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崖寺导游词

时间:2019-05-14 16: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灵崖寺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灵崖寺导游词》。

第一篇:灵崖寺导游词

略阳县灵崖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风景旅游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堪称蜀道明珠。灵崖寺素有“陕南小碑林”之称,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甫阁颂》也在寺内。

《甫阁颂》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刻石。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灵崖寺景观

因《甫阁颂》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到元末,又因高则诚编《琵琶记》戏曲时,将蔡邕演绎为“状元”,流行广泛。因此,群众就讹传“蔡邕撰并书”的《甫阝阁颂》摩崖称为“状元碑”。讹误相传,一直至今,故旧的省、府、县志以讹而载。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但历代碑石研究者,如:南宋·洪适《隶释》,明·赵[山函]《石墨镌华》,清·翁方纲《西汉金石记》,清·王昶《金石萃编》,清·陈奕禧《金石遗文录》以及朱剑心《金石学》等确认:析里桥甫阝阁颂为仇靖文,仇绋书。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其生平不详。~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位于略阳县城环城西路,主要负责江神庙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以及全县民间艺术和民族习俗和研究与开发等。

博物馆所在的江神庙,有名“龙王庙”,始建于明代,占地近2千平方米,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古羌族戏院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江神庙是古代船帮聚会和祭祀的会馆,按照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依地势高差而建。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细部装饰注重木雕板绘,外观华丽。富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价值。

第二篇:灵崖寺导游词

略阳县灵崖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风景旅游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堪称蜀道明珠。灵崖寺素有“陕南小碑林”之称,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甫阁颂》也在寺内。

《甫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者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

《甫阁颂》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刻石。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灵崖寺景观

石刻原在略阳徐家坪jie[穴且]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1979年12月,农民修乡间公路,《甫阝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灵崖寺,粘接复原,嵌在前洞石崖边,摩,崖高170公分,宽125公分,全文十九行,第六、十二行为十一字,第十五行为十八字,其余每行二十七字,共计四百七十二字,现存二百二十字,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纤绳磨损的印痕七道,最长约20公分。因摩崖刻石地处拐弯,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今可见其勒痕。

到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沔州(今略阳)太守田克仁幼时就很爱书法,曾临摹过《甫阁颂》,当他任沔州太守后,得知《甫阁颂》就在沔州,喜之不尽。当他见原刻露处江边,受风雨浸蚀,剥落日甚,恐久而绝迹,便仿原刻形制大小,重刻于灵崖寺,即今灵崖寺奈何桥的右崖上。至明万历时,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斜痕长102公分,知县申如埙补刻,并在石尾加上“知县申如埙重刻”七字。晚明以来,申如埙补刻而冒“重刻”的《甫阁颂》摩崖,因字迹清显,拓印流传,造成混乱,有的妄断为申如埙重刻。

因《甫阁颂》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到元末,又因高则诚编《琵琶记》戏曲时,将蔡邕演绎为“状元”,流行广泛。因此,群众就讹传“蔡邕撰并书”的《甫阝阁颂》摩崖称为“状元碑”。讹误相传,一直至今,故旧的省、府、县志以讹而载。

但历代碑石研究者,如:南宋·洪适《隶释》,明·赵[山函]《石墨镌华》,清·翁方纲《西汉金石记》,清·王昶《金石萃编》,清·陈奕禧《金石遗文录》以及朱剑心《金石学》等确认:析里桥甫阝阁颂为仇靖文,仇绋书。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其生平不详。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位于略阳县城环城西路,主要负责江神庙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以及全县民间艺术和民族习俗和研究与开发等。

博物馆所在的江神庙,有名“龙王庙”,始建于明代,占地近2千平方米,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古羌族戏院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江神庙是古代船帮聚会和祭祀的会馆,按照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依地势高差而建。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细部装饰注重木雕板绘,外观华丽。富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价值。

