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17: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

第一篇: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

居住区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奥斯卡•纽曼提出的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区环境归结为由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4 个层次组成的空间体系。从居住心理出发,给居民规划出舒适的合理空间层次。

一个好的居住区室外景观绿地设计必须能为人们提供悠闲舒适的居家生活。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空间以及半私密空间的设计与中国传统“家”的观念吻合,以其独有的私密性为居民提供一块舒适的景观空间,增强景观的院落感和归属感,是家的延伸。私密性及半私密性空间从精神层面继承了传统的院落布局的精髓,并结合、穿插其它空间布局形式,形成合理,舒适的室外环境空间.1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一种存在,它没有确定的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完全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审美的需要而规划限定出来的。人类根据功能使用的要求、精神和审美的要求、物质技术手段的要求这3个因素划分空间,通过围合、分隔,以及多个空间组合的方法,使空间具有了体量、尺度、形状、比例、封闭程度、分隔性、色彩及质感等特性。

私密性环境空间是室外景观绿地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相于开放性环境空间而言的一种空间设计手法,它是一种过渡空间,介于室内空间和开放性环境空间之间,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私密性环境空间的功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民居的庭院,是人们在室外空间中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私密性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不存在绝对的标准。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都带有一定的私密性,给人感觉较为安静,休闲感强。居住区除了大尺度的公共活动空间外,营造亲切、自然、尺度适宜的私密性景观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成为“家”的延伸

居住心理是一种社会发展状况在人们意识中的长期积累,人们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完成居住心理的传承和发展。它是居住区景观绿地设计中一种较为稳定的影响因素。居住心理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具有当地文化特色。中国传统居住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私域界定的重视程度和敏感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国家的居民对于家的概念十分重视,家作为私人的领域是不容侵犯的,而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就像是家的空间的延伸,虽不能为每一个家庭圈出一块专属的绿地,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设计一些具有私密性质的景观绿地,给住户带来家和庭院的感觉。例如,在住宅楼的入口区域前面设计的私密性质的景观绿地可以使得整个楼的居民拥有一块共同的“庭院”,这类似于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大家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住者对私域界定的要求。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营造

随着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对居住区外部景观绿地设计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居住区外部景观绿地的环境空间结构设计并不成熟,还普遍存在照搬和抄袭的现象,那些并不适合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被当作范例一般在我国居住区中比比皆是。如何依据我国居民特点,设计出符合我国居住心理特点的居住区景观绿地,如何加强私密性空间在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设计和运用以建立完善的居住区室外环境空间结构正是要探讨的内容。

3.1 利用有形的物体围合成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

这里的有形物体主要指的是墙、植物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民居都是用墙来界定空间的,墙围合而成的空间专属于固定的、彼此熟悉的一些人。这种院落的形式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成为我国民居的一大特色。在现代居住区景观绿地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墙这种边界实体,来界定出私密性质的景观空间,墙的形式也有多种,在居住区中大多以景墙的形式出现,对景墙的位置、高度仔细的分析设计,便能围合出一块舒适的私密性景观空间。

植物在景观中除观赏外,它还有更重要的建造功能,即它能充当和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围墙、门窗一样的构成、限制、组织室外景观空间的因素。比如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类的地被植物、矮灌木来暗示空间边界,一块草坪和一片地被植物之间的交界虽不具视线屏障,但也暗示空间范围的不同。垂直面上可通过树干、叶丛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植物的树形、疏密程度等,可以设计形成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这些带有私密性质的景观空间。而绿篱更是兼具景墙和植物功能,在营造居住区私密性景观空间方面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3.2 利用心理提示物界定出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

心理提示物主要指大树、空廊、柱列、雕塑、牌楼、灯柱、彩旗、指示牌、地坪高差、铺装变化等。这些提示物布置在适当位置就变成了对居住者心理的一种暗示,暗示景观空间的变化。如2 栋住宅楼之间的宅间绿地,可以设计成简单的一片草坪,只要在入口处立一块指示牌,写上某某花园。其效果就和用景墙围合一样,这块绿地就会被赋予一定的私密感,这2 栋楼的居民就会将这块绿地列为自己的专属绿地。而大树、空廊等等也是一样,同样具有指示牌的效果。

将有形物体围合与心理提示物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营造出舒适的、具有归属感的私密性空间。在结合其它空间形式,合理规划布置,建设符合中国传统居住心理的居住区室外景观绿地。居住区所追求的不是硬质景观堆砌的磅薄气势,或者是由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而应该是以人为本,处处为使用者着想,注意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应该及时总结历史经验,继承优秀传统,把握园林空间组合理论,并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水平,打造一处处生活的园林。

