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巢老人调查分析
对贵州省荔波县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研背景
民政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40%过着不与子女合住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将会出现。与传统农耕社会的老人相比,空巢老人要忍受物质生活水平下降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双重痛苦。一方面,受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低下、农村老人缺少收入来源、空巢老人接受子女财物的比重低等因素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较为清苦,其生活质量较未老时大为下降。另一方面,受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缺失、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子女或孙辈不在身边、子女回家探亲次数少等因素影响,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晚年生活比较单调和孤寂。每个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关注和关心当下老年人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得伴生现象,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医疗等问题,给农村空巢老人一个安逸、幸福的晚年,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减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空巢家庭的问题受到了学界和政府部门的日渐重视,对如何解决空巢家庭问题,如何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等学界进行了持续而热烈的讨论,给出了诸多解决方案。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基本养老深入开展,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政府的执政目标。民间组织的发展、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探索也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提供了巨大帮助。
(二)调研目的纵观已有的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对于城市空巢老人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比较少,并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一些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措施。本次主要是运用社会学、人口学、老年学等理论知识,对贵州省荔波县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基础、生活水平、精神慰藉、医疗健康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社会展示一幅农村空巢老人真实的生活图景,进而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出谋划策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三)调研区域与对象
以贵州省荔波县为调研区域,之所以选择荔波县作为调研区域,是因为荔波县是外出务工人员大县,县内空巢老人很多,很具有典型性。调研对象为空巢家庭中的老人,通过随机抽样来确定调研对象。
(四)调研方法
本调研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法和入户访谈法。
1、文献资料研究:本研究主要基于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思考。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有关空巢老人的专著和文章,查阅了我国人口资料和被调查地区的资料记录。主要涉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贵州省历史记录等。查阅有关荔波县空巢老人概况、荔波县社会保障制度等。从而在全面搜集有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文章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对空巢老人的特征、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2、观察法:通过观察法主要获取荔波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空巢老人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信息。
3、入户访谈法:首先,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分段抽样的方法主要在本研究通过对荔波县的17个乡镇,170个村进行抽样,首先在这17个乡镇抽取5个乡镇;其次从这5个乡镇中每个乡镇抽取2个村共10个村;最后,从这10个村中各抽取20户。共发放问卷200份。然后,通过与100户荔波县农村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面访获取有关其经济情况、精神状态、日常生活照料情况、健康医疗情况。所获得的每一份调查问卷是一个个案,一共200个个案。由于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大部分由调查员提问并进行填写, 实行当场回收问卷。分析归纳空巢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情况、精神状态等方面,从而比较深入的了解当前农村中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五)调研内容
1、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状况,包括日常开支、一日三餐、时间打发等方面。
2、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病,有什么病,到哪就医、医疗费用等方面。
3、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包括有哪些文化娱乐活动、到哪些场所参加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开支等方面。
4、空巢老人与子女关系方面,包括与子女多长时间通电话、多长时间见面、子女是否给父母生活费等方面。
5、空巢老人与孙辈关系方面,包括空巢老人是否负责照看孙辈、是否送孙辈上下学、与孙辈关系是否融洽等方面。
6、空巢老人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状况,包括是否有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保险的数额是多少,如何看待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方面。
(六)日程安排
7月10日-11日,预调研
7月15日-30日,正式调研
(七)调研经费
共计15万元,其中差旅费3万,劳务费5万,礼品费1万,印刷费
调研器材(录音笔和相机)3万,其他开支2万。
1万,对贵州省荔波县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文献综述