第三篇: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阳光旅行社的导游王静茹。大家可以叫我小王。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徐师傅。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个六朝古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灵谷寺。

 景点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1分钟)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东郊三大风景区之一的灵谷寺风景区。可能大家并不知道,灵谷寺原来的地址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今天明孝陵所在地。南朝时,梁武帝买下了那块地,为高僧宝志修建了一所开善寺,也就是最初的灵谷寺。后来朱元璋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下旨把寺迁到了这里。

朱元璋赐名为“灵谷禅寺”,并且亲自书写了“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悬于寺门之上。当时灵谷寺寺僧千余名,占地五百亩,可谓盛极一时。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蒋介石成立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筹备委员会,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原本已经面目全非的寺庙上建立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灵谷公园。

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北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2分钟)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绕过万公池,前面是原阵亡将士公墓入口的正门,这是1928年用钢筋水泥筑起的一座三拱文武方门,门墙为红色,故名红山门。上面施以彩绘,顶上盖有绿色琉璃瓦。下辟三个拱门,花岗岩基座。原来门额上是蒋介石手题“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著名书画家钱松喦(yan第二声)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门外一对石狮是北平军分会所赠。(方门两边还各开亦拱门供车辆通过,东侧门额上提松涛,西侧门额上提泉韵。)

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纪念牌楼前。纪念牌楼为一座五门十一脊的钢精水泥仿古牌楼,是仿北京十三陵入口大牌楼的形式修造的。斗拱托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正中横额上刻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左右门额上均装饰有瓷制国民党党徽,中间夹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牌坊前有一对石兽,名为貔貅。传说中是黄帝作战时冲锋在前的石兽,是勇猛的化身。这对石兽是陆军第十七军赠送。(放在牌坊前有三层含义:一是形容革命烈士像貔貅一样勇猛;二是用这样的神兽来为革命烈士守灵;三是纪念北伐时成立的貔貅团)

 无梁殿:1.建造时间、规模和特色

2.内部陈设:中拱佛台、四壁所嵌的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2分30秒)

过了牌坊,我们便要去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梁殿。经过这一道花木扶疏的小径,眼前的这座建筑便是无梁殿。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量殿。

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无量殿,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寸木根钉,也无梁椽,所以又俗称“无梁殿”。现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重檐九脊,正脊上置有三座复钵式喇嘛塔。

现在我们进入正殿参观,正殿原来供奉着无量寿佛居中的西方三圣(西边大势至菩萨,中为无量寿佛,东为观音菩萨)。我们眼前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民国国歌,右侧是民国国父遗嘱。顶上直至屋脊有一亮孔,有人说是升天孔。其实,设计的初衷可能一方面是造成顶上佛光的效果,一方面是用于通风采光。

四周墙壁嵌有110块青石碑,上面刻着北伐阵亡将士的姓名。采用的“代表葬”的方法,以师为单位,从每一军阶的阵亡将士中抽签选出一名代表入葬,经各师的呈报名册,共计60个师,共有阵亡将士33224人。

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 馆名由前国民党要人陈立夫书写,展出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7年北伐成功共22组场景,塑造了孙中山、宋庆龄、黄兴、周恩来、蒋介石等57位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一幅近代史画卷。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号公墓、松风阁: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的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和名(1分钟30秒)从无梁殿后门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花坛草坪,这里就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大小墓穴共1624个,其中入葬了淞沪抗战中128位烈士,暗喻淞沪抗战的时间是1932年1月28日。草坪中间有一个圆形花坛,中植一棵大桂树,俗称桂花王。圆形花坛及十二根放射形的砖格象征着国民党党徽;草坪一道围墙象征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的旗边,靠北强有一对碑柱,分别是地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整个图案设计成青天白日旗覆盖下的公墓。这种设计独具匠心。

