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暑期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讲座稿
2013年暑期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讲座稿 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携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渴望,13年7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农村薄弱学校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经过二天的集中学习,我感觉自己收获不小,现小结如下:
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科学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有联系教材的参观实践活动,有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实验活动。回首培训的日子,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引领教学实践。要想走新路,必须从理念更新开始。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从这些专家们那里,我对什么才是新时代的师德、什么是教师职业的规划、什么是科学的灵魂又有了自己新的认识,让我意识到成长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发展。
二、教学研讨,促进学生发展。培训活动中,几位老师展示了他们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体现了科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或采用“关键字”记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或结构清晰、语言简炼,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或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或直入主题,直接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或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每一位老师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科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努力着。在学习时,用心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我们的科学教师们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
三、消化培训,激励自身成长。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当前开展的小学科学教育,使我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每一次培训活动后,我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为了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再次研究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后记,对该堂课的得失有所记载,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
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小学科学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第二篇:小学科学讲座稿
让科学课把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
党寨中学
胡桂荣
一、小学科学课的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小学时有初步的感知,初中学学习这些内容就不会那么难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知识: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科学思想:在各种特殊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发现和解释其它同类或更多事物的合理观念和推断法则,它对进一步的、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科学方法:(1)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提出科学问题)
(2)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进行观察和实验)
(3)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科学解释)
(4)学会对得到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科学验证或检验))科学精神:(从科学精神的内涵: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选点)(1)敢于坚持真理,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理性精神)(2)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愿意为探索自然的奥秘付出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实证精神)
(3)善于思考和分析,追求准确和精细;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
(4)敢于大胆质疑,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批判精神)
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五年级下册:探究物体的浮沉一章:第一课时,木块、塑料块在水中的浮沉;第二课时,探究橡皮泥的浮沉;第三课时,探究马铃薯分别在盐水、清水、食用油中的浮沉;第四课时,造一艘小船。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儿童循序渐进地亲历这样的探究过程,他们的手灵活了,眼睛会观察了,大脑会思考了。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浮力,哪些因素会影响浮力的大小,怎样应用浮力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质疑,结论与拓展,以及要常常用到的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猜想与假设等过程技能。(注重的是过程,他们的手指做过实验,他们的眼睛观察过实验现象,他们的小脑袋思考过科学问题)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例如:三年级上,“认识植物”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认识校园里大家最熟悉的几种树木,几种花草;认识动物,可以到草坪,认识蜗牛、蚂蚁、蚯蚓等。让学社进入大自然,享受阳光科学。认识小金鱼,可让学生把家里的金鱼带回来;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可以用网络课件展示给学生;三年级下,温度与水的变化,学生可阅读初二物理“物态变化”,进行学科渗透。作业也可以形式多样:用温度计测量一天的气温,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数据,然后会出柱状图;可以观察记录一个月内月亮的圆缺,位置,并画出月亮的形状等趣味性强的作业。
三、小学科学课对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后续学科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年级上册中:生硬的产生、传播、高低、强弱;五年级下册:物体的浮沉、物体的热胀冷缩;六年级上册:杠杆、滑轮、斜面、电和磁等内容都是初二物理、初三物理要学的内容,若学生在小学时有初步的感知,初中学学习这些内容就不会那么难;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一章中,种子、种子萌发、幼苗、茎的长高、开花、果实植物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特征,需要的条件等生命科学是初一初二生物课的内容,学生在小学时有初步的感知,初中学学习这些内容就不会那么难;(六下)“地球的运动”一章中,昼夜交替,月相变化;四年级上“天气”一章,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四年级上“溶解”一章,食盐、面粉、高锰酸钾、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六下铁定生锈,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等内容是初三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小学时有初步的感知,初中学学习这些内容就不会那么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探究这些问题,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科学能力,升入初中后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课程就容易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儿童的智慧来自于他们的手指尖上”。所以让所有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和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看似简单的探究活动虽然不能形成什么高深的理论,但至少他们的小手接触过科学器材,他们的眼睛观察过科学现象,他们的小脑袋思考过科学问题。将来,他们升入初中学习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就不会困难。
