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在市委党校培训班上的发言

时间:2019-05-14 17: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在市委党校培训班上的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在市委党校培训班上的发言》。

第一篇: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在市委党校培训班上的发言

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

——在市委党校培训班上的发言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目标。这些,都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步伐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发展科学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结合科协工作,谈以下几点体会: 科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科学的文化,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中国先进文化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基石。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传承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素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长足发展进步。

一、科学文化的进步有赖于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他指出,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

1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科技的战略眼光,必然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使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Windows系统的开发应用和不断更新换代引发了传媒方式的深刻变革,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各种文化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广泛。去年病逝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方正公司老总、被誉为“当代毕升”的著名科学家王选,献身科学事业,积极追求真理、勇于开拓创新,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使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完全迈入了信息化的轨道,与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同步。这有力地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只有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才能推动科学文化的前进步伐。

二、科学文化的发展有赖于科学精神的世代传承。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都需要教育的发展与推动。其中,弘扬科学精神对科学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树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遨游畅想、孕育生机、展现活力、开花结果;也只有具备这种探索、实践、无畏和求是的精神动力,才能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国先进文化,并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兼容、厚德载物的品格,与时俱进、人文日新的追求去不断继承、发扬,吸收、借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步伐。党的十七

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突出人力资源开发在提高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发展也只有把对科学文明的传承、对理性思想的引入、对人文精神的树立提升到重要位置,才能进一步确立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的文化氛围,推动建设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的体制环境,从而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科技界素有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具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作风,一直倡导“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当前,更应在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倡导“科技引领时代”的价值意识和进取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促进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为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三、科学文化的繁荣有赖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当今世界,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国际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关键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的不断涌现源于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公众群体。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科普工作的行动纲领。党中央发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号召和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要求,都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证。只有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才能更好地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对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才能更好地坚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因此,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推动科学文化繁荣昌盛的根本点至关重要。

第二篇: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我党建党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这样的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知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文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

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所以,在建国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大力推动经济方面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不断成长扩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个方向”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中共党人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思想。这表明,我们党自建立起就十分重视文化,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无不强力推进对文化的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形式、内容等认知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必将带来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高度重视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培养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安邦定局、安心励志的功能,越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越是需要突出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可以关照人们的心灵,营造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适时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强大推动力量,然而,支撑这种推动力量的是一批宏大的人才队伍;所以,《决定》作出了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的战略部署。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文化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感召下为传播革命思想前仆后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施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选拔了大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文艺等领域的文化人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文化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欣欣向荣。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的总体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所以党中央适时把人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强调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求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复兴大业,人才为本;文化繁荣,人才为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的主要机遇期,也是文化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身处这个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立足这种孕育了无数英才的活土,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让各类

文化人才竞相涌识,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形成以文化繁荣吸引凝聚人才,到人才辈出发展繁荣文化的生动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这个伟大时代的各类文化建设人才,从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肩负起更大的担当。

三、高校的历史责任

总所周知,当今的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那么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理应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引领整个社会文化创新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首先体现在育人这个核心职能上。从广义上讲,大学传播、研究和创新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文化传承创新最根本的是要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通过人才培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在大学文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下,学生们学习知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并培养起创造能力,批判视野和人文情怀。这既是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也是对人类优秀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学的培养育人功能既体现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又体现在隐形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因为大学要大力推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大学还要结合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营造丰富多彩同时富有教育性的文化环境,使优秀文化和主流价值积极融入有形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无形的人文环境中。大学更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展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在全文化的文化环境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使他们不只将优秀文化保留和传承下去,还能够在未来更广阔的空间里将优秀文化的影响辐射开来。发扬光大,成为引领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充满变革和竞争的现代社会,大学作为思想和价值的孕育和批判中心,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责任发展人们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能力。特别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学,更要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者的主阵地,始终站在社会发展与历史前进的思想制高点上。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师生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及载体,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体现在教学、社会实践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并将之转化为自觉追求。大学生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引领校园思潮,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大学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从而给社会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文化合格文化建设人才,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下载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在市委党校培训班上的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在市委党校培训班上的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