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长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和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了用**年时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鼓舞人心,振奋斗志,必将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发挥重大的历史作用。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部署实施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午,尚勇副部长代表科技部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做好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高丽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自主创新、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分析了我省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科技工作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高丽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完全符合山东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科技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山东和全国一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特别是“十五”以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
一是突出培育高新技术这个“亮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2000年提高**.*个百分点。**个省级以上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亿元,出口额达到**.*亿美元,已经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山东半岛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聚集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和特色产业群。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万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项,登海种业、胜利油田、丛林集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国内专利累计申请*.*万件,其中发明专利*.*万件,累计授权*.*万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多项,特种纤维、全氟磺酸树脂、天梭高性能服务器、软件中间件和煤汽化、液化及多联产等多项核心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海信“信芯”和烟台麦得津抗肿瘤新药“恩度”两项成果被评为2005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三是加快农业和海洋科技进步,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连续**年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创新种质资源****多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以上,林果良种覆盖率达**%以上,家禽、水产良种覆盖率达**%以上。体细胞克隆牛研究、奶牛及肉羊胚胎移植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海洋科技取得新的进展,海水养殖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经济生态效益日益提高,海洋化工、海洋药物等一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四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我省坚持**年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大中型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个,其中国家级**个,**个企业技术中心被科技部等五部委批准为首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其中国家级*个,认定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个,高新技术企业****个。培育国家***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各**个。全省工业企业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万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的****项。全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设重点实验室***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个。科技服务体系蓬勃发展,全省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万个。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独联体国家、日本、韩国、印度等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基地,不断深化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的战略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五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省里先后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专利保护条例》、《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批科技法规和政策文件。省科教领导小组印发《山东省科技进步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并组织了考核,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全省科技事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我们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科技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全省规模以上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04年全省研发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应用技术研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分别比广东、浙江、江苏低*.**、*.**和*.**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大多数企业长期研发投入不足,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不够活跃,力度不强。二是体制机制不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各项改革尚未完成,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量成果、专利被束之高阁。三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滞后。支持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高新技术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终端产品,并占领市场。2005年我省高新技术进口、出口累计额仅为全国总量的*.*%和*.*%。特别是在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中,规模、效益和创新能力都落后于发达省份。四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匮乏,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近年虽有重要突破,但占全国比重仍然偏小,为主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也太少。五是我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劳动力素质不高,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数远低于发达省份,影响了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制约了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实现“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要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实践表明,没有科技进步和创新,就不可能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发展中遇到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等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解决。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时期,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这样,才能够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第三,要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就难以增强综合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抢抓机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
第四,要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动力。进入**世纪,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抓住机遇,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才能如期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发挥优势,重点突破,认真组织实施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下发了《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年我省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实现优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为重点,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建成创新型省份,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和****年我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是:到“十一五”末,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列,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再经过**年的奋斗,到****年,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以上,科技引领山东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创新型省份。这些目标是鼓舞人心的,也是实事求是的。我们相信,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实施《规划纲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年是启动实施的第一年。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列入重要日程,摆到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和省《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和实施好本地区的科技规划。工作中,要按照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做好“五个结合”,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
做好“五个结合”,一是做好经济与科技相结合。经济与科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和主导力量。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为科技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支持,更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处理好经济与科技的关系,推动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把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科技发展要自觉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做好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要全面理解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毫不动摇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和否定引进技术,更不是关起门来自己一切从头干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全力推进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文章,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三是做好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政府必须强化对科技的宏观管理,加强政策导向,努力增加投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四是做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基础研究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是应用开发的源泉。基础研究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服务。同时,要从市场出发,加强应用开发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五是做好整体布局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实施《规划纲要》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需要、全局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确保战略重点,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抓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作用突出的关键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要在发展新能源、节约资源与开发环保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现在,我们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那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绝不能再走下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找出路、找办法。因此,我们要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和循环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要大力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加强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煤、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高效开采及清洁利用技术。要大力开发和推广环保新技术,尤其是要开发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技术,切实改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状况。
二是要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和海洋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农业和海洋技术是我省的优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切实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要加强农村科技研究和推广,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和产品。在一些重要领域,特别是农业良种培育、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与标准化等方面,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要大力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建设,搞好科技干部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要突出建设好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加强海洋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大幅度提高我省海洋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三是要在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快这三大高新技术的发展,符合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趋势,凸显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要围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软件技术、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网络与通信技术、数字化电子产品及配件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要集中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加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重大生物技术攻关研究,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要加快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化发展,推动特种纤维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陶瓷及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四是要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先进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源泉,也是衡量竞争力高低最主要的体现。要围绕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研究现代设计、先进加工、先进制造模式等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大型成套装备和精密配件产品,提高我省制造业技术水平。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一定要做好科学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创新的合力。要突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基地,以数控机床、汽车与发动机、造船、医疗器械等装备制造业技术为重点,积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山东制造”迈向“山东创造”。要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抓住我省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以工业化促进服务业发展。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增强我省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五是要在社会发展及公共管理等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社会发展科技研究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全,是提高政府管理社会水平、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推进平安山东、和谐山东、文明山东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科技研究,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集中科技力量,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大幅度提升科技服务于社会公益领域的能力,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省广大人民群众。
