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时间:2019-05-14 17:1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第一篇: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导和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明确“十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有关任务,科技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现刊发如下: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2001年5月10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十五”期间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指导和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有关任务,制订本规划。

一、形势与抉择

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处于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关键历史时期,既面临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他特别强调:“一流大学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兴办大学科技园,把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既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1.兴办大学科技园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智力资源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要素资源,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更加突出地表现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竞争。

我国拥有高等学校数百所,凝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历来是我国研究开发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我国研究开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据初步估算,“九五”期间高等学校承担了1/2左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1/3左右的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1/4左右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思想观念和客观环境的制约,蕴藏在高等学校中的智力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发展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依托高校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成果累累、信息通畅的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促进高等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与其它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是为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兴办大学科技

园,把蕴藏在高等学校中的智力资源激活、解放出来,变人才和技术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对于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兴办大学科技园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把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大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大学教育功能在新形式下的一种延伸,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然要求。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窗口。在大学科技园内,高校的科技成果不断得到转化,流向企业,拉动高校科研和市场的结合,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大学科技园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实践基地,高校师生通过参与园区创新活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丰富了高校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水平,又会促进和带动学科建设。因此,兴办大学科技园是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措施。

3.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它是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基地。

结合具体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在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1999年科技部、教育部组织开展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后,全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与融合的新聚焦点。据2001年初对其中22个大学科技园的初步统计,它们所依托的高校67所,共投入资金170.65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金约130亿元,高校和地方投入约40亿元,两部资助的引导资金仅1500万元;科技园通过盘活校内及周边的现有建筑,已投入使用的孵化场地近100万平方米,在建的近160万平方米,现已入驻企业2778家,其中新注册的1763家,有459家即将育成出园;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68407人,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4813个,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2191个,申请各类专利9184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482项;2000年园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比1999年的134亿元增长92%。大学科技园建设,不仅大大激发了高校力量投身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业的积极性,为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也为深化高等学校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鲜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为“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发展原则

我国大学科技园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时期。要充分利用日益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抓住机遇,促进大学科技园在“十五”期间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为实现“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1.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造环境为重点,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保证,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的窗口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作出积极贡献。

2.建设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功能健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使之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最活跃的创新源;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家;建立起完善的全国大学科技园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同时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科技园。具体发展目标是:

——在各地政府指导与支持下,重点建设100个左右服务功能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大学科技园,其中50个左右成为起示范作用的国家大学科技园,20个左右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大学科技园,若干个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科技园;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000家以上。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出5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

3.发展原则

“十五”期间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关系到我国大学科技园未来发展的全局。因此,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把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与现有资源条件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发展。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办园模式。大学科技园既可以办成综合性的,也可以办成专业性的;既可以一校多园,也可以多校一园;既可以与国内企业合办,也可以与国外企业合办。

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资源,培育若干有代表性的示范性国家大学科技园,带动全国大学科技园发展。

四是要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按市场规律办大学科技园。要以精简高效为目标建立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和良性循环机制。要充分尊重创业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和分配形式,充分调动各类创新创业人员的积极性。

五是要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明确界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努力从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学要充分开放信息、研究设施、图书资料等资源,鼓励师生到科技园创业。要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和建设,努力把大学科技园建成人才、技术、资本、管理和服务等各类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良好舞台。

三、重点建设内容

“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围绕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努力做好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支撑服务功能,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和组织网络,为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1.做好发展规划,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要把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重点任务、扶持政策和组织实施措施。既要做好大学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也要做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技术领域规划。要充分挖掘高校自身资源,并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加快大学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包括孵化场地、通讯网络等在内的功能配套、设备齐全的基础设施,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2.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障大学科技园健康、高效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科技园要根据“精简、高效、服务”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立园区管理机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官、产、学、研、金、介、贸”结合的管理体制。大学科技园和依托大学要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把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与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实现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

要在大学科技园内进行制度创新。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要通过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通过制度创新激励技术创新,增强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要建立完备的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创业平台,整合服务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大学科技园要吸引咨询公司、策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资产评估中心、测试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服务机构入园,为园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吸引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入园,并在园内集聚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和众多的高科技小企业,达到数百家企业以上的规模,以加快园区聚集效应和创新网络的形成。