现在我们面前的松风阁是1931年建造的,屋顶为重檐庑殿式,琉璃瓦顶,重檐间悬挂有“松风阁”的匾额。松风阁外有回廊,内为走马楼式的楼梯,(登楼临轩,能够听见万株黑松发出的阵阵松涛声,所以得名“松风”,可谓是名副其实)。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之后无法恢复,现在已变成茶室和小卖部。(前方广场上还有一座石鼎,鼎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大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所赠送。)

 灵谷塔: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 3.塔基座的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2分30秒)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原来这里就是明代灵谷寺修建的宝公塔原址,民国时期造公墓时,因不合时宜,便将宝公遗骨与塔迁移到西侧的密林中。

现在的灵谷塔是1931—-1933年建造的,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优美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塔身九层八面,高61米,在塔的四个门楣上,前门有(陵园管理处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题)“灵谷塔”三个金字,后门题有(30年代陵园园林组主任傅焕光所书写的)“有志竟成”以及东西门上分别题有“成功”、“成仁”的篆字。底层外壁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是蒋介石所书。塔基是直径30.4米的八角形平台,台基上的丹陛石,雕有“日照山河”图。

下面请各位团友朋友跟随我一起登上塔顶,欣赏钟山美景,感受灵谷松风。塔内正中有钢筋水泥螺旋扶梯,直上九层,共有台阶252级。在塔内2到8层,每层都有四方石碑,内部共有28块碑,2到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草书,内容为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辞;5到8层的内壁上,是国民党元老吴稚辉的篆书,内容为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于右任和吴敬恒都是民国时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二人是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登临九层,没有碑刻,供游人登高赏景,有高瞻远瞩之意。在此凭栏远眺,心旷神怡,可以尽情欣赏远山苍翠景色,充分领略灵谷胜景“万松参天”的旨趣。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 东线(其他)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2分钟)

下面请团友朋友们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东线景区。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庙前大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元文宗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

寺内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里面有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团友,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

正背面是谭延恺墓碑,他曾任原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陵区是融墓园和山水亭台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园林风格。

在原第二公墓旧址上,我们看到的是邓演达烈士墓,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倒蒋,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解放后由农工民主党在这里举行了安葬典礼。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

 西线(其他)

1.宝公塔及三绝碑 2.志公殿及宝志简介 3.西部的三号墓址等(2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的西线景区。灵谷寺西侧有宝公塔,志公殿,志公殿为三间,青砖青瓦,建于 1934年,殿内供奉宝志像,所以也称像堂。近年来,志公殿经过多次维修,现为工艺品销售部。(在志公殿的前面有蟠龙石和飞来剪,据考证均为明代的遗物。蟠龙石实为碑帽,上刻两条巨龙盘绕,生动精美。飞来剪是起重的铁件,成叉状。)志公殿内有宝志大师的塑像,这位才是当年灵谷寺真正的主人。宝志是什么人呢?很多朋友不一定熟悉,但是说起济公和尚,大家就都不陌生了吧。相传宝志大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还能预知凶吉,通晓未来,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号称菩萨皇帝的梁武帝将大师奉为上宾,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大师为师。大师圆寂后,梁武帝把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修了一座宝公塔,来安放灵骨。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沧桑!

(在志公殿的前面有蟠龙石和飞来剪,据考证均为明代的遗物。蟠龙石实为碑帽,上刻两条巨龙盘绕,生动精美。飞来剪是起重的铁件,成叉状。)

志公殿后的这座覆钵式小塔,就是南朝时期的宝公塔,历经转迁与破坏,现在仅为一象征物。塔前原有一块石碑,上有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颜真卿的书法,人称三绝碑。此碑四毁四刻,在第三次复制时,乾隆皇帝也来凑热闹,在碑额上写了“净土指南”四个字。现在此碑被置于志公殿。

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当年戴笠飞机失事后就被国民党埋葬于此,今天这里已成为一片草木茂盛的密林。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

第四篇:炳灵寺石窟导游词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在“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唐代名灵岩寺),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了。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