四、小学科学课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多年的反复实践说明,教师的成长既靠来自外界的帮助,更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发展自己,努力学习和钻研,才能得到外界的帮助,获得自身的提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更应该加倍学习,实现自我成长。
1、做一个知识的多面手
小学科学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分科教学,小学科学教师承担的是综合教学的任务,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即教师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具体地说,科学教师要占有足够的科学事实材料方面的知识,有丰富的科学表象储备;占有一定数量的、高于科学教材的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和理论,还要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科学教师要具有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
从科学教学实践看,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理论对科学教育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3、科学教师应对科学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以及决定这些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基本事实达到“精通”的程度。
即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应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刻把握其内在含义且运用熟练。小学科学学科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常见的科学事物和现象,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宇宙这三个方面。因此,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并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科学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教育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科学学科主要教给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方案、实施计划、分析综合整理和表达交流等探究方法。只有教师了解和掌握这些常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5、教师还应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应了解教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科研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教师不要轻易放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分析,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研究法,按照教科研的研究步骤:发现问题、鉴定问题、文献研讨、设立假说、拟定计划、实施行动、评价结果的顺序,开展教科研活动,去探索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
五、我校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建立与开展
1、领导高度重视,细化管理
二0一一年八月,国家给我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小学科学实验器材,学校领导和任科学课老师们非常高兴,非常兴奋,“小学科学课终于能做实验了”。彭校长立即让后勤处开辟出两间教室,一间作为仪器室,一间作为实验室,并派专门的老师作为实验员进行管理。校长管理理念:可概括为三个“一流”即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应用。四个“比一比”即比谁管理得好,比谁服务得好,比谁应用得好,比谁开发得好。五个“管理”
一、精细管理:整洁干净,一尘不染;摆放有序,取用方便。
二、过程管理:记录认真,表格齐全;装订规范,保存完好。
三、规范管理:财产清楚,账目相符;及时报损,按时补充。
四、科学管理:体现专业,讲究标准;试验规范,注重程序。
五、应用管理:高频使用,服务到位;开发探究,创造应用。
仪器室和实验室精心布置:实验员拿出布置方案,经校长审批后方能布置粘贴。在粘贴过程中,彭校长亲自把关,画面的内容、粘贴位置、距离尺寸,以及仪器柜上的标签、柜号的颜色、位置,内容都要细细过目。他甚至知道哪个柜子上的标签距离没贴合适,哪个柜子的某一位置上的一小块疤痕没擦掉。布置实验室就像布置结婚新房一样认真仔细。
仪器室和实验室严格管理:立即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拿制度规范人。主要制度有:《仪器管理制度》、《仪器借用制度》、《教师借用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一切严格按制度办事。建立各种表册:仪器借用通知单、实验教学原始记录表、实验事故报告单、教学仪器损失报告单、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等,由任课教师和实验管理员认真填写,落档保存。
实验室高频使用:科学课必须在实验室上,任科学课的老师每周一次公开课,每学期一次评优课活动。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的实验员之间展开竞争:即比谁管理得好,比谁服务得好,比谁应用得好,比谁开发得好。
2、实验员认真负责,热情搞好服务工作:保持仪器室、实验室卫生干净整洁;按照上课老师提供的实验通知单提前摆放好实验器材;积极配合任课老师填写好各种表格和表册;每学期结束,对填写的表格表册整理落档;实验员定期做好实验仪器的维修与保养;对已损坏的仪器要定期申请报废;对于差缺仪器定期申请购置。
3、实验室开展情况:
(1)设置科普宣传橱窗、科技活动室、科技成果展示室,为学生提供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并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必要的科技制作器材和设备。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微机室等场所在课余时间要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开放。学校的广播站、网站要定期开设科普节目,宣传科普知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在学年初制定当年的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每年围绕全国、全省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动。平时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传播活动、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普及性科技活动。
(3)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开展车模、航模等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支持鼓励学生申报发明专利,要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表现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4)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上好小学科学课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呢?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作为科学学习最为重要的方法,又作为科学学习内容出现,目的旨在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所认可,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科学课教学的主流。上好科学探究课,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的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在本环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关键,所以:
1、情境要指向学生未知的新事物;
2、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如《杠杆》一课,我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二)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研究不倒翁的秘密,教师让学生玩一玩不倒翁并拆开看看,让学生大胆预测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与什么有关?学生认为:“可能与里面的橡皮泥有关,可能与底部是球形有关,可能与橡皮泥在底部有关,可能与……”。从材料的“结构性”出发,做合理假设,学生就会紧扣主题,自主探究,步步深入,层层推进。
要处理好这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假设猜想要有所预见,并有应对预案。
2、教师要减少外界暗示作用对学生思维的影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学生出现多个错误假设时,教师应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以揭示矛盾的方式,由学生自己作必要的整理,否定掉一些假设,而不是教师武断地决定探究方向。
(三)制定探究方案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一所学校有教学计划,一家企业也有营销计划,同样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为了自主探究、顺利有序地进行,使自主探究的成功有了保证。当然学生初次设计,很难做到思路清晰,设计合理,但教师可有意识地作指导和训练,比较几个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师生一起评议优劣各在什么地方,久而久之,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就大大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己的计划方案,在本环节中要注意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点拨的作用。
(四)实施探究
根据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是科学探究课的中心环节。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活动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方案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收集和处理信息。一般不要求学生在本环节能够解决全部问题,只是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探究、亲历探究的机会。
(五)展示与交流
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成长、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展示与交流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创设民主氛围。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的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
2、允许学生犯错。在交流时,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而无所顾忌。
(六)拓展与创新
科学课解决的是科学的问题,但是课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就不是一节完美的科学课,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
小学科学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探究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就是一堂优质课。
教育,如果换一种方式,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媒体,换一个位置,只要与学生亲密接触,只要让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就会变得聪明起来,成功与收获将很快走进我们的世界。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讲座稿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讲座稿
2005年3月24日
王伟东
一、最可悲的是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报导一:
贵州湄潭县抄乐小学教师罗远寿为“整顿班风”,居然用强令吃大便的方法来惩罚学生。98年12月13日,抄乐完小五
(二)班学生冯航上课时向后张望,按照罗远寿宣布的规定,谁上课时转头看后面的同学,就要令后面的同学吐10口唾沫给他吞下。后排的同学被强令向冯航吐口水,吐到第三口时,冯航受不了还了一口唾沫。罗远寿见状火起,令后排的这位同学到厕所弄屎给冯航吃,如不去就不要来上学了。这位同学只好流着泪弄来粪便喂冯航,而后痛苦得放声大哭,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都哭了。罗远寿居然还威胁冯航说:“不许吐出来,一定要吞下去!呆滞,并从此辍学。媒体报道类似事件记录如下:1999.4 广州一小学生因不听话被班主任用教鞭打起一条条血痕。1999.4.26 山东荷泽一名小学生被老师扇了两耳光后喝药自杀。1999.5 河南汝阳一学生上课不专心,教师向学生投掷棍子,致学生眼睛失明。1999.5.17 黑龙江肇州因学生未能完满回答问题,教师用教鞭抽打她的屁股,打累了再让学生轮着打。1999.10.8 江苏扬州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余行健因为漏抄一道数学题,被老师打成脑震荡。1999.11.2 天津第十九中学一教师因班上有十几名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己的耳光,每差一分打一下。1999.12.3 吉林长春一名淘气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用火机烧女教师的头发,被赶来的男教师暴打。1999.12.5 广州一女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唆使学生打耳光。类似的新闻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性质尤其恶劣。处罚手段不仅有罚下跪,还有打耳光、鞭打、火烧、脱裤子、让学生吃屎,甚至在脸上刺字,这些手段很难让人联系到少数教师的所为,但它的示范作用太广泛了,太强大了,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二、最迫切的是实行教育民主”尊师爱生“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师生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行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地强调了或者说是“爱师尊生学生上课可”年老师的地理课上,学生可以不举手随时发言去过美国读书的人都会深有感触地说:以同老师辩论,老师和学生没有上下之分,而是平起平坐,充满着宽松和谐的气氛。然而在中国,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上课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乱说乱动。学生上课要想发言,必须是在老师提问时,并经过老师的允许,否则,受校规处罚。某地一老师给一喜欢嘴巴粘住,令其无法张口讲话。这样的三、最需要的是学会宽容。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被公开侮辱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冯航自觉无脸见人,精神萎靡,目光
“尊师”。
“,这在西方国家根本算不上新闻,然而”美国的学生上课真是太自由了,学生不仅可以随时发言,而且还可“今古奇观
”,而忽视了“爱生……”却成为《文汇报》“也是算是中国教育的便让学生走上讲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应该是”上海东格致中学大胆革新教学方法,在刘大1999年12“插嘴”的学生在嘴巴上贴“特产”了。
“身上。虽然这只是”互尊互爱31日头版新闻。凡是“封条”----“师道尊”,“
当众打自插嘴月用塑胶布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溺爱之中,他就学会了骄横无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在这儿我也想问老师们一句:
四、最重要的是造就独立人格什么是现代人的基本人格呢?世界的共识是:
1、具有主体意识,不依附于他人或单位。