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要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努力营造标新立异、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坚忍不拔、容忍失败、尊重个性、团结协作和宽松自由的创新创业氛围。

4.建立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培育高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学科技园最基本的功能。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期,首先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要根据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孵化器,完善孵化功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和服务条件,实现全程化、多方位的服务,使高科技企业顺利渡过初创期,提高孵化成功率。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大学科技园中最具成长性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大学科技园要发挥靠近创新源头的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包括毕业生、在职教师、在校学生和归国留学人员在内的各类创业者到园内创办科技企业。

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要通过企业孵化和市场经济实践,使大批有作为的科技企业家和发明家在大学科技园里不断涌现出来。要注重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懂经营、善管理、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5.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要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要逐步建立创业孵化种子资金,并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包括创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业孵化资金、担保资金等为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为孵化和培育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要积极吸引社会企业向园内技术创新项目和高科技小企业投资,把风险投资公司引入科技园,并为风险资本公司运营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积极利用国内外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融通资金,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制。

6.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和组织网络建设

推动大学科技园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是“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为创业者和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平台,为推动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通道。同时,积极筹备建立全国大学科技园协会,加强大学科技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与国际上的同类组织建立合作渠道。

四、相关措施

“十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将积极协调相关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大学科技园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大学科技园发展之路。

1.加强宏观指导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国家意志强化宏观指导和调控,加大扶持力度。

科技部、教育部将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工作的指导,并根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定期评估、优上劣下”的原则,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动态管理,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加强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究,动态跟踪园区发展,及时提出推动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建议,力争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一个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政策,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启动二板市场,争取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优先上创业板。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深入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切实把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经费,加大投入,支持大学科技园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激励政策等方面对大学科技园给予优惠和支持。

各级科技、教育行政部门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专项支持,支持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和技术创新项目。

国家和地方建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积极扶持大学科技园的技术创新项目。“十五”期间,国家每年将投入一定经费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

3.深化高校体制改革,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高等学校通过深化改革,向大学科技园充分开放人才、技术、实验设施、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市场运作把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结合起来。要建立产权激励机制,通过股份、期权等分配方式,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创业致富、创业成才为荣的文化氛围。

4.加强国际合作

以官方和民间等各种渠道,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与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的合作,吸收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引进国外风险投资资金,并探索与国外共建大学科技园。组织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二篇: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明确“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有关任务,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十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环境,在功能定位、动态趋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考核、发展模式、国际比较、发展战略等问题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积极推动多种形式和类型的国际合作交流。国家大学科技园事业已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五年多来,科技部、教育部已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62家,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05年底,根据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不完全统计,已转化科技成果近3000项,有在孵企业57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1400多家,获授权专利2000多项,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吸引留学人员2000余人,大多数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实习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园地,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脱颖而出。

“十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如: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如何完善自身体制机制、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圆满完成各项重要任务,是新的形势对国家大学科技园事业提出的时代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要充分利用日益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抓住机遇,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发展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一是坚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坚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地方特色和行业技术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营造各具特色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文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高校、研发及创业人员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性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开放,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从全世界的范围集聚相关资源,增强发展潜力;四是健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积极发展的同时探索符合我国社会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源动力。

(二)具体目标。

1.新建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使总数达80个,总孵化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并力争使其中若干家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园区。继续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及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科技园。

2.积极转化科技成果,使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大幅度提高。孵化高新技

术企业15000家左右,其中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有可能实现重点突破和技术跨越的产业领域,培育200家左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申请专利达到10000件以上。

3.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和服务队伍,把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创业实践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留学归国人员高度聚集的地方和大批大学生毕业前后实践、创业的基地。

四、重点任务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努力做好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与高等学校的互动发展,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较完备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为实现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一)做好规划,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和重点培育及发展的技术领域的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要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辐射科研成果、输送科技企业家、转移科技企业;要与当地的高新区建设接轨,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发展,并充分利用高新区已有的资源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与高等学校的关系,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有利于“官、产、学、研、金、介、贸”结合的管理体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完善产权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规范企业入孵、孵成退出机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公司,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管理机制,探索国家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三)拓展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建立和引入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吸引社会企业向园内技术创新项目和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推动国外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利用国内外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融通资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制。

