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方位取数 深层次分析 着力提升稽查科学选案工作水平
全方位取数 深层次分析
着力提升稽查科学选案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靖江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将提高选案准确率作为提升稽查工作质量的主要突破口,在目前全面应用3.0征管信息系统、各部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不断完善、第三方涉税信息透明度日益提高的基础上,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全方位提取有效数据信息,在充分取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整合,科学引入选案分析指标,运用技术分析方法,建立起以计算机直接进行数据指标对比分析的稽查选案信息库。该信息库的建立,有效解决了以往稽查选案渠道单
一、选案范围过窄、基础资料片面、稽查效率偏低的问题。选案方法的创新直接推动了稽查战绩的扩大,1-3季度,该局组织入库稽查查补收入5096万元,同比上升103.84%,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稽查收入任务。
一、不等不靠,开门选案,杜绝坐等案源
选案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信息储存量的多少,针对当前3.0征管系统未能支持自动选案的状况,该局不等不靠,广泛搜集信息,积极寻找案源,有效汇集来自部门内外、系统上下的各类与稽查工作相关联的信息数据。开门选案的做法充实了基础信息,丰富了选案依据。
一是依托征管系统,全面提取信息。目前全省推广使用的3.0征管信息系统,可能基于系统运转速度、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稽查选案岗只有案源录入功能,没有计算机选案功能。同时,新系统对各单位稽查选案部门赋予的查询权限也非常有限。在此情况下,该局选 1
案小组及时与市局信息科对接,对选案基础信息的采集提出具体业务需求,信息科以财务报表和纳税数据为核心,全方位提取纳税人信息,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涵盖全市范围、共计8431户纳税人、包含营业收入、期间费用、利润总额、税金费额、经营行业、注册类型等几十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海量征管数据,全面、大量的企业信息为下一环节的指标分析、案源筛选提供了直接依据。
二是联系业务科室,主动采集信息。除征管信息系统提取的有效数据外,系统内各业务科室也掌握着企业大量的其他信息。选案部门主动与有关科室联系,及时从征管部门采集纳税评估信息,从税政部门采集减免税企业信息、汇算清缴信息、自开票纳税人信息,从计财部门采集重点税源信息,从契税所采集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契税征收情况等信息。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广泛搜集信息。自2008年建立地方税收保障平台以来,该局陆续与工商、国税、建设、国土等24个部门建立了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并不断拓展交流内容、发展协作单位。例如,主动对接本地工商联、企业家协会,获取协会、组织相关统计分析资料;主动对接会计核算中心,获取政府近年重大建设项目;主动对接供水、供电部门,获取各单位用水用电信息等。
二、盘活信息,设定指标,确保有据案源
涉税信息的取得对选案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基础信息收集的完整,仅是选案信息化的前一部分工作。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最大限度地盘活各类资源,为选案提供可靠论据,才是建设选案信息库的关键。为此,该局在完成有效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对各方信息进
行系统、综合利用,引入纳税评估分析指标,用于指导选案工作的开展。
一是完成分类,产生可比基础。依据采集、储存的各类涉税信息,采用分类比对的方法,按纳税人注册类型、经营行业或业务类别、经营规模等通过计算机自动归集分类,由此产生出可比基础,进而对纳税人进行评价。今年以来,该局紧密结合上级机关和市局的工作部署及时更新和校正选案方向,利用分类对比法及时完成了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药品经销、交通运输等行业专项检查的案源筛选工作。
二是制定指标,完成比对工作。该局以计算机稽查选案系统的可操作性为前提,引入纳税评估体系的一些通用分析指标(如所得税税负率、营业税税负率、资本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应收、应付账款变动率等)进行分析。依据上述分析指标,或是根据计算出的结果直接对企业异常情况进行判断,或是采用与预警值相比较,或是将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相比对,或是结合多项指标进行配比分析。
三是集合信息,进行逻辑审核。在采用分类比对方法的同时,对于单一纳税人采集的所有涉税信息,利用计算机汇集功能进行逻辑审核。在上半年的建筑安装业专项检查中,该局利用3.0征管信息系统、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平台以及江苏省工程质量监管安全平台采集的信息,完成了各建筑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开票金额、应缴税金等相关指标的比对,对申报数据不一致、逻辑审核通不过的单位自动显列。利用审核的结果对开票金额不足、税款与开票金额不配比的单位有的放矢进行检查,5月份该局入库建筑业各项税收2620万元。
三、优化方法,科学分析,敲定待查案源
在引入评估指标,利用计算机自动运算、分析后,该局注重加强对数据分析深度的研究,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对所有纳税人进行风险排序,科学的评定方法减少、排除了各类涉税风险,选案准确率得以不断提高。
一是消除“无检查”风险。通过对征管信息系统稽查模块相关信息的提取,对近年来纳税人是否被稽查、何时稽查、稽查类型进行识别,对多年未作税务稽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税源单位进行筛选,如无特殊情况,则列入必查对象,有效防止了检查盲点的发生。
二是排除“欠公允”风险。对同一行业、同一类别、同一规模的纳税人,设定税负率、利润率、成本变动率等多项指标,按一定比例测算每项分析指标的权重,根据纳税人各项经济指标构成其一定的风险系数,利用权数总和法对纳税人的风险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标识,风险系数高的企业自动进入稽查案源库,成为待查案源。
三是减少“低质案”风险。关注所有进入检查程序的待查案件,依据查处结果还原其正常的财务指标、税务指标,再与前期的选案指标加以对比,不断修正选案评估指标的制定。如此往复,在选案-稽查-选案的良性互动中完善评价指标和选案方法,切实减少低质案源,提升案源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