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方科技大学观点总结,新闻评论节目提纲[定稿]
南方科技大学观点总结:
赞同:
·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具备划时代意义,是教改的实验品和先锋队
·推动高等学校教改的进程,将教育部以及现今教育体系中的相关问题推到舞台之上 ·去行政化,教授治校而不是校长治校
(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压制,减少行政资源对学术资源的侵占)·学校自发学历,打破教育传统的体制
·书院化教育模式,教授和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便于通识教育,教育出学生具备完整人格。·建校为了培养顶尖学生,打破原有教育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
·研究型大学,仿造香港科技大学,加州理工大学,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以前是上海交大的,全球排名很高)先例。
·对深圳市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有教育为依托,有文化为指导。
·他代表了改革开放,也代表了科学发展
·起到鲶鱼效应和头羊效应
反对:
·大多数人看待的时候,人们感兴趣的不是你的体制,而是你的目标
·没有本科生招生权只是之前,研究生招生权怎么办?
·大学不可能去行政化,因为大学既有学术力量,又有行政力量(去行政化而不是去行政)·南方科技大学现在还是一所公办体制的大学,深圳市财政办理的。,深圳大学的校长应该是有想法的,凭什么给她那么多经费。去全世界拼教授。用的是深圳市的财税。
· 南方科技大学是在做教改实验,当一个校长把学生当实验品的时候,学生们的人生就已经交付给了办校人的道德观和良知,他们的人生就已经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给了学校的价值观念。是危险的。
·南科大的意义是刺痛了现存高校的体制。但是把一切都抛向对立面,是丧失了顶层设计的途径,要团结最大的力量才能带动教改和制度改革。
·南方科技大学无形中承担了相当大的责任:
1、承担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责任
2、承担了获得学生成果的责任,甚至是获得诺贝尔奖的重担,学生被迫背负重担,朱校长被迫背负重担,南方科大被迫背负重担
·如果培养的学生去了国外怎么办?意义何在?
·群羊效应会迫使它没落和屈服
思考:
一、南方科技大学能坚持多久?
·会不会虎头蛇尾?朱清时本人,·学校的虎头蛇尾、办学传统能否得到一贯贯彻?
·教育部不支持,南方科技大学能坚持多久?授权条件没有之后,(立法治校)
·会不会被社会需求打压下去。
·时间之久会否被妥协
# 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可以直接逼出绝境二、一个好大学需要什么?
·好生源——选拔考核(自主招生综合能力考察)考能力不考知识
·好硬件——资金来源(深圳市财政支出)
脱离不了财政和行政干预,怎么走出去?优势地位怎么具备竞争力?
·好软件——师资力量(南方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就够了吗?只是基础,造好了能建成高校,而非名校。(社会认可与否,文化的构建)
三、南方科技大学为什么会出现在深圳?
·优势:
1、改革开放优先发展地区
2、深圳城市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一所能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高校。
3、南方科技大学的实践,需要有一个空间和平台,不能出现在北京上海,原因在于传统高校的竞争力太强大
·劣势:
1、深圳市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其实是一种政治。
2、深圳市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并不是一件好事,它抬高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起点,使得缺乏平等竞争的环境。美国很多类似的学府,但是他们的建立是在同等
环境下进行拼杀出来的。理论要点:“自由”“开放”“竞争”。
3、说明南方科技大学还是恐惧的,这不是破冰之旅,应该是绕冰之旅
四、成功后是否适用推广?
·南科大不能推广其研究型大学的性质,研究型大学都只占据高等教育的一小部分 ·但是体制和办学理念可以推广。
·拭目以待吧,猜测而已。
总结:
·深圳市政府愿意拿这么多钱投资办校,说明重视城市发展史上教育的重要性。值得肯定。·像朱校长这样的老教授,一类人不辞辛苦,这么大年纪了都要来办校为教育,值得鼓励。·这所大学的兴建,把教育部直接逼到了舞台上,使得它必须公开地去面对教改的迫切需求。·困境不在于南方科大与教育部的矛盾,而是一个地区性的办学的探索和一般性高校办理的规章制度之间的冲突。
(【要建立教育特区】特殊的思想环境,文化环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提出)·和谭嗣同的死意义相同,即使是南方科技大学死了,那意义也非同小可,走出了一条新路。·如果明确了出发点和目的地,就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去阻止前行,应该全力支持他。
·期待南方科技大学的兴办能解答“钱学森之问”。
(它让我们思考三大问题。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在哪里?第二,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第三,高等学校的教师最高职责是什么?)