(四)结合高校特色,实现互动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加强与所依托高校的良性互动,促进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专业孵化器;加速对高校原始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和创业服务,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支持;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为高校与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接轨创造条件;与高校共同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包括高校师生和留学人员在内的各类创业者到园区创业,并通过创业实践和企业孵化,培育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开发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科技,兼具市场意识和管理才能的科技企业家。

(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改善园区环境和条件,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建设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在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市场营销、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入园创业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五、相关措施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将积极协调相关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以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中心,推动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加强政策研究,改善宏观指导。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战略研究和理论探索,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指导。积极推动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高校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制定系统的鼓励优惠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按程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探索符合规律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实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绩效作为对依托高校和地方科技教育管理部门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为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条件。

科技部、教育部和地方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所依托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专项。同时研究制定优惠税收政策,使国家大学科技园用于孵化的房产可享受房产税、营业税优惠。支持园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地方和依托高校要从领导班子组建、资金投入、用地及园区基本建设、财税、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积极促进金融、投资机构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合作;推动国家有关部门适时启动二板市场,创

造条件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园内高新技术企业优先上市。

(三)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战略联合体。国家大学科技园专项,要用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条件的建设,根据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考核情况择优支持。高校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包括孵化场地、通讯网络等在内的、设备齐全的良好硬件环境。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发展,鼓励各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构建战略联合体。

(四)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高校要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切实加大对其建设与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人才、技术、装备、基地、信息等资源;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高校内部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营造鼓励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软环境。

(五)构建创业基地和实践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应重视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家有关人才计划,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园内有针对性地布局和构建本科、研究生实习、实践、研发、创业基地,全面提升培养和汇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创业,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创新创业动力。加大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入园创业的工作力度,汇集一批留学回国拔尖创业人才。

(六)促进开放合作,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走“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道路。拓展合作渠道和方式,推动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引进国外风险投资资金。组织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三篇: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救读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科技部门户网站2011年08月19日来源:科技部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答: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特制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如何?

答:“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师生创业的重要基地。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体系初步形成,已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涵盖了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所高校。2010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如何发挥高校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答:国家大学科技园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地方共建产业化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地方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在集聚和培养人才方面有何成效?

答:国家大学科技园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人才入园兴办企业。建立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支持学生来园创业实践,形成了校区园区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认定了4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有哪些?

答:国家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校一园、多校一园、校府共建等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园的快速成长。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形势如何?

答:探索并完善科学管理体制与高效运营机制,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优势,是“十二五”期间新形势对国家大学科技园提出的新要求。

问:《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1

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校师生创业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创新资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科技教育经济有机结合的示范载体,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问:“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应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努力建设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渠道,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问:到“十二五”末,国家大学科技园预计达到怎样的规模?

答:预计到2015年,全国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200家,三级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100家,园区可自主支配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依托专业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000家,在孵企业8000家。“十二五”期间,累计毕业企业5000家,服务企业10万家,转化科技成果10000项,培育创新创业人才10万人,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80家,培育学生科技创业企业3000家。

问:“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充分发挥依托高校的创新优势,围绕优势学科,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高校师生的科技创业,提升服务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服务资源,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加速创新要素对接和互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发挥高校优势,加快成果转化?

答:依靠高校特色资源,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行业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企业需求与技术供给对接、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对接、创新人才与科技型企业对接,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区域性战略联盟和业务联盟,加强联系与协作,形成区域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和集群优势。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整合创新资源,培育企业成长?

答: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扩大高校资源向在园企业的开放程度,整合校内研发力量,建立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与高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吸引创业服务机构入园新建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解决企业在运行管理、市场开发、资质认证等方面的问题,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借贷、入股、担保等方式为在园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探索孵化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等新兴领域的企业,培育新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创业就业?