三、强化措施,完善政策,努力开创科技发展新局面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构画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擂响了全党向科学进军的战鼓。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十六字”方针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高新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今后一个时期,高新技术依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选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协力攻关,重点跨越,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知名品牌。要大力实施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保、装备制造业等重要领域和重点产业取得突破。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推进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要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关键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要继续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产品,支持拥有名牌产品、先进技术的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一批著名品牌企业、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和一批中国名牌。要加快建设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突出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低能耗的产品,有效整合资源,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群。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加快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第二次创业,努力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二)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围绕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支持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撑,特别是要积极推进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实质性合作。各级政府都要继续推进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加大技术开发投入,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总收入*%、重点企业占*%、一般企业占*%的规定。企业要注重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为依托,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省政府安排的*.*亿元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个重点产品技改项目,并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提高骨干优势产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承担各类科技计划,探索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推动***家重点大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专利管理机构,培育***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要更加注重发挥中小型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在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
(三)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按照市场导向和市场需求,多出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产业化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加强科技成果的中试环节,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健全社会化、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重视培育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加强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业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对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孵化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提供成熟的科技成果信息。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力度,为成果的转化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类推广机构和推广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事业发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必须加大措施和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自身规律的科技体制。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科研院所改革,使科研院所真正成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平台。积极推动应用型技术开发机构转制为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或并入企业、高校,提高面向市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基础型、公益型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要充分发挥省科学院、省医科院、省农科院等大院大所科技创新的骨干作用,整合资源,突出优势,不断提升我省自主创新成果在全国以及国际上的影响力。要系统总结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的制度化,继续坚持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做法,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要稳步推进科技奖励评审制度改革。要加强科技评价制度改革,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探索、平等竞争的创新环境,支持优秀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
(五)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保护知识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自主创新的根本举措,也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狠抓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制定山东省专利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逐步建立为支柱行业和重点企业集团服务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络。要支持***家重点企业建立专利工作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开辟占领市场。要在不断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水平,尽快提高发明专利、国外专利的获取能力。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六)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从今年开始,省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应用研发经费投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个亿,并建立财政应用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使今后财政应用研发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有关部门要切实用好、管好财政应用研发经费,加强动态管理和绩效考核,特别要加强对财政应用科技研发投入资金的整合与使用情况的监管,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益。各级政府都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优化投入的结构,明确支持的重点。省级投入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层财政科技投入要重点支持推广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要通过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本文由网络提供,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文章
(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增强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根本。要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发现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继续组织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现象,改进和完善学术交流制度,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鼓励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公开招聘力度,重点科研岗位的学术带头人,要面向国内外乃至海内外公开招聘,大力吸引留学生、高校毕业生来我省创业。要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构建符合科技人才规律的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第一线技术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制定扶持政策,广泛传播科学思想,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
(八)努力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一定要把国家和省里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切实把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激励,特别是要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推进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要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法规保障体系,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绩效考核力度,重点考核各地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经费投入及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内容。
同志们,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全省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奋发努力、勇攀高峰,开创我省科技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1年姜大明省长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姜大明省长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获奖科技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十一五”时期是山东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全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认真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686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9项;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9.3万件、15.1万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达到31家、73家,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26家、10家,均居全国首位。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1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5.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85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技术自主创新行动实施成效显著,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加快,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服务民生水平大幅提高。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科技专项深入实施,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实施、海洋科技产业开发、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取得新突破,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科技成果。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20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7个,国家创新型园区4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519.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3%;两院院士和泰山学者的人数分别达到37名、23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名;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打牢全面可持续发展基础,就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激励措施,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等各类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和瓶颈问题技术攻关与开发,培植壮大一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大力实施高新区建设发展提升工程,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抓住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重点强化对农业、海洋、环保、公共安全、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科技惠民水平。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上下大功夫,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切实做好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储备。继续加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国家新药研发平台和山东省超级
计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建设,提升支撑服务能力。继续搞好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各部委的战略合作,提升对外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要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着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要逐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科技投入格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开拓奋进,不断开创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区长在全区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AA市XX区委副书记、区长 XXX
(2006年8月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区科学技术大会,表彰先进,总结安排全区的科技工作。在此,我向获得XX区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人员,向科技工作先进乡镇、企业,向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村表示热烈地祝贺。下面,我就“十五”期间全区科技工作成就进行简要回顾,并就“十一五”科技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稍候,刘虹书记将就建设创新型XX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一、弘扬科学精神,推进XX发展新跨越
