杜丽一个人胜利了,不如说是观众和整个社会舆论都在首金丢失的挫折考验中胜利了。
血为舞魂热--黄豆豆
他那份为舞蹈不惜忍痛去吊长自己的拼搏,连走火都只顾道具的钟情与痴迷,那不畏伤痛依然反复练习的执著和成功后不忘对给了他发芽的第一滴雨露的温州以感恩。他勤奋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高峰,他让中国舞走向世界,展现了东方的魅力。(李杰成)
1987年,年方10岁、稚态可掬的黄豆豆,去北京投考最高舞蹈学府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然而,命运并不青睐这位未来的舞坛王子。尽管并坐的5位考官无不欣赏他试跳的几段舞蹈小品,无不惊叹他出众的“肢体语言”,但是学员的录取条件有一些不能改变的硬性指标,比如男舞蹈演员的身体标准,下肢要比上身长12厘米以上,而豆豆的下肢只比上身长8厘米。为了尽快拉长下肢,豆豆把身体倒挂起来,每天3至4次,每次10多分钟,人为地牵拉韧带。经过整整两年的苦训、苦熬,终于达到了专业舞蹈演员的标准。到了1989年,终于传来上海舞蹈学校要面向全国招生的消息,母子俩揣上盘缠,向上海进发。黄豆豆从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总分名列第一。(何小杏)
“他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专家的评价显示黄豆豆的舞蹈事业几乎达臻完美至境。他的表演风格阳刚洒脱、情意并茂、意韵深涵、技艺卓群,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技压群芳多次获得大奖。黄豆豆认为,中国舞要获得更大发展,少不了创新。传统固然要承袭,但打破传统却更是艺术的精义所在。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创新太重要了。(黄国颖)
黄豆豆,中国舞蹈的精灵,在上海乃至世界的舞台上,他的舞姿让许多人如痴如醉。舞蹈让他的青春尽情展现,他象征着中国舞之灵魂!(罗辉)
舞蹈永远是青春的,舞者的艺术生命是极其短暂的。黄豆豆比同龄人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我青春的血只为舞魂热,我青春的生命只属于舞蹈。”(余晓君
第三篇:人物素材集锦
人物素材集锦
“陈欧体”传递正能量
2012年10月12日,聚美优品发布2012年新版广告。这则由该公司CEO陈欧亲自出演的广告,没有一句产品宣传,更像是一部微电影。陈欧的独白,配以考试录取、工作受挫、恋爱告白等镜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质疑声中坚守理想,不断奋斗,最终获得回报的故事。结尾处他举起拳头,将眼前的玻璃记得粉碎,简单包扎之后继续踩着玻璃前进。
在那个1分39秒的镜头中,聚美优品CEO陈欧扮演着一个创业者,受到外界各种质疑、攻击、抹黑„„仅仅因为太年轻。广告词“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被命名为“陈欧体”。
“许多年轻人为了生活,忘记了自己追求的东西,在追求的过程中又容易被老势力质疑:学业、恋爱、创业„„”陈欧也需要这种“正能量”,因为他深知,自己走在创业路上,有99%的概率会失败。“每一次都是我亲自操刀。”陈欧说道。“要么不做,要么就一定口口相传。”
点评:这段广告词传递的正是普通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和奋斗,是一种正能量声音的传递。“陈欧体”的流行和受追捧,也让人看出这种声音的稀缺,唯其难于发声,才让人觉得珍贵。在众声喧哗的浊语俗音的主流中,梦想早已淹没。而要让“陈欧体”不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唱”,让社会真正为有梦想的人鼓掌喝彩加油,让怀揣梦想的人都能有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让梦想有机会成功着陆,有梦想的人才不会被嘲讽为天真。
以努力面对嘲笑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功成名就的美国诗人郎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不屑一顾,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多年后,他成为英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华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名叫《叶草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英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点评:以努力面对嘲笑,需要是一种坚强、一种自信、一种大度。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独立朔漠,以寒风为衣,以贫瘠为帽,以荒芜为剑,忍受天地间一切痛苦的侵袭。那时,你会感受到一种想要喷薄而出的力量。面对世间万物的嘲笑戏弄,努力是最有力的武器。所以人生的路上,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以努力面对嘲笑,当落叶归于土壤,曾经的嘲笑都化为沃肥;当青虫化茧成蝶,曾经的嘲笑都化为绚彩;当凤凰冲出烈火,曾经的不屑都化为伟岸。
曼德拉——光辉岁月
南非前总统、反种族隔离斗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于当地时间 12月5日晚8时50分(北京时间6日上午2时50分)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
曼德拉一直被冠以“伟人”的称号,那么他的伟大究竟在哪里呢?首先,他带领人民推动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种族隔离这种反人类的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推翻这一制度,不仅是对南非,更是对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尤其要说明的是,这种推翻是和平完成的,这更是一种伟大的创举。其次,曼德拉并 不贪恋权力。一生都在抗争,晚年才当选总统的曼德拉,享有无上的权利和威望。但是他只担任了一任总统后便坚决退隐,放权给他人,这种品格让世界上很多国家 领导人显得渺小。最重要的,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道德标杆。为了整个国家的进步,他被关押27年,耗费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但是出狱后,他不计个人得 失,倡导宽容和解,切实推行宗族融合,才成就了南非的社会进步,这样的胸襟和气魄,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今天,我们挥手告别这位伟大的老人,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还在继续。
