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原是一篇方家俊的爸爸在孩子幼儿园大班时写的育儿心得
这原是一篇方家俊的爸爸在孩子幼儿园大班时写的育儿心得,还公开发表了呢,很值得家长来学习学习。
积分制
——激励教育的一种做法
1+1=2+0.5=2.5+3=5.5-1+0.5=4...+1=30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连续加减等式,一年级的小学生肯定都会做,但这个等式却是我们家天天做的作业,而等式中加与减的“指令”则是来自我们家7岁的“小主人”----儿子的日常言行,因为这个等式其实是我们教育儿子的一种方法,即积分制。
如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能领先一步,每个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倾注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教育孩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不时地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所以,对于父母来说,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用电脑搜索,在成百上千种的幼儿教育方法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莫过于“激励教育”或者说“赏识教育”。人们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而常用“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等来夸奖孩子。虽说这些不断使用的廉价赞美运用不好会起负面作用,但总体来说,这种教育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而它的有效性则与运用的方式和程度有关。
我们对儿子的激励教育方法是实行积分制,这是在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时就开始实行的。实行三年多以来,我们感觉积分制是一种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的激励教育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儿子的日常表现,给予积分奖励或扣分惩罚:每做对我们认可的一件事情加0.5分或更多,每做错我们认为较严重的一件事情扣0.5分或更多。累计满30分,就可兑现之前的约定或者他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但每次只能有一个约定。
开始的时候,我们在把握加减分的尺度与事项上较松,以激励儿子对此产生兴趣。在获得第一个30分后,他非常高兴。这时我们告诉他:这是你靠自己的努力以及良好的表现赢得的分数,自己有权利来提出一项要求了,比如可以买30元以内的玩具、书或光盘,或者到儿童乐园玩等。
在尝到了这样的甜头后,儿子每拿到积分都会很高兴,但每次做错事情要扣分时就会有点紧张,然而在明白错误后则会态度友好地接受扣分。慢慢地,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变化,比如他的独立性、主动性及服从度有所增强、安静地做一件事的时间在延长、与玩伴的友好程度进一步改善、更加珍惜自己所得等。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感觉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我们对这个倔强儿子的“指令”比以前得到更有效的自愿执行,避免或减少了以前那种苦口婆心地对他“教育”半天也听不进去,最后在盛怒之下只能责骂,既给他带来了心理阴影,而且自己在平静后又很内疚与后悔的状况。上小学之后,我们配合班级的每日评小红花制度继续实行积分制,对他的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管理与激励作用。
随着儿子活动空间的扩大、项目的增多,积分制的执行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随之完善。首先,由于项目的性质与程度不确定,在额度上会发生讨价还价的情况。其次,由于我们做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减分时,儿子就会“据理力争”,从而赢得一方的赞成,于是发生矛盾。另外,我们一直在坚持分数达到30分才能买他想要的东西,可是当他向外公外婆悄悄地提出这个愿望时,即刻就能得到满足,有时甚至是超额满足,这让积分制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积分制会不会培养出一个过于功利的孩子,以后遇到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也要提条件。目前,这种迹象已经有所表露。有时叫他帮我们做点小事,他会马上说:那你给我加分。有点“事事讲回报,否则我不干”的迹象。对此,我们也会坚决予以回绝,同时晓之以理,告诉他有些事属于每个好孩子都应该做的小事,不应该讲回报。如果无效,那就只有冷落他。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使积分制更有效,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各家庭成员(包括孩子经常接触的亲戚)要意见一致,在加减分时尽量不要带着情绪进行评判;其次,积分项目要随着孩子行为的进步而逐步更改、完善,并将加减标准慢慢量化、统一,让孩子可以很明确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另外,在加减分时事先要明确地告诉原因,以前没有确定的项目一定要跟孩子协商后确定;最后,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挥潜移默化的积累作用。但是在他逐渐长大进入高年级,具备了较完全的区分是非的能力时,就不宜过多地采用这种功利性较强的外在引导了
第二篇:育儿心得: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育儿心得: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我家昊昊今年5岁半了,快读一年级了,各方面总体不错。在他的初成长过程中,我们费尽了心血,有成功,有挫折;有喜悦,有苦恼。一有空,就带他到公园乃至田间地头。躺在床上,教儿子背古诗、儿歌。讲故事从西游记到三国演义,直到自己随便编造也没有办法为止。教育孩子很辛苦,但总体来讲,是一种幸福。
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一股脑儿全推给母亲,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我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
二、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母性教育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有人认为男孩子由父亲带,女孩则应该由母亲带,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如果只实行母性教育,那么男孩子就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难了解男性的生活状态
三、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如果一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
个人形成畸形性格,与他儿童时期对世界的片面观察有密切联系。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
至于父亲怎样教育孩子,我认为主要做到:以身作则,创造环境,沟通交流,期望鼓励。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造环境则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重视。孟母三迁,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很难想像,一个在麻将桌旁长大的孩子,以后不爱打麻将。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交际、表达能力和民主的习惯。成功的人都是鼓励出来的,也是父母期望出来的。
为了孩子的将来,爸爸们投入到亲子互动中去吧,哪怕你再忙,每天也抽出一个小时跟你的孩子度过一段充满乐趣和爱的时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与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