“十五”期间,我区以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创建国家和省级科技工作先进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狠抓科技体系建设、人才开发“五大”工程;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兴农、兴工工程,依靠科技助农增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民营科技,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科技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科技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在全省县级综合实力排名中,XX区列第18位,丘陵类第1位。XX区还荣获全市“一抓一”目标考核一等奖,获四川省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殊荣,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科技工作试点区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国种粮大县”。
五年来,全区组织实施完成科技项目188项,投入科技经费3000多万元,新增产值6.845亿。依靠科技抓调整,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经济,已基本形成蔬菜、优质粮油、畜禽、林果花卉、水产、茶叶六大主导农业;粮食、茶叶、油樟、良种鸭、瘦肉型猪、造纸林、蔬菜、水果、花卉九大农产品示范基地;建立生态、粮食、蔬菜、茶叶、花卉、特种水产、和久饲料试验、生姜等8个科技园;形成了叙府茶业、和久粮油、高金食品、叙府肉类、叙府酒业等五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狠抓科技创新,形成了以机械、纺织、印刷包装、塑料制品、食品加工和饮料六大经济支柱产业。
回顾“十五”科技工作,全区各行业科技硕果累累:
1、农业科技成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以发展城郊特色经济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效明显。XX区承担了2004-2006年25万亩的示范任务。通过强化栽培,集技术的组装集成,使项目区亩产由541公斤提高到621公斤,核心示范区最田块“中稻+再生稻”亩产达1002公斤,同时每亩节支21元。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恢复和提升了我区水稻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围绕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一区多园建设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农业体系,以产业化、生产集约化、市场化为目标,全区建立了粮食、蔬菜、茶叶等8个科技示范园。把建设科技园区作为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科技园区在科技含量、项目建设水平、示范效果、科研作用发挥上得到较大发展,正在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在农业产业化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农村科普蓬勃发展。以“科技之春”、“三下乡”、“科技周”为切入点加大农村科普力度。组织科技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宣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提倡新科学,坚持科技服务“三农”。通过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破除陋习,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热潮。
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发展壮大。走新型农业之路,创新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科技与龙头企业联姻,鼓励叙府茶业、和久粮油、叙府肉类、叙府酒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狠抓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形成了叙府茶业、和久粮油、碎米芽菜、叙府肉类、叙府酒业等五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科技进步,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挖掘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初步建成。一是建立了以区为中心、乡为纽带、村为基础、科技示范户为细胞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区、乡镇、村、社四级科技培训网络。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迅速,形成了群众科普技术网络。二是形成了以科技综合职能部门和农口各局为指挥系统,以区级技术服务单位为枢纽,以各科技事业单位为纽带,以各类技术推广站和社会科技中介组织、技术贸易机构为基础的四个层次结成了的一个社会化科技推广系统,建立了科技向广大农村普及的长效机制。三是发挥乡村级科技推广站作用,充分利用本地人才,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注重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积极培养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生产集约化程度,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2、工业科技跨越式发展
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培育优势骨干科技型企业。坚持科技兴企,实施名牌产品发展战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推行工业化进。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增大技术改造投入,扶优扶强,发展壮大了力源电机、惠美线业、岷江机械、叙府酒业等重点企业。依托AA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集团公司,发展相关产业,开发研制其延伸产品和配套产品,形成了机械电子、印刷包装、塑料、食品加工、制革等5大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目前登记民营科技企业60余家,涉及30余个行业,汇集各类科技人员2000余人,2005年区属民营科技企业产值4.35亿元。
突出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科技项目为引导,围绕工业强区,坚持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瞄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引进适销对路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引导提高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市场形象。创新科技引导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奖励政策,2004至2005年连续两年全区对有突出贡献的AA岷江实业集团、AA力源电机等科技型企业实行了重奖,对AA岷江机械公司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新型专利──风力除水干瓶器进行了特别奖励。发挥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他们领办的科技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加强对外科技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重用区内科技人员的同时,借助区外智力、科技力量。与川大、川农大等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全区已形成市场竞争力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一批优势产业和名优产品,培育了岷江机械、惠美线业、力源电机、叙府茶业、叙府酒业、思瑞包装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2005年实现全区工业产值29.3亿元,同比增长17%。
3、社会事业科技蓬勃发展
教育科研成效显著。在一、二、三届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区八个课题获奖。在首届AA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是全市获奖最多的县(区)。
医疗卫生科技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组织实施了《XX区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AA市XX区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善调查研究》、《XC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与相关疾病因素研究》、等一系列医疗科研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依靠科技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实施AA市城市水污染环境治理研究、魔芋加工废水处理等科技项目,以科技项目为引导,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全区科技事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我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XX,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今天大会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立足创新,认真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技大会,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科教兴川”作为我省创新发展的主体战略,我区也把建设创新型XX作为重要战略目标,长抓不懈。根据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拟定了《AA市XX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规划》的总体部署,坚持不懈抓落实,把科技发展工作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一)工业科技
“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科技发展主要是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强区,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按照“十一五”国家发展的产业政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工业科技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型、生产清洁型、污染控制型等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构建具有XX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农业科技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助农增收,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推进蔬菜、优质粮油、林果花卉、畜禽、茶叶、特种水产六大支柱产业发展。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积极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向农村普及的长效机制。要抓好八个科技园区建设,通过八个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整合资源,形成特色产业。
(三)社会事业科技
继续贯彻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和谐发展,要在提高人民医疗健康水平、合理保护利用资源,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要重视现代医药技术,特别是民族中医药的研究、应用及推广,对涉及全民健康的医疗保健技术、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优生优育技术作重点攻关。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重点支持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治理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加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工作,重视对资源的理性开发,以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永续利用。
(四)科技发展环境建设
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加快科研机构改革,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交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大科技产权工作保护力度,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应对发展,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
三、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发展新局面
(一)加强统筹协调,营造科技发展环境
全面组织实施XX区“十一五”科技计划,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配备精干高效科技管理队伍和科技成果应用推广队伍,整合科技资源,营造全区科技大格局。从组织、管理制度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十一五”科技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内容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领导负责制,实行目标考核
强化党政领导科技负责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行XX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和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考核,签订“十一五”科技规划重大项目责任书和实施阶段检查考核,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实施“十一五”科技规划水平和绩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人才保障
组织实施好“十一五”科技规划人才是关键,要根据我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短缺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引进我区紧缺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攻克关键技术的专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通过组织项目的实施等形式注重、发现和培养提高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强区”和“五大人才”工程战略,从“培养、引进、善用、激励”四个方面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科技三项费为引导,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引导、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强化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优势互补与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使之尽快壮大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
(五)开掘融资渠道,确保科技投入
组织实施“十一五”科技规划,需要资金作保证,要本着以政府科技经费为引导,企业投入自筹为主,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集资、引资与外合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区财政每年按财政决算支出比例1%以上安排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应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5%,科普经费每年0.30-0.50元/人,利用各种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和科技贷款,要逐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资金和高技术创业基金。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例的1.5%以上。
(六)加强交流与合作,构建中介服务平台
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科技交流与合作水平,充分地利用国内外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科技资源,引进智力、引进先进技术、项目、设备、品种为我所用。加大对科研院所、科技优势企业合作,加强信息交流,不断增强我区的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与活力。
加强科技情报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信息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指导他们参加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实施策划,支持其能力建设。开展科技咨询论证、项目包装、科技评估、技术交易,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树立服务品质和信誉,带动其整体服务功能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七)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大力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企事业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
建立全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专利申请、应用、保护与实施专利资金;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知识产权代理与服务机构,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意识;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和产品中的比重,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支撑力。
(八)大力开展舆论宣传,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
通过各渠道、形式大力开展“十一五”科技规划宣传,及时报道实施规划所取得的成效,使科技发展成为关注热点,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无愧使命,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团结起来,勤奋工作,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建设创新型XX而奋斗!