曼德拉经典之语
●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人在狱中”。
●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曼德拉对战争与和平拥有独特的认识。
●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 “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退休后的曼德拉甘愿做一个平民。
●“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85岁的曼德拉依然精神矍铄,性格开朗。在这位尝过近30年牢狱之苦的老人心中,自由就是幸福。·“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相伴晚年。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知晓一个社会的灵魂,就看这个社会对待小孩的方式,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
●我懂得了,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战胜恐惧。勇者不是感觉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惧的人。
●“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曼德拉84岁时曾在南非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主题是监狱生活。在27年的铁窗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明亮轻快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
南丁格尔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而设立的,这一天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
她一直照顾著穷人。在1844年12月,一个穷人在伦敦的一所工厂医院死去,引起了公众对该医院的责备,这时,南丁格尔成了促进医院改善医疗环境的倡导者。
李叔同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
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出生天津,却因极爱母亲,从母姓,自称“当湖王布衣”,以母亲家乡平湖为自己家乡。
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也是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入国的人,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也是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词、曲大家。他所创作的《送别》歌,传唱至今,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都尊他为师。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林语堂说他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夏丏尊评价他的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丰子恺评价他“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
他前半生是李叔同,后半生是弘一法师。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从浊世公子、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成为律宗高僧,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李叔同有没有后人?后人如今在哪里?这曾经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今年是弘一法师圆寂70周年,本报记者专程赶往天津,采访李叔同的孙女李莉娟。
在天津大悲禅寺,我们见到了这位皈依佛门26年的居士,天津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在她的眉眼之间,依稀能够看到李叔同的影子。她办公室门后,是她亲笔所写的“惜福”二字,与弘一法师“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字体,有几分神似。
在俗,举世奇才在僧,律宗高僧
【人物简介】: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被称作“超级英文词典”,他掌握了8万个英文词汇,比一本六七厘米厚的《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还要多一倍。【重要经历】:
(一)三次高考
第一次:复习了10个月左右的高中课程之后,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其实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
第二次: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没有特别失望,家里人也没有给他什么压力,反正不行就在农村干活。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再度落榜。
第三次: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 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确实只需要40分钟。
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拿到通知书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和两个考上大学的同学一起,像范进中举一样跑到马路中间又蹦又跳,连大卡车都停下来了。
(二)与北大的爱恨纠缠
进入大学的俞敏洪由于不会讲普通话、英语发音不准,不久就被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的时候,他又不幸患了肺结核,这使得他不得不休学一年。在多数人眼里,大学时代的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没有人能看得出俞敏洪身上有丝毫的成功潜质,以至于整个大学时代没有一个女孩子喜欢他„„
