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19-05-14 17:0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 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下巴扎乡五村小学教师:

古丽巴哈尔·阿卜杜克日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科学课呢?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呢?这个是现在的科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一书中提出,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约六分之五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认为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此,我们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明确四点认识:

1、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科学课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2、主动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3、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科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4、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教师只有充分地把握《科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从而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科学实验。

学生兴趣科学课的还有一点是科学课的实验,科学教师上科学课以前一定要好好准备实验,教师要详细的安排科学实验,要提供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产生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以外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的效率也将会提高。

三、把握教材的目标定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如在教学《拱形的力量》一课,将原定科学知识目标“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受力的特点,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改为“拱形由于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显然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效果。前一种目标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的探究方向不明确,教师提问和引导的方向也不明确,课堂上所设计的探究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冷静分析一下并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学生所获得的实验事实只是简单罗列并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认识。通过修订目标更多地关注了“科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学生的认识也得到了循序渐进的提升和发展。

四、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最佳组合。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或是哪一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注意研究一堂课中各环节“趣味性”的贯穿,以及课堂内、课堂外“趣味性”的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过程,因此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科学学习的基点,是任何学习的关键。科学课教学环节主要由激趣导入、新知识学习、作业体验、成果展示评价四大环节构成。教学各环节是密切相连的有机体,要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过渡自然、顺畅,突出效果。环节需要用什么方式呈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提

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的无用环节,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脑》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用脑,在教授如何科学用脑之前,讲解大脑构造和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纯粹的知识灌输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人的大脑却是一个打不开的“暗箱”,为了克服对这个“暗箱”理解的障碍,我设计与“人的大脑”相似的又是生活中容易见到的“猪的大脑”作为替代品,让学生在兴奋的猜测后,通过对猪的大脑的观察,直观地了解了人脑的结构和特点,轻而易举地揭开了“暗箱”。这样的体验观察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快捷地明白人的大脑构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服务。

在“大脑是指挥中心”这一知识层面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分析这些活动是由大脑相关区域控制的,至于活动内容我们基于学生全休参与的原则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教学大脑的功能时,课堂上设置的几个有趣的小游戏,如:听声辨人、大家来找茬等简单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了大脑各区域对人体各种活动的控制功能,把原本极抽象的概念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让孩子们体验到学而有乐,思亦有趣。在这一环节设计上不采用课本上的“记忆力”、“创造力”游戏,是因为记忆对于人的大脑功能而言是比较复杂的,不能清晰体现大脑对各器官和各种活动的控制功能,而创造力游戏——拼七巧板,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所以把游戏简单化,清晰化,这样更能为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实施评价方面,我们试图通过日常学习中常见到的现象以判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巩固已学的知识,把科学用脑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

五、联系生活实际,大力拓展课外探究。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在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特别是科学知识,是学生生活技能的基础。

众所周知,岩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掌握的观察方法,继续在课后观察岩石,研究岩石。了解

了空气以后,学生们就知道原来空气是这样一种物质。如果平时闻到空气中有刺鼻的味道,或者看到空中有颜色的气体,那么就能知道空气已经受到了污染。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后续探究时,总习惯把拓展活动当作标签,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而如何研究却无后话,这样就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然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时,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因为,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需要教师去解决。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创造性的设计、艺术性的实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校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

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房村镇朱家庄小学焦念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培养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由于部分教师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成绩一直不高。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效果不一样呢”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认为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此,我们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明确四点认识:

1、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科学课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2、主动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3、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科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4、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教师只有充分地把握《科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从而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教材的目标定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三、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最佳组合。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或是哪一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注意研究一堂课中各环节“趣味性”的贯穿,以及课堂内、课堂外“趣味性”的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过程,因此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科学学习的基点,是任何学习的关键。教研室总结的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为我们提高科学课堂

教学效益指明了方向。

“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主体思路框架

一、激趣引投石击水

二、质疑问水波荡漾

三、选择问顺水推舟

四、猜想假水深莫测

五、探求方投石问路

入:难:题:设:法:

六、合作探究:

乘风破浪

七、汇报交流:兴风作浪

八推波助澜、总结提升:

九水到渠成、实践应用

十源远流长、拓展延伸

教学各环节是密切相连的有机体,要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过渡自然、顺畅,突出效果。环节需要用什么方式呈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提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的无用环节,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优化教学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把以“教——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活动。

大家都知道科学探活动的一般程序: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发表和交流探究过程,后续延伸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巧问设疑、引导动手等方法,创设求知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今天揭示课题我把两块同样的土豆放入水中为什么一块沉入水底一块浮在水面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例如今天这节课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上来,我选择了泡沫如果用吸管那就麻烦多了,还得把吸管穿起来用橡皮泥堵住两头,很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

3、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的形式。科学发展的历程证明,许多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们的合作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取得的,而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组合作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每一位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走进教室的,他们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这些“经验”和“差距”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4、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在探究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适时的﹑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应把握好六个要素:①选好探究内容;②创设探究情境;③提出探究问题;④营造探究氛围;⑤亲历探究过程;⑥体现探究价值。

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启发﹑突出重点﹑注意层次﹑把握教﹑扶﹑放的时机,按照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或模仿性较强的观察﹑制作﹑调查﹑实验等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此环节要抓住探究的核心环节:猜想与实证的过程,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大力拓展课外探究。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在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特别是科学知识,是学生生活技能的基础。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后续探究时,总习惯把拓展活动当作标签,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而如何研究却无后话,这样就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然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时,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因为,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需要教师去解决。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创造性的设计、艺术性的实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校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第三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当前,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受教师专业素质和实验条件的制约,状况颇为尴尬。一些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述的方法,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科学过程,在教学中明显表现为“过程缺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成为核心理念。因此,我们要让“动手做”、“做中学”为特征的探究学习形式日渐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方式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过程。做起来、动起来,我们的科学课才会精彩纷呈。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产生。”这都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每一节科学课成败的关键。对此,新课的导入必须创设一个愉快、乐学、善思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对科学知识产生悬念、渴求。同时学生又在情景活动中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本课的学习中心,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沉浸在渴求知识,探索未知,乐于实验观察的氛围之中。

好的科学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专心致志而且津津有味地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每节优质科学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引入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例如,教学《加热和冷却》一课,上课时,教师在玻璃黑板上用酒精写上“水飞了”三个字,在短短的十几秒钟内,“水飞了”三个字就“不翼而飞”了。正是由于所写的三个字“不翼而飞”而在学生脑海中造成悬念,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由此他们会提出:“水”为什么会“飞”了的问题?这样,就驱使他们去探究“水”是如何“飞”了的。

再如,教学《摩擦力》一课,先让学生做两个实验,一是在光滑的平整的桌面上拉动木块,二是在粗糙不平的桌面上拉动木块,让学生观察其结果,并立即提问“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比较。

又如,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教师对学生说:“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使小电珠亮起来吗?把你每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用画画或文字表达在白纸上,看谁试验的方法多,失败的次数少!”这样,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感受到,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导入方法,可以使每一节科学课的“起调”有新意、有趣味,引人入胜。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科学课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谈话交流、创设情境等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走向预期的学习目标。

反思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感到:提出问题是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和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任务,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同时也是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问题,不管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重要的在于提出问题的环节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不能使他们有好奇心,能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还要重视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问题统领教学全程。

二、大胆猜想,蓄力待发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低估学生学习的潜能,总不放心学生,认为这样学生可能不行,那样学生可能做不好。这种低估学生潜能的做法当然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的好奇心正是探究的起点,而猜想、假设就是解决问题的侦察兵。猜想、假设无论被证实,还是被证伪,都具有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争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教师提出了“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会和谁有关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可能与铁钉的粗细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导线的圈数有关,有的说可能与电池的电量有关……,对学生的种种猜想,教师并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对学生积极思维、敢于猜想予以表扬,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很自然地过渡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一科学课的重要环节。