第四篇:赵克志省长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开放创新 团结奋进
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赵克志
(2011年11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央加强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总结“十一五”科技发展成绩,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精神、具有贵州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战书书记对这次大会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明确要求,一会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我省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我省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06年5月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决定》,制定了《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若干配套文件。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我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3.63亿元,是“十五”的3倍;各级财政投入科技事业发展经费61.7亿元,年均增长21%。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3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9.83%,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达到45.4%,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9.6、5.27和16.4个百分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科技事业发展,为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两大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省委、省政府一直考虑要尽快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并出台一个文件。从今年4月开始,省有关部门组成文件起草组,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决定》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已经印发。
在这期间,战书书记多次深入贵阳市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我也用6个半天的时间,先后到在筑部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军工企业、通信企业等22个单位进行调研。经过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状况的认识,增强了加快我省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有三点突出的感受:一是科技创新有较好的基础。一方面,我省作为全国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拥有一批具备较强科技实力的企业,培养和聚集了一批技术人才。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林泉电机厂作为我国航天微特电机研制的专业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设计开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军民融合型液压基础件科研生产的专业化企业,研发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超过700人,约占现有职工的一半。振华宇光电工有限公司拥有20多项专利技术,已形成年产28万只陶瓷真空灭弧室的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另一方面,我省有一批发展能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比如,中国铝业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具实力的轻金属冶炼设计科研单位之一,坚持自主创新,专利申报连续6年达到一天一件的水平。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作为我省第一个工科研究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范围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并积极探索面向国内外的检测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国外有合作伙伴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年检测服务收入突破2000万元。该中心还与省工商局合作建立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保障体系,在食品安全检测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再一方面,我省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兴科技企业。比如,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蓝宝石生产加工技术,投资22亿元建设年产3000万片LED蓝宝石衬底材料项目,产品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省重点软件企业,目前已在27个省建立分支机构。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仅以2.58亿元注册资本,通过运作已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38亿元。二是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我省累计专利申请16499件、专利授权9962件,年均分别增长26.2%和34.5%;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省科学技术奖411项。研发了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系列、高纯度海绵钛系列、高速重载列车车轴钢、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和大型采棉机等新材料、新产品。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反渗透膜材料及组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精密铸造叶片和定向结晶叶片生产线。三是具备了加快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的条件。随着我省经济实力逐步提升,交通设施、发展环境加快改善,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去年我们就引进了皓天光电公司董事长季泳、马来西亚常青集团科技人才团队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科技水平与兄弟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改革开放滞后。我省科研院所体制机制不活、行政化倾向较重,科研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前瞻性不强。科技体制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短缺与闲置浪费并存。激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动性不强。科研机构、高校相对封闭,对外交流少,开放水平低,对科技前沿跟踪把握不够,科研开发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科技创新缺乏活力和动力。二是科技投入总量偏少。近年来省级财政投入虽有大幅度增加,但市县财政对科技投入有限,企业投入不足,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实际需要。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65%,低于“十一五”规划1.2%的目标,远低于全国1.75%的平均水平;市县财政投入总量只占全省财政投入的一半左右。三是科技人才和创新能力不足。我省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全省仅有院士3人、“千人计划”人才2人、博士1200余人,万人R&D活动人员数6.7人,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5.5%。关键领域创新突破少,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0.44项,列全国第22位。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贡献不大。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随着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将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新的追赶和跨越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只有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才能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和引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才能调高调优调强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大幅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加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力开创我省科技发展新局面。
二、全力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在“十二五”实现大的突破
现代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表明,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在投资驱动阶段,企业有能力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升级;在创新驱动阶段,企业在应用并改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具备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创新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当前,我省处于工业化初期,处在投资驱动阶段,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正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递增的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水平的跃升,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努力朝着创新驱动阶段迈进。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开放合作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最优良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着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创新成果专利化、资本化、市场化,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十二五”我省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0.65%上升到2%,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10年的37%提高到47%,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39.83%上升到45%,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3086件增加到13900件,全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1.54%上升到3%。以上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测算确定的,既考虑了推动我省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十二五”我省要“重点推进八大科技工程、实施六大科技行动计划”。“八大科技工程”既涵盖了我省科技发展的基本面,又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是“十二五”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总抓手”。“六大科技行动计划”立足于为“八大科技工程”提供保障,围绕我省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全力组织实施,确保我省科技创新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第一,推进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我省传统产业占比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小,虽然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和人才基础,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要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六个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当前特别要抓好LED蓝宝石衬底材料、无人机、液压系统、高强度铝合金、复合反渗透膜等重点高新技术的上下游产品开发,形成一批百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地。到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25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要在烟、酒、茶、苗药、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煤电钢、煤电铝、煤电化、煤电磷一体化产业等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技术升级,实现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较大提升。
第二,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农业生产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离不开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撑。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大项目,引进和集成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储备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抓好地方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草地生态畜牧业、茶叶、核桃、马铃薯、中药材、精品水果、特色水产等产业的良种引种、选育技术研发。要针对重大病虫害、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力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抗御农业灾害的技术水平。要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普及,开展农业机械、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要加强农产品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产品、产地认证,促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模式及手段,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技术水平。到2015年,我省特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