1985年,俞敏洪大学毕业后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校外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起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因为打着北大的名头私自办学,1990年秋天,北京大学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
为了保留颜面,俞敏洪被迫于1991年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按照俞敏洪的说法“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在接受一夜成名网访谈时,俞敏洪感慨地说:“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则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三)电线杆情结
新东方人都知道俞敏洪有电线杆情结,因为新东方是靠他在电线杆上一张一张贴广告贴出来的。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曾经因为市政建设,来人要拆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他急了,死活不让拆,最后花了7 万元才保下那两根电线杆。
俞敏洪的名声响了,招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也断了别人的财路。中国的培训市场从来就是一个充满杀伐的江湖。先是俞敏洪的广告被对手覆盖,后来当场就给撕了。1992年春天,俞敏洪的广告员去贴广告,刚准备往上贴,另外一个学校的广告员早就等在那儿,上来就是三刀,被送到医院缝了8针。俞敏洪第一次意识到办学校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最重要是人身安全的问题。
好朋友王明夫在帮助新东方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后用这样的形容词概括俞敏洪的状态:“挑战,也许读书人要做成事业,面临的是无穷无尽的挑战。我在报纸上,那个时候,我正在北京,他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任何中国的媒体都在报新东方,俞敏洪在那儿光芒四射,但是只有我才知道他今天的成功几乎能够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泣血’,是很艰难的,假如他将来走向500亿,当然也会有更大的挑战。”
马云
【人物简介】马云,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绍兴,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除此之外,马云还担任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艺术品中国商业顾问等职务。2012年11月,阿里巴巴在网上的交易额突破一万亿大关,马云由此被扣以“万亿侯”的称号。2013年5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CEO。
《福布斯》的封面文章曾这样介绍过马云:凸出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而笑,拥有一副五英尺高,一百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样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三次高考】:
马云,他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企业家;他的阿里巴巴被评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他还是比尔·盖茨、克林顿和布莱尔的朋友。但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更具悲剧性的是,马云考过三次大学,两次落榜。
成名之后的马云从不回避失败,相反还总喜欢拿当年三次高考自我调侃说“可以帮助成绩不好的人找回信心”。
马云最头疼的,莫过于数学。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全军败北。他垂头丧气,准备去做临时工。他和又高又帅的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结果宾馆录用了表弟,而他却遭到拒绝。
之后马云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马云到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他踩着三轮车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过火车渠道转发到其他地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的出现,也许就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吧!这本书犹如一个引导者,它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了马云的思想,进而改变了马云的未来人生之路。
从故事中,马云暗暗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
就在那一刻,马云开始下定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的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在第二次高考中眷顾马云。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但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
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每周日,马云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这可把马云惹恼了。马云在余老师话语落下的第三天准时参加了他一生中的第三次高考。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了79分。
79分的成绩在别人眼中也算可怜,但是按马云的话说,“是运用了独门武功才过去的”。那时候他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
不过即使是马云破天荒地数学考了79分,但依然没有上大学本科分数的“资本”——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
