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停倒闭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一起成功案例

时间:2019-05-14 17: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关停倒闭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一起成功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关停倒闭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一起成功案例》。

第一篇:对关停倒闭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一起成功案例

对关停倒闭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一起成功案例

关停倒闭企业由于其特殊性,给稽查工作带来了检查难、处理难、执行难的“三难”问题。碰到这类企业,往往让我们稽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大伤脑筋。2005年9月,温岭市国税局稽查局经过长达一年零五个月的努力,终于使这样一起税务稽查案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起案件,也给我们对关停倒闭企业如何实施税务稽查和执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案情初现

2004年4月,温岭市国税局稽查局接到基层管理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反映该辖区内温岭市鑫洲水产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申报异常,有涉嫌偷税现象。接到案件后,稽查人员即投入了稽查前的紧张准备工作。

经了解:温岭市鑫洲水产有限公司是由林志明、江志勇、江志兵、蔡雪芳、江灵志共同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林志明,主要从事水产冷冻加工业务。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当时基本处于关停状态,公司内只有少数员工在正常上班处理一些善后事宜,倒闭已不可避免。通过与管理部门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该企业前期的实际生产规模和纳税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该企业近两年来极有可能存在着账外销售的情况。事不宜迟,稽查人员当即决定对该企业实施实地突击检查,以求取得真实的第一手销售记录。经过周密的部署,2004年4月28日,稽查人员通过对该公司财务室、库房的深入检查,查获该企业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期间的水产品销售记录及收款

收据等资料,收集到有效证据共119份,初步确定该企业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偷税情况,我局决定正式立案查处。

迂回交锋

不出所料,在检查后不久,该公司即停产关闭了。稽查人员马上发现,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林志明也同时“消失”了。公司里只有一个门卫在管厂房,向门卫询问企业人员的去向及企业相关人员的家庭住址时,门卫均“一问三不知”。拨打林志明的手机时,要不是手机关机,要不就是说人在外地过几天就回来配合检查等等搪塞的话,拒不与稽查人员见面。稽查人员也多次到其公司留置送达《税务检查询问通知书》,都未有结果。期间稽查人员也去其公司、林志明家庭住所及住所的附近询问林志明的行踪,得知其因避债外出,无人知其行踪,案件取证工作暂时陷入了僵局。

04年9月,时间在林志明的躲避中已过去近4个月,于是稽查人员决定从侧面入手查找证据。首先,稽查人员找到了该企业的原会计林秀平,但林秀平交待其只凭老板提供的单据为企业做大帐,其余情况并不清楚,也表示确实不知道林志明的行踪。但稽查人员并不放弃,通过与林秀平的反复谈话,晓之以理,最终从林秀平口中得知发货单的填开人江可立与收款收据的填开人江秀珍是松门当地人,经多方了解,稽查人员找到了江可立与江秀珍,对他们进行政策宣传,几番较量后他们终于承认发货单与收款收据是他们填开的,发货单上是水产品的销售记录,收款收据上是收到货款的记录。

案件至此实现了突破,在取得江可立与江秀珍的书证后,稽查局

领导决定若林志明再不露面就提请公安提前介入。于是,在法律的威慑下,林志明终于在2004年9月10日来稽查局承认了查获资料是该公司水产品的销售记录及收款记录,交代了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期间该公司通过销售货物不入账的手段隐匿水产品销售收入2571552.22元、隐匿其它业务收入9940.17元的事实。为此,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条、第五条之规定,追缴增值税335991.62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加收滞纳金18464.83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之规定,应追缴2003年度所得税35717.43元,2004年1—3月应补所得税23914.88元。并对所偷税款加处0.5倍的罚款。

艰难执行

虽然企业承认了违法事实,相关人员也将面临着刑事处罚,但如何将该企业应缴的税款及罚款催缴入库,又成了摆在稽查人员面前新的问题。该企业因经营亏损确实无能力筹集及支付应追缴的税款及罚款。经了解,该企业仅有的资产就是厂房与冷库,但由于水产冷冻行业的现状,若对企业实行强制拍卖,要不就是无人上门购买,要不就是以极低价成交,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也有可能对下一次的执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稽查人员除不停催促企业主动解缴税款罚款外,还通过当地管理部门和相邻企业,密切注意企业动向,防止企业暗中转让厂房,给国家税款造成流失。在2005年9月,得知该企业要变卖厂房,于是稽查人员及时介入他们之间的交易,对交易双方进行税