答:强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功能,利用园区浓厚的创新文化、丰富的创新

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等优势,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探索设立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园区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和就业,支持学生到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到园区进行创业和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设立高校学生创业资助基金等形式,对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资助,对已经从事创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等服务,吸纳更多创业人才在园区创业。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服务区域产业,支撑经济发展?

答: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的合作。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提高平台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服务能力。发挥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推动企业和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加快高校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问: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如何探索有效模式,提升自身实力?

答: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机制。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从硬件环境建设向软硬件环境建设并举转变,从常规性服务向专业化服务转变。鼓励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队伍。探索并逐步建立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提升区域创新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问:科技部、教育部将给予国家大学科技园哪些支持来促进其发展?

答:科技部、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纳入国家科技、教育的相关规划;加大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扶持力度,优先在相关科技计划中予以支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推进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第四篇: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新版

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

一九九五年以来,化学建材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国化学建材生产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利大环境下,列入《国家化学建材推广应用“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的三类主要化学建材产品??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的推广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带动了建筑涂料、建筑胶粘剂、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的快速发展。目前,化学建材产品的诸多优点逐步被广大用户认可,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村镇建设以及工业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化学建材品种已成为投资的热点。

化学建材的节能效益突出,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提高建筑功能与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减小建筑自重,施工方便等优越性能。化学建材涉及的行业很多,发展化学建材可以推动石油化工、塑料加工、建材、机电以及住宅、市政建设等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建筑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预见,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将会产业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十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和发展化学建材的力度,重点抓好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的推广应用,同时带动其他化学建材产品的发展。以化学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为龙头,带动原料生产、设备制造和工程应用等行业协调发展。实现化学建材的产业化。为加强规划指导和计划安排,特制定本纲要。

一、“九五”期间化学建材生产应用状况

“九五”期间化学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九五”计划中制定的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的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为“十五”期间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八十年代经过科技开发,技术引进与消化,化学建材行业在原材料和制品生产方面打下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九十年代以来在原材料供应、装备水平及生产能力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1)“九五”期间,国内PVC树脂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据统计,1998年底PVC树脂的生产能力为208万吨。全年PVC树脂的总需求为280万吨,其中国产树脂为160万吨,国外进出口157万吨。1998年我国合成树脂的总生产能力为876万吨。实际产量达到703万吨。目前有PVC树脂生产厂79家。2000年PVC树脂计划产量为200万吨。塑料管道和塑料门窗所需的各种专用树脂尚有较大缺口,预计到2000年缺口将达60万吨。

“九五”期间,生产化学建材的加工助剂如抗冲改性剂、热稳定剂等助剂也有较大发展。

(2)化学建材生产装备水平与生产能力发展迅猛。塑料管和塑料门窗的生产设备已由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发展到自行研制开发,国产设备已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初期水平。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四大类化学建材产品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

目前国内管材生产线约有2000条,其中引进设备约占15%左右。UPVC管材、管件的生产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生产规模在1万吨/年以上的厂家有30多家,规模0.5-1万吨/年的厂家近60家。塑料管的应用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品种和规格上得到了很大发展,1996年我国各种塑料管材的生产能力为100万吨,总产量为43.5万吨,其中UPVC管材24万吨,占55%:PE管材18万吨,占41%。1998年UPVC管材、管件总产量为45万吨。

到1999年7月止,我国的塑料门窗型材生产线达到2100条以上,生产能力突破80万吨。到1998年底,门窗组装线达到3300条以上,组装能力超过6千万平米,可为3亿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配套。1998年我国塑料门窗型材产量约20万吨,比1997年增长30%,占我国建筑门窗市场的10%左右。预计到2000年我国型材产量将达到30万吨,塑料门窗行业将完成产业化的过程,其供应总量能满足国内需求。

新型防水材料发展迅速,产量逐渐增长,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防水材料已从单一的纸胎油毡逐步发展到目前的纸胎油毡、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六大类产品,基本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制造防水材料所需的原材料绝大部分可以自给。设备制造能力大大提高,已开发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成套生产设备。1998年改性油毡的生产能力达到了1.4亿平方米,销售量达到了4000万平方米。1998年国产硅酮密封膏的销售量为1.5万吨,预期近期还将有较大的增长。