又如,《摩擦力》一课,为了解决“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的问题,教师又让学生进行多次实验、观察,学生提出这样的假设:①光滑的台面容易拉动,粗糙的台面不易拉动,因为阻力不同;②光滑的台面拉动时橡皮筋短,粗糙的台面拉动时橡皮筋长,因为阻力不同;③拉动时力有大小,因为手中的力有大小等。学生提出的这些假设说明对问题的答案有了一个比较肤浅的认识,虽然正确与否心中无数,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初步的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比较大的飞跃。这是科学课所显示的优美“旋律”,扣人心弦,保持兴趣,探求知识的作用,学生也乐于实验,乐于观察,乐于思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提出问题后,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面学过的内容,学生还是能作出有“根据”的预测的。对有些假设,教师可以作指导性提问,包括一系列可以预想到的,用来指导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师提问。学生在教师指导性提问的帮助下,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生成的假设,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假设,而不是科学性不强的臆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环境,以避免抑制学生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的注意偏离了问题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这种提醒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找出思考问题的路径,使假设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对现象的解释。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众多的假设进行筛选。

三、放开手脚,自主探究

放开手脚是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他们大胆地探索,放手地操作,自主实验。当学生在明确研究的问题,并这作出恰当的假想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或根据课本的图示组织实验。对于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则可采取“自助餐”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行实验。只要没有危险或不安全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作较多的指点,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如果实验失败了,可引导他们自己去查找原因,或看邻组同学是怎么做的,以“兵教兵”的形式来修正改进自己的实验。

遇事有主见,独辟蹊径,是科学创新精神的表现。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也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获取知识的根本所在。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这样,会给学生提供很多求异创新的空间。例如,固体热传导的本领是不是都一样?学生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凡士林、猪油、润面油、火柴梗、小木棒、筷子、小竹棒、塑料尺、钢尺、细铜棒、细铝棒、蜡烛、酒精灯等材料进行实验。有的学生用猪油把火柴梗粘在小木棒、筷子、细铜棒、钢尺、细铝棒上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有的学生把小木棒、小竹棒、细铜棒、细铝棒、瓷匙一一放在点燃的蜡烛上烧,看是不是烫手;有的学生将小木棒、玻璃棒、小竹棒、细铜棒、细铝棒均卷上窄纸条分别用3~5秒钟的时间放在蜡烛或酒精灯上看是否燃烧;有的学生把上述物品都放进热水杯里,摸摸另一头是不是发热等等。学生不停地操作,不停地思考,就会不断有新的创造。

好多科学课上,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对于实验的要求与步骤,老师不直接把课前准备好的条文出示给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实验的步骤与注意点,教师给予适当的修正,这样的实验过程,更利于学生掌握,做起来更得心应手。在这种行为参与的过程中,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课堂因学生的动手体验而精彩。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三方面,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与科学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能靠外部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逐步获得的。在这一宗旨下,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实验显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也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有时实验时往往因仪器多,材料多,实验的步骤多,产生的现象多,学生不容易掌握整个实验的全过程。教师应事前明确指导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必要时把实验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大的步骤,给学生有个清晰的思路,关键的步骤教师还可以再作分解,作必要的示范。教师示范时操作要规范,遵守操作规程,要求学生操作时也要遵守操作规程,强调规范化。这对安全或是对取得实验效果来说都很重要,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也很必要。如实验中如何点燃、熄灭酒精灯,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什么位置,加热时试管口对何方,如何转动试管,加热完后怎样放置,怎样取下试管夹等等,教师都要具体指导。学生开始做实验时操作不好,甚至有失误,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师耐心指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学生最终会按教师要求有条理地进行实验。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实验由教师设计,实验的步骤由教师一步步演示,学生按部就班,或是教师给的材料仅仅是教师预想中的实验材料,就整个设计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看是参与了,其实质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其心智活动很少。我们认为:实验设计、验证的方案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的方案有对有错,对了要给予鼓励,错了鉴别、分析原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违反操作要求的,老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其设计实验、验证的过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四、实话实说,鼓励创新