2、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
3、重视精神生活,自觉地追求美。
4、思维发散,具有创新精神。
5、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6、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
7、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
8、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
9、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心。
10、具有环境生态意识,能造福后人。
11、讲求效率,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12、重视生命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态。人,尤其是普通人,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
五、最关键的是实施创新教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一九七二年所作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指出: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神。
六大解放”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
---多萝茜·洛·“您所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
“ ”
诺尔特
教育具有开发如果我们再不实施创造教育,我们就是在窒息人的创造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人的现代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精神自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解放。没有什么比教师的思想僵化更可怕了,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没有教师自身的思想解放,没有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不断地进取,哪来的创新教育,更谈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六、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如果你仔细地观察请看一个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㈠、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立志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要甘当蜡炬、春蚕、人梯,诲人不倦,为人师表。㈢、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注意旁收杂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学生眼中,不是装腔作势的“教师爷㈣、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以有识而津津乐道。而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新路子,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做一个新时代的㈤、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要掌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有学者风度,又要有政治家的魅力,在管理学生、指导学生中还要有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㈥、要具有文明健康的志趣、爱好、审美需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㈦、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个性,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既然有人把教师捧上我们学校的课堂上至今仍充斥着多少空洞的说教,他们对学生的一番大道理,能不能说服他们自己都很难说。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发现社会全然不象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向他们宣传的那样美好,纯净。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他们看不大懂的社会,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他们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这个社会。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哲学家,乘船到江的对岸去。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历史吗?“你学过数学吗?”也行到了江的中心。船夫问哲学家:生命。“……
希望我们的教师不要当这样的教师的美德在于引导青少年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经历,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从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懂得如何去善待别人,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亲情友情的温暖,尊重他人的存在,甚至普及到珍爱地球,珍爱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生命,这才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而是博学多闻、真正有学问的人。“弄潮儿”。
“神坛”,在教育的圣坛上,“船夫说:”没学过。“"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
“一碗水”为满足,不以自已二三十年前学生时代学得的那点知教师就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起“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艺术家”
“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没学过。“船夫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
“圣人”的角色,在现时“哲学家又问船夫:”说着话,刮起了大风,船"那你将失去了整个
风范。对学生充满爱心,做船夫说:哲学家说:
第四篇:教师校本培训讲座稿2
教师校本培训讲座稿2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经常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用到,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 用很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到底该如何去做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好朋友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经常采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当然就会感到厌烦,合作学习时的积极性也不会高涨,讨论的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合作学习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这次四人小组讨论,下次可以找好朋友商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时热情高,讨论得出的结果当 然也会不错,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利达到。
二、“发言人”采取轮流担任的制度。