收政策宣传,最终他们双方同意在交易前由购买方先行垫付该企业的应缴税款、罚款、滞纳金,购买方再从厂房价款中扣除。2005年9月15日该企业应缴的税款、罚款、滞纳金599943.53元终于全额入库。

案件启示

通过对这一案件的回顾和总结,我们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一、对关停倒闭企业的检查和处理要突出一个“快”字。在本案中,由于税务稽查部门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在第一时间对企业实施了检查,掌握了企业违法的依据,从而防止了企业在关停倒闭后销毁资料,使税务机关无法追查的情况;

二、税务机关内部紧密配合,能够有力地防止了国家税款的流失。本案中,从最初案件线索的移送到企业税款的执行环节,税源管理部门都给我们稽查局提供了坚强的支持,保证了税款和罚款的全额入库。

三、税务稽查的证据收集要注意方法和策略。由于关停企业大多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拒不配合检查,给我们的取证工作带来了困难。如本案中,当事人一直采取躲避的措施企图逃避法律责任。但由于稽查人员一直穷追不舍,最终从外围取证得以突破,迫使当事人不得不上门说清问题,从而顺利结案。

四、稽查案件的执行也可实现人性化。如本案在执行过程中,虽然一开始实行强制措施也可能实现税款的入库,但考虑到企业的损失

和强制措施的过于刚性有可能给税务机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稽查部门最终通过人性化的执行措施,在追缴税款的同时,实现了税务机关和当事人的“双赢”。

温岭市国税局稽查局

夏滨波

第二篇: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课程介绍:

税务稽查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地接受稽查的“洗礼”。而稽查中出现的税务风险点,往往就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对的“疑难杂症”。如果企业不能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准确的税务理解,在稽查的税企博弈中就可能要承担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责任,甚至受到税务行政处罚,不但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沉重的资金负担,更可能造成企业的信誉受损。

铂略财务培训《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在线课程,以生产企业经营中典型的涉税疑难问题为切入点,运用典型案例对涉税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使税务管理者对经营中的涉税风险有较强的防控能力,避免企业在税务稽查中处于不利地位。流程:

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案例一:利息支出税收风险防控

HX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感器、高低压电器开关生产、销售业务,注册资本200万元。税务稽查机关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较大且繁杂,经过对财务费用科目及相关科目的梳理,发现:(1)支付给某小额贷款公司利息100万元,取得小额贷款公司开具的利息发票,此笔贷款的一半无偿转借给其关联公司;

(2)支付A银行利息400万元、利息相关咨询费100万元,取得银行利息单据400万元和银行开具的服务业发票100万元,此部分借款专门用于建造生产线;(3)支付B银行利息50万元,取得银行开具的名头为该单位法人代表的银行利息单据;

(4)向其自然人股东借款500万元,按照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50万元,取得自然人股东开具的利息收条作为原始凭证。

请问:

(1)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支付其利息是否有税务风险?(2)将取得的贷款无偿转借给其关联公司有何涉税风险?

(3)支付A银行的咨询费属于什么性质?专门用于建造生产线的利息如何进行处理?

(4)支付B银行的利息取得利息单据是法人代表个人名头的能否税前列支?(5)向股东借款利息税前扣除的限制条件是什么?自然人股东开具的利息收条能否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企业是否有义务扣缴相关税款? 案例二:研发支出的涉税风险 SY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偶合器制造业务,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并拥有多项专利权。税务稽查机关在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1)SY公司提供的专门从事研发人员名单中,有两人也同时从事车间生产工作。(2)经董事会审议,研发某新型液力偶合器,发生研发支出20万元,但最终没有研发成功。

(3)委托某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新产品,取得某大学开具的研发费用发票16万元,但没有提供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4)研发支出中含有研发人员发生的差旅费2.6万余元。

(5)与A公司共同研发设备,共发生研发支出18万元,协议规定SY公司承担其中的70%,但全部在SY公司加计扣除。

(6)SY公司所在的区科技局拨付专项研发资金30万元用于研发,SY公司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了申报,所有款项均用于研发支出。

(7)SY公司将研发成功的一台样品出售,将销售收入直接冲减了研发支出。请问:

(1)非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工资能否享受加计扣除政策?(2)研发失败是否不能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3)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研发,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条件是什么?受托方是否也可以享受加计扣除?合作进行研发如何加计扣除?可以加计扣除的具体项目有哪些?