第三,推进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科技不仅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具有保障社会发展的功能,尤其是在节能环保、防灾减灾、医疗诊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产业能耗物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2010年全社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达到2.248吨标煤/万元(剔除“西电东送”能耗数据),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要把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推广放在优先位置,力求取得实效,为到2015年实现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5%、资源综合利用率比2010年提高5%等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要针对我省灾害频发的实际,加强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集成及应用推广,提升预防和应对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要加强医疗诊治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推广,提高科技在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康复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保障能力。
第四,推进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工程。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只有努力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核心动力。要围绕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整合研究力量,把握正确研究方向,持续稳定支持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加知识和技术储备,保持重点学科领域可持续发展,为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研究服务。“十二五”我省要新建2-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观测台站,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项目总量明显增加。
第五,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平台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整合利用已有创新平台资源的同时,加快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要抓好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信息与科学文献资料等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多方共建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开放流动、共建共享的创新平台网络。“十二五”要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90个,引进建设30个高端创新平台,重点建设10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所。
第六,推进创新人才团队聚集工程。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聚集高水平科技人才的作用,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吸引、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及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积极引进一批我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关键技术、能带动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只求所用,不求所有”。要把教育作为培养我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调整学科和课程设置,把重点放在塑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业本领上,努力培养一批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科技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要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培养、锻炼本土科技人才。“十二五”要重点建设30家院士工作站,建立30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成100个省级人才基地,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000名,形成200个有实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
第七,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生产力,要大力支持企业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发展壮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主品牌。“十二五”我省要重点培育150家知识产权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在重点优势产业形成150项重大关键技术专利或专利群,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和贵州省著名商标。知识产权的价值离不开运用,要加强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分析利用,跟踪专利信息动态,及时调整研发方向,有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通过转让、许可、质押、股权作价等方式实现市场价值,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商品化、产业化。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科技创新,要鼓励和引导企业之间和行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特别是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依法维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健全维权援助机制,让成果发明人或拥有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让恶意侵权造假者付出昂贵代价。
第八,推进科技创业基地培育工程。科技创业基地作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风险投资和融资服务的重要载体,对于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基地,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和服务,让科技人员只需带着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就能圆上创业梦,使创业基地成为催生科技企业的温室和培育科技企业家的摇篮。“十二五”我省要建设大学科技园3-5家,科技创业基地增加到3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培育企业3000家。
围绕推进“八大科技工程”,“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大力实施“六大科技行动计划”。一是实施黔灵杰出人才培养引进行动计划,立足于我省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根据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形成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攻克一批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和协作,畅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渠道;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各种资本投资意向公共信息库,加强信息发布,为智方和资方双向选择、各取所需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市场,使科技成果可入股、可转让、可交易。四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育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五是实施民营科技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采取自筹、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壮大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带动社会就业。六是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相互结合、互动发展。
通过推进“八大科技工程”、实施“六大科技行动计划”,我省要武装一批科研院所、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广一批技术成果、扶持一批创新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链条、创造若干产业隆起地带,在“十二五”重点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科技人才支撑上实现突破,引进、培养重点产业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二是在产业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建立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家,突破230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突破,引进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0项。四是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实现突破,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达到2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00家;新培育1万户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形成民营科技企业集群。五是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上实现突破,初步构建起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投融资年服务能力从2010年的1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三、大力营造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对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做法。我省科技事业、科技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更加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并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社会环境。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我省科技投入不足的实际,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加大资金投入的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并在现有3.4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部分资金,确保明年不低于4亿元,“十二五”期间逐年递增20%以上,2015年达到8亿元。二是省财政设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金,在整合已有相关资金基础上,每年再增加2000万元,百万年薪招人才。在人才引进问题上,我们要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不惜投入相当的成本,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我省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我省来转化。对成果突出和企业急需的人才,要给予特殊对待,使他们的报酬与创造的价值相称。三是各级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用于促进科技创业和带动就业,明年省级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安排2亿元。四是加大科普投入,2015年省级财政科普专项经费要达到人均0.5元以上。五是加大金融支持。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资金通过阶段参股、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加快企业发展。综合运用科技担保、再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工具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争取新设科技银行,鼓励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小微型企业贷款机构。加快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和创业投资服务。开展科技保险工作,不断丰富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创新活动规避风险提供服务。