建筑涂料经过科技开发、技术引进与消化,在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推广应用等方面均有很大很高,已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到1998年底,全国具有年产百吨以上规模的涂料企业约4000多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不足1%,年产千吨以上的中型企业约占10%,小型企业占相当大的比例,厂均年产量为300吨。1998年我国建筑涂料的产量为120-130万吨(含聚乙烯醇类低档涂料)。

2、化学建材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但各地发产不平衡,企业规模偏小,开工率不足。

在国内,PVC管首先在建筑排水的推广应用上取得成功,1998年许多城市使用率达到90%以上,在城市供水管道中,已敷设UPVC管道5000多公里,最大管径达630mm。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PVC供水管的应用量还会持续增长。到1997年底,全国有UPVC管材、管件生产厂家约400家,总生产能力约100万吨,但实际生产量却只有30万吨。开工率不足30%。

塑料门窗的档次品种逐步丰富,应用领域在逐步扩大,除在普通住宅使用外,也进入了高档住宅、宾馆、写字楼、工厂厂房。目前塑料门窗已进入高层住宅,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青岛、大连等大城市都有相当数量高层住宅采用了塑料窗。由于近年来塑料门窗市场看好,投资扩产大幅度增加,如不适时调整将会面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局面。

新型防水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不断增加,应用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改进。近年来针对房屋渗透漏问题,建设部和国家建材局采取了许多治理措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渗漏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近期渗漏率又呈回升趋势。

建筑涂料在品种、技术水平上已赶上了国际九十年代的先进水平,但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在全国4000余家建筑涂料生产企业中,沿海地区约占60%,尤其是年产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目前各地主要企业的开工率在60%以下。主要原因是建筑涂料工业投资少,很多企业盲目投产,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缺少有特色的产品,缺乏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能力。

目前,我国化学建材的小企业比例很高,它们的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为适应建筑工程市场发展的要求,应对现有的企业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

二、“十五”期间化学建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今后十五年,我国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筑业作为国为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将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将进一步带动化学建材的发展。当前,化学建材发展面临两个历史发展机遇,一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和要求,二是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对建筑产品及材料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推动化学建材产业的迅速发展,“十五”期间发展化学建材的指导思想是:

1、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化学建材产业化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加强原材料和化学建材产品的协调发展。大力开拓应用市场,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2、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使我国化学建材的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

3、坚持质量第一,提高产品档次,鼓励创名牌产品。

4、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化学建材产业的生产应用水平,推动化学建材产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十五”期间逐步实现规模化、系列化和配套化。

三、“十五”期间化学建材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1、发展重点

根据我国化学建材的发展现状,“十五”期间以发展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为重点。对提高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材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化学建材,也要重视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2、主要任务

(1)加大原材料生产的投入,根本扭转专用树脂生产供需失衡的局面。原材料和各种助剂要根据制品加工性能的需要,开发专用品种,并立足国内,加快向专用树脂生产体系发展,以保障制品的加工性能和质量。

(2)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使化学建材的工艺设备的生产制造接近国际九十年代中期水平。在提高国产制品加工主机设备机电一体化、制造精度、可靠性与工效比的同时,注重配套辅机研究与开发;利用CAD、CAM等现代技术改进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提高模具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研究开发适应我国不同地区条件,不同建筑类型的高、中、低多层次的化学建材产品。根据各种需求和使用功能开发新产品。根据各种需求和使用功能开发新产品,增加品种规格,并形成系列化、配套化,在开发新品种的同时,注重制品的卫生,环保、防火等性能的改进与提高;加强对配套产品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化学建材的市场竞争力。

(4)加强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提高和保证化学建材工程应用的质量和可靠性:及时制定和修订有关工程技术规范,以指导化学建材的工程应用。

(5)积极引导和大力开拓市场。在“十五”期间努力实现化学建材重点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应用有较大的提高。

(6)狠抓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并推行质量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化学建材检测机构,开展产品质量监测监督和推广认定工作,禁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完善化学建材的产品标准及工程应用规范,以指导产品的生产与应用。