(4)政府补助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后能否享受加计扣除?如果将补助作为征税收入又如何?

(5)研发成功的样品销售应如何缴税? 案例三:如何区分和掌握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K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专用设备制造,税务稽查机关在检查时发现,K公司有从政府取得财政性资金的情况,具体的情况如下:

(1)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K公司赴欧洲参加产品展览,取得市商务部门的参展补助35万元,此笔款项商务部门没有具体管理要求。(2)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制,取得科技部拨付的专项经费430万元,此笔款项科技部配套出台了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但K公司没有对该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3)取得市发改委拨付的工业基地发展基金500万元,专门用于新建一条生产线,K公司从该生产线建成后共计提折旧90万元并在税前扣除。(4)取得所在街道拨付的企业发展基金120万元。另外,K公司下设一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全资子公司M公司,2013年8月“营改增”后,因为税负上升而取得当地财政部门发放的“营改增”税负增加的财政补贴。请问:

(1)财政性资金的具体范围如何界定?财政性资金界定为不征税收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能否税前扣除?免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

费用能否扣除?

(3)从所在街道取得的企业发展基金是否可作为不征税收入?(4)M公司取得的“营改增”补贴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 案例四:职工教育经费中的常见税务检查事项

B公司为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军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等业务,税务局稽查局在对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1)取得某酒店开具的会议费发票,所附说明显示,会议内容为技术人员培训。(2)在职工教育经费中报销了该单位财务总监MBA学费25.8万元。

(3)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奖励该单位会计小朱自学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金额20000元。(4)该单位下属有独立核算并对外经营的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无法人资格),该单位本身也在该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取得培训中心开具的加盖有发票专用章的收款收据,金额共计15.6万元。

请问:

(1)在酒店内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属于会议费还是职工教育经费?应准备哪些相应的证明材料?

(2)财务总监的MBA学费是否可归集为职工教育经费?

(3)奖励给小朱的20000元是否属于职工教育经费的范畴?小朱取得的奖励性质所得,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4)取得下属的独立核算的培训中心开具的盖有发票专用章的收款收据,是否能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 案例五:视同销售业务纳税调整

L公司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台式电脑、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类商品。

(1)2014年6月,L公司将一批某型号台式电脑直接捐赠给西藏阿里地区某希望小学,数量共50台,此型号产品售价为4200元,成本为3800元,该单位按照成本价格190000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2)2014年国庆节,将本单位生产的某型号平板电脑奖励给中层以上人员,共奖励30台,此型号产品售价为4000元,成本为3200元,该单位按照成本价96000元计入管理费用。

(3)参加电子科技节,提供10台某型号电脑(与捐赠电脑型号相同)促销,作为抽奖环节的奖品奖励给中奖者,按照成本价格38000元计入销售费用。另外,该单位计划2016年4月采取实物投资的方式注资给某科技公司,共投资200台某型号电脑(与捐赠电脑型号相同)。

请问:

(1)将电脑直接捐赠给希望小学,L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在企业所得税上是否可能会有税务风险?(2)奖励中层以上人员的平板电脑,按照L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否会产生涉税问题?(3)在促销中提供10台电脑作为奖品,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果按照视同销售处理,相应的销项税是否应计入销售费用之中?是否涉及个人所得税的问题?(4)实物投资有哪些相关的政策?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案例六:母子公司之间派遣人员工资税收争议

R集团是专门从事建材生产的大型集团,E公司是R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一次国地税联合检查时,发现R集团有限公司将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6名管理人员派遣到E公司工作,在工资薪金业务处理上,工资社保由总公司发放缴纳,但费用由子公司承担,母子公司按期结算。

请问:

(1)在上述情况下,6名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在何处缴纳?工资薪金在哪个公司税前扣除,如何税前扣除涉税风险较低?

(2)假设母公司向这6名管理人员支工资,子公司支付奖金,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如何进行税前扣除?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events.asp

第三篇:《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读后感: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

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

——《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读后感

日也

用了两周时间,把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这本书仔细地读了一遍,受益颇深。这本书由一批领军人才税务稽查班的学员集体创作,案例都是改编于每个人的一些工作实践,凝聚了一个团队所有人的思想和智慧。读过之后,让我内心很受启发,这本书从税法稽查实践的角度让我理解了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去规范税务风险——了解每一个业务环节的涉税问题,用税法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下面就通过书中的两个小案例谈谈我的一些学习感悟吧!