实话实说是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的表现。科学课要在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汇报交流是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说明、概括的过程。一般以小组代表汇报探究信息,然后全体讨论初步形成共识,再小组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验证,得出明确结论。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各持已见,正在被我们所日益接受和提倡。我们的教师不再坚持自己的唯一的标准答案,不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也不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是努力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许学生的结论是幼稚可笑的,或许学生的结论和老师的标准是有一定距离的,但这些探究后的“发现”才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哪怕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微乎其微的。

例如,教学《加热和散热》一课,学生分组进行“水的沸腾”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有一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水沸腾的温度是102℃,另一小组学生代表反映水沸腾时他们的温度计只显示98℃,教师听后并去看他们实验装置上的温度计,情况均属实。于是就表扬了他们如实汇报实验结果,同时引导他们找其原因,说明这可能是温度计质量问题,调换温度计继续实验,结果他们都测出水沸腾时温度是100℃。培养学生从小不说假话,不说空话,重在长期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应体现在自然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怕学生行为“出格”、“节外生枝”,要善于对待他们的奇特思维巧妙操作,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教学《电磁铁》一课,在进行怎样增强电磁铁的磁力,以吸起更多的大头针的实验时,有的学生不是增加电池,也不是用增加线圈匝数去寻求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而是把小铁钉换成大铁钉,继而又换成铜钥匙、铝钥匙、圆珠笔、铅笔做芯进行实验,有的学生想用粗导线与细导线作对比等。教师不但没有阻止他们的做法,而且对他们的做法表示出耐心,善待他们的行为,引起了已做完实验的其他小组的学生的关注并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学生积极的动脑动手,实验的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要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提高科学课课堂效率的必备条件,而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尤其重要,除了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本课的相关资料,课后的拓展延伸可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巩固提高课堂效果。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和疑问,积极鼓励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有关的实验,继续探索和研究。这种课后的自觉行动,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很有裨益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把科学课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融为一体,依托《科学》教材,在课后展开创造性的科技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自行探究、学会汇报交流乐于课外探究,学生就能更切实地自主探究、亲历科学了。坚持让学生“动手做”、“做中学”,科学课的实效性就会提高;也只有坚持让学生“动手做”、“做中学”,我们的科学课才会精彩纷呈

第四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刘晴选7333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景;多媒体;实验

正文: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呢?本文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多媒体的充分运用、材料的有效选取和组织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正确处理教材

综观《科学》新教材,课本图文并茂,这样的教学设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如果教师把握不了探究的重点,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上到哪儿算哪儿,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成两个课时。试想一个学期有几节机动课的时间可以让你把剩下的另一课时补上? 教师研究并吃透了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教材实际安排了4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删除第一个观察物体(砖块和木块)是沉还是浮的教学内容;教学从第二个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开始;重点研究“改变物体的大小、轻重,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中;第四个思考与讨论可结合在第三个活动中进行,这样将四个教学活动合并成二个教学活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直到最后的解决问题。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作为科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利用科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科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时,老师一上课就拿出一个马铃薯和一根吸管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谁能把这根软软的吸管扎在马铃薯上?”孩子们一听,争先恐后地举手。当一个孩子好不容易才把吸管扎在马铃薯上时,老师一把拿起吸管毫不费力地扎穿了整个马铃薯。一下子,孩子们惊呆了,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老师告诉孩子们他只是利用了一些空气的特征而已,再顺理成章地抛出要学的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孩子们对“空气”的兴趣空前高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完成了一个个实验,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通过当场实验演示操作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奇异的实验现象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促成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使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为后面主动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灵活教法,组织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基本认识活动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指导学生通过多种认识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是我们必须运用的教学方法。科学课教学活动的突出特点,就教学活动中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过程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几次飞跃过程,根据每节课知识生成的认识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高效的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法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出现的不同色光,再指导学生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后的结果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几个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自主探究、整理分析、形成结论,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给学生探究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校园花坛。上课时,教师运用用多媒体手段将校园的一个花坛“搬”进了课堂,问学生:这个花坛中可能有哪些生物?接着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去找一找花坛中的生物。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学生用电子笔点住图片的某个位置后,屏幕上马上显示出放大了的图像,那是学生找到的树叶、七星瓢虫、小鸟、蚯蚓等生物。多媒体技术将花坛“搬”进课堂,生动地模拟再现了学生课前观察过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到了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生物,还能将画面放大和缩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究花坛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上,真可谓得心应手。