自助者天助。或许是马云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大学连考三年的马云由于对专业招生不满,历经辛苦之后终于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小便宜。
也不知那位余老师与马云打那个赌究竟是出于善意的鞭策还是对马云的“傻”实在忍无可忍,不过这一次马云真的走出了泥沼,走向了通往大学的光明之路。
【“侠文化”影响阿里巴巴】
马云喜欢金庸,他将会议室命名为“光明顶”、“桃花岛”等金庸小说中的武林胜地;马云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将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定为“六脉神剑”,即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敬业、激情„„种种言行,使得马云成为众人眼中的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马云他不仅会告诉你小时候数学补考过几次,也告诉员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要用胸怀去对付。男人需要胸怀,女人也需要胸怀,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出来的。”
在IT业界浪迹多年,马云对“笑傲江湖”四个字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网络即江湖,如何笑傲其间?笑,有眼光,有胸怀,方能坦然面对种种传言和误解,依然豪气干云,仰天长笑;傲,有实力,有魄力,才可在人云亦云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在一片骂声中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傲视同侪。
【华丽转身,辞任CEO】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9点50分,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突破10000亿元。
2013年1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向员工发出信件,宣布于2013年5月10日起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将全力以赴做好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全职工作。这一年,马云49岁,但已经筹划退休,好像最美好的东西都留在身后了。马云同时表示,将在2013年5月10日宣布下一任CEO人选。这天正是淘宝网成立10周年的纪念日。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将主要负责阿里巴巴董事局的战略决策,协助CEO做好组织文化和人才的培养,“并将会和大家一起加强和完善阿里的公益事业”。
挥一挥衣袖,潇洒转身的马云留下许多云彩,除了电商、物流、金融三个千亿(美元)帝国外,马云与阿里的故事,注定成为一个时代的商业传奇。
在2013年5月10日的淘宝十周年晚会上,马云正式卸下当了14年的阿里巴巴集团CEO职位。十四年的从商,让我懂得了人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艰苦,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别人成功了,才是自己的成功。我们最期待的是员工的微笑。
从今天晚上十二点以后,我将不是CEO,从明天开始,商业就是我的票友,我为自己从商十四年深感骄傲,看到你们,看到中国的年轻人,我不希望有一天我们这些人再来一个“致我们失去的中年“,这世界谁也没有把握你能红五年,谁也没有谁可能说你会不败,你会不老,你会不糊涂,解决你不败、不老、不糊涂的唯一办法,相信年轻人,因为相信他们,就是相信未来。
99岁诗人柴田丰
日本99岁高龄的女诗人柴田丰,在她98岁的时候出版了处女诗集《别灰心》。这本《别灰心》出版不到一年时间,便再版了20多次,发行量已经超越100万册,并进入日本2010畅销书前10名,风头直逼排名第5的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树。
1992年的时候,柴田丰的丈夫去世,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柴田丰一直独自一人居住。柴田丰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五六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喜欢上日本舞。有段时间柴田丰扭了腰,不能动弹无法跳舞了,六十多岁的儿子看到老母亲心情郁闷,便劝她写点文字以打发时间,而她年轻时恰好喜欢诗歌,就开始写诗并给报社投稿。结果她的诗歌被报纸刊登出来之后,获得意料不到的巨大反响,许多读者给她写信,电台里也朗诵她的诗作,为她而感动的读者越来越多。最后,出版社找上门来,将她的诗集整理出版,于是就有了99岁老奶奶的处女作诗集《别灰心》。
柴田丰在她的诗集里说:她每写一首小诗,都自己大声朗读、修改,再朗读、再修改,因此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首诗。柴田丰借笔下满纸情爱、梦想与希望,触动并激励了日本国民的心灵,以自己朗朗上口、催人奋进的“人生的救援歌”,给弥漫着忧郁情绪的日本人的心灵补充了能量。
她的诗风并不华美,简短易读,近于白话,但是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吸引人的气质。这一点在下面出自《别灰心》的两首小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1.喂,说什么不幸/有什么好叹气的呢/阳光和微风/从不曾有过偏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做梦//我也有过/伤心的事情/但活着,真开心/你也别灰心
2.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啊/看似在做梦/我的心已飞上云端
第四篇:人物素材
人物素材
1.林俊德
青丝化作西行雪,深情铸成边关恋。从永春深处的贫苦少年到扎根大漠的工程院士,入伍52年,你如马兰花一样将传奇写满大漠戈壁。你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所以到了生命的尾声,你也以冲锋的姿态屹立不倒,恰如周国平所说: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一生的菁丽年华凝落成片片马兰朵,一辈子的心力凝刻在这挽联中。大漠,烽烟,暮色四合,黑暗会笼罩名山大川,却无法阻挡人心的光芒。那《马兰谣》为你传唱,清扬悠长。生命无怨,青春无悔,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2.郭成旺
