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案例:俯下身来,为孩子架起一座桥梁(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7: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案例:俯下身来,为孩子架起一座桥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案例:俯下身来,为孩子架起一座桥梁》。

第一篇:班主任案例:俯下身来,为孩子架起一座桥梁

班主任案例:俯下身来,为孩子架起一座桥梁

案例:“你们六、一班的窗户又没关。”高校长又来找我了。唉!六一、六一,老是六一!我快步走到教室后面,只见两扇窗户张着大口,静静地无奈地看着我。接手这个班快一个月了,与同学们共同制订了量化细则,像关窗户一类的事情已经具体责任到人,这样的小事总是做不好,怎么行?我开了教室门,边关窗户边想,明天非批评责任人程林和徐明利不可!随后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窗户未关,谁之过?”

处理方案:批评就能解决问题吗?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自觉地牢记自己的职责呢?第二天一到校,我召开了一次临时班会。一开始,孩子们都把谴责的目光投向了这两扇窗户的具体责任人:程林和徐明利,仿佛于己无关。他们俩也一直低着头,一副等着挨批的样子。我转身写下了“教不严,师之惰。”“好几次咱班都忘记了关窗户,暴风雨说来就来,天气说变就变,摔坏了门窗损失就大了。(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

“那如何做起呢?”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随即又热闹起来,在小组内热烈地讨论自己的计划。

后来的日子里,班级内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地上的小纸团被捡起来了,墙壁上缺少的图钉被钉上了。花园里,女同学刚拔完了草,下午男同学又锄了一遍,耙平了。作业桌上的作业本不再乱七八糟,卫生角里的扫帚不再东倒西歪。升旗仪式上,45名同学站得整整齐齐,精神焕发。考试结束了,几个学生主动帮老师整理试卷。放学路队上,六一班走得那么齐,真正成了全校学生的表率!每个人都成了六一班的窗口,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反思】在班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初始阶段,像这样不关窗户、忘带作业本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但单纯的说教与批评效果并不理想。做为班主任,只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纠正错误,放下老师的架子,俯下身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老师的威信,让教师的威信融入班集体的权威。就能让刻板的制度变成影响学生切身行动的准则,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做为教师,只要俯下身来,定会为学生的习惯养成架起一座成长的桥梁。

第二篇:学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学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______遵义县第二小学

卢凤琦

傍晚,一棵苍老而几近佝偻的老树,错落有致的树叶铺洒而开,为它披上一头花色的头发,在秋风的轻拂下,随枝摇曳倾听着身下的谈话——两张桌子并肩而摆,二十一根凳子紧紧相依,二十个孩子挨挨挤挤簇拥在一个三十来岁的老师身旁,谈笑风生——吸引了许多过往的人驻足观看。

“老师,今天我们给您补过教师节!”班长玲瑶说。老师的脸颊微微发红,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二十个孩子像变魔术似的从桌下捧起一个大大的蛋糕,唰的一下全站了起来,齐声对老师说——老师,教师节快乐!这纯真而铿锵有力的声音虽在喧嚣的街市上不足轻重,但却如一股电流击中了老师的心菲,传遍了身体的每一根神经,只听见自己的心砰砰直跳,嘴巴里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谢谢!谢谢!......忽而才想起应该切蛋糕了!

老师小心地切好了一份份蛋糕,和孩子们一块儿分享着快乐。小胖墩晨边吃边说:“老师,我告诉您,我班的政治老师可好玩了,每节课必讲一个小故事!”

沁却嘟起小嘴说:“老师,我们可倒霉了,语文老师方音太重,我们经常给他纠正!”

“那好呀,省得听了打瞌睡!”小婕忙抢道,话音刚落,乐得孩子们直敲桌解子,老师的脸更加的红润了,只是一个劲地笑一个劲地听。

“老师,您教的同学都厉害着呢,现在大多都任班干了!”一向内敛的本杰神气地对老师说。

老师也笑道:“你们就吹吧!”