在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空巢家庭出现较早,对空巢老人的研究也比较早。国外关于空巢老年人存在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查尔斯-韦伯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许多老人不得不在晚年空巢,或居住在养老院。老年人在比较健全的保障系统下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亲情的缺失是难以弥补的,这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老年寡居及独自居住很容易造成老年人精神问题。里克-诺特博士认为当子女上大学或成年离去后,很多家长会体验到悲伤和失落感,父母们要经常面临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但这也有助于老人间分享彼此的感受以及与拥有同样经历的老人互相交流。汉纳认为有关空巢老人的专业服务还不够,缺少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服务的公司,空巢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生活照料缺乏、经济条件差、精神孤独寂寞,如果没有外界给予足够的支持,那么他们的生活将失去色彩。卡尔认为空巢老人的保障制度建设急需完善,政府在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方面的财政开支所占比例还应该有所提高,并且各个区域之间的保障制度、标准、管理、规定既不统一也不协调,导致同一国家公民因为处于不同地区而发生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这不符合福利国家的本质。
国外关于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对策的研究有:娜塔莉认为可以建立基金来援助空巢老人,并且政府应该提倡对于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夏尔马博士认为空巢虽然是一件空虚和无聊的事情,但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它认为空巢老人们要想有一个丰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就应该未雨绸缪,及早行动。凯文认为空巢老人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领养孩子们来填补自己晚年的空虚生活,孩子们可以给他们带来欢乐。空巢老人应该与子女们保持联系,不要忽视自己的积极主动,要认识到子女们离开自己是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沟通。美国学者罗伯特.哈维格斯特的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在社会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该理论比较积极,但是未能考虑有些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缺点而不足以重新融入社会中提高自我的情况。美国学者赖莉和福纳提出了年龄分层理论,该理论认为年龄作为一个动态数据,是衡量人社会责任、角色变化的重要参数,一个人从年轻阶段转到老年阶段就意味着社会
赋予其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因此,老年人应积极主动的适应这种身份的转换,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让老年生活真正焕发出光彩。该理论的缺陷在于未能考虑社会、心理和社会功能等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潮的养老保障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德国的互助模式:来自不同家庭的空巢老人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买菜、做饭、洗衣被、除草修建花园等,每个人各居其室又分工合作。还有一种老少互助模式,老人招聘年轻人来家里帮助其生活照料、聊天解闷,而居住和食宿是免费的。法国的家庭护士模式:空巢老人可以选择一个家庭,以极低的租金为代价让这一家人搬到自己家中居住,于是老人重新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生活有人管、散步有人陪、生病有人知、精神有人安慰,实现了双赢。美国的老年公寓模式:美国的空巢老年人通常选择入住老年公寓来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类似中国的养老院,老人们凑在一起生活解决了精神慰藉问题,而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完善的照料服务。为了解决养老金问题,许多人从年轻时就开始购买养老基金,有些人还加入住房抵押贷款养老模式中。英国的老年村模式:超过55 岁的公民可以住在老年村,村内设施齐全,老人们享受着清静、愉悦的生活。村内制定了许多规则来保障老人们享受老年生活。此外诸多高科技产品也为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提供了支持,机器人电子监护宠物、全面监测系统、高科技监护屋等。
以上几种理论和实践从不同角度对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参与进行了考察,为老年人如何养老这个问题提供了参考。但囿于这是西方学者站在自己国家比较发达的角度提出的理论,对于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能不能直接运用还需具体研究。
国内学者对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 90 年代,主要包括:
老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姚引妹等):一般概括为由于农村联承包制的实施,为农民走向高效率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性。有些老人凭借自己的劳动而自食其力,基本上能养活自己,这也是有些老年人“自愿”成为空巢老人的原因之一。承包责任制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这为农民的转移就业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加速了农村老龄化的速度,使得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转移的广阔空间,落后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大量流出。年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要求更多的个人空间。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总和生育率从1949 年的6.139 下降到1990 年的2.31,2000 年的1.72,低于世界平均更替水平。这导致了大量的少子女和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子女离开农村后使得家庭呈现出空巢化。
空巢家庭及养老保障问题(石瑛,王志丹等):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匮乏,其家庭生活质量一般低于农村人口平均生活水平,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老年人长期被排除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医疗成为其最大开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而缺乏照料,老人不但要下地干活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子孙,有个头疼脑热的症状往往硬撑着,小病拖,大病不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生活难以自理。空巢老人精神孤寂,与子女的情感纽带断裂。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方式单调,缺乏活动场所,主要活动就是在家里看电视,锻炼和交流比较少。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途径分析(龚文君,谢慧娟,李桂平等):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只有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继续提倡家庭养老方式,鉴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现阶段基本上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应继续发扬孝道文化,宣传敬老爱老,开展各种形式的模范道德评比活动。