第二篇:新闻评论节目策划书
《社会焦点》节目策划书
一、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社会焦点》 2.节目类型:新闻评论类节目
3.节目主旨:本栏目就某一热点新闻所引发的话题或者主题,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节目内容深入百姓生活,切合百姓实际,关注国计民生,开拓受众视野。4.节目受众:受众范围广,囊括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尤其是知识分子,白领上班族,大学生。
5.节目特色:选题具有吸引力,提取社会热点、百姓关注的新闻事件;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来评述新闻,权威性和专业性较强;用事实说话,分析本质,让受众看到新闻事件背后最真实的一面。6.节目时长:50分钟
二、本期选题
1、新闻内容: 福州一名5岁女童毛毛,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福建省卫计委10日通报称:毛毛2010年因心脏病手术,先后输入过8位献血者的血液,其中一位之前确认HIV抗体为阴性,在本次调查中检测为阳性。该献血者在本次调查前并不知晓自身已感染了HIV。在对当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毛毛进行的输血治疗,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血、检测、制备过程的调查中,调查组均未发现违规行为。但被检测出艾滋病的献血者,其血液还曾输注给其他2个人。
2、题材分析:女童输血感艾滋属于重大性事件,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报道具有时效性、接近性。如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女童染上艾滋到底该谁来负责,医院是否存在程序上的漏洞,这些问题都值得去思考与解答。
三、节目流程
1、主持人:日前,央视新闻关注了福州一名五岁女童毛毛,2010年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件。1月10日,福建省卫计委通报了事件最终调查结果:一名曾给毛毛献血的献血者HIV抗体检测现为阳性。
2、相关新闻视频
3、主持人提出问题:福州地区临床用血供应单位是福建省血液中心。“当时血液检测都是合格的。”福建省血液中心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表示,不排除供血者存在艾滋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可能,“窗口期是世界难题,检测不出来,但是会感染的,这个是概率问题。”那么所谓的“窗口期”是什么呢?
4、专家解答“窗口期”
5、主持人:很多网友认为“既然别人的学不安全,为什么不用家人的血”,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呢?
6、专家解答:这种做法并不具备可行性
7、主持人:毛毛当年先后输入过8位献血者的血液,其中一位之前确认HIV抗体为阴性的献血者,在本次调查中HIV抗体检测为阳性。在对当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输血治疗,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血、检测、制备过程的调查中,调查组均未发现违规行为。但毛毛代理律师吴武萍却表示:“我们要求他们提供当年所有的程序性文件,包括从抽血到输血整个过程,相关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资质,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整个行为是没有过错的。”这样的质疑到底是“无理取闹”,还是合乎情理的呢?我国的《献血法》中到底又是怎样规定的。
8、专家解答
9、播放新闻视频:2005年黑龙江“北安爱滋病事件”,专家进行分析。
10、主持人:毛毛因“窗口期”感染,在调查得出“极大可能性”这一结论之前,也可以算作合理推测。那么,不管是医院还是卫计委的调查人员,应该都很清楚,毛毛的家属面对这种“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会是一种多么不理解的状况。然而,遗憾的是,出了事情后,医院只是不断在强调家长已经签过“风险知情书”,而卫计委的工作人员更是对家长说“你来做我的工作吧”、“你换个角度替我想一想”、“你说我什么心情。”答复期已过调查还没出来,也不电话通知家长。这种做法无疑让家长们更无法接受。近年医患矛盾日趋严重,其中一个较少人讨论,但其实却是关键的解决方案是:医生、卫生官员要学习与患者沟通。这应该被视为医生、卫生官员的关键技能。而这方面,我国的相应做法是否还存在缺失?
11、专家进行分析解答
12、支持人:在此次事件中,福建省卫计委要求福建省血液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患儿给予“人道主义”的救助补偿。虽然数额不明,但是相比于很多必须经过诉讼,甚至诉讼也很难赔偿的患者,毛毛已经很“幸运”了。
13、播放视频:据《人民法院报》报道,在既往正式发表的统计数据中,我国(大陆地区)有7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7.8%是
通过非法商业采供血或使用受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感染。按此估计,经医疗输血(包括使用血液制品)以及商业采供血感染艾滋病的人数约为6万余人。因为举证困难,难以确定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很多因为输血感染艾滋病毒的人难获赔偿。即使有少量的患者获得补偿,数量也少得可怜。2014年一位广州53岁的工程师因患有肝硬化到医院治疗,不幸感染艾滋病,结果只赔偿了7万元,而且是一次性的。以前,我国经血液感染艾滋病案例以前主要有3类:一是20世纪90年代因农民卖血回输红血球而造成交叉感染;二是通过非法商业卖血采集的血液送到各地血站和医院后,因手术输血等导致的感染;三是血友病患者因注射有病毒的血液制品而感染的。毛毛属于“新兴”的第四类,即输入经过正规医疗机构检测的“窗口期”艾滋病病毒血液而感染。艾滋病作为事实上的“绝症”,治病的开销数额较大,而且一旦发病,很容易失去生活来源,是急需国家加以救助的人群。
14、主持人:面对这样的社会形势,国家政府又该怎样去应对呢?
