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评2014福建高考作文题
空谷幽想可多样
2014年本省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新材料作文,贵在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本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提到空谷,有人联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联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此题材料仅一句话,呈现的是不同的心态。
空谷,顾名思义是“空旷的山谷”,是客观世界中一种本无所谓优劣的环境,它可以给人的联想是可以很丰富的,若是我,会联想到“幽兰”“足音”之类,但这不是此题所涉及的,材料提供了两种联想,让考生加以比较、思辨与择取。面对空谷,联想到“悬崖峭壁”,这可能是因为畏惧艰险,也可以看做是对艰险的充分估计,甚至还可以看做是对险绝风光的审美追求;联想到“栈道桥梁”,这可能是因为乐观之心,也可能是建设之志,让空谷不再成为阻碍交通的天堑。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空谷”的象征义,它可以是指社会人生中的种种问题。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心态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世之常情;正因如此,给考生打开了很充分的择取角度。若倾向于前一种联想,立意既可以是“面对社会人生问题,应谨慎地考虑到种种不利因素,这样才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不致冒进”,也可以是“在预知危机后,以知难而进的态度去书写就人生的无限风光”;若倾向于后一种联想,立意就可以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挑战,以自己的建设让天堑变通途,使危机化作转机”,“在看似空旷荒芜的局面下,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实现梦想的雄心”;而若是融二者于一身,就有进一步的思考:“其实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既有风险意识、敬畏之心,又能积极踏实地解决问题,努力建设,这是更成熟的心态。”
有人以为,这个题目只能写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个人认为并非如此。就算可以给“悬崖峭壁”的联想扣上“悲观者”的帽子,但正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之瑰宝一样,“悲观主义”的价值是不能一概否定的。对于“悲观者”“乐观者”,最典型的段子就是:
面对半杯水,悲观者说:“唉,只剩半杯水了!”乐观者说:“哈,还有半杯水!”
而我们如果继续推想,就会发现,前者往往懂得珍惜,后者则很可能浪费那半杯水,就像我们对待已经敲响警钟的地球环境,真倒不妨悲观一点,将危险预想得充分一点。所以,我以为这道题,也并非是单向立意。
其实,所谓“正确的立意”是很多样的,只要考生对材料中的两种联想进行比较分析,自圆其说地呈现合理的分析,都是值得肯定的。而写作能力的稳定发挥,才是作文考查的真意。一个好的作文题,也应是更能刺激学生丰富思考,而非让人束手束脚的题目吧!
第二篇: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
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各路名师谈季节 孙绍振:平实而又出奇制胜
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以炮轰高考而闻名,今年的高考作文在他眼中又如何呢?昨天考试一结束,记者马上采访了孙教授。
就“季节”这个题目,孙教授评价说,看似平易,但要出彩却不容易,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说,又能区分出考生的层次,算是一个出得不错的高考作文题目,这样的题目“感性而又温和”。
孙教授表示,“季节”这个题目很平实,而又出奇制胜,和去年的题目有一定的关联,却又让人不容易猜题,在降低审题难度的同时,立意难度提高了。它让考生有了一个弹性很大的空间。
不过,孙教授分析说,这样的题目不容易拿高分。如果没有精彩的故事,没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没有深度的思考,文章吸引不了眼球。孙教授说,越开放的题目越难以集中“立意”,对考生来说,要在一个小时里把纷乱的感觉和过去的经验、体验理出一个头绪,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难度。如果考生能从季节的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轮回来深入思考就很不错了。另外,孙教授提出,这样的题目有一个不足在于缺乏创新性,比较平,是一个守成的题目,希望今后的作文题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薛章辉:无题可猜有话可说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薛章辉评价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为联想型的题目,无题可猜,有话可说。薛老师说,今年高考作文题可写的空间很大,不容易偏题、离题,好学生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估计今年出彩的文章会有不少。文体的空间也很大,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他说,这样的题目切入点也很多,从面上来说,可以写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可以写成散文,这是很多一般学生的写法。还可以从理性角度上写,写四季轮回,大自然轮回,人们应该顺应规律来办事等。这样的文章可以写成散文或议论文,可以写反映人生哲理的生活感悟,可以由自然的季节写成人生的四季或者其中可以写成人生的某一个季节。
比如,可以写耕耘,也可以写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写四季意识,人生苦短。还有的考生可能会写成与季节有关的小说,比如春夏秋冬。不过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停留在一年四季的赞美。
第三篇:2010福建高考作文题
2010福建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从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四篇:特级教师点评福建高考作文题 立意角度宽泛
特级教师点评福建高考作文题 立意角度宽泛
来源:海峡都市报2013年6月8日【评论0条】字号:T|T
东南网6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薇/文)昨日是高考第一天,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后,作文题目也随之出炉——根据一首现代诗写作文。据悉,这首诗名为《忧天》,出自朦胧诗人顾城。自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以来,还是第一次在材料作文中出现诗歌。今年的作文题,该如何审题立意?怎样写才能拿到高分?昨日下午,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闽派作家陈希我和福州三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张璐三位名师作客海都网,与网友一起进行了交流、探讨。三位名师认为,朦胧诗人顾城的这首诗,其实一点也不朦胧,因此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并不大,而要想拿高分,秘诀有二: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思辨性。谈审题立意角度宽泛
与去年一样,今年我省高考仍然是考材料作文,这已经是福建高考连续第四年考材料作文。自200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以来,10次高考中有6次考的是材料作文(包括一次看图作文)。那么,今年以诗歌形式出现的作文题,会不会难倒学生呢?