(7)加强对化学建材产品生产开发的引导,逐步调整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的配套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十五”期间重点解决塑料管材与管件的配套;塑料窗型的优化与配套五金件的生产开发;新型防水材料的配套材料、配套施工机具与现场检测设备的开发;高性能外墙材料及配套基层材料开发应用。提高化学建材的配套应用技术水平和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对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要进行充分论证,保证项目投入的高水平、高效益,防止盲目上项目。

四、“十五”和2015年化学建材产业的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和下世纪初的十五年,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将有较大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将为化学建材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十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预计每年在5000亿元以上,占国家生产总值的6%以上。城镇新建住宅每年仍将以5亿平方米左右的建设速度发展。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城镇基础设施将有较大的发展。

1、“十五”发展目标

(1)化学建材主要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基本上能够满足化学建材生产企业的需求,生产、检测和施工单位的装备水平普遍达到国际九十年代中期的先进水平。

(2)化学建材主要产品的推广应用达到下列目标:

到200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塑料门窗在全国建筑门窗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外墙装饰采用建筑涂料市场占百率达到35%以上。

??塑料管

塑料管的推广应用主要以UPVC和PE塑料管为主,并大力发展其它新型塑料管。2005年,在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建筑排水管道70%采用塑料管,建筑给水和热水供应管道60%采用塑料管,电线护套管8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50%采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5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70%采用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30%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气管道(中低压管)20%采用塑料管。

??塑料门窗

以推广UPVC塑料门窗为主。到2005年,塑料门窗在全国的建筑门窗市场占有率达到20%,其中采暖地区的塑料门窗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其他有建筑节能要求的地区和建筑物的塑料门窗应用比例不低于35%。为此约需塑料门窗4000万平方米。

??新型防水材料

重点发展改性沥青油毡,积极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和堵漏材料,到2005年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

在改性沥青油毡中,重点发展SBS改性沥青油毡,积极创造条件推动APP改性沥青油毡的发展。2005年改性沥青油毡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5%,年用量约为1亿平方米。

在高分子防水卷材中,重点推广三元乙丙和聚氯乙烯等新型高分子防水卷材。2005年新型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1%,年用量约为4500万平方米。

在防水涂料中,重点发展聚氨脂和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积极开发和推广高品质和高固含量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到2005年,中、高档防水涂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3%,年用量约为23万吨。

建筑密封材料以发展硅酮和聚氨酯密封膏为主,2005年建筑密封材料的用量为10万吨。

??建筑涂料

随着建筑涂料的发展,经过淘汰、兼并、重组、联合发展等措施,到2005年,我国建筑涂料生产企业规模在5000吨/年以上的占10%以上,1000吨/年以上的占30%。建筑涂料年产量达到180万吨。单体和聚合物乳液使用国产化。建筑涂料在外墙装饰中的应用占35%左右。重点扶持具有自我发展机制、年产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

2、2015年发展目标

(1)化学建材的发展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主要产品要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品种齐全,质量、档次和配套水平有显著提高,化学建材产业整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学建材主要产品的推广应用应达到下列目标:

??塑料管道

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85%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传统铸铁管。建筑电线穿线护套管9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80%采用塑料管;建筑给水、热水供应和供暖管85%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镀锌钢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8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90%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气塑料管的应用量达到40%,城市排水管道的塑料管使用量达到50%。

??塑料门窗

到2015年,全国实施建筑节能的地区和建筑,使用塑料门窗的比例达到60%,沿海地区达到40%,其它地区和建筑达到10%,全国的塑料门窗市场占有率达到40%。需用塑料门窗约8000万平方米。

??新型防水材料

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占主导地位,达到80%以上。逐步淘汰传统的纸胎油毡。

??建筑涂料

各类建筑涂料的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主要颜料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国产率达到30%,主要助剂基本国产化,企业生产规模1000吨/年以上占60%左右,建筑涂料在外墙装饰中应用占60%以上。