书中的案例10:通过真实的合理怀疑——某海上运输有限公司偷税案。

这个案例主要的违反税法行为是:隐匿账簿少列收入和适用税目错误少交税金。书中描述的税务人员从细节出发采用外围检查寻找突破点,搜集到了该公司的违法铁证,并且在最后对该税务问题法理评述中,对该公司从事“海上运输”观光业务应适用何种营业税税目的理由及相关规定做了详细分析,对税款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偷税行为是否可定性为偷税做了详细的法理分析并寻找相关征管实践支持,还指出了由于总局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而存在的基层执法风险。税务人员的职业敏感及办案能力让我折服,由此也联想到自己曾经实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在营改增之前就经常会为收到的发票到底属于营业税还是增值税征税范围弄不清,记得当时有一个“水质检测费”的发票,对方单位出具的是地税发票,而根据2013年8月营改增的税目我认为应该属于增值税税目,所以就拒绝收取对方发票。因为根据规定如果属于营改增后应该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而错误取得其他发票,该发票是不能作为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而今年全面营改增后,许多的地方政策指引及解释更让我们感觉不知所措,这就更需要我们财务人员具有更清晰的法理分析能力,遇到问题要多寻求税务机关政策指导,了解营改增后各个税目的内容、税率及相关规定,不仅自己更好地依法纳税,也能够对单位相关业务的成本票据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与判断分析,从源头上规范业务环节,控制税务风险。

书中的另一个案例:信息比对大起底,内查外调锁证据——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偷税案。

该案例通过对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查处,查找出来房地产行业的征管漏洞,并且也暴露出了征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书中不仅总结了查出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还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业务探讨。由于我现在所在行业也是房地产行业,所以关注的就比较多。该案例中的被检查人在当地有很大影响力,涉税事项比较多,财务人员业务精湛,但却对公司的涉税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可能是许多公司存在的通病,在日常业务发生时,不注意税收筹划,总想着出现问题后可以通过领导和税务机关进行协调,而忽略了事前筹划,从而产生税务风险。但随着全面营改增的实现,金税三期的推进,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将逐渐被税务机关所掌握,如果企业自身不能够从流程各个环节严格规范涉税事项,可能会在事后增加许多不可弥补的税收成本。房地产行业的税种很多,特别是营改增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很多,对于一些政策不明确的事项,作为财务人员更要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探讨沟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其他的案例我就不再多做描述了,总之看了这本书,我很佩服这些税务人员对业务的敬业认真,不擅于写文章的我没有能详细的向大家描述出本书的精华,只有一些自己小小的心得,了解了这些税务人员的办案经验和技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加深入地学习税法知识,对自身业务多一些更深的了解与探讨,用税法来约束规范业务,用规范来管理企业,做好业务环节税收筹划,最大限度降低税收成本和规避税务风险!让这本书作为我们财务人员的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不可触碰税法的底线!

另外,这些有着税务稽查实践的税务人对自己的稽查思路与技巧的总结与探讨,也让我想到了我现在的视野知行社的会员们——一个对财务工作有着许多思考的大家庭,管理员也曾经提出过我们可以共同去创作一本属于我们的书,我们也有着知行合一的理念,也都有着对财务实践一些独到的理解与提炼,也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通过和会员的交流与思考得到了知识与思想的提升,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创作的启发与思考。

最后,再次感谢市场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视野知行社的福利!

第四篇:对沈阳某信号厂实施审计型检查的稽查案例

对沈阳某信号厂实施审计型检查的稽查案例(一)

一、被查单位基本情况

沈信成立于1999年6月9日,注册资本1.26亿元,隶属于中国铁路某集团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铁路通信信号控制设备生产的厂家之一。中国铁路第一座单元控制台、第一台安全型信号继电器、第一门铁路专用纵横式电话交换机都从这里诞生。

2006至2008年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04766万元,缴纳增值税7932万元,缴纳所得税2596万元。3年平均增值税负担率7.6%,所得税负担率2.5%。