省语文学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王立根认为,这道题出得很好,对学生来说应该不难。审题的关键在于诗最后的“扎根大地”,同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联想。
“顾城虽然是朦胧诗人,但这首诗其实很直白,最后一句把意思都表达出来了。学生只要抓住诗歌的意向,比如地球失去引力、流星无依无附、树根深深扎进地层等等,还是很好写的。”闽派作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希我说,诗歌的形式可能会“唬”住一些学生,但实际上是一回事。
福州三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高级教师张璐认为,立意的角度可以更宽泛一些。选择“扎根地层”、“脚踏实地”等立意,是比较安全的角度。但是,如果学生从流星的角度入题,比如,选择做一颗流星,光芒短暂,但拥有自由,可开创属于自己的美丽,这可能更能表达出十七八岁的孩子所具有的热情。
谈写作要体现出思辨性
王立根老师说,对这个题目,要想写好就要在文章中体现出很强的思辨性,有深度的思考,就会带来亮点与震撼。“多数学生只会摆出论点、列举一些论据,这往往没有什么新意。真正的深度思考,是要结合材料、结合现实,有真挚的情感和飞扬的文字。”
张璐老师说,如果学生写记叙文,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如果写议论文,那么要体现逻辑思维的层次感和思辨性。
评题目让考生人人都有话说
王立根老师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这几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一是强调思辨性,材料多能引人进行哲理性思考,二是强调文化、文学性。遗憾的是,往年给出的材料往往没有观点,今年的诗歌材料主题倒非常明显。不过他也提到,今年作文题的亮点在于“诗意”,这首诗文学色彩很浓,适合鉴赏,有美学造诣。
作家陈希我认为,这首诗其实很一般,不是顾城最好的作品,但似乎往往是这样不太好的作品,让中学生更有感受。
老师们在讨论中提到,好的作文题,应该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看到就有写作的冲动,同时又可以拉开层次,优秀的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普通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谈文体限制诗歌有一定道理
尽管这次的作文材料是一首诗歌,但却要求学生不能写诗。对此,陈希我认为,限制诗歌是有一定的道理,应该严格把中学的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分开,高考不是选拔诗人,我们中学教育也不是要培养诗人。
张璐老师提到,目前在评卷上对议论文的定位非常狭义,这对高中的语文教育不利。因为一旦把范围缩小,很多作文教学就沦为模式化的教程,“把不同个性的孩子都往一个套路里面去赶”。她认为,十七八岁的孩子可能逻辑思维并不是非常完整,但他们拥有青春和激情,文章只要能够表达出观点,应该就可以算议论文,希望评卷能够更宽松一些,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
薛章辉:福建高考作文想要高分需要文采
本报讯(记者齐榕实习生张婷婷)昨日上午,我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随着语文考试结束而揭开神秘面纱。据考生描述,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为顾城的一首现代诗《忧天》。诗歌内容为: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要求:阅读以上材料,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当你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你会怎么写呢?截至昨日18时,某网站教育针对福建高考作
文的调查吸引了214,803位网友参与,有58.52%的网友认为根据顾城诗歌写作太难,不知如何下手。网友“白骨精”评论,“今天考的看不懂啊!”但也有21.08%的网友认为题目不难,网友“悲欢自饮”说,“这个作文既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错。这个题可以有很多角度,可以是一种制度对自由的„束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牵挂对自己的牵引,也可以理解为对故乡亲人的深情厚谊。”
同时,在某网站教育“最作文”调查中,网友们也对各省作文题进行了一番评选。40.48%的网友认为福建作文最文艺。
不过,我省一线名师对今年高考作文进行点评时,普遍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难度不高,不容易写离题,但考生要想拿高分就需在“文采”和“情感”上下工夫。
专家点评
高分作文需文采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薛章辉
今年语文作文题富有创新、比较新颖,是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以诗歌的形式加以命题。摈弃了往年用“一句话,一段故事”这种形式出新材料作文。
