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科学德育渗透总结
六年级科学德育渗透总结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
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5、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居民区密集的地方及排放污水的地方观察,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一学期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当今所学的知识也许可会被遗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范文模版)
六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孙衍旺
小学科学是开拓学生眼界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科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发挥教材内容,自然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的重点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结合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
科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抓住了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
3.在练习训练中培养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做实验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实验有没有找准?先做什么准备?再做什么?能否达到实验的要求与目的?”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要求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013年2 月
第三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渗透科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反思
平阴县少岱小学 秦笃学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四年级《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是导电的,但是利用课堂上的检验器(非闭合电路),却证实水不导电。为了让学生认识水是导体,我又准备了一组学生电源和一小烧杯盐,演示水是导电的。并讲解水导电的原因,再用蒸馏水做反证验证——水是导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推荐)
科学课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四年级《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是导电的,但是利用课堂上的检验器(非闭合电路),却证实水不导电。为了让学生认识水是导体,我又准备了一组学生电源和一小烧杯盐,演示水是导电的。并讲解水导电的原因,再用蒸馏水做反证验证——水是导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教学《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电路检测器,比一比哪一组检测的快。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组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点滴,那么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教学《岩石、矿物和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序的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实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也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第五篇:刘培峰六年级科学德育渗透总结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辛店街道中学 刘培峰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5、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居民区密集的地方及排放污水的地方观察,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一学期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当今所学的知识也许可会被遗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