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时间:2019-05-14 17:1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钢-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钢-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一篇:万钢-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 学 技 术 部

干 部 教 育 培 训 电 子 版 学习材 料

2011年第9期(总第96期)

人事司综合与培训处2011年7月10日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万钢

(《求是》2011年第13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今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八大上强调指出,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已进入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关键。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必须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是我国科技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促进科学实践活动成果有效应用于生产活动,以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始终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改革财政科技拨款制度,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的蓬勃发展,打破了高校封闭格局,推动全国1300所科研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科技体制改革进入 1

以建设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特别强调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专门出台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面向市场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全国科技研发和试验经费近7000亿元,其中企业投入约占74%,政府资助经费约占24%,其他经费来源约占2%。从实际情况看,企业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已超过60%。全国技术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906亿元,86.6%的技术输出和77.3%技术吸纳由企业实现。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已全面转为直接面向市场的企业。2009年,261家中央级转制院所从市场获得的研发服务收入186亿元,是政府投入的近6倍。钢铁、有色、汽车、建材、农机、工程、矿山机械等行业的转制院所已经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有的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科技型企业。

高校科研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大幅提高。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实验室、共建技术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方式,越来越多的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中。大学科技经费中来自企业委托的部分已占到50%以上,一些理工院校接近甚至超过70%。一些大学科技园(如清华科技园、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深圳虚拟大学等)已形成了逾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高新区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的重要基地。2010年,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10.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10%,其中有近1/4的收入来自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的创收。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国家高新区发展壮大。

面向农村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累计增产粮食4800多万吨。推动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国科技特派员人数达13.9万人,辐射带动受益农民达4153万人。

国家财政性科技投入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推广。政府对科技研发投入主要通过科技计划来实现,其中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占80%以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95%、重

大专项的50%、863计划的35%以上的项目都由企业牵头实施,80%以上的各类项目体现了产学研用结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有很大改善。综合采取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多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手段和措施,数量和规模都居世界前列。部门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加强合作,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模式,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重大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向市场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基本形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但目前阻碍科技成果转移、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还大量存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的措施还不到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不能有效对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非常薄弱,能够吸纳科技成果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现有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也不利于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当代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和特点

随着科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趋紧密,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之中。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计划体制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其着眼点是由国家科技计划部署的科研成果的应用,基本方式是政府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鼓励科技人员、科研机构走向市场,创办科技企业等,实施成果转化的主体是科技界。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和实质发生了重要变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向传统产业转移和面向市场商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发展新兴产业。

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来看,一项新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创新又需要多种技术的集成,成功的转化必须得到商品市场的认可和金融市场的支持。正是这种多因素的特征,使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因此,在微观层面要关注成果应用和产品开发;在中观层面要着力于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共享,产学研合力解决核心关键问题;在宏观层面要锐意改革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规律。一要从科技创新的全过

程研究成果转化问题。要根据不同产业技术特点,针对不同的研发主体和研究类型,采取不同的指标及政策引导。要把科技攻关与市场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技术与资本等要素的结合,选准关键点,确定路线图,规划时间表。二要重视技术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项核心、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往往受制于配套技术和环节。相关技术、材料、关键零部件、工艺技术都是影响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三要重视市场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不是等完全成熟后才能进入市场,只有通过市场考验,改进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创造市场空间,最终才能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四要超前部署、持续支持、长期积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项原创性的技术要被市场接受大约需要20—30年的时间。对待新技术应用和转化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对重点领域给予持续稳定支持。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科技界和经济界共同努力。科技界应进一步面向市场,使科研活动更加密切地与市场需求对接,更加重视降低技术工艺的成本、提高稳定性,为产业化创造条件。经济界的努力更为重要。一方面,企业既是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组织实施的主体,也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应用,首先在企业。另一方面,要按照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规律,用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打通制约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障碍。

要理性看待科技成果及其转化问题。科技成果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创新环节看,包括科学探索、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从产出形式看,包括论文、专利、技术、工艺等;从成果类别看,包括国家科技计划产出、企业科研成果、个人研究成果等。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单项技术形成产品的层次。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一项技术形成产品,一组技术在重大建设项目中应用,可谓实现了转化;一项创新的知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成为人类知识财富的积累,在更长的时间内推动了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也应该是实现了转化,而且是更重要的转化。进一步说,一项科技成果的成功应用,往往是大量科技人员探索的结果,获得市场成功只是少数。科技成果有“量”才会有“质”,必须有大量积累,才可能有更好的转化基础。爱迪生发明电灯进行了1000多次试验,如果急于获得经济成果而耐不住困难和寂寞,就会半途而废;瓦特发明蒸汽机,经过几代人努力,近200年以后才得到规模应用。纵观历史,许多科技创