二、检查过程及发现问题

检查组严格按照《辽宁省国家税务局税务稽查分类检查工作规程》,始终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为载体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通过采集纳税人的申报资料等征管信息、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及其他第三方信息、企业电子账数据,询问纳税人管理层、业务层相关人员,观察生产经营场所,核查相关文件资料,结合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对纳税人涉税风险进行初步判断,找出企业有意为之并加以掩饰的涉税问题的蛛丝马迹,以及内控没计上存在着重大缺陷导致的涉税风险,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检查效率。这一阶段工作包括查询企业外部信息、了解企业内部环境信息、分析企业财务信息、评估涉税风险等内容,其中检查组至少要组织三次讨论,需要填制23种审计型检查专用工作底稿(以下简称专用底稿)。

(一)查询企业外部信息。包括索取评估部门资料、通过CTAIS查询征管信息、通过因特网查询行业信息、调取第二方信息。

评估部门出具的评估报告,通过 CTAIS查询r沈信的发票使用、税务认定、申报征收、违法违章等六个方面的征管信息,对沈信检查所属期的税负、纳税调整、固定资产等七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分析。通过因特网查询了铁路装备制造业行业信息及沈信的产品信息、营销网络、关联单位等。综合上述信息后,组织了第一次讨论,初步得出三点结论:

1.税务认定信息显示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应在后续检查程序中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新产品研发费加计扣除项目,若存在其扣除是否符合规定;

2.企业领取供暖收费剪贴发票10本,关注其收取费用是否为应税收入,若为应税收入是否申报纳税;

3.评估指标分析企业2008年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等较2007年增幅较大,应重点关注。

(二)了解和砰价企业内部信息,获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索取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关联交易、销售合同、内审报告等相关资料,现场观察企业生产车间、仓库等场所,询问企业管理层及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相关人员。询问采取调查表形式进行,不同部门的询问调查表内容各有侧重,同时又互相印证,以此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为评价涉税风险打下基础。

(三)分析企业财务信息,衡量和评价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纳税评估常用指标分析等。通过各财务指标的内在勾稽关系计算出相关比率或趋势。如果“分析程序”计算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检查人员对被查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并且被查单位管理层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支持性文件证据,检查人员就应考虑企业是否隐藏着重大涉税风险。

(四)总结和计划,评估涉税风险。在讨论会上,检查人员综合分析获得的各种信息,评估涉税风险,以指导后续阶段检查。通过充分讨论,对沈信的涉税风险作出如下结论:

1.企业产品销售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且厂长、职工的上资与利润等指标挂钩,从制度约束和动机两个方面分析,企业隐匿销售收入的风险较小,检查应重点关注跨年结转收入是否因税率差而存在涉税风险(企业所得税税率2008年25%,之前为33%,之后为15%);

2.企业原料为银,铜等贵金属,管理严格,丢失损毁或生产中间环节转售风险较低,检查重点应关注购货发票、原料人库时间等方面存在的涉税风险;

3.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申报显示有新产品研制费用加计扣除项目,应重点关注企业高新产品的生产情况,进一步核实是否符合优惠政策;

4.企业发生修建球场、路面等工程,应重点关注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项目,核实是否存在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列支费用等涉税风险;

5.企业人事管理实现信息化,采用指纹扫描系统进行考勤,虚列工人数量等涉税风险较小,应重点关注工资支出的性质,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工资支出是否存在涉税风险;

6.企业存在关联交易,应关注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和有关事项,核实是否存在涉税风险;

7.企业内控制度初步了解健全,控制测试阶段应进一步测试与税收相关的内控制度是否设计合理且得到一贯执行,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检查范围和重点,提高检查效率。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对企业的六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第二阶段: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就是通过询问、观察、检查等程序,对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等7大循环中的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且得到一贯执行进行测试。这一阶段需要填制11种专用底稿。

在风险评估阶段了解到,沈信生产的产品用于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控制要求极为严格,因而企业建立了大量的内控制度,落实生产责任,确保产品质量。检查组对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内控制度进行了测试。例如,检查人员通过实地观察,测试了《产品档案管理系统》,证实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在每道工序完工后都要通过扫描,录入该系统,产品的收、发、存在该系统内得到完整体现,每件产品、每道工序是哪个生产人员负责的,一目了然,系统得到有效执行。又如,检查人员在职工花名册上随机抽取了几名员工,对“金益康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比对系统记录、人事部门考勤记录、生产车间工作记录,并现场观察,确认系统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控制测试,对沈信的涉税风险作出如下结论:

1.企业产品购产销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有效,予以采信,实质性程序中不再进行库存盘点,检查人员腾出更多精力关注企业对税收政策的正确理解和执行、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费用的合理性等方面;