诗歌内容明确,容易理解,考生不容易写离题,且题目指向性明确,切入点多,考生有事可述,有理可议,有情可抒,只要言之成语即可成文。
对于这样的作文,考生可抓住以下两点进行作答:
一是抓住诗歌主旨内涵。诗歌最后落到“深深地扎进地层”,其内涵为我们不能做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人”,要做一个脚踏实地有用的人。只要抓住这个主旨,加以展开就不会离题了。
其次是可以抓住诗歌的关键词。思考含义深刻的语句,加以联想引申拓展。有五个方面可以参考:1.从诗歌中的“引力”来写约束。人在社会会受到种种约束,如纪律、法律、道德、良心的约束。考生可谈自由与纪律,自由与约束。2.从诗歌中“拒绝这种自由”入手。写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自由,为了所谓的“自由”而抛弃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诗歌中扎根可理解为做一个脚踏实地不浮夸的人,可联想到做事情要一步一个脚印,如“中国梦”的实现。
4.从“仰望夜空感到恐慌”可展开写理想与现实的联系。理想不可脱离现实,既要学会“仰望
星空”又要“脚踏实地”。5.“深深地扎进地层”可联想到留学归来,献身于祖国。昨天就有考生以“祖国是我扎根的土壤”为题作答。
此外,诗歌本身文艺性强,考生要想写高分,需要善于发挥语言驾驭能力,写作时力求语言精妙、构思精巧,文笔优美,事例典型。
拿高分需满足两点
点评人:省语文学会会长、福州三中特级教师王立根
作文题秉承了福建省高考语文学科自主命题的特点,出题思路一贯讲究思辨性。从自然现象引发感慨,主题明晰。难度系数较低,考生可将材料里的内涵升华、联想,再根据人生体验、阅读体验进行写作。
应该说,本次作文难度不大,与之前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类似,特别是诗歌最后一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完全指出了诗歌的主旨,抓住这点考生不容易离题。
这道作文题人人可写,但要想写得出彩,有两点要求。
其一,文笔要好。以现代诗歌为命题形式,文艺性强。考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看得懂诗歌所表达的内涵,所指示的社会现象。诗歌本身语言优美,考生在写作中也可采用精妙的语言、优美的文笔来吸引阅卷者。
再则,感情要真挚,有深度。中等水平的作文一般只平淡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优秀的作文就需在情理的基础上加以挖掘。分析透彻情感所抒发的根由,联系实际,深入探讨,把握论点的广度和深度,就能取得高分。
网友热议
“有一定难度,但是并不古怪”
在今年我省高考作文题目公布的第一时间,本报“升学在线”微信平台上的关注者也纷纷加入到对此次作文的探讨中。
“是你啊”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出得好,材料解读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并不古怪。个人认为用思辨的方式写比较好,光写脚踏实地还是不全面的。
昵称为“L瑞飞这货爱吃呢”说,个人认为应该写依赖信仰之类的。当我们遇到变了味的自由,我们就要追求信仰,追求依靠,而不能让变味的自由限制心灵。“Xiii”等网友也表示
同意。
还有的网友认为可以抓住“扎根”来入手,“谢冰冰-X2B”写道:家,永远的根。没有家,只能在人海漂泊,无限的恐惧与孤单就会汹涌而来。
还有网友认为,“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也是无法打分的诗句,像这样的诗句,都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只有诗人自己知道答案。”
高考作文题命题 往往最后一刻才确定
来源:厦门网 厦门日报2013年6月8日【评论0条】字号:T|T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福建高考作文昨日出人意料地以顾城的一首诗,终止了考前的各种猜题,有人认为,这首诗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意味。
今年福建省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顾城的《忧天》,写一篇作文。
据悉,福建高考材料以现代诗出现,是不多见的,以至于一些语文老师对诗歌也“一头雾水”。福州一语文老师在考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说,“这段不知出自哪位名家高手的诗歌,不仅极其浅白、缺少诗味……”。
厦门一中语文老师苏宁峰则认为,在福建高考作文中,诗歌、特别是现代诗的确是很少见,但是,从今年的考题看,它出现的理由也是充分的,这首诗歌背后隐藏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诗题中的几个重要意象:流星、树根、大地,本身都是饱含着象征张力的词语,它们为考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运行平台。
不过,语文老师也担心,这类诗歌材料会对农村考生造成不利。