“真的、真的!老师,您是教得好,可我觉得你有时布置的作业多了点!”偶尔欠作业的成鑫不服气地说。

“我检讨,行不!”老师忙答道。

“老师,我告诉您,我家店搬到了„„” “老师,„„” „„

忽然,调皮的晨趁着他的”地利” _______ 坐老师的旁边,举起没吃完的蛋糕,对老师冷笑道,老师,节日快乐!________啪一下,老师的脸已经面目全非了„„

“你„„晨„„”老师语无伦次了。

“老师,你现在是我们的朋友了,让我们一起HAPPY吧!”文静的昀洋嚷道。老师也索性抓起奶油追起了他们„„

秋风带走了一片片树叶,带走了孩子们的童年,但是带不走我们的欢笑、我们的记忆„„

冲洗着满身的奶油,老师的耳边还加荡起孩子们的一句句心灵之语,不禁陷入了沉思,想起了这学期刚接手的班级,想起了他们下课小心谨慎的样子、想想他们上课寥寥无几的小手、想起了他们躲闪的眼神、也想起自己的急躁、那一脸的严肃„„

第二天,老师满脸笑容地走下了讲台,来到了孩子们的中间„„

第三篇:班主任、家长共同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1、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既然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就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者、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有些班主任可能是“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毛病,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发怨气,批评一通,使家长有“有口难辩”,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达不到预期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研究学生问题时,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班主任绝不能“越位”地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同时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在家长身上,把对学生的气,撒在家长的身上。这时班主任应放下老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好学生问题。如一班的学生陈景祥语文期中考试才考了一分,但我和丁老师都没有对其家长抱怨,仍耐心地商量对策,以期待孩子的进步。

2、理解家长,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在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家访、家长会和同家长联系时,这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喜欢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学校、老师、同学和班级情况。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观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学习表现,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常规工作,赢得家长的心。

班主任的工作繁杂而琐碎,要做好必然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只要做好了,家长们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班主任有的只是由衷的感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科学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的目的。理解家长、与家长保持良好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3、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

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班主任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使家长对班主任心服口服,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就能顺利解决。

当然,一个学校良好的声誉可以使家长信服,校长对家长意见公正的判断也让班主任敢做敢为,这些都是班主任做好家长工作的底气。

总之,班主任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

第四篇:杜勇:为千千万万合作者架起一座通往共赢的桥梁

杜勇: 为千千万万合作者架起一座通往共赢的桥梁

周庆/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特别节目工作室制片主任

2013年12月20日,对杜勇来说是一个特殊日子。

历时3天的阿中书画艺术展在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的阿玛尼酒店落下帷幕。在闭幕式上, 杜勇获得“阿中合作特别贡献奖”,接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官员的颁奖。

4年来,这是杜勇从事中阿合作事业获得的最高奖项。

向往

杜勇最初对阿拉伯国家的了解来源于教科书。

杜勇出生鄂西北房县窑淮乡横水村一个破落的小知识分子家庭。尽管杜勇的父亲15岁就追随中国共产党参加土地革命运动,但因为杜勇的曾祖父在解放前是当地的“文贡爷”、祖父是私塾教师、母亲娘家是地主成份,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他父亲无论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家庭阴影”,不断地遭受打击和迫害,1965年忧郁而死。

父亲去世后,杜勇一家跌进万丈深渊。杜勇兄弟7人,他排行第四,大哥也才十五六岁。六七十岁的祖父祖母,也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体弱多病,更是不能劳动。一家9口人成了全村有名的“家大口阔”家庭,是全村最大的“缺粮户”。

杜勇上小学4年级时家里已经欠下生产队口粮款3000多元。因家庭“社会关系复杂”,他家解放前的房子被村里没收归公了,然后他家又掏钱把自己的房子租回来两间居住。欠生产队口粮款,还要付房租,这日子一天也熬不下去了。上小学4年级时,生产队经常给他家“竖秤杆”,也就是不给他家分口粮,杜勇被迫辍学给生产队放羊。当时,26条羊,生产队每天给他记6分。杜勇白天给生产队放羊,晚上靠家里做饭柴火的亮光自学,到了同村的同龄孩子上初中时,他的家境也在慢慢改善,他便跟同村同龄的孩子一起考初中,出乎预料的是他竟然考上了初中。

在初中、高中阶段,杜勇从《历史》《地理》和《语文》课本上初步了解到了阿拉伯半岛,也许是极度贫穷的原因,他对这个“世界上最富的地方”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参加工作后,杜勇在湖北教育学院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共中央党校进修经济管理专业,他从这两大专业领域更加系统地了解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随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了解,揭去了阿拉伯国家神秘的面纱,终于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阿拉伯世界,这时他开始立志要为中阿合作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最终确定献身中阿合作事业。如何走进中东阿拉伯世界? 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成立,时任《中国商界领袖》杂志执行主编的杜勇被大家推举担任秘书长。