2.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有效,予以采信,企业虚列入工费的涉税风险较低,应重点关注人员结构、工资支出性质等,确认是否全部工资支出部符合税前扣除标准;

3.鉴于企业其他内控制度较健全,基本不存在由于内控缺失导致的重大涉税风险,所以,确定在下一阶段实质性程序中对经过测试,经检查组讨论认可的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涉及的涉税环节只作少量的抽样核查,将检查重心放任风险评估阶段列示的涉税风险点和固化在各科目中的涉税风险点,以及会计与税法有差异的领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找出重大涉税风险。会计人首选导航网站——天财会计导航(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阶段: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就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检查、分析、盘点、协查等手段,对固化在业务循环中的各会计科目下的基本涉税风险点,按照对应的检查程序并结合相应的内控测试进行实质性检查。这一阶段需要填制39种专用底稿。

检查人员按照循环分工,对沈信有经营业务的50个会计科目逐一予以核查,逐一排查评估风险点和基本风险点,通过三周的紧张工作,最终确认“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长期应付款”、“研发支出”、“制造费用”、“财务费用”、“资本公积”、“应付职工薪酬”、“所得税费用”等10个会计科目存在涉税问题,确认6类15项问题,查补税款580万元,是传统检查方式的37倍(传统检查只发现一项问题,补税15.6万元),包括:

1.擅自扩大加计扣除“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核算内容,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涉及所得税79万元;

2.将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一次性列支费用,涉及所得税50万元;

3.列支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如将外单位车辆的保险费,维修已房改的职工宿舍支出计入管理费用,涉及所得税9万元;

4.将离退休人员的补贴、药费等计入成本费用,涉及所得税136万元;

5.将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长期挂在“长期应付款”帐户中,涉及所得税125万元;

6.将收到的政府搬迁补偿费减除各类支出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涉及所得税116万元;

7.部分收入和支出跨入帐,由于07年和08年所得税税率不同,涉及所得税5万元;

8.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折扣,记入财务费用,即未把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体现,也没有取得对方合法有效凭证,涉及所得税3万元;

9.将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列支营业外支出,没有取得主管税务机关批准文件,涉及所得税2万元;

10.将礼品支出计入业务应酬费,未按视同销售处理,涉及增值税3万元;

11.收到馈赠以及没有合法有效的票据列支成本费用等问题,涉及所得税52万元。

这些问题既有风险评估阶段识别出的涉税风险最终得以确认的,也有实质性程序中排查发现的基本风险点最终得以确认,体现了审计型检查通过评估风险点和基本风险点的排查,实现对被查单位全面检查的特点。最后,将涉税问题填在每个会计科目下按税种形成的“涉税问题审定表”,将“涉税问题审定表”进行汇总,完成稽查报告,并以完善企业涉税部分的内部控制,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山发点,给企业出具纳税遵从报告。

第四阶段:纳税遵从评价

纳税遵从评价,就是从内控制度方面分析涉税问题产生的原困或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提出完善内控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涉税风险的合理化建议,提高被查单位的纳税遵从度。纳税遵从评价分总体评价和具体评价两部分内容,总体评价根据确定的标准分为“自律遵从”,“他律遵从”、“指导遵从”和“强制遵从”等四种评价,具体评价根据确认的涉税问题或发现的内控制度缺陷,提出具体完善建议。这一阶段需要填制1种专用底稿。

检查人员通过分析沈信存在的涉税问题的性质,经过集体充分讨论,作出了纳税遵从评价:沈信内控制度相对完善,能够规避常见涉税风险,但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的深度、掌握的熟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评价为“指导遵从”,企业应建立健全税收政策知识定期更新培训制度、复杂涉税业务集体讨论和咨询制度、重大涉税项目和交易报税务机关审批监控制度、大额资金事项重点监控等内控制度。

三、处理结果及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三条、第五条第一款第(七)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七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一款、第四条第一款、第五条、第六条第一款第(九)项,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第十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三)项,根据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根据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九条、第三十二条,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条、第七条、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第三十一条,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第三条,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1号)第二条,根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5]第13号)第七条,根据《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第十六条,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第一条,责令企业补缴企业所得税5,767,644元,补缴增值税29,320.86元,合计5,796,964.86元。应补税款已于2010年8月6日足额入库,同时缴纳税款滞纳金2,365,262.89元。

四、工作启示

(一)以涉税风险为导向,有利于驾驶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增强了税务检查的威摄力

