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

时间:2019-05-14 17:4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

第一篇: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

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7〕1240号

成文日期:2007-12-1

2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追缴税款是否加收滞纳金的请示》(粤国税发〔2007〕188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规定,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指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交易,且购货方不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能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专用发票,准许其抵扣进项税款;如不能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专用发票,不准其抵扣进项税款或追缴其已抵扣的进项税款。

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依法追缴已抵扣税款的,不属于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情形,不适用该条“税务机关除

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的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征补税款问题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征补税款问题

【思考】甲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8月份,销售给乙企业货物一批,实际销售额为80万元,该企业按100万元向乙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什么样的涉税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3号

1.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就其虚开金额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的,应按照其虚开金额补缴增值税;

2.已就其虚开金额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的,不再按照其虚开金额补缴增值税。

3.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给予处罚。

4.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作为增值税合法有效的扣税凭证抵扣其进项税额。

5.本公告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纳税人发生本公告规定事项,此前已处理的不再调整;此前未处理的按本公告规定执行。

第三篇:对纳税人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定性与处理

对纳税人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定性与处理

2014-03-21.h1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 0cm 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 }.h2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h3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韩雪莲

近年来,随着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在全国各地持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得以查处,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与之相对应,税务稽查部门从公安经侦和金税协查系统获得信息,纳税人取得已证实是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大量浮出水面。对取得已证实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方的查处,涉及“善意取得”和“非善意取得”两种不同的定性,其相应的涉税处理和法律后果也不一样。因此,此类案件是定性为善意取得还是非善意取得,相应成本能否在税前列支,税务部门内部时有不同意见,更是税企双方争议的焦点,本文拟对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认定善意与否的政策依据和法律后果

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国税总局先后颁布了4个规范性文件:国税发[1997]134号、国税发[2000]182号、国税发[2000]187号、国税函[2007]1240号,对善意取得和非善意取得的认定和法律后果作了规定。按照上述规范性文件,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

2、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

3、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

4、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除此之外的情形,如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从销货地以外的地区取得专用发票、购货方明知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均不能认定为善意取得。

对纳税人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同定性,指向不同的法律后果。一是无货虚开——无货必定是虚开。如某公司为降低税负少缴税款,在没有货物购进的情况下,支付6%开票费从不法份子手中购得2份价税合计420000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抵扣税款61025.64元。该公司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非法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论处,虚开税款在1万元以上,需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有货虚开——有货不一定是善意。如浙江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从浙江永康焦炭市场经营户徐某处购进60吨焦炭,价款90000元,并向其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从徐某处取得4份销售方为安徽省合肥市某物资公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张某向所在地国税机关申报抵扣税款13076.92元。多年后,合肥市该物资公司案发,被公安税务部门联合调查,查实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随后取得发票方也被税务机关调查。从A家进货从B家取票,或从A家取得B家开的票,虽有货物购进,但取得发票与交易事实不符,且购货方有明知或故意的情节,却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发生,应定性为非善意取得,以偷税论处。三是善意取得虚开。如江苏某贸易公司C公司采购人员联系到自称是浙江温州D公司销售人员王某,签订采购合同后从D公司购进一批电子产品,合同价款1300000元,并取得D公司开具的与购进货物相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C公司向当地国税机关认证后抵扣税款188889.16元。时隔一年,D公司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税务机关调查,经调查发现,王某与D公司没有雇佣关系,其销售给C公司的电子产品也不是D公司的产品。购货方与销货方有真实货物交易又无主观故意且不知情,应定性纳税人属于善意取得,补缴税款,不加收滞纳金,不以偷税或骗取出口退税论处,如能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专用发票,准许其抵扣进项税款。