第二,强化政策激励。要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创业动力,激励政策必不可少。省委、省政府经过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并制定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补助办法。一是对在科技创新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省委、省政府将授予“黔灵科技贡献奖”,并给予100万元奖励。二是对我省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比照国家引进国外专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在黔工作博士给予一次性住房补贴,并享受相应生活津贴。三是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各类人员尤其是科技人员、科研团队带着创新成果,创办、领办民营科技型企业,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对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或中介服务的科技人员,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可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并可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允许在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中,提取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作为绩效支出。四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民营企业当年缴纳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的增值税经申请确认后,可将省级留存的增值税环比增量部分按程序返还企业,省级以下留存可比照执行,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优先支持开展首台(套)装备及产品研发的民营科技企业产业化。五是省委、省政府初步考虑,成立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组织和筛选科技项目,整合有关资源,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在机制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全新、灵活的体制机制,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在资金方面,要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依托项目整合各方面资金,在起步阶段财政资金给予一定支持。在人员方面,要吸引聚集一批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人才,共同开展科技攻关;促进人员充分流动,为社会输送企业高管、企业经理以及技术人员,争取输送一批人才、产生一批成果,就能够创办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通过努力,把研究院打造成为我省应用技术的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第三,充实基层力量。我省基层科技力量薄弱,大部分县级政府都没有单独的科技服务管理机构,难以满足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际需要。《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职能,单设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机构。省编委办要商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落实,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科技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好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科技服务管理水平。
第四,培育创新文化。文化与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创新文化贫乏、创新精神匮乏、创新意识缺乏。要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具有贵州特色的创新文化。要加强创新文化传播,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大力营造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担风险,让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活动、创新的人才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的精神、树立创新的信心、拓宽创新的眼界、增强创新的能力,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推进科技创新的几个关系
推进科技创新,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贯彻“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实施“两大战略”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益。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既要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更要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管理,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并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公益性科研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把握科技前进方向,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并加强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形成重视科技创新的工作导向。《决定》设立了我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要求将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激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加高效地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主体、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
第二,既要深化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更要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提升科技水平。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要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科研院所编制动态管理的改革新路,逐步实行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聘任制,鼓励竞争和人员流动;积极推进有条件的转制科研院所进行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使其能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我省而言,在一定意义上开放带来的活力比改革带来的活力更大,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更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带动我省科技水平快速提升。尤其是高等院校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本土化”,大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引进和智力引进,取人所长,为我所用;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中去,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作用。贵阳市作为我省科教力量最强的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主动走出去加强科技对接,切实担负起引领全省科技创新的责任,在全省科技创新中舞龙头、当主力。
第三,既要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更要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是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等,促进科技创新能力较快提升,但不能仅限于引进和使用技术,更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要从我省实际出发,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现阶段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资本、技术溢出带来的机遇,引进技术进行改造型再创新,引进产品进行工艺型再创新,引进人才进行发明型再创新,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带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第四,既要注重基础研究,更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对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特别是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基础研究。但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应用技术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我们要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抓好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努力研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和成果。
第五,既要确保军工产品生产,更要依托军工技术优势加快发展民用产品。“三线”建设以来,我省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这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我省科技创新,是一个重大课题。军工企业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加强适用民品研发和生产,带动民用科技加快发展,形成军民高新技术共享、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要扩大民品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搞好服务,并结合军工企业生产的民品需要,加快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降低军工企业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同志们,创新永无止境,科技成就未来。我省科技工作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加快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五篇:王君省长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王君同志的讲话
(2011年7月28日)
时至年中,省委、省政府专门拿出两天时间举办全省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讨班,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专题研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待会儿,纯清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5134亿元,同比增长13.3%;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农业稳定发展。夏粮生产有效克服去冬今春五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的影响,获得较好收成,产量达到24.24亿公斤,同比增长3.5%;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升,作物长势良好,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110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健康发展,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9.6%、7.3%、6.4%。
二是工业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98.8亿元,同比增长19.40/0。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煤炭产量达到4.1亿吨,增长21.5%;焦炭产量4441万吨,增长8.2%;钢材产量1568万吨,增长13.1%;发电量1120亿千瓦时,增长6.5%。主要工业品价格稳中有升,6月份,吨煤综合平均售价为630元,同比上涨16%;焦炭价格为1850元/吨,同比上涨5.7%;钢材价格为4680元/吨,同比上涨20%;不锈钢价格为22590元/吨,同比上涨4%。
三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上半年,服务业增长9.1%,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总收入达到619.3亿元,增长23.3%。
四是运力、电力运行平稳。上半年,全省铁路货运量完成2.8亿吨,增长7.4070;太原铁路局6月份日均装车数为21823车,达到历史高位。公路货运量完成3.2亿吨,增长6.7%。全社会用电量为811亿千瓦时,增长11%。
(二)内需外需持续扩大,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7亿元,增长3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高出中部地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省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92亿元,增长74.5%,高速公路、铁路、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性住房等5大类项目完成投资909亿元,占到重点工程投资的83.3%。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5亿元,排全国第2位,31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为年内建成1000公里、2012年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规划投资1000亿元,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掀起了水利建设新高潮。35项应急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引黄北干工程再有60天就将实现引水到大同、朔州的目标;投资300多亿元,启动实施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供水能力将由现在的63亿立方米增加到91亿立方米,供水区域覆盖全省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70个县(市、区),全省50%的国土面积、70%的人口从中受益,长期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上半年,消费持续活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3.9亿元,增长17.5%;外贸回升有力,进出口总额完成71.4亿美元,增长22.8%,其中,出口27.4亿美元、增长26.6%,进口44亿美元、增长20.6%。
(三)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从投资结构看,农业投资在上年同期大幅增长81.6%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23.1%工业投资增长34.8%,主要是用于结构优化升级,比如,煤矿改扩建、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6%,新兴产业投资增长6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焦炭、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2%下降到36.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9%,占全省投资的比重稳定在52~0以上。特别是非国有投资趋于活跃,上半年增长44.5%,高出国有投资增幅18.2个百分点,在投资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7%提高到41.9%。