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

炳灵寺石窟约开凿于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前期),正式兴建于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等朝。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良好,人为破坏又少,所以至今炳灵寺石窟保存得仍比较完整。现在,共留存下窟龛183个,造像776躯,壁画900多平方米,墨书和石刻造像题记6则。

十六国的西秦时期,由于当地的鲜卑族统治者笃信佛教,致使开窟造像活动十分活跃。这即是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潮,并一直延至北朝的北魏时期。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是第169窟,其余第172窟和第1龛,第126、128、132窟,第2、124、125龛和第16窟等几组也比较有名。尽管此时期造像雕凿的是作为“胡神”的佛和菩萨,但除去姿态、手印、衣着等固有式样外,大多摒弃了作为艺术原形的犍陀罗佛像的特征,融入了工匠自己本土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注入了自身和中国信众的情感和理想内容。尤其明显的是,在塑像及壁画人物的近旁都有粉底墨书的名榜。这显然是对汉代以来传统形式的继承。石窟中的造像,神情生动,姿态优美,衣着线条流畅,整体技巧显得纯熟精妙,手法洗练细腻。

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即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二个主要时期。期间比较著名的有第46号龛、第50号龛和第51号龛等。唐代窟龛中的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和二天王。这时期炳灵寺石窟造像的特点与唐代石窟造像的整体风格相仿佛,都是强调健康丰腴的美,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面型较长,动态夸张,起伏处棱角分明,刀法也更显粗犷有力。

此后,在元、明两代,炳灵寺石窟也还有修妆,但石窟开凿已趋于没落了。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窟开凿史上比较早期的作品,尽管历经千年,至今仍富有艺术生命力,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件珍品。

第五篇: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便来到了灵谷寺,灵谷寺的原址位于现在的明孝陵所在地。它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五年(515年),梁武帝女儿永定公主在高僧宝志和尚圆寂后,在墓前建造了五层琉璃宝塔,称“志公塔”。此后不久,就改为开善寺。南朝时期叫“开善道场”,唐代称为“宝公院”,明初称为蒋山寺。1381年,朱元璋为建明孝陵,降旨迁寺,并亲自赐名“灵谷禅寺”,书写“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于寺门。当时寺僧千余人,占地500余亩,可谓盛极一时。灵谷寺建成之后,遭到了数次较大的破坏。1928年,当时的灵谷寺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北伐胜利后为纪念牺牲的战士,选定灵谷寺旧址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之后,改为灵谷公园。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的入口。前方有一面积数亩的水池,叫放生池。初建时,朱元璋曾前来巡视,他觉得这地方太空旷,缺少景致,于是派了万名军工挖成了这座水池,所以又名万工池。

万工池北侧便是灵谷寺的山门,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叫文武方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庑殿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原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成了“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咢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原是肃顺墓遗物。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由钢筋水泥构筑,顶覆绿色琉璃瓦。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北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匾额两边刻有梅花图案,嵌有瓷制国民党党徽图案,瓦当上同样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牌坊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石兽,名叫貔貅。貔貅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异常凶猛,每至阵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此物放在这里象征阵亡将士的忠勇威武,是陆军第十七军所赠。

各位游客,前方这座巍峨的殿宇就是闻名中外的无梁殿。它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4米,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其结构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殿内还有砖砌的券洞,五间三进。

游客们,看了无梁殿的外观,接着随我进殿内参观。据史料记载:无梁殿自明代兴建后,供奉着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8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 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的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祭堂四周壁上,嵌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这北伐阵亡将士姓名。采用“代表葬”的办法,以师为单位,从每一军阶的阵亡将士中,抽选出一名代表入葬。经各师呈报名册,计60个师,共有阵亡将士33224名。