二、税务部门判断善意与否的实践操作

实践中,税务部门常感到此类案件事实难掌握、证据难核实、案件难定性。原因在于:一是事后检查,难以核实货物交易的真实性。二是企业购销方式、资金结算方式灵活多样,增加了税务人员判断是否属于善意取得的难度。三是一旦被税务部门调查,取得发票方往往以事先并不知情为自己开脱,开具发票方走逃或已被公安控制,我方能掌握的出具发票方信息很少,且对出票方协查无法通过金税协查系统,因此,时过境迁,税务部门难以取得相互印证的证据链。四是一些恶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通过做假账、做伪证、制造虚假资金流等手段,给税务部门取证和定性带来难度。

笔者以为,税务部门应以票、货、款是否一致为基础,综合考虑货物交易的真实性、发票内容和取得方式、资金结算方式、货物交付方式等多种因素,判断取得发票的一方是否属于善意取得。

(一)货物交易的真实性。对于纳税人取得已证实是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首要环节是核实纳税人是否有货物购销业务。具体可通过审核账薄凭证、购销合同、货物运输方式、资金支付凭证、仓库出入库凭证,同时询问采购、仓储、运输、财务等环节相关人员,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外围调查供货方。

运输流是查证货物交易真实性的有力证据。如果是由第三方承运,应核实提货单、运输单据注明的起运地和目的地、运费支付凭据等,并调查承运方;如果是租用车辆,应核实租赁合同、租赁费用、雇佣的司机和相关费用等。

(二)发票内容和取得方式。审核发票注明的各项内容是否与实际交易相符,重点审核实际交易的销售方与发票注明的销售方是否相符,如存在不相符的情形,则即使有货物购进,也不能认定为善意取得。

(三)资金结算方式。资金流是企业无法磨灭的证据,传统的检查方式是审核票款的支付方向是否一致,然而一些稽查案例显示,近年来的虚开和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多数已通过签定虚假合同、制造虚假资金流,保证了票流和资金流表面的一致性。但如果是虚假交易,资金会从开票方回流,通过私人账户等较为隐蔽迂回的形式,在开票方、出票方、中介人等环节分割利益。

三、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列支争议 在纳税人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所得税处理方面,目前为止并无明确的税收政策规定。实践中,对于非善意取得,一般的做法是不允许税前列支相应成本,这一点并无太大异议;而对于善意取得的成本列支问题,各地理解和执行不一,并不时引起税企争议。因此,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列支问题,亟待税收政策上的明确,以便基层税务机关正确执行。

(一)各地理解和执行不统一,不同税务机关曾发过意见完全不同的文件。

1、《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浙地税二〔2001〕3号)规定,依据国税发〔2000〕187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购入商品实际支付的不含税价款,在结转成本时准予税前扣除。

2、《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批复》(苏国税函〔2003〕37号)、《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抵扣凭证能否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依据问题的批复》(苏国税函〔2006〕70号)规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1 第三条:“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所支付的货款不得税前扣除。

3、《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以不法凭证列支成本费用税务处理的实施意见》(穗地税发〔2005〕276号)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国税发〔2005〕50号)2:“不能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支出,一律不得税前扣除”,但纳税人有真实交易,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够根据国税发〔2000〕187号从销货方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应成本允许企业税前扣除。

(二)税务机关内部和税企业双方时有争议。赞同税前列支的观点认为,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明确了税前扣除的三个基本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因此,善意取得虚开发票,只要符合税前扣除的这三个基本原则,应准予税前扣除。而且,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发票,一定程度上说,取得发票方也是受害者,从销售方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不现实,增值税已不允许抵扣,成本再不允许税前扣除,企业损失太大。反对税前列支的观点认为,虽然税前扣除基本原则没有提及合法性,但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支出必须符合税法规定,纳税人即使属于善意取得,但取得的是已证实虚开的、不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不得在税前扣除。实际操作中,多数的做法是善意取得也不允许税前扣除,纳税人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

笔者的观点是:

1、非善意取得不允许税前扣除相应成本。非善意取得,虽有货物购进但取得发票与交易事实不符,且取得发票一方存在明知或故意的情节,以偷税论处,应不允许税前列支相应成本。