作为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第二届迪拜国际投资年会组委会向他发出了邀请,他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

阿布扎比时间2012年5月1日上午6:00,杜勇随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乘坐的海南航空HU8802客机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国际机场降落。

来到魂牵梦萦的阿拉伯世界,来到这个神秘的穆斯林国家,杜勇显得有些激动,他在心里默默地朗诵起了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诗歌《憧憬》:

得有个目标去不断地追寻,让希望总烧起光明;

人生总得向往着什么,心,怎经得起失去了憧憬。

要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可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一旦生活陷入了黑暗,凭坚定的信念摸索中前进。

纵使星移物换,岁月匆匆,对未来的追求可不能暂停;

生活不可能浑浑噩噩,假如你心里有个美好的梦。

搭桥

“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受到很多限制,在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多沟沟坎坎,有些沟沟坎坎单凭自身的力量难以逾越,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它越过这些沟沟坎坎,才能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杜勇打造得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家“走出去,请进来”过往的一座桥梁。

“是桥梁,就要坚实。”杜勇如何把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打造成一座坚实的桥梁的呢?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

杜勇知道,当今世界,单打独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合作共赢的时代到来了。2012年5月,杜勇走出国门与迪拜国际投资年会组委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中国企业家通过这个平台进入中东阿拉伯国家谋求更大发展。紧接着,杜勇又与迪拜政府文化部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了“中阿书画艺术院”。

2013年8月9日,杜勇与德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德利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杜德利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与世界杰出商企联合会、全球政商企跨界联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与迪拜国际投资年会合作,为中国企业进入中东阿拉伯国家打开了一条高端而宽敞的通道。“迪拜国际投资年会高端而务实。”杜勇说,迪拜国际投资年会从2011年开始举办,原来由阿联酋外贸部主办,一年一届。从2013年开始,迪拜国际投资年会由阿联酋副总统、阿联酋总理、迪拜酋长谢赫默罕默德•本•拉希德•马克图姆授权,由阿联酋经济部主办。

杜勇认为,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与迪拜国际投资年会在宗旨、任务和目标等方面都很吻合。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与迪拜国际投资年会紧密合作,可以促进中阿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成立,杜勇出任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秘书长,负责论坛组委会日常事务。

考虑到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相距5000多公里,企业家之间开展合作业务不方便,杜勇分别在中国的北京市、香港和阿联酋的迪拜成立了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办事处。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平台上的企业家可以就近开展咨询、洽谈、签约等业务,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家观点,媒体推介”是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的一套运作模式。这些年,杜勇为摸索出这套模式倾注了全部心血。他通过不断地举办学术交流、投资洽谈、产品推介等活动,促成项目合作、产品贸易和资本对接,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成立以来,杜勇多次组织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企业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技术转让等商务活动,针对经济热点、难点和疑点,把企业家与政要、经济学家组织到一起,面对面地进行经济对话,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观念、资金、项目、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久而久之,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与国内外的政界、商界、学术界、传媒界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成了名副其实的合作平台。

2012年5月1日,第二届迪拜国际投资年会在迪拜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式。会议期间,杜勇随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考察了沙迦王室的中东建材城、沙迦皇家医院、沙迦国际机场等企业。5月3日晚,沙迦王子谢赫·费舍·宾·哈立德·卡西姆在皇宫宴请中国企业家代表团。杜勇借此机会向沙迦王子推介了中国中医药养生保健、汽车汽配、农副产品、电器等产品,并向王子提出了出口贸易的要求。沙迦王子谢赫·费舍·宾·哈立德·卡西姆王子特别高兴,当场表示可以在沙迦皇家医院中开办中医院,用中医药治疗在中东阿拉伯国家流行的糖尿病、中风、肿瘤、关节炎、颈椎病等“气候病”。

时隔7个月,2012年12月26日,杜勇带领天津华侨医院业务院长马钰铭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访问,在阿联酋迪拜政府文化部副部长阿哈默德·默哈默德·阿哈默德的官邸,马钰铭当场演示了中医疗法。这位阿拉伯国家的高级官员当场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力量,立即通知在海外接受西医治疗的亲戚回国接受中医马钰铭的治疗,并再三挽留中医马钰铭在迪拜开办中医院。