殿内还设有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原为五方殿遗址,供奉五方五智佛,民国时期为阵亡将士第一公墓的墓地。主要安葬北伐战争及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的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阵亡将士,共有大小墓穴1624个。现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造这座公墓时,采用了西式的背向数百米长的半圆形围墙,弧形起伏,类似于中国的太师椅形状,颇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原公墓现改为花圃,种植银杏、桂花、牡丹、月季、腊梅等,中间有一株金陵桂花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建筑叫松风阁。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绿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松风阵阵。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原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现为茶室和小卖部。穿过松风阁,可以看到一只石鼎,是当时的安徽省主席刘镇华赠送的,鼎壁四周刻有“铭鼎垂勋”四字,意为烈士功绩流芳千古。

各位,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石塔,是公墓中轴线上的终点,名灵谷塔。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古典楼阁式建造,塔高61米,平面为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杆。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有石雕“日照山河”图案。塔身九层八面,绿色琉璃瓦楼檐,每层回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

现在就让我们登塔参观,大家请看,正门横楣上的“灵谷塔”3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后门额刻的“有志竟成”四字为30年代陵园园林组主任傅焕光所书,在外壁四周,还有蒋介石题的“精忠报国”4字。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共12块。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共16块。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欣赏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苍翠景色。

(东线):

过了灵谷塔,我们便来到了灵谷寺。灵谷寺是在原明灵谷寺龙王殿旧址上重建的,规模较小。庙前迎面立有大照壁,上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和“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大门门楣上有于右任写的“灵谷寺”三字。殿后院的“大遍觉堂”中供奉着三藏法师的顶骨舍利,是我国佛教界的至宝。

灵谷寺的东侧有八功德水,古书记载刺水有八种功效,故由此而得名。水池正北路边是一座“灵谷深松”碑,这座碑是谭延闿的墓碑。谭延闿,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也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墓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等人设计,借原有山水地势,倚山构筑曲折幽深的墓道,并布置具有江南园林风味的墓园,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八功德水东北面,坐落着邓演达墓,这里原是二号公墓旧址。邓演达,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1957年11月29日邓演达殉难二十六周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及江苏省各界人士为烈士举行了安葬公祭典礼。邓演达墓坐北朝南,墓包为半球形,墓前竖有一块花岗石墓碑,整座墓园异常庄严肃穆,环境十分幽静。

好了,各位游客,灵谷寺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西线):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津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天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在宝公塔的南面,有一三开间小屋,叫作志公殿。原来殿内供奉着宝志像,所以也称像堂。近年来,志公殿经多次维修,现已成为工艺品销售部。志公殿前的地上有一块叉形铸铁,名“飞来剪”,它是明代建塔时的起重之物。另一件双龙石,现已不知所踪。

在志公殿的西南处,原是第三公墓墓址,原有墓穴2268个,现在已经废弃,种植了大量桂花。

游客们,灵谷寺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

下载灵崖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灵崖寺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炳灵寺石窟导游词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在“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唐代名灵岩寺......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南京灵谷寺是金陵三大寺之一,灵谷寺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笼统地将这片地区称为灵谷寺。下面是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南京导游词灵谷寺B

    灵谷寺B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古都南京,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在我身边的便是司机王师傅,有王师傅在,大家可以放心、安心、开心的随我游览。最后希......

    江苏灵谷寺导游词(共5篇)

    灵谷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中山陵以东约1.5千米处,始建于天监十三年(520_年)。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江苏灵谷寺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江苏灵谷寺导游词1各......

    江苏灵谷寺导游词(共5篇)

    江苏灵谷寺导游词范文作为一名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灵谷寺导游......

    四川遂宁灵泉寺导游词[共五篇]

    遂宁灵泉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城东灵泉山,与广德寺隔涪江相望。灵泉寺依山而建,苍松古柏,绿树成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川遂宁灵泉寺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四川遂宁灵泉寺导游词范......

    灵通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灵通山旅游朝圣观光!我先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灵通山。灵通山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单位。号称“闽南第一山”,具有险峰、奇石、飘云、清......

    灵空山导游词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园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