2、善意取得应允许税前列支相应成本。2008年开始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明确了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三个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当然税前扣除还必须遵循隐含的合法原则,但笔者以为所谓的合法,强调的是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支出的内容必须符合税法规定,而不是刻意强调所取得的票据这一形式上的合法。因此,从法理的角度,鉴于成本发生的真实性、纳税人的无主观故意性以及重新取得合法有效发票的不现实性,善意取得应允许税前列支。(作者单位:松阳县国家税务局)负责编辑:华丽军

第四篇:谈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列支问题

陈海涛:谈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列支问题

(2011-10-31 12:24:39)

旧法在整体上放宽了限制的情形下,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新的研究,笔者在此就由新所得税扣除原则谈起,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否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利于在税收法规和征管实践上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一、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收管理现状

(一)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含义

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且购货方不知道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所谓“善意”,是指购货方在主观上不具有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的故意,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即主观上是非故意的。具体来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购货方自始至终不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即对销售方的专用发票违法行为毫不知情;二是购货方取得专用发票是为了实现良好、合法的目的,即依法抵扣进项税款或者获得出口退税。

(二)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值税管理现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对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值税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但应按有关规定不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不予出口退税;购货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或者取得的出口退税,应依法追缴。购货方能够重新从销售方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的,或者取得手工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且取得了销售方所在地税务机关或者正在依法对销售方虚开专用发票行为进行查处证明的,购货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应依法准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出口退税。

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是否加收滞纳金问题,2007年12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针对广东省国税局的请示,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1240号),明确规定不予加收滞纳金。

(三)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所得税管理现状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的货物所得税处理问题,2003年2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针对厦门市国税局的请示,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的货物所得税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3〕112号)。文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企业各项会计记录必须完整准确,有合法凭证作为记账依据。因此,如果企业不能依照规定取得合法购货发票,无法确定其支付货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购进货物所支付的货款,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作为成本费用扣除;根据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93〕财会字第83号),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包括因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被查补的增值税)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也不得作为成本费用扣除。

但是,国家税务总局对于内资企业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所得税处理问题却一直没有明确规定,由此导致各地在税收征管实践中执法不统一。如,《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浙地税二〔2001〕3号)第六条规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购入商品实际支付的不含税价款,在结转成本时,准予税前扣除”。2003年2月21日,江苏省国税局针对苏州市国税局的请示,下发了《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批复》(苏国税函〔2003〕037号)。文件第二条规定了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支付的货款可否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问题。文件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而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上述要求。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购进货物所支付的货款不得税前扣除。

二、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税前扣除基本原则比较

(一)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税前扣除的基本规定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税前扣除原则的新意

从立法含义来说,新所得税法的扣除原则重点强调的是以下几项:

1、实际发生的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合理性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5、权责发生制原则

6、真实性原则

7、纳税调整的原则

这几项扣除原则,除了第四项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与本文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外,其余几项均有密切联系,因此有必要做一下简要的论述。实际发生的原则,是指除税法规定的企业未实际发生的支出可以扣除外,如加计扣除费用,其他任何税前扣除支出必须是已经真实发生的。在判断纳税人申报扣除支出的真实性时,纳税人必须提供证明支出确属实际发生的有效凭据,如发票、自制凭证等。对于凭据能否证明其费用确属实际发生,要依赖税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相关性原则,是指纳税人税前扣除的支出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对相关性的具体判断一般是从支出发生的根源和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而不是从费用支出的结果。

合理性原则,是指可在税前扣除的支出是正常和必要的,计算和分配的方法应该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合理性的具体判断,主要是看发生支出的计算和分配方法是否符合一般经营常规。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以是否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成本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支付,都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

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亏损与损失的内容都必须是真实的,即会计核算时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这也是税前扣除的一个主要条件。新法在谈到这一原则时,强调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要真实发生,就应该允许扣除。

纳税调整的原则,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这也是旧法中固有的原则,也称税法有限的原则。保持该原则可以保障税法执行的刚性。