新成功之初,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转化,这里有技术成熟的问题,也有市场接受的问题,更有金融支持、政策壁垒、商业模式和消费价值观等诸多问题。因此,简单地用一个“转化率”来度量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既不科学、也不准确,甚至会误导成果转化工作。

三、重要的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商业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其中,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要的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商业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加快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是关键。要引导企业从技术创新全过程出发,围绕产业链做好整体设计和科研布局。组建由核心企业牵头、大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用充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加强技术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结合,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资源集成与开放共享。创新科技与金融广泛合作的模式,引导政策、金融、文化、人才等要素合力支持,形成整体的转化能力和有效的保障机制。

2.加强技术集成,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要有舞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瞄准重大战略需求,组织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政产学研用的结合,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3.切实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把社会的投资重点引导到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上来。由于缺乏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许多科技成果虽然已经形成产品,却迟迟不能形成规模产业;一些技术已经开发出了样品,但无法进行更大规模的“中试”,甚至下不了实验线。这种状况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大量技术成果转化向国际资本市场寻求支持、追求海外并购或上市,失去了对知识产权的掌控;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找不到更多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因此,努力创造促进创新和成果应用的良好投融资环境,把社会投资热点和资本市场重点引导到新技术应

用和产业化上来,引导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着重考虑的一个方向性问题。

4.加快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国家科技计划是国家科技投入的主要渠道,切实发挥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对于引导全社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非常重要。创新链全过程都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化目标导向。引导科学家聚焦于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聚焦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把握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处理好稳定支持和竞争择优支持的关系,完善分类评价导向机制。创新产业化项目组织和评价方式,重大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应打破纯学术的评价模式,吸纳熟悉行业、企业和管理的人才参与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科技评估评价、科研诚信和管理等工作。

5.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从创新链的角度分析,中国创新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两头强、中间弱”,即前端技术研发、后端产业投资相对要强,但中间地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发非常薄弱。因此,要特别加强创新链中间环节建设,促进技术成果尽快转化。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转制院所对所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6.把科技服务业作为推进服务业向高端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与市场对接平台或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和探索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投资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需求的有效对接,发展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咨询、评估、经纪、推介、交易等有助于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各项工作。

第二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试题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农业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是是平衡的。()

2、基因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餐桌上的食品越来越丰富了。()

3、如果没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向前发展。()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最突出的问题。

()

5、对于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相差不大。()

6、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逐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捷径。()

7、我国的网络使用和农户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差距。

()

8、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是较充足的。()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缩短了新品种的培育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10、加快农业科技向生产力转化不一定要提高农民的素质。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A、转基因技术 B、利用害虫的天敌 C、综合防治 D、培育抗虫作物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A、50—60% B、40—50% C、30—40%

3、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率只有()。A、60% B、50% C、40% D、30%

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逐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途径。

A、快捷 B、有效 C、唯一

5、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适应新阶段农业调整的()需要。A、根本 B、基本 C、一般

6、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一定要提高农民()。

7、农业科技转化的主要市场在()。A、农村 B、城乡结合部 C、农贸市场

8、二十一世纪各国都把目光转向能够带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高技术,这高技术是指()。

A、科学技术 B、信息技术 C、基因技术

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我国国情,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一基本内容重要()。

A、手段 B、内容 C、方法 D、措施

10、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粮食单产由每公顷1000公斤增加到()公顷。

A、2000公斤 B、2300公斤 C、2500公斤

11、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是()。

A、巨大的 B、较大的 C、少的

12、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和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百分点。A、40—50% B、30—40% C、20—30% D、10—20%

13、就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来看至少还可以提高(百分点。

A、50% B、40% C、30% D、20% E、10%

1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定要依靠()这个重要载体。A、乡镇企业 B、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 C、农业企业

15、加快()转化是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A、工业成果 B、科技成果 C、农业成果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5分,共50分)。

