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台湾中小学科学教灶演进(简体)陈振威(小编推荐)
台湾中小学科学教育演进
主讲人:陈振威
台北县三峡镇建安国民小学教师
缘 起
1945年以前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时期,难以达成「国民教育」普及的目标,更遑论科学教育
1945年台湾光复,科学教育展露一线曙光,但因政局的不稳定,使国民教育偏向民族精神的激发
台湾将科学与科技作为国民教育的内涵,已是在1960年后 1957 年十月四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国际竞争转趋剧烈,全球性科学教育改革于焉展开。
台湾也在几年后搭上这一波的科学教育改革浪潮,为现在的科学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68年起,台湾的国民教育从6年延伸至9年
本报告拟就台湾近年来科学教育课程的演进、科学教育评量的发展与科学教育师资的培育,作一纵贯性的介绍。
科学教育课程的演进(1968-1993)
此时期科学教育的目的在培育「科学家」
教学方法受制约学习的理论影响,以重复操作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科学过程技能 在课程的内容上特别强调:「教师应随时随地启发儿童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精神,增进儿童科学知识,倡导儿童运用科学方法,学校并应加强各种科学设备,以改进科学教育的实施。」
科学教育课程的内容包括生物世界、生活与卫生、资源利用、动力和机械、物质的变化及现象
在这个时期的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乃是将国外如SCIS(SCIIS)、SAPA等课程数据做课程与教材做比较研究后,设计实验教材,教材经过实验教学之后,发展成「部编版或统编版」教科书。
科学教育课程的演进(1993-2001)
公布修订之「国民小学课程标准」
1993年以后,由于世界局势的转变,台湾的科学教育也起了变革。 国际间由原来培育科学家的观点,转变为重视培育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science for all)。
教学方法的改变,由传统的制约学习转变为建构学习(constructivist learning),强调学童的知识乃是由学童自己建构的。
因此教科书的内容重点,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只是科学过程技能的训练。
在此时期,教材也由原来的「国编版本或部编版本或统编版本」,转变为所谓的「审定本」,由民间出版厂商来编辑,教育部聘请专家学者来审定,最初的出版
厂商就有六家之多。
科学教育课程的演进(2001以后)
1996年公布了「教育改革总咨议报告书」,为九年一贯课程做了暖身。 1998年公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正式为新世纪的义务教育启动了一波波的改革风潮。
在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科学教育部分: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科目改为以领域相称,整个课程的重心强调于以培养学童的十大能力(ten basic abilities)为主,强调各个领域的统整(integration)与学校本位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课程教材的发展之编辑由原来的出版商,下放至学校本身,学校必须成立课程发展小组,发展适合学校的课程教材,作为教师们教学的依据。
课程演进--教科书审查制度
统编制(国中1968-1988;国小1968-1990)
国中小教科书全由教育部委托国立编译馆负责编辑,在此制度下所编辑而成的教科书称为部编本(教育部编辑)、国编本(国立编译馆编辑/国家编辑)或统编本(统一编辑)。国中非联考科目自1989年,国小艺能、活动科目自1991年起,开放民间编辑,采审定制;余仍维持统编制,由国立编译管负责编辑。二种制度同时实施,故称统编审定并行制。国小已自1996学年度入学的一年级起,国中预计自2002年起,逐年全面开放民间编辑。届时,台湾地区国中小教科书将步入全面审定制时代。 统编审定并行制(国中1989-2001;国小1991-1995) 审定制(国中:2001年以后;国小1996年起)
九年一贯课程的特色
十大基本能力
九年一贯
八大多元智慧
七大领域
六大议题
五大特色
四个阶段
三个面向
两大目标
一大主张
十大基本能力
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欣赏、表现与创新
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表达、沟通与分享
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
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
规划、组织与实践
运用科技与信息
主动探索与研究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九年一贯
九年一“罐”怎么够呢?
为什么不一年九“罐”呢?