总的相比较来说,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税前扣除原则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新企业所得税法更加强调了实际发生的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虽然有些扣除原则在旧法中就要求了,但在新法中有了更新的提法。如虽然旧企业所得税法也有相关性原则的表述,但是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体系中,将相关性原则提高到首要原则的高度,其着力点更在于强调,除非例外条款,否则所有相关的支出必须在税前得到扣除。

基于上述扣除原则的表述,可以看出,就税前扣除而言,新所得税法比旧法在整体上很大程度地放宽了限制。这样一来,再谈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前列支就有理论依据了。

三、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谈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列支问题

(一)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符合实际发生、相关性、合理性这三个基本扣除原则

实际发生、相关性、合理性这三个基本扣除原则,是从美国联邦税制中原文照抄过来的。已成为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可以税前扣除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原则。

而企业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生的成本恰恰完全符合这三个基本原则。它的实际发生是确定无疑的,它的发生与企业取得生产经营收入直接相关,其发生支出的计算和分配方法也完全符合一般经营常规,具有合理性。

(二)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归属当期扣除项目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根本原则,无论收入还是扣除项目都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是所得税的灵魂,它特别强调就是应当归属的期间。

根据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是当期实际发生的,大多数时候,在生产企业已在当期实际耗用或商业企业已在当期实际销售的情形下,其成本也是当期应当负担的。那么,即使企业能在下期换来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成本也应归属发生当期扣除。如果不能换来,也应因其真实发生而在当期予以扣除。

(三)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其真实性是税务机关认可了的在现实税务实践中,不允许白条扣除费用、不允许不合法的扣税凭证列支成本等案例比比皆是。但新所得税法在强调真实性原则的同时,不再强调凭证的合法性,意即只要是真实发生,就应该允许扣除。

那么,在真实发生的白条都可以依法在所得税前列支的情况下(如餐饮行业从农民个人那里买菜的支出),税务机关认可的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发生成本的真实性也是税务机关认可的,就没有理由再不允许抵扣。

(四)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目前在新所得税法中没有特别条款说明

根据纳税调整原则,虽然要求会计处理和税收法规冲突时以税收规定为准,但新所得税法中同时更加强调的是,在税法没有特别条款的情况下,会计准则和

制度也构成税法的一部分。实质上给企业增加了很多想象力空间,增强了企业在税企之间对话的话语权。

现行不允许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在税前扣除的做法,依据一般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第三条:“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据此要求必须有合法的扣税凭证(如依法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新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亟待重新修订,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的法律效力已难以再让企业信服。因此,在新法尚未就此问题进行明确的情况下,依据所得税的扣除原则和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允许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种情形,税务机关已经判定纳税人存在真实的交易,这种购销活动也一定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其支出也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也就是说,完全符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税前扣除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支付的货款应该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当然,对于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支付的货款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是目前征管实践中难以得到企业理解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所得税扣除原则的立法目的,同样涉及到增值税凭票抵扣制度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如何顺利操作以及我国增值税制度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完美解决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新所得税法已经实施的今天,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一问题,对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如何落实扣税凭证扩大化的问题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亟待国家税务总局在具体政策上尽早明确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支付的货款是否应该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问题,以便于基层税务机关正确执行

第五篇:0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的补充通知(国税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0]182号2000年11月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34号,以下简称134号文件),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活动,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现对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无论购货方(受票方)与销售方是否进行了实际的交易,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注明的数量、金额与实际交易是否相符,购货方向税务机关申请抵扣进项税款或者出口退税的,对其均应按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处理。

一、购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与实际交易的销售方不符的,即134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的“购货方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的情况。

二、购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销售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外的地区,即134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的“从销货地以外地区取得专用发票”的情况。

三、其他证据表明购货方明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系

销售方以非法手段取得的,即134号文件第一条规定的“受票方利用他人虚开的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进行偷税”的情况。

下载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