参考文献

[1] 赫曼•赫茨伯格.空间与建筑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2] 王蕾.空间组合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1):63O66.[3] 田学哲.建筑初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5] 陈昕,林新周,李彬彬.居住区园林景观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4 ,24(1):54O57.[6] 龚红艳,康小勇.居住区环境模糊性空间设计[J ].城市开发,200(2):35O37.[7] 段战峰,邹志荣,吴雪萍.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J ].安徽农业科学,2006 ,34(9):1847O1848.[8]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二篇:居住区日式景观的营造手法调研论文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日式风格的营造特点是景观与建筑的色调高度统一,稳重而不让人厌倦,在细节上追求质感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地形、水景、石景、植物、道路、小品和景观细节的营造上。

1空间布局

居住区的形态基本是圈层的模式,居住区以居住小区为基础、居住小区以组团为基础、组团又以住宅建筑为基础建立起来。住户活动的频率也从内至外呈现递减的状态。日式风格居住区景观营造的是一种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在空间布局上以自然式的绿地楔入居住区中。在功能上注重以组团为中心向外发展,不同的空间采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日式景观因其造景手法以及自然式构图,比较适合营造于较小规模的住宅区以及低层或多层住宅的居住区。

2中心景观

居住区中心景观是居住区绿地中面积最大、最完整的空间。通常将其设于所有住户能够方便进入的核心位置。中心景观应该保持视线通透,不仅要满足美观更重要的是能满足休憩、娱乐、交往等功能。中心景观日式风格的营造手法,从构图上遵循不规则的自然式构图。适宜将中心景观营造成居住区的中心花园。中心花园应该从功能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块。同时满足住户静态和动态的需求。静态区域重点在于营造秀美的自然景色。在地形上适宜模仿山峦的形状营造成微起伏的地形(见图1)。在种植上对大的空间的处理空旷、视野开阔,植物配置的手法简练,基本采用地被、灌木、乔木三个层次。在花坛和沿道路边缘应该配有鲜艳的花卉和小品加以点缀(见图2)。日式景观中扁平的岩石堆置成为其特色之处,造景中喜欢用植物来突出石景,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也能用卵石塑造于居住区中增添趣味性(见图3)。用石景的堆置来营造静态区域会给中心景观带来更多的日式景观的风情。水景是中心景观营造的重点。日式景观中的水景分为三类即:流水(见图4)、瀑布和池。流水是大自然中溪流的剪影,由于流水的面积较小、水深较浅,铺上鹅卵石的流水会激发人的亲水性,成为孩子玩耍的最佳场所。瀑布是岩石与跌水的完美结合,是日本园林造景的重要构成元素。池与流水和瀑布不同是静态的水景。池的美感来自它的造型以及水边特有的曲线。池的修建要点在石头的搭配。再根据观赏的角度、场所的不同,配置不同的植物和添加景物[2]。若能配合鲤鱼等鱼类的动态不仅能吸引住户的观赏亦能营造出幽静的意境。在中心景观中将流水、瀑布、池三者结合,方能体现出幽深、动感、宁静三种不同的韵味。动态区域是住户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区域,要组织相当面积的广场和大型的公共设施供住户使用,景观上要尽量与静态区域的自然形态相融合。

3组团及院落景观

居住区组团绿地是结合建筑组团的不同组合而成的又一级公共绿地,是随着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的变化,其大小,位置和形状相应变化的绿地。居住区组团绿地是与住宅距离最近的公共绿地,也是住户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因此在组团景观的设计中要特别注重景观与人的关系,特别是老年人和孩子。老年人行动较为不便,在户外活动通常是散步、锻炼、休憩,孩子天性活泼需要游戏和玩耍的空间。在组团景观中应该设有小型的儿童娱乐设施、锻炼器材和坐凳供老年人和孩子使用。从现有居住区设施来看,常见定制的坐凳、儿童设施、建筑小品等,日式景观强调朴素、自然,儿童娱乐设施常见的有沙池、秋千、滑梯等(见图5),材质上应选用自然的材料来建造,使设施融于自然的景观之中。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在造景上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景观,使人进入到组团中有迷失方向的感觉。日式风格的营造可以用不同的植物、地形、岩石、道路组合成风格各异组团景观使住户和来访者容易识别不同的组团,如枫叶园、竹园、石园等。在日式景观中矮垣是一个特色元素(见图6),在组团景观营造中可以加入矮垣让空间形成半封闭状态,依靠矮垣造景能够营造出日式庭院的韵味。