在迪拜访问期间,杜勇介绍马钰铭认识了阿联酋迪拜建筑遗产文化协会会长阿哈默德·阿勒·沙姆赫和阿联酋迪拜亚斯兰特集团董事长孙一平,考察了迪拜城市医院,按照阿方提供的患者名单对几位特殊病人进行了诊治。一来二往,马钰铭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阿拉伯人也因此知道了天津华侨医院。

当杜勇提出与阿方联合创办《合作》杂志时,阿哈默德·默哈默德·阿哈默德当即表示同意,并建议让这份刊物在中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时发行,让《合作》杂志在中阿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杜勇不断地夯实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基础,让中阿企业之间的合作道路就越走越宽广。

2013年12月8日至15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经济部和文化部与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联合在迪拜哈利法塔的阿玛尼酒店举办阿中书画艺术展。杜勇带领一批中国书画艺术家参加了此次活动。观展的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收藏家、投资家和艺术家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赞叹不已。中国牡丹女画家黄淑霞、实力派画家李来宝、虎狮画家戴奇、山水画家杨义军、硬笔大字第一人朱兴国、阿文书法家李文学6位参展画家,主办方都分别颁发了“阿中文化交流使者”奖杯。

杜勇抓住阿中书画艺术展契机,又与阿方联合成立了中阿书画艺术院。中阿书画艺术院隶属于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是由中国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知名人士、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雕塑家、收藏家、珠宝商、书画理论家、书画教育家和书画活动组织者、管理者自愿结合组成的艺术团体,接受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化部、外交部的监督管理。

按照杜勇的构想,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应该有两个腾飞的翅膀,一个是中阿书画艺术院,另一个是中阿商学院。

中阿书画艺术院的成立让中阿文化艺术交流成为常态化。杜勇认为,中阿文化的相互认可,可以让中阿合作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可是,杜勇在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上发现,中国企业家与中东阿拉伯国家企业家合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障碍,比如语言、国际贸易规则、投资方向、交往礼仪等等,因互不了解而形成障碍,影响了中阿企业家之间的合作。于是,杜勇正在筹划在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平台上再成立一个“中阿商学院”。

短短的三四年时间,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凝聚了国内外3000多名企业家、艺术家和社会其他人员,他们都免费成为论坛的“会员”。与此同时,100多家国内外经济合作组织、商业协会、财团与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签署了紧密合作协议,结成经济合作联盟。

服务

做大做强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的目的是什么?面对记者尖锐的提问,杜勇简短而真诚地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家服务。”

从《合作》杂志上,可以看出杜勇为企业家服务的良苦用心。《合作》杂志有两种争议:一部分人看了很感动,说杜勇用心良苦,中文登了英文又登一遍,中英文双语推介,争取更多读者,达到宣传效果最大化;另外一部分人看了却说,世界上没有一本杂志是中文登完之后,又用英文再登一次,一本杂志两本的造价,杜勇在做亏本买卖。只有世界上最傻的人才做这种傻事。

杜勇坚持创办中英文双语《合作》杂志,完全是为了给中国企业家“走出去”提供方便。跟随杜勇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家,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几乎都不会说英语,因此他们丧失了很多国际合作的机会。杜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在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上投巨资创办了一份中英文双语的《合作》杂志,2012年9月25日正式出刊,月刊,铜版纸,全彩,解决了企业家走向国际市场的语言障碍,成了企业家出国随身携带的“翻译”。

2014年4月8日至10日,第四届迪拜国际投资年会在迪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此之前,杜勇主编的《合作》杂志为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腾格里塔拉民族奶制品厂董事长胡日查做了一个“封面人物”,耀眼的封面肖像,以及《胡日查:把皇家奶食品推向世界》的长篇报道,让他从形象到品质在《合作》杂志上有一个全面的展示。在第四届迪拜国际投资年会上,胡日查拿出刊登有他“封面人物”的《合作》杂志,翻开英文版向中东阿拉伯国家王室、政要和企业家介绍自己。虽然胡日查不会英语,但他对着英文版《合作》杂志,又向对方示意着“这杂志上刊登的就是我”,对方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一些对蒙古族奶食品感兴趣的外国企业家当场表示愿意采购他的食品,胡日查依靠《合作》杂志这个“翻译”照样闯开了国际市场。