从产业结构看,在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已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继续推进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56亿元,实施了灌区建设补贴等“十项惠农政策”和高标准粮田创建等“十大强农工程”,重点扶持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42个“一县一业”示范基地县,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收官,我省煤炭工业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产业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非煤矿山和焦炭、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半年,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增长31.4%、23%,大大高于工业平均增幅。从节能减排成效看,上半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01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全部完成进度任务;完成营造林410万亩,占任务的91%,全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从安全生产形势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比2008年减少1018人、2010年比2009年减少505人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减少171人,同比下降13.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88,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
(四)经济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质量同步提升,不仅体现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从企业经营情况看,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52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利润572亿元,增长38.3%;上缴税金511亿元,增长28.5%o从财政收入看,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244亿元,增长29.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7亿元,增长29.6%。从居民收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53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834元,增长20.5%。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进一步改善。
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26.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5%;转移农村劳动力22.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低于4.2%的调控目标。
二是社会保障全面加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90元、达到1676元,新农保试点已扩大到50%以上的农业县,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4.3%,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5%;8.5万名国企“老工伤”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提高16.2%;222万城乡低保对象和16.9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各级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的领导组,实行建设用地单列,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省财政投入的同时,将中央代地方发行的51亿元债券中的41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半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9.8万套,开工率为83.9%,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开工率超过100%,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初见成效。全面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综合运用限购、公布房价调控目标、提高首付比例、执行差别化利率、实行全额征税等措施,使我省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房地产市场呈现“两增一稳一降”的趋势。“两增’’,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施工面积增加。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0.7亿元,增长33.7%;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7479.9万平方米,增长32.8%。“一稳”,就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稳定。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15.2万平方米,增长0.8%。“一降”,就是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6月底,全省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068元/平方米,比去年底下降258元/平方米,下降7.8%,其中,太原市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5680元/平方米,比去年底下降1770元/平方米,下降23.8%。
五是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在继续巩固提升已完成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再投入300多亿元,启动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即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目前,各项任务已分解到各市,并明确由市为建设主体,所需资金主要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其中省财政拿大头。比如,街巷硬化两年需投入220多亿元,省财政负担60%,市、县财政分别负担30%、10%,并且省里协调银行贷款,帮助市县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我们还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比如,在教育事业方面,规划建设200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将中小学生人均经费每人每年提高100元,分别达到600元、400元;开工建设投资百亿元、占地近万亩的高校新区,建成后将有10所院校、13万师生入驻。再如,在科技事业方面,启动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筹建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筹备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又如,在文化事业方面,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为农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加快建设省城十大建筑,今年9月将建成投入使用。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清理规范工作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确权1600万亩林地,产权明晰率达到83.9%;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68%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已经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新组建了广电信息网络集团、演艺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影视集团等五大文化集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进度要求,其中,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2549个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在33所县医院实行综合改革试点、28个县实行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国企数量由原来的34家重组为21家。特别是积极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各项工作,成立了领导组及办公室,举办了领导干部研讨班,编制了总体方案和12个专项实施意见,启动了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先行试点、“一市一县”综合先行试点和扩大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赴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省市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学习考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广泛宣传我省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全省共乳进务粪塞金1226亿元,对外开放出现新的局面。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在座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也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物价上涨较快。上半年,我省CPI上涨5070,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涨幅排全国第25位,但仍属高位运行,尤其是6月份当月同比增长5.9%,创2008年10月份以来新高,对群众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体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作为能源原材料省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一般都高于购进价格涨幅,但今年以来情况有所变化,从3月份开始,我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出厂价格涨幅,这种“高进低出”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二是重点工程建设融资趋紧。上半年,全省新增贷款8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88.8亿元。尽管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我省在国家银根紧缩的形势下,新增贷款减少的幅度在全国是较小的,但仍然给在建、续建重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上半年,高速公路贷款应到位182亿元,实际到位43亿元,到位率仅有23%,加之流动资金还贷后银行不再放贷,出现了建设资金紧张的状况。三是转型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尽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问题仍然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转型项目、好项目、大项目不多,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
分析下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除了前面讲到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外,还必须高度关注外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当前,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复苏进程充满曲折和变数。特别是粮食、石油等大宗货物价格高企,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国内物价处于高位运行,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企业经营困难、要素供应趋紧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我省经济产生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下半年,国家在坚持宏观调控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我国经济将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总体上保持良好态势,有利于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既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又要看到当前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增强信心和决心,再接再厉、再鼓干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按照省“两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在统筹做好各项共组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效措施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物价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物价水平,下半年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猪肉和蔬菜的生产,努力增加市场供应。要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争取全年有个好收成;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出台新的扶持办法和措施,加大对生猪及设施蔬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本地农畜产品的自给能力。二是加大重要商品的储备力度,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要扎实做好粮、油、肉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工作,按时足量充实储备,并完善应急保障预案,随时做好投放储备平抑物价的准备。三是加强物价监测和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要加强对食品价格的监管,密切跟踪和及时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整顿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补贴。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单月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0%或CPI涨幅超过5%的情况下,要及时启动联动机制。根据我省物价上涨的情况,我们决定,从今年4月起,再次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要加强物价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二)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要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合理调配省级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市场融资。一是挖掘潜力,努力增加简介融资。针对我省存贷比偏低和今年以来贷款合同兑现率较低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特别是要积极地向各大银行总部沟通汇报、争取给予支持;在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探索设立专门服务于小企业的社区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努力增加信贷资金。二是加大力度,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现有上市公司要通过资产重组、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设法从市场上多融资;同时,鼓励企业发行中短期票据,支持中小企业“打包”发行集合债券,吸引保险资金投资,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等方式融资。三是创新政策,充分调动民间资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优化民营企业要素配臵,创新投资模式,采取BOT、BT、TOT等投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转型跨越发展。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要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地主要领导要走出去大招商、招大商;对招商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早落地;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开放窗口、招商平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项目、人才落户我省。