五、有效选取和组织材料

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材料的选取方面要多考虑材料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自己选择提供的材料一般比较感兴趣。如在教学《认识常见的岩石》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岩石。在教学《花、果实、种子》一课时,可以布置每个同学带一个果实,课堂上,茄子、辣椒、黄瓜、角荚、番茄、桃、花生等植物的果实琳琅满目,成为学生探究最好的对象。其次,学生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活动感兴趣。如科学活动课《玩具里的科学》,让学生回家准备一些玩具,先初步探究一下自己玩具的科学奥秘,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听,再集体讨论,共同挖掘玩具里的科学奥秘。面对自己心爱的玩具,学生兴奋异常,课前准备十分用心,课堂交流精彩纷呈,课外延伸热度不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多种渠道开展实验

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还尝试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的课外实验,这些实验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因为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教学《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

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但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科学课教学,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李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学教师),2010.1

[2]韩胜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创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是一个另教者困惑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恰到好处呢?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探讨了几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也明确规定: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一.课中设疑

课中设疑能使学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同学们兴致勃勃,自以为掌握得透彻,解题游刃有余。这时,我让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做350÷85,以便让学生质疑。多数学生这样做:①350÷85=4„„10。②350÷85=70÷17=4„„2,350÷85=4„„2。同学们个个双眉紧锁,为什么结果不同呢?我适时点拨:“怎么知道自己的答案的对错?”聪明的同学马上想到验算。验算出真知:350÷85=4„„2错了。我便再次设疑激思“:为什么第二种方法错了呢?难道商不变规律错了吗?”同学们的眉头皱如绳,都在冥思苦索,一会儿,部分人舒眉展目,笑脸浮现———原来只是商不变,而余数在悄然变化。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但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更提高了而本节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先做后说,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在课堂教学中,对所授的新知识,教师一般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在归纳小结的而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小结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通过归纳、综合和概括来反映与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数学的一般原理。例如,教学“口算乘法”,先引导学生口算并写上每道题的得数(题目如下): 例1.100×5=500 5×100=500

100×10=1000 10×100=1000

例2.7×200=1400 12×300=3600

接着教师启发提问:请观察例1、2左右两边的算式,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归纳和概括,得出

了其规律: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其能力,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即教学中,使学生从“做”中去体会,去巩固,把握知识,尽量减少说教式、结论式教学。“做后说,师生共做”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把学生和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主要功夫用在“导学、助学、促学”上。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教学五册数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例题408÷2出示,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中自己总结商中间有0的除法法则及简便写法。又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题中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比较量,动员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线段示意图,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自己去区别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明确什么样的情况用乘法计算,什么样的情况下用除法计算。还常用“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讨论中诱导学生自悟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因疑而学,则会促使其向“无疑”努力,以解决心中之 疑。因此,教师可先设疑,让学生展开讨论,待其还难以解决之时,便因势 利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而自悟。

例如,我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 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通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们的面积呢?疑问萌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这样通过在讨论中诱导学生自学、阅读、思考、解疑,可以达到教而 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六.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

“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束语

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最适合的,最轻松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加霞主编,《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刘娟娟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雷玲主编,《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潘小明著,《新课程理念的探索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科学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品形式:科研论文 学 段:初 中 学 科:语 文 如何科学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王卜东 【摘 要 】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趋势,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为......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 内蒙古扎兰屯大河湾学校勾兰杰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集)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但我们教师应该清醒得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习成绩更是不能丢的。而在有限的时间......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精心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准旗民族中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赵永忠 2010/1/8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以传授学生知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内容摘要 :今年是连云港市的有效教学管理年,每个学校都在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老师们也在寻找提高自己课堂效益的“捷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实现高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旗务小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一节课,本学期,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