不仅如此,胡日查还拿出刊登有他“封面人物”的《合作》杂志,邀请中东阿拉伯国家王室、政要、采购商和投资商来中国参加2014年元上都文化节框架下的“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暨正蓝旗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大会”,被邀请方从刊登有胡日查“封面人物”的《合作》杂志上了解到中国蒙古族,以及有神奇能量的蒙古族奶食品,都爽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合作》杂志如何为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平台上企业家提供服务?杜勇认为,《合作》杂志不仅是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上的一面旗子,一条纽带,也是企业家寻求合作的一张高级名片。

作为《合作》杂志主编,杜勇始终牢记 “合作共赢”的办刊理念,杂志内容主要发布商业信息、宣传中阿企业家、介绍大型合作项目、推荐名优特产品,整本杂志都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精神。

杜勇还千方百计地拓宽《合作》杂志发行渠道。除了在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同时发行外,杜勇还将《合作》杂志向国际经济组织、驻华使馆、驻华其他机构、中国各省市外事办公室、中国各省市外贸机构、中国各省市经济开发区等国内外经济机构免费赠阅。

一群群企业家拿着《合作》杂志走向国际合作,杜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如今,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像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着中外企业家,他们通过这个平台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最终成为合作伙伴。

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也为外国企业家“走进来”提供方便。

2012年9月12日,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在中国宁夏举行。迪拜建筑遗产文化协会会长阿哈默德·阿勒·沙姆赫率领几十多名阿拉伯国家财团来到中国参加这次大会,可在大会开幕式结束后,接下来这些阿拉伯人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因为语言不通、饮食禁忌、宗教信仰,一时间这些阿拉伯人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他们想起了中国的朋友,便拨通了在北京的杜勇的电话。

接到电话后,杜勇立即组织了十几个中国企业家,带着礼品来到阿拉伯人预定的酒店,为他们接风洗尘。见面期间,杜勇还组织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喜庆的场面一下子消除了阿拉伯人在论坛会场产生的怨气。后来杜勇成了这批阿拉伯人的“铁哥们”。

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人说它是一个磁场,说它凝聚的成千上万的企业和成千上万的企业家;有人说它是一个舞台,说它可以让有梦想的企业家去尽情地实现自己的跨国梦;还有人说它是一个渠道,项目、产品和资本都能通过这个渠道走向国际市场。而杜勇喜欢说它是一个服务平台。杜勇说:“在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秘书长这个位置上,为了不负众望,我必须从大事着眼,从小事着手,扎扎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杜勇眼里,服务是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的生命,服务做得好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就会精彩不断。

愿望

现在中国人都在说“中国梦”,作为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杜勇的“中国梦”是什么呢?

“很简单,我的梦想就是把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做大做强,把服务做到位,让更多的企业家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成功。”在杜勇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一沓登机牌。他一半时间在国内,一半时间在国外。

杜勇在为自己的梦想也在为别人的梦想奔忙着。

北京距离迪拜5000多公里,需要航行八九个小时。有时为了一个企业的一个项目或一个产品,杜勇一个月就要去迪拜几次。杜勇曾经开玩笑地说:“迪拜对我来说比北京还熟悉,大街小巷都熟悉了。”

一贯精神抖数的杜勇有时也显得疲劳。这种疲劳来至他对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平台上的企业家所担负的一种的责任,来自于他对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未来的一种愿望,来自于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一种压力。

2013年10月上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访问,首次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以后的国事访问活动中,习近平又多次阐述“新丝绸之路”的构想、目的、作用和意义。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正是沿着习近平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行走在中阿合作的大道上,杜勇个人事业的选择与国家战略不谋而合,除了一阵欣喜之外,他感到更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国家的命运跟他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杜勇心里明白,他必须在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构架下把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做出成效,做出影响力,做成国际合作的品牌。“把压力转化成动力,把动力转化成效果。”杜勇在行动。2014年杜勇给自己规划了“三件大事”:一是在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平台上成立“中阿商学院”;二是在元上都文化节框架下举办好“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暨正蓝旗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大会”;三是举办第二届中阿文化艺术展。

屈指一数,2014年即将过去5个月了。把别人聊天、打牌、下棋、喝酒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杜勇,为了实现心中的“中国梦”,他每天都在给自己施压,每天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都在路上„„

杜勇档案

杜勇,男,汉族,祖籍湖北,传媒人。现任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秘书长、《合作》杂志主编。