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为后盾确保家庭养老有法律作为保障。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法,从法律上明确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对象和标准,规范参保者和管理者的权利、义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建立不同缴费方式、标准、内容,使得操作具有灵活性和可行性。其次,政府应发挥好有形之手的调控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最终建成农民、集体和政府有区别的共同投入、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模式:通过立法,制定相应地方法规,以法律保障优化社区养老机制。完善社区老人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空巢老人档案,开展邻里互助活动,也可进行低价的有偿服务。发展老年人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在全社会形成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第二篇: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
“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
“空巢家庭”特指那些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现象,是一个普遍而突出的社会问题。所谓“空巢”,只是一种比喻。“巢”,鸟窝也。两只老鸟养育一窝小鸟,当小鸟长大、能自立觅食而飞走了,留下来的只是巢和老鸟。人们以此来形象比喻子女长大成人后,相继与父母分“巢”而居,或者到外地打工、创业和学习,家中只剩下单独生活的老人。
一:空巢老人缘何越来越多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老人的增多。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加速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正逐渐退化,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和许多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处境
(一)农村空巢老人困难面比较大。据了解我国苏北农村老年人处在较重度困难状态的有35万多人,而其中占60%左右是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他们养老经济收入普遍偏低,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补贴。有10%以上的空巢老人年均经济收入在850元以下,处在特困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虽然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处在相对贫困状态,遇到大病大灾,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看病难”问题很突出。苏北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达到广覆盖要求。目前,老年人看病药费自己负担占75%以上,政府补贴和镇村报销约占25%,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矛盾。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看病难、药费贵、报销少”,仍然是一个突出“短腿”。有些地方老年人看病报销药费比例还不到10%。因而许多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因付不起药费只好“小病扛、大病挨”,发生过不治而亡现象。
(二)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空巢老人大都已经或即将进入高龄期。他们处在高发病期,患有各种疾病的一般占40%以上至50%左右,健康状况呈现下降趋势。根据典型调查,在10639名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中,健康状况分为三类:(1)健康的,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适应能力良好的,有2741人,占总数26%;
(2)亚健康的,即患有一些毛病,尚不严重,生活上还能基本自理的,有3347人,占32%;(3)不健康的,即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上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有4551人,占42%。这种状况在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中具有相当普遍性和代表性。
(三)精神上寂寞孤独。在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中,普遍存在着“孤独感、寂寞感、无用感”。据调查资料显示,存在这“三感”的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约占总数的50%至60%。他们从传统观念的“养儿防老”,到空巢后的孤独失落;从身强力壮、一家之主,到劳力缺失,求助于人。这种角色转换,使他们感到精力疲惫,心理凄苦。他们的子女有的在外地无法照顾老人,有的孝亲观念滑坡,冷落、歧视老人,更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痛苦。空巢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
寂,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
三:探讨解决“空巢”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高度重视和关爱“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关爱空巢老人则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之一。高度重视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应从几个层面着力做好工作。一是认识层面。空巢问题的产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特别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的扶助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贫穷化问题,以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二是实践层面。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把扶助关爱空巢老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纳入发展规划,统筹兼顾解决,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为空巢老人构建温馨“暖巢”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服务层面。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形成照顾服务体系,把子女照顾、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结合起来,使“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得到亲情关爱和良好照顾。