每年高考,对作文题都有诸多猜测,今年也不例外,其中“中国梦”呼声最高,一些语文老师认为,我省的命题还是和“中国梦”有关。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高考命题是不追逐当年的热点词汇的,因为这样容易出现套作与泛泛之作。但是,有语文老师认为,今年我省命题巧妙在于:这首诗歌本身就包含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意味,进一步的联想实际就暗合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提倡“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当然,语文老师也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不一定能看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写作时,不一定非得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可以有多种角度。不少考生围绕着“自由和束缚”来写。
【解读】
虚实结合隐喻生活
这篇高考作文怎么写?本报昨日邀请包括苏宁峰在内的语文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
流星象征着没有目标、没有现实依附的绝对的自由的追求;树根的意象离不开“树”的整体意象,它们之间可以有机地互换联通。而“树”是全身都开满了生命意味的象征体。在诗歌中,它扎根于地下,不追求绝对而虚空的自由,既受泥土的滋润养护又受限于泥土的限制。苏宁峰认为,这是我们生命与生活的最好的隐喻,是我们当下理想与努力的最好的隐喻。如果说“流星”是虚,那么大地就是“实”——可以指向坚实与踏实,可以指向现实与真实;大地也是一种力量——一种来自于真实的坚硬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从这片大地中获得生命最初的力量,但我们必须在生活中从大地重新获得超越大地引力的生命飞翔的精神力量。据此分析,老师们预拟几个文题提供参考:理想生长于低处,完成于高处;脚踏实地,实干兴邦;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地层里涵养生命之光;来自于泥土的真实的生命力量等。(记者 佘峥)
【幕后】
作文题最后一秒才能定
要求匿名的一名高考语文命题老师昨日说,语文命题,作文“最可怕”,往往要吵到截稿的最后一刻才能定。
这位老师曾经参加高考语文的命题。他说,作文题之所以“最可怕”,是因为社会关注度高,懂和不懂的人都可以加进来“吵架”。
据介绍,高考作文题一般是这样诞生的,每个人提出几个,然后再讨论,但是,讨论完之后,前期提出的作文题基本上都被否决。这时,新的题目再提出。几乎每年,都要争论到截稿的最后时刻,才能决定。
他说,参加过高考命题的人都知道,作文题“无法可猜”。当然,有一个总体原则,即更加专注于学生精神成长和社会化成长。(记者 佘峥)
第五篇:媒体及一线教师点评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题
媒体及一线教师点评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题
作文题目:
根据一首诗写一篇800字作文。
这首诗为: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这首诗为顾城的《忧天》。作者背景: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泉州五中 沈曦林
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
福州一中 王兆芳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福建已经连续四年出这种题型,可见该题型有一定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学生临场审题的能力。
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现代诗为材料,先表达诗人担心失去引力的“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的流星和扎根土地的树根作对比,得出诗人自己的观点:拒绝自由,扎根实地。语言浅显,主题不新,考生可以不必“惊恐”。
不过,从题目所选用的这段材料来看,有几个问题尚需斟酌:
其一,流星是失去引力而成为流星吗?首先,任何物体都受引力所制,地球失去引力,允许假设,但流星恰恰是某优游状态下的星体受到另一星体的引力牵引而脱离原有轨道,划过天空,为我们所见,才称为流星的,所以“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成为流星”一句不合事理,甚至语义相反。
其二,在天宇中漂浮的自由,和扎根土地的扎实,并非一对相反的概念。“自由”和“限制”相对,如诗中的“引力”的牵制所示;而“扎实”和“轻浮”相对,如诗中的“漂浮”所示。这样本诗的主题就包含了是自由与限制、脚踏实地和轻浮漂浮两组关系,而“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意做一段树根”一句就逻辑不清了。
其三,假如有考生认为,我就是要追求没有引力、没有限制、无牵无挂的生活,不可以吗?虽然这种生活难以达到,但不能羡慕、不能追求吗?庄子不就在追求一种“无所待”的“御风”境界吗?所以,本诗“我要拒绝这种自由”的立意指向让那些不苟同材料观点的考生畏葸不前,有强人所难之嫌。
等等。
本题选用一段现代诗为作文材料,本来可以使国人为之一亮,希望在无趣、无情的高考试卷上留下一点久违的诗意,不料,这段不知出自哪位名家高手的诗歌,不仅极其浅白、缺少诗味,而且还有学理上的缺陷,令人难以卒读,哪里还能写出什么诗意呢?