15、专家进行分析:我国应该尽快建立“无过错”赔偿机制
16、主持人结语:毛毛因输血患上艾滋病,最后的结论很可能是“无人有过错”。这样的事实很难让人接受,但至少我们应该在“确保非人为过失”、“人道主义地传达”、“国家补偿”上面,做得更好。
四、选材可行性
1.此次节目内容深入百姓生活,切合百姓实际,从而能够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为受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2.邀请最权威的专家进行解答,大大增加了可信度,对受众的疑问进行最真实最权威的解答。
3.近年来,医患矛盾日趋紧张,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此次的新闻事件涉及社会热点问题,更具有新闻的时效性。
第三篇:新闻评论学期末考点总结
新闻评论学期末考点总结【填空,简答题,分析题(写一篇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种类
(1)新闻评论——是现代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等文章的总称。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典型报道、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并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思想和行动。新闻评论以报纸评论为本位。
(2)新闻评论的种类——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通讯社评论。(网络时评,如博客)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
(一)强烈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
①新闻评论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当前实际工作和群众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有些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论,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出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引申出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发表议论,同样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2、强烈的时效性
①紧密配合当前形势,在新思想、新经验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刚出现的时候,就阐发隐含其中的意义并加以提倡;在新问题以及不良倾向刚露头的时候,就能指出其倾向性,加以引导,引起受众的警觉。
②新闻评论要服从其政治属性,议论要得当,发言要适合时宜,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二)鲜明的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观点。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如果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如涉及到文艺、体育等业务问题需要评论的,也要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广泛的群众性
1、新闻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及时反映群众呼声的。
2、新闻评论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要使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读者听众明白易懂。
3、新闻评论要求编辑部和评论工作者,尽量吸引广大的人民群众来关心新闻评论工作,直接参与新闻评论的写作。
三,新闻评论的作用:监督作用,引导作用,表态作用,深化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理论要求
(一)有的放矢(即新闻评论的针对性)
1、当党和国家发布新政策、新规定而出现新问题以后,形势发展出现新情况之时,新闻评
论的立论要针对这些问题予以正确的回答和指引。
2、针砭时弊
3、针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或实际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说理论述。
(二)寓有新意
1、立论和论断要有新见解
2、依据新事实评论老话题
3、善于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三)准确无误
立论要符合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揭示事物的本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党报评论的观点要符合党性原则。
(四)高瞻远瞩
在立论上,能见微知著,预察事物的进程,提出精辟的富有预见的科学论断,及时地指导工作、革命和实践。
五,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评论三要素,论据和论点的统一,虚实结合)
(一)评论三要素
1、论点——总论点、分论点
2、论据——事实性论据、理论性论据
3、论证——证实、证伪
(二)论据和论点的统一:真实、准确、充分、典型
(三)虚实结合:就实务虚,以虚带实,寓虚于实,借题发挥
六,新闻评论的标题,结构和文风(标题,文风)
(一)新闻评论的标题:具体、鲜明、精当、引人
(二)新闻评论的文风:表达深入浅出、论述形象生动、语言准确清新、情理交融、行文朴素精炼
七,新闻评论的体裁: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
(一)社论
1,社论的地位和作用
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论文,是代表编辑部的具有指导性、权威性的评论,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迫切重要的问题而发表的言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政治性。
2,社论的写作
(1)集思广益、集体研究
(2)明确社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3)语言简练、通俗、生动
(二)评论员文章
1,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于社论与短评之间
2,评论员文章的形式:(1)本报评论员文章(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三)短评
1,短评的特点:简短精炼、对报道有一定的依附性
2,短评的写作:(1)针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进行评论(2)据事论理,既配合报道、又深化报道;既依托报道,又超越报道,以达到依托个别指导一般的目的。
(四)编者按语
1,根据性质和内容分为:说明性按语、政论性按语
2,根据位置和形式不同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
(五)专栏评论
1,选题要小,题目也要小
2,立论要深
3,短而有物
4,群众性
八,述评(定义,现阶段呈现的特点,分类)
(一)述评的定义: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反映并评析较为重要的事件、形势或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又称新闻述评、述评新闻或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既有新闻报道的特性,又有评论的特性,以事实报道为评论的依据,以评论和观点驾驭新闻事实,把述和评两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二)现阶段新闻述评呈现的特点
1,述评的内涵、外延得到了丰富和扩大;
2,开口小、专业化较强的金融、证券、IT等领域的述评已成为一些新型财经媒体的新宠; 3,更注重第一手材料的运用,更注重利用自己采访的事实为评论提供“附加值”,甚至有些述评引用的资料本身就是首次披露的新闻。
(三)新闻述评的分类:形势述评、事件述评、经济述评
九,广播电视评论(特点,形式)
(一)电视评论的特点和形式
1,电视评论的特点:
a,视听结合,论述手段丰富多样;
b,声画并茂,形象逼真;
c,渗透力大,受众面广。
(二)电视评论的形式:口播评论、电视谈话、电视述评
十,杂文的主要特点
1,文艺性与说理性的结合2,论辩性与抒情性的统一
3,短小精悍而又含蕴丰富
十一,网络言论(兴起原因2点,引导和管理)
(一)网络言论兴起的原因:
1、由特定媒介生态促成的;