4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指住宅之间的绿地,它环绕着建筑四面,是居住区绿地组成的主要形式。通常宅旁绿地的面积较小适宜处理为封闭空间。宅旁绿地的绿化形式主要有树林型、花园型、绿篱型、棚架型、庭园型和游园型。宅旁绿地设计的重点是注重绿地与建筑的关系,植物不宜过高遮挡住底层住户的日照。宅旁绿地日式风格的营造常见的手法是用绿篱或者盆栽植物沿路分隔、围合空间使宅旁绿地形成封闭空间(见图7,图8)。植物的选择上常选用松柏等裸子植物,为打破裸子植物的单调可以用颜色鲜艳的小花卉点缀其中。

5道路景观

道路是居住区的骨干,也是住户出入住区必须使用的空间。道路的等级分为四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和宅间小路[5]。道路景观体现于铺装、植物配置和小品。日式景观设计使道路在居住区景观中呈现统一、美观、稳重的效果。日式景观在铺装上强调和谐,尽量与建筑保持同色系的色彩营造手法宜选用水泥铺设,避免用彩色瓷砖造成浓烈的色彩。在宅间小路和园路的营造上可以采用传统日式园林的铺设手法使小路蜿蜒曲折的,沿路满布细小的花卉和草本,或是与沙石配置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质感对比(见图9,图10)。道路植物配置应注意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道路上植物应该简略强调道路的功能,在组团级道路和宅间小路上植物应该丰富注重住户步行时道路的美观。在道路上要突出日式景观风格还需要用小品点缀道路景观。在道路上常用的小品有庭院灯和侧篱(见图11,图12)。庭院灯是有实际用途的景观小品,当道路宽度不大时可以用做照明营造出温馨自然的感觉。侧篱是日式景观中有代表性的设施,其功能是分隔地被与道路。侧篱工艺较简单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用在道路景观中能体现出自然的野趣。

6入户景观

入户景观是住户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入户景观由入户大门、植物、标识、小品等组成。入户景观的设计重点是突出景观的特性,让每一幢住宅的入口都呈现不同特色的景观。入户景观日式风格的营造应该把重点落在标识和小品上,用相同材质不同造型的标识配上有特色的植物和小品营造出有个性的入户景观。如果入户的空间较大还可以将绿地向道路延伸营造一个布满花卉树木的入户景观。

7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是指既能给人提供休憩功能,又能点缀和美化景观的小体量建筑,它是居住区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日式景观的建筑小品是从传统日本园林景观的元素中提炼得来的。茶室是日式园林中主要的休闲性建筑,在现代的居住区景观营造中可以把茶室提炼为休闲亭,周围配上石灯笼、净手钵惊鸟器和植物点缀于居住区的景观之中(如图13,图14所示),营造出日本庭园的意境。

8植物配置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体现日式风格的关键手法。日式景观有着特殊的审美,乔木上对树形的要求较高,灌木和小乔木常有人工修剪成球体的痕迹。地被喜欢用开放的草坪。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搭配适宜,不同花期的花草使层次感丰富。并且尽量的迎合四时的变化,使居住区四季产生不同景观效果,让住户不感到厌倦。表1是居住区日式景观常用的植物以及配置方法。

9景观色彩

居住区景观色彩上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日式景观在色彩上偏于灰色,居住区日式景观在色彩上应该高度统一于灰色系,颜色的变化只在同色系中作细微的调整,使人看起来和谐、高雅。鲜艳的色彩只出现在植物之中,除了枫叶的红色其他鲜艳的颜色在园林中占得比重较小。

住宅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人每天生活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日式景观设计的核心是质朴、自然,二者的结合是生活的喧嚣回归到景观的禅意。相比现今常见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浓烈和热闹,居住区日式景观设计能给住户营造出更安静和祥和的环境。目前居住区日式景观设计在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较少见而在韩国发展的较为成熟,在我国要真正做到居住区与日本景观的完美结合还需要设计师的努力学习和实践。

第三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及实例分析解读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及实例分析

【摘 要】本文针对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景观功能尺度和视觉尺度两个方面。并且通过实例调查分析,以景观要素的功能尺度为基础,探讨视觉审美尺度、心里尺度对景观空间尺度的控制。对景观竖向尺度的视觉因素量化控制进行研究。【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

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scale in city residential district Yu Tao,Zhou Lu-wei(Shandong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1)【Abstract】This article is for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in residential area and analysis of landscape space Study of respectively by function scale and visual perception scale.And by an example i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unctions of landscape factors, visual basic criteria for aesthetic scale, was expressed for that space in the control.the landscape on the scale of visual elements to quantify control research.【Key words】Residential area,Landscape,Spatial scale 1.概述