既然讨论了,当然就有结果要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凡是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的学生,一定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那名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只是在一旁看着他说,甚至有的人连讨论也不参加,只是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侃侃而谈,连嘴也不张开。这样一来,参与讨论的只有 那些优秀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们认为站起来交流的只可能是那些“好学生”,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干嘛还要参与讨论呢?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让“发言人”轮流担任,不要固定一人,这样,无论是谁,他都有机会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经过实验,在小 组合作学习时,不管是谁,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中,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 代表全组组员进行全班交流,如果不认真讨论就无法将组员的看法告诉同学们。这样一来,无论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热烈讨论。久而久之,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三、教师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学习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也应和学生们一块参与到学习中来。
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在那儿讨论,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连学生说些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指导他们讨论问题,而且会让学生认为老师是那么高不可攀,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开,交流也会很少。如果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积极地参加到热烈的讨论中来,适当 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是大家学习上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四、重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用到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发现当老师布 置完讨论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时,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小组干脆说起了闲话,等到交流时就哑口无言。之所以会 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我忽视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没有自己先开动脑筋思 考问题,理解意思,怎么能进行合作学习呢?大伙儿在讨论时说些什么,又有哪 些结果呢?这都说明没有自主学习,就不可能进行好合作学习。
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要 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科学暑期培训演讲稿
小学科学暑期培训演讲稿
——科学的味道
“老师,科学是什么味道的?” 在三年级一次“小科学家论坛会”上,一个男孩问。他的声音并不响,但着实让我心里一震,我笑着反问他:“你怎么想的?”他笑了,抓抓小脑袋说:“是甜的吧!有了科学你就会很富有,所以是甜的。”孩子们被他可爱的回答激动了。“科学有时甜,有时苦,懂得好多科学知识,就感到甜;不懂就觉得苦。” “科学是无色无味的,它是一个神仙!” 孩子们积极热烈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他们充满童趣的讨论正是关于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的问题.去年九月,一本崭新的小学《科学》教材来到我们的手中,它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也吸引着我们的学生。改革伊始,接触一门全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内容„„一切都是新的,让人觉得新鲜。
课程改革的“春天”,对我来说却是多风、多雨、多雾的,一段时间,我甚至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如何备课,更不知如何上课,应该说那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也生出过许多的抱怨。但我又是理智的,我的内心深处也强烈地感受到改革势在必行,我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那时正赶上参加市科学课评优活动,所上的内容是《怎样加快溶解》,这期间我反复和校领导及老师进行沟通,将我的困惑提出来同他们交换看法,其中有争议,也有共识。在交流探讨中我越来越认识
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对学生技能方法的训练缺乏全面的考虑,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此时,我觉得科学带给我更多的是苦涩,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对课改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我开始更深层次地思考我的教学设计.渐渐地我体味到科学带来的甜蜜。上“吹乒乓球”这个内容时,涉及到大气压强的原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就打算先让他们彻底的玩,从玩中体会原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把乒乓球顶在一根吸管上,看谁的球能在吸管上站立时间最长;隔着一只杯子吹,让乒乓球动起来;把一个乒乓球从一只杯子吹到另一只杯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我只留了5分钟时间小结,提问学生:“你认为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下难倒了大家,都一脸迷茫地看着我。正当我准备告诉大家原因时,一只小手举起来了,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或许是很少发言吧,他显得有些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的:“我„„我认为是„„是因为空气„„空气有压力„„”我一阵惊讶,他是班上一个平常表现并不出色的孩子,居然能总结出这么好的结论。于是我顺着他的思路接下去:“小朋友,他说刚才我们吹乒乓球的原理是因为空气有压力。是吗?我们能更具体的解释一下吗?”就是因为这点提示,下面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讨论的讨论,埋头思考的思考。最后,不用我公布答案,他们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还把原理说得有模有样的。5分钟的小结自动延长到10分钟。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对科学真正产生了兴趣,完全融入到课堂中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科学课是问题的课堂、是探究的天地、是展示、发言、交流的场所„„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展现出一种自由交流、发言、辩论的氛围。我一来到教室,他们总喜欢把这段时间里自己的新奇发现、最想知道的问题等急着告诉我。起立后还没坐下,我看到几个学生早已把手举得高高的了.“老师,我洗过脸后,眼睫毛上有水珠,透过小水珠我看到了彩虹.”
“哦,是吗。”上次我们刚刚学了《七色光》,但没讲到通过小水滴也可看到彩虹.“老师,那次妈妈带我上街买肉时,我看到肉的周围有许多苍蝇。我就仔细观察,发现苍蝇的嘴的最下面有一个又小又圆的吸盘,在上面是一个又细又长的管儿,苍蝇用力吸就可以把食物吸到肚子里,那个吸盘也就像吸尘器。”还没等我说什么,一个小女孩打开了话匣子.“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一些蚂蚁,我用面包渣放在他们的旁边,然后细心观察,发现蚂蚁的嘴是红色的,它的嘴能一张一合地把食物夹住,前面的两条腿抱着食物,真有意思!”„„看到他们那种认真、投入的状态,我就不忍心打断,我和同学们都沉浸在科学交流的喜悦当中。在深入课改的实践中我和孩子们在科学的殿堂里体验快乐,感受它神奇的味道.平时,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学生戴上“放大镜”、“望远镜”、“潜望镜”来观察身边的一切。我带领学生到南华大学校园的卧虎山和广场花园,让他们投身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之中参观访问、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实行大课堂教学观念,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直到今天,我在不断地逼迫自己走一条要求更高、更艰难的道路的同时,逐渐地享受到了科学的味道,尽管它有成功的甜蜜也有迷茫时的苦涩,我依然为自己日趋成熟而兴奋。我时时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这一代人,赋予我们这一代科学教师的责任,时时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紧迫,一种焦虑和一种责任驱赶着我永不停止地奋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