在解决好资金供应的基础,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大水网在内的在建、续建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完成未开工重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尽快开工,确保实现全年重点工程投资6200亿元、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7700亿元的目标。
(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重点是:要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确保全年完成淘汰小炼铁产能385万吨、小炼钢产能314万吨、小火电装机28.5万千瓦、小水泥产能1315万吨、小炼焦产能468万吨、小电石产能28万吨的任务;要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快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和既有建筑节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能耗限值标准和准入退出制度;要抓好重点领域的减排工作,包括焦化、火电、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确保完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忽而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和烟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节能减排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要把“十项惠农政策”、“十大强农工程”落实到位。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确保今年完成1800万亩农田灌溉、2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10万亩盐碱地改造任务,行市农业发展基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培育形成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抓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加强对发展县域经济工作的指导,探索制定扩权强县的政策措施,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农民增收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5%,指标完成得不错,但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从我省农民收入构成情况来看,目前工资性收入占44.5%,经营性收入占42.8%,转移性收入占8.2%、财产性收入占4.5%。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而且与全国相比,我省农民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因此,我们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同时,重点要在提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上下功夫。要通过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交通运输等农村二、三产业;同时,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宽增收致富门路,努力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五)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一是切实抓好就业工作。要在全面抓好各类人员就业工作,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力争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要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二是,高度重视住房问题。一手抓好保障型住房建设,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保障型住房建设资金、用地等问题,加快施工进度,确保9月底37.5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确保把保障性住房建成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进一步健全保障型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和退出机制,确保分配公平、管理科学、良性运转,真正让困难群众受益。一手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要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要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实行限购、提高首付比例、差别化利率、全额征税等措施,并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五项重点任务: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医保水平;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这一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在巩固提升已完成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强化资金保障,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确保今年完成1.28万个村的街巷硬化任务,建设5469个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4080个村体育健身场所和1.4万个农家书屋、为2214个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免除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的学费,新农保覆盖84%的农业县,为明年实现全覆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对山西而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现在起深入开展为期100天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一律停工停产整顿;对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加强日常监管。要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以及重大活动、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技术和装备设施保障,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题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从市县领导到企业负责人,实行包矿包企责任到人,严盯死守、严密监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通过这些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七)抓好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一要抓紧修改上报总体方案。转型综改试验区《总体方案》已先后经过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研究,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抓紧上报,争取早日获批;要加强与中央有关部委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对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特别是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跟踪落实好中央支持山西的几项重大政策。同时,要抓紧编制相关地区和行业转型规划和实施意见。二要切实抓住综改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转型内容讲,就是要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修复、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其中重中之重是抓好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在完成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非煤矿山、焦化行业的整合重组;在做好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这篇大文章的同时,积极做好文化等地上资源这篇大文章;在抓好煤炭这个大产业的同时,要切实抓好非煤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非煤产业的比重,形成现代、多元的产业体系。从保障措施讲,就是要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是要抓好产业政策创新、财税政策创新、用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以及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增强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要高度重视转型项目建设。不论是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修复,还是民生改善,都必须落实在项目上。抓好项目建设,是影响山西长远发展和转型跨越的一个重大课题。各地要高度关注,并切实抓好这些项目,既包括煤焦化、煤电铅、煤电材等循环经济项目,又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项目,尤其是要抓紧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转型项目,促进全省大转型、大发展。与此同时,要继续大力推进“2+10”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和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四要鼓励各地先行先试。讲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最大的政策就是先行先试。各地各部门要立足自我、只争朝夕,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敢闯敢干、先行先试,力争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工作中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从省里来讲,明确谁干的好就支持谁,并从相关资源配臵、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一批市县在综改区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与此同时,要抓好文化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各项改革,确保按时完成进度任务。
现在距第六届博会开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要扎实做好场馆建设、宣传推介、项目对接、活动组织、客商接待、应急保障等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办成一届“隆重热烈、简朴安全、高效务实、效果明显”的中博盛会,全面展示山西新形象,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落地一批大项目。最后,我要强调一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执政党地位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在今年年初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知道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这两天,我们又听了两位专家的专题辅导,金道铭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几个部门的发言讲得都很好,通过一天半的学习,大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我省来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和条件。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同全国一样,既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各类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领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公共安全事故也易发多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比较薄弱,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问题比较突出,宗教问题比较复杂,信息网络建设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
一是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形成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合力。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方法创新,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是健全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放映强烈的问题;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联合接访,及时化解信访积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务实基础。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制度和法制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他们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四要完善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当前,重点要加强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应急处臵能力建设,强化监察预警、信息报告、社会动员等机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上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很好,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知道,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努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