九年一贯课程注重小一到国三的九年课程纵向连贯
也注重七大学习领域之间能力培养的横向连系。
八大多元智慧
九年一贯课程尊重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八大多元智慧,期许把每一个儿童都带上来,因此注重适性教育的理念。
这八大智慧包括:语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肢体-运作智慧(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以及统整智慧(integration intelligence)。
七大学习领域
由过去之课程标准小学12科和国中22科的分科学习,转变为七大领域的统整学习。
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健康与体育、综合活动
综合活动领域是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不再是附属性的活动。 小一和小二的第一学习阶段,社会领域、艺术与人文领域以及自然与生活领域,统整为生活领域。
六大议题
九年一贯课程要求,针对台湾当前社会关注的六大议题,包括: 信息
环境
两性
人权
生涯发展
家政
应于课程计划中妥善规画,融入各领域学习。
五大特色
制度松绑 由国家本位课程,转变为各学校可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本位课程。
由全国统一之课程标准,转变为课程网要的学习阶段原则性规范,只要学校能把儿童基本能力培养好就可以了。
九年一贯课程目标以能力培养做为第一要务,知识学习退居第二线。
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分析知识的能力、培养组织知识的能力、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转化知识为能力的能力。
由原来的分科学习转变为领域统整学习,各校因应此项改变,将由目前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走向促使教师们之间专业分工合作的协同教学,也将打破目前班级王国的困境,而有全校、年级、班群或小组教学出现。为呼应社会对于乡土情、世界观的重视,语文领域内容除国语文之外,增加小学的乡土语言必选和国中的乡土语言选修,以及自国小五年级起的英文必修。课程松绑 教育目标调整 学习方式改变 语文领域内容扩增
四个阶段
除语文、健康与体育之外,其它领域都分为四个学习阶段。
1-2年级:第一学习阶段 3-4年级:第二学习阶段 5-6年级:第三学习阶段 7-9年级:第四学习阶段
在实施时程方面,也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90学年由1年级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 91学年包括1、2、4、7年级
第三阶段: 92学年包括1-8年级
第四阶段: 93学年包括1-9年级全面实施。
三个面向
九年一贯课程的基本内涵、课程目标、培养之基本能力、学习领域,是透过
人与自己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三个面向(或称向度)的考虑发展出来的。
两大目标
九年一贯课程的教育目标,其实可简单的化约为两大目标
一个是培养国民的生活能力
另一个是培养国民的学习能力
一大主张
九年一贯课程为了要达到培养基本能力的教育目标,有一个重要的主张:儿童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主要将透过儿童学习活动来进行,因为能力是透过儿童主动参与活动来培养的,不是教出来的。
教师的角色、功能及教学活动均需因应调整,由儿童的想法和期待出发,且教学理念也需调整,由现今考虑教师怎么教和教什么的教的设计(teaching design),转变为考虑儿童怎么学和学什么的学的设计(learning design)。
科学课程改革整体趋势
科学教育目标由培养科学、技术和工程专才转变为培养全民的基本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理念由菁英转向全民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制度性改革所造成的松绑,使课程设计与学习内涵的主导权,由教育部转到民间教科书编辑小组,更进一步回归到学校和老师。
教学活动设计由教师中心转变偏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小学的自然科教学尤其明显。
科学教学的理念由学科概念,导向科学/技术/社会(STS)取向,重视科学教学应与技术和社会议题结合。
科学课程的本质由学科知识导向转变成能力导向
科学教育评量的发展(1993年以前)
评量的发展受教育目的影响
此时期虽然主要在培养学童的科学过程技能,然而受到联考制度的影响,评量的内容多以教科书中知识性的记忆与背诵为主 因此时常造成学童虽然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却无法活用知识的情形。 评量的方式大都以静态的纸笔测验为主
科学教育评量的发展(1993-2001)
以学童解决问题能力(problem solving)为主要的教育目标 在国小阶段评量的方式以实作评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为主,让学童去操作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到国中阶段,因为最后学童仍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导致评量的内容仍是以知识性为主,无法让国小与国中的课程互相连贯 因此九年一贯课程(1-9 year Joint Curricular Plan)的改革应运而生科学教育评量的发展(2001年以后)
在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评量中,最大的不同在于: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发展,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professional autonomy)
因此评量的方式与内涵由教师来主导。
而为了避免上述的弊端,让九年的义务教育能够互相连接,因此取消了行之有年的联考制度
小学阶段,以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与多元评量(pluralistic assessments)的理念来作为评量的方式与内涵
国中阶段则改以「基本学力」测验为评量的方式。
基本学力测验
基本学力测验主要的改变在于测验的内容以生活化为主,以下是2001年4月第一次实施基本学力测验的自然学科第一题题目
科学教育师资的培育
在1987年未改制前,国小阶段的科学教育师资是以师专生中选修自然组的职前教师为主,而国中与高中的师资,则是以师范大学中理学院的职前教师为主。 1987年专科改制为学院之后,国小的科学教育师资,则改为以学院中数理教育学系的职前教师为主。
在师资培育法通过之后,一般大学也可以设立中等与小学教育学程,培育中等学校与国民小学的科学教育师资。
1998年之后,各个师院先后成立科学教育研究所,将小学的科学教育师资提升至硕士阶层。
另外,也成立教学硕士班,招收在职的小学自然科或数学科教师,让在职的科学教师可以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进修硕士学位。
总 结
台湾的科学教育在近几年来发展快速,从国外留学归国的科学与科教人才,越来越多投入科教的行列。
整体而言,台湾的科学教育尚称小有成果,然而教育是百年大计,需要不断的更新与进步。
期盼这次的交流,能让海峡两岸的科学
教育朝正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