审计型检查是为适应重点税源企业组织结构复杂、经营规模

大,财务核算电算化水平高的特点,以重点税源企业内部控制相对完善为切入点,借鉴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技术,改变了原来以税种检查为基础的检查方式,将各税种的常见涉税风险列入按照紧密联系的业务流程设计的七大循环下各会计科目中,并配以相应的检查程序和对应的表格,使税务检查流程与会计核算相一致,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这种检查方式适应了现代企业特点,使重点税源企业检查事半功倍,克服了传统检查方式不区分企业规模、会计核算水平、检查大而化之、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等单一就账查账的弊端,解决了以往重点税源企业检查“进得去,出不来”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这套工作底稿能够使检查人员更加注重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从细微之处发现企业避税的蛛丝马迹,正确判断企业纳税的遵从状况。检查结束后,该企业的财务人员对检查组讲:“以前也接受过不少税务部门的检查,但这种检查方式还是头一次遇到,检查既全面,深入,工作效率又高,就像过筛子一样把我们3年的财务数据过了一遍,难怪能找出这么多问题来。这样的检查对于规范我们的财务内部控制,提高涉税业务的管理太有好处了。我们一定认真研究你们提出的完善内控建议,自觉提高纳税遵从度。”

(二)以专用工作底稿为载体,有利于强化稽查勤政、廉政建设,提升了稽查干部的检查水平

审计型检查通过专用工作底稿明确了岗位责任,确定了工作流程,做到了责任有分工、检查有记录,行为有监督、成果有评价,规范了执法行为,提升了检查水平。

首先,指导检查人员“干什么、怎么干”。审计型检查层层推进的检查流程、环环相扣的检查程序,使得检查工作真正做到过程有控制,工作有记录。

其次,评价检查人员“干没干、干得怎幺样”。审汁型检查通过专用工作底稿记录的内容,反映了检查人员的实际工作轨迹,使得检查工作绩效考评落到实处。审计型检查不仅主观上约束了检查行为,解决了稽查“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难题,而且客观上促进了稽查体系的廉政建设,这种检查克服了传统检查方式责任不清、行为不规范、复查无依据、容易导致滋生腐败的弊端,从源头上降低以至避免了执法风险。会计人首选导航网站——天财会计导航(http://www.xiexiebang.com)!

最后,审计型检查通过专用工作底稿将稽查专家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汇总、复制和固化。检查人员应该遵循哪些程序、检查哪些内容、使用哪些检查方法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检查人员提供了统一的检查流程,即便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应用这套专用工作底稿也能迅速地适应工作,就如同“肯德基快餐”统一的作业流程保

证了服务质量一样,规范的审计型检查标准保证了检查绩效。通过开展审计型检查,检查人员更新了检查观念、掌握了先进的查账技术、使检查人员更快的提高了实际查账能力,尽早培养出一大批稽查领军人才。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有利于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16字”检查目标

由于重点税源企业经营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财务核算电算化水平高且普遍采用ERP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内部控制,在有限的稽查力量和检查时间以及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的前提下,透过企业海量的财务数据,还原其真实经营情况,防范重大税收流失,按要求手工填制专用工作底稿绝非易事,客观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为提高审计型检查工作效率,省局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了eCPA审计软件,为审计型检查提供信息技术支持。“eCPA审计软件”在检查工作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

1.采集企业电子数据更加简单。借助该软件可以从包括用友、金碟在内的符合国家标准的40多个财务软件中读取企业电子财务数据,完成被查企业电子账数据采集,省时省力,而且调取的电子账可使检查人员有效的保存案件的相关账证资料,以免涉税资料被蓄意修改删除,为全面、深入地开展检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调取电子账更确切地说是复制电子账,不会影响纳税人正常的经营活动,确保了税务检查与企业经营两不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企关系。

2.顺应企业核算电算化的发展趋势。检查人员通过运用“ECPA审计软件”的查询、过滤、分析、统计等功能,迅速查找出涉税问题的突破口,快捷地查寻到所关注的涉税重点,大大缩短了看账、翻账所用时间,大幅提高了稽查工作效率。该软件可以高效、穿透式地完成查看企业总账、明细账、直到电子凭证等财务资料的工作,检查人员可以从科目余额表入手,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查询各种明细账、会计记帐凭证,按图索骥,非常方便。系统中不同账簿、不同的切换也非常方便。