一、工作经历

1978年9月1984年7月,在湖北省房县窑淮中学任教务主任; 1986年9月1987年8月,在湖北省房县化龙堰镇教委任宣传干事;

1987年9月至1988年12月,在湖北省房县窑淮乡人民政府任宣传干事;

1989年1月至1993年6月,在中共湖北省房县县委宣传部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 1993年7月至1997年4月,在中共湖北省房县军店镇党委任党委副书记;

1994年9月至1997年12月,在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任中文系宣传部长、党支部书记;

1998年至2009年,在《十堰农业报》《武当武术》《东风汽车报》《汉江文学》和《中国南水北调》等报刊杂志工作,分别担任编辑、总编辑、主编;

2001年6月1日至2009年11月,在《十堰广播电视报》任编辑、记者,同时担任十堰市汉江文学院院长;

2009年12月10日至2011年7月,在华佗论箭组委会工作,担任《中国商界领袖》杂志社担任执行主编、北京太平洋之星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佗论箭组委会文化中心副总经理。

2011年9月至今,担任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秘书长、《合作》杂志主编。

三、加入的组织

1986年1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分会青年诗歌学会,会员证编号01066 1987年9月,湖北省郧阳报社颁发聘书,聘为“好新闻信息员”,编号016。

1993年9月,中华文化研究会颁发聘书,聘为企业文化丛书编委会“特约作家”。1988年10月,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作家证编号:0029。198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获奖情况

1988年1月30日,作品《南潭人》被湖北省郧阳地区行政公署广播电视局评为“1987全区二等好稿”。

1989年1月,被湖北日报社评为1988“模范通讯员” 1989年2月,被郧阳报社评为1988“一等模范通讯员”。1989年2月23日,作品《他和他的穷哥们》在“郧阳地区优秀青年科技示范户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评奖单位:郧阳报社和共青团郧阳地区委员会。

1990年1月,被湖北日报社评为1989模范通讯员。1988年1月,被湖北日报社评为1987模范通讯员。2005年2月,被中共湖北省房县县委、房县人民政府评为1994“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

2004年10月28日,作品《电视三品——关于创建电视节目品牌的思考》获“十堰广播电视奖”(论文类)三等奖。

1991年8月,作品《捧送春天的人》在庆祝建党70周年“为党旗增光辉征文”中被评为三等奖。评选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日报社、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党员生活杂志社。

2005年10月25日,作品《有实力,才有魅力》获2005“十堰广播电视奖”(论文类)一等奖。评选单位:十堰市广播电视学会。2008年5月15日,作品《十堰已成艾滋病高发区》获2007“十堰广播电视奖”(广电报通讯类)三等奖。评选单位:十堰市广播电视学会。

1992年12月18日,在1992新闻报道中,被川陕鄂三省秦巴地区护林联防委员会评为“长江防护林工程宣传优秀工作者”。

1990年12月,被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评为1990“模范通讯员”。

1991年4月1日,作品《傻小子郑绪贵》在郧阳报社和郧阳地区税务局联合举办的“税干风采录”征文竞赛中获二等奖。评选单位:郧阳报社、郧阳地区税务局。

2002年3月20日,作品《一场打了四十年的房产官司》获2001“十堰广播电视奖”(广播类)二等奖。评选单位:十堰市广播电视学会。

2003年7月,作品《农民告赢镇政府》获2002“湖北广播电视新闻奖”(报刊新闻·专稿【通讯】)二等奖。

2005年5月28日,作品《免费安全套哪去了》在2004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优秀稿件评选中获三等奖。评选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和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专业委员会。

2005年5月28日,作品《陈学江的艾滋病生存》在2004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优秀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评选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和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专业委员会。

2008年11月,作品《散论新闻记者的操守底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广播电视社会责任”理论研讨中获二等奖。评选单位:十堰市广播电视学会。

2008年3月6日,作品《被冰雪考验的春天》在“十堰市首届春运新闻正文比赛”一等奖。评选单位:十堰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和十堰市广播电视局交通音乐频率。

2004年7月,作品《<热土地>的幕后故事》获2003“湖北广播电视新闻奖”报刊新闻专稿(通讯)一等奖。评选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

2007年3月23日,作品《执法差异,苦了“香菇木耳”》获2006湖北省专业报新闻奖一等奖。评选单位: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

2005年7月,作品《陈学江的艾滋病生存》获2004“湖北广播电视新闻奖”报刊新闻·专稿(通讯)一等奖。评选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