1.1 空间尺度的概念。

“空间”一词对人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们总是在不断的重复它。但是,真的要对空间进行系统的研究就会发现他又十分的陌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空间的多义性引起的。《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空间”的:“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只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和时间具有客观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不再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物质。空间和时间是相互联系的。” [1]可见“空间”的概念不仅是指物质的围合或占领,同时它也是一个哲学概念。“空间”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大多数对它的描述是根据人得一种感受和体验,逐渐形成一种“空间经验”。这种感受和体验主要由三种:一是指“空间”的位置、地方、处所;二是将空间的“空”的属性当作一种状态;三是对“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也就是它的长、宽、高的感受和体验。在某种意义上第三种“空间经验”所描述的就是空间的尺度。1.2 空间尺度的特性。尺度通过尺寸、比例并借助于人的视、听、行等各方面的生理感觉,表达人与物、物与物相互之间的相对量比关系。[2]可见要探知空间尺度就是要研究空间的尺寸、比例以及人对空间的生理感觉这三个方面。空间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实体围合,形成空间;二是实体占领,形成空间。可以说空间是由实体的“集中”或者“围合”产生的。如果要测量空间的尺寸大小,实际上测量的是形成空间的“集中”或者“围合”的实体,而不是抽象意义的“空间”。空间比例的描述则是形成空间的实体之间的比值或者是整体空间的内部划分所产生的各个小空间的比值。人对空间的感觉也会因形成空间的实体的材质、颜色、形状不同而有所差异。正是这种实体的大小、材质、颜色、形状、比例形成了空间的特性。故而可以说,空间尺度具体数据的研究,是对空间的特性的研究。1.3 空间尺度的决定因素。

一个空间的尺度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就是空间功能和形式,也就是空间的功能尺度和形式美尺度。满足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对空间尺度的基本要求。比如景观环境中道路的尺度就必须要满足行人或行车的尺度要求。形式美尺度主要是使空间满足人们对空间的美感需求。人的视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获得信息的各种感知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接受信息量最大的一种知觉工具。所以视觉尺度在空间的形式美尺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因素是研究空间尺度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每个设计师都要综合分析的。当然对空间尺度产生影响的因素还包括不同的民族、宗教等文化因素以及社会级别因素等,需要设计师的综合分析。

2.山东青岛阳光山色小区景观现场调查与尺度分析

阳光山色居住小区,位于青岛市合肥路,浮山新区二小区以北,是城市居住区的核心位置。2005年1月竣工,小区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容积率1.20,绿化率 36.20%。整个社区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根据地形特点,采用造型完美、色彩协调的建筑风格,与多层次的绿化融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青岛山地住宅的特点,是一处低建筑密度、多层次立体绿化的理想花园式居住社区。2.1 小区内景观绿地现场调查。

该小区整体地形狭长以致主入口将成为唯一主要人行入口,在规划布局的时候就考虑这一因素,所以在中心广场的设置上以开敞大气为主要理念,以满足主要人流进出,同时这种理念也符合青岛业主的心里(如图1)。图1 总平面图

入口矩形广场的形式呈中心对称式,在植物的布局上为了配合广场的外形,采用规则式(如图2)。但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过渡到后面自然式的种植环境,在苗木选择上做一些变化,在规矩中有自然的味道。广场中种植少量的乔木以满足人的休憩遮阴,两侧边缘的模纹花坛采用撒金柏作为模纹的“骨”有所创意,但种植密度略高显得有些拥挤(如图3)。总体来说,整个广场绿地的植物配置采用“草坪——坛——树丛”的设计方式,充分发挥了绿化带的生态功能和城市美化功能。但过少的乔木种植无法产生竖向“景观面”,削弱了植物对广场的竖向围合感。图2 入口广场 图3 模纹花坛

小区内的宅前绿地主要设置于向阳侧,植物配置以“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乔、灌、草相结合,形成了归属各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景观(如图4)。部分宅前绿地以低矮的灌木进行围合,为一层用户营造出庭院绿地,以降低宅前绿地作为公共空间供其他住户停留、嬉戏时带来的影响(如图5)图4 宅前绿地 图5 一层小庭院