肃杀寒冬,走进毛乌素沙漠,大漠孤影在遗世小屋旁躬耕劳作,在日月星辰的相伴下,沙海变绿洲。四万五千里林木,三十年的守候,治沙英雄在这不毛之地,耳听风沙之声,手植榆杨柳槐。他用心守护这片净土,碰上歪枝残柳,他修枝抚育;碰上枯枝烂草,他捡拾掩埋;碰上树遭风蚀,他剖土挖沙。他在沙漠里创造了一个绿色世界。守护这个绿色世界成了他一生的信念。他从未感到孤独,因为恰如南怀瑾所说: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由此看来,人要有所成就,就要甘于寂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埋头苦干,锲而不舍。3.潘子灏.韩红(爱心)
那是一个秋天,在山清水秀的贵州麻岭,一辆缆车猛然坠落,一声巨响震彻山谷。缠绵的风吹不起流逝的生命,可一场爱的接力开始踏上征程。生死时途,潘子灏的父母用双肩托起孩子,托起了所有爱和希望,留给自己默默走远的遗憾。他们是大爱使者,用灵魂搏击死亡,用爱心支援生命。纵然黑暗中泪水沾满双眼,开我依然看到那个夜晚,天上宿星点点。随后歌手韩红领养了这个两岁半的孩子,为他建造了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陪他面对未知风险。3.15晚会上一首《天亮了》打动了亿万观众,一场爱心汇聚正聚水成流,聚沙成塔。面对灾难,我们无奈看到生命走远,我们也看到爱心蜿蜒在细细地纤绳上,将小子灏拉出黑暗绝境。天亮了,他们笑了。4.李煜(认清自我)
阅尽人间春色,终不抵吴钩山岳勾人愁肠。千古词帝,薄命君王。自知治国乏才、软弱无能,却只能任自己流落在“成者王侯,败者贼寇”的断言之下。彼岸人家,华灯初上,温馨祥和心之所向;此岸归处,渔舟独回,歌尽沧桑,一蓑烟雨自彷徨。面对命运的否泰更替,荣辱交错,他怀着动荡年代的特有悲伤努力辨清自己在皇位与阶囚的一尺之隔。所有的愁苦阴郁都化作那一江春水奔流至今,带着辨不清的悲天悯人冲刷莲叶田田。然而比起鲁迅笔下神情麻木,目光呆滞的“庸众”,他已辨明许多,毕竟面对人生悲苦,世态炎凉,他虽上下求索,却更如流水吹开遍地残荷,无奈、无情、无得、无寻。5.吴良镛(认清自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六十年来,吴良镛先生秉古持今,学以致用。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任浮生起起浮浮,立斯人不喜不惧。“牛刀”级的大师没有沉醉于他人的阿谀奉承的逢迎,没有沉醉于美轮美奂的设计建筑。他说:“民惟邦本,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平凡朴质的他认清自己依然是那怀揣“匠人营国”之梦的筑者。于是一片青砖黛瓦的有机建筑——菊儿胡同,诞生在他的手下。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在枯枯荣荣的人生栈道上悟我、辨我、行我、成我。
第五篇:万能人物素材
万能人物素材
&梵高
(1)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
(2)梵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
(3)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运用角度:价值、时间会沉淀出真正伟大的东西
梵高语录
①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②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③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④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三毛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后来,我自己去过沙漠,我才发现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惧。我看《温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记,发现她和荷西的爱情也充满了关于金钱物质琐碎的争吵。看肖全给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镜头,苍白惨淡,不带一丝笑容。也许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后来三毛自杀,我非常冒昧诛心地猜测,大概也是因为太多读者把对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们绑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运用角度:平常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
(2)爱生活,爱地球,爱世界。要想照亮世界,总得有东西在燃烧。她是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说她的作品里有虚构,她死后仍有非议。这又怎么样呢?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写有完美的书。当一个人用生命照亮你…… 我们多么幸福。
素材运用角度:只要有爱,不完美又如何
(3)三毛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颗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实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锢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种心态里。而三毛是那种即使被囚禁在一个牢笼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对于爱情的勇敢与执着,是那么的让人着迷,一个爱上流浪的人,一个在流浪中爱着的女人。突然觉得这种流浪的浪漫情怀,在我们越来越世俗的世界里渐渐的远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足够虔诚地面对流浪,我们就不会感觉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运用角度:让精神去流浪 三毛语录
①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②我迎著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③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④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海明威
(1)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素材运用角度:坚持、自律
(2)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
素材运用角度:追求完美、态度、严谨、细节(3)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