五、实现“十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化学建材产业化发展。

各地主管部门指导调整化学建材四大类产品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组织小型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或联合经营,鼓励合理兼并,逐步形成产品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的规模化生产体系。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行政规定,加快化学建材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扶持应用化学建材产品,加速限制或淘汰落后产品。加强化学建材四大类产品的行业协会对行业发展的组织指导,主管部门给协会一定的授权,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2、制订原材料的开发计划,逐步形成化学建材生产供应体系

目前化学建材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的供应量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化学建材的四大产品行业都反映材料的规格、质量和配套方面仍与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原材料品种、性能指标、需求量和参考价格的要求,经原材料生产主管部门组织研究和落实,制订原材料的开发计划,逐步形成化学建材四大类产品专用树脂的配套生产体系。

3、抓好化学建材加工设备和模具的设计制造质量,逐步满足化学建材发展的需要。加工设备和模具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化学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直接影响化学建材品种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加工设备和模具制造的总体水平还不很高,有些设备还只能依靠进口。但国内也有一些设备生产企业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高。因此应通过调研,制订化学建材产品加工设备技术开发计划,并确认几个重点生产企业,组织定点生产和技术攻关,形成名牌产品系列,带动化学建材产品加工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4、组织完善我国化学建材标准体系框架,及时制定或修订化学建材产品标准和工程规范及定额。

根据化学建材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地修订和制订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促进新产品的发展。对近期急需修订的标准,应组织力量立即开展工作。合理提高涉及应用化学建材产品的工程预算定额标准,对化学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予以经济政策上的支持,以鼓励使用品质较好的产品。

5、加强化学建材的技术创新工作,发展新产品,注重应用技术及配套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实现高技术产业化、使我国的化学建材在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抓好化学建材产品设计施工配套技术的研究,组织编制有关化学建材产品的应用手册,制定化学建材产品的施工规程,组织生产专用施工机具和配套材料,以方便设计施工人员选择和使用化学建材产品。

6、完善质量管理措施、规范销售和施工市场。

对生产企业的工艺装备、生产规模、检测手段和质保体系作出规定,加强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由化学建材协调组指导组织优质名牌产品的推荐,扶持优质产品的发展,稳定与扩大优质产品的市场。

有条件的地方,由地方主管部门指导建立化学建材产品市场,组织供应各种优质产品、配套材料和施工机具,并提供应用咨询服务。

制订打击和取缔伪劣产品的规定,以有效制止伪劣产品的上市。对防水工程、塑料门窗工程、塑料管道工程要实行质量保证制度。

7、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普宣传

目前化学建材生产企业和建筑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开发骨干。为了适应化学建材产业化的发展形势,应建立各大类产品的专业培训基地,组织编写专业教材,有计划地对生产和施工企业的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应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化学建材科普教育,普及化学建材知识,提高人们对推广应用化学建材重要性的认识。

第五篇: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 功能与定位

第四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章 认定与管理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大学科技园,由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并提交《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报告提纲见附件);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现场评估,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予以认定。

第八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的内容和数据应可核查。

第九条 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实际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2.必须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管理机构。

3.具有边界清晰、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可自主支配的园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场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

4.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应有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具体政策,高校资源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5.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6.机构设置合理,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5%以上。

7.服务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融资、信息、咨询、市场、交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

8.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在园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9.园内的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

10.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11.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

第十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注册地及工作场所必须在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场地内。

2.属新注册企业或申请进入大学科技园前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3.企业在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4.企业注册资金一般不超过500万元。

5.迁入的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6.企业租用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不高于1000平方米。

7.企业负责人应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

第十一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报送指定的机构,并同时抄报所在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将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

第四章 政策与措施

第十三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和税务行政管理部门制订。

第十四条 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行和发展,组织制定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纳入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计划。根据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等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绩效评价,对成绩突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贯彻执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其在孵、在园企业。

第十六条 高校要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鼓励师生到园区创业,并在园区内构建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鼓励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使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十七条 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读后感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院别:×××班别:×××姓名:×××学号:××××××××人们一致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而获得知识的最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 一、发展任务 (一)学前教育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建立政府主导、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1.“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2. 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实 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更好地发挥......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更好地发挥国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