(二)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是解决空巢问题的根本保证。当前要注重把握三点:①把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险范围,使他们养老生活有基本保障。②学习苏南农村养老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对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实行发放养老金和养老补贴金制度,发放养老金水平应从实际出发,逐步实施和提高。③空巢老人中符合“五保”条件的,应扩大“集中供养”范围,尽可能入住敬老院;“分散供养”居家养老的,应逐年提高经济供养水平,解决他们养老经济基本保障问题。
(三)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苏北农村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已在实践中调整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救助体系。救助对象,主要是“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病残老人;救助重点,主要是特困老人、重病大病老人、灾害急难老人,他们自身无力克服困难、抵御风险,要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才能渡过难关。救助资金,主要是财政支撑,由财政拨款,民政经费和社保资金划拨,统筹安排救助财力。
(四)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对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应按照胡耀邦同志提出的“疏导方针”:“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又疏又导”。疏导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使他们在思想心态上珍惜晚年时光,树立自强信心,消除“三感”心理,看到美好前景,做健康、积极、快乐老人。疏导老人的子女及年轻一代人,使他们在思想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尊老敬老意识和孝道观念,承担好赡养老人、照顾老人、关爱老人的义务和责任。疏导“准空巢老人”,使他们在精神上、财力上都有预想和准备,到进入老龄期后,走平安养老、和谐养老和幸福养老之路。
第三篇: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份问卷的目的在于调查当今社会“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以及推动社会对这类弱势群体的帮助与关爱。问卷调查过程中如有涉及个人隐私,我们承诺会为您保密,请您放心。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学历()
A、文盲
B、小学
C、高中
D、大学
E、其他
3、您的年龄_周岁。
4、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A、了解
B、不了解
C、一点点了解
5、子女多大的时候开始不与子女一起居住?()
A、15岁以下
B、15—18岁
C、18—22岁
D、22—25岁
E、25岁以上
6、什么原因不与子女一起居住?()
A、子女上学
B、子女在外务工
C、子女结婚
D、自己希望独居
E、其他
7、您是否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A、是
B、否
8、您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A、农耕
B、个体经济
C、劳务输出
D、其他
9、现在您的生活是否有保障?()A、是
B、否
10、您现在生活能自理吗?()A、能
B、不能
11、子女是如何照顾您的生活的?()
A、寄钱回家
B、托亲戚照顾
C、请保姆
D、其他
12、您平时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3、您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14、您平常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
A、看电视
B、散步
C、打牌
D、出去旅游
E、无娱乐方式
F、其他
15、居住地是否有娱乐中心?()A、有
B、没有
16、您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A、非常健康
B、一般
C、体弱多病
17、您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A、方便
B、比较方便
C、一般
D、不太方便
18、您生病后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
A、简单治疗
B、间歇性治疗
C、正规治疗
D、放弃治疗
19、您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A、有
B、没有
C、很少
20、您居住地的政府有没有物质救助?()A、有
B、没有
C、很少
21、您是否欢迎来自学生群体的志愿服务?()
A、是,在家很无聊
B、否,对我们没有实际意义
C、其他
22、政府相关部门有没有组织人员到您家进行慰问?()A、有
B、没有
23、您了解政府为“空巢老人”提供的法律援助吗?()A、了解
B、不了解
C、一点点了解
24、政府有没有开展过法律知识讲座来提高你们的法律意识?()A、有
B、没有
25、与邻居发生矛盾是您是怎么做的?()
A、吵架
B、找居委会
C、寻求法律帮助
D、其他
26、您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27、您的子女平均多久回来一次?()
A、一周一次
B、一月一次
C、一年两次
D、一年一次
E、从不F、其他
28、您的子女回家时一般做什么?()
A、放假
B、吃饭
C、探望
D、过节
29、每次回家停留多久()
A、一顿饭时间
B、一天
C、一个假期
D、其他
30、您平时是怎么与子女进行联系的()
A、打电话
B、网络聊天、视频
C、电子邮件
D、写信件
E、其他
31、作为空巢老人,您最希望()
A、子女多关心自己
B、更多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
E、其他
32、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C、有人陪伴 D、社会的关心
第四篇: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子女外出打工或与子女分居单独居住的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份问卷的目的在于调查我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推动社会对这类弱势群体的帮助与关爱。问卷调查过程中如有涉及个人隐私,我们承诺会为您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1、您的年龄:
2、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3、您的文化程度?
A、文盲 B、小学 C、高中或中专 D、大学 E、其他
4、您是否有子女? A、有 B、无
5、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一点点
6、子女多大的时候开始不与子女一起居住? A、18岁以下 B、18—25岁 C、25岁以上
7、什么原因不和子女一起居住?
A、子女上学 B、子女在外打工 C、子女结婚 D、自己希望独居 E、其他
8、您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9、您的子女平均多久回来一次?
A、一周一次 B、一月一次 C、一年一次 D、一年两次 E、从不
10、每次回家停留多久?
A、一顿饭时间 B、一天 C、一个假期 D、其他
11、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
A、子女供养 B、社会救助 C、退休金或养老金 D、其他
12、子女是如何照顾您的生活的? A、寄钱回家 B、托亲戚照顾 C、请保姆 D、其他
13、您的生活是否能自理?
A、能 B、基本上能 C、不能
14、您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A、非常健康 B、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很差
15、您有病时会怎么办?