2、由网络传播的自身特点决定(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真实性、时效性)。
(二)网络言论的引导和管理
1,网络媒体加强自己的言论版建设,让自己的言论版发挥权威作用;
2,充分利用自己的论坛来进行舆论引导(如让媒体从业人员走上前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传播);
3,加强对传播者身份的管理。
十二,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作家的写作才能)
1,要说真话
2,说清楚和说得妙
3,善于用比喻
4,善于用典
5,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第四篇:现代新闻评论基本内容总结
现代新闻评论(复习大纲)通讯
一.定义: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体裁。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相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二.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目的上:消息——让受众尽快了解事实
通讯——让受众详尽了解事实(人物)2.主题表达:消息——隐含在客观事实的叙述背后
通讯——较消息外显
3.内容:消息——概括最重要的实时信息
通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的细节刻画,背景介绍等
4.形式(结构)上:消息——程式化
通讯——创造性强,唔固定结构 5.风格上:消息——朴素实用
通讯——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6.表达方式上:消息——叙述为主
通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分类(内容)
1.人物通讯: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事件通讯: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P.S.风貌通讯是我国通讯体裁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类型 评论
一.定义:是指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或问题直接表明自己看法或观点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二.特点(属性):新闻性、时效性、理论性、思想性、有益性 三.作用
1.宣传鼓动,配合中心工作
做法:准确及时阐述党的实践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人们的统一行为。
2.释疑解惑,研究社会问题
做法:有深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新的社会问题有其正确而独到的见解
3.针砭时弊,促进社会进步
做法:牢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责,良性的批评意识
5.提供讲坛,增强公民参与意识 四.报纸
1.王韬的《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额报纸,被称为“中国人自办日报之成功最早的第一家”
2.康有为、梁启超《时务报》
3.陈少白《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在香港创刊,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4.毛泽东《湘江评论》 五.选题
1.定义:新闻评论的选题,说的是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它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事件和问题。2.来源:
(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中央和地方经常召开的各种党的会议、政府的会议、各种工作会议,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文和文件,还有领导人的讲话等
(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新的事物、新的经验需要发现、需要总结,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需要解决,有很多新的疑点、新的困惑需要阐述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要深刻挖掘内涵
(4)从探讨争鸣中选题: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5)从历史事件中选区选题 3.基本原则“三贴近”
(1)贴近实际,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2)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引导受众积极向上(3)贴近群众,反映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 六. 三要素
1.论点:一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和思想。它表明作者对所要评论客观对象的一种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他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创造观。
2.论据:评论文章中是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
①事实论据: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
②理论论据
3.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论证的好坏是保证论点能否成立和说服人的重要环节
七.立意的定义: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八. 推理方法
1.直接推理:用一个直言判断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简单有力
2.演绎推理:(一般→个例)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3.归纳推理:(个例→一般)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4.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相同属性,推导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九.结构方式: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箭靶式、波浪式
第五篇:2012高考语文作文冲刺复习之 新闻评论 媒体的确观点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之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据三槐居同名课件改编
【2011湖南卷,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 4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有删节)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9分)答: 答案:答案角度提示:
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
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③上述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 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价;
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 相结合的角度等。答题要求:
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角度的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解析:“新闻短评”写作四步走:标题—事实—评论—小结。标题要彰显主旨,一般是“什么怎么样”;概述新闻要简洁,一般是“什么怎么样或谁怎么样”;观点要直击要害,分析要深刻集中(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也可正反结合;可以析原因、揭本质,也可以谈后果、提措施与办法等)。重在短,重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