2005年3月21日,作品《免费安全套哪去了》获2004湖北省专业报新闻奖二等奖。评选单位: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

2005年7月,作品《免费安全套哪去了》获2004“湖北广播电视奖”报刊新闻·专稿(通讯类)三等奖。评选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

2003年7月25日,作品《农民告赢镇政府》在2002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优秀稿件评选中获一等奖。评选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和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专业委员会。

2004年6月6日,作品《<热土地>的幕后故事》在2003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优秀稿件评选中获三等奖。评选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和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专业委员会。

2005年3月12日,作品《十堰已成艾滋病高发区》获2007湖北省专业报新闻奖二等奖。评奖单位: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

2009年10月30日,作品《感受大西北——宁夏、内蒙之旅》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盛世放歌”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类)中获一等奖。评选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都市小说杂志社和汉江文学杂志社。

1999年9月9日,作品《断裂带上创业人》获“走向卓越——中国企事业50年辉煌成果巡礼”“优秀作品奖”。评选单位:国务院体改办改革出版社、北京亚联经济研究所和企业文化丛书编辑部。

人生感言

把“敌人”当朋友看,把朋友当亲人看,把亲人当生命看。从大事着眼,从小事着手,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杜勇联系电话***;E-mail:zgsjlx@163.com;QQ:309109830

第五篇:成功教育案例论文用爱心架起沟通的桥梁──班主任成功教育案例

成功教育案例论文:用爱心架起沟通的桥梁──班主任成功

教育案例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这些群体中,有的是父母因各种原因离异的;有的是父母下岗生活异常贫困的。现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他们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也经常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如何通过教育帮助离异家庭的学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的变故带来的伤害,减少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调整他们的心理,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所有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难题。

她叫小梁,两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在农村生活,读高中时回通化与父亲生活。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目前独自一人生活。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她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自卑感强;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做事缺乏信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些我行我素。如何对单亲家庭孩子进行教育?我认为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坦诚、沟通和鼓励,要让孩子知道离婚和结婚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沟通会使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励,也许就能改变她的人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班主任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

一、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心态,做孩子心灵上的朋友

父母离异的孩子不愿向别人说心里话,常期压抑在心里,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会产生心理疾病。所以进行有效及时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我采取了和她“交朋友”的方法,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她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很快我便取得了她的信任,她几乎每周都要找我谈心,最初经常谈她的家庭、她与朋友的矛盾,现在更多谈及是学习上的烦恼,性格也一天天开朗起来。

二、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由于她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有时没有活干时,一连几个月不给孩子生活费,最难时每天仅能吃上一个面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学校领导和老师向她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校领导为她减免了学费、书费等一切费用;校领导也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战胜困难、做生活的强者,学校是她坚强的后盾。点点滴滴的关心如丝丝春风让她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增强了她对生活学习的无限信心和勇气。

三、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

由于家庭的变故她看待事物比较消极,理解问题也比较偏激,不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在谈心中我经常向她灌输家庭的不幸也许不是坏事,勇敢的孩子正好磨炼自己的意志。意志磨炼对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的成功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说意志都比较坚强。在我国历史上,匡衡家贫如洗,凿壁借光,后来成就事业;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因贫穷而改嫁,他在破庙读书成长;在国外,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两岁丧母,9岁丧父;大名鼎鼎的高尔基幼年流落街头,上的是“社会大学”……如果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严格约束自己,遵守班级的规则,这样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慢慢地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越来越关心班级、关心同学,学习上也更加刻苦努力。

四、学会用“爱”的眼光看待社会

由于两岁就离开父亲、加上有时父亲不能及时给生活费,她对父亲充满怨恨,不时还以恶语相加。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教导她:“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现在她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看社会的眼光也柔和了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在逐渐消除。“五一”放假过后,她高兴地对我说回去给奶奶过了生日。

当然,对她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要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她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她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她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与其他学生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要做到对她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她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梁成为了我班各方面都最优秀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的第一名,在联考中也名列前茅;在通化市学科竞赛中,我校以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参赛,她取得了英语学科第五名的骄人成绩;在吉林省“三好学生”评选中,她又一举夺魁,被选为吉林省“三好学生”。在她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厚,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

下载班主任案例:俯下身来,为孩子架起一座桥梁(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案例:俯下身来,为孩子架起一座桥梁(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