3.可以完成部分专用作底稿。借助该软件强大的查询、汇总、分析(账龄分析、固定资产分析)等功能,帮助检查人员筛选海量数据,对抽样、分析结果可以直接转化成检查底稿保存并以Excel形式进行导出,自动完成部分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

总之,实践证明,审计型检查是驾御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实现了“税种查全、环节查到、项目查清、问题查透”16字检查目标,而且也和谐了征纳关系,捍卫了税法尊严。

第五篇:税务稽查后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思考探析—程才新

新《规程》实施后企业税务风险探析

250012-10

摘要:2010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开始施行。这表明我国的税务稽查制度流程比较系统规范化,那么在新的制度中,如何规避税务稽查后对企业税务风险是我们不断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税务稽查、企业、税务风险

一、税务稽查分析

1、税务稽查的含义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一种形式。税务稽查的依据是具有各种法律效力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规定。可分为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

2、税务稽查职责

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稽查局具体职责由国家税务总局依照《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关规定确定。

3、税务稽查对象

税务稽查对象的确定:税务稽查对象一般应当通过以下3种方法产生:通过电子计算机选案分析系统筛选;根据稽查计划、按照征管户数的一定比例筛选或者随机抽样选择;根据公民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情报确定。税务稽查对象的立案:税务稽查对象中,经初步判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查处: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和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税收流失的;

二、企业在日常运行中的税务风险管理

我们常说的税务风险管理他是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我们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都会有相关的财务预算,在企业的财务预算就会之间导致企业税务核算,所以,税务风险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内部管理部分对国家税务的管理。我们常说的税务风险表现在:因没有遵循税务法律法规可能遭受的法律处罚、财务损失或企业的声誉损害。企业税务风险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该交的税款没有交或者该交的税款少交,这就会受到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及企业声誉损害等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充分的了解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以至于企业本身多缴纳了税款,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税务风险因素

1、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

2、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3、其他有关风险因素。

4、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

5、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

6、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7、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8、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9、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四、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风险1:由于税收规定较繁琐,政策变化更新速度快,企业财务人员往往无法很准确的把握其当期规定,造成信息滞后的风险

应对措施:负责税务的人员应及时整理最新下发的政策,深入研究,发现对企业的影响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风险2: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导致的潜在的税务风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

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

应对措施:必须从业务处理流程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税务风险风险3:由于决策者在决策时未对税务进行研究,造成无意识的少缴或多缴税款。

应对措施:在企业做决策时,提前咨询一下相关人员。

五、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本信息反馈系统。企业财务部门要及时汇编适用本企业的税法法规,当发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并及时更新;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系统使这种系统不断的完善,从而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更改与最新的法律变更是同步进行的,保证会计的相关账目信息是能够反映,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将相关信息的更新应用与企业税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包括税务稽查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基础信息对企业税务的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稽查后的各种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企业税务稽查后的风险控制点。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着重于企业税务稽查后的风险管理,这种管理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现有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没有一定的流程和框架,它只是只是强调的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问题,包括各种岗位、及人员素质,业务流程等等相关的内容,而其它的规定就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当中,企业应该遵循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合理的实际税务稽查后的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的各种环节,流程和控制方法。从而建立相关预防机制和控制机制。针对税务稽查后的中大税务风险和关键环节,我们应该采取相对适用的措施,协同企业各个部门,共同管理企业税务稽查后的各种风险。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企业稽查后税务风险的控制。在每个企业的管理系统中都有重大事项,包括我们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在企业的中大事项中都是关于企业全局性的规划,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多中风险因素存在里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税务稽查后税务风

险。而企业的重大事项,包括各种规划非常重要,它的风险程度过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的税务风险过高企业的长期战略就很难得到实现,所以我们要注重企业重大实现的进展程度,跟踪企业重大事项的税务风险,发现风险要及时做好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税务稽查后,企业税务风险稽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但稽查执法实践来看,这种风险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的。

参考文献:

[1] 李直.税务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析[J].核心期刊论文, 2007年 12期

[2] 郭永红.《财经理论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 2007年 12期

[3] 夏红霞 胡卫 赵晶晶 曹斌 邹承明.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税务稽查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J].期刊荣誉, 2011年 07期

[4] 延如庆 关江涛.建立税务司法保卫体系 切实保障税务稽查执法权的实施

[J].《经济师》, 2011年 07期

下载对关停倒闭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一起成功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关停倒闭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一起成功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