1、农业科技转化的大特点是()。A、手段越来越先进 B、时间缩短 C、网络齐全 D、投入不断加大

2、我国在农产品结构上存在()多的问题。A、大路产品 B、低档产品 C、普通产品 D、初级产品 E、高端产品

3、我国在农产品结构上存在的()少的问题。)A、优质产品 B、高档产品 C、专用品种 D、深加工产品 E、精加工产品

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处理好的()问题。A、农业科普工作 B、提高农民素质 C、依靠农业企业 D、农村和农户

5、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农村意义有()。A、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共同目标和追求;

B、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我国国情、农情,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C、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适应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需要; D、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逐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6、农业企业包括()。

A、乡镇企业 B、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 C、农民营销中介组织 D、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E、农业大户

7、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我国(),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A、国情 B、省情 C、县情 D、农情

8、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我们今天的()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A、农业 B、农村 C、农民 D、居民

9、农村的科普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它的三个层次分别是()。

A、普及技术 B、普及科学 C、普及科学精神 D、普及文化

10、在影响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因素和自然经济等社会各种因素当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就是农民的文化因素。

A、生理 B、心理 C、文化

第三篇:万钢部长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万钢部长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2010年7月30日,上海)

尊敬的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此隆重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这是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上海世博会以及“后世博”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亲自出席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共同推进的各有关部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获得授牌的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祝贺!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上海市各级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方面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党的十七大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要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力求突破更多重要关键技术、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确保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刘延东同志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启动大会上指出,要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就是要着力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和发展,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体制与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支持公共科技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突出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开放服务功能,在重点产业领域确定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示范试点;着眼于推动企业 1

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在企业中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创新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启动以来,在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努力下,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重点省市启动了试点,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效。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相对明显。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相继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部署和推动上海科技工作。在培育创新源泉、增强科技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开展科学普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社会各方力量,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亮点纷呈,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稳定快速协调发展,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电子标签票务系统等科技成果在世博会上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大规模集中示范运营了新能源汽车,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示范、先进汽车技术新的里程碑。同时,上海在服务国家战略,承接、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级科研计划任务中取得重要进展,大飞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核高基、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陆续落户上海,进展顺利。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培养和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切实做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一重大背景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全市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重要决策,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实现上海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的试点工作,既是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部署,又是建设上海创新型城市的内在要求。上海市的试点方案,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统筹全市创新资源,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体现了产学

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现了全市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配合。总体思路明确,地方特色鲜明,重点任务突出,保障措施有力。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希望上海要以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契机,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要聚焦优势。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瞄准行业高端,聚焦重点领域优势力量,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构筑产业高地,破解发展瓶颈,推进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要集成资源。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各类要素的创新活力,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在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打破围墙、发挥优势上下功夫,充分释放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潜力。尤其是要集成好“后世博”科技成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要创新机制。上海发展的优势在于创新,通过改革开放,上海创建了浦东新区,创造了新区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上海发展的转型也在于创新,上海世博会成为创新的集中地,成为展现世界各国创新成果的大舞台;上海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在于创新,而机制的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上海世博会后成果的转移与扩散需要更多灵活的机制。做好试点工作事关全局,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组织机制上要加大探索力度。不断地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资源组织的新模式,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四是要强化示范。上海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既要为全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要为全国各地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探索路子,要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产学研用更加有效结合,在落实政策、加大投入、优化环境,调动各方面创新活力方面做出示范。

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集成各方面优势,围绕“世博后”科技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上海市做好试点工作。一是支持上海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担、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二是支持上海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技术信息、标准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是支持上海建设和完善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优化研发基地布局,深化应用型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加强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整合,探索建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奖励机制。四是支持上海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引导科研人员服务投身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强化人才的引进与激励。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五是支持上海加快促进科技与金融

紧密融合,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鼓励股权投资发展,加强和改善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建设柜台交易市场,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发展担保机构。六是支持上海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城区。支持上海张江高新区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上海张江高新区创新能级,加快杨浦创新型城区建设试点,探索三区联动的有效机制。在这里,我还想强调的是技术创新需要市场的拉动,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需要市场的牵引。在推广重大创新产品方面,上海已经成为推动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三网融合等的试点城市,最近又成为了推广电动汽车个人消费补贴试点的五个城市之一。今后,我们还将大力支持上海在推广清洁燃气、数字化医疗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志们,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经迈上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热切地希望上海市以本次试点工作为契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同时,我们也希望上海能准确把握形势,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聚焦重大产业化项目,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带领下,全市齐心合力、共同推动,上海市试点工作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成效,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万钢-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钢-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