本小区的道路绿化以乔、灌、草相结合的覆层结构进行平行栽植,植物色彩的配置以绿色为主,主干道弯道处控制了乔木的栽植。道路两侧有高差变化时,地势高的一侧多采用低矮灌木梯次种植,散落小乔木;另一侧乔灌结合种植。这种配置方式既满足了调节气候、减少交通噪声以及美化环境等良好作用,同时使车辆中的驾驶员拥有较好的视野。但是小区的宅前绿地以及次干道绿地,植物在色彩选择上太过单一,应适当种植观赏性强的植物。而且园路绿化太过简单,应适当种植芳香型的植物如白兰、含笑等,对改善居住小区内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循环状况,调节人的情绪都有良好的作用。

2.2 小区景观空间尺度分析。2.2.1 中心广场景观尺度分析。

中心广场处于小区的中心景观带上,基于小区地形狭长的特点,两侧的绿地并没有选择过多的种植大乔木,可能会造成景观空间植物围合感的减弱,以致影响广场空间层次的分割。首先,通过对观场横向立面的分析,广场两侧的建筑所围合的空间中建筑间距(D)与建筑的高度(H)的关系为D/H=2.5。这种尺度关系下,广场的空间关系弱化。处于水体边缘的人(A点位置)观看右侧景观,视距(D?1)与植物高度(H?1)之间的关系为D?1/H?1=2.5,植物围合的空间划分已经很弱了,广场空间的层次性也消失了,处在这种尺度关系中的人会感到视觉通透、空旷。(如图6)图6 中心广场立面 D=56m,H=22m,D1=21m,H1=8.5m 2.2.2 宅前绿地尺度分析。

宅前绿地景观空间可与宅前道路景观一起分析,他们是相互联系的。首先通过对宅前绿地立面的竖向分析可以看出,邻幢间距(D)与建筑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D/H=1。这种尺度关系下,宅前建筑围合的空间形成一种稳定感,同时也满足了日照间距的需求。处于道路中间的人分别观看两侧绿地景观,在正常视角下视距(D?1)与右侧植物高度(H?1)之间的关系为D?1/H?1=1.5,仰角为27°时正好可观察到植物的整体。在正常视角下视距(D?2)与左侧植物高度(H?2)之间的关系为D?2/H?2=1,处在道路中的人可以观察到景观植物的细部(如图7)。图7 宅前绿地景观立面 D=22M,H=22M,D?1=8.3m,H?1=5.5,D?2=3m,H?2=3m 2.2.3 道路绿地尺度分析。

小区道路绿地景观的设置,应是景观空间具有围合感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过于茂密的人行道路植物景观特别是乔木的密度过高更容易遮挡视线,会产生不安全感。在控制植物密度的同时,也可对所选植物的树形进行选择。通过对小区次干道绿地立面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视角下以仰角27°,视距D?1与植物高度H?1之间的关系为D?1/H?1=1,可以看到植物的整体以及部分背景(如图8)。而且树形的选择栽种拱形树冠的乔木,再形成围合的同时又具有实现的通达性,这种空间会带给人舒适感。图8 道路绿地立面图 D?1=3.7m H?1=3.7m 3.我国北方居住小区景观尺度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基于我国北方的地理、气候、经济以及开发商和住宅消费者的审美水平等条件,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植物的种类相对于南方比较单一,特别是冬天温度的影响。所以,北方居住小区中的植物种植,多采用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组合搭配,降低了景观空间的层次性和居民对绿地景观植物的观赏性。影响了对大尺度空间的分割,破坏了空间尺度的层次性。

(2)北方大多居住小区对小区绿化率处于规划要求的最低标准,其环境娱乐设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绿化面积受到限制,景观空间的尺度关系也就不能达到适宜的要求。

(3)小区景观的设计者对小区内的居民的活动及心里状态了解不够,以致许多景观设施的利用率过低。

(4)设计者以及居民对环境的审美追求不高,使得环境对居住区的美化功能得不到有效利用,破坏了整个小区的景观尺度关系。

所以在小区的植物配置中,应多采用一些新培育的树种,四季常绿植物与季相性的植物配合种植,以增加小区植物围合空间的层次性和观赏性。适当的提高绿化面积,逐步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转变。在设计中,要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专业的角度加强视知觉尺度在设计中的作用,合理运用景观空间的适宜尺度关系,提高整个小区的美感指数。参考文献

[1] 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931 [2] 张晓健,李生效,建筑尺度与人的心理.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2 :191-194.[3] 段汉明,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新建筑,2000 [4] 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5] 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 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5-28-472 [作者简介] 于涛(1982.6-),男,学生,设计艺术学山东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07艺研。周鲁潍(1958.6-),男,教授,山东建筑大学。

(责任编辑:背包走天下)

下载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