A、主动求医问药 B、听之任之
17、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A、方便 B、比较方便 C、一般 D、不太方便
18、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A、有 B、没有 C、很少
19、您生活中最担心的事是?
A、生病没钱治疗 B、没有生活来源 C、生活无人照料” 20、您平常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
A、看电视 B、散步 C、打牌 D、出去旅游 E、无娱乐方式 F21、家附近是否有老年人活动中心?
A、有 B、没有
22、您对当前生活的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很不满意
23、作为“空巢老人”,您最希望?
A、子女多关心自己 B、有人陪 C、社会的关心 D、其他、其他
第五篇:“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关于山东省“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在广大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他们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他们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他们,就是出现自打工村的特殊群体 ——“空巢老人”家庭。近年来,菏泽市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打工村“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现有总人口 881万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12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0多万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已达5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2%以上。
一、“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发函调查的方式,对定陶、牡丹区、鄄城、郓城等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相对集中的村庄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被调查打工村“空巢老人”家庭 中,有21%老人对女子外出打工表示理解,对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有35%的老人仍然存在生活难、就医难等问题,有25%的老人需要承担繁忙的农活劳动和各 种家务;有19%的老人精神生活贫乏,渴盼子女早日回到身边。
1、“空巢老人”生活有幸福感,精神生活充实。青壮年外出务工不但开阔视野,而且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他们大多数都会定期给在农村父母邮寄一定的 生活费用,老人生活衣食无忧,很有幸福感。鄄城县什集镇察庄村,全村1307口人,外出从事建筑、装修等行业的务工青壮年830多人,全村老人427人,其中“空巢老人”家庭38户。这些“空巢老人”子女都会定期为老人邮寄足够的生活费用,老人平时生活也会有在外村的女儿、女婿照顾,生活得很开心。同时,这些务工赚到钱的“打工族”也非常热心村公益事业,他们不但集资修路建学,而且集资兴建了村老年活动大院,配备了各种娱乐设备和健身器材,村里成立了老年 人说唱队、戏剧班,让老年人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又老有所乐。象鄄城县察庄“空巢”老人这样幸福生活的村庄在菏泽市不在少数,如郓城县三屯、唐庙、王老 虎庄,东明县末营、朱洼、王官屯、郝寨,定陶县西王楼、潘楼、中沙海等村。“我们在家挺好的,种地有村里组织的互助组,生活上孩子定期给钱花不完,村老年 活动室能玩能乐„„”调查中,老人们纷纷赞扬这样的幸福日子。
2、多数“空巢老人”仍然从事着繁忙的体力劳动。男性劳动力是家庭的顶梁柱,年迈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儿子赡养。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进城务工,使得农村日 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状况雪上加霜。在鄄城县富春乡范庄村,三面崭新的砖房昭示着范士宾老人家道的殷实,但年迈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富裕而高兴起来。由于三个儿 子都外出搞建筑,老人家平时不但要照顾三个儿子的十几亩地,还要每天给几个孙子洗衣做饭,隔三差五还要拾掇一下屋子。在青年人外出的情况下,本来应该享 “清福”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操持家务的重担。牡丹区小留镇康庄村,全村846口人,150多名青壮男劳力外出务工做建筑、镀光等生意,中青年妇女 也多在村办企业打工,家中孩子和其他家务多由独守在家的老人承担。在该村调查的13名60-70岁的“空巢老人”中,绝大多数对儿子和儿媳打工表示理解和 支持,生活开销由子女定期邮寄非常有保障。
3、不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在牡丹区小留镇抽样调查的两个村发现,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有两种以上的老年疾病和慢性病,由 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老人犯病后得不到及时护理,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如邢楼村邢继舟老人与老伴都70多岁,三个儿子两个单身儿子外出务工,另一个儿子找了个外地媳妇在家也靠在菏泽城里打短工生活,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邢继舟老人与老伴常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部依靠已经远嫁他乡的女儿、女婿 照顾。由于儿子打工也挣不多钱,老人的医药费多靠政府救济和亲戚拆借,基本上是只能停留在延缓病情发展的医疗水平。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农村象邢继舟老人这 样因病致贫外而出打工的绝非个别。
4、缺乏幸福感,孤独无助老人心。老人省吃俭用拉扯大孩子,正当他们可以稍稍歇下脚的时候,孩子们却又远走他乡,给老人留下无尽的寂寞与思念。大量农村青壮年 外出后,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也随之下降。尤其是当前青壮年夫妻双双外出谋生众多,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调查中,老人们感叹:子 女们出去打工有时整年也难得见个面,日子是越过越殷实了,但闲下来的时候却觉得活得很无聊”。可以看出,老人们对子女外出务工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们既希望 子女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不算宽裕的农村生活,又希望子女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二、对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思考 “二亩良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曾经被喻为农民的一种理想生活。随着大量农民的外出务工,这个理想却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空巢老人”浪潮,“空巢老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注重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专门下发了三个重要文件,分别就加强老年活动室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和 老年人才开发利用等提出具体意见,给予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市老龄部门深入开展了创建百个“敬老模范村”、医疗救助百户农村特困老人、建立百所农村老年活动室、培训百名老年活动骨干、赠送百套图书教材装备老年活动基地、评选表彰百名“突破菏泽”有功老人、选购 百只羊救助百户特困老人家庭、评出百个敬老好儿女、评选百篇老龄宣传好文章和选百名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等“十个一百”敬老助老活动,全市新建规范化农村老年 活动场所121处,培训农村文体骨干168人,创建100个敬老模范村,其中9个村为全国模范村,开展了百只羊救助百户特困老年人家庭,医疗救助特困老年 人808人,协调市直单位1000多件淘汰家俱、5000多册图书装备农村老年活动室,评选出了100名敬老好儿女、百名“突破菏泽”有功老年人、百名老 龄工作先进个人和百篇敬老好文章,直接惠及全市10多万老年人,特别是5万多农村“空巢”老年人。