师大附中 薛章辉
“今年的作文题目很好,涵义深远,考生可写空间很大。”薛章辉老师说,从审题上看,最佳切入点是深刻领会材料的内涵和主旨,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挖掘、拓展,找到写作切入点。
如何写才有可能拿高分?薛章辉老师举例说,抓住内涵主旨是关键,“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的自由是不可取的,要做“深深地扎进地层”的人。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理想太高远,实现理想要扎实去努力”“成功需要束缚”“自由是相对的”等等。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考生必须对作文内涵、主旨进行比较深刻的揣摩、研究,才能找出写作的切入点。从考生考后的反馈情况看,大家都能较好地把握这一点。
搜狐文化频道主编雷剑峤
顾城的科学素质堪忧啊。流星就是坠入地球大气层的陨石,它之所以会坠落,正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发挥了作用;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的,那是彗星,可是连彗星也一定会受到天体的引力的影响——所以,不必担心那种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会出现啦。正经地说,顾城固然可以选择拒绝“自由”,变成树根扎进地层,但那些选择接受“自由”,化作流星,在宇宙中随意来去的人,不也能够领略到更美好、更丰富的风景吗?人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在我看来,无高下之分。
人民网:权威名家怎么看?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朱大可:
福建省用顾城的诗歌做命题,也可以视为一种进化,但顾城的诗句应该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是我,我就选择顾城的诗句作为考题但可以选更好的诗句,比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句子多好,哲理非常明快,句式非常简洁,也有深刻的寓意,比现在引用的那个好多了,那个太杂乱,它的句子一点都不干净。福建还有自己的诗人,像舒婷,她的诗句,也可以拿来做文章。今年选择诗歌是一次突破,但选的句子不够好,这是一种遗憾。
语文出版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有记者问看了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我答:如同这连绵的夏天的雨,忧郁极了。一是题材远离现实生活。二是立意拘泥狭窄空间。三是思想浅薄之至。四是抑制学生思考、想像和语文多方面能力展示与发挥。总的印象:勉强给60分吧。唉,高考学生作文呵,让我拿什么拯救你?
看了一年又一年语文高考作文题,让我更加坚信:当下孩子没问题老师有,老师没问题出题的有,因为高考是指挥棒呵。高考出题者再这样年复一年的下去,不毁掉中国语文教育才怪!语文教育的唯一出路就是回归语文本来面目,找到出发原点,教真真实实语文,考真真实实生活!
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 陈成龙
“从提供的材料看,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仍然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陈成龙老师说,从审题上看,今年的高考作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善于抓关键词语,进行挖掘、提炼,把握材料的内涵和主旨,选择最佳切入点。
陈成龙老师认为,这种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开放性,至少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但把握主旨仍是关键。比如,从关键词“惊恐”、“引力”、“飘行”、“拒绝”、“自由”、“扎根”等词语中,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要有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万千世界,要勇于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若想成就一番作为,需要脚踏实地”等。(东南网)
著名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
今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题材很好,能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文章是主体情感的体现,不是只有观察生活就够了。”孙绍振对记者说,一味地模仿现实不好,太写实的内容,会变成机械唯物主义的惯性,窒息考生的想象力。(人民网)
福建省泉州五中 教师 张曦林
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