海明威语录
①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②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郑渊洁
(1)郑渊洁说:靠写作成为富豪,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吧。如果未来有一个中国作家慈善捐款排行榜,我希望我也能是第一名。一个作家书卖得好,有了钱,就应该回报社会,回报读者。我写童话写了35年,但我的幸福感只有到汶川地震后捐款几十万后,才感受得最深切!幸福来自劳动致富,然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
素材运用角度:大爱、责任
(2)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他和那个骑着瘦马的天真男子一样,不断挑战貌似难以战胜的目标:炮轰中国教育、叫板中国作协、立志当中国最优秀的男脱口秀主持人,以及一个人撑起一本杂志25年。他的行为,的确像古代的“侠客”,出手扶危济贫——玉树地震后捐款百万,成为作家之最;行踪飘忽不定——可以隐居山村十年近乎失踪,也可以突然高调行事频现报端;个性嫉恶如仇——他的一千多条微博,大部分是对各地民生新闻的评论。
素材运用角度:挑战自我、正义、个性、活出自我
郑渊洁语录
①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②生命的意义不是珍惜,而是消耗。③善良就是最好的人生,即使默默无闻。④循规蹈矩是一事无成之母。
&海伦·凯勒
(1)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所以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进入大学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并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素材运用角度:不屈不挠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
(2)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在海伦·凯勒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之后,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素材运用角度:爱心、收获、感恩、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感
海伦·凯勒语录
①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②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珍惜声音。③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④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巴金
(1)巴金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讲真话,洋洋150篇真言随笔,凝聚成46万字的《随想录》。
他在《没有神》中说:“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他在《随想录》总序的最后说:“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
素材运用角度:忏悔、真实、良心、讲真话、责任
(2)他把在日本获奖的奖金500万捐给了上海作协,他把《随想录》的稿酬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学奖”。
素材运用角度:无私、谦逊
(3)冰心说,“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还说“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巴金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信安慰。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记录,巴金为《冰心传》写序言,给冰心题词。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坦率、坚强、友善。
素材运用角度
从巴金的角度: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从冰心的角度:①坦率、②坚强、③友善、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
(1)1933年6月,特务公然杀害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并将鲁迅列上了恐怖暗杀的黑名单。但鲁迅先生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参加了杨杏佛葬礼。慑于先生的威望,特务没敢加害先生。面对黑名单,鲁迅没有退缩;面对敌人,鲁迅的气势压住了他们的凶悍。勇气来自正义,来自无畏,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出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
素材运用角度:人格力量、勇敢、退缩与前进
(2)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寻梦途中的百折不挠,圆梦实践中“精卫填海”的坚韧自信,无一不燃烧着他对民族、国家的热爱,无一不证明着他是一个真正的猛士,是文学革命的马前卒,我们仰慕的就是他的这种伟大。
素材运用角度:梦想、奋斗、热爱、力量、理想和现实、选择
(3)鲁迅不仅聪明,而且勤奋。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早晨要去给生病的父亲买药,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他很后悔自己的迟到,就在桌子的角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用来警诫自己,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迟到过。一直到晚年,鲁迅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并且在一次闲谈中告诉自己的亲人。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自幼严格要求自己和认真学习的精神。
素材运用角度:认真、严格、自觉、坚持
鲁迅语录
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