下步就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综合有关专家和工作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1、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调查中发现,尽管多数“空巢老人”独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里,而不想择入住老年公寓,家庭养老仍然 是在农村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养老方式。我们要从以德治家入手,从家庭细胞开始,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人为荣的良好风尚,督促儿女们细心周到地照顾老 人。要进一步推行协议养老制度,对子女不及时与父母签订协议书,或不及时履行赡养义务的,基层老年人协会要及时督促和帮助落实,必要进辅以法律手段解决,以此稳定和逐步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法律保障和持力。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居、社区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 农村“空巢老人”居住在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也可以建立以村居为单位的集中供养机制。同时,广泛开展敬老模范村和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创建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2、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帮助“空巢老人”家庭解决经济困难。从这次调查看,有近1/3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帮助。要进 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空巢老人”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常常会面临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受到威胁的安全问题。有关部门特别是基层老龄组 织,要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和集中供养的办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要加强老年文化 场所建设,大力倡导和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项服务,使“空巢老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老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3、完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调查中发现,疾病风险仍是老人最大的风险,医疗保障是老人首要的保障需求。对于现有农村老人来说,目前的农村医技人员素质不 高,技术水平有限等,使农村老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缺失,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都是自费,而农民的支付能力极为有限,加上医疗费用上涨,使很多老人本来已经疾病缠身,却无钱看病。所以,要尽快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农村老年保障医疗体系,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 医疗需求。
4、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调查中,“空巢老人”反映较多的仍然是维权问题。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扯皮、拒不赡养 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老人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一如既往地把《老年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落到 实处,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调查中发现,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一系列问题中,单单依靠家庭经济支撑或政府、社会的临时救助往往是杯水车薪,必须设立 相应的基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有条件的村(居)可由村级集体拨款,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每月按年龄不同发给生活补贴,改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农 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同时,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困难老人实行家政服务补贴,政府投入少量资金,又给困难老人解决了实际问 题。补贴对象可优先考虑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
6、抓好“回引工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大量青壮年民工外流,虽然使农村经济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也辛苦了留守的“空巢老人”。调查中不少 “空巢老人”反映,子女按时寄的钱多数花在了孙辈的生活费学费和零用钱上面,但老人经济收入并未因子女外出打工而有明显改善。同时,由于留守老人年老体 弱,又长期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农活,他们大多都身患疾病,医药费由子女分摊,仍难以摆脱“小病拖,大病扛”问题。这不仅要引起外出农民工的重视,更要引起社 会的关注。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外出民工的回乡创业,不仅有利于乡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快农村产